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會用提問的語氣歌唱,並唱準附點音符和休止符。

2.對探究科學、自然現象有濃厚的興趣。

重點:初步學會歌曲,記住歌詞。

難點:唱準附點音符和休止符。

準備:小魚、小鳥、星星、河水的圖片;"?"標誌的圖片。

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師:溫暖的春天來到了,讓我們來活動活動一下身體吧!(幼兒隨《爲什麼》樂曲做不同的身體動作,感受旋律、節奏。)

2.師:剛纔我們一起動了動,現在我們一起唱一唱吧!(幼兒隨《爲什麼》的樂曲用"啦"字哼唱。)

二、學習歌曲

1.師出示圖片:"?"。

提問:這是什麼?表示什麼?

2.師分別出示圖片,學說歌詞。

⑴出示圖片小魚。提問:這是什麼?看到小魚你想問什麼問題?

引導幼兒用歌詞內容回答:小魚兒爲什麼遊得歡?(邊有節奏地說邊做動作。集體、個別練習說。)⑵出示圖片小鳥。提問:這是什麼?看到小鳥你想問什麼問題?

引導幼兒用歌詞內容回答:小鳥兒爲什麼飛得高?(邊有節奏地說邊做動作。集體、個別練習說。)⑶出示圖片星星。提問:這是什麼?看到星星你想問什麼問題?

引導幼兒用歌詞內容回答:天上星爲什麼亮眼睛?(邊有節奏地說邊做動作。集體、個別練習說。)⑷出示圖片結冰的河水。提問:這是什麼?看到河水你想問什麼問題?

引導幼兒用歌詞內容回答:河裏水爲什麼會結冰?(邊有節奏地說邊做動作。集體、個別練習說。)⑸師:科學知識真不少,怎麼樣纔會知道?

引導幼兒用歌詞內容回答:好好學習一定會知道。(邊有節奏地說邊做動作。集體、個別練習說。)3.師示範唱歌曲。

師:我們還可以把有趣的問題唱出來。師示範唱歌曲。

4.再聽一次範唱,聽完說出最喜歡哪一句。

幼兒說到哪一句,集體就學唱哪一句。

5.鼓勵幼兒跟隨教師演唱,邊唱邊做動作。

重點指導幼兒唱準附點音符和休止符。

6.引導幼兒用提問的語氣唱歌。

師:你發現這首歌和我們以前學的歌曲有什麼不一樣?

7.給歌曲起名。

師:你覺得給這首歌取什麼名字比較好?(《爲什麼》)

三、創編歌曲師:小朋友的問題一定也很多,你有哪些"爲什麼"呢?

1.引導幼兒模仿歌詞提出問題,一起創編表演歌曲。

2.幼兒自由組合,隨歌曲伴奏邊演唱邊表演。

四、活動小結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觀察、思考,好好學習,瞭解更多的`知識。

活動反思:奇妙的大自然中藏着有許多的奧祕,好奇的孩子們總會想一探究竟。新綱要中就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的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音樂表達也是孩子認識自然的方法之一。通過音樂活動用歌唱的方式對大自然的提出疑問,深切感受要好好學習才能瞭解更多的大自然的奧祕。

活動以歌曲《爲什麼》的樂曲爲律動背景自然導入,爲幼兒熟悉歌曲旋律奠定基礎。再以出現"小問號"的方式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分別出示動物圖片引導幼兒自主探討理解歌詞,營造寬鬆有趣的學習氛圍,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引導幼兒用提問的語氣演唱,發揮了主體性,使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引導幼兒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後,讓幼兒發現後表達,在表達後提升,展示積極有效的教學互動。

模仿和創新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活動中教師一味強調模仿勢必會失去情趣性和挑戰性。在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的特點、體會歌曲情緒後嘗試創編歌曲,提供了一個發揮想象創造的平臺,拓展幼兒的經驗,提高挑戰性。讓幼兒在看、想、說、做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愉悅感受,在溫馨的氛圍中體驗音樂與自然的和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本活動以蒙古族爲主線,以蒙古舞“我們是草原小牧民”爲中心,結合常識、手工製作,使幼兒在各個方面較深刻地瞭解蒙古族、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習慣,感知蒙古舞的風格特點。

