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計算活動幼兒園教案

計算活動幼兒園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計算活動幼兒園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計算活動幼兒園教案

計算活動幼兒園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2、能用簡單的語言“大的”、“小的”來表述物體的大小。

3、願意參加“送禮物”的遊戲,在遊戲中體驗當小主人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大小不同甜餅、汽車、蛋糕模型、禮物等物品若干;大熊和小熊圖片。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初步感知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2、活動難點:能用簡單的語言“大的”、“小的”來表述物體的大小。

3、指導要點:通過觀察、比較,引導幼兒區分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四、活動過程

1、初步感知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1)情境講述,引發興趣。

教師出示大熊和小熊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大小

教師:看一看,誰大誰小?

反思: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利用孩子的興趣來調動孩子學習的動力。本環節通過出示孩子喜歡的玩具:大熊與小熊,讓孩子通過觀察比較,初步有了:“大”與“小”的概念,爲下一步奠定了基礎。

(2)遊戲活動:分甜餅。

出示大小兩種甜餅,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大小。

教師:看一看,甜餅有什麼不一樣?好吃的甜餅怎麼分?

引導幼兒將大甜餅和小甜餅分給客人吃,並用“大的。。給大。。吃”的語言表述。

反思:利用遊戲,增加興趣,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釋放興趣。因有上一個環節的奠定了基礎,孩子基本上能按要求爲大熊與小熊分甜餅,而且很樂意參加遊戲。

2、進一步觀察、比較,用簡單的語言表述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1)探索發現:引導幼兒觀察並比較各式禮物的大小。

請幼兒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引導幼兒學習用“大的、小的”語言來進行表述。

(2)互動遊戲:送禮物。請幼兒隨音樂自行挑選禮物,要求把大的禮物送給熊爸爸,小的禮物送給熊寶寶,引導幼兒用“大的。。。。送給大的。。。”。並且在送禮物時提醒幼兒使用禮貌用語。

計算活動幼兒園教案2

活動目標:

1.能發現比一個數多一少一的數初步理解相鄰數的含義

2.知道5以內1除外的任何一個數與前後兩數之間的關係

3.樂於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5.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活動準備;

1、1-5的數字卡片,點卡。

2、新房圖一字排開五間連在一起,

3、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出示數字寶寶。

1、情景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又到了數學王國的時間。我從王國裏請來了幾位小客人。你們想看看是誰嗎、

2、認識數字寶寶,並拍手歡迎。

二、住新房從小到大排列。

1、數字住新房。

教師:這些可愛的數字寶寶看到別人都住上了新房,他們也想住新房。於是,老師昨晚連夜設計了一張新房圖。

(1)你們看房子漂亮了嗎。那一共有幾間房你們怎麼知道的,從那邊數的.

(2)要從左往右數,那麼第一間給哪個數字寶寶呢?

(3)幼兒操作教師表揚。

2、點卡住新房,

(1)我也要住新房,我也要住新房小朋友你們願意幫她嗎?

(2)爲什麼要這樣放呢?

(3)教師小結

三、找鄰居

1、給小2找鄰居。

教師;數字寶寶和點卡妹妹住在新房裏可開心了,可過了一段時間。數字寶寶2覺得太無聊了,於是他帶着點卡妹妹去找離它最近的鄰居玩玩,誰離2最近。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2的鄰居

(2)觀察1和3與2的關係。

(3)教師小結;1比2小,就是它的小鄰居。3比2大,是2的大鄰居。在數學王國裏它們叫相鄰數。

2、數字四找鄰居。

(1)教師;小4也要找鄰居那我們來看看他的鄰居是誰、教師事先把4的左右兩邊遮起來,讓幼兒猜。

(2)幼兒說結果教師肯定。

3、找中間數

(1)出示2和4找它們的中間數,

(2)教師引導幼兒

(3)教師小結:三個數之間,中間的一個數比前面的數多一,比後面的數少一。

四、幼兒操作

1、給小動物找門牌號。(相鄰數)

2、畫蘋果。(找中間數)

3、幼兒集體操作,

教師;剛纔國王送來了進入城堡的入場卷,但是,你們必須把上面得題目了,纔有效喲。

五、活動結束部分

教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都得到了入場卷,下次我們可以隨時去王國玩。今天,我沒得數字寶寶也累了,它們想回家了。它們說今天有許多數字寶寶沒來,下次還要帶更多的數字來。再玩找鄰居的遊戲,你們歡迎嗎?跟數字寶寶再見!

活動反思:

經過了小班、中班的學習,幼兒對數字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幼兒有了初步的數與數之間存在某種邏輯關係的概念。。在學習“10以內的相鄰數”時,我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遊戲貫穿到教學活動中。通過遊戲化教學,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係,把相鄰數的概念滲透在其中,幫助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快樂的學習、體驗、理解。

活動《找鄰居》的重難點是,讓幼兒能發現比一個數多“1”和少“1”的數,初步理解相鄰數的關係。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充分結合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幫助小動物的房子編門牌號來引出課題,讓小朋友來爲小動物找“鄰居”,孩子們對找鄰居非常感興趣。一下子就爲小動物找到了兩個鄰居。由於幼兒還沒有形成相鄰數的概念,所以這這個部分以故事的引導方式來激發幼兒進行主動探索,讓幼兒在輕鬆地在故事情節中自然將問題解決,爲幼兒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機會。在活動中,以小動物找到鄰居後,再請幼兒爲數字寶寶也來找鄰居,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遵循了幼兒數學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的循序漸進的規律。其中,以學習2的相鄰數爲重點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幼兒理解鄰居之間的關係,每個數都有兩個鄰居,比它多1的數是大鄰居,比它小的數是小鄰居。從而爲探索後面數的相鄰數作好鋪墊。在整個過程中,幼兒處於主動探索狀態,以遊戲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數的“鄰居關係”。最後運用人手一套的數學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願望,更有利於幼兒掌握知識,完成目標。孩子們也能自始至終認真參與活動,在難度上,也遵循有易到難的來進行挑戰。

通過這次的數學活動,雖然目標基本達成,但我感覺還應更注意數學活動的科學性、嚴謹性和規範性,在第二課時時,還應特別強調突出“相鄰居”這個概念,這個看似簡單的內容,要讓幼兒充分熟練的理解和掌握它們之間的關係對幼兒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還需要在第二課時進行復習鞏固。

