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千隻鶴》讀後感

《千隻鶴》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川端康成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有一種將傷感的餘韻化,使其纏綿不盡的能力。敏感的人讀他的小說很容易被這種傷感俘虜,被他的那些文字輕易的褪去一切浮華與喧囂,不可自抑的沉浸其中。前幾天我重讀了他的《千隻鶴》,再次感受到了那種不可思議的魔力。 《千隻鶴》在很多人看來並不是川端最出色的小說,在中國它的名氣也遠遠不如《雪國》、《古都》和《伊豆的舞女》。但是在我看過的川端的所有小說中,最喜歡的就是這篇了。川端在完成《雪國》後,曾說過,除了日本民族的悲傷之美,其他的他一句話也不想寫。這種悲傷之美貫穿了他的創作生涯,他是一個對自己內心的極度敏感和對外界的極度漠然真正的藝術家。在〈伊豆的舞女〉中他將這種美擬人化,藉着舞女之美表達了他對這種美的憧憬。在〈雪國〉中他就象一個寫實主義的畫家,將這種美細緻的臨摹下來。而在〈千隻鶴〉中,他探討了這種美的起源,以及這種美的形態。而且這篇小說是如此的含蓄細膩,優美的近乎悲慼。

《千隻鶴》讀後感

記得餘華曾經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過川端康成的語言,說到川端的語言是所有文學家中最柔軟的(同時他也提到了卡夫卡,說他的語言是最爲堅硬的)。我的感覺就是川端的文字不但柔軟,簡直就是粘稠。〈千隻鶴〉也繼承了這種特點,當然這種感覺並不是一兩句話能夠看出來的,而是一種基於氛圍,細節,情感的整體感受。比如,〈千隻鶴〉中對夕陽的描寫,易謝的牽牛花和古老的葫蘆相互輝映的細節等等,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構成川端柔軟語言的棋子。這種柔軟是美的,它有着棉布一般的紋理和絲綢一般的細膩,而且當它和川端心中的悲傷之美結合起來後,有着難以想象的感染力。它們的結合使小說成爲了一個獨立於作者本身而存在的個體,超越了情節,衝突等的羈絆,只有揮之不去的濃濃傷感縈繞在讀者心中。

當然〈千隻鶴〉的情節是簡單的,就象其他所有川端康成的小說一樣——一個一流的小說家是不屑於用離奇的情節來吸引讀者的。但是一個一流的小說家往往很在意小說中的人物,因爲他們是小說的靈魂,用昆得拉的話來說就是:他們並不一定是作者觀點,立場的代言人,而是小說超越作者而得以存在的原因,他們聆聽的是小說的智慧,上帝的笑聲而不是作者的說教(大意)。在這篇小說中,川端刻畫了菊治,太田夫人,文子,近子和稻村小姐等幾個人物。就象所有優秀的小說一樣,他們的命運,他們的思想都在小說創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顯現,並不一定是川端預先所想,一切的發展就如一個不受控制的夢境,充滿矛盾卻無比真實:

太田夫人深深的愛着菊治已故的父親,與菊治一次偶然的見面卻不可抑制的將這種愛轉移到情人的兒子身上。這種揹負着道德淪喪的愛是如此的不可抵擋,最後她只有用自殺的方法企圖來減輕自己的罪孽。文子是太田夫人的獨生女兒,揹負着太田夫人不忠和倫喪的雙重不幸,太田夫人生前,她深深爲自己母親的行爲感到羞恥。但是卻無可奈何的接受。而在太田夫人死後她卻認爲這種罪孽只是一種深深的悲傷。近子是菊治父親的茶道學生,也是菊治父親的情人之一,她出於太田夫人的嫉恨想撮合菊治與稻村小姐,讓菊治徹底擺脫那個充滿妖氣的女人。而菊治卻不可思議的拒絕了近子的安排,接受了溫柔太田夫人,開始並沒有感到什麼道德上的責備,後來卻在罪孽的陰影中感到了太田夫人不可思議的美。並且與太田夫人一樣,將對這種美的深切思念轉移到了溫柔堅韌的文子身上。

在這篇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出那種悲傷的唯美並不是產生於純潔與實在。恰恰相反,它產生於醜陋,不協調與道德的缺陷(這種不協調也表現在〈雪國〉中的駒子身上)。在道德和美無比複雜的纏結中,川端真實的再現了人心理深沉的孤獨感和不可抹殺的罪惡感。人們因爲孤獨而陶醉於罪孽,因爲醜陋而傾倒於悲傷。人的天性(對唯美的嚮往)與人的存在本身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恰恰是這種矛盾使人不可挽回的嚮往唯美。

在菊治的記憶中,美是抽象的,就象光一樣不可捉摸,而醜陋卻是具體的,就象近子乳房上可怕的黑痣一樣無比鮮明不可抹殺,川端康成在寫完〈千隻鶴〉後說,他憧憬着在夕陽中的樹林和天空下純白的千隻鶴翩翩翱翔。並且提詩曰:春空千鶴若幻夢。的確,一切美的的憧憬,美的嚮往都是虛無縹緲的,好象幻夢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