活動目的:

1.使幼兒瞭解蒙古族,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習慣等。

2.學習踏點步、壓腕、上下聳肩等基本動作和舞步,感知蒙古舞的風格特點。

3.通過手工製作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1.介紹蒙古族的'光盤一盒、電視機、VCD。

2.《我們是草原小牧民》音樂帶一盤、錄音機。

3.草原風光圖片若干。

4.教師示範鞭子一個,幼兒用皺紋紙紙條若干。

活動過程:

1.聽音樂《我們是草原小牧民》,教師帶領幼兒做跑馬步進活動室。

2.“小朋友,我們剛纔聽的歌曲是哪個民族的?”(蒙古族)

“你們知道蒙古族人民生活在什麼地方?”(內蒙古草原)

“你們去過草原嗎?”

3.放影碟,請幼兒欣賞草原風光,教師穿插講解。

4.結合掛圖提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啓發幼兒用一次性紙餐具創造出多種不同的形象。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幼兒獨立動手能力,使幼兒懂得什麼是想象心理。

3、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爲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徵。

4、鼓勵幼兒樂於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一次性碟、碗、杯若干。

2、輔助材料:彩色墨水、蠟筆、蠟光紙、小棍子、毛線、膠水、剪刀等。

3、泡沫製成的展覽欄。

活動過程:

1、出示貼在黑板上的紙碟、碗、杯,讓幼兒觀察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

2、幼兒自由討論;你能把這些紙碟、碗、杯設計成什麼?怎樣做?

3、請一些幼兒把自己設計的名稱及想象操作的過程說出來,鼓勵幼兒說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設計方案。(如豬、貓、向日葵、時鐘、瓢蟲等)

4、教師選擇其中一個幼兒的設計進行示範,採用幼兒說,教師動手的方法。

5、幼兒開始動手設計,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並指導幼兒通過運用輔助材料把紙碟、碗、杯設計成各種形象,看誰設計得又多、又象,幼兒每設計完一幅作品,就把它送到展覽欄裏展覽。

6、組織幼兒參觀、欣賞作品,互相向小朋友介紹自己作品的名稱、做法。

活動反思:

紙盒是兒童身邊常見又熟悉的物體,利用奶盒、餐巾紙盒等這種廢棄材料,變廢爲寶。紙盒是一種具有可變性的材料,正因爲它有這樣的特點,所以給了幼兒很大的探索、想象空間。在玩紙盒的活動中鼓勵幼兒親自嘗試,並提出多種玩紙盒的`方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和自信心。中班幼兒又經歷了託班和小班的學習,在體育活動中積累了不少運動的經驗,爲了進一步加強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激發創造力,提高幼兒綜合運動能力,因此設計了這堂健康活動《有趣的紙盒》。本次活動着利於充分挖掘和利用奶盒來讓幼兒積累多方面的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創新多種玩法,鼓勵幼兒一物多用、妙用和一用到底,促進幼兒各種能力的發展。由此,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團結合作意識也隨之大增。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我們班幼兒的能力,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一、引導幼兒利用紙盒玩遊戲,發展幼兒身體運動能力。二、利用廢舊物品啓發幼兒一物多玩,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三、激發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我把整個活動分爲四個環節,分別是熱身活動、基礎部分、遊戲及放鬆活動。熱身活動是利用紙盒引導幼兒做簡單的器械操,培養幼兒做操的興趣。也從一開始就引入紙盒,讓幼兒清楚的明白我們今天上的內容離不開紙盒。整堂課的重點在基礎部分,讓幼兒在自由探索及結伴探索中,認識到紙盒的多種玩法,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空間,從而達到我的第二個目標。遊戲的進行是爲基礎部分服務。最後一個環節是放鬆活動,尤其注重腿部的放鬆。也讓幼兒學着幫老師一起整理物品。這個環節在健康活動中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部分。