計算活動幼兒園教案3

  教案目標:

1、學習將兩種物體按交替重複的規律排序。

2、通過操作活動,發展和探索簡單的排序規律。

3、體驗操作活動的快樂。

  教案准備:

PPT、幼兒操作材料

  教案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今天小豬帶我們去參觀他的花園,我們一起出發吧!(出示ppt1)

  二、初步感受按規律排序規律。

1、師:瞧!小路的兩邊有什麼?(樹)這些樹有什麼不一樣?(大小不同)每一邊的樹是怎樣排隊的呢?(一棵大,一棵小)你是從哪裏開始看的?(出示ppt2)

教師小結:這些樹是按照一棵大一棵小黃的,這樣的規律來排列的。(出示ppt3)

2、師:再往前走,小路兩邊有什麼?(蘑菇)這些蘑菇是怎麼排的?你是從哪裏開始看的?(出示ppt4)

教師小結:這些蘑菇是按照一個紅的一個黃的,這樣的規律來排列的。(出示ppt5)

3、師:小蝴蝶也飛來了小花園,也排着整齊的隊伍呢!它們是怎麼排隊的?(出示ppt6)

教師小結:這些蝴蝶是按照兩個藍的一個紅的,這樣的規律來排列的。(出示ppt7)

  三、討論排列順序

師:小熊種了很多好看的花,而且每一叢花都有規律,可是,它有些粗心,漏種了一些花,請你按照規律把每叢花中漏種的花補上吧!

計算活動幼兒園教案4

 一、活動名稱:複習大小、長短、前後、上下。

  二、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複習鞏固大小、長短、前後、上下的概念。

2、培養幼兒動作靈敏、反應迅速、動手動腦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大、小球(與幼兒人數相同)、大小盆各一個、長繩短繩各一條、長短毛線繩與幼兒人數相同、長橋短橋各一座、玩具娃娃(娃娃前放有8片雪花片,後放有8個易拉罐)、大樹一棵(樹上有與小圓點幼兒數相同的小果子,樹下有與大圓點幼兒數相同的大果子)大圓點、小圓點的粘貼各爲幼兒人數的一半、附兒歌《大家拍手笑哈哈》。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幼兒自由選擇大圓點、小圓點進入活動場地。兒歌《大家拍手笑哈哈》導入。簡單說明戶外活動要求。

(二)基本部分:

1、複習鞏固區別大小。

出示許多大小球大盆小盆讓幼兒觀察。

師:場地上放有許多球,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這些球有什麼不同?

幼:有的球大有的球小。

師:請大花把大球拿起來,放到大盆裏,請小花把小球拿起來放到小盆裏。

幼兒邊操作,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拿的是大球還是小球?再交換活動一次。

幼兒之間互相比較,誰的大誰的小。

2、複習鞏固區別長短。

出示二根繩子,一根長繩,一根短繩。

師:場地上放有兩根繩子,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着兩根繩子有什麼不同?

幼:一根繩子長,一根繩子短。

師:請大花走長繩小花走短繩。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你走的是長繩還是短繩?再交換活動一次。

幼兒每人取一根毛線繩,互相比較長短。說出誰的長誰的短。

3、複習鞏固區別前後。

出示玩具娃娃讓幼兒觀察哪是前面哪是後面。

師:請大花去娃娃前面玩,請小花到娃娃後面玩。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裏玩、幼:我在娃娃的前面玩或我在娃娃的後面玩、再交換活動一次。

遊戲:看誰反應快。師:小花站到老師前面,大花站到老師後面。再交換活動一次。

4複習鞏固區別上下。

出示大樹,讓幼兒觀察樹上有什麼?樹下有什麼?

幼:樹上有果子,樹下有筐子。

師:請大花去摘樹上的果子,小花去拿樹下的筐子。摘到果子的大花,請把果子放到樹下小花的筐子裏。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裏摘的果子?要把果子放到哪裏?再交換活動一次。

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觀察,說出頭在身體的上面,腳在身體的下面。

(三)結束部分:

遊戲結束:幼兒按大小頭飾分成兩組,分別跑過長短兩座“橋”大花去拿樹下的大果子,小花去摘樹上的小果子,再分別到玩具娃娃的前邊與後邊。

教師講評,表揚活動認真的幼兒

計算活動幼兒園教案5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形狀,顏色,觸感,學習將物體按某一特徵來進行排列。

2、學習按物點數,知道茄子西紅柿黃瓜蘿蔔等是屬於蔬菜。

3、引導幼兒學習用一句完整的、好聽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活動準備:

茄子、西紅柿、胡蘿蔔、黃瓜若干根,青菜奶奶的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出示青菜奶奶的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瞧,這是。。。是青菜奶奶還是青菜寶寶呀?”

幼:“青菜奶奶。”

師:“你是從哪裏看出來,她是青菜奶奶呀?”

幼:“她帶着眼鏡。她臉上有皺紋。”

師:“今天青菜奶奶要過生日了,她想請很多寶寶一起和她過生日,誰想去?”

師:“青菜奶奶還要你們帶一樣東西去,帶一個小袋子裏的寶寶去。你們先來猜猜看,你的袋子裏都是什麼寶寶”

幼:“茄子寶寶,西紅柿寶寶,球寶寶,棒子寶寶。。。。”

師:“好,那我們一起打開來看看,看看到底是什麼寶寶。”

二、引導幼兒觀察手上的蔬菜寶寶

師:“你們手上的都是什麼寶寶呀?它們長的都是什麼樣子的呀?”(形狀:圓圓的,長長的 。顏色:紅色,橘黃色,紫色,綠色)

幼:“我的是圓圓的。我的是長長的。”

師:“那你們來摸摸看,你們的寶寶是摸起來是什麼感覺的呀?誰摸起來是光光的,滑滑的?請你把手舉起來”

“誰摸起來是不光光的,是粗糙的?也把手舉起來。”

三、排排隊

師:“這些寶寶呀都是要帶到青菜奶奶家去的,可是呀,這麼多寶寶出去呀肯定會走丟的,怎麼辦呢?想想看,我們小三班平時出去玩的時候都是要怎麼樣的呀?”

