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集錦十篇

【精選】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集錦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模板集錦十篇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蛋是幼兒每天都要吃的食物,它是來源於生活的好教材。本次活動旨在通過與蛋寶寶做遊戲--發現蛋的特點--找出雞蛋和鵪鶉蛋的異同點--嘗蛋的活動,激發幼兒對蛋的興趣,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蛋的興趣。

2、知道雞蛋和鵪鶉蛋的特徵以及它們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雞蛋、鵪鶉蛋若干,母雞和鵪鶉圖片各一幅,小花若干

活動進程:

一、尋找蛋寶寶並與蛋寶寶做遊戲。

二、知道雞蛋和鵪鶉蛋的外形特徵。提問:剛纔是怎樣與蛋寶寶做遊戲?蛋寶寶爲什麼可以滾動?搓蛋寶寶時有什麼感覺?它們的媽媽是誰?

三、遊戲:給蛋寶寶送紅花.提問:你喜歡哪一種蛋寶寶?爲什麼?

四、找出雞蛋與鵪鶉蛋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提問:雞蛋與鵪鶉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小結:雞蛋與鵪鶉蛋的相同之處:都有蛋黃和蛋白、蛋殼,都是橢圓形,都有營養,都可以進行孵化。雞蛋與鵪鶉蛋的不同之處:大小不同,蛋殼上的花紋不同,媽媽不同,孵化出來的寶寶不同。

五、自己剝蛋殼並品嚐蛋寶寶。

延伸活動:

區分熟蛋和生蛋。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周圍的許多東西是不乾淨的,許多髒東西是看不見的,吃東西之前願意洗手。

2、引導幼兒關心周圍的人,願意與周圍的人分享自己的食物。

3、教育幼兒養成清潔衛生的好習慣。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5、初步瞭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活動準備

好吃的食物一袋,溼巾,玩具等物品。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食品,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老師拿好吃的來嘍,誰想吃呀

(老師聞聞食品)嗯,好香呀

2、請幼兒聞一聞晚點的味道,激發幼兒想吃好吃的的願望。

教師:吃東西前先要幹什麼呢?看看你的小手乾淨嗎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小手是否乾淨

3、驗證:小手乾淨嗎

(1)觀察溼巾紙

每幼兒拿一張溼巾紙,引導幼兒發現紙巾紙白白的,沒有一點污跡。

(2)請小朋友用溼巾紙擦擦小手,比比誰的小手擦得最乾淨。

(3)請幼兒觀察紙巾紙有什麼變化

(讓幼兒發現紙巾紙變髒了。

4、討論:看不見的髒東西

提問:

(1)紙巾紙爲什麼變髒了?髒東西是哪兒來的

(2)在沒有用紙巾紙擦手時,你看見手上的髒東西了嗎

結論:我們周圍的許多東西都是不乾淨的,許多東西髒了,小朋友用眼睛都看不出來,髒東西還會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呢。乾淨的小手,摸了這些東西就不乾淨了。

5、品嚐食品

(1)洗手

小朋友吃東西錢應該先做什麼?(小手洗乾淨

(2)品嚐

小朋友的小手都洗乾淨了,現在可以吃好吃的了。

把食品分發給幼兒品嚐。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3

目標:

知道運動對身體的好處增進大肌肉的活動能力

準備

課件、兒歌《動一動》、磁帶、錄音機

過程:

1、提問導入課題今天呀我們要一起來做健康操,小朋友們高不高興呀?在做之前呢、老師要問小朋友一些問題、看看小朋友知不知道。小朋友平時有沒有做運動呀?爲什麼要做運動呢?好請小朋友看老師在做什麼?剛纔老師身體哪些地方在動?做運動有什麼好處?你們的爸爸、媽媽平常都會做什麼運動呢?

