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小青蛙》含反思(精選10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小青蛙》含反思(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小青蛙》含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小青蛙》含反思(精選10篇)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小青蛙》含反思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小青蛙的生長過程,知道小青蛙是怎樣長大的。

2、知道青蛙是益蟲,教育幼兒要保護青蛙。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4、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小青蛙成長過程的圖片

3、小青蛙的頭飾

4、青蛙捉蟲的影片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

教師:一位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小時有尾沒有腳,大時有腳沒有尾。

幼兒猜測。

二、欣賞圖片和幻燈片拿出小青蛙成長過程的圖片,讓小朋友觀看。

1、教師:你們看看青蛙小時候跟它媽媽長得一樣嗎?它們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呢?幼兒回答。

2、教師:打亂圖片順序,讓幼兒根據它的生長順序給圖片貼上相應的數字或是給所有的圖片排列順序,做得好的幼兒獎勵大蘋果貼紙。幼兒回答。

3、教師:播放幻燈片,讓幼兒再次記憶小青蛙的成長過程。

三、教育幼兒要保護青蛙

1、告訴幼兒青蛙是益蟲,是人類的好朋友。保護青蛙,人人有責。

2、簡單講解青蛙捕蟲的知識,在播放影片加深幼兒記憶。

3、討論:說說自己怎樣保護青蛙。

四、結束活動

1、遊戲活動《我是小青蛙》。

老師戴頭飾扮青蛙媽媽,帶着小朋友們在樂曲伴奏下,蹦跳出教室做“小青蛙捉蟲子”的遊戲。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作爲提高幼兒素質的重要學科,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科學的音樂教育,不僅能學到一些必要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對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現力,故此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教師預設了三個教學目標:

1、感受歡快的音樂形象,學唱《小青蛙》。

2、樂意模仿池塘裏的小動物,能圍繞小青蛙的叫聲想象小青蛙的開心事

3、懂得青蛙是保護莊稼的益蟲。

活動後,及時的對本次活動進了一個反思,總結起來有如下幾點:

1、本次活動的目標制定合理,能真正做到以幼兒爲主,從幼兒實際能力出發,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級幼兒的能力特點。從活動的完成來看,基本能達到預設的三個目標,孩子們都能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感受到歌唱的快樂。

2、教師準備的教具——一幅關於荷塘景象的背景圖,顏色鮮豔,能很好的把歌曲內容包含在圖畫裏,便於幼兒更快的理解歌詞內容,爲學唱歌曲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3、教師能根據幼兒的能力特點將歌曲分爲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進行欣賞,便於幼兒更好的學唱歌曲。

4、教師讓幼兒根據音樂自由表演的時候,幼兒的情緒都很高漲,發揮了幼兒的個體性,也是掀起了整個活動的熱潮,但是由於教師沒有提醒幼兒注意與同伴之間的間距,導致在表演的時候幼兒出現了一些安全上的隱患。

5、在學唱歌曲時,教師在重難點—休止符上沒有進行強調,導致幼兒在學唱時老是把握不住空拍,表現不了歡快的景象,後來教師及時調整,才解決了這個難點。

6.由於自身在音樂方面還有所欠缺,所以在教唱時不能用優美的歌聲打動孩子,導致部分幼兒興趣不夠濃厚。在音樂的課堂中,每個孩子們都是快樂的小天使,只有老師們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音樂素質,才能讓孩子們在音樂的殿堂裏更加快樂的成長。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小青蛙》含反思 篇2

【活動目標】

1、學會輕快跳躍的聲音演唱歌曲。

2、學習藉助節奏圖譜來理解、記憶歌詞,體驗自主學習帶來的歡樂。

3、樂意參與音樂活動並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團結、謙讓。

5、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節奏譜、音樂錄音、圈5個、《小青蛙找家》圖片一套。

2、小雞、小狗、小貓圖片。

【活動過程】

1、練聲

2、複習××、×××兩種節奏型。

3、看圖譜,學唱歌曲教師:小青蛙也想參加演唱會,你們歡迎嗎?今天小青蛙帶來了一首根據自己經歷創編的歌曲,叫《小青蛙找家》。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音樂錄音)提問:

(1)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麼?歌裏面唱的是什麼?(幼兒回答)。

(2)欣賞歌曲第二遍,要求聽清楚歌詞。

(3)熟悉第一樂句和隨後一個樂句的歌詞。

(4)拍說的部分的節奏,再集體說一說。

(5)教師小結:這首歌曲和我們平時學得歌曲不太一樣,它是說唱結合的歌曲。

4、集體完整演唱、合作演唱

(1)用好聽的聲音唱出小青蛙輕快跳躍的感覺。(放錄音)

