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的讀後感範文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的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說實話,拿到《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並未激起我任何的閱讀慾望,直至要交讀書筆記才從書櫃裏將之取出,漫不經心地開始了我的閱讀。讓自己覺得詫異的是,一經打開,便放不下手了。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的讀後感範文

究其原因不是因爲它得到過多少讚譽,而是書中的觀點給予我的震撼,那字裏行間所流露出來的對與教師的理解與尊重。它讓我產生閱讀的渴望,也爲自己在教學工作中所產生的心理糾結尋找到了答案,重新拾得那久違的“坦然”。這是一種心靈的迴應!

看完整本書,回過頭來再來看帕克·帕爾默所提出的把握課堂教學環節的教學空間設計中的六大悖論,不覺欣喜,因爲我從中找到了自己教學設計的依託,它讓我更爲自信且愉快地面對教學中的成功與問題,不會因爲某種“恐懼”而覺得沮喪難堪。課堂上多的反而是不知覺地將“自己、教學科目和學生聯合起來”而形成的多方面的愉悅感。也是因此,掩卷之時,這六點依舊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一、這個空間應該既是有界限的又是開放的。

二、這個空間應該是既令人愉快又有緊張的氣氛。

三、這個空間應該是既鼓勵個人表達意見,也歡迎團體的意見。

四、這個空間應該既尊重學生們瑣碎的“小故事”,也重視關乎傳統與原則的“大故事”。

五、這個空間應該既支持獨處並用集體智慧作充分的支撐。

六、這個空間應該是沉默和爭論並存的。

我所理解的“有限”與“開放”不僅僅只是教學目標的設定上,它更是依託着目標,將學生的思維引向“開放”,而這種開放往往又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教學《做一片美的葉子》一文時,當我將目標設定爲依託文本,教會學生憑藉寫批註這一方法深入思考文本的時候,我看到的是學生由茫然到活躍的自然轉變。他們由認同寫批註是自己獨立思考的一種呈現方式開始,先學後用,逐步深入文本,並享受着彼此分享的快樂。當然,這種令人感到輕鬆“愉快”的分享是建立在彼此“緊張”獨立的思考基礎之上的。

爲了讓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孩子都能享受到這份愉悅,在個體交流前,鼓勵孩子在自己的小組中將自己的所得與成員交流,哪怕僅僅一個詞、一句話。在個體交流時,除了充分肯定主動交流的學生,還適時地將一些沒有發言的同學的觀點通過教師這一媒介呈現出來。這是另一種形式的“鼓勵”與肯定。

當然,在交流中,因爲所擁有的知識水平有差異,接收的各方面信息不同,難免會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看法。記得班裏有一孩子這樣說,“遠遠望去這棵已經這麼美,如果走近看一定更美。”而另一孩子馬上反駁,他認爲,“近有近的美,遠有遠的美,這兩種美是不同的。”兩個孩子所表達的觀點都基於他們對事物的理解,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爲教師難道不應該給予肯定與表揚嗎?

我想,教學空間會呈現出怎麼的氣氛,不是教師說我要它呈現出怎樣的氣氛。我認爲,那是一種建立在彼此的認同基礎上的自重感的獲得。如此簡單的道理,我此時頓悟,心中自然感激於《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感激於寫書的帕克·帕爾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