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6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3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瞭解、回顧四季的變化是大班幼兒的學習內容之一。在設計“我發現的變化”這個教學活動時,我們考慮得較多的是如何迴歸幼兒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發現自然界的變化和生活中的變化。除了驗證一些變化現象外,我們還嘗試把科學啓蒙活動的大目標——科學態度的養成融入其中。

這個活動的脈絡有兩條:自然界的變化和生活中的變化。其中。“自然界的變化”包括兩個小環節:(1)回憶冬季的變化。(2)回顧四季的變化。“生活中的變化”也包括兩個小環節:(1)交流我發現的變化。(2)欣賞其他的變化。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處於變化之中的,學習用科學的態度看待周圍的事物。

2.感受身邊的變化,大膽地表述生活中自己發現的各種變化。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讓幼兒感知周圍生活中的變化。

2、難點: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及觀察、比較、想象、創新的慾望和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四季的變化,通訊工具的變化。

2.一些會變化的東西:粉筆、固體膠水、速溶奶茶、大米、未充氣的氣球、鐵絲、香蕉、蘋果、飲料瓶(內有少許水)、紙張、橡皮泥、肥皂等。

3.文字的變化動畫、通訊工具演變PPT。

活動過程

一、四季的變化

1.發現冬季來臨時的變化。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每當冬姑娘來到我們身邊時,我們可以觀察到周圍有哪些變化?

幼:天氣會變冷、會下雪、會穿厚衣服。

師小結:當冬姑娘到來時,我們的周圍會發生許多變化(樹葉變的枯黃,紛紛掉落、氣溫降低、會下雪、花兒凋謝、人們會換上冬裝禦寒。)

2.回憶其他季節的特徵,感受四季的變化。

師:大家還能回憶起春暖花開的春季、烈日炎炎的夏季、桂花飄香的秋季是怎樣的嗎?各個季節有什麼特點?是怎麼變化的?

幼:自由回答。

師:小朋友們說的都對,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四季的變化吧。

(教師播放課件《四季的變化》,幫助幼兒完整地回顧四季特徵,感受四季的變化。)

(1)播放幻燈片,教師引導幼兒欣賞四季的特徵,鞏固幼兒對四季的認識。

(2)再次點擊課件,完整播放四季更迭的過程,引導幼兒感受四季的變化過程。

二、生活中的變化

1.交流:我發現的變化。

師:除了季節會變化,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變化,你們都知道哪些變化?

幼:討論後自由回答。

師:老師這裏準備了很多東西,一起來看看都有些什麼?

幼兒:幼兒觀看。

師小結: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哪些東西會發生變化。

2、出示教具,引導幼兒觀察。

根據幼兒的回答作出迴應,引導幼兒分析歸納變化需要一些條件,如時間、外力等。

(粉筆用過後會變短、鐵絲用力掰會變彎、固體膠放久了會變硬、大米煮好後會變軟、書本用久了會變舊、蘋果放久了會變壞、飲料喝完瓶子會變空、肥皂用久了會變小等等。)

3、師提問:出示袋裝奶茶提問,小朋友們,我手裏拿的是什麼啊?

幼:奶茶。

師:我的杯子裏有奶茶的粉末,它會有什麼變化呢?(師倒出奶茶粉末到透明杯子裏。)

幼:用熱水沖泡,會變成可以好喝的奶茶,香香的,甜甜的。(師用準備好的水沖泡奶茶,幼兒觀看。)

師:原來,奶茶粉會從粉末狀態變成液體狀態,變化成了可以喝的奶茶,味道好極了!不過需要用水沖泡這個條件。

師提問:出示“變質”的香蕉提問,小朋友們,這個香蕉變得怎麼啦?

幼:變壞了,變得不能吃了。

師:是的,我們看到香蕉的身體上出現了很多黑色斑點,說明這個香蕉擺放的時間太長了,它黴變了,這樣的變的香蕉我們吃了會拉肚子的。

師小結:我們身邊的大自然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變化。在生活中,我們周圍很多物品也在發生變化:有的顏色變了,有的形狀變了,有的味道變了,有的重量變了,這真是一個神奇變化的世界。

4、師提問:生活中有不會變化的東西嗎?