2、屏幕 下面呀,請小朋友看屏幕、“健康操”屏幕上有什麼?幼兒“有一個小姐姐和一個小弟弟”。對老師給他們取了一個名字叫―佳佳和寶寶。記住他們的名字了嗎?我們來看看佳佳和寶寶哪些地方會動、可以怎樣動?先來看佳佳什麼地方會動、可以怎樣動?(幼兒:“頭會動、會左右動、上下動、手會動―腳會動―腰會動―屁股會動”)那寶寶哪些地方會動呢?讓幼兒邊看邊回答問題。

3、動一動 請佳佳和寶寶跟我們來做健康操,看佳佳和寶寶都等不及了。小朋友準備好了嗎?放音樂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做健康操,做完後請幼兒會位置上休息。師:“請小朋友自己想一個小動物的動作跟音樂來做健康操,做完後問幼兒帶了哪個小動物來做健康操。

4、活動結束 老師最後還有一個問題要問小朋友,做運動有什麼好處呀?幼兒說出做運動的好處,那以後我們每天坐一遍鍛鍊身體。

教師反思:

幼兒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能大膽的說出做運動的好處,願意和老師一起做運動,對課件上課很感興趣喜歡這種上課方式,課堂氣氛活躍,最主要的是知道運動可以鍛鍊身體、能長高長胖、有力氣、不生病等很多好處。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4

活動要求:

1、 幼兒在邊聽邊議小老鼠進城的故事中瞭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規則,知道過馬路要走橫道線,過馬路時要先看紅綠燈。

2、幫助幼兒從小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環境和材料創設:多媒體制作《小老鼠進城》(自編故事);模擬環境:十字路口;開汽車的錄音;與家長取得聯繫;

活動重點:

幼兒知道過馬路要走橫道線,過馬路時要先看紅綠燈。

活動難點:

懂得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萌發幼兒從小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1、選定一個十字路口,帶領幼兒觀察馬路上的車輛與行人,引導幼兒說說行人是怎麼過馬路的。

2、幼兒觀看多媒體《小老鼠進城》,(講述故事:有一隻可愛的小老鼠,它從一出生就生活在森林裏,那兒的生活很簡單,小老鼠覺得很沒勁。它多麼想到城裏去玩一玩呀,於是他就蹦蹦跳跳地上路了。來到城裏,小老鼠一下子驚呆了“哇,城裏真美呀!有高高的樓房,有寬寬的馬路,還有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小老鼠越看越有趣,走呀走,突然聽到一陣“嘀嘀吧吧”的聲音,小老鼠回頭一看“咦,這是什麼怪物?”哦,原來小老鼠走到馬路上去了。)邊聽邊議:

①、小老鼠走到馬路上去了,馬路上可以隨便亂走嗎?爲什麼?(小結:原來城裏的馬路是不可以隨便亂走的。)

②、(放小老鼠在十字路口,急得雙腳亂跳的場景)小老鼠做得對嗎?快幫小老鼠想個辦法,應該怎樣過馬路才能安全的到達?(小結:過馬路走橫道線,紅燈亮了停一停,綠燈亮了向前走。)

③、如果我們城裏的馬路上沒有橫道線、紅綠燈,行嗎?爲什麼?(小結:橫道線和紅綠燈可以保護我們的安全,所以我們小朋友也應該過馬路走橫道線,紅燈亮了停一停,綠燈亮了向前走。)

二、結合遊戲活動,進行實踐操作。

電話鈴響,小動物邀請大家去做客。(幼兒隨開汽車音樂到模擬情景)

引導幼兒在模擬情景中玩“過馬路”,讓幼兒在遊戲中熟悉基本的交通規則。指導幼兒要走橫道線、注意紅綠燈。

三、不斷強化鞏固

1、 在以後較長的一段時間內讓幼兒反覆玩“過馬路”的遊戲,教師及時對幼兒的行爲作提醒、評價、鼓勵,起到強化鞏固的作用。

2、 可組織或建議家長帶領幼兒在生活中過馬路。同時因小班幼兒的年齡尚小,提醒幼兒過馬路時一定要握緊成人的手。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5