幼:“搭火車 、排排隊。”

師:“好,那我們就給它們來排排隊。要怎麼排呢,我們先給西紅柿排排隊好不好。這裏的西紅柿呀,有的大,有的小,怎麼排呢”(引導幼兒從大到小進行排列)

四、點點數

師:“好,下面我們來看看,這裏分別有西紅柿寶寶,茄子寶寶,黃瓜寶寶,胡蘿蔔寶寶,它們都有幾個呢?我們一起來數數看好不好?好,我們一起來把它寫下來。西紅柿有幾個,黃瓜有幾根,茄子有幾個。青菜奶奶有幾個呀?誰會寫1?”

師:“好,青菜奶奶還有這麼多的寶寶呀他們合起來,合在一起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有一個大家都可以叫的名字,是什麼?叫做蔬菜。”

五、敲敲門

師:“現在小三班的寶寶們要帶好這些蔬菜寶寶一起去青菜奶奶家過生日了,可是呀青菜奶奶年紀大了,眼睛啊看不清楚了,所以到了青菜奶奶的家門口敲敲門,奶奶看不清楚,那我們要怎麼樣呢?要告訴她。但是呀,奶奶年紀大了,耳朵也不太好了,所以我們告訴她的時候也要大聲的說,好不好?誰想去?好那我們要來敲敲門拉。”

師(扮演青菜奶奶):“你是誰呀?你是什麼樣子的西紅柿寶寶呀?”

幼:“我是圓圓的(紅紅的)西紅柿寶寶!”

六、結束

師:“我們一起爲青菜奶奶過生日吧。”

計算活動幼兒園教案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理解點子圖,按圖意列出相應的算式,複習8的加減。

2、引導用準確的語言講述算式含意。

3、培養幼兒良好的作業習慣。

活動重點:

孩子能理解點子圖,按圖意列出相應的算式。

活動難點:

孩子能理解點子圖

活動準備:

教具:黑板上列好8的加減算式進行開火車遊戲

點子圖一(2個紅點子,6個黃點子)點子圖二(共8個點子,其中3個用斜線劃了)點子圖三(4個大點子,4個小點子)

學具:作業本、鉛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複習8的加減

小朋友,今天我們來“開火車”,看看今天這列火車能不能開得又快又

穩,那就要小朋友算得又快又正確。

(教師分別手指黑板上畫好的算式火車,帶領幼兒遊戲,複習8的加減)

二、看點子圖列算式

1、(出示點子圖一)圖上有幾個點子?這些點子一樣嗎?誰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圖上的意思?(引導幼兒說出有2個紅點子,6個黃點子,圖上一共有8個點子)可以用算式2+6=8來表示。

2、(出示點子圖二)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點子圖:圖上有幾個點子?/表示什麼意思呢?(去掉了)你能說一說這張圖的意思嗎?(引導幼兒講述表示原來有8個點子,去掉了3個,還剩下5個)

誰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圖上的意思?8-3=5這道算式是怎樣表示圖上的意思的?(引導幼兒看算式結合點子圖說說算式的實際意義)

三、集體作業,進一步複習鞏固“看點子列算式”

1、(出示點子圖三)小朋友,請看圖上有幾個點子,這些點子一樣嗎?

請你們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圖上的意思?(鼓勵幼兒動腦思考,並與同伴交流)

誰願意下來完成這道作業。(請個別幼兒進行操作,集體驗證操作結果)

“圖上有4個大點子,4個小點子。兩種點子合在一起一共是8個點子,所以應該用一道加法算式4+4=8來表示)

2、現在老師來把這副點子圖變化變化,請你們仔細看。(教師在4個小

點子上畫上/表示去掉的意思)

小朋友,看這幅圖發生了什麼變化?請你說說這張圖表示的意思,並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引導幼兒完成)

四、幼兒作業

1、今天,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作業本和鉛筆,、老師會在黑板上畫點子圖,請小朋友看看圖上的點子表示的是什麼意思,用算式把它記下來,再說說算式是怎樣表示圖上的意思的,最後把算式讀一遍。

2、教師出題,幼兒作業,教師幫助部分有困難的幼兒完成作業。

五、引導幼兒感受一道算式表示不同事物中的相同數量關係

1、現在,請小朋友看老師在黑板上列了一道什麼算式,請你們讀出來。(8-4=4)

2、提問8-4=4可以表示什麼?

“8個點子去掉4個大點子還剩下4個小點子”除了可以表示這件事,還可以表示什麼呢?(引導幼兒思考,並回答)

六、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活動情況,組織幼兒收拾學具,結束本次活動。

計算活動幼兒園教案7

  活動目標

1、繼續學習對應數量與數字1~10。

2、能將點子和數字進行配對。

  活動準備

《數字卡(1~10)》(自制的及掛圖)、1~10的數字兒歌、十張小動物圖片、數子娃娃(1~10)、蠟筆、《我的數學》第13頁。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動物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幾個小動物。(出示十張小動物的圖片,並在他們身上編號1~10),來打個招呼!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有幾個小動物呢?(老師與幼兒一起數)看看他們身上寫着什麼?(認讀1~10)

  二、遊戲:小矮人找朋友

1、導語: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今天小動物要和點子娃娃做遊戲,(出示點子娃娃),聽聽,小動物們要說話了(老師以小矮人的口吻說話):“小點子,你們真可愛,可是我們不知道哪個點子娃娃是我的好朋友。”小朋友我們來幫幫他們好嗎?(幼兒回答)。小朋友們觀察一下小動物和點子娃娃它們之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幼兒自由回答)。好現在咱們就來幫助小動物找朋友。

2、幼兒幫助動物人找朋友,找完後,找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師:數一數你找了幾對朋友。(幼兒回答)

師:說說爲什麼他們兩個是朋友?你是怎麼知道的?(幼兒回答)

  三、小結:

今天,幫助小動物找到了朋友,你們真能幹,小矮人都非常感謝你們,並讓我代他們謝謝你們。

  四、作業。

師:請小朋友打開書的第13頁,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引導幼兒完成作業)

計算活動幼兒園教案8

活動目標:

1.感知事物的量不受形狀、容器大小等外界條件的影響;

2.能借助工具來探索感知量的不變性;

3.體驗與同伴合作比較的樂趣。

活動準備:

繪本圖片、實物運沙車、沙、大小不同杯子若干、相同的杯子若干、簡易天平。

活動過程:

  一、激趣:提問激發幼兒的興趣

1.出示西西和挖沙隊挖沙的圖片。

師:他們是誰?在幹什麼?西西和挖沙隊挖了好多沙回來砌城堡。

2.出示實物1號和2號運沙車(實物如圖)。

師:他們運回的沙一樣多嗎?誰多?爲什麼?