(2)老師唱唱的部分,小朋友唱說的部分,我們一起來合作演唱;請一半小朋友唱唱的部分,請另一半小朋友說說的部分。

5、音樂遊戲《小青蛙找家》

夏天,害蟲可多了,小青蛙們我們一起到田野裏捉害蟲吧。(跟音樂跳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我覺得我的這節課雖然提高了孩子的情緒,但是沒有讓孩子們理解到這節課的主要意思,這節課很短,孩子們記這首歌一定沒有記清,如果讓我重新再上這節課的話,我一定先給孩子們講故事,讓孩子們聽得很專心,然後再給孩子們教歌,慢慢教,一節課教不完,不要急於求成。通過這節課,我以後一定要改進我的上課方式。

小百科:青蛙(Frog)屬於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於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小青蛙》含反思 篇3

設計意圖:

本活動是以歌曲《小青蛙回家》爲基礎材料而設計的。《小青蛙回家》這首歌曲具有明顯的節奏型和角色,易學易演。利用從各個不同角度:角色培訓、故事情境等的突破,從而達到享受這一內在的教育潛力。幼兒通過聽聽、想想、學學、演演,不僅對歌詞、曲調有掌握,同時也會提高自身的表演技能,促進其各方面素質的發展。

活動目標:

1、唱歌曲《小青蛙回家》,根據不同的故事情景,通過不同的聲音、節奏、表情、動作來表現同不情緒的情感。

2、能根據歌曲的旋律及結構特點大膽地創遍歌詞。

3、體會創編的愉快和用心交往的快樂。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青蛙紙偶一個,圖譜一張,電子琴。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出示青蛙,師問“這是誰?”“對,天黑了,小青蛙要回家了。小朋友們聽一聽它是怎麼回家的?”

二、新教歌曲

1、教師清唱歌曲一遍。

2、重點練習基本節奏:XX|XX|XX|XX|XXX|XXX

(1)師問:“剛纔小青蛙是怎麼回家的?你能學一學嗎?”請小朋友做蹦蹦、呱呱的動作併發出聲音。(出示圖譜)“瞧,我想了個好辦法把它邊蹦邊唱的情景畫下來了。”

(2)師唱一遍節奏後問“圖譜中的符號表示什麼意思。”“我們一起來學當小青蛙吧!”

A、練習兩遍

B、師幼輪唱

C、“蹦蹦”或“呱呱”處默唱

3、完整演唱兩遍。

師“我們都是青蛙的朋友,讓我們一起唱着歌送小青蛙回家好嗎?”跟琴齊唱表演兩遍。

三、通過不同情境的創設,表演不同的情緒情感。

1、師“其實小青蛙今天一隻害蟲都沒有捉到,心裏十分難過。怎麼唱才能表達出難過的心情呢?”(慢,難過的表情)

2、師“咦!青蛙媽媽一個勁地給小青蛙打傳呼,不知道家裏除了什麼急事,小青蛙急着往家趕,該怎麼唱?誰來表演一下。”(快,着急的表情)幼兒跟琴齊唱並表演。

3、師“你們猜猜看,小青蛙在回家的路上會不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引導幼兒討論,發言)小青蛙經過草地的時候發現遇到蛇了,它可想不被蛇現發,要不然蛇會吃了它的,該怎麼辦?”(輕輕蹦,不發出叫聲)

4、師“小青蛙躲過了蛇,氣喘吁吁地趕到了家,來原青蛙媽媽在等它吃飯呢!

四、創編活動

1、師“很多正在回家的小動物們聽到了小青蛙的歌聲,它們覺得妙極了,也都唱起來了。它們會是誰呢?它們會不會遇到誰,會發生什麼事情呢,並根據所創編的故事情境進行歌表演)

結束部分。師“小動物們一個個都唱着歌回到了家,我們也要準備回去了,今天開不開心?開心就笑一笑,看起來大家心情都不錯哦!來,表達以下我們的好心情。”教師引導幼兒邊走邊說“走走,哈哈,走走,哈哈,走走走,哈哈哈!(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小青蛙找家》一課,選自人音版教材小學一年級音樂教科書第八課。它包括聆聽、歌曲和創編與活動幾部分內容。它們之間互相關聯,貼近學生的生活,童趣盎然。