活動由來

學期末幼兒體質測查,發現我班幼兒在肩上揮臂投擲方面明顯存在整體水平偏低、幼兒也不願意參加投擲遊戲等問題。爲了激發幼兒的投擲興趣,提高幼兒的投擲能力,在平時的戶外活動中我們設計並組織了“打大老虎”“喜洋洋與灰太狼”等投擲遊戲;同時爲了增加幼兒的臂力,我們投放了飲料桶,通過“給小樹澆水”等遊戲加強幼兒的手臂力量。我們還發現幼兒之所以不能投遠,除了手臂力量不足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能在投擲時將投擲物經肩上向前拋出,由此,我們特設計了本次體育活動。

活動目標

1.練習肩上揮臂投擲。

2.樂意與同伴一起參加投擲遊戲活動。

活動準備

1.固定目標物爲自制的紙箱鱷魚,距離分別爲3米、4米和5米。

2.移動目標物爲教師扮演的鱷魚,距離6米左右。

3.長度爲2米、3米、4米的墊子。

4.由洗滌靈桶、礦泉水瓶、隔離墩、輪胎擺成的寬度分別爲20釐米和30釐米的直線、曲線小路。

5.投擲物重量分別爲40克、60克和125克的紙球、沙包和自制手榴彈。

6.畫有投擲站姿腳印的不同形狀、顏色的地墊。

7.用舊皮球自制的“烏龜殼”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老師扮演海龜媽媽,幼兒扮海龜寶寶。

師:你們還記得以前媽媽講過的《三隻小豬》的故事嗎?今天媽媽就要帶你們去小豬家做客。你們高興嗎?現在我們先活動一下身體。

1.準備活動:聽音樂“小烏龜爬呀爬”做熱身活動,重點活動上肢和腰部關節。

2.重點動作練習:在畫有腳印的投擲區,幼兒雙腳分開站立,邊念兒歌(附後)邊向固定投擲物——鱷魚投擲,練習將投擲物經肩上向前拋出。

師:現在我們得先練習一下打大鱷魚的本領,一會兒,路上真的會出現大鱷魚的。強調重點:將投擲物經肩上向前拋出。

二、基本部分

1.教師介紹遊戲場地,引出遊戲。

師:這些小路就是通向小豬家的路,中間還要爬過小山坡。我還聽說路上會有大鱷魚出現,咱們真要遇到可怎麼辦呢?(打大鱷魚)

2.鼓勵健壯的幼兒和老師一起爲小朋友示範玩法。(鼓勵健壯兒示範遊戲,既能激發他們參加運動的興趣,同時也自然地適當增加了他們的運動量。)

3.幼兒自選路線,依次取“小石頭”(紙球)、“大磚頭”(沙包)和“手榴彈”跑過“小路”、爬過“山坡”,最後站上“大礁石”打大鱷魚。

第一次:站在“大礁石”(畫有投擲站姿腳印的地墊)上,用“小石頭”向3米~5米三個層次的固定目標物——自制紙箱鱷魚投擲。

(“大礁石”正反兩面均畫有投擲站姿的小腳印,第一次投擲將左腳在前、右腳在後的一面朝上放置,方便幼兒保持正確站姿,教師也可對幼兒的投擲動作進行重點指導。)

第二次:站在“大礁石”上,用“磚頭”向3米~5米三個層次的固定目標物——自制紙箱鱷魚投擲。

(接下來的兩次投擲均將地墊的正反兩面隨意放置,使幼兒的左右手都能得到鍛鍊。)

第三次:站在大礁石上,用“手榴彈”向站在6米左右來回跑動的大鱷魚(由老師扮演)投擲。

師:剛纔我們小海龜真棒,打跑了三隻鱷魚。可是媽媽發現附近還藏着一隻更兇猛的大鱷魚。我們怎麼辦?你們害怕不害怕?教師重點啓發並引導幼兒學習怎樣才能扔得更遠,打到大鱷魚。

三、整理活動

1.師(做敲門狀):你好,小豬,我們來你家做客了。

小豬:你們好!歡迎你們!

