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合7篇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合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合7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蛋,瞭解蛋的結構,知道蛋有大小和顏色的異同等。

2.樂於參加探索活動。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各種蛋的圖片、幻燈片圖片。

2.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等。

指導要點

活動重點:認識各種不一樣的蛋,以直觀的方法瞭解蛋的結構,初步分辨蛋的異同。

活動難點:掌握觀察的基本方法。(從整體到局部,從上到下,由裏到外)

指導要點: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各種蛋,學習掌握觀察的基本方法,瞭解蛋的結構,知道許多動物都會生蛋。

活動過程

1.誰的蛋寶寶(認識各種各樣的蛋)

①手偶公雞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動物朋友,它好像遇到了麻煩,希望小朋友們能幫幫它”,從身後拿出手偶,用公雞的口吻說:“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公雞爸爸,我在幫其他的動物媽媽照顧蛋寶寶,可是我不記得哪個蛋寶寶是誰生的了,請你們幫幫我。”

②出示實物蛋,以生動有趣的口吻引起幼兒的興趣並進行觀察。

討論:這些蛋你們都認識嗎? 在幼兒討論後,教師出示圖片讓幼兒將圖片中的動物與蛋一一對應。

師:還有哪些動物也會生蛋?等幼兒回答後(播放圖片)

③小結:除了母雞、鴨子、鵝、鵪鶉鳥會生蛋外,鴿子、鴕鳥、烏龜等動物也會生蛋。蛋也叫做卵,經過孵化後就會孵出小雞、小鴿子等小動物。所以,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卵生動物。

2.不一樣的蛋寶寶。

引導幼兒觀察不一樣的蛋。(從大小、顏色、輕重來觀察)

師:“孩子們,這些蛋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比一比,哪個輕,哪個重?”請幾個幼兒上臺來比較。

引導幼兒由表及裏,產生不斷探索的興趣。

師:想一想,是不是每種蛋的裏面都是一樣的麼?

幼兒自由回答。

幼兒想象後,教師將蛋逐一打破進行驗證。

師:生的蛋和熟的蛋裏面是不是一樣?(這時將生雞蛋攪一攪,讓幼兒觀察),生蛋變成了什麼?把已經切開一半的熟雞蛋給孩子們比較。

小結:所有的蛋都是橢圓形的,一頭大,一頭小,可以滾動的;有的蛋大,它的重量就重,有的蛋小,它的重量就輕;蛋裏有蛋清(煮熟了叫蛋白)和蛋黃;不同的蛋會孵出不同的寶寶。

3.蛋之最(觀看圖片、擴展經驗) 最古老的蛋。

師: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蛋是什麼蛋嗎?(恐龍蛋) 最大的蛋

師: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蛋是什麼蛋嗎?(鴕鳥蛋)

師:鴕鳥蛋是什麼樣子的呢?

4.結束活動

世界上還有很多動物媽媽也是生蛋的,請孩子們回家後,跟爸爸媽媽一起找找看吧!

好了,今天小朋友們幫助了雞爸爸認識那麼多的蛋寶寶,也累了吧,現在跟雞爸爸一起去喝水,休息一下吧。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是一節讓孩子們認識各種各樣的蛋,瞭解蛋的結構,知道蛋有大小和顏色的異同等的科學活動。

本節活動,小班孩子們很活躍,對各種蛋特別感興趣。唯一缺點就是,這事一節科學課,科學課是讓孩子們自己探索、操作的活動。害怕蛋被弄碎,而沒有給每個孩子發蛋,只是給他們看我在操作,忽略了給他們自己動手操作能力。這點值得我去反省。

小百科:蛋指的是某些陸上動物產下的卵,胚胎外包防水的殼。鳥類、爬行類以及哺乳類的鴨嘴獸和針鼴科都下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案例背景】