音樂;學會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並能創編動作,從中體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我整體的教學思路是以“動物”作爲本課的主題情境和主線,設計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看、聽、想、說、做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受。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應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的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基於這種理念,在課的一開始,我就說“歡迎大家進入愉快的音樂課堂。今天啊,老師要帶同學們去愉快的動物王國裏參觀一下。”這樣導入,既促進了師生關係,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爲整堂課的愉快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模仿各種小動物,模仿他人活動,他們十分樂意。我設計了動物動畫卡通形象,讓學生通過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動中來抒發自己的快樂。突破以前沉悶老套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愛聆聽音樂時,讓學生模仿小青蛙的各種形象,並且分小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體語言來模擬夏天的狂風暴雨。讓學生隨着音樂一起來表現音樂形象,引導他們參與音樂實踐活動。這樣無形中就讓學生理解了音樂,體會了音樂形象,也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新的教學理念告訴我們,一切的學習方式都應該用符合兒童情趣的方式進行。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自主探討,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體驗共同學習的樂趣。在歌曲教學這一部分,我先讓學生充分而完整的聆聽歌曲,然後根據歌曲的節奏特點,用鼓聲來敲擊節奏,讓學生通過聽音來排擊節奏。這樣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解決了歌曲的難點。雖然這種方法對一年級的學生有點困難,但由於平時注重這一方面的訓練,所以還是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鼓勵學生探究學習,激發創新求異思維,在本課中也有體現。我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與動手能力,進行探究性與創造性的學習,教學中想讓孩子們用沙筒來模仿雨聲,但是教具有限。於是在課前引導孩子們自己去尋找,看身邊有沒有什麼物件可以充當沙筒來代替雨聲。於是就有了在塑料瓶子裏裝上沙子或者小石子的“沙筒”,這不但滿足了全體學生想動、好動的慾望,也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與動手操作能力。另外,鼓勵學生自己爲歌曲創編動作打破了以前“照葫蘆畫瓢”的方法,給孩子們營造了樂學,想學的教學氛圍。

《小青蛙找家》有它的光彩之處,但也存在不少遺憾。比如,在學生完整而充分的聆聽音樂,並且隨着音樂表現音樂形象時,學生更多是專注於手上的動作,而忽略了耳邊的音樂,造成了課堂的紊亂。

另外,學生在模仿音樂形象時,發生了爭執,這些都需要老師及時發現並且調節。

總之,“感受音樂,體驗快樂”是本課的宗旨。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當然,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應儘快轉變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一切爲了孩子的發展而努力!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小青蛙》含反思 篇4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身體平衡能力及跳的能力。

2、初步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3、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4、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正確對待輸贏,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幼兒身體平衡能力及跳的能力。

難點:初步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活動準備:

1、硬紙板做的荷葉人手一份

2、磁帶(輕鬆的音樂)、錄音機

3、報紙捲成的小蟲若干

4、籃子兩個、平衡板兩塊

教師行爲:

1、學習跳的本領。

2、捉害蟲。

⑴情景講述及遊戲規則有一天農民伯伯告訴我,在河對面有塊莊稼地,那裏有很多害蟲,他聽說小青蛙是個捉蟲能手,所以想請你們來幫助他們捉害蟲好嗎?

可是到達莊稼地必須跳過小溝,走過小橋,再跳過小溝才能到達,小青蛙一次捉一條小蟲,然後從近路跑回來,把小蟲放在籃子裏再繼續捉蟲子。

老師邊示範邊講解,提醒幼兒過小橋時要特別小心,注意安全,兩手伸直,眼看前方,千萬別掉到河裏去了。

⑵小青蛙捉害蟲,幼兒分成兩組進行,看看哪組捉的蟲子最多。

幼兒活動老師巡迴指導。

3、吃蟲子(熱身運動)

⑴圍坐在荷葉上數蟲子。

⑵表揚活動中本領最大的小青蛙,鼓勵能力較差的幼兒。

⑶"小青蛙捉蟲子時可辛苦了,肚子都餓了,現在我們一起來吃蟲子吧。先把它剝開皮(手腳做放鬆動作),聞一聞,好香啊。左邊吃吃,右邊吃吃,舔舔嘴巴,摸摸肚子還沒吃飽就再吃一條吧。"⑷小青蛙收拾東西回家了。"我們把剩下的蟲子拿回家再吃吧。"

活動反思:

