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美術教案範文集錦6篇

【推薦】幼兒園美術教案範文集錦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3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幼兒園美術教案範文集錦6篇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觀察不同顏色的深淺變化,發展觀察力。

2、與同伴合作創作色彩拼貼畫,發展合作能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1、不同色階的顏色卡,例如深淺不同的綠色、紅色、黃色等。

2、提前將不同色階的彩紙剪成小方塊。

3、圖畫紙。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不同色階的顏色卡,讓幼兒觀察同一種顏色有深色和淺色的區別。

二、請幼兒把物品排列出來,仔細觀察同一種顏色的物品,它們的顏色會

有什麼不同。教師引導幼兒充分感受:相同顏色的物品中,顏色也會有深淺的

不同。

三、請幼兒對應顏色卡,嘗試把展覽區同一種顏色的物品按照由深到淺,

或由淺到深的順序進行排列,並說一說爲什麼要這樣排列。

四、幼兒兩人一組,選擇一種最喜歡的顏色,教師將該顏色的小方塊紙發

給他們。

五、請幼兒用鉛筆繪畫景物的輪廓,例如花朵、樹木和房子,然後合作把

不同色階的小方塊貼在圖上,創作拼貼畫。

六、教師可以把幼兒的圖畫拼貼在一起,讓幼兒欣賞用不同顏色的色階拼

貼圖畫的效果。

【活動評價】

1、能發現顏色深淺的變化。

2、能與小朋友合作拼貼圖畫。

【活動建議】

教師還可引導幼兒收集同一顏色的不同物品,在展覽區舉辦以不同顏色爲

主題的展覽會,如紅色展覽會、綠色展覽會等,讓幼兒充分感受和對比這些顏

色的深淺變化。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提高對立體紙貼畫的興趣。

2、發展空間方位知覺,學習合理佈局,將各種顏色魚鱗連在一起的技 能。

活動準備:

1、貼滿彩色魚鱗的漂亮的小魚;

2、畫好魚身的紙,五顏六色的紙條,蠟筆、膠棒、廢報紙。

活動過程:

1、教師將做好的小魚貼在皮筋上套在大板上,拉動皮筋讓小魚游出來, 激發幼兒興趣。

2、請幼兒觀察魚鱗是怎樣製作的?

3、讓幼兒試着製作魚鱗貼在前面的大板上,注意短邊對短邊。

4、幼兒操作,魚鱗製作要細心,每一片魚鱗間要留些距離。

5、貼完之後用油畫棒塗上顏色。

6、完成畫的幼兒教師帶到一邊玩撈魚的遊戲,沒有完成作品的幼兒繼續 完成。

7、作品完成教師給予講評。

活動評析:

這節課符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培養並提高了動手能力,發展空間方位知覺,幼兒興趣很高,能認真仔細的貼每一片魚鱗,魚鱗顏色搭配鮮豔,很好地完成作品。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小班下期的幼兒還處在塗鴉期即將向象徵期過渡的階段,尚未有豐富的繪畫經驗與繪畫技能,還存在有的幼兒不怎麼敢動筆、害怕繪畫活動的現象。因此,培養小班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通過貼近生活的藝術活動,讓其“感受並喜愛生活中的美”;通過有趣的作畫方式,讓其“喜歡參加藝術活動”;通過提供多種材料,讓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摘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藝術領域目標);讓幼兒在充分感受、體驗的基礎上創造美並發現其樂趣,體驗成就感等都顯得尤爲重要。

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我們開展了《春天在哪裏》的綜合主題活動。通過親子踏青、觀察角分享、欣賞交流等系列“尋找春天“的感受體驗活動,孩子們對春天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感受。在此基礎上,選擇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蔬菜水果切面、樹葉、小玩具、衣夾等),讓幼兒嘗試印畫,在“玩”中感受、體驗和創造美,提升幼兒的審美感受力與審美表現力。

【活動目標】

感受春天色彩、形態各異的花的美,喜歡參加美術活動。嘗試選擇生活中的材料,通過蘸、移、印的方式作畫,表現春天的花。體驗創作活動的樂趣,通過玩色遊戲,提高審美感受和審美表現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欣賞過春天的花,喜歡春天;幼兒有找過生活中物品的花紋和圖案的經驗。

2、物質準備:

教具準備:輕音樂、《春天的花》欣賞ppt;

學具準備:畫有草地背景的水粉畫紙、水粉顏料盤、印畫材料(玩具類——玩具車輪、衣夾、插塑等、蔬果類——藕片、菜頭、楊桃、青椒等、紙團類——大小不同的紙團)溼抹布、棉籤等;

【活動過程】

1、欣賞ppt《春天的花》,感知春天的花在顏色、形態方面各異的特徵,激(1)(2)發幼兒的作畫興趣。

(1)鼓勵幼兒從顏色、形狀等方面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喜好

師:春天來了,各種各樣的花都開了,看看都有什麼顏色、形狀的花,你喜歡哪一朵?

