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教案彙編15篇

有關幼兒園教案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幼兒園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幼兒園教案彙編15篇

有關幼兒園教案1

活動目標

1、讓幼二知道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並感知秋天收穫的喜悅。

2、欣賞秋天的色彩美。

3、學習合理構圖,注意疏密有致、近大遠小地安排畫面

活動準備

1、圖畫貼紙、小猴子(圖片)

2、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提問

1、請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嗎?(春、夏、秋、冬)

2、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秋季)

3、秋季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你知道有什麼東西是在這個季節成熟的嗎?

你們想知道在小動物們眼中秋天是什麼樣子的嗎?今天,動物園的熊貓老師正在給小動物們上畫畫課,楊老師帶你們去看看它們看到的秋天是什麼樣子的,好嗎?

二、講授新知

1、我們看看今天是哪四位小動物在上畫畫課呢?。(出示課件圖片:)

2、熊貓老師對小動物們說:今天,有好多小朋友來看你們上畫畫課了,現在就請你

們把自己看到的秋天畫出來告訴小朋友們秋天是什麼樣的。你們想知道小動物們都畫了什麼嗎?

3、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都畫了什麼(出示課件:按順序)

(1)、看看這是誰畫的?(小猴子)

(2)、它畫的是什麼?(花果山)

(3)、花果山裏都有什麼水果?(紅色的蘋果、黃色的梨子、橙色的橘子、紫色的葡萄)

(4)我們再看看這是誰畫的?(松鼠)

(5)它畫的是什麼?(樹林)

(6)樹林裏都有什麼樹?(梧桐樹和楓樹)它們的葉子是(黃色和紅色)

(7)爲什麼樹葉會變顏色?(植物自然生長的規律)

(8)下面這幅是誰畫的?(小貓)

(9)它畫的是什麼?(田野)

(10)田野裏有什麼?(金黃的稻穀、紅彤彤的高粱)

(11)最後一幅是誰畫的呢?(小白兔)

(12)它畫的是什麼?(花園)

(13)花園裏有什麼?(美麗的花朵)

4、看了4位小動物畫的畫,你知道秋天是什麼樣子的了嗎?

教師總結:秋天是一個很甜蜜的季節,因爲它有香甜可口的水果和稻穀、高粱等待着我們去品嚐和收穫;秋天是一個很美麗的季節,因爲它有美麗的.花園,像雪花一樣從天上飄落下來的楓葉和梧桐葉。你們喜歡這個季節嗎?

5、休息、遊戲

6、小動物們畫了這麼美麗的畫給小朋友們看,接下來小動物們就要來考考小朋友了,它們說:我們給自己畫用一段話寫出來了,看小朋友你們能不能通過這些考驗。

7、要求:請小朋友觀察右邊的圖片,跟着老師起做左邊的題目

8、請小朋友們跟着老師把填好的句子讀兩遍。

9、教師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去看了小動物們眼中的秋天是什麼樣子的,知道了秋天是一個很甜蜜很美麗的季節,還通過了小動物們給我們的考驗,你們高興嗎?

10、、請小朋友自己把貼紙貼在語言練習冊P4——5空白處。

有關幼兒園教案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雪遇熱融化成水。

2、仔細觀察畫面,瞭解雪孩子捨身救兔寶寶的動人情節。

活動準備:

大圖書、照片。

 活動過程:

一、組織談話,引發傾聽故事的興趣。

1、現在是什麼季節?(冬天)

2、冬天會下什麼?(雪)

3、你會和雪玩什麼遊戲?

4、小結:小朋友喜歡跟雪玩遊戲,兔寶寶也喜歡和雪玩遊戲,你想不想聽聽兔寶寶和雪玩什麼遊戲?(想)下面老師就給你們講一個有關兔寶寶和雪的故事,故事的名稱叫:“雪孩子”

二、引導幼兒逐幅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

1、觀察畫面一、二、三

(1)天上下了雪,家裏沒有東西吃了?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猜猜兔媽媽會去幹什麼?兔寶寶會怎樣?媽媽有沒有答應?爲什麼?

(2)教師小結:兔媽媽要出去找東西,沒有帶兔寶寶,爲了讓兔寶寶乖乖在家裏,兔媽媽會怎樣做?

2、觀察畫面四、五

(1) 兔媽媽想什麼辦法?雪孩子頭上、脖子上有什麼?

(2)教師小結:兔寶寶和雪孩子玩了一會兒,天氣真冷,兔寶寶會怎樣做?

3、觀察畫面六、七、八

(1)兔寶寶回到家裏幹什麼?兔寶寶困了以後幹什麼?

(2)教師小結:兔寶寶睡了,猜猜雪孩子在幹什麼?

4、觀察畫面九、十

雪孩子在幹什麼?看見了什麼?

5、觀察畫面十一、十二

(1)雪孩子衝進兔寶寶的家,身上感覺怎樣?雪孩子最怕什麼?爲什麼?

(2 )雪孩子有沒有救出兔寶寶?

6、觀察畫面十三、十四

(1)兔媽媽回來發現了什麼?它會怎樣說?(寶寶,快點醒醒!家裏着火了,你怎麼躺在這裏?)

(2)兔寶寶會怎麼說?兔寶寶有沒有找到雪孩子?

7、觀察畫面十五、十六

(1)雪孩子變成了什麼?(水)變成水的雪孩子,後來還會變成了什麼?

(2)教師小結:雪孩子變成了水氣,輕輕地往往上飄呀飄呀,一直飄到藍藍的天上,變成了一朵白雲,他微笑着朝兔媽媽、兔寶寶招招手呢。

三.完整欣賞故事。

四. 組織討論

瞭解雪孩子捨身救兔寶寶的感人事蹟。

(1)在這個故事裏你最喜歡誰?爲什麼?

(2)你喜歡故事裏那幅圖?爲什麼?