我覺得整堂課上下來,有成功之處,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成功之處是:選材挺適合中班的幼兒,紙盒是一種常見的廢舊物品,它輕巧、安全,讓幼兒有很多空間去研究、探索它的玩法。幼兒對活動很感興趣。整個環節比較清晰,三個目標基本達到。不足之處是:在熱身活動中,熱身的力度還不夠,沒有很好的活動開,尤其是頸部、手部及腿部,紙盒操的內容還不夠豐富,沒有達到很好的熱身效果。當幼兒自主探索紙盒的玩法的時候,對部分幼兒的關注不夠,未能及時有效的與孩子進行很好的互動,教師的參與性不夠,一些幼兒想出的玩法,我未能及時給予肯定及鼓勵,對於比較的好的玩法也沒有很好的引導。在這個環節當中,我覺得時間還可以適當的縮短。當大部分的幼兒出現扔紙盒的行爲時,我沒有很好的調動,我覺得這個行爲不是很好,但沒有及時的指正及引導。在遊戲環節中,我穿插了平衡木、輪胎座位道具,紙盒只出現了兩個環節,沒有充分利用紙盒,突出“有趣的紙盒”這個主題中心。我覺得可以把輪胎或者平衡木拿掉,用紙盒替代,儘量讓整個遊戲圍繞着紙盒轉。遊戲的時間太短,我之前因爲考慮到時間的問題,所以把重點放在探索紙盒的玩法上,遊戲只進行了一遍。但是孩子們對遊戲似乎非常感興趣,還想再玩,我覺得可以把遊戲的時間適當延長,可以讓孩子們玩兩遍。讓孩子充分體驗到體育活動的樂趣。目標制定的不夠明確,不夠符合健康活動的要求,沒有進行很好的技能鍛鍊,更類似於體育遊戲。要求幼兒掌握的技能不夠明確。在進行遊戲示範的時候,我由於考慮到其他幼兒的安全問題,所以我選擇讓能力較強的幼兒來示範,但我覺得教師自己示範比較好,因爲正確性比較高,動作規範,讓幼兒有個更直觀的演練。

我覺得這節彙報課讓我收穫很大,儘管自己還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處,但是通過這堂課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讓我成長了很多,讓我如何成爲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更有信心。我會珍惜這樣的機會,爭取讓自己在最快的時間內成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感知紙筒的外形特徵。在引導線的提示下,進行秋季物品接龍圖案的設計、彩繪。

感受色彩對比和圖案有規律變化的美感;嘗試自主解決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活動重難點

選擇秋天中的小專題設計連續圖案。

紙筒上圖案的規律變化。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在數學活動中幼兒有過依樣接畫的操作經驗。

環境準備:

1、展示臺:大小、高矮、色彩不一的紙筒,上面畫好細的引導線。

2、黑板:貼上接龍圖案,備用。

3、操作檯:六張桌子,分別貼上“秋天的水果”、“秋天的農作物”、“秋天的樹葉”、“秋天的花”、“秋天的蟲子”、“秋天的?”的字卡;每桌冷暖兩筐顏料。

活動流程

1、表達對秋天的認識

帶幼兒進入活動室,幼兒立刻會被展示臺上的各色紙筒所吸引。

師:“今天我們要把秋天畫在紙筒上。你最喜歡秋天裏的什麼東西?”

追問:“你知道秋天裏還有哪些x x(水果,/農作物/花……)?”

“你還知道菊花有哪些顏色嗎?”“哪些蟲子是秋天裏特有的?”

教學建議:在提問中概括繪畫時涉及到的秋天小專題,並聯系幼兒的生活經驗,拓展孩子的思路。

2、感知紙筒特徵

(1)教師拿起一個紙筒:“我們要把這些秋天的東西畫到紙筒上。想想,在紙筒上畫畫和我們平時在紙上畫畫有什麼不同?”