(2)激發幼兒的作畫興趣

師:春天的花園那麼美,我們也來畫一畫好嗎?

2、介紹印畫的材料(幼兒日常找的有花紋的材料),示範印畫的方法。(教給幼兒基本的操作方法)

(1)選一個喜歡的材料,用大拇指和四指抓緊上半部;

(2)輕輕在喜歡的'顏色盤裏蘸一蘸顏料;

(3)將蘸好顏料的材料轉移到畫紙上(注意不滴漏)再輕輕按壓,根據自己的想法印出自己喜歡的花的造型;

(4)拿起,將印過的材料放回同色的盤子,不混色,以便其他人使用;選擇不同的材料印畫美麗的花,豐富畫面。

3、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創作,教師指導。

(1)以“爲小花園添上美麗的花”爲題,再次激發幼兒作畫興趣。提出活動要求:

①注意儘量不將顏料弄髒手,可用布擦乾淨;

②一邊做要一邊動腦筋,想一想怎樣印花纔會更美麗;

③都做好了把大家的作品連起來做成個小花園。

(2)幼兒創作,教師分層次指導:

①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用正確的方法印畫小花;

②鼓勵能力強的幼兒變換材料、顏色和組合創作不同的作品;

4、欣賞評價:

(1)將幼兒作品連成小花園掛起,共同體驗分享成功的快樂。請幼兒相互

介紹自己製作了哪些小花。

(2)與作品合影,自然結束。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用不同的材料設計、製作有趣的垃圾箱。

2、學習運用拍打、捏、推、撕抓等方法進行創作,發展幼兒手部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

3、教育幼兒懂得垃圾不能隨地亂扔,要仍到垃圾箱裏,培養幼兒從小要有環保意識。

  活動重點:

能使用不同的材料設計、製作、裝飾垃圾箱。

  活動難點:

學習運用拍打、捏、推、撕抓等方法進行創作。

  活動準備:

1、剪刀,透明膠,彩色麪糰,切割好的飲料盒,有趣的動物造型垃圾箱圖片。

2、裝飾品材料,如:毛絨條、各種豆子、不同形狀顏色的卡紙、釦子等分別放在盤子裏。

3、每個幼兒一個座墊,手工用的透明桌墊,打印出每個幼兒的名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談話:逛街時如果有垃圾應該扔到哪裏啊?

2、討論:

(1)說說垃圾箱有什麼作用?

(2)說說垃圾箱是什麼模樣的?

(3)你見過那些造型有趣的垃圾箱?

  二、基本部分。

1、欣賞討論——教師隨着幼兒的回答,逐一出示有趣的動物造型垃圾箱圖片,如:熊貓垃圾箱,並將圖片貼在櫃面上,與幼兒一起欣賞,說一說:

(1) 垃圾箱長什麼樣子?引導幼兒說出動物垃圾箱的主要特徵。

(2) 這些垃圾箱的外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3) 它們相同的地方是什麼?爲什麼要這樣設計?

2、教師示範製作垃圾箱——今天小兔子和朋友出去玩,吃了好多東西,又很多垃圾,可是它們找不到垃圾箱了,怎麼辦?我們一起來製作垃圾箱吧!

(1) 出示材料,告訴幼兒用它們來製作垃圾箱。

(2) 選用一種顏色的麪糰,先將麪糰撕開,拍打壓扁,然後用麪糰把飲料盒包裹起來。

(3) 在包時可以用推、拉、捏的方式將紙盒包住,底部可以不包,包到切割口部分可以把麪糰包進紙盒內。

(4) 將飲料盒完全包好後,說想做什麼動物造型的垃圾箱,說出特徵,再用不同的材料裝飾垃圾箱。

3、創作指導——老師說明要求,請幼兒上桌坐好,先發給幼兒麪糰和紙盒,教師進行指導,待幼兒快做好後再發放裝飾材料,教師巡迴指導。

4、動物垃圾箱展覽會——製作完成後,老師協助幼兒貼上名卡,並請幼兒將作品擺放在展覽櫃上,組織幼兒座回小墊子上,大家欣賞交流。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真厲害,製作了好多漂亮的動物垃圾箱,小兔子和他的朋友們可以把垃圾扔到垃圾箱裏了,小朋友們也應該向小兔子們學習,如果有垃圾不要隨地亂扔,應找到垃圾箱仍到垃圾箱中去。

  活動延伸:

1、將彩色麪糰、各種紙盒、裝飾品材料,如:毛絨條、各種豆子、不同形狀顏色的卡紙等投放在區域中。

2、生活中引導幼兒將垃圾扔到垃圾箱中。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喜歡吹點畫,體驗吹點畫的樂趣。

2、 學習用吹畫、手指點畫、彩筆添加的方法,表現臘梅花的基本特徵。

  活動準備:棕色、紅色顏料,圖畫紙、毛筆、彩筆,抹布,範畫一幅。

  活動過程:

1、 出示範畫,引導幼兒觀察臘梅花的枝、幹、花、花蕊的形狀顏色。引導幼兒說一說這是用什麼方法畫出來的?