秋葉飄落的動感與幼兒躍動的心靈天然地契合。豐富多樣的樹葉又給幼兒提供了探索、發現、表達的廣闊空間。搖拽飄落的多姿多彩的樹葉就是一方天地、一個世界。我們同幼兒一起進入落葉世界,去探究、去發現、去思索、去相象、去表現——正是在這種充滿興趣的活動中,讓幼兒通過對音樂節奏變化的體驗,鼓勵幼兒一邊歌唱一邊形象地表現樹葉飄舞的形態,激發起熱愛自然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熟悉歌曲旋律。

2、能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樹葉飛舞的樣子。

3、感受音樂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看到過樹葉飄落的情景。

2、樹葉飛舞的圖片一張、塑料凳、畫筆、紙。

3、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場

1、播放《秋天呀秋天》孩子秋風飄的動作進場。

2、播放樹葉飛舞圖片提問:看看這張圖片,你覺得這個是什麼季節?(秋天)你看到空中飛舞的是什麼?(小樹葉)

二、熟悉歌詞和旋律

1、邊念歌詞邊出示圖譜。

教師朗誦“秋天呀秋天呀,樹葉到處飛呀飛,樹葉到處飛呀飛、秋天呀秋天呀,秋天多麼美”引導幼兒進入意境。

2、你在詩歌中聽到了什麼?(飛呀飛)

3、請孩子上來做小樹葉不同飛的動作。

4、小樹葉飛起來是多麼的好玩,我們大家找個空位置飛一飛。

5、在音樂旋律中,孩子們隨音樂做飛動作,在音樂結束時,找個你喜歡的地方停下來。

三、學唱歌曲

1、老師把這首好聽的兒歌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也來唱唱這首歌曲。

2、提醒幼兒用好聽的聲音再唱一遍(重點讓孩子感唱出歌曲優美感覺)。

四、結束

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玩一玩、學一學小樹葉飛舞吧!

  【案例反思】

本次活動是我們小班《落葉飄飄》主題中的一個音樂活動,活動基本上讓孩子在歌曲的旋律中做小樹葉飄的動作。爲了讓小班小朋友想出不同的飄的動作,我事先鋪墊了經驗,讓孩子室外觀察小樹葉飄的動作。孩子們有了前期的經驗,表現的比較好,有的是左右飛、轉圈圈飛等等。飄好了,小樹葉累,你覺得它會在哪裏休息?問題一提出課堂氛圍馬上又很活躍,孩子說地上、水中、房子上等等,這次活動我也出示了圖譜讓孩子把一首難懂的歌詞簡化,孩子學唱部分還是記得比較牢的。這次活動的設計比較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們在活動中玩的很開心,在玩的過程中輕鬆的學會了這首歌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師:老師這裏有一幅圖片,你們看看,認識嗎?演示教師帶着學生過馬路圖

生1:是我們在過馬路。

生2:放學了,老師帶我們過馬路。師:對,就是你們。隊伍排得可真整齊。我們學校的門口就是一條馬路,車來車往,小朋友們上學時也要和老師帶着時一樣,過馬路要走人行道,並做到一停,二望,三通過。既遵守了交通規則又安全。

觀察:圖中有什麼?有多少?

3、導入新課:生活中常常會碰到物體個數超過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學習數學,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讓學生數一數,讓教師明確學生對新知識的已有水平。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只有準確地瞭解學生的學習現狀,才能確定哪些知識應當重點輔導,哪些可以略講甚至不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體現以學生爲本的教學理念。

二、新課展開

1、數數

①、 老師這裏有一些小棒,請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來數一數。

③你猜對了嗎?

④、探索有什麼好主意可以讓自己和別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集體交流:總結出好方法。

⑥、數出10根小棒,十個一是( ),捆成一捆,一個十是( )。接着數到20根,同桌互數,指名數。⑥、怎樣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體有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猜測根數較好地培養學生的猜測意識,並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大小來培養學生的數感。通過圈10,爲以後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的湊10法作準備。】

2、數的組成擺小棒,說說是十幾,這個數裏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①指名說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說後交流。

③、13-18各數任選一個跟同桌說一說,再交流。

④擺19說一說再添一根有幾個十是幾根。

設計意圖:當前的教學改革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在這裏,教師給學生提供了直觀、形象的學習材料,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激發學生尋找好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動與交流的機會。】

3、數的順序

①看直尺上的數,從0讀到10,再從10讀到20

②提問:13的後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還是小? 17比14大還是小?你發現了什麼?

