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上帝懷中的羔羊》讀後感範文

《上帝懷中的羔羊》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上帝懷中的羔羊》讀後感範文

《上帝懷中的羔羊》讀後感範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上帝懷中的羔羊》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合上書的那一刻,有些不捨,有點心疼。不捨是這本書不到一個星期看完的,看的太快了就像囫圇吞棗,沒有咂吧出棗子的味道,心疼是爲劇中人物的多舛的命運。這本書叫《上帝懷中的羔羊》,和《飄》都是女作家凱洛林·米勒所寫,都是描寫美國南北戰爭前南部地區墾荒者的艱辛生活。

如果說有區別,那就是前者描寫的都是底層農民地裏刨食的艱難,後者是莊園主貴族在世事變化下的應對;前者平鋪直敘的瑣碎家庭生活,後者劇情更跌宕起伏;前者就好似一首白描手法的散文詩,後者好似一幕幕轉化的舞臺劇。

如果讀完一本書,讓你對書中的那個地方心生嚮往,那她的描寫手法絕對是很有畫面感,這樣的作家我喜歡。看完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再去興安嶺的走進鄂溫克族的馴鹿,看見生活村落裏的“薩滿”、“木愣子”,就真體會情景交融。其實這兩本書的寫作風格帶有女性作家的細膩,白描,流暢,就像耳邊的喃喃呢語。而且都是在告訴我們兩個字:生存。

《上帝懷中的羔羊》,在南方荒蕪的土地上,沒有知識,沒有文化,沒有教堂,醫院,努力的生存就彷彿從最原始的勞動開啓,開荒,飼養,釀酒,縫製,打獵,治傷的技能。上帝最大的恩賜就是這片土地。裏面的三代墾荒者在與自然、災難、疾病鬥爭中求生存,完全自給自足的生活模式下隨時可能出現的顆粒無收、傳染病的肆虐無數次的奪去了親人的生命,可沒有時間悲傷,只有永不停息的勞作。

第二代墾荒者希恩,從十幾歲的少女成長爲外婆,每時每刻都在勞作,爲丈夫的愛,爲死去的及活下來的十四個孩子,爲年邁的父母,爲三個兄弟。經過響尾蛇,豹貓的侵襲,戰勝了對動物的恐懼,卻面對突然的火災,避過了災害的考驗,卻遭受死亡的鞭撻,喪子,喪父,喪母,喪夫。四十多歲的人生就像是走過了萬水千山。就像書中寫的.:

“一個女人,從出生之日起,體內就蘊含着生命的種子,就是她等待出生的孩子,在他們依次降生之前,她必須照看好自己的頭、手和心臟不受任何損害,所以,成年女兒必須比成年兒子心地更加單純,更小心自己的身體,思想更虔誠,因爲她體內孕育着生命的種子,就像一根青豆,到了一定的時間成熟,撒播種子,然後變得乾燥,枯死,最後化作塵土。”

這樣的日子,你怎麼過?

看看希恩怎麼過?生第三個男孩卡爾的時候,遇上乾旱,倫祖遠出,她在生產的過程中,豹子咬死了看家的獵犬,希恩掙扎着取下牆上的槍殺死了離她只有三大步的豹貓,牀上蜷縮的是她和三個孩子。希恩告訴我們,爲活着而活。

這樣的日子,僅僅是活着過嗎?看看希恩怎麼過。

希恩依然會在每一個節日把地板刷洗的一塵不染,依然會爲每一位孩子攢下結婚用的鵝絨,依然會縫製出最美麗的裙子,依然會在女兒的婚禮上喝的酩酊大醉,向愛慕的牧師表白心聲。

這難道僅僅是爲了活着?我想不是的,而是爲了更好的活着。

世界虐我千百遍,我依然待之如初戀。這個最豐滿的人物形象讓我想起了《戰爭與和平》裏面入獄的皮埃爾臨行前,一個囚犯的一句話:“即使只剩下一個土豆,我們也要撒上鹽巴再吃。”

日子怎麼都是過,艱辛的日子不得不過的時候,你怎麼過?像希恩一樣任勞任怨的過?像郝思嘉一樣投機專營的過?像福貴一樣平淡如水一樣過?像大衛科波菲爾積極進取努力求學一樣過?像於連利用自己的美色專營貴婦之中過?

生活沒有固定的答案,但書中的人物告訴我。無論是怎樣的世事變遷,還是每人都要經歷的生老病死,你心裏必須裝着一個希恩,當然如果你貌美如花似郝思嘉,也可以遊刃於男人之間,但是千萬要看到離開了白瑞德,死去了女兒的郝思嘉站在土地上滿含眼淚的那句話:明天,太陽還會升起。

只要有一顆堅強的心靈。你就是上帝懷中的羔羊,只要有面朝大海的心胸,就能把風霜雨雪過成春花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