  二、初試:感知同量而不同形狀的物體守恆

1.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判斷沙車沙量的方法。

2.教師運用幼兒說的辦法進行嘗試。

3.示範正確的測量方法。

師:這裏有一個杯子,1號運沙車裏的沙可以裝進,幾杯呢?

用同樣的杯子來量量2號運沙車可以裝幾杯呢?

總結:兩個運沙車運的沙是一樣多的,只是放的形狀不一樣,一個是聚攏的,一個平鋪的。當我們的眼睛不能正確判斷的時候,可以借用一樣的容器測量。

  三、再試:探索同量而不同容器的物體守恆

1.感知量的守恆:出示兩種不同杯子容器將運沙車的沙分別倒進容器裏。

師:挖沙隊運用了小朋友的好辦法用杯子裝沙子,我把1號運沙車的沙倒進1號杯子,2號運沙車的沙倒進2號杯子。

師:1號杯子和2號杯子他們是一樣多嗎?

2.幼兒合作操作:選擇其中一個裝沙的杯子與同伴利用工具合作進行判斷。

3.請幼兒示範正確的操作過程。

教師小結:雖裝沙的容器發生了變化,但是原來運沙車上的沙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還是一樣多。

  四、挑戰:探索加入相同量的水,沙的量依然一樣

1.加入相同量的水,幼兒判斷是否沙的量是相同的。

2.運用天平再次判斷是否量相同。

教師小結:雖然我們往沙裏面加了水,但是以前沙量是相同的加入的水也是一樣的,所以沙的量也是一樣多。

活動結束:

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的物體如水、大米、泥土等等就像沙一樣,就算改變了容器、改變了形狀,它們的量也是沒有變化的。

計算活動幼兒園教案9

設計意圖:

研究表明: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形式,幼兒遊戲中蘊藏着發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機,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遊戲爲基本活動”,基於這一理念,我把猜想遊戲定爲該教案的主要遊戲形式。同時,中班幼兒注意集中時間短,如果注意對象單調無變化,不符合幼兒興趣,注意的穩定性就小,爲了讓計算“複習5以內的數”這一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趣味化,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主動的去學,除了以猜想遊戲的形式,我還設置了情境化,採用水果娃娃這些幼兒生活常見的事物來引起幼兒的注意。從猜水果娃娃的數字、給水果娃娃的數字排序、點數結合拼水果、運水果環環相扣環節,讓幼兒在猜猜、想想、看看、數數的輕鬆的遊戲中自我探索複習5以內的數數,序數和排序。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對計算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猜猜、想想、看看、數數的遊戲中複習5以內的數數,序數和排序。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對計算活動的興趣。

3、趣味識字:橘子、葡萄、梨子、蘋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等。活動準備:

1、貼絨水果娃娃5個(背後貼有水果),顏色不同的卡車5輛,二進制遊戲圖片

一張,各種水果拼圖20張。

2、每組1----5數字卡片若干。識字卡:橘子、葡萄、梨子、蘋果、西瓜、桃子、

草莓、香蕉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水果娃娃,引起興趣。“今天,老師請來了水果娃娃,我們來看看都有些什麼水果?”(橘子、葡萄、梨子、蘋果、西瓜、桃子、草莓們來數數,一共有幾種水果娃娃呢?

二、基本部分

1、猜數和排序

(1)猜數

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個猜數的遊戲,每個水果娃娃背後都藏有一個數字,你們想知道是數字幾嗎?

a、梨子娃娃說;“我比2多1”,誰知道這個數字是幾呢?

b、葡萄娃娃說“我比5少1”

c、橘子娃娃說“我是1-----5數字中最小的那個數,是數字幾呢?

d、你們看看1----5數字中還剩下哪兩個數呢?那西瓜娃娃和蘋果娃娃誰是2誰是5呢?西瓜娃娃說:“我的數字比蘋果娃娃大,誰能告訴大家是幾?那蘋果娃娃是數 字幾?

(2)鞏固

現在老師看看你們記住了沒有,加以驗證。師指認每個水果娃娃,讓幼兒說出背後的數字。

(3)猜猜少了哪個數?

現在老師任意拿走一樣水果,問少了幾,是什麼水果,重複指認水果和數字。

(4)排序

現在,我要請小朋友給水果娃娃身上的數字從小到大排隊,其餘的小朋友在位子上排,我們先來看看他排的對不對?(集體檢查)請小朋友數數,自己排的對不對?幼兒手口一致點數一遍。

2、複習序數和認數

(1)你們喜歡吃水果嗎?我們到水果店裏去看看有些什麼水果。(出示二進制圖)我們幫水果點運點水果去好嗎?

(2)(出示卡車)“嘀嘀,什麼車開來了?開來了幾輛卡車?”第一輛是什麼顏色?那 麼第三輛?……

(3)幼兒動手拼水果

現在我們要幫水果店準備水果,請小朋友先取一張有圓點的卡片,數數有幾個圓點,再找它的另一半,拼成一個長方形,反過來就是一個水果,你別說出來,呆會讓我來猜猜好嗎?

計算活動幼兒園教案10

  設計思路:

在遊戲中,孩子很喜歡用積木經行建構,在活動中,經常會聽到孩子有這樣的討論:"我的房子比你造的高!""我的房子造的比你大!""爲什麼你的房子比我小但是用的積木比我多呢?""你用的積木比我多"。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孩子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中間的積木看不見,不知道有多少。

於是針對孩子空間邏輯的發展,設計了這節以培養孩子有條理推測數量和挑戰空間邏輯的活動。我覺得這個題材對發展幼兒空間方面的計算能力還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想針對我部目前還不配備白板的情況下,對教案作進一步的調整和梳理,繼續設計出符合大班幼兒的教學活動目標1、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學習有序地觀察和統計數量2、能清晰地表達觀察的內容,喜歡挑戰空間邏輯遊戲。

  活動流程:

一、話建築,贏積木導語:在我們居住的城市裏有各種各樣的老房子和新建築,你喜歡怎樣的房子,爲什麼呢?