③指名數數,從七數到十三,從十二數到二十,從十八倒數到九。

④P87 練習十四,連一連,看看會有什麼驚喜?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讀數,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去學習數,知道數與數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通過讓學生把1~20各數連起來,學生既可以從大到小連,也可以從小到大連,爲學生提供了探索空間,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鞏固延伸

1、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東西可以用十幾來表示?

2、比一比誰翻得快找出數學書第8、12、17、20頁。介紹好方法,現在往前翻還是往後翻,再翻幾張,爲什麼?數出10張,看看有多厚,再數20張,看看有多厚。

設計意圖:不僅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而且讓他們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數感。】四、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哪些新朋友?

教學反思:11~20各數的認識這一內容的教學,筆者認爲應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並把這份經驗作爲教學的起點。在這節課裏,學生已基本上能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個數,讀數,數的順序和大小,因此確定這節課重點輔導直觀地瞭解11~20各數都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以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數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對建構新知識起着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學設計中,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我校學生中午由路隊長帶領下排隊回家,每天放學,班主任老師領着他們排隊出校門,穿過馬路,這是多麼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小學一年級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學生的學習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因此本節課特別注重使學生通過操作(擺小棒)進行學習活動,促進獨立思考以及在小組中的合作與交流。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 中的應用價值。平時我發現我班學生在翻書時速度較慢,一頁一頁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還是往後。學了20以內數的順序後,讓學生翻翻書,根據數的順序來確定往哪邊翻;體驗一下10張、20張的厚度增強數感來確定大概還要翻多厚,增快翻書的速度。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聽聽玩玩,搖搖猜猜的過程中,讓瓶子發出好聽的聲音,瞭解到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並引導幼兒辨別不同的物體發出的不同聲音,發展聽覺能力。

2.進一步感知物體的特性與聲音的關係,並引導幼兒在日後的生活中有探索的習慣,對周圍的事物和現象感興趣,產生求知的慾望。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重點難點:

在活動中,孩子們跟根據自身經驗進行講述和討論,從孩子們的回答中選出教育內容,切合孩子們的回答讓幼兒知道瓶子能發出聲音和不能發出聲音的原因,以及不同的物體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準備:

1.空瓶子、豆子、大米、布、餐巾紙等。

2.音樂《幸福拍手歌》。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

1. 聽聽搖搖。活動開始,教師出示一個鈴鼓,搖一搖,請幼兒聽聽這是什麼聲音,請幼兒拍鈴鼓,感受到聲音。

2. 出示空瓶,聽聽有沒有聲音,然後請幼兒說說怎麼樣可以讓瓶子發出好聽的聲音。孩子們能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回答。

基本環節

3. 幼兒討論結束後,出示幾個裏面裝有東西的`瓶子,請幼兒閉上眼睛聽聽,瓶子發出的聲音是怎麼樣的,然後再睜開眼睛看看裏面裝的是什麼?

4. 幼兒瞭解了不同的東西所發出的聲音是不同並有了初步的經驗後,我請幼兒聽聲音猜猜裏面裝的是什麼,孩子們對猜很感興趣,都爲自己能猜對裏面的東西而興奮不已。

5. 聽了能發出聲音的瓶子後,請幼兒思考“是不是往瓶子放了東西都能發出聲音?”一開始孩子們都很肯定,然後我做了一個示範,放了餐巾紙在瓶子裏,搖一搖,請幼兒聽聽有沒有聲音,孩子們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有的說放布沒有聲音,有的說放棉花沒有聲音。針對孩子們的回答,我請幼兒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試試,放什麼東西放入瓶中可以發出聲音,什麼東西放入瓶中不能發出聲音。