五、活動延伸:

1、在科學區投放多種材料,繼續引導幼兒探索水的三態變化的.科學實驗,進一步理解雪遇熱融化,蒸發形成白雲的科學原理。

2、課後通過將故事磁帶及角色頭飾放在表演區,小朋友們可以欣賞和表演故事,進一步感受雪孩子捨己救人的美德。

3、將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弟弟、妹妹、哥哥、姐姐聽。

教學反思:

《雪孩子》是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大班的孩子是道德觀正在形成的過程中,《雪孩子》這個故事從發生,發展到結束,情節線索非常明顯,是對孩子進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大班的孩子形象性思維佔主要位置,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是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孩子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來理解故事中發生的事情。在看到小兔子睡覺的時候發生的事情,孩子們都爭先恐後的發表自己的見解,唯恐把自己的精彩答案給遺漏了,當然也有及個別的孩子表達不出來,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要更注重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們都能夠運用恰當的語言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見解。

有關幼兒園教案3

活動目標:

1、訓練幼兒的走、跑、跳、單腳跳等基本動作。

2、通過多種報紙的玩法,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和探索能力。

3、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活動重點:

廢舊報紙該怎樣玩出新花樣,教師該怎麼引導幼兒想出各種各樣的新奇玩法是整個活動的重難點。

活動準備:

許多報紙,寫有數字的塑料框,錄音機,用報紙做的紙球。

活動過程:

活動身體遊戲、自由探索、自由組合、活動結束

1、活動身體,爲活動做好準備

把幼兒帶到戶外,播放音樂,教師帶領孩子們一起做有趣的紙球操,讓活動的氣氛活躍起來。

2、啓發觀察,激發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手中的紙球,讓他們說說這是用什麼做的?好玩嗎?你會玩嗎?你還會做什麼樣的的遊戲?請幾個小朋友上來介紹他所想到的紙球遊戲。

(2)、請幼兒把紙球放到有數字編號的.塑料框裏去,塑料框的編號與各小組的編號相對應,看誰放得又快又好。並從框裏拿出一張報紙來。

3、集體遊戲,增加難度

請幼兒把自己手中的報紙放在地上,然後在報紙中間單腳站立,播放音樂,跟老師一起單腳跳,音樂停,誰跳出報紙外算輸。然後請剩下的小朋友把地上的報紙對摺,播放音樂,單腳跳,音樂停,看誰還在報紙中間。報紙越折越小,難度越來越大,看誰成爲最後的優勝者。

4、重點指導,自由練習。

(1)、教師出示一張報紙,請小朋友想想:報紙除了做成紙球,鋪在地上單腳跳,還能做什麼其他的遊戲嗎?引導幼兒想出其他的遊戲玩法,教師對幼兒所想的新玩法要加以肯定,並請小朋友上來示範練習。

(2)、幼兒自由組合,開始遊戲。教師在遊戲過程中注意觀察,適當地給予幫助,並提醒幼兒注意遊戲中的安全。

5、結束活動,放鬆身體。

播放音樂,讓小朋友聽着音樂走回活動室。

有關幼兒園教案4

文章提要:

區角活動是教師根據幼兒的發展現狀和發展目標,創設多種領域的學習區域。並提供活動材料,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擺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而教師的任務是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的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關鍵詞:區角活動

愛玩遊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遊戲一直以他獨特的魅力吸引着無數的孩子。人們對遊戲的認識越來越深入。而區角活動作爲一種教育遊戲活動,同樣受到了孩子們的普遍歡迎。它重在創設一種寬鬆、和諧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以及選擇廣泛的內容。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只是一個觀察者,引導者。因此,孩子們學的特別輕鬆、自然、沒有壓力,他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種個別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也是當前幼兒園《綱要》所提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成功和滿足”的最有效的措施。

一、建立活動區規則,引導幼兒自主進行區域活動。

活動區是幼兒自由活動的場所,但自由不等於放任,爲所欲爲。而應該是掌握規則之後的一種自主遊戲,在創設活動前就必須考慮規則問題。而制定區角

活動的主體應該是教師和幼兒,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1、在活動前提出規則

有些活動規則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要求幼兒在活動中務必要遵守,對於這類規則,我們可以在活動前就向幼兒提出來,比如:使用玩具時需注意的衛生、安全問題,遊戲結束後的整理、歸放。活動中遇到問題應開動腦筋想辦法等等。區角活動規則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的。

2、在自然活動中形成規則。

在小班的孩子經常會帶一些自己的玩具到幼兒園,當區角活動時,他們就在一起玩玩具,有時是玩自己的,有時和別的小朋友交換着玩。過了一段時間,通過老師和孩子一起討論,班上就逐漸有了一個全體認定的規則:無論是誰,不一定要將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但是在玩別人的玩具時,一定要事先徵求別人的同意。

3、在解決問題中建立規則。

幼兒在活動中遇到問題時,教師不要急着幫忙解決問題,而應當引導幼兒自主的尋找解決問題的措施,並建立起相應的活動規則。比如:在建構遊戲中,孩子們玩的很盡興,可到最後卻沒有多少作品展示,這是爲什麼呢?當我把問題拋給幼兒後,得到了多種答案。有的說:“我搭了一間漂亮的房子,但被別人搗亂推倒了”,有的說:“收玩具時我們自己拆掉了”還有的說:“我快搭完時,自己倒下來了”等等。“那怎麼才能讓老師看到你們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時候你來告訴我好嗎?”經過多次玩後,孩子們把發現告訴了我:“玩的時候搭牢一點,建房子時在旁邊建一條路,別人就不會不小心踩壞了。不要有太多人擠在一起,以免撞壞。”在大家的建議下,孩子們掌握了保護作品的方法,同時玩遊戲的規則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

二、根據近期的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發展需要,提供適宜的環境和材料

首先,要利用有限的空間使每一個區域都有相對寬鬆的

活動範圍,同時也有利於材料的擺放與收整。某些內容相近區域的合併有利於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益智區、語言區、美工區、計算區等放在小籮筐中合併爲一個區,可以讓孩子資源共享,也便於老師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複和浪費。

其次,材料的投放要爲教育目標服務。比如:小班生活區的目標是培養生活自理能力,那麼,應投放一些爲娃娃穿衣、戴手套、扣鈕釦、餵動物寶寶吃東西等材料,做到目標在前,選材在後,使材料有效的爲目標服務。

另外,材料的選擇要考慮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我們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幼兒總是喜歡在一個區活動,而對別的區角卻沒有興趣,但我們又不能強迫那個幼兒一定要離開那個區,或是一定要去某個區活動。此刻,我們就要對照目標看一下,所選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再看材料是否具有遊戲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兒才愛玩。比如:小班時,總有幾個幼兒喜歡玩娃娃家的遊戲,而對美工區、生活區不感興趣。於是我採用表揚美工區和生活區的幼兒,並在這兩個區內投放更多有趣、可操作的材料。果然,沒多久那幾名幼兒也開始進這個區玩了。因此,投放材料時要突出材料的新穎性和趣味性,要不斷增添新的活動材料,不可一勞永逸,要常換常新。

三、參與孩子的活動,成爲孩子的合作者、引導者。

首先,在活動中,我們要相信孩子。通過觀察,我們看到孩子並不是無知和無能的,而是一羣非常能幹和富有創造力的小主人。因此,在遊戲活動中,我們要成爲孩子的好朋友、好夥伴,與他們平等相待,將角色轉向幼兒的合作者及引導者。