師:聽說你家的房子被大灰狼給撞壞了,我們來給你幫忙了。寶貝們,咱們現在就把這些大石頭都撿起來放到筐裏給小豬蓋房子用。這些手榴彈也收好,以後大灰狼再來,小豬就不用害怕了!

2.和小豬說“再見”回家。

附兒歌:

小石頭,放肩上。

小手使勁往上扔,

看誰能夠打到它。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耳朵具有辨別聲音的作用。

2、引導幼兒感受不同事物的不同聲音,能用耳朵感知生活的美好。

3、引導幼兒感知耳朵的重要性,初步瞭解保護耳朵的方法。

二、活動準備

1、教學視頻、資料、相關圖片

2、發生玩具若干

3、不透明的箱子一個

4、故事《聰聰的耳朵》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教學一體機,進入芝麻開門環節,讓幼兒聆聽。

(1)你能聽到美妙的音樂聲嗎?

(2)請你告訴我是用哪一種器官聽到的?

2、教師出示發生玩具,請幼兒仔細聽每種玩具發出的聲音。

(1)玩具發出聲音了嗎?是什麼樣的聲音?

(2)哪位小朋友能夠模仿出它們發出的聲音呢?

3、教師將玩具放入不透明的箱子裏,請幼兒通過辨別聲音說出玩具的名字。

說說你是用什麼來辨別玩具發出的聲音的?

4、教師請幼兒思考和回憶生活中能發出聲音的物品。

我們的小耳朵真厲害,請你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能夠發出聲音。

5、教師帶領幼兒探索環節,請幼兒認真仔細地聆聽。

(1)請你們聽聽這是什麼聲音?你們能模仿出來嗎?

(2)原來我們守衛到處都有各種各樣美妙的聲音,你覺得這些聲音好聽嗎?

6、請幼兒欣賞故事《聰聰的耳朵》,初步感知耳朵的重要性,瞭解保護耳朵的方法。

(1)耳朵可以幫助我們聽到這麼多好聽的聲音,可是有個叫聰聰的小朋友居然不想要自己的耳朵了,我們一起來聽聽這是爲什麼吧!

(2)聰聰的耳朵爲什麼不見了?

(3)聰聰沒了耳朵以後會發生了什麼事情?

(4)經過這些事情後,聰聰怎樣了?

(5)耳朵的作用這麼大,怎樣保護好我們的小耳朵呢?

不隨便挖耳朵,不拿細小和尖利的東西放大耳朵裏。聲音太大時,一定要捂住耳朵走開或者是張大嘴巴等等。

四、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模仿途中各種小動物的叫聲。

五、活動總結

活動中教師也可以添加一些小遊戲,小小傳話機或者打電話等等,將幼兒分組,說悄悄話傳話或者打電話,請幼兒依次傳話和模仿打電話,看看那一敘的幼兒又快又準確、模仿的最像等等。本遊戲可增加趣味性,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小耳朵的神奇作用。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手臂姿勢的變化,表現正面做操人的不同姿勢。

2.知道天天做操能鍛鍊身體,讓身體更健康。

活動準備:

1.活動材料P14,油畫棒。

2.正面做操人的不同姿態範例,早操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 做操真有趣。

1 討論:我們爲什麼要天天做操?(做操是爲了鍛鍊身體,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2 師:小朋友們,我們現在每天早上都會做早操,那你們還記得我們平時做操時的動作嗎?我請一些小朋友來做做看。請個別幼兒上來做早操中的一些動作:側平舉,手上舉,手叉腰等……3 引導幼兒觀察做早操時的不同姿態。