結束環節

5.音樂遊戲《幸福拍手歌》。

播放音樂《幸福拍手歌》,讓幼兒自由選擇一個可以發出聲音的瓶子,然後跟着音樂的空拍處搖動瓶子發出聲音,遊戲幾次後結束活動。

活動策略:

科學區的重點在於幼兒的主動探索和發現的過程,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注意力集中並且具有自主的自發性的猜測和探索,孩子們的好奇心是有效開展活動的重要保證,教師在活動過程中運用到了示範法、談論法以及討論法,幼兒積極參與其中,使得課堂活動有效進行。

  活動反思:

小班孩子對周圍事物感興趣,但相對比較單一,選擇與孩子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聲音,根據小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將教育目標巧妙融入其中,使孩子們在真實再現的生活情景中,運用多種感官探索、發現、表達,提升經驗。活動中,在討論在瓶子裏放什麼東西能發出聲音的時候,孩子們的回答就有一定的侷限性,回答的都是自己經驗過的,而家長們一般在瓶子裏放的都是各種豆子或米,這容易導致幼兒思維的限制,也沒能讓幼兒很好的進行思考。所以在以後的活動中,要結合孩子們的已經經驗和擴展孩子們的經驗,發揮孩子的想象與發散思維想結合,讓活動更能體現教育價值!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嘗試用胡蘿蔔、藕、辣椒等蔬菜的橫截面,蘸上顏料進行印畫,初步感知印畫的方法。

2、通過蔬菜印畫,感受這種特殊畫法的樂趣,豐富幼兒的想象。

3、培養幼兒認真作畫並保持畫面整潔、乾淨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材料:藕、蘿蔔、胡蘿蔔、花菜、蔥頭、辣椒等蔬菜,顏料若干,棉花若干,盤子18個,籃子6個,紙若干,擦手帕6張,範畫2張。

2、經驗:能認識常見的蔬菜

活動重點:

感受印畫的樂趣。

活動難點:

感知印畫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豐富幼兒對蔬菜的認識

1.今天有很多蔬菜寶寶和我們做遊戲、學本領,你們願意嗎?我們來看看是那些蔬菜寶寶來了呢?

2.蔬菜寶寶們今天帶來了一個小魔術,他們能把自己變成小花、小動物,你們想看嗎?(出示範畫)你們能猜出都是那些蔬菜寶寶變的嗎?

二、老師示範

1.蔬菜寶寶變的的魔術真好玩,你們想知道他們是怎麼變的嗎?

2.選一個蔬菜寶寶,蘸上顏料,貼在紙上,用手用力按壓,蔬菜寶寶的魔術就變出來了。(示範蘸不同的顏色就有不同的印跡)

三、幼兒操作

1.初次操作,探索印畫方法

(1)孩子們,你們想幫蔬菜寶寶變魔術嗎?那我們也輕輕回到位置上幫蔬菜寶寶去變一下吧!

(2)老師觀察情況和問題提取“個案”

2.老師講解印畫的方法

(1)孩子們,你們看看我們的印畫,現在是什麼樣子?畫面乾淨嗎?畫面上有畫嗎?(展示“個案”)爲什麼會這樣?怎樣印畫才能讓畫面乾淨、漂亮?

(2)幼兒回答

(3)老師小結:印的時間要留長一些,並且要用力壓,不能將顏色重疊印,印完一個要等它晾一會兒,不碰到它。

3.幼兒再次嘗試,學習印畫方法

(1)教師巡迴知道,告訴幼兒不要混色,可以挑選多一些的蔬菜寶寶老印,一次可以多印一些,來豐富畫面。

(2)引導有困難的幼兒想象。

四、展示作品,小結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聽故事,感受新年裏快樂的氣氛。

2、瞭解新年習俗,參與新年活動。

3、會向他人送上禮貌的問候語祝福。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

2、新年賀卡、新年圖片、春聯、壓歲包。

活動過程

1、欣賞故事《新年送祝福》理解故事情節。

(1)故事裏都有誰呢?