其次,在幼兒的活動中,我們要關注他們的活動,瞭解他們當前已有的經驗,觀察他們對什麼感興趣,是否應在哪方面給予幫助。不能急於用自己心目中的遊戲水平做標準來要求孩子。當出現突發情況時,進行隨機教育。如:娃娃家不小心把桌子打翻了,東西灑了一地。這時,小朋友們都涌向娃娃家看熱鬧,教室裏一下子亂了起來。面對這一場面,我們不能馬上責備孩子,不管是打翻桌子或是湊熱鬧的,我們可以輕輕的招呼孩子一起整理娃娃家,又可以用遊戲的口吻說:“剛纔在娃娃家的小朋友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以後你們

可要小心一點,今天這麼多熱心的小朋友幫助了你們,下次娃娃家可要好好準備,請大家來做客,表示感謝。”這樣闖禍的小朋友緊張的情緒大大減少,其他孩子也穩定下來了。不但教育了小朋友,而且豐富了遊戲情節。

四、注重幼兒能力差異,安排適當內容

每一個孩子總會在某一方面表現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在許多人眼裏的乖孩子可能在動手能力方面卻差強人意,而一個平時不惹人注意的孩子在建構區可能會有突出的'表現。因此,我們根據幼兒的能力差異,設立榜樣,組織幼兒“說第一”活動,讓幼兒說說自己哪方面最棒。並在區角設立成果展示臺,隨時放上幼兒的得意之作,展示自己的“絕技”。此外,我們還開展區角內的手拉手活動,鼓勵幼兒互相指教,體驗同伴間互動學習的快樂。

在區角活動的實踐和探索中,我們都在不斷的積累經驗,只有做到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尊重孩子的想法,纔是開展區角活動的真正意義所在。

幼兒園大班區域活動設計《農藝園》

一、區域名稱:農藝園

設計意圖: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要讓孩子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性,瞭解一些接觸到的多元文化”。因此,圍繞我園重點課程《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開展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在農村家庭與幼兒中進行初步的調查與摸底,發現孩子對農作物製作有着濃厚的興趣,同時許多家長在秸杆插接方面有着獨特的見解和精堪的技藝(因爲家長小時侯玩過)。於是我們充分利用地方資源並結合孩子的興趣點,把民間農作物製作藝術運用到幼兒園區域遊戲活動中,進行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1、農作物秸杆製作

目標:

民間農作物製作與農村兒童在藝術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傾向有相通之處,可以說民間農作物製作藝術和藝術活動有內在的共同特徵。活動的開展可以鍛鍊孩子們手的協調能力及智力的開發,是一項促進孩子們全面發展的活動。

材料準備:玉米棒、絲瓜囊、麥草、稻草等農作物秸杆以及各色彩紙、綵帶、繪畫材料、剪刀、膠棒等裝飾材料和輔助工具等。

指導要點:

教師遵循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指導:

(1)、充分培養孩子們的初步動手操作能力,學會簡單的製作。

(2)、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創造出新的製作物。

(3)、幼兒在原有的操作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創編制作。

2、種子粘貼畫

目標:

(1)、能利用種子進行鑲嵌作畫,根據其外形和顏色的特點表現一定的形象。

(2)、發現自然材料組合的美,體驗成功的喜悅。

材料準備:

(1)、不同種類的種子(如瓜子、芝麻、花生等)。

(2)、繪畫材料(記號筆、油畫棒、紙等)

指導要點:

(1)、利用種子的外形特徵組合不同的圖案。

(2)、能細緻地製作種子粘貼畫。

二、區域名稱:福娃超市

目標:

1、瞭解超市的擺佈和物品的擺放。

2、掌握簡單的購物規則與要求。

材料準備:

活動前將超市的物品擺放有序。

指導要點:

1、帶領幼兒參觀超市。

2、交流超市購物的簡單規則。

購物規則:先選擇物品,再到收銀臺付錢。(不付錢不可以將物品帶回家)

3、幼兒活動。

選一名幼兒做經理,選一名幼兒收銀員,選四名孩子做營業員,其他孩子做顧客買東西。

4、交換角色進行遊戲。

5、指導幼兒收拾整理物品。(分類擺放)

另外我班還根據主題活動的實施,開展了小小服裝設計師、百變小偶人等區域供幼兒自由選擇遊戲。

1、 小小服裝設計師

目標:

運用各種廢舊材料製作成服裝並運用多種方式對其進行裝飾。

材料準備:

塑料袋、報紙、掛曆紙、彩色卡紙、剪刀、膠棒等。

指導要點:

(1)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嘗試各種方式製作服裝。

(2) 鼓勵幼兒大膽對所製作的服裝進行裝飾。

2、 百變小偶人

目標:

用多種材料和方法制作小偶人。

材料準備:

木製飯勺、木製刷柄、棍子、各式卡紙、剪刀、記號筆等。

指導要點:

(1) 指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木偶類型來製作。

(2) 邊玩木偶邊講故事。

幼兒園大班區域活動設計:農藝園

一、區域名稱:農藝園

設計意圖: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要讓孩子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性,瞭解一些接觸到的多元文化”。因此,圍繞我園重點課程《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開展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在農村家庭與幼兒中進行初步的調查與摸底,發現孩子對農作物製作有着濃厚的興趣,同時許多家長在秸杆插接方面有着獨特的見解和精堪的技藝(因爲家長小時侯玩過)。於是我們充分利用地方資源並結合孩子的興趣點,把民間農作物製作藝術運用到幼兒園區域遊戲活動中,進行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1、農作物秸杆製作

目標:

民間農作物製作與農村兒童在藝術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傾向有相通之處,可以說民間農作物製作藝術和藝術活動有內在的共同特徵。活動的開展可以鍛鍊孩子們手的協調能力及智力的開發,是一項促進孩子們全面發展的活動。

材料準備:玉米棒、絲瓜囊、麥草、稻草等農作物秸杆以及各色彩紙、綵帶、繪畫材料、剪刀、膠棒等裝飾材料和輔助工具等。

指導要點:

教師遵循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指導:

(1)、充分培養孩子們的初步動手操作能力,學會簡單的製作。

(2)、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創造出新的製作物。

(3)、幼兒在原有的操作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創編制作。

2、種子粘貼畫

目標:

(1)能利用種子進行鑲嵌作畫,根據其外形和顏色的特點表現一定的形象。

(2)發現自然材料組合的美,體驗成功的喜悅。

材料準備:

(1)不同種類的種子(如瓜子、芝麻、花生等)。

(2)繪畫材料(記號筆、油畫棒、紙等)

指導要點:

(1)利用種子的外形特徵組合不同的圖案。

(2)能細緻地製作種子粘貼畫。

二、區域名稱:福娃超市

目標:

1、瞭解超市的擺佈和物品的擺放。

2、掌握簡單的購物規則與要求。

材料準備:

活動前將超市的物品擺放有序。

指導要點:

1、帶領幼兒參觀超市。

2、交流超市購物的簡單規則。

購物規則:先選擇物品,再到收銀臺付錢。(不付錢不可以將物品帶回家)