4 出示範例,引導幼兒欣賞正面做操人的不同姿態。

師:請你們看看圖片中他們做了哪些動作,請小朋友來找一找。。。動作是哪幅圖呢?這些做操的人的身體,頭,胳膊,腿是怎樣擺得呢?仔細觀察,我要請小朋友來學學看。(幼兒邊回答邊模仿動作。)二、 我們大家來做操。

1 引導幼兒將自己或同伴做操的樣子畫下來。

師:剛剛老師請小朋友觀察了許多做操的人的樣子,現在老師想請小朋友們也來畫出做操的人,而且要畫出不同的姿態,請你們大膽思考,畫出自己想畫的姿態,並幫他們塗上顏色。老師請你們畫完一個人,再畫另一個而且是和以前一個姿勢不一樣的,好嗎?(鼓勵幼兒畫出各種動作。)2 先畫完的幼兒可以添畫戶外場景。

3 展示幼兒作品:

(1)師:小朋友們都畫好了,現在老師請你們做做看自己畫中的動作,讓大家來看看自己畫的像不像,好嗎?請幼兒學一學,做一做畫中不同的動作。

(2)師:大家今天都畫得很認真也做得很認真。小朋友們都知道做操是一項體育鍛煉。

小朋友們天天做操可以增強體質,使我們的身體強壯起來,所以我們每個小朋友不但要天天做操,而且要認真做操,好嗎?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積極主動參與戶外活動,遵守集體活動規則及積極愉快的情緒。

2、能積極練習夾物雙腳跳和單腳跳。

3、初步培養幼兒不怕苦的意志。

4、喜歡與同伴合作,體驗運動的挑戰與快樂。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重難點:

練習夾物雙腳跳和單腳跳。

能自主遵守遊戲規則,積極參與活動。

活動準備:

飛盤(人手一個)自制腳丫圖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隊列練習:

幼兒聽口令做動作:稍息、立正、向前看齊、原地踏步走等。

2、幼兒拿飛盤隨音樂做熱身操。

(二)基本部分:

1、幼兒拿飛盤自由探索玩法。(跳、扔)

2、結合幼兒探索,集體嘗試練習:雙腿夾飛盤雙腳行進跳

雙腿夾飛盤單腳跳

3、教師示範動作要點。

4、設計遊戲活動:跳跳跳

遊戲場地佈置:起始線——雙腳夾物跳(兩米五)——單腳夾物跳(一米五)——雙腳夾物跳——單腳夾物跳——終止線將飛盤拋出

幼兒隨音樂分兩組遊戲。

(三)結束部分:

1、幼兒隨音樂做放鬆活動。

《快樂跳跳跳》實驗教學活動反思

這次實驗教學活動,我爲孩子們準備了好玩的飛盤,在熱身環節中,孩子們能隨着音樂和我一起做活動,對飛盤的玩法有了初步的認識,效果較好。其次在自主探索中,孩子們玩飛盤興趣很高,有頂在頭上走的、夾在腿上跳的、向上或向遠處使勁拋的,孩子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在遊戲中,孩子們興趣很高,充滿積極性。在夾物跳的講解示範中,對小班幼兒講解示範動作要領時必須清楚,而且要多次強調,這是幼兒練習基本動作的關鍵,在練習“雙腳夾物跳”這個基本動作時,先讓孩子們自由嘗試,然後請一名“正確動作”的孩子來展示,請幼兒仔細觀察,然後教師“也來學一學”,教師邊做動作邊講解動作要領,最後請孩子們一起來學一學。整個過程沒有直接的示範講解,而是幼兒在前,老師在後,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這裏,以集體練習爲主,個別指導的不多,而且練習的次數還可以再增幼兒初步掌握雙腳夾物跳的動作要領後,需要通過遊戲或提高難度來保持他們的興趣,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鞏固跳的動作,避免枯燥的純動作練習,因此,教師拔高要求——單腳夾物跳,使每次練習各有側重點,單腳夾物跳中,體現了“給幼兒的活動內容應具挑戰性”的教育理念。由於一開始先進行示範,所以幼兒不清楚遊戲規則,沒有真正達到遊戲的目的,孩子們對單腳夾物跳的掌握有難度,但在遊戲活動中單雙腳夾物交替跳環節中,孩子們基本能達到目的。