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歡的房子?

過渡:今天我們就用積木來造房子!每組的桌上有幾塊積木呀?夠不夠造一幢房子?

那就請你們就分成4組在數積木遊戲中贏取更多的積木。

二、爭回答,數積木(一)數數相同數量的積木導語:聽清題目喲!(出示相同數量積木建造的不同房子)出題:我用積木造了4幢房子,請你們用好方法數一數,每幢房子各由幾塊積木建成的?

形式:將答案記錄在記錄紙上,呈現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對的爲本組加上一塊積木。

驗證:移去屋頂重點提問:房子有幾層?每層有幾塊?一共有幾塊?

小結:數量相同的積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積木被其他積木擋住了,我們不容易發現,點數的時候我們可以一層一層的數清楚,數也不漏數看不見的那些積木。

(二)找找躲起來的積木塊導語:有的小組領先了,有的小組暫時落後,不過沒關係,我又造了一幢房子,房子裏有些積木很頑皮,像玩捉迷藏一樣躲了起來。讓我們仔細觀察,把藏起來的積木找出來。

出題:準備好了嗎?請問這幢房子有幾層?每一層有幾塊?共有幾塊積木建成?

重點:移去屋頂,幫助幼兒學會數隱藏起來的積木塊。

小結:房子層層往上造,如果上層有幾塊積木,那這些積木下一定也有幾塊積木三、造房子,數"磚塊"(一)造房子把分數導語:經過兩輪的比賽,哪一隊的領先了呢?請每組朋友用你們現有的積木造一幢房子,然後我們一起來數數你們的房子由幾塊積木建成,共得到了幾分。

重點:鼓勵各組建造出點數上有難度(有多層、有重疊)的房屋集體點數時一層一層數清楚(二)學做小建築師導語:(出示建房圖紙)你們造房子、數積木的本領都那麼大。那你們能不能在根據圖紙上的建房要求,在5分鐘內造出與圖上一模一樣的房子,並一層一層的數清楚他是由幾塊積木建成的呢?

要求:每隊派一個代表挑選喜歡的圖紙,用積木搭出與圖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重點觀察:每組搭的房子是否與圖紙上的一樣,各組搭建、點數的準備:正方體小積木;"積木房"圖片若干;記錄用紙和筆四.活動反思:

第一個環節是"數積木"。其實就是集中學習數字9的環節。通過呈現不同形狀但數量同爲9的四條積木來引出數字9,得出數量爲9的物體都可以用數字9來表示。不過,在實際活動時,我發現四條積木的重複並不適合中班或者說是我們班的孩子,調整爲三條更爲緊湊和合理。

第二個環節,是"包裝積木"。孩子們人手一個貼了數字6--9的包裝袋,根據自己袋子上的數字,選擇相同數量的積木到袋子裏。在這個操作之後,安排了自查和互查的環節,增進了孩子間的交流,孩子們都很仔細的數着,正確率頗高。但提供的塑料袋有點大,下次要換小號或者中號的保鮮袋,或者用塑料小筐也可以。

第三個環節,是"積木上櫃",請孩子們根據自己袋子上的數字把積木放到相應的貨櫃上。貨櫃上放了一塊牌子,有兩面,一面是數字一面是點數。這個過程中,基本沒有孩子放錯,相對而言比較簡單,主要是針對個別孩子設計的,因爲前面的包裝積木環節不利於一一檢查,安排這個環節既是遊戲情節的需要,也便於發現。這個環節基本沒有問題,但我又在想,如果在這個環節中,在每個貨架前安排一個孩子或者一個家長檢查是不是更爲細緻些。

第四個環節,是"積木商店開張營業"。應該說這是整個活動的一個較重的環節,孩子能有所發揮。活動開始我交代了遊戲的方法,並讓孩子們看自己手裏的貨幣,有幾個點就表示可以買多少數量的積木。然後請了4名幼兒做營業員。結果,一開張,孩子們就蜂擁而上,"一手交錢一手拿貨",快速到營業員反應不過來,這中間有部分孩子貨幣點數和積木數不能一一對應。第二次遊戲前,我強調了有多少貨幣點就買多少數量的積木,並請營業員仔細覈對,正確後才能給貨。但效果不是很明顯,積木還是很快一搶而空,可能跟爸爸媽媽在園,比較興奮也有一點關係。

計算活動幼兒園教案11

設計思路:

新《綱要》強調引導幼兒在生活或遊戲的真實情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感知數學,形成數學意識。因此,我們通過創設“2元超市”的情境,讓幼兒在遊戲中感知、理解單雙數的意義,在操作中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不斷地引導幼兒與教師、同伴以及材料互動,以感受和體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引導幼兒整理、歸納單雙數的學習經驗,促進幼兒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目標:

1.積極參與多種遊戲活動,感知、理解10以內單雙數的含義。

2.在操作中理解並區分10以內單雙數。

3.發現身邊的單雙數現象,產生對周圍生活中數學現象的興趣。

準備:

“2元超市”場景及其圖片,1~10元面額的代用券(左邊標有具體數字,右邊畫有相應數量的1元硬幣圖),紅色水彩筆每人一支,分組操作材料若干。

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起興趣

師(手指“2元超市”場景圖):瞧!我們來到了“2元超市”。你們知道它爲什麼叫“2元超市”嗎?

幼:這裏都是2元錢的東西。

幼:裏面的東西都賣2元錢。

師:對,“2元超市”裏每一樣東西都賣2元錢。

二、購物遊戲――體驗、感知單雙數

1.理解遊戲規則。

師(出示代用券):老師有一張“2元超市”的代用券,它是幾元錢的?

幼:5元。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教師點指代用券上的硬幣圖,幼兒一起數數。)

師:我有5元錢,那我在“2元超市”裏能買到幾樣東西呢?

幼:五樣。

幼:兩樣。

師:到底能買幾樣呢?我們來圈一圈。(教師一邊甩紅色記號筆兩個兩個地圈,一邊說:“2元買一樣。”圈好後提問。)

師:我能買到幾樣東西?

幼:兩樣。

師:那好,現在我要去“2元超市”買東西了。買一個菠蘿花了2元錢,再買一盒蠟筆花了2元錢。(教師邊說邊把圖卡貼在代用券上,一張圖卡遮住兩個1元硬幣圖。)你們看看我買了幾樣東西?還有錢剩下嗎?