(2)教師示範:左手按住紙筒頂,右手做出拿毛筆的姿勢:“紙筒可以轉着畫。”

教學建議:教師轉動的手勢動作需誇張、放慢,暗示幼兒操作時也可這樣轉動紙筒畫畫。

3、辨析圖案規律

(1)教師拿起兩個紙筒湊近給幼兒看:“仔細看看,紙筒上還藏着一個小祕密呢,你們發現了嗎?”(引導線)“今天我們要把秋天的東西畫在這些線上。你們看,我在線上也畫了一些東西。”(推出黑板。)

(2)“仔細看看,每一條線上的圖案有什麼規律?”(教師手指劃過兩條引導線。)

(3)教師小結:它們都是秋天裏的東西,有秋天的花、秋天的水果……它們有的兩個、有的三個、有的.四個好朋友一組,一組接着一組,每一組都一模一樣。它們就像我們玩的接龍遊戲一樣,我們就叫它接龍圖案。

教學建議:範例圖案按五個小專題設計,並有意識地按小組個數從少到多排列,對幼兒自己設計圖案起暗示作用;給幼兒充分的時間表達自己的發現。

4、選擇專題、設計圖案

(1)操作要求:每張桌上都有文字提示,這是“秋天的農作物”組、這是“秋天的水果”組等,自己選擇一個喜歡的紙筒,到喜歡的組裏去設計接龍圖案。

(2)操作問題:

a、用顏料畫畫。如果紙筒滾在桌上,或者手握着紙筒轉,都會把顏料弄“花”,怎樣讓紙筒上的畫保持千乾淨淨呢?

b、看看你選擇的紙筒是什麼顏色,在上面畫什麼樣的顏色才能讓圖案更加明顯?

c、接龍圖案有很多種,你能不能設計出和老師不一樣的接龍圖案?

(3)幼兒操作。提示幼兒看清桌上的文字提示,按專題設計接龍圖案。

教學建議:

提出操作問題時,作一些演示幫助幼兒理解;巡迴指導時留意幼兒設計圖案的新思路,鼓勵他把想法表現出來;提醒反覆使用對比不明顯顏色的幼兒,更換一種顏色試試。

5、相互欣賞點評

(1)建議完成作品的幼兒在保持紙筒外表乾淨的前提下,自己把紙筒拿到展示臺上。教師有意識地將展示臺上的紙筒按高矮排列一下。

(2)集中欣賞。師:“今天我們展示臺上這麼多紙筒放在一起可真美啊。”“你最喜歡哪一個紙筒上的圖案,爲什麼?”

(3)結束:“其實接龍圖案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用到,比如說家裏衛生間的瓷磚上、媽媽的裙邊上、瓶子的包裝紙上,很多很多,我們一起找找看,好嗎?”

教學建議:

作品集中,給幼兒一種整體的視覺衝擊力;教師關注幼兒的欣賞角度,順着幼兒的介紹,有意識地從畫面乾淨、色彩對比明顯、圖案設計新穎等方面點評。

活動評價

幼兒發展:

是不是能夠根據專題設計、彩繪連續圖案?是不是能夠對接龍圖案的規律變通應用?能不能自己嘗試解決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難?

教師發展:

能不能順應幼兒的話語作一些創作思路的拓展?是不是關注幼兒不同的操作設想,及時發現他的設計新意或困難?是不是給了幼兒一些技能的挑戰和審美經驗的提升?