基本過程我主要設計了小青蛙練本領,我先帶領幼兒去荷葉上玩,先示範青蛙怎樣跳,然後再進行動作講解,邊講解的時候幼兒邊做動作,然後幼兒自由練習。運動後請幼兒坐到荷葉上面休息,休息時告訴青蛙寶寶最大的本領是捉害蟲,請幼兒學習捉害蟲的方法,幼兒學的非常認真,積極性很高,幼兒存在個體差異性,在幼兒練的過程中有些幼兒姿勢做的不到位,我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活動中孩子們始終處於興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氣氛達到了**。整個活動比較符合孩子們的身心特點,發展了孩子的協調能力,齊心合力消滅害蟲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小青蛙》含反思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模仿青蛙跳的動作,體驗單雙腳跳的動作要領,發展跳躍能力。

2、樂於參加體育遊戲活動,並遵守遊戲的規則體驗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增強自信心。

3、發展身體協調性。

4、喜歡與同伴合作,體驗運動的挑戰與快樂。

?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綠色卡紙做成的荷葉若干。小青蛙頭飾每人一個。一段較活潑的音樂。

2、環境佈置:用綠色卡紙佈置一個池塘,“小池塘”旁邊一塊小空地作爲田地。

3、知識經驗準備:幼兒認識青蛙,對青蛙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慣有大概的瞭解。

活動過程

(一)小青蛙動動動

幼兒戴好頭飾進場

師:哇,小蝌蚪都變成小青蛙啦,這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情啊,聽媽媽的口令,一起動起來慶祝一下吧。(師生一起做熱身運動)

(二)小青蛙跳跳跳

1、雙腳跳

〈1個別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試學青蛙媽媽跳

〈2老師示範雙腳跳,幼兒學習

〈3幼兒跟老師一起練習往前、往後、往左、往右雙腳跳

2、單腳跳

〈1老師示範單腳跳,強調要領

〈2幼兒跟老師一起練習單腳跳

(三)小青蛙捉害蟲

1、佈置任務

農民伯伯打來電話,說在他的田裏發現了很多的害蟲,請我們一起去幫忙捉害蟲。

但是到田裏去要經過一個神祕的池塘,聽說池塘裏還住着一條大水蛇,大家千萬要小心。

2、偵察情況

a、一起去看看池塘到底怎麼神祕。

b、觀察荷葉上的單腳印與雙腳印,討論該怎麼通過這個荷葉路。

c、按幼兒的想法,老師和一名勇敢的幼兒一起去探險,瞭解捉害蟲的方法與規則。

3、捉害蟲比賽

幼兒分成男女兩組,按規則比賽捉害蟲。

(四)放鬆、結束活動

農民伯伯田裏的害蟲都被寶寶們捉完了,真棒啊!農民打來電話說謝謝大家!

捉了這麼久的害蟲,大家都很累了,放鬆一下!(做運動)

天氣也不早了,跟媽媽一起回家吧。

活動反思:

基本過程我主要設計了小青蛙練本領,我先帶領幼兒去荷葉上玩,先示範青蛙怎樣跳,然後再進行動作講解,邊講解的時候幼兒邊做動作,然後幼兒自由練習。運動後請幼兒坐到荷葉上面休息,休息時告訴青蛙寶寶最大的本領是捉害蟲,請幼兒學習捉害蟲的方法,幼兒學的非常認真,積極性很高,幼兒存在個體差異性,在幼兒練的過程中有些幼兒姿勢做的不到位,我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活動中孩子們始終處於興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氣氛達到了**。整個活動比較符合孩子們的身心特點,發展了孩子的協調能力,齊心合力消滅害蟲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小青蛙》含反思 篇6

活動目標:

1、熟悉歌詞歌曲並學唱歌曲中的動物對話,同時明白同類動物相配的道理。

2、鼓勵幼兒積極參加音樂活動,能在角色表演中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

3、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4、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活動準備

1、課件

2、貓咪 烏龜 公雞 青蛙等頭飾

3、圖譜

4、蓋頭

活動過程:

一講故事引出歌曲,並回答問題?

1、故事中出現哪些小動物,發生了一個什麼事情。

2、完整聽歌曲,聽聽和老師的故事是一樣的麼?

二分段傾聽歌曲,並學習歌曲中的對話。

1、第一次碰到誰,烏龜、對話內容是什麼?

2、第二次碰到誰,公雞、對話內容是什麼?

3、第三次碰到誰,貓咪、對話內容是什麼?

