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寬容有感

讀寬容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8W 次

1925年,美國著名的作家房龍出版了一本叫《寬容》的書。在這本書裏面,娓娓道出了由希臘時代到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那段人類史上不寬容的歷史。 開頭是:我讀過不少關於各種奇蹟的書。但有一種奇蹟卻漏掉了:人類得以倖存的奇蹟。指出人類得以倖存這個奇蹟是不可能單憑個人的力量完成的,個體爲了成功,他不得不將自己的個性隱埋於部落的複合之中。但是,爲此,人類付出了龐大的代價。他說:生活本來是一次光榮的冒險,結果卻變成了一個可怕的經歷。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爲迄今爲止人類的生存完全被恐懼控制着。

讀寬容有感

他指出:所有的不寬容都是來自人的避死求生的意志在作怪。原始社會被一個信念所統領,那就是超越一切的求生渴望。任何危害一個社羣生存的人或羣體,都將會遭到無情的排斥、甚至處決。不論古今,所有不寬容的根源,都是恐懼。人如果不受恐懼的影響,是很願意正直、公正的。

"寬容",這兩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要人們去諒解,去寬容。學生做錯了事,老師要寬容,別去計較,孩子貪玩,偷偷跑出門去玩耍,大人要寬容,去體諒,告訴他們道理一生中,最大的美德就是寬容,就是饒恕,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去寬容別人,那麼他在社會上得到更多的是別人對他的仇視和鄙視,在社會上,他便不能交大批的知心好友,只是孤身一人,永遠得不到好夥伴,可見,一個人的寬容,會換來別人的同情和敬佩。我想,房龍一定是親生經歷過,感同身受,所以纔會寫出這麼一本偉大的作品。

一直以來主張“天人合一”, 中國人自古以強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主張“和爲貴”,“和氣生財”,自然界,動物界,世界萬物之所以存在,都是因爲有了一個和-諧的環境。和——是人類自身存在與發展的基礎和前提。而寬容也正是體現中華民族關於“和爲貴”這一優良傳統思想的一種心理表現。寬容是人類的美德。

回顧自己幾年工作的經歷,深切的體會到,寬容,是人與人交往的一種藝術,一種接人待物處事的態度,是一種修養,一種度量,一種成熟,一種境界,一種精神。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愛和寬容大度征服的。今天,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業,都要最實際的與人——這個萬物之靈打交道,面對來自社會各個層面,

有着不同經歷,不同心理狀態,懷着的各種夢想的工作同事,保持寬容的心態就顯得尤其重要。如今,自己雖然退休了,但仍然生活在人羣中,甚至比工作時的人脈圈更大,朋友更多。所以,學習寬容心態,保持寬容心態,對我們老年人很有必要,我們要學會和感悟這種美好的心態,在與人交往的一次次過程中修煉自己寬容的心態。下面幾個觀點我很贊同。

學會了寬容,我們便學會了做人。歷代聖賢都把寬恕容人作爲理想人格的重要標準而大加倡導。《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載物”,荀子主張“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一個擁有博大胸襟與高尚品德的人,不斷進取,寬厚待人,自然會得到衆人的敬佩與支持,進而取得巨大成功。能寬容的人,也爲人們所寬容。

學會了寬容,同樣也是學會了處世。人是社會的人,世間並無絕對的好與壞,而且往往正邪善惡交錯,所以我們立身處世有時也要有清濁並容的雅量。我們常說的“得饒人處且饒人”,有人稱,寬容是梳理人際障礙的潤滑劑,正是這個道理。事實上,寬容並不代表無能,卻恰恰是一個人卓識、心胸和人格力量的體現,即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寬容的人,纔可能包容下朋友,纔可能朋友圈裏有你,你有朋友圈。

自從看了這本書,我更加懂得了去珍惜"寬容"這兩個字,別爲了一點小事斤斤計較,"寬容"是人生字典中的第一頁,人生成功的第一步是"寬容",只有去"寬容",去"饒恕",我們的生活纔會變得多姿多彩,充滿"人情味"

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愛和寬容大度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