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字經》讀後感300字(精選10篇)

《三字經》讀後感300字(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三字經》讀後感300字(精選10篇)

《三字經》讀後感300字(精選10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字經》讀後感1

《三字經》把我國從古到今的許多故事、知識,以三字經文的方式展示給我們,其中有教我們做人的,有教我們做事的,還有教我們學習的等等。

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學道理,生動而有教育意義。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講得就是玉石本來就和普通的石頭一樣,經過巧匠的雕琢,才能成爲價值連城的精美玉器,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樣,只有經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爲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又比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這段話講得是小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很不對的。如果一個人從小的時候不讀書學習,那麼長大以後會有什麼作爲呢?

《三字經》裏還有很多哲學故事,給我們樹立了許多榜樣,告訴我們很多深刻道理,讓我們受益無窮。

  《三字經》讀後感2

我從幼兒園開始就讀了《三字經》了。當時,我讀來讀去就只爲了一個目的:好玩。現在到了小學,我們學到了國學,我才慢慢的看起《三字經》來……

其實許多人說《三字經》是很無聊的,我剛開始也這麼認爲,可到了今天,我認真的讀了讀《三字經》,發現了裏面許多的知識。

我最喜歡裏面的一句:“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爲人?”因爲這句話的意思令我很受感染,意思就是:“狗在晚上看家,雞在早晨叫醒人們,人如果不學習,怎麼能成人呢?”

也是,如果不學習,就連一個做人的資格也沒有,何談在社會上發展呢?

接下來的這句,是上一句話的後面一句:“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這句的意思也讓我深受感染:“蠶會吐絲,蜜蜂會製造蜂蜜,人不學習的話,還不如這些動物。”是呀,許多動物會爲人類製造東西,而有些人呢,只是社會上的廢物。還不如這些辛勤勞動的動物們呢。

  《三字經》讀後感3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品質、文化修養上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具有開放性思想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時光流逝,有些東西會被遺忘,但有些東西卻被傳承下來,《三字經》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保留了下來。她是中國古代文明中的精華,也爲中國古代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字經》這壇是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彌香,在新時代的今天,教化人心,必將永遠地散發出醉人的芳香。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一本好書就是一個良師益友”,讓我們靜下心來,捧起書,在淡淡的的墨香中與哲人會面,與良友交談,增識長慧,開悟人生。朋友,讓我們一起來愛書,讀書吧!

  《三字經》讀後感4

我對《三字經》非常感興趣,看了一遍又一遍。這本書上講述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比較通俗地把它理解爲:一個人在幼年時期,本性是善良的,雖然人的本性都不壞,可是,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易地判斷一個人是善還是惡。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也蘊涵着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會閃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專心,恆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處。

三字經有數百句,它用文字精闢地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更加了解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受益匪淺。

  《三字經》讀後感5

今年暑假,我讀了《三字經》。其中幾句印象特別深。它們是:“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頭懸樑講的是漢代大學者孫敬將頭髮用繩子吊在屋樑上防止讀書打瞌睡;錐刺股講的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蘇秦讀書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提神。他們不需要老師監督也可以自覺地學習。

讀完後,我感到很慚愧。我雖然學習很好,但是不能自覺地學習。我每天心裏只想着玩,非得老媽大發雷霆纔好好做作業。許多事情都要老媽提醒纔去做。雖然我們不提倡“頭懸樑、錐刺股”這種以傷害身體來勤奮學習的辦法,但我們要學習孫敬和蘇秦勤奮學習的精神。

“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我牢記在心,是它打開了我刻苦學習的大門,它時刻提醒着我好好學習!

  《三字經》讀後感6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以前,我比較通俗地把它理解爲: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一個人在幼年時期,本性是善良的,雖然人的本性都不壞,可是,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易地判斷一個人是善還是惡。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雖不像前兩句那麼的“出名”,可其中也蘊涵着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會閃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專心,恆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處。

三字經有數百句,它精闢地用文字總結、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更加透徹地瞭解了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本書真告訴了我不少知識。

  《三字經》讀後感7

國學《三字經》中包含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後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爲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適宜什麼是不適宜。而“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異常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經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讀後感8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三字經》是中華典故,主要是偏重於歷史知識、自然知識、生活常識的傳授。三字一句,文字淺明,句子短小易懂,每兩句押韻,容易念也容易背,可以鞏固記憶。

我認爲《三字經》分爲五個部分:第一部分說“教”和“學”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講封建倫常的一些話;第三部分介紹時目、四時、五行、六穀、六畜;第四部分介紹歷史;第五部分則說了一大串歷史上勤學發奮的人物故事。

我認爲《三字經》是一本非常好的書,讀了《三字經》後,我由“玉不琢,不成器”得知人不經磨練不會成功;由“人不學,不如物”得知一個人不學習,沒有知識就連一個物品都比不上;由“古聖賢,尚勤學”得知即使是古代聖人孔子也勤學好問,何況我們呢?由“幼不學,老何爲”得知如果青少年不學習,到老就不會有什麼出息。

總之,《三字經》是一本好書,讓我受益匪淺。

  《三字經》讀後感9

讀《三字經》了!裏面有許多精彩的內容,它使我懂得了許多知識,明白了許多道理。

當我讀到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時,我想:一塊剛剛掘出的玉,要經過工匠的精雕細琢,才能成爲一件精美的玉器。我們人也是這樣,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磨鍊、讀書,持之以恆,才能成功。

當我讀到了“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時,這句話也讓我深思:努力讀書才能獲得成果,如果不讀書的話是獲得不了知識的。

本來我對歷史上的朝代是一無所知的,我看了“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讓我知道了中國的歷史發展。

《三字經》雖然只有一千多字,但讀了它讓我懂得了很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讀後感10

國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沉澱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大學》、《中庸》等。我最喜歡的是《三字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倶揚。

指人一出生性情是善良的,性情個個都一樣,但是長大了習慣相差遠了,如果不教育,習慣就開始變化了,如果受到一定的教育,好的就會有一定的專長。從前孟母教他學東西,砍斷織機,教育孟子要好好學習,不要像斷織那樣半途而廢。指五代末年的竇禹均,教育子女有個好方法。教到五個兒子都很出名。

我讀了這幾個故事,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特別是孟子學習那段。我讀了這個故事,我的感受是:“以後學習要認真、要好學、遇到困難要開通腦筋,刻苦鑽研,多問同學和老師,努力克服自己最大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