4、第四次碰到誰,青蛙、對話內容是什麼?

青蛙找到老婆了嗎青蛙先生找到了青蛙小姐,我們把青蛙先生路上發生的事情告訴青蛙小姐好嗎?(幫助幼兒鞏固歌詞)。

三、 節奏演奏

1、尋找身體樂器演奏

師:青蛙先生找到老婆真高興。高興可以怎麼表示呢?(拍手)唱一次。

2、(請教師引導幼兒幫助動物找出不同的動作)學習青蛙先生的樣子找老婆去,

烏龜對話時(拍手)、

公雞對話時(跺腳)、

貓咪對話時(拍肩膀)、

找到青蛙後(擁抱)。

四、分組進行活動當小動物,以情景劇的形式跟着來做遊戲。

帶頭飾分爲烏龜組、公雞組、貓咪組、青蛙組進行活動。

五、掀蓋頭遊戲,鞏固歌曲體驗樂趣。

1小青蛙找到老婆要掀蓋頭,有好多的新娘子,掀好多次的蓋頭。掀錯了以對話的形式告訴青蛙,然後繼續進行,一直找到青蛙小姐爲止。

2老婆找到啦,喝喜酒去

活動反思:

在教授《小青蛙找老婆》歌曲時,班內大部分幼兒在掌握歌詞存在困難,總是記不清歌曲中動物出場的順序,教師對幼兒的能力估計過高,枯燥,教學效果差,將歌詞內容改編成一個情景劇,利用劇情表演的形式提高幼兒對學習新歌的興趣,幫助幼兒輕鬆記憶歌詞,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通過直觀的視覺感受,歌詞變得形象性,幼兒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能準確的把握歌詞內容。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小青蛙》含反思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雙腳立定跳遠,距離不少於55cm。

2、豐富圈的多種玩法,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

3、提高幼兒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

4、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5、培養競爭意識,體驗遊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隻圈,自制害蟲若干,青蛙頭飾一隻,橡皮筋,筐,錄音機,磁帶等。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幼兒人手一隻圈斜背在身上,在操場一角呈四隊站好。

師:今天啊,老師來做青蛙媽媽,你們呢做小青蛙。媽媽要帶你們學本領,你們一定要仔細聽,認真學。好,現在我們出發了。

(1)隊列練習:一個大圓——走成一豎排——左右開花走——找朋友走成二豎排——走成二個小圓——走成五排。

(2)做圈操:蓋圈,翻圈,套圈,轉圈,跳圈。

2、基本部分:學習雙腳立定跳遠。

(1)師:小青蛙們,到媽媽這裏來,媽媽帶你們煉本領了。讓圈呀來幫助我們練習跳的本領好嗎?等一會,媽媽要看看哪隻小青蛙最愛動腦筋,想出各種跳圈的方法來。好,找空的地方去練一練。

(教師以青蛙媽媽的身份注意觀察新的跳圈方法,及時相互交流。)

(2)集體練習:集合幼兒成一個大圓,請幾隻小青蛙示範跳法。

師:媽媽想請小青蛙到這裏來,把剛纔練的本領跳給大家看看,誰願意來表演。一起跟着做。(向圈裏、圈外跳,前後左右跳,併攏分開跳……)

(3)師示範:媽媽也有一種跳圈方法,是從圈的一邊跳到圈的另一邊,跳的時候不能碰到圈。我們一起來練一練,跳。爲了跳的遠一點,跳前先要膝蓋彎曲,用力擺臂,再跳一次。自己再練練。

(4)遊戲“小青蛙捉害蟲”(佈置場景)

師:我們有了許多本領,媽媽帶你們到田裏去捉害蟲好嗎?先把圈放到邊上去,然後到媽媽這裏來排好隊。你們看,田裏有那麼多害蟲等着我們去捉,這裏有一條田溝,你們先要跳過田溝,然後跳到田裏去捉害蟲,每隻青蛙捉一條害蟲,放進筐子裏,再跳過田溝回來,媽媽的話聽明白了嗎?跟着媽媽捉害蟲了。(練習二遍)

