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葉聖陶教育文集》有感750字

讀《葉聖陶教育文集》有感75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當前的語文教學更注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重視閱讀量的積累。讀書使人明理,讀書使人開闊。讀書的好處不勝枚舉,各種各樣的讀書活動也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在匆忙之中靜下心來,我不斷問自己:你引導學生讀書得法了嗎?真正幫助學生把讀書所得轉化爲能力了嗎?這裏的能力我認爲不單指學習方面,還應包括學生的生存能力。

讀《葉聖陶教育文集》有感750字

這樣的想法是源於我教過的學生,讀了很多書,很愛讀書,可書面和口頭表達都成問題,與人交往也不通暢,有一點自我封閉的狀態。那麼書讀哪兒去了呢?很遺憾,任教兩年,雖使他的學習狀態有改觀,但我一直無法走進他的內心,沒有機會去了解這現象的本質原因。

可見,如放任孩子去讀,僅提供書目或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越來越多的學者、教師在研究讀書的方法指導、思想引領等等,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就好比吃一頓自助餐,美食琳琅,個個營養,是否隨意吃進去都有益處呢?在程序上也有先後之分,講究吃的科學。

在《葉聖陶教育文集》中,我找到了源頭。且看葉老的原文:

“教師指定一本書教學生閱讀,要他們從書中得到何種知識或領會,必須有個預期的標準;那個標準就是判定成績的根據。完全達到了標準,成績很好,固然可喜;如果達不到標準,也不能給他們一個不及格的分數就了事,必須研究學生所以達不到標準的原因——是教師自己的指導不完善呢,還是學生的資質上有缺點,學習上有疏漏?——竭力給他們補救或督促,希望他們下一次閱讀的成績比較好,能漸近於標準。一般指導自然愈完善愈好;對於資質較差,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的個別指導,尤須有豐富的同情與熱誠。總之,教師在指導方面多盡一分力,無論優等的次等的學生必可在閱讀方面多得一分成績。單是考查,給分數,填表格,沒有多大意義;爲學生的利益而考查,依據考查再打算增進學生的利益,那纔是教育家的存心。”

看,讀書不是漫無目的,教師一定要有所思考。定標準,否則學生無所是從;做研究,否則學生讀無所獲。分數、量化表格都是數據,目的在於幫助分析,找出更合理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這就是教育家與語文老師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