幼:買了兩樣東西,還剩下1元。

師:對,我有5元錢,買了兩樣東西,還剩1元錢。

師:老師給每位小朋友也準備了一張代用券,等會兒你數一數有幾元錢,圈一圈你能買幾樣東西。

2.購物遊戲。

師:圈好代用券的小朋友可以先去超市買東西,在購買時不推也不擠,做一個文明小顧客。

(有幾個幼兒拿到的是1元面值的代用券,一時覺得無法買到東西。教師及時啓發他們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把兩個1元合在一起可以買一樣東西,或到教師處換一張2元代用券去買一樣東西。)

三、交流與比較――理解單雙數

1.感知單雙數。

師:請買好東西的小朋友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有幾元錢,買了幾樣東西,還有沒有錢剩下。(幼兒交流。)

師:誰來說一說,你有幾元錢?買了幾樣東西?還有沒有錢剩下?

幼:我有7元錢,買了三樣東西。

師:還有錢剩下嗎?還剩幾元?

幼:還剩l元。

師:你能把這三個問題連起來說完整嗎?

幼:我有7元錢,買了三樣東西,還剩1元錢。

師:還有誰能完整地回答?

幼:我有4元錢,買了兩樣東西,沒有錢剩下。

幼:我有9元錢,買了四樣東西,還剩1元。

師:像他這樣還剩1元錢的小朋友請把代用券舉起來讓我看看。(教師檢驗。)

師:請沒有剩下錢的小朋友把代用券舉起來讓我看看。

師:剛纔有幾個小朋友遇到困難了,他們拿到的是1元錢的代用券,1張代用券買不到一樣東西。這個問題可以怎麼解決呢?請大家先來說說,然後請他們來告訴大家是怎麼解決問題的。

2.回收代用券。

師:“2元超市”決定回收代用券,請小朋友把還剩1元錢的代用券送到藍房子,把用完的代用券送到紅房子。(教師出示用不乾膠張貼的紅、藍房子,幼兒把代用券貼在相應的房子下。)

師:請兩個小老師幫忙檢查小朋友送對了沒有。

幼:這張8元錢的都用完了,應該送到紅房子。

幼:這邊貼的是都用完的,都送對了。

師:老師這裏還有和小朋友換來的1元代用券,不知道該送到哪裏,你們能幫幫我嗎?

幼:應該送到藍房子。

師:爲什麼?

幼:因爲它有用過,還是1元。

師:你們說對嗎?

衆幼:對。

3.理解單雙數。

師:看一看,藍房子裏住着哪些數字寶寶?

幼:1、3、5、7、9。(教師根據幼兒回答逐個出示藍色的單數卡片,並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擺放。)

師:紅房子裏住着哪些數字寶寶?

幼:2、4、6、8、l0。(教師依次出示紅色的雙數卡片。)

師:像1、3、5、7、9這樣兩個兩個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叫單數。我們今天學過的單數有哪些?

幼:1、3、5、7、9。

師:、像2、4、6、8、10這樣總能湊成兩個兩個的數叫雙數。我們今天學過的雙數有哪些?

幼:2、4、6、8、10。

師,:誰能把這10個數字寶寶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排隊呢?我把“1”排在這兒,誰能接着往下排呢?(示意幼兒橫排。)

師:在他們排隊的時候大家可要看仔細,也許你會發現一個祕密。(兩個幼兒上前給數字排隊。)

師:你發現了什麼祕密,舉手告訴大家。

幼:是1、2、3、4、……10這樣排隊的。

師:是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的。

幼:是按一個藍色一個紅色、一個藍色一個紅色排隊的。

師:藍色的都是什麼數?

幼:1、3、5、7、9。

師:像1、3、5、7、9這樣兩個兩個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叫什麼?

幼:單數。

師:那紅色的都是什麼數?

幼:雙數。

師:原來它們是一個單數一個雙數、一個單數一個雙數間隔排列的,單數挨着雙數,雙數挨着單數,它們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遊戲操作――區分單雙數

1.尋找單雙數。

師:單雙數和你們也是好朋友,它們就在你們身邊。請你找一找,你身上什麼東西是單數,什麼東西是雙數?

幼:我右手有5個手指頭,5是單數。

幼:我衣服上有4個鈕釦,4是雙數。

……

師:你們還可以在朋友身上找一找,並告訴他找到了什麼數。

(幼兒互相找找、說說。)

師:其實我們身邊到處都有單雙數,我也找到了幾個。現在請所有女孩子立正,我們一起來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女孩子。1、2、3……9個女孩,是單數還是雙數呢?

幼:單數。(也有幼兒說雙數的。)

師:請女孩子兩個兩個抱一抱,看有沒有多一個。

幼:多一個,是單數。

師:請所有男孩子立正,數一數有幾個男孩。

幼:1、2、3、……10個男孩,是雙數。

師:請男孩子兩個兩個拉拉手。

師:今天一共來了幾個小朋友呢?19是單數還是雙數呢?

(幼兒說單數、雙數的都有。)

師:讓我們一起來兩個兩個地數一數,兩個、兩個……還有一個沒朋友,19是什麼數?

幼:單數。

師(站到隊伍最後):老師和你做朋友吧,加上一個老師,現在有幾個人了?

幼:20個。

師:現在大家都有朋友了,變成什麼數了?