幼:自由回答。

師:大家的意見呢?(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是根據幼兒的回答做出糾正。如:電視機的畫面會變化;時間長了電視機舊。小朋友會變高,會長大。幼兒園會變得越來越漂亮。)

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有很多看似不變的東西其實都會發生變化,所以我們要仔細觀察和思考,才能發現它們的變化。

三、瞭解、欣賞其他的變化。

師:現在我也要和大家分享我發現的變化。(播放文字變化、通訊工具變化)

(1)播放文字的變化動畫。

師:看了這一組變化的動畫,你有什麼感受?

幼:自由回答。

師小結:文字的變化過程漫長,從古至今,歷史悠久。

(2)播放通訊工具幻燈片。

師:看了這組幻燈片,你有什麼感受?

幼:自由回答。

師小結:現代的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方便。

四、幼兒操作。

1、老師這裏爲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東西。(鐵絲、紙、橡皮泥、氣球、雪花片。)

請每組幼兒拿出小椅子下面的物品進行操作,感受物品的變化。

2、請幼兒說說看,你是怎樣使你手裏的物品變化了。

(鐵絲用力掰會變彎、紙可以變成摺紙的動物,還可以揉搓後變成紙球或變皺、橡皮泥捏一下會變形、氣球吹氣會變大、雪花片接在一起會變成不同的形狀。)

五、總結歸納變化的意義。

師:請幼兒展示操作後物品的變化。

師:小朋友們都發現了變化,真棒。大自然和我們生活中的萬事萬物都是會變化的,季節會交替變化,人會長大變老,我們的生活化境會越變越美好···有一些變化是我們馬上就能看到或感覺到的比如天氣的變化,還有一些變化是我們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發現的,比如文字的變化、通訊工具的變化等等。前不久,我們大三班的小朋友就迎來了一個大的變化,那就我們從中班的小朋友變成大班的小朋友了。大家都長高了,大一歲了,變懂事了。老師祝願你們有更多令人高興的變化!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目標爲讓幼兒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瞭解各種事物都是出於變化之中的科學探索活動。一堂課下來不足的地方有很多,剛開始多數幼兒認爲很多東西都是不會變化的,有的地方我沒能及時糾正,而是選擇用實際來證明幼兒發的錯誤,讓幼兒未能充分理解到什麼是變化。

本堂課我準備了很多教具,自我總結不足之處有:

1、展示給幼兒觀看的東西缺乏新意,幼兒觀看後感覺不明顯。

2、在播放有關變化的東華時,特別是《文字變化》的動畫時,我的講解不夠白話,有些用詞較深奧,幼兒難以理解,感覺比較困難。

3、最後一個環節,幼兒操作時提供給幼兒操作的材料較少,應給幼兒準備更多集多種變化的物品讓幼兒探索和發現,也許是考慮到安全的因素而忽略了培養幼兒的發現探索的能力。其次,應把操作材料放於桌上,讓幼兒自主選擇感興趣的物品來操作。而不是讓每個幼兒只拿一樣,沒能達到預想的實現幼兒自由探索這一目標。

4、和幼兒交流不夠,沒能應到幼兒進入探索發現的氛圍中來。

經過課後的反思和其他老師的建議,我想以後類似的科學探索活動就不會顯得這麼生硬,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聯繫"盆"、"瓶"、"碰"的普通話發音,引發幼兒對繞口令的興趣。

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盆和玻璃瓶兩個,裝水的瓷碗七隻。

指導要點:

1、教幼兒練習時,先從單音節"盆"(pen)、"瓶"(ping)、"碰"(peng)入手,再由練習句子擴展到整首兒歌,由少到多,由慢到快地進行。

2、讓幼兒用筷子輕輕敲擊幾中盆和玻璃瓶,聆聽各種器皿發出的不同聲音,知道不同的物體敲出的聲音不同。

3、教師念繞口令,讓幼兒辨析哪些字的讀音很象"盆"、"瓶"、"碰",練習幼兒的聽力。

4、由句子到整首兒歌練習繞口令,評比哪個小組哪個幼兒唸的好。

教學反思:

在第一次上繞口令的時候,我認爲這首繞口令很簡單。學習練習盆、瓶、碰的普通發音,並學會繞口令就行了。我只用了示範朗誦的方法教幼兒,在示範過程中,我用了緩慢的速度進行,一遍幼兒容易理解和聽清楚繞口令的含義。接着,我讓幼兒進行跟讀,可是我發現幼兒的發音不準,總是會記不住,或者是詞語混淆了。最後學了好就才學會,有些吃力。

小百科:盆與碗的本質區別在於,盆的邊緣比內壁要厚,而碗的邊緣較內壁要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對寶寶進行安全防衛知識訓練,提高寶寶的自我保護能力。