活動反思

操作中幼兒的表現方式各不相同:有個別孩子任務意識很強,拿到紙筒後先思考,想好後再動手;大部分幼兒先把喜歡的顏料一一畫上,沉浸在塗色中,經教師提醒後才意識到要設計接龍圖案;有的幼兒遲遲不下手,嘴裏嘟囔:“畫什麼呢?畫什麼呢?”……幼兒都能圍繞選擇的小專題設計繪畫內容,在操作過程中試着用合作、詢問同伴、自己摸索等方式解決遇到的問題。有兩個孩子突破了範例中的規律變化,但大部分幼兒對於接龍圖案的設計還有或多或少的問題。如有的幼兒一組圖案數量太多,畫着畫着自己都記不清規律了;個別幼兒不顧引導線的提示,單個物品排列無序;有的幼兒對單個物品形象的表現有困難……

出現這些問題,我想,我們的孩子是不是平時很少涉及單個物品的臨摹練習?對於構圖、配色等這些基本的技能是不是需要一定的平面練習?接龍圖案的設計是不是需要鋪墊,如先在平面勾草圖、在線上擺圖卡等?這些問題讓我意識到:設計活動最重要的就是要聯繫孩子的實際經驗,因爲幼兒的已有經驗纔是設計活動的起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金蛇狂舞》是一首民族管絃樂曲,由我國著名的人民音樂家聶耳創作。樂曲是“ABA"3段體結構,旋律具有鮮明的節奏特點。第1段以明亮上揚的音調呈現出歡樂、昂揚、奔放的情結,節奏鏘且連綿起伏:第2段爲中國曲式螺絲結頂的結構,上下句對答呼應,句幅逐層減縮,速度逐漸加快,加之鑼、鼓、錢、木魚等打擊樂器的節奏烘托,使情緒逐層高漲。該樂曲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情歡騰激越,表現出我國傳統節日中舞龍要獅時火熱歡騰的情景。大班的幼兒音樂欣賞能力進一步提高,能較準確地感受性質鮮明、結構適中的器樂曲。本活動通過引導幼兒傾聽、感受、表現樂曲,理解樂曲所表達的內容,感受樂曲中熱烈的氣氛,在欣賞中獲得美的享受。

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結合舞師子、要龍燈等傳統文化活動了解樂曲“ABA"的曲式結構,瞭解樂曲歡騰激越的`特點。

2、嘗試用自由的即興動作表演體驗B段樂曲的對話應答和逐步縮短的樂句結構。

3、感受樂曲中熱烈、喜慶的氛圍,萌發對傳統民樂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1、《幼兒素質發展課程?音樂》CD,教師自備節慶時舞龍、要獅的視頻,綵綢,樂器,舞龍舞獅小型表演的道具等。

2、活動前引導幼兒學習兒歌《同新春》。

活動建議

1、請幼兒完整欣賞樂曲,感受樂曲歡騰激越的特點引導幼兒專心傾聽音樂,根據樂曲的節奏和旋律展開想象。提問:聽了這首音樂,你有什麼感覺?你想到了什麼?

2、請幼兒再次欣賞樂曲,初步瞭解樂曲“ABA”的曲式結構,理解樂曲所表達的內容。幼兒欣賞樂曲時,教師通過表情、手勢,鼓勵幼兒用簡單的動作表現音樂節奏和旋律變化,感受兩段音樂的不同風格。提問:你認爲這段音樂分幾部分?

3、請幼兒分段欣賞樂曲《金蛇狂舞》,嘗試運用兒歌和即興動作表演體驗A段鏗鏘歡快、

B段對話應答和逐步縮短的樂句特點。

(1)播放A段音樂,引導幼兒交流並進行表現。

提問:想一想,人們可能在幹什麼?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現?

小結:這是一首表現各種喜慶活動的曲子,我們可以用簡單的用綢、十字步跳躍等動作進行表現。

(2)播放B段音樂,引導幼兒交流並進行表現。

提問:這段音樂聽起來有什麼特點?像在幹什麼?請小朋友們邊聽音樂邊朗通詩歌《鬧新春》吧。

引導幼兒在傾聽音樂的基礎上嘗試將學過的兒歌〖鬧新春》與B段音樂相匹配進一步感受

B段對話應答和樂句縮短的特點。

鼓勵幼兒念兒歌時輔以拍腿、拍肩等動作來感受節奏變化。

4、引導幼兒完整地表現樂曲,感受樂曲熱烈喜慶的氛圍,激發幼兒對傳統民樂的喜愛。引導幼兒結伴協商,想象音樂情節,根據已有經驗和興趣選擇表現方式合作

演,如舞龍要獅表演、樂器演奏、自由舞蹈等,進一步感受樂曲熱烈、喜慶的氛圍,激發幼兒對傳統民樂的喜愛之情。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擺弄,引發幼兒對球在地面上和斜坡上滾動的現象感興趣。