3、結束部分:小青蛙你們本領真大,看,捉了這麼多害蟲,高興嗎?天不早了,拿一個圈排好隊,媽媽帶你們回家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運用了動作語言和有趣的場地佈置來吸收幼兒學習的興趣,滿足了幼兒跳、跑的慾望。發展了幼兒雙腳向前跳和連續跳的能力,既鍛鍊了腿部肌肉的力量,又增強了幼兒的跳躍力。不僅讓孩子在鍛鍊身體的同時也瞭解了青蛙的生長過程,樹立了敢於嘗試不怕困難的精神,使幼兒能遵守遊戲規則,互相合作,學習小青蛙消滅害蟲、保護莊稼。在活動中,我抓住每一個能教育孩子的機會,不過,在活動中,我的參與性不夠,沒有能夠很好的融入到孩子的遊戲當中去。老師的動作不夠誇張,青蛙捉害蟲比賽時,老師的要求不夠清晰,幼兒本身規則意識不夠強,導致比賽時場面比較混亂,以致於活動時間延長,因此應吸取教訓,在以後的教學活動需進一步改進和加強。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小青蛙》含反思 篇8

設計思路:

1、結合班級的主題活動《春天》以及《小手真能幹》這兩個主題,選擇了這樣既符合季節特徵和培養幼兒動手能力的教學內容。

2、班級裏幼兒喜歡動手做做玩玩,如果做出一些又簡單又好玩的小製作,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需要,又能培養他們有先有後地做好一件事情。培養良好的習慣要從日常的小事抓起。

3、美工活動離不開感知、模仿、練習、創作這幾個基本環節。在這節活動中,也是通過先感知觀察作品的形狀、材料,然後讓幼兒去思考探索製作的步驟,最後去嘗試操作,教師起到啓發、引領的作用,把幼兒作爲學習活動的主體。

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探索製作小青蛙的順序,培養幼兒對自制玩具的興趣。

2、發展幼兒在美工活動中的探索和操作能力。

3、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準備:

紙筒(半成品);漿糊;青蛙頭像(舌頭)人手一份;圖示;毛巾等

教學流程:

引出內容——思考材料與製作步驟——嘗試製作——體驗成功——延伸活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1、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它在哪兒呢?它在老師的口袋裏。會是誰呢?我們大家拍手歡迎。 “我來了,我來了”教師出示作品並唱歌:“呱呱,我是一隻小青蛙”。(引起幼兒關注的興趣。)

2、大家喜不喜歡這隻小青蛙?爲什麼?(因爲這隻小青蛙很可愛;會說話。)滕老師知道你們一定很喜歡做這隻可愛的會說話的小青蛙。

二、思考和討論

1、我們先來想一想,做一隻小青蛙需要一些什麼材料呢?(幼兒觀察後回答)

2、小朋友觀察的真仔細,對了,我們製作小青蛙就需要這些材料。那麼,材料都有了,我們就要開始製作了。

3、但是每做一件事情都是有先有後的,所以我們想一想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呢?(幼兒討論)(老師把小朋友討論的結果用圖畫按順序表示出來)三、嘗試操作

1、對,先拿一個紙筒,要把這個紙筒折成什麼形狀呢?(M型)

2、要折成這個形狀,是怎樣折成的,大家一起來試一下。

3、大家摺好了嗎?老師請一位小朋友來說一說,她是怎麼折的?你們和她折的方法是否一樣的。把小手伸進去試一試,能不能一張一合的。

4、青蛙的大嘴巴已經做好了,接下去應該做什麼呢?小朋友們一定要一邊看好圖示,一邊擺一擺,想好了,再粘貼。看看誰做的小青蛙最可愛。

5、注意粘貼的時候漿糊不要粘太多,要塗均勻。

四、體驗成功

1、小朋友來試一試手裏的小青蛙會說話嗎?(呱呱)2、如果你是一隻小青蛙,你會是一隻怎麼樣的小青蛙呢?(幼兒回答)小青蛙們再來說一說美麗的春天。

五、延伸活動

1、春天真美麗,小青蛙出來玩了,看看還有那些動物也來了?(出示其他的小動物製作)

2、這些小動物和剛纔做得小青蛙有什麼一樣的地方?