3、幼兒活動。

選一名幼兒做經理,選一名幼兒收銀員,選四名孩子做營業員,其他孩子做顧客買東西。

4、交換角色進行遊戲。

5、指導幼兒收拾整理物品。(分類擺放)

另外我班還根據主題活動的實施,開展了小小服裝設計師、百變小偶人等區域供幼兒自由選擇遊戲。

三、小小服裝設計師

目標:

運用各種廢舊材料製作成服裝並運用多種方式對其進行裝飾。

材料準備:

塑料袋、報紙、掛曆紙、彩色卡紙、剪刀、膠棒等。

指導要點:

(1)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嘗試各種方式製作服裝。

(2) 鼓勵幼兒大膽對所製作的服裝進行裝飾。

四、百變小偶人

目標:

用多種材料和方法制作小偶人。

材料準備:

木製飯勺、木製刷柄、棍子、各式卡紙、剪刀、記號筆等。

指導要點:

(1)指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木偶類型來製作。

(2)邊玩木偶邊講故事。

幼兒園大班區域活動設計:小企鵝超市

設計意圖:

區域活動是讓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皮亞傑的理論告訴我們,學前幼兒的身心、心理的發展主要是通過感知和操作來認識周圍事物的。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置了一個區域――小企鵝超市。給幼兒一個相對寬鬆的活動氛圍。而我所提供的材料也正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些廢舊飲料空瓶、包裝盒、包裝袋等。模擬了一個超市場景,使他們自然地投入到活動中來,去操作、探索、交流、合作,體驗活動帶給他們的快樂,也使幼兒在日常的生活當中運用的更加自然、愉快!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學習按物體的名稱、用途或性質進行分類。

2、通過扮演“售貨員”與“小顧客”進行角色遊戲,使用“貨幣”購買相應的物品,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

3、願意交流獲得的經驗,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投放材料:廢舊飲料空瓶、包裝紙袋、包裝盒、櫃檯、自制錢幣等。

方法一:

請小朋友來做小小售貨員,給他們可以投放到超市中的塑料瓶、食品包裝、糖果等,請幼兒自由擺放這些物品到貨架上,引導他們按物品的類別、用途進行分類,並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填寫價格標籤。 此時,可以提供給他們更多獨立交往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在自主的遊戲中獲得知識與經驗。

方法二:

分給每一名幼兒不同的“錢幣”,請他們購買所喜歡的食品、飲料、文具等,要注意商品的價格與用途,使幼兒根據手中錢的多少,而選擇所要購買的物品。

方法三:

在買賣過程中,鼓勵小顧客和售貨員之間相互多主動對話,如:商量商品的價格、生產時間、保質期限、用途等多方面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或者與同伴講述購買了什麼商品、用來做什麼、用了多少錢,發展幼兒之間的語言表達能力與社會交往能力。

幼兒園大班區域活動――紙(綜合區角教案))

活動次主題:

紙的發明、紙的種類

紙的特質

紙的用途及發展

紙文化

年齡組:大班、學前班

一、活動區導入活動:什麼東西在裏面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種類的紙。

2.初步感知這些紙的特性。

(二)活動準備

1.口袋一個。

2.各種紙:蠟光紙、植絨紙、牛皮紙、圖畫紙、砂紙、宣紙等。

3.蔡倫造紙過程小書、紙的種類三段卡、造紙術的傳播示意圖三個活動。

(三)活動過程

1.以神祕的情景口吻開始活動:我收到了一個郵包,請小朋友們告訴大家裏面是什麼?只能夠用手去摸,不能夠用眼睛看,看小朋友說的對不對。

2.請小朋友把手放進口袋裏觸摸裏面的紙,說出是什麼紙之後,把它拿出來。大家看他說的對不對,如果不對,請小朋友一起摸一摸,說出其名稱。

3.介紹活動區裏關於紙的各種活動,請小朋友說出其操作方法,建議小朋友找到自己喜愛的活動去探究紙的不同種類的紙。

二、活動區指導

1.小朋友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活動區域。教師根據活動區的表格多少來調控進入區域的人數。

2.教師分別指導各個區域活動的小朋友,對小朋友提出的問題加以引導,對於小朋友操作不熟悉的材料進行單獨示範和講解。

3.記錄小朋友在活動區域的活動情況,並及時引導小朋友深入的進行自己的活動。

4.根據小朋友在各自活動區域內活動情況進行小組講評。

5.聽音樂聲小朋友整理活動用具離開活動區域。

三、區域活動設置

(一)環境中對主題的體現

1.主牆佈置立體連環畫蔡倫造紙過程示意圖。

2.蔡倫造紙過程的內容拼音講解及配對過程數字。

3.走廊的各種紙製品博覽會:各種紙製品的名稱標記(文字及拼音)。

4.各個活動室的各種紙製品裝飾:幼兒製作的紙環、紙盤子裝飾、撕紙作品、紙製作蜻蜓、剪紙作品、摺紙作品、紙的編織作品、紙的拓印作品、懸垂的紙的吊飾柳樹的枝條等。

(二)語言活動區域

拼讀蔡倫造紙過程的圖片

製作蔡倫造紙的過程小書

紙的拼音的拼讀及描寫

紙的漢字的描寫

利用廢舊圖書製作的故事板3塊;圖片100餘個,種類包括植物、動物、鳥類、人物、環境背景等。

紙製作的各種卡片:反義詞卡、動詞卡、環境卡、謎語卡等。

具體活動設計:

本小組爲5人活動:

1.兩人合作進行蔡倫造紙術的小書的製作,學前班級的小朋友拼讀拼音內容,大班兒童尋找相應的圖片。

2.三人一起進行故事板的活動,每個人選擇一個或者幾個動物、人物、鳥類的角色,分別出場,展開角色對話,有錄音機記錄其故事內容。

(三)益智活動區域

紙的種類三段卡

紙的吸水性的實驗

紙的承重實驗

紙的神祕袋

紙製商標分類

紙製七巧板

具體活動設計:

1.兩人合作進行紙的承重的實驗,一個人進行實驗,一個人記錄其結果。

2.兩人進行紙的種類三段卡的活動,一個人出示圖文卡,另一個人出示圖卡,出示字卡的時候一個人讀字,一個人找位置。

3.兩個人進行紙的吸水性實驗,教師指導,一個放紙一個記錄時間。

(四)美術活動區域

嘗試製紙的過程

貼紙模型(紙製花瓶)

粘貼紙花卉

紙的編織

搓紙球做雞蛋

摺紙、看圖示摺紙

製作紙花

粘貼:紙環

宣紙染紙

各種紙的拓印

繩子畫:在不同紙上進行

玻璃球畫:在不同紙上進行

粘貼活動:飄動的紙帶

(五)音樂活動區域

製作紙盒琴

敲擊紙盒打節奏

用紙製品探究各種音色

用紙棒打擊節奏

各種樂器三段卡

感知水瓶琴、沙棰琴

製作沙錘琴

具體活動設計:

1.兩人合作進行紙花瓶製作,一個抹膠水,一個粘貼。輪流進行。

2.兩人合作做紙盒琴。

3.兩人一起用紙棒爲音樂伴奏。

(六)建構活動區域

各種鞋盒

各種大小、材質的包裝盒子

各種建築的主題圖片

記號筆

具體活動設計:

通過活動建構房屋讓孩子學習如何合作、分工,如何合理的進行房屋的承重、支撐等設計。同時使孩子感受紙製品遊戲帶來的遊戲的樂趣

四、家長工作

1.請家長幫助收集各種關於紙的多方面的資料,與大家一起分享。

2.登陸班級推薦的紙文化的網站,瞭解相關資訊。

3.和孩子一起尋找家庭中出現的各種紙製品,並將收集到各種紙製品到班級和大家分享。

4.和孩子一起按照親子活動中關於紙的DIY的介紹動手製作手工紙。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小小電話亭

活動目標:

1、 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並有與其他人交流的意願。

2、 學習有意識地記住家裏或親人的電話號碼。

3、 知道電話的用途,會進行簡單的操作。

材料提供:

1、 自制電話若干個。

2、 應急電話號碼幾自制小動物電話卡若干。

操作層次:

第一層次:幼兒隨意擺弄電話,模仿打電話狀進行有話題地講述。

第二層次:知道怎麼打電話,並嘗試看應急電話卡進行撥號呼叫。

第三層次:給小動物打電話,並自由地進行想象性表述。

第四層次:同伴間互打電話,能配合對方的思路進行交流。

指導建議:

1、 爲幼兒營造一個樂說、敢說的環境。

2、 鼓勵幼兒與同伴大膽地交流,自由表達自己的情感。

3、 讓幼兒知道只有在求救的情況下,才能撥打應急電話。

有關幼兒園教案5

活動目標:

1、願意參與體育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2、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準備

已認識西瓜,知道西瓜的'外形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西瓜的外型特徵。

師:小朋友們!西瓜長的什麼樣子?

想一個什麼好辦法,讓大家一起變成一個大西瓜?

2、手拉手變成大西瓜。

師:變成一個大西瓜。(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

變成一個小西瓜。(幼兒手拉手,碎步朝圓心走,變成一個小圓圈)。

3、遊戲:切西瓜幼兒圍成一個圈,師幼共同有節奏的念兒歌:"切、切、切西瓜,我們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開來。"同時教師邊走邊有節奏的在幼兒拉手處做切西瓜狀,兒歌唸完時,教師手停留在哪兩位小朋友中間,這兩位小朋友就把手放開,拉着其餘小朋友的手往圓心跑,表示西瓜被切開了。大家做吃西瓜的狀態,遊戲繼續開始。遊戲進行若干次後,可由幼兒來切西瓜。

4、活動結束,教師總結

有關幼兒園教案6

大班科學:找空氣、玩空氣

設計意圖:

空氣是大自然的產物,它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着,但它客觀地存在於我們的周圍,它佔有一定的空間,但它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而且是我們人類與動植物都不可缺少的東西。空氣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還能有很多可利用的價值,它對人們的生存、生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設計本次學習活動,首先,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的興趣,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方法,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主要特性;其次,簡單瞭解空氣的作用和人們對空氣的利用,增強利用空氣造福人類的意識;最後,教育幼兒要注意保護空氣的潔淨。

活動目標:

1、通過親自操作的實驗和遊戲來感受空氣的存在,掌握其特性。

2、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方法,對科學小實驗感興趣。

3、能夠不怕困難和失敗,有一定的`耐挫能力。

活動準備:

塑料袋、水盆、乾的小毛巾、抹布、兩盆植物

活動過程:

一、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其特性。

T: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喜歡)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們來猜一猜是什麼.好嗎?

T:謎面是這樣的:看不見、摸不着,沒有顏色沒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是什麼呀?(空氣)

T:是嗎?(是)它在哪裏呀?我怎麼看不見,你們去把它找來,看看好嗎?老師爲你們每個人準備了一隻小袋子,你們找到了把它裝在小袋子裏,之後回來告訴大家:你在哪捉到了空氣?你看得見空氣嗎?能摸到空氣嗎?聞一下空氣是什麼氣味的?

1、幼兒操作(找空氣)

2、組織幼兒討論(上述問題)老師示範給幼兒看,擰緊袋口,用手慢慢向下押,押不動,爲什麼?(袋裏有空氣).

3、小結空氣的特性:我們的周圍充滿着空氣,它是~的氣體.

T:哦,空氣是看不見,摸不着,沒顏色沒味道的氣體,今天呀,老師根據空氣這些特性要和小朋友們來玩一個變魔術的遊戲,想看老師的魔術表演嗎?老師:你們看好了.這有一隻杯子,和一塊毛巾,我現在將這塊毛巾塞入杯子底裏,請你們來告訴我這杯子裏有什麼?就毛巾嗎?如果我把這隻杯子倒扣到這缸水裏,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毛巾會溼嗎?老師操作,幼兒觀察、發現操作結果:毛巾不會溼。同時,請幼兒說說其中的原因。(是空氣把水頂住,不讓它流進杯子的,所以毛巾沒有溼)

4、激發小朋友的操作興趣,同時提出更高的操作要求。T: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玩?請你們也去試一試,請你們邊操作邊注意觀察,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可以提醒你們一下,剛纔老師是杯底與缸底放平的,直着放下去的。如果將杯口傾斜一些呢?你們會看到什麼呢?

(在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特性這一部分活動中,我首先以謎語的形式導入,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接着,讓幼兒進行捕捉空氣的操作活動,同時要求他們對捕捉到的空氣通過將空氣擰住後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來探索、發現空氣的特性;然後,應用小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與其特性,最後達到讓幼兒掌握空氣特性的目標。)

二、認識空氣的作用。

T:空氣既然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着的,那要它有什麼用呢?我想沒有它也罷。(幼兒討論空氣的作用)

1、幼兒體驗沒有空氣是不行的:請幼兒捂住口鼻,說說有什麼感覺?(很悶,不能呼吸了)

2、做小實驗:點燃兩支蠟燭,將其中的一支用杯子扣住看結果,發現被扣住的蠟燭火熄滅了,而沒有扣住的還在繼續燃燒。

3、討論:除了我們人需要空氣,還有誰也需要空氣?(動物、花、草、樹木等)

4、小結:除了我們人類離不開空氣外,還有動物、植物它們都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需要空氣。出示兩盆一樣的種植,將其中的一盆用塑料袋包裝住,一盆就這樣繼續生長。