2、 教師講解示範吹點臘梅花的方法:

1) 吹出樹幹、樹枝。這是難點部分,詳細講解。

先用毛筆蘸棕色的顏料滴在紙的下半部分,然後用嘴對着顏料向前吹、改變方向吹,慢慢吹出樹幹樹枝的形狀。吹時用力要適度,主幹粗吹時用力小一些,樹枝細吹時用力大一些。

2) 用右手食指蘸紅色顏料,在樹枝的適當位置點臘梅花的花瓣。點畫前先看好位置,花瓣在排列上要注意層次,不能出現排隊現象。點畫後及時擦手。

3) 用彩筆添加花心。

3、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1) 提醒幼兒注意畫面整潔衛生。

2) 能力強的幼兒可多吹畫幾顆梅花樹,能力弱的重點掌握吹的方法。幫助每個幼兒完成作業,享受成功的樂趣。

4、評價展覽作品。用幼兒作品佈置教室。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6

生活中的美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怎樣讓孩子去感受美,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是我們幼教工作者應該去深思和反省的。藝術教育通過一定的教育形式,將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集中展示和表現出來,讓孩子對美有更鮮明的感受和更深刻的體驗,是幼兒園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綱要》中對幼兒藝術教育也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大班藝術教育活動《花兒與蝴蝶》正是王老師在新《綱要》理念的指導下所做的努力與嘗試,爲我們研究藝術教育,培養孩子的審美情趣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案例。

一、情景的精心設置,爲幼兒創設了三維空間美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樹上長出了嫩葉,地上開滿了鮮花。在優美的《梁祝》樂曲中,美麗的“花兒”(角色)和“蝴蝶”(角色)在翩翩起舞,嬉戲玩耍。)

活動一開始,就深深吸引了每一個孩子,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凝神屏氣,睜大好奇的雙眼,感受着眼前的一切,而這,只是幼兒園的一種慣見的教學方式—情景表演,卻發揮出了奇特的魅力,是因爲教師給它賦予了新的含義,那就是—美感。一是場景的設置及角色的裝扮給了孩子視覺上的美,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美;二是《梁祝》音樂給了孩子聽覺上的美。我們也許擔心:孩子聽得懂名曲嗎?但我們不能否認,孩子沒有理由拒絕美的東西,優美、抒情的樂曲同樣給人以美的享受。三是精彩的表演與整體的和諧給了孩子知覺上的美。教師精心創設的三維空間讓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美。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和訓練幼兒“有音樂感的耳朵”和“能去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馬克思)。感受美是美育的基礎,感受是表現的前提,幼兒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在藝術活動中表現出對美的情趣。培養幼兒的感知力,教師必須引導幼兒去親身感受,必須以直觀的、具體的美去打動幼兒的心靈,使他們對美的形式和表象由感受到欣賞,從而激發表現美、創作美的興趣。王老師正是抓住了此特徵,精心設計了這一環節,爲後面的創作活動作了成功的鋪墊。

二、營造輕鬆民主的氛圍,給予幼兒和諧的環境美

這是所提的“環境”,是指心理環境,請看下面的幾段對話:

師:你認爲蝴蝶漂亮嗎?

幼:漂亮

師:哪兒漂亮?

幼:我認爲翅膀是最漂亮的

我認爲是蝴蝶身上的花紋......

師:你想把自己打扮成誰?

幼:我想扮成花兒

師:那你準備怎樣做?

幼:......

師: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怎麼樣?你想幹什麼?

幼:我想跳舞

我想散步......

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是“蹲下來”和孩子對話,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對待每個孩子,耐心地傾聽,並努力理解他們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地表達內心的意願。《綱要》中要求“教師的態度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教師的可親、可愛、可信任、可依賴便是心理環境中最基本的“建築”,給孩子舒適、歡心和自由的感覺。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纔可以展開想象,放飛思維。《花兒與蝴蝶》中,師生融洽,氣氛和諧,教師精心營造的“美”的氛圍,讓幼兒充分體會到了快樂學習,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