3、原來它們的嘴巴都可以一張一合,好像會說話。回去再做更多會說話的小動物,這樣表演故事的時候就可以派上用處了。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小班語言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我採用了欣賞、討論、表演等形式完成了本節活動,在活動中,幼兒的學習興趣一直保持較好,活動目標也基本達成。首先我出示故事大書,引起幼兒的興趣,並引導幼兒觀察大書封面,初步瞭解大書中講的是關於誰的故事,然後一頁一頁講故事,討論故事內容,再次欣賞故事,感受小烏龜表情的變化,接着鼓勵幼兒表演故事,最後播放歌曲,鼓勵幼兒和好朋友一起跳舞。在最後的環節,我進行了小結,引導幼兒學習小烏龜,每天要開心的來幼兒園,這是活動的重點教育目標所在。表演故事環節由於準備的頭飾只有一套,而幼兒的參與興趣很高,由於時間關係,部分幼兒沒有參與表演,有些失落。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小青蛙》含反思 篇9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歸納、總結、學習5的組成。

2、在操作活動中探索5的四種分法,用語言表達,並學會記錄。

3、分享數的組合經驗,體驗集體遊戲的快樂。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大、中、小塑料圈若干,記錄表,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們一起做一個遊戲,叫做《老狼老狼幾點了》。小朋友們都玩過這個遊戲吧?但是今天的這個遊戲和以前不一樣哦!

二、教師出示小圈,請2組各5名幼兒遊戲,並說明遊戲規則:

1.小羊只要站到圈內,就不會被抓住;2.每個圈內只能站一隻小羊;小結:每個圈裏站1個人,有5個圈,合起來一共是5只小羊。

三、教師出示中圈,請5名幼兒遊戲。

1、師:如果拿掉一個圈,還剩幾個圈?

(幼兒回答:4個)小羊還能都站進圈裏嗎?(不能)那想個什麼辦法呢?(幼兒討論發言)2、教師出示中圈,並且說明中圈能站2只小羊。

3、教師提問:小圈和中圈各用幾個能站下5只小羊。

幼兒思考並回答,回答後請幼兒遊戲檢驗看是否能剛好站下5只小羊。

小結:可以用3個小圈,1箇中圈;也可以用2箇中圈,1個小圈。

4、填寫記錄表。

(1)師:剛纔小朋友都發現可以用3個小圈和一箇中圈就能夠站下5只小羊,3個小圈代表數字寶寶幾?

幼兒:3一箇中圈代表數字寶寶幾?

幼兒:23只小羊加上2只小羊一共幾隻小羊?

幼兒:5那麼5可以分成幾和幾呢?

幼兒:5可以分成3和2。

師:小朋友們真棒!那麼現在請小朋友們把數字寶寶填寫在下面的表格裏。

教師在黑板示範,幼兒填寫。

(2)師:小羊還可以怎樣站?(幼兒:2箇中圈,1個小圈)師:2箇中圈代表數字寶寶4,一個小圈代表數字寶寶1。

加起來是5只小羊,所以5可以分成幾和幾?

幼兒:5可以分成4和1。

教師在黑板示範記錄,幼兒填寫記錄表裏。

四、教師出示大圈,5人遊戲。

1、教師說明遊戲規則,大圈能站3只小羊。

2、教師提問:現在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用小圈、中圈或者大圈來保護5只小羊,可以怎樣放圈?

幼兒:可以放1個大圈,1箇中圈;可以放1個大圈,2個小圈,3個小圈,1箇中圈(教師和幼兒一起鞏固:5可以分成3和2)幼兒:可以放2箇中圈,1個小圈;(教師和幼兒一起鞏固:5可以分成4和1)3、師:怎樣用最少的圈把5只小羊都保護起來?

幼兒思考:用一個大圈,一箇中圈。

五、結束活動教師小結:小朋友們真能幹,用最少的圈保護了小羊。現在大灰狼還沒有離開,我們一起送小羊回家吧!

(幼兒排隊出教室)

活動反思:

這是一堂寓教於樂、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在大班開展10以內數的組成教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內除1以外的任何一個數都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數,所分得的兩個部分數合起來又是原來的數,引導幼兒探索、體驗、感受其中所蘊含的一些簡單的數量關係,如總數與部分數的包含關係、等量關係、互換關係、互補關係、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蟲”這一遊戲情境,旨在讓幼兒在快樂的遊戲中學習5的組成,積累關於數的組成的經驗。

一、操作在先,自主體驗

我們知道學習組成最好的辦法是讓幼兒操作,通過自身的體驗去發現數的分合規律,進而掌握數的組成。而幼兒參加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完全來自於好奇心發展起來的求趣心,是幼兒產生興趣、參與學習、獲得快樂的划槳,因此幼兒數學教育必須創設遊戲情境,充分利用幼兒的求趣心,寓教於樂。設計有遊戲情節的操作活動,可以將“就事論事”地擺弄材料,變爲有趣味的手腦並用的活動,可使幼兒多次反覆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於幼兒保持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在活動中,我設計了小青蛙捉害蟲這一遊戲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興趣,並愉快、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在引導幼兒學習捉蟲本領的過程中,我讓幼兒用捉蟲的工具“刀”將蟲子一分爲二,從而發現其中總數與分成的兩個部分數之間的關係。同時,每個孩子在記錄的過程中,感受到將以一個數分成兩個部分數時,可以有不同的結果。在這裏,我讓幼兒操作體驗在前,教師的引導歸納在後,這樣有助於幼兒對組成要領的理解和掌握。