(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是讓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觀看小實驗來了解空氣的作用,知道我們人類和動植物都需要空氣,空氣對我們和大自然的萬物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人們對空氣的利用:放風箏、製作的降落傘等。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幼兒能說出這些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對空氣的簡單的利用,激發他們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

四、討論保護空氣的潔淨。(不亂扔垃圾、不亂焚燒、在日常生活中,要想獲得清新的空氣,關鍵是要減少空氣污染。對室內污濁的空氣,必須靠開窗通風等手段來改善等)

活動延伸:課後觀察植物的變化。

活動反思:

首先,我能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和發展情況,制定明確、實在的活動目標和要求,我把它定位在了我們班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內,幼兒通過跳一跳能獲得相關的知識內容和操作技能。其次,對本次活動的課前準備工作,我做得比較充分,爲幼兒探索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材料。再次,我對活動過程設計得比較好,主要是這樣的一個活動流程:以謎語的導入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捕捉空氣,感知空氣的存在―通過小實驗等,探索、發現空氣的特性,―探討空氣的作用和人們對空氣的利用―懂得空氣的重要,知道要保護空氣的潔淨,這樣一個有淺到難、層層深入、活動層次非常清楚的學習活動。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幼兒始終保持着積極、興奮的參與情緒,活動氣氛活躍。他們能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有自己的操作方法。他們樂意探索,發言積極。通過本次活動,幼兒知道了空氣無時無刻都存在於我們的周圍,掌握了空氣的特性;知道了空氣的作用與重要;對探索科學活動感興趣,學會了簡單的操作實驗方法,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有關幼兒園教案7

一、活動目標

1.學習聽信號手膝着地向前爬行、倒着爬。

2.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3.在情景遊戲中體驗爬行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和環境創設

1.小鼓一隻,啞鈴製作的肉骨頭若干,供幼兒爬行的.地毯、獨木橋四座。

2.小貓、小兔、小狗的圖片貼在小椅子上爲小動物的家,放置於場地四周,小狗頭飾一隻。

三、活動過程

(一)、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孩子們!老師和你們一起做遊戲。你們看這是誰呀?(出示小狗頭飾)我做狗媽媽,你們做誰呀?我們小狗聽着音樂,活動下身體吧! (師生一起做動作)

(二)、變換方式朝制定目標爬行。

1.師:寶寶,我們小狗家附近有哪些好朋友?(引導幼兒說出小貓、小兔)

2.要求幼兒爬動着向小貓、去問好,然後再爬回自己家來。學說短句“小貓你好”

3.要求幼兒爬動着向小兔去問好,引導幼兒學習倒爬,並倒爬着回小狗的家。

(1)先請一個能力強的幼兒示範倒爬。

(2)看看媽媽示範倒爬,提醒幼兒倒爬時不要碰到同伴。

(三)、練習聽信號變換方向爬

1.出示小鼓,引導幼兒叫出名稱。咚咚咚,這是什麼?

2.提出遊戲要求,“媽媽要小狗聽着鼓聲來學本領”,

鼓聲“咚咚咚”,小狗就往前爬,鼓聲“嗒嗒嗒”小狗就倒退着爬。

3.組織幼兒聽鼓聲變方向爬。

(四)、遊戲“小狗找肉骨頭”。

1.“我們小狗肚子餓了,要去找肉骨頭吃。爬過草地和山坡、爬過獨木橋, ,河對岸的草地裏就有許多肉骨頭,看誰最聰明,能找到肉骨頭。”

2.全體幼兒按照一定的路線尋找肉骨頭。

(五).放鬆運動,“小狗打滾”。

“寶寶,我們玩累了,打個滾,休息一下,讓肚子曬曬太陽,媽媽來幫你們理理毛”。

有關幼兒園教案8

活動目標

1、在瞭解菊花的外形特徵的基礎上,學習繪畫菊花。

2、欣賞菊花的花瓣,嘗試運用細長彎曲的線條表現菊花。

3、放鬆地表達,大膽地表現有生命力的菊花。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欣賞過各種菊花的圖片。

2、菊花圖片,實物菊花。

3、黑色記號筆。

活動過程

1、出示實物菊花,引導幼兒觀察菊花。

教師:這是什麼花?除了花還有什麼? (葉子、花莖)花莖是什麼樣的.?葉子是什麼樣的?

2、欣賞菊花圖片,瞭解花瓣的特點。

(1)教師:現在我們來仔細看看花瓣。

(2)教師:這兩朵菊花開放的樣子一樣嗎?它們的花瓣有什麼不一樣?花瓣朝什麼地方彎的?是怎麼打開的?像什麼?

(3)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菊花花瓣向各個方向開放的樣子。

3、師幼共同探索繪畫菊花的方法。

(1)教師邊引導邊示範。

教師:我們應該先畫菊花的哪裏?花苞裏面有一些小花蕊,可以怎麼畫?菊花的花瓣從花苞慢慢地生長變化,怎麼來表現呢?菊花生長在哪裏?葉子是什麼樣的?

(2)幼兒空手練習,教師給予語言提示。

教師:長長長,捲起來,長長長,捲起來。

教師:今天我們就要畫一幅卷卷頭髮的菊花。怎樣用細長彎曲的線條來表現菊花花瓣呢?

要點提示

1、教師在引導幼兒討論菊花的畫法時,繪畫的方法更多地應從幼兒的想法出發來進行表現。

2、重點:在表現花瓣的畫法時,幼兒可空手跟隨教師練習畫彎曲的線條,向不同的方向畫。

3、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

教師:你最喜歡哪一朵菊花?爲什麼?

4、欣賞菊花國畫作品。

教師:菊花很漂亮,許多畫家用水墨畫的方法畫了菊花。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用水粉筆表現菊花。

☆區角活動 ①美術區:提供油畫棒、墨汁,運用油水分離的畫法畫菊花(先用油畫棒繪畫菊花,畫好作品後,在作品上刷滿墨汁)。②科學區:提供菊花的生長小圖片,讓幼兒根據菊花的生長過程進行排序。

有關幼兒園教案9

目標:

1、 引導幼兒觀看圖片,初步理解故事情節。

2、 在老師的`引導下體驗樹婆婆與鳥娃娃相依相愛的情感。

準備:

電腦圖片製作

指導:

1、 導入:(觀看圖一)

這是誰?她怎麼啦?(突出孤零零)

2、 幼兒欣賞圖片理解

1) 誰來和樹婆婆做朋友?

2) 樹婆婆喜歡它嗎?

3) 樹婆婆怎麼照顧鳥娃娃的?

4) 小鳥們爲什麼要離開?

3、幼兒完整欣賞

1) 你喜歡誰?

2) 你爲什麼喜歡樹婆婆(鳥娃娃)?

引導幼兒理解樹照顧鳥,鳥照顧樹,互相關心的情感。

4、 幼兒情感遷移:

1) 我們幼兒園有許多大樹,誰來照顧它們呢?