2、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家長教寶寶記住自己的姓名、父母的姓名、單位、家庭住址、家中的電話號碼。

2、寶寶喜愛的玩具、糖果、點心等。

【活動過程】

1、主教師向寶寶詢問個人資料。

寶貝,昨天老師讓你們回家問了爸爸、媽媽的電話、單位等情況,現在,老師要考考小寶貝了,看哪個寶寶最聰明。(逐一向寶寶詢問個人資料。包括寶寶的姓名、父母的姓名、單位、家庭住址、家中的電話號碼。)

2、寶寶回答後,教師總結:寶貝外出時要認識回家的路,無論什麼情況不要接受陌生的禮物,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3、助教師扮演陌生人,試試寶寶的反應。

助教師扮演陌生人,走到一小寶寶跟前,用寶寶喜愛的玩具、糖果、點心等哄寶寶說:“寶貝,我給你帶來了很多好吃、好玩的東西,喜歡嗎?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玩,好嗎?”

4、主教師小結:寶貝,不管陌生人給你什麼好吃、好玩的東西,你千萬不能接受,更不能跟他走,如果陌生人硬要把你抱走,一定要大哭大叫。

【活動延伸】

叮囑家長:以後帶寶寶外出回家時,啓發寶寶領着家長回家。

【活動反思】

通過觀看直觀的錄像,小朋友們還是發現了較多的不安全的行爲,再進行錄像對比,孩子的印象更深,安全的意識也更濃,老師和幼兒一起總結的多種安全行爲,可以總結成兒歌,教幼兒朗誦,加深對安全的認識,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可以照成相片,讓幼兒學習正確的行爲,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如上下牀、上廁所、排隊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感知周圍生活中環形排列現象,對環形排列的物品感興趣。

學習正確環形數數的方法,體驗環形數數的快樂。

能運用環形計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

能夠熟練點數10以內的數

二、物質準備

紅、黃、藍、綠花邊(數量不同)的盤子;項鍊、花環 、杯子、碗、做標記夾子、紙、筆、記錄表人手一份等;數字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遊戲引導

以遊戲“到超市當統計員”引題,嘗試進行10以內環形計數

請幼兒自由選擇盤子,找相應顏色的椅子坐下,嘗試進行環形點數。

二、集體交流學習

在集體交流的基礎上,學習正確的環形數數方法。

(一)交流各自的數數結果,感知用做記號並沿着一個方向一個一個地數的方法可以避免漏數、重複數。

提問:

誰來告訴老師,你剛纔數了什麼顏色的圖案,上面的圖案有幾個?

你是怎麼數這樣的環形圖案的?

用什麼方法來數環形的東西纔不容易漏數?重複數?

(二)師生共同進行小結。

(三)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再次嘗試進行環形數數。

1、幼兒操作,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數數方法是否正確,並給予指導。

2、幼兒將盤子舉起來,師生共同小結同種顏色盤子上的數量都一樣多。

(四)引導幼兒嘗試從不同起點進行環形數數,知道藉助標記從任意一點都可進行點數。

三、遊戲“數一數”

藉助多種標記進行環形數數,,進一步掌握環形數數的正確方法,體驗環形數數的樂趣

(一)結合記錄表,觀察各式各樣的環形排列實物,感知生活中的環形排列現象。

(二)引導幼兒藉助標記進行環形數數。

提問:你想用什麼做標記?然後怎麼數?

(三)幼兒操作,師重點觀察幼兒用標記進行數數的情況,適時給予指導。

(四)展示記錄表,師幼交流環形數數的`結果。

活動延伸

拓展生活經驗,尋找環形計數在生活中的運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 學認字詞 寒冷冬天 受傷脖子 雙,並能用“雙”組詞。

2、通過學習 培養幼兒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活動構思:小朋友馬上要上小學了,在生活中肯定會遇到在幫助的情況, 怎樣幫別人最好呢? 同時爲豐富幼兒的詞彙而設計了此活動。

活動準備: 大範例(要學的新字詞用紅色的筆寫) 字卡以及字義圖片錄音機 磁帶幼兒用書及人手一支鉛筆 自制 神祕袋(裏面放一些幼兒喜歡的禮物和字卡)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複習已學過的字詞(遊戲 神祕袋)

師: 神祕袋真奇妙,裏面的東西要不要?