此次活動結束後,我覺得對孩子們的要求要逐步拔高,在能力上也要循序漸進,不能奢望太高,適得其反。今後工作中,還要把事情考慮的更周到,爲孩子們設身處地的着想,使孩子們在每節活動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幼兒瞭解正確進餐的方法,初步學習吃魚的正確方法。

2.理解詞語:“細嚼慢嚥”,體會安全、文明進餐的愉悅。

活動準備:

相關課件和兒歌一首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入主題

1.師:寶寶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教師講故事,幼兒仔細聽故事中發生的事情。)

2.師:故事裏面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爲什麼小貓和小狗會被魚刺卡住,被骨頭嗆着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一)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並提問:

(1)圖上有什麼?

(2)小貓爲什麼會被魚刺卡住?

(3)誰也來醫院看病了?

(4)小狗爲什麼會被小骨頭嗆着呢?(幼兒請個別寶寶起來回答。)

2.教師講述故事的後半段:小羊過生日請大家吃好多好吃的東西......(教師講述故事的後半段,讓幼兒知道,在吃魚的時候一定要細嚼慢嚥,不能着急,這樣就不會被卡住了。)

3.教師幫助幼兒理解詞語:細嚼慢嚥。(就是吃東西的時候要仔細的咀嚼,慢慢地嚥下去。)

三、瞭解安全進餐的方法。

1.請幼兒看圖提問:醫生提醒小貓、小狗在吃東西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爲什麼?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做?

2.教師吃魚:我們小朋友在吃魚的時候不能說話,要細嚼慢嚥,慢慢地嚥下,不能着急。

3.教師:那我們小朋友最喜歡吃的蛋的蛋黃應該怎麼吃呢?

4.教師:不能邊說話邊吃,要細嚼慢嚥,慢慢地嚥下,不能着急,吃的時候可以喝點湯或者水。

四、學習兒歌,教師。

師:孩子們,老師把怎麼吃魚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趕緊跟着老師一起來學一學吧。

吃魚要注意,

安全是第一,

吃魚不吃飯,

吃飯不吃魚。

師:寶寶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在吃魚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以後我們吃魚就肯定不會像小貓一樣被卡住了。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 篇10

一、活動背景:

健康安全的成長對幼兒來說最重要,保護牙齒是生活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有些家長認爲孩子吃糖及零食並不會太大程度的影響健康,所以對保護孩子的牙齒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我們班上有些孩子都已患有齲齒。

爲了愛護他們的健康,就要讓孩子們瞭解刷牙的重要性。最後我運用了一首刷牙歌結尾,希望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快樂,喜歡並樂意刷牙!覺得刷牙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二、活動目標:

1、瞭解養成刷牙習慣的重要性。

2、知道刷牙的時機。

三、活動重點:

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

四、活動難點:

瞭解刷牙的時機.

五、活動準備:

1、製作好的白牙與黑牙的`圖卡,及時貼(笑臉寶寶)6個。

2、刷牙歌的磁帶,教材用書掛圖,小魔棒,小鏡子(每個幼兒各1面).

六、活動過程:

1、師拿出製作好的白牙圖卡和黑牙圖卡,請兩個老師當白牙和黑牙配合講述《白牙與黑牙》的故事。

〔1〕師提問:“小朋友,你們喜歡白牙還是黑牙啊?”

