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優秀教案彙總五篇

有關幼兒園優秀教案彙總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幼兒園優秀教案彙總五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夠理解兒歌的內容,會有節奏的朗誦兒歌

2、引導幼兒能夠嘗試用簡單的動作表演兒歌。

3、培養幼兒願意學習兒歌的情感。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掛圖5張(圖片是小白兔拔蘿蔔、洗蘿蔔、切蘿蔔、炒蘿蔔、吃蘿蔔)樂器響板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用手偶和小朋友打招呼

提問:

1)“小白兔最喜歡吃什麼呀?”

2)“老師帶來了小白兔在家裏的幾張照片和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

2、引出圖片,介紹圖片讓幼兒自己理解圖片講解圖片內容,因爲圖片是從拔蘿蔔一直到吃蘿蔔的過程,是一個比較完整的過程,給孩子一個完整性,便於幼兒理解。

3、在幼兒理解圖片的基礎上,請幼兒自己根據圖片同動作表演加深幼兒對內容的記憶

4、學習兒歌,因爲兒歌比較簡單上口便於記憶

5、在幼兒對兒歌熟悉之後我們可以利用響板邊打節奏便朗誦兒歌,這樣可以引起孩子朗誦兒歌的興趣,對孩子節奏感是一種訓練,加強孩子的節奏感。

6、請幼兒進行表演,

7、結束評價

教學反思

這首兒歌結構簡單,句式對仗,節奏明顯,趣味性強,易被幼兒所接受。根據孩子的認知結構,我按教材上剛開始把兒歌的內容加以故事的形式展現,我覺得這樣對孩子們來說失去了拓展、想象的空間。也缺乏一定的挑戰性。

在活動的開始,我只是簡單的講述故事,然後提問,充分爲孩子們營造表達的空間。但我太低估了幼兒的想象能力,沒有加入創編兒歌這個環節,直接把兒歌展示出來,沒給孩子創造想象的空間。活動過後才意識到,我應該只示範編第一句,最大的限度留給孩子時間,在情景中給孩子感受,儘可能地讓孩子去說、去編,力爭讓所有的幼兒都參與進來,讓每個孩子都有說話和展示的機會,盡情地讓孩子感受到創編兒歌帶來的快樂。

不過在講故事時,爲了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注意語速較慢,吐字清晰,通過圖片進行了故事的講述,並特意加重了“拔、洗、切、炒、吃”的讀音。在複述故事時,小朋友們都很積極,回答得也很準確,當做“拔、洗、切、炒、吃”的動作時,他們都紛紛主動模仿老師做這些動作。

通過活動,我真正的意識到,以後我們都要以孩子爲“本”,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促進孩子的主體發展。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夠在圖譜的提示下完整的演唱歌曲。

2、能夠根據自己對歌詞的理解創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歌曲。

活動準備:圖譜,伴奏

活動過程:

  一、導入角色,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兩個客人,看看他們是誰?”幼兒:“鱷魚和恐龍!”

教師拿着鱷魚和恐龍:“大二班小朋友你們好,猜猜我們來到大二班幹什麼的?”幼兒猜測……

教師:“我們是來跳舞的!”出示“來跳舞”字條,教師和幼兒依字讀“來跳舞!”

二、新授歌曲《來跳舞》

1、教師引導幼兒理解歌曲前半段。

(1)(伴奏)教師唱:“恐龍來跳扭扭舞。”教師:“恐龍跳的什麼舞?”幼兒答:“扭扭舞。”

教師:“猜猜恐龍會怎樣跳扭扭舞?”幼兒創編各種動作。

教師:“我們來看恐龍怎麼跳的?”

(伴奏)教師邊唱邊指圖片。

教師:“怎麼跳的?”幼兒答

教師:“用歌曲裏的話來回答我?”(伴奏)

(2)教師:“聽聽鱷魚跳的什麼舞?”(伴奏)教師演唱“鱷魚來跳踢噠舞”。

教師:“什麼舞?”幼兒:“踢噠舞。”

教師:“猜猜鱷魚會怎樣踢噠舞?”幼兒創編。

教師:“我們來看看恐龍是怎樣跳踢噠舞的?”(伴奏)教師邊唱邊指圖片。

教師:“怎麼跳的?”幼兒答

教師:“用歌曲裏的話來唱着回答我?”(伴奏)

2、教師運用圖譜引導幼兒學習唱歌曲的後半段。

出示圖譜,教師:“圖譜上都畫了些什麼?”幼兒:“手和很多嘴巴!”

教師:“這些嘴巴都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教師:“我們學學圖上的嘴巴,看看能發出什麼聲音?”幼兒嘗試。

教師:“馬上老師要唱四句聲音,請小朋友按着老師唱的順序來給歌詞和圖片配配對?”

(伴奏)教師演唱:“嘩嘩,哈哈哈。噢噢,呵呵呵。”教師:“我剛纔唱了些什麼?”幼兒回答。

教師:“請小朋友來根據老師唱的順序來給圖片排隊。”

教師引導幼兒用圖片爲擬聲詞配對。

教師:“我們來唱一遍來看看他排的對不對?”

(伴奏)我們看着圖譜來一遍。

3、(伴奏)教師完整的演唱歌曲。(邊唱邊出示圖譜。)

教師:“老師把這些關於恐龍和鱷魚跳舞的圖片,編成了一首歌。請聽歌曲《來跳舞》”

4、幼兒完整學習歌曲。

(1)(伴奏)教師大聲範唱,幼兒輕聲跟唱。

(2)(伴奏)幼兒嘗試看圖譜演唱。

5、幼兒唱歌教師示範動作。

“現在劉老師做鱷魚和恐龍,請小朋友唱歌,老師來給你們伴舞。請小朋友認真看老師每句做的動作。”

(伴奏)老師跳舞幼兒唱歌。

(伴奏)“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做恐龍和鱷魚,一起來跳舞吧?”