2、學習用語言和圖表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操作和體驗。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1、 不同粗糙、長度程度的板(洗衣板、木板、包地毯的板、滑梯等)積木、椅子、記錄紙、筆等。

2、 已學過做單一物體的觀察記錄。

3、 幼兒在科學活動角對球的滾動產生興趣。

4、 在戶外大場地上活動。

活動過程:

一、誘發情趣:讓球滾起來

1、 提問:球可以怎麼玩?(滾、拋、踢等)

2、 教師將球放在地上。提問:這個球怎麼又不動了呢?(因爲沒有去踢它,拍它,沒有去推它等。)

3、 提問:我們那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這些動作讓球自己滾動起來或滾得快呢?請小朋友去用那邊你們自己帶來的材料試試。看看到底能不能不用踢、拍、推等這些動作讓球自己滾動起來或滾得快?

4、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嘗試提示:想想用這個洗衣板、木板怎樣讓球自己滾起來?還可以不用這些材料,在你的身上讓球自己滾起來。(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積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方法)。

5、 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是用什麼辦法讓球自己滾動起來或讓球滾得快的?

6、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情況。

小結:剛纔大家發現不用踢、拍、推等這些動作,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工具在斜坡上也能讓球自己滾起來而且球滾得很快。

二、引導體驗:嘗試使球滾動的各種方法

1、 下面老師還想請大家來做一個實驗:請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想辦法讓2個球同時從2個不同的斜坡上滾下來你會發現什麼?想想爲什麼?想想怎樣才能讓2個球同時從不同的2個斜坡上滾下來?怎樣做出不同的斜坡。

2、 請小朋友一邊玩,一邊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每玩一次都要把你的發現記下來。記錄的內容要讓別人一看就明白。

3、 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迴觀察、引導。(提示:小朋友可以想出許多種辦法。如兩塊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積木墊的高低不一樣。或是,一塊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塊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積木墊得一樣高。)

三、創造表現: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記錄

1、鼓勵幼兒想不同的辦法進行記錄,可以用(★、▲;1、2;Α、Β;√、Ⅹ;-、-;Ο、ΟΟ等等)

四、成果表示:表達自己的成果

1、請小朋友來告訴大家你和好朋友是怎麼玩的?你發現了什麼?

2、你是用什麼方法記錄你的發現的?圖中的符號表示什麼意思?

3、表揚運用不同方法記錄的幼兒。

4、小結:剛纔小朋友兩個人一起玩時發現了:不同的斜坡,球滾下來的速度是不同的:斜坡面一樣時,坡度越大,球滾得越快;坡度越小,球滾得越慢。另外,斜坡一樣高時,坡面光滑,球就滾得快,坡面粗糙,球就滾得慢。

5、那你是用什麼方法記錄的?圖中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6、表揚運用不同方法進行記錄的幼兒。

五、延伸活動

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球,這些不同的球它們在不同的.地方還滾動時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小朋友可以先去觀察一下,以後我們再一起來討論。

活動反思:

大班的科學活動《球的滾動》中有兩點目標一是對球滾動時的速度變化感興趣,樂於進行比較觀察。二是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操作中的發現和體驗。在活動中老師的導入環節首先是讓孩子將球滾起來,讓幼兒在球滾動的過程中自己發現球滾動時候速度的快慢關係,然後自己主動的尋找材料進行進一步的探索發現,並且大膽的進行交流。