幼:雙數。

師:原來單數加上一個就變成了雙數。

2.區分單雙數。

師:老師還準備了許多好玩的單雙數,等一下你們可以去玩。(教師逐一介紹玩法後,幼兒自由選擇操作項目,教師鼓勵幼兒嘗試多種操作。)

分一分:在許多點卡和圖卡中區分出單雙數。

排一排:在1~10的撲克牌中分別選出單數、雙數排排隊。

圈一圈:兩個兩個地圈,區分單雙數。

計算活動幼兒園教案12

設計意圖: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常常以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片作爲操作材料,藉助拼圖、搭房子等情境引導幼兒感知圖形之間的組合關係。雖然在這樣的活動中大班幼兒也有參與的熱情,但總感覺活動缺乏新意與挑戰性。

最近班上的幼兒熱衷於玩一種叫汽車迷宮的玩具,這種玩具由遊戲板、建築塊、一輛紅色轎車和多輛警車組成。遊戲玩法爲:將建築塊搭成高低不同的房子,佈置在遊戲板的不同位置,以形成不同佈局的小區,紅色轎車爲被小偷偷竊的汽車,警車則要在小區裏嚴密堵截紅色轎車,不讓它逃離。這種玩具給了我啓發,我想大班幼兒對追逐、抓捕壞人的情節非常感興趣,如果將深受幼兒喜愛的黑貓警長形象與有趣的抓壞人情節結合起來,定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基於這樣的想法,我設計了“警車巡邏記”這個活動,以幫助黑貓警長抓捕小偷爲情境進行圖形組合的教學。爲了讓整個活動更富有挑戰性,我在設計小區地形圖時蘊含了讓幼兒探索多種圖形組合方式的教育目標,這對於拓展大班幼兒的思維能力有着一定的促進作用。

目標:

1.能按照小區地形圖的要求選擇適當的圖形進行組合匹配。

2.能探索出多種圖形組合方式並記錄。

3.能積極動手動腦,感受拼圖的樂趣。

準備:

1.教具:地形圖,六張不同顏色的警車巡邏區域圖。大記錄單。

2.學具:人手六張不同顏色的警車巡邏區域圖,小區地形圖,記錄單,彩色筆。

過程:

一、學習按照小區地形圖選擇單張警車巡邏區域圖進行填空匹配

1.以故事情境導入,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動物王國最近出了一件怪事,大家放在小區裏的汽車常常莫名其妙就沒了。黑貓警長爲了保護大家的安全,決定購買警車加強巡邏。黑貓警長購買了幾輛警車呢?

2.出示圖一——六張警車巡邏區域圖,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它們的外形特徵。

師:黑貓警長購買了幾輛警車?(六輛。)你怎麼一下子就看出來是六輛警車呢?(有數字。)這個數字在這裏表示什麼意思?(警車的編號。)

師:每張警車巡邏區域圖上都有一些方格,一個方格表示一塊地方。你知道1號警車需要巡邏幾塊地方嗎?還有哪輛警車也是需要巡邏四塊地方的?3、4、5號警車需要巡邏幾塊地方?

師:這六輛警車的巡邏路線都相同嗎?有沒有巡邏路線和巡邏地方都相同的警車?

3..出示圖二,引導幼兒根據圖中空缺的地形,選擇合適的警車巡邏區域圖進行匹配並覆蓋。

師:這裏有個小區,黑色的地方表示樓房,白色的地方是需要巡邏的空地。想一想,這個小區適合派哪輛警車去巡邏,要求將每塊空地都巡邏到。

(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集體驗證是否正確。在這次操作中,教師可引導幼兒發現適當地旋轉相應的警車巡邏區域圖,就能讓它與小區中的空地完全吻合。)

二、學習運用兩張警車巡邏區域圖進行組合並填空匹配

1.出示圖三,引導幼兒觀察與討論。

師:這裏還有一個小區,我們來看一看它需要警車巡邏的空地有幾塊?派一輛警車夠嗎?你覺得需要幾輛?哪兩輛警車合作就能完成巡邏任務呢?

2.請個別幼兒操作並集體驗證。

三、探索多種組合方式,完成小區巡邏任務

1.出示圖四,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黑貓警長接到報告,有一個形跡可疑的人開着一輛紅色汽車躲在小區的角落裏。這個小區很大,黑貓警長不知道該怎樣安排巡邏警車。現在請小朋友幫忙想辦法圍堵這個可疑的傢伙,並且將想好的辦法記錄下來。

2.出示記錄單(圖五),引導幼兒觀察。

師:左邊是小區地形圖,右邊有三排數字。第一次,你是用哪幾輛警車巡邏圍堵住小偷的,就在第一排相應的數字上畫個圈。黑貓警長希望每輛警車都有機會出去巡邏,所以請你們多想幾種方法來圍堵小偷。如果你們想出了第二種方法,就在第二排相應的數字上畫個圈。看誰的方法多,而且記錄得正確。

3.幼兒操作,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拼圖方法與其記錄方法是否一致,鼓勵幼兒想出多種方法完成任務。

四、展示與交流

1.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並進行集體驗證。

師:誰來介紹自己的方法?這三輛警車真的能圍堵住小偷嗎?哪些小朋友也用了這樣的方法?請拼給大家看一看。(集體驗證後教師將所用警車的編號記錄在大記錄單中。)

師:還有誰的方法和他不一樣?你用了哪幾輛警車?誰也用了這樣的方法?(集體驗證後教師將第二種方法記錄在大記錄單中。)

師:我們一起看看還有哪輛警車沒有出來圍堵小偷?你們能不能讓它也參與到這個任務中呢?誰有辦法?

2.小結。

師:今天我們一共想出了幾種圍堵小偷的方法?是不是隻有這幾種方法呢?我們下次再來想更多的辦法。今天我要將這張記錄單帶給黑貓警長。它一定非常高興。謝謝小朋友!

反思:

大班數學活動“警車巡邏記”經過多次修改,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這一過程中,筆者體會到以下幾點很重要。

1.巧妙的教學具設計

首先,不同顏色的警車巡邏區域圖便於幼兒區分。在最初的設計中,巡邏區域圖片的顏色是相同的,雖然每張卡片上也標有數字,但不夠明顯,幼兒記錄時容易發生錯誤。於是,我將警車巡邏區域圖設置成六種不同的顏色,把它們放在白色地形圖上顯得非常醒目,幼兒很容易區分。

其次,能活動的警車編號牌便於幼兒辨認數字。在操作過程中,由於幼兒要不停地擺弄、旋轉警車巡邏區域圖,導致卡片上的數字常常發生傾倒翻轉的現象,不利於幼兒正確辨認數字。因此,我在編號牌正反兩面都標上數字繫上繩子,並粘貼在警車下。這樣,無論幼兒如何旋轉,都能讓數字保持直立狀態。