2) 大樹在幼兒園裏會照顧誰呢?

有關幼兒園教案10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使幼兒探索讓蛋站立的多種方法,激發好奇心。

2、體驗探索活動帶來的喜悅。

3、發展幼兒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幼兒喜歡參與探索活動。

難點:探索雞蛋站立的多種方法,讓幼兒通過多次操作、比較、探索、發現,使活動得到深化。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熟蛋若干、紙筒、瓶蓋、果凍杯、米、積木等。

經驗準備:讓家長和幼兒在家搞一次小實驗,看看怎樣能將雞蛋站起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1、手指遊戲:《小雨傘》

2、出示蛋寶寶;蛋寶寶看到小雨傘和小朋友做遊戲,它也想站起來和小朋友們玩遊戲哦,你們說一說它能站起來嗎?

有的小朋友說可以,也有小朋友說不可以,那究竟可不可以呢?老師請小朋友輕輕的去試一試。

二、幼兒探索

1、說一說在家是如何讓蛋寶寶站起來的.經驗。

2、給每位幼兒一個蛋,幼兒探索,尋找在桌面上讓蛋站立的方法,教師觀察、鼓勵。

三、幼兒操作

〈二〉提供不同材料,請幼兒尋找讓蛋立起來的方法

1、你們是怎麼站起來的,蛋寶寶爲什麼站不起來?

那我們也幫蛋寶寶裝上一雙小腳讓它起來跟我們一起遊戲,好不好?

2、出示各種各樣教具:(你們看這裏有許多不同的小腳,這就是蛋寶寶的小腳,小朋友想個辦法幫蛋寶寶裝上小腳站起來)。你的蛋寶寶要是站起來了就告訴老師。(幼兒每人選一種材料來嘗試。)

3.小朋友,你是用什麼方法讓蛋寶寶站起來的?

4.今天蛋寶寶可高興了,它終於能站起來了。

三、展示蛋寶寶

1、我們來一起幫它們排隊好嗎?瓶蓋蛋寶寶、紙筒蛋寶寶、積木蛋寶寶、果凍杯蛋寶寶。

2、請幼兒講述用幾種方法使蛋寶寶站立,並操作演示。

活動延伸

1、將剝下的蛋殼搗碎,用碎蛋殼製作蛋殼畫。

2、如果蛋寶寶想出門旅行,怎樣才能安全不破 ?

教學反思

這是小班的一節科學活動教學,根據新《綱要》提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於幼兒生活,據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本活動運用教育新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合作、互動的新型師生關係,使幼兒在以自己爲主體的和諧寬鬆的環境中,大膽自主地投入活動,得到發展。這節活動源於幼兒生活,符合小班幼兒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在活動中,不同材料的操作運用,讓幼兒嘗試、發現、體驗整個過程,幼兒不但親自體驗了操作的樂趣,而且讓幼兒在感受、體驗中獲得更爲直觀的經驗。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發現了很多的不足之處;

有關幼兒園教案11

活動目標:

1、講講做做玩玩,學習穿襪子的正確方法。

2、認識腳趾、腳跟。

3、願意參加集體活動,能用普通話表達自己的意願。

活動準備:

1、 課前讓每個幼兒腳上穿一支襪子,老師穿上一隻襪子(有襪跟的,厚的)

2、 場地上放着每個幼兒的另一隻襪子(打亂撒在地上)

3、 場地上幼兒的座位上貼好小圓點

活動過程:

一、幫助襪子找朋友

1、進場音樂,學高人,矮人走,帶幼兒進活動室,一起做小腳遊戲:小腳丫,小腳丫,點點頭,搖搖頭,拍一拍,搓一搓,腳尖碰一碰,腳跟碰一碰。

2、讓幼兒發現他們的`小腳上都只有一隻襪子,進而引出幫襪子找朋友這一環節。記住在找以前要先看看,和你自己腳上的襪子比一比,要找到最合適的朋友。

3、 師和幼兒一起討論

(1)、“你幫你的襪子找到朋友了嗎?那我們來看看襪子是什麼樣的呢?”

(2)、“爲什麼它們兩個是好朋友?”(通過討論讓幼兒知道一雙襪子就是兩隻一模一樣的在一起,它們是一對好朋友)

(3)、“爲什麼要兩隻兩隻做好朋友?”(通過討論讓幼兒知道人有兩隻腳,兩隻叫一雙)

二、學習穿襪子

1、幼兒先自己嘗試穿襪子,教師觀察,並適時指導

2、請個別穿得不對的幼兒到前面,教師和幼兒一起找原因,用兒歌總結示範穿襪子的正確方法:拿起襪子瞧一瞧,找到襪跟別弄錯,襪跟朝着下面放,小腳用力往裏鑽,腳趾鑽到最前面,腳跟放到襪跟上,我的小腳真舒服。

遊戲:碰一碰“恩,你們真棒,給我們的襪子找到了朋友,那現在我們也去找個朋友做做遊戲吧。”(彈碰一碰的遊戲音樂)

有關幼兒園教案12

一、活動準備:

1.瞭解骨骼的主要功能。

2.讓幼兒瞭解坐、立、行的正確姿勢與骨骼的關係。

3.增強幼兒保護身體的意識。

二、活動準備:有關人體骨骼的圖片資料、人體骨骼模型。

三、活動過程:導入-討論-動動(一)導入1.摸一摸:自己手臂、大腿、小腿、手上的骨骼是什麼樣的?(如:長短、大小等)2.出示圖片資料及模型,讓幼兒初步感知、認識。

(二)討論1.圖片上的骨骼都長在哪裏?它們是什麼形狀的?它們有什麼作用?

2.小結:骨骼是人體的重要部分,它是人體的支架,有了它人才能運動,五臟六腑纔能有活動的空間,才能不被擠壓。

[媽咪愛≈嬰網]幼兒園教案頻道

3.師:骨骼對我們很重要,如果坐的.時候身體不直會導致脊柱彎曲,所以我們小朋友要有正確的坐、立、行的姿勢,這樣才能保護我們的骨骼健康的生長。

4.提問:骨骼對我們很重要,那我們除了坐、立、行要有正確的姿勢我們還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骨骼呢?(幼兒討論)5.總結:我們要保護骨骼就要多做運動,坐要有坐相身體坐坐直;站的時候也要站直;走路也要挺起胸膛,這樣我們才能保護我們的骨骼,防止骨骼彎曲。還有要補鈣增強骨骼的堅韌性,還要多曬太陽骨骼會更牢固。