在科學活動中,幼兒經驗的建構是在與材料、與老師、與同伴的互動中形成的,但更需要教師深入、有效的參與和引導,這也是有效互動的關鍵。教師的“把”和“推”就是爲幼兒“動”的發展提供一個平臺。“把”是教師把握幼兒基本的發展情況,在活動中的第一、第二環節老師把握了幼兒能夠自己主動地發現讓球滾動的方法,鼓勵幼兒自主的進行探索,沒有過多的進行指導。“推”則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積極的指導促進幼兒的提高,例如在活動的第三環節,當幼兒將球自由的滾動起來之後,教師推了一下:一起合作玩“快快慢慢”的遊戲,想辦法使兩個球滾動的速度不一樣。這樣幼兒就有了一個目標,一起合作向着這個目標進行探索。“動”則是提供充足的時間、空間,放手讓幼兒主動參與科學探索,在整個活動中幼兒都是在探索、操作、交流、討論中完成的,沒有老師過多的說教,有的只是幼兒自主的探索,並從中感受探索的樂趣,從而豐富自身經驗。

《綱要》指出,教師要“爲幼兒創設寬鬆的環境…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看法…”“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在活動的第三環節中教師和幼兒一起來制訂遊戲的規則,由大家商量、討論,最後形成了遊戲的規則,所以在遊戲的進行過程中,幼兒都能遵守遊戲的規則,使得活動有序的開展。其次教師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與啓發者,在操作中,教師鼓勵幼兒與同組的同伴互相交流,表達自己的看法、建議。每一次的操作結束後進行集體交流,由每組選出一位代表,描述本組幼兒的做法。這樣,在小組、集體相結合的方式交流,使幼兒都真正有表達的機會,教師再適時加以梳理與點拔,幫助幼兒提升經驗。

在這樣的師幼互動關係中:幼兒體驗了合作、探究的快樂,幼兒的經驗從模糊、零碎到清晰、完整的過程,主動學習歷程得以推進。活動中不管教師扮演什麼角色,都是在朝着讓幼兒在快樂中發展的目標努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兒童應更多地通過真實的問題情景產生運用數學來解決問題的需要,並且親自實踐,在探索中發現數學和學習數學,使數學實踐活動成爲數學認識發生與發展的基礎。”因此,本次活動主要採用了啓發探索法,以遊戲爲載體,以幼兒操作爲手段組織教學。讓幼兒在實際生活操作中挖掘有價值的數學經驗,從而達到感知物體的大小和數量多少,並初步學習找規律的方法。

活動目標:

一、通過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動,初步感知物體體積。

二、培養幼兒的估計能力,空間感知和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一、果凍殼(一樣大小)、水彩筆、記錄紙、人手一份。

二、操作材料:黃豆、白雲豆、蜜棗、玻璃球、小石子各若干份。

三、兩瓶一樣多的果汁,烏鴉喝水的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引題:

激發幼兒興趣,教師以客人身份進行招呼,並交代事情。

師:今天,老師第一次到大(3)班來,聽應老師和徐老師說,我們大(3)班小朋友個個很棒。所以,老師想考考大家,和大家來做個智力遊戲,大家說好嗎?

幼:好。

師:這個遊戲和我們桌子上的東西有關,大家看一看,桌子上放着三種果實或種子,它們是什麼呢?請小朋友舉手告訴我。

(引出黃豆、白雲豆、蜜棗、果凍殼、統計表)

二、開動腦筋猜一猜

1、 師:(哇!小朋友們真棒!)好,我們這就進入遊戲第一環節——“開動腦筋猜一猜”,(幼兒跟念)“猜什麼呢?我們要把這三種果實或種子裝滿這隻杯子(示範)你們猜猜看可以放幾顆?大家可以獨自思考,也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輕輕討論,等一下就 請小朋友把答案寫到猜一猜下面的空格子裏,可是不能動桌子上的東西,要從小到大猜想,黃豆、白雲豆、蜜棗各能放幾顆並記錄下來,聽明白了嗎?

2、 小朋友記錄猜想答案,由老師依次將數字填寫到黑板上的表格中,並簡單分析。

三、親手體驗做一做

1、 師:那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到底真的可以放幾顆呢?