幼:要

(老師用手從口袋裏摸出東西, 吸引小朋友,交替摸出字卡, 以達到複習已學的字詞目的)

二 、 基本部分

1、欣賞兒歌,引入課題。

提問: 兒歌中的天鵝它在哪裏做什麼?(在寒冷的公園裏過冬)

它怎麼了? (翅膀受傷了,很孤單)

小朋友怎樣幫助它的? (變成一隻天鵝跟它作伴)

不錯的那你怎麼樣幫助天鵝呢?

小朋友討論, 個別回答, 老師小結。

2、出示大範例,學習兒歌。

3、學習字詞

引導幼兒觀察大範例中紅色的字寶寶,告訴他們這些字寶寶是今天要和小朋友玩遊戲的字寶寶。

A、 出示體現能冬天的圖片, 請幼兒說出圖的特徵, 引出“冬天”。請幼兒說出冬天的氣候特徵及人們的衣着等與其它季節的不同,幫助幼兒理解字詞,並學習“寒冷”。(用同樣能幫助幼兒邊理解邊學習字詞的方法不學習其它字詞) 學一個字詞用磁鐵貼好於黑板上。

B、鞏固字詞

分男女小朋友比賽,一起認讀黑板上的字卡上的字, 請個別幼兒認讀。

遊戲: 小猴小猴真愛玩。

C、請小朋友用鉛筆圈出書上兒歌中的所學字詞,老師來回指導。

三、 結束部分

老師小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由來:

近階段,“上小學”成了我們大班孩子共同的熱點話題,經常會聽到孩子們三五成羣地圍在一起討論有關上小學的內容,我意識到:上小學對孩子們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利用這一契機,引導幼兒圍繞上小學展開深入與全面的探究,使幼兒在期待上小學的情況下主動獲得一些有助成長的生活經驗?從這點出發,我開展了《我要上小學》這一主題。在主題開展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大家以後所要上的小學並不相同,有的小朋友還準備搬家,因此逐漸萌發出要製作“畢業紀念冊”來記住夥伴、方便同伴的聯繫的願望。而在此過程中,孩子們又產生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本次活動就是源於爲製作畢業紀念冊而引發的。

本次活動讓幼兒統計生日、居住樓層、家庭人口等,在上次活動中孩子們已收集了每個幼兒的基本情況並做記錄,但有些孩子很快便發現這些原始資料多而雜不便記憶和記錄,我緊緊抓住這一契機把問題拋給孩子,引導幼兒通過統計解決這一問題。在統計的過程中幼兒運用圖畫、文字、數字等符號進行記錄,通過孩子們間的協商、分工、合作完成統計。由於原始資料較多加之我班幼兒對統計接觸不多,故此活動將是對孩子合作能力的挑戰同時也是孩子體驗成功的過程。

在今天的活動中幼兒可能有爭論、有矛盾,更有不足的地方,但站在孩子的發展角度,我更多的注重活動過程,注重孩子們交往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提高,這纔是我密切關注的問題。

目的要求:

1、通過統計夥伴的生日、居住樓層、家庭人口等,初步建立統計的概念

2、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快樂。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5、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材料準備:

1、筆、難度不同的三種統計表等各若干

2、黑板、幼兒生日、樓層、家庭成員等情況的分類記錄表各一份。

3、知識準備:初步瞭解自己和夥伴的生日等情況,並進行初級分類記錄。

指導過程:

一、出示分類記錄表,激發幼兒討論

1、提出問題:

“上一次小朋友一起想辦法完成了這三張記錄表,從記錄表上可以知道小夥伴的生日、居住樓層、家庭人口。”

“有些小朋友又發現了新問題?”“他們想知道每個月一共有多少人過生日?可以用什麼辦法?”

2、幼兒自由討論,引導幼兒說出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問題“如何統計?”

(引發幼兒思考:樓層、人口也能這樣統計嗎?)

二、幼兒自主選擇圖表完成統計

(一)出示材料,鼓勵幼兒自主選擇

“今天,老師爲小朋友們準備了三種表格”

(二)幼兒自主結伴統計,教師觀察指導(重點指導幼兒大膽、合理的使用或設計統計表,思考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三、分組驗證

(一)提出要求:

1、在小組中可先自由驗證,再推選出兩位代表完成小組統計表供夥伴共同驗證。

2、知道發現錯誤、糾正錯誤的方法。

(二)幼兒分組驗證。

活動延伸:展示分類記錄表與小組統計表讓幼兒觀察,鼓勵幼兒發現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