(伴奏)“試試自己根據歌詞創編不同的動作,我們邊唱邊跳舞吧?”

三、和鱷魚、恐龍道別。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兒童詩的意境和韻律。

2.理解詩歌內容,嘗試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中各種樹的貼紙。

2.掛圖《假如我是一棵樹》。

3.音樂磁帶或CD(見下班上冊)。

活動過程

一、欣賞兒童詩,感受詩的意境。

1、出示掛圖,引出主題。

教師:我們來看一看,畫上有說明?(引導幼兒大膽講述。)教師:老師帶來了一首詩,說的就是畫上的景色,請大家來聽一聽。

2、教師配樂朗誦詩歌,幼兒欣賞。

教師:你們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二、理解與朗誦詩歌。

1、再次欣賞詩歌。

教師: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聽到你喜歡的詩句,就用自己喜歡的動作告訴老師。(在優美的背景音樂中,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幼兒用動作表示自己喜歡的詩句。)2、分段理解、老師詩歌。

教師:你喜歡歌裏的哪棵樹?詩歌裏是怎麼說它的?(引導幼兒回憶詩歌內容,理解詩句,再一起學一學優美的詩句。)教師:我們一起來朗誦這一段詩歌。(幼兒跟着教師一起有感情地朗誦。)用同樣的方法來理解、朗誦詩歌的其它段落

3、完整朗誦。

教師: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完整的來朗誦詩歌,一定會更好聽!(播放背景音樂,幼兒完整朗誦詩歌,教師視情況提示或帶誦。)

三、表演朗誦詩歌。

教師:你喜歡詩歌裏的那棵樹?請你跟同樣喜歡這棵樹的好朋友站在一起。(喜歡相同樹的幼兒站在一起,可在自己和同伴的身上貼上相應的貼紙。)教師:你喜歡哪棵樹,就朗誦詩歌哪一段。可以用身體動作來表演,一定會更優美、更有意思的!(播放背景音樂,幼兒分角色朗誦,可以適當加些動作表演。)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喜歡觀察物品,學會區分物體的大中小。

2、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PPT、人手一套大、中、小熊操作板,大、中、小禮物的操作材料一套,三隻熊。

活動過程:

一、認識三隻熊

1、 今天有動物朋友來到我們小六班做客,我們一起把它請出來吧,動物朋友,動物朋友快出來。

2、 看看是什麼動物朋友來做客,數一數一共來了幾隻熊,看看這三熊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它們一樣大嗎?請你把最大的找出來,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大熊,把最小的找出來,給它取名叫小熊。中間的熊有點大又有點小的叫中熊。

小結:原來三隻熊的大小不一樣,這隻最大熊叫大熊,這隻最小的叫小熊,中間這隻比大的小一點比小的大一點的熊叫中熊。

二、播放PPT

1、 小熊們想請我們去做客,看看小熊的家在哪裏?你從哪裏看出來是小熊的家?

2、 我們一起走進去看一看吧。

你們看到桌子上有什麼?這三隻碗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你們又看到了什麼?這三張牀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活動反思:

《三隻熊》是小班下學期《熊的故事》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教學活動,通過這個活動最主要的是讓孩子們通過故事得到大、中、小配對的概念,同時也感受大小不同的三隻熊的不同的形象。按照我的預想,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時間短,只有那些生動、有趣的.、形象的材料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在開展數活動時,我儘量以故事爲載體,讓幼兒在遊戲情境中快樂的學、快樂的玩。而熊是幼兒所熟悉、喜歡的動物,所以在此次活動中,我以熊爲主角,並對三隻熊的故事進行改編,通過生動的環節銜接,讓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感受並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高矮、粗細與三隻熊的關係,更好的引發小班幼兒學習的興趣和願望。但是在活動中卻並非如此。在活動的導入部分,我出示了三隻玩具熊,讓孩子們觀察一下三隻熊的大小,然後引入故事,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課件吸引了,當故事講完以後,孩子們一下子鬆懈下來,當我提問時,只有少數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而其它孩子的注意力是分散的,預期的效果並不完美。

在小班階段,影響孩子思維的因素實在太多了。作爲老師應該認真分析教案,特別對設計的提問要仔細琢磨,儘量增加其有效性,活動的形式也應該多變一點,孩子的思維往往容易被色彩鮮豔的動畫所吸引,而他們在觀看時,其實並沒有帶着一種目的,所以當需要回答問題時,能力差的孩子就不知道回答什麼了,他們沒有處在思維的積極狀態。可能由於是隨堂課,所以自己只做了一下大致的準備,對其中的有些細節並沒有認真的琢磨,對自己的提問設計也沒有想得太多。如果在欣賞故事之前,我有意識地設計一個問題,如“小姑娘迷路了,她會到哪裏去呢?會碰到什麼事呢?”讓孩子們帶着任務去欣賞故事,可能孩子的有意性就強一點,另外在觀看課件時,我應該分段讓孩子們欣賞,從開始到“小姑娘在小熊的牀上睡着了…….”然後讓孩子們討論一下“三隻熊回來會怎麼樣呢?”,接着在繼續欣賞下去,可能比較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可能比較喜歡在真實的環境中去感受、理解故事內容。另外我還應該在區域活動中創設“熊的家”的環境,讓孩子真實地感受大碗、中碗、小碗,大椅子、中椅子、小椅子的配對,我想這作爲區域活動的延伸,肯定是孩子比較