幼:(想)

師:好,我們現在就驗證一下,進入我們遊戲的第二環節,親手體驗做一做。(幼兒跟念)

2、 師:我們還是按表格上排的順序來驗證,那怎麼做呢?要求是這樣的:(示範)把黃豆放滿杯子,壓一壓,讓它和杯口一樣平。數一數,一共有幾顆?馬上把答案寫在做一做的空格子裏。

3、 幼兒實際操作,教師再次記錄幼兒所測結果,並分析幼兒測量出來的數據,根據差異給適當驗證。

四、仔細觀察找規律

1、 師:小朋友們真能幹,不僅愛動腦筋、愛動手,而且記錄認真。下面,我們要進入遊戲的第三環節——仔細觀察找規律。(幼兒跟念)

2、 這個規律就在表格裏,大家睜大眼睛,看誰把它先找到。(幼兒回答,老師適當引導,總結出同樣的'杯子裏,身體越小的東西,放的顆粒數越多,身體越大的東西呢,放的顆粒數就越少)

五、生活遊戲——烏鴉喝水

師:我們大(3)班的小朋友真是太聰明瞭,下面我們再幫小烏鴉解決一個問題好不好?那麼小烏鴉遇到什麼問題了呢?原來呀小烏鴉今天去參加森林音樂會了,它唱呀、跳呀,很快口渴了。這時小烏鴉找到了一個瓶子,可瓶子裏只有半瓶水,而且瓶口太小,小烏鴉喝不到,這可把它急壞了,小朋友有什麼辦法能幫幫小烏鴉嗎?

六、活動延伸

如果小烏鴉面前有一堆玻璃球和一堆比玻璃球還要小的石頭,你們想一想,把哪個放進去,水會更快滿起來。那麼小烏鴉就可以更快喝到水了?

師:小朋友們意見各有不同,這樣吧,老師請大家回家後和爸爸媽媽去做個小實驗,你們像老師一樣,準備兩瓶一樣多的水,一瓶放20顆玻璃球,另一瓶放20顆小石子。看看,哪一瓶的水滿得快,明天回來告訴老師,好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對大自然的複製現象感興趣。

2、用拓印或模印的方法複製某一自然物。

3、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4、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準備:

黑色或棕色蠟筆,白紙

活動過程:

一、擁抱大樹

來到戶外,每個人尋找一棵自己喜歡的大樹,做上記號,並與之擁抱。

師:閉上眼睛,用手感覺樹皮的質地,說說自己的感受。

二、給樹幹畫素描

師:每個人喜歡的樹不同,摸上去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用什麼辦法能把大樹的樹幹樣子一摸一樣地記錄下來。

介紹拓印地方法:把紙蒙在樹皮上,一手緊按紙,一手用蠟筆在紙上摩擦,只要用力恰當,樹皮的樣子就會顯現出來。

幼兒各自拓印樹皮。引導幼兒設法用各自的方法畫上該樹木的記號。啓發幼兒將作品與原物進行對照,看看是否相象。

三、把大自然的禮物帶回家

師:我們把地上的樹皮,樹葉這些大自然的禮物帶回家,再用一些辦法把它們複製出來,好嗎?

活動反思:

生活中的事物和幾何體都有着或近或遠的聯繫。可以更確切的說,我們的生活和幾何體密不可分。學生的.桌子、鉛筆盒……是長方體的,學生的鋼筆、教師用的粉筆……是圓柱體的;我們住的房子由幾何體組成的……若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時能感受到美,那一定會對學習起到促進作用,也一定能學好素描知識。在我的教學中或許是太強調素描的嚴謹了,沒能讓學生去很好地感受它的美。所以從學生的反應中我覺得在教學中忽略了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在以後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圖片欣賞、實物欣賞以及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些幾何體的美,這樣可能更有利於學生學習素描知識。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生活是精彩的、美麗的。生活裏有我們想認識和了解的一切。我們走進生活就走進了“百科全書”,從生活中我們能找尋到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