(三)動動教師和幼兒一起訓練正確的站立、坐、行的姿勢,做做簡單的鍛鍊的活動。

有關幼兒園教案13

活動設計:在主題活動“好聽的聲音”開展以後,幼兒原本對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就非常感興趣,通過主題活動後寶寶更加註重的是分辨不同小樂器的聲響,而對自然物豆豆與聲音之間的關係這種經驗是模糊的甚至沒有的。我們便在自主性遊戲時創設了“玩豆”區。寶寶自主地在百寶箱中找來了瓶瓶罐罐把豆豆藏進了瓶子裏搖搖聽聽。這下瓶子裏好聽的聲音是他們百聽不厭的。今天的小組活動正是來源於幼兒在遊戲中的興趣點展開活動的。讓寶寶在多種感知覺中嘗試聽辨聲音輕響的`興趣。

目標:

1、通過聽聽、看看、搖搖、玩玩瓶寶寶,嘗試聽辨聲音的輕響。

2、體驗幼兒參與活動的快樂。

準備:瓶子內放米、雲豆、積木、紙團、小數葉、棉花糖等

過程:

一、 自由玩玩瓶寶寶

1、 (師)呀,這麼多瓶寶寶我們一起找個空的地方和它們做遊戲吧。

2、 幼兒自由玩玩瓶寶寶

二、 看看、聽聽、搖搖、說說

1、(師)寶寶玩累了,瓶子寶寶也玩累了我們請瓶子寶寶也休息一會兒吧。

提問:

·咦,這些瓶寶寶都長得一樣嗎?

·看看瓶寶寶衣服的顏色一樣嗎?還有什麼不一樣?

·瓶子寶寶裏面藏了什麼東西?

(師)小結:你們今天的小眼睛真亮,看到瓶寶寶都長得不一樣,穿的衣服顏色也不一樣,有紅的、有黃的、有藍的、還有綠的、真漂亮!呀,肚子裏藏的東西也不一樣,有白雲豆、有米、有……

·瓶寶寶還要表演節目了,你們小耳朵仔細聽,聽聽他們唱歌的聲音一樣嗎?

·我們再來聽聽哪個寶寶唱得響,哪個寶寶唱得輕?

三、 玩玩、搖搖、聽聽瓶寶寶的輕響

(師)這裏還有許多瓶寶寶也會唱歌,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聽一聽,誰唱歌的聲音響,誰唱得輕。

四、 延伸活動

我們讓好朋友也來和輕輕響響玩。

活動後的反思調整

·本次

活動從選材、以及材料提供上都能體現自然,也就是說真正來源於幼兒,是在分析本班幼兒的現有經驗中挖掘資源,從而把幼兒零星的生活經驗給以提升及梳理。所以說只有源於幼兒的經驗、興趣才能引起幼兒更大的共鳴。

·每次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給予有效的提問,有效的提問是促進幼兒思維,推動幼兒發展的。

·教師還需更多地考慮分組形式,不同地教學形式對於幼兒的經驗積累也有所不同。

有關幼兒園教案14

活動目標:教育幼兒不玩火,避免發生火災。通過活動,讓幼兒瞭解幾種常見的滅火方法,初步瞭解簡單的消防知識。

活動準備:有關滅火的錄像,蠟燭2根,打火機一個,水、沙子、溼布、扇子等,人手一份操作圖片(圖上畫的是在着火的時候,幾個小朋友採取的不同的滅火方法)。

活動過程:

1、遊戲:滅蠟燭

教師出示蠟燭,點燃。

“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用什麼辦法能把蠟燭熄滅呢?”

幼兒想出辦法後,教師提供備有的材料,請幼兒到前面試一下,教師小結。

2、討論,“出現了火情,該怎麼辦?”“現在天氣乾燥,如果出現火情,我們小朋友該怎麼辦呢?”

引導幼兒說出各種滅火的辦法。

小結;剛纔小朋友想出的辦法都不錯,如果出現了火情,我們可以用水潑滅火、用溼布撲滅火、用沙子滅火、用滅火器滅火……但小朋友要記住,如果出現大火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先撥打119電話。

3、請幼兒看錄像。

“前幾天,有個地方着火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想出的辦法和我們想出的辦法一樣不一樣?”

看完錄像,提問:“他們想到了哪些辦法?”“哪些辦法是我們沒想到的?”(開窗,捂着嘴、鼻跑出煙火區)。

小結:火小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採取開窗,用水、沙子、溼棉被、滅火器等滅火,火很大的'時候,我們撥打119電話,消防叔叔還沒到,我們小朋友一定要把嘴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煙火區,學會保護自己。

4、幼兒操作

“請小朋友看操作圖片,圖上畫的是幾個小朋友在着火的時候採取的不同的辦法,每幅圖的左下方有一個圓圈,你認爲辦法好的就在圓圈內打上“”號。

討論:用扇子扇,是不是最好的辦法?

“小朋友想一想,爺爺、奶奶生爐子的時候,用扇子輕輕地扇,火就越扇越旺了。如果火很大,用扇子扇來滅火行不行呢?着火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別的辦法。

有關幼兒園教案1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簡單的圖形,嘗試大膽地表現蘑菇房的基本特徵,

2、樂意向同伴介紹蘑菇房,與同伴一起分享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筆、紙。

活動過程:

一、教師和幼兒一起打開幼兒用書,共同閱讀故事《蘑菇房子》,引出主題。

二、認識蘑菇房子的特徵,瞭解作畫方法。

1、引導幼兒觀察蘑菇房子,說說:蘑菇房子是什麼樣子的?房頂是什麼形狀的?房子又是什麼形狀的?蘑菇房子上還有什麼?

蘑菇房子房頂是半圓形的,房子是長方形的。房子上有窗戶門。

談談房子應該畫的如何才能住得下小白兔?(房子應該畫的大,才能住得下小白兔。)

幼兒想象你想畫怎樣的'門窗?(可以是正方形、半圓形、圓形等等)

三、幼兒大膽作畫。

師鼓勵幼兒蘑菇房子畫要大的。繪畫大膽,門窗自由發揮想象、塗色均勻。

四、展覽作品,相互評價。

幼兒相互觀摩蘑菇房子。教師組織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房子,爲什麼?表揚作畫大膽、塗色均勻的幼兒。

有益的學習經驗:

1、喜歡摺紙活動。

2、學習摺疊繪畫的方法表現小動物的形象。

準備:

三角形紙、彩筆、圖畫紙,小狗、小貓、小豬的範例。

活動與指導:

1、出示可愛的小動物的範例請幼兒欣賞,可選擇自己喜歡哪個小動物。

2、學習摺疊繪畫小動物,會在小動物形象上描畫五官。

3、幼兒自行練習折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4、鼓勵幼兒多折幾個動物,畫小動物不同的動態。

建議:

教幼兒學習看摺紙圖。

日常生活

1、豐富幼兒關於小狗、小貓、小豬的知識。

2、學習“一隻哈巴狗”的舞蹈及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

家園配合

鼓勵稱讚幼兒動手摺疊學畫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