(2)過新年了,小狗和小貓準備去找誰呢?

(3)他們找到小兔了嗎?大家在一起做了什麼?

(4)小貓、小狗和小兔之間是怎樣送祝福的?他們說了些什麼?

2、師生一起欣賞新年圖片,圍繞新年語題展開討論。

(1)過新年的時候我們都會做些什麼事情呢?

(2)新年的時候可以玩什麼遊戲?吃什麼好吃的食品?做哪些有趣的事情?

(3)小牛的煩惱解決了嗎?誰都給他幫助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3、參觀新年賀卡、春聯和壓歲包,幼兒說說它們的用途。

(1)展示漂亮的新年賀卡,欣賞上面的圖畫,老師朗誦裏面的祝福話語。

(2)和幼兒一起給班級門口貼春聯,將上面祝福的話語解釋給幼兒聽。

(3)出示壓歲包,請幼兒說說在哪裏見過?這個小紅包是裝什麼的?爲什麼過年的時候長輩會給晚輩發壓歲包?小朋友收到壓歲包應該怎麼說怎樣的話呢?

4、引導幼兒思考,如何送上新年祝福?

(1) 小朋友可以怎樣給家人送上祝福?

(2) 在小朋友接受別人祝福的時候應該如何表示感謝呢?

5、大家同唱一首歌《新年快樂》。

活動延伸:爲家人制作新年賀卡。

教學反思:

過年是孩子最喜歡、最興奮的事情。所以在活動一開始的談話部分,幼兒就十分投入,興致很高。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迫不及待地講述自己過年時所經歷的事情。而我好像是作爲一名資料補充員的身份,當幼兒講到一個什麼事情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鳴時,我就在展示臺上出示圖像、圖片等,加上幼兒和我的共同講解,使中國過年時傳統風俗在幼兒面前展露無遺。使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瞭解。這些操作活動真真切切地展示在幼兒面前時,幼兒的興奮達到了xx。從活動效果來看,幼兒動手能力很強,做出了許多精彩的東西。將民間美術欣賞與特定的節日結合起來,幼兒比較能夠理解其中的含義。再讓幼兒進行手工操作,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同時,解決了幼兒園手工難教的問題。

小百科:在古代民間,人們從歲末的廿三或廿四的祭竈便開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結束。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新年纔算結束。春節是個歡樂祥和、親朋好友歡聚的節日,是人們增深感情的紐帶。節日交流問候傳遞着親朋鄉里之間的親情倫理,它是維繫春節得以持存發展的重要要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簡單的語言和動作來表現吃跳跳糖的感受,體驗遊戲帶來的樂趣。

2.能根據簡單指令進行顏色分類,嘗試不同的跳法。

活動準備

1.跳跳糖,一次性小勺。

2.紅、黃、綠圓點標誌,“糖媽媽”的圍裙。

3.輕柔、舒緩的音樂片段。

活動過程

1.引發幼兒品嚐跳跳糖的興趣。

(1)教師扮演“糖媽媽”,並提問:你喜歡吃糖嗎?你吃過什麼糖?

(2)教師介紹跳跳糖:今天,糖媽媽帶來了一種奇怪的糖,吃這種糖要把嘴巴抿住,感覺一下,糖在嘴巴里會怎麼樣?