幼兒可以舉手自由發言。

師說:老師手裏拿了幾個笑臉寶寶,如果你喜歡白牙,就把你自己手中的笑臉寶寶送給白牙,貼在它的臉上;如果你喜歡黑牙,就把你自己手中的笑臉寶寶送給黑牙,貼在它的臉上,好不好?(請坐的端正的小朋友,分發給幾個幼兒)

(2)師分別詢問幼兒:“你爲什麼喜歡白牙(黑牙)呢?”

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3)師說明:小朋友都比較喜歡白牙,是不是?那我們的牙齒呢?是不是也和白牙一樣潔白漂亮呢?

(4)師出示小魔棒。

師說:“老師要用手裏的小魔棒給每個小朋友變一樣東西出來,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麼東西?”

“那請小朋友用手矇住自己的小眼睛,把它變出來好不好?”(提醒幼兒不許偷看,否則就不靈了哦!)

(5)配合生活老師悄悄的把小鏡子分發給幼兒,放在幼兒相對應的地上。

(6)待放好之後,再配合小魔棒:“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請幼兒輕輕地睜開眼睛,看到自己的地上,並詢問幼兒:“小魔棒給小朋友變出來一樣什麼東西呀?”

(7)師說明:給每個小朋友變出了不同形狀的小魔鏡,真漂亮!(每個幼兒一面,提醒幼兒不拿別人的,)

小魔鏡是幹什麼的呢?”(請小朋友輕輕的把它拾起來,並放在自己的腿上.)

(8)師:“如果你的牙齒是健康的,那你的小魔鏡就會告訴你的牙齒是白色的;

如果你的牙齒生病了,那你的小魔鏡就會告訴你的牙齒是黑色的。

我們一起閉上眼睛,數1,2,3,照照自己的牙齒,好不好?”

(9)師問幼兒:“看看自己的牙齒是白白的,還是黑黑的?”

牙齒黑了會怎麼樣呀?”

(10)待照完鏡子以後(把鏡子整齊的收起來)

(11)剛纔小朋友在魔鏡裏照了自己的牙齒,那誰覺得自己的牙齒是白白的呀?請舉手老師剛纔發現有幾個小朋友的牙齒黑黑的,(請牙黑的小朋友上臺來),一起來觀察,並問幼兒:“這個小朋友的牙齒怎麼樣啊?喜不喜歡他的牙齒啊?”(簡單說明牙齒變黑的原因)

(12)師講述要愛護好,保護好自己的牙齒,別讓它生病了,引出最好的方法就是刷牙。

(13)師問:“可是我們什麼時候刷呢?(幼兒舉手回答)

(14)師出示教材掛圖,跟老師一起看看圖上的熊寶寶是什麼時候刷牙的?”(一副一副的講述;最後小結:吃飯後,睡覺前,起牀後都要刷牙。)

(15)師示範刷牙的動作(一顆一顆慢慢認真的刷,上上下下,裏裏外外都要刷乾淨!)

(16)師:“讓我們跟着音樂一起來刷刷牙,清潔清潔我們的牙齒,讓我們的牙齒變的白白的,更健康,好不好?”

七、活動結束:

讓幼兒和師一起隨音樂《刷牙歌》動起來!體會刷牙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師:“孩子們,看看我們的牙齒刷乾淨了嗎?”(師帶領幼兒照鏡子看看自己的牙齒)

八、活動達成效果:

在這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比較生動,自由的活動氛圍(自主發言、幼兒之間共同探討)。小班的幼兒對新鮮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心,看到新奇的事物會主動接近,探索其中的奧祕。所以,我始終以幼兒爲主體,在一開始,我出示了一副形象生動的牙齒(白牙與黑牙)讓他們認識牙齒,引起了幼兒的興趣,然後運用“小魔棒變鏡子”的遊戲,讓幼兒共同觀察牙齒,瞭解牙齒,激發了他們積極想要探索的慾望,幼兒在整個過程中,瞭解了刷牙的重要性,最後我以一首刷牙歌結束了活動,讓幼兒感受刷牙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不僅快樂的接受知識,也在活動中獲得了新的體驗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