第三,簡明實用的記錄單有助於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實現教學目標。爲了突出教學目標,降低記錄難度,我在記錄單上提供現成的數字,幼兒在記錄時只要在相應的數字上記錄所用的警車編號即可。考慮到有多種解決方法。因此記錄單上有三排加了方框的1~6的數字。只提供三排數字是因爲我班中等能力的幼兒大都能夠想出2~3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弱的幼兒至少也能想出一種方法,不會產生太大的壓力,而能力強的幼兒則可以用兩張記錄單記錄更多的方法。另外,我還在每行數字外加上了方框,以提醒幼兒不要錯行記錄。

2.循序漸進的環節設計

在該活動中,我設計了四個環節來幫助幼兒由淺入深地進入角色,以幫助黑貓警長解決問題。

首先,認識警車巡邏區域圖。知道圖上的數字表示警車編號,觀察比較每張警車巡邏區域圖的外形及方格數量。

其次,瞭解規則與玩法。第一張小區圖是幫助幼兒認識地形圖,知道通過適當地旋轉警車巡邏區域圖能使之與巡邏地點完全匹配:第二張小區圖是幫助幼兒發現兩張警車巡邏區域圖通過組合可以匹配空地較多的小區:第三張小區圖是引出最終任務——用三張卡片組合圍堵小偷並進行記錄。

第三,獨立操作,解決問題。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通過實際操作,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時候,教師應該做的是:關注幼兒的拼圖方法與記錄方法;鼓勵幼兒嘗試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給予無法解決問題的幼兒一些提示,讓他們也有機會獲得成功。

第四,介紹方法,集體驗證。這個環節主要是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發現同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解決的方法。如果幼兒能力強,還可以發現這些方法中隱含的規律:如空地有十個方格,某三輛警車的巡邏圖合在一起正好也是十格:因爲4號和5號警車巡邏區域圖完全一樣,因此4號(5號)車替換成5號(4號)車是可行的。當然,這要看幼兒的實際能力,對於能力一般的幼兒來說,只要交流多種方法並進行集體驗證即可。

3.先做加法再做減法

教師不僅要善於做加法,也要善於做減法。所謂的加法,是指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梳理出該活動內容可被挖掘的所有教育元素。如該活動包括學習多種圖形組合的方法、探索記錄警車圍堵小偷的方法、發現解決方法的規律,等等。所謂的減法是指教師對若干教育元素進行篩選,留下符合幼兒能力水平的內容,刪去超越幼兒能力範疇的內容,即使是教師認爲很有意義和價值的內容。在原先的設計中,我試圖讓幼兒既記錄警車的編號,又記錄警車巡邏區域圖排列在小區中的位置,結果給幼兒帶來了困難。他們既要面對圖形組合的新問題,又要面對雙重記錄的難題,從而未能實現教學目標。因此,我們要善於做減法,聚焦教育目標,努力追求教學的有效性。

計算活動幼兒園教案13

涉及領域:音樂

活動目標:

1、歌唱身邊的工具給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的方便。

2、在參與歌唱,與同伴交流,創編歌詞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新的信息。

3、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4、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活動準備:

正面是綠色,反面是紅色的“紅綠燈”大卡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歌唱身邊的工具給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的方便。

1、複習歌曲“粉刷匠”。

師:請小朋友先一起來複習一下歌曲“粉刷匠”。

2、體驗身邊的工具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二)在參與歌唱,與同伴交流,創編歌詞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新的信息。

1、學唱新歌《計算器》。

(1)傾聽教師範唱。

師:你都聽到了什麼?原來計算器在學習生活中給我們帶來了方便。

(2)集體說歌詞並完整學唱,注意唱好歌曲中的附點音符。

2、創編新歌詞。

⑴ 說說學習上還有什麼工具。如:“我的電腦……,上網遊戲看新聞,一按鼠標就知道”等。

⑵ 說說生活上的工具。如:“豆漿機、榨汁機等”,說出它們的作用,並替換原有歌詞後,再進行歌唱。

⑶ 唱一唱自己編的歌曲,同享活動的快樂。

教學反思:

當幼兒熟悉歌曲後,在歌曲的最後兩句,教師還可以啓發幼兒做出各種表示友好的動作,以突出歌曲中同伴友好相處的積極情感。唱歌曲前半部分時,用較弱的力度表示害羞;唱後半部分時,用歡快的情緒表示同伴間成功和好的自豪感!

計算活動幼兒園教案14

  活動目標:

1.能比較兩者的高矮,並學習排列出高矮順序。

2.能說出1~2種測量的方法。

3.能正確數出長方形板的數量。

  活動準備:

1.長方形板、水彩筆、彩色筆、蠟筆、杯子等

2.烏龜、蜻蜓、小老鼠圖卡

3.幼兒讀本數本

  活動過程:

一.引起動機:

遊戲《長高了變矮了》,幼兒站成圓圈,老師說“長高了”,幼兒兩臂上舉。老師說:“變矮了”,幼兒蹲下。老師說:“我看誰長得最高”,幼兒雙腳原地向上跳。

二.主要活動:

1. 老師出示圖卡,引導幼兒觀察老師分別出示烏龜、蜻蜓、老鼠圖卡,請幼兒觀察,說出動物名稱。三個動物都說自己最高,請幼兒幫忙,比比誰最高,誰最矮。

2. 師生討論

老師請幼兒想想可以用什麼方法,比比這三個動物,誰最高、誰最矮?

如:利用繩子量、靠在牆壁畫線作記號等。

3. 老師拿出三張圖卡及長方形板磁卡貼在白板上,請幼兒以長方形板爲準依序測量出三個動物的身高,說出它們的高矮順序及有哪些顏色的櫃子。

4.分組活動

老師將幼兒分成三組,進行操作活動。

A.塗一塗

提供幼兒讀本,請幼兒根據動物的身高塗出相應的格子數。

B.排排看

提供三種筆,水彩筆、彩色筆、蠟筆,請

幼兒將它們依照從高到矮的順序排排看。

C.哪個高

提供三種杯子,請幼兒將它們從高到矮的順序排列,看看哪個高。

延伸活動:排一排

所需材料:哨子、錄音機。

  活動內容:

老師帶幼兒玩“排一排”的遊戲,全班先圍一個大圓圈,聽音樂進行繞圈,當音樂停止,哨子一吹,老師說:“我要三個人一組”。幼兒就必須趕緊三人一排,並且從高到矮站好,若有幼兒沒有湊到老師要的人數或高矮排列順序,他們就會被淘汰出局,所以最後留下來的一組幼兒就獲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