 2.交流和表現品嚐跳跳糖的感受。

(1)品嚐跳跳糖,幼兒自選跳跳糖品嚐。

(2)交流:這種糖吃到嘴裏有什麼感覺。

(3)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自己的感受,並引導同伴相互模仿。教師提問:誰來做做看,跳跳糖是怎樣跳的?(引導幼兒自由跳)

  3.一起玩遊戲:我是快樂的跳跳糖。

(1)扮演跳跳糖。

師:我們都來當快樂的跳跳糖吧!(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喜愛,選擇不同顏色的標誌扮演)

(2)“跳跳跳”跳跳跳。

“糖媽媽”和幼兒一起跳,引導幼兒聽指令跳:向前跳、快快跳、慢慢跳、轉圈跳等,並適當控制活動量。

(3)“跳跳糖”回家休息。

介紹跳跳糖的家,引導幼兒猜猜跳跳糖的家分別是什麼顏色的。

(4)跳跳糖溶化了。(幼兒一起做放鬆運動)

  活動反思

讓孩子快樂起來,是我們在四川災區幼兒園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的宗旨。災難過後,新學期開始了,剛剛入園的小班幼兒,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集體、陌生的老師,他們能夠適應嗎?這也許是幼兒園老師即將面臨的首要問題,因此,我們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注重活動的經驗化、情境化、遊戲化、綜合化,讓幼兒在有趣、快樂的活動中主動建構經驗,並獲得發展。

  1.內容分析。

小班初期的幼兒,跳的動作不協調,需要在多次、有趣的活動過程中不斷增強動作的協調性,以促進大肌肉動作的發展。另外,初入園幼兒在情緒初步穩定的情況下,需要教師組織有趣的活動讓他們體驗集體生活的快樂,促進師幼、同伴間的交往。

跳跳糖是一種既有特點、又深受幼兒喜愛的食品,當糖在嘴裏跳躍的時候,不僅可以給幼兒帶來新奇的感受,還可以直接體驗和模仿。因此,選擇跳跳糖組織小班幼兒的活動,不僅充滿了趣味和快樂,而且還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活動能綜合幼兒各方面的經驗,如:在品嚐、扮演跳跳糖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激發幼兒用語言和肢體動作表現的主動性;在遊戲的過程中自然地進行顏色歸類;在實踐和練習中,豐富跳的經驗、鍛鍊大肌肉的協調性。總之,活動過程中不僅增進了幼兒與教師、同伴共同活動的積極性,還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主動、整體、和諧的發展。

  2.過程分析。

第一個環節:教師扮演“糖媽媽”。一方面可以贏得幼兒的喜愛,產生親切感;另一方面還可以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談談自己吃過了哪些糖。教師接着出示一種新奇的糖,突出強調它的與衆不同,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激發幼兒品嚐跳跳糖的興趣。在品嚐之前,教師重點介紹品嚐跳跳糖的方法,並引導幼兒進行練習。這是因爲品嚐方法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着幼兒的體驗效果。

第二個環節:交流和表現品嚐跳跳糖的感受。在品嚐時,強調了幼兒的自選,因爲幼兒是一個能動的學習建構者,應從小班開始就注重幼兒獨立能力的培養。小班幼兒處於動作思維階段,常常是語言和動作同時出現,在交流品嚐跳跳糖的感受時,給予幼兒說與做的空間,幼兒可以自由地用語言、動作邊說邊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第三個環節:通過遊戲活動練習多種跳法。活動中,提供紅、黃、綠三色圓點做標記來引導幼兒扮演跳跳糖,因爲這三種顏色是幼兒熟悉並能接受的經驗。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將幼兒自然分組,起到調控活動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多種玩法和組合遊戲,保持幼兒多次練習跳的積極性。

  3.效果分析。

本活動巧妙地將跳跳糖所具有的跳躍感、顏色感等元素融人活動中,爲幼兒的動作發展、語言發展起到了支持、啓發和豐富的作用,讓幼兒在與跳跳糖的不斷互動中進行有意識的、積極的、自覺的建構實踐。

在活動過程中,我們注重幼兒的直接探索和親身體驗,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在自主選擇、自由表現的過程中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並獲得對自身能力的肯定。

另外,在情境的設置上,還可以再處理得溫馨一點。如:可以爲紅、黃、綠跳跳糖佈置不同的家,這樣既可以爲調控幼兒的活動量提供休息的場所,又可以強化幼兒的角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