二、歸納規律,提升概念

“數的組成”教學中的互補、互換規律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遊戲中孩子除了與材料之間的互動,活動後教師與孩子的互動無疑是十分關鍵的,教師在關鍵時刻的“提問”能起到一種“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兒在交流歸納“捉蟲經驗”的過程中,我的問題呈階梯式地拋出。首先設計了一個初步性問題:“你是怎樣捉到蟲子的?怎麼記錄?”通過這樣的提問,幫助幼兒梳理記錄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接着設計了一個關鍵性問題:“找出兩組相似的記錄,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目的是引導孩子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分析比較多組分合記錄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交流討論、自己操作,來體驗互換關係。最後我又設計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怎樣的記錄最容易讓人記住,又不會漏掉和重複呢”,引導幼兒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這些問題無疑爲孩子提供了一個深入探究與討論、互動與思考的有效平臺,提升了活動的內涵。讓幼兒在開放的環境中自主的探索、發現,學着自己來歸納數的組成中幾個重要的關係。這些問題的設計不但符合了幼兒的學習特點,同時也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三、重在運用,遷移經驗

數學來源於生活實踐,也應用於生活實踐,兒童的思維是感性的、具體的,只有應用於生活的數學教育活動,才能使他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對於數的學習,我更加重視經驗的遷移,運用在生活中,我通過“找朋友”活動——遊戲情境的延續,讓幼兒在找朋友過程中遷移自己的已有經驗,“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張數字卡片,寶寶們要找和自己的數字卡片合起來是5的寶寶當舞伴”,鞏固對5的組成的理解。整個學習活動的始終幼兒都在快樂地學習,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發展。

不足:

1、目標的制定偏低,應考慮從情感態度、能力、知識三方面來制定,制定得更爲全面、具體、適宜些。

2、在提問環節只顧及到個別幼兒,不能面向全體。

3、自己在總結5的組成時語言可再簡練、規範些。

4、設計時內容略顯單薄,如能稍加充實會更好。

在學習5以內數的組成教學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了多種操作材料,設計了貼近幼兒生活的情景和遊戲,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動對數學遊戲產生興趣,獲取有關數的組成的感性經驗,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和遊戲的中實際問題,使學與用結合起來。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小青蛙》含反思 篇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嘗試運用多種方法搭盒子,練習跳的技能

2、發展與同伴的合作能力,體驗活動帶來的成功和快樂

3、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遊戲的樂趣。

4、鍛鍊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

活動準備:每人一個廢舊紙盒(分大、中、小三類)、青蛙頭飾及荷葉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扮演青蛙媽媽,幼兒扮演小青蛙,聽音樂入場

2、律動--青蛙舞

二、小青蛙學本領

1、自由練習跳盒子(幼兒自由跳、教師觀察,並示範方法)

2、雙人練習跳盒子

A、用兩個盒子搭一搭、跳一跳

B、幼兒分散練習

C、教師:你們是怎樣搭的?跳的過嗎?試一下

三、遊戲--小青蛙跳過河

1、用盒子搭一條小河、一條中河、一條大河

2、幼兒自由練習小河、中河、大河

3、你跳什麼河?怎麼跳的?感覺怎麼樣?

四、聽音樂,集體一起跳過河

五、舒展活動,盒子舞。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我採用了談話導入,激發幼兒對今日活動的興趣。根據“兔子舞”的節奏,讓幼兒和家長在熱身運動中大致瞭解今日所學內容,接着示範活動方法以及注意事項並且挑選個別親子組做示範,讓幼兒充分理解活動內容和方式。在活動最後以比賽形式加強訓練,鍛鍊幼兒的榮譽感,讓幼兒充分體驗本節課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我自己感覺有些單一,遊戲的這段時間是較長的,有些幼兒學得很快所以後期似乎沒那麼感興趣了,下次可以設計使活動更豐富一些,也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這在今後的活動中可以讓幼兒嘗試一下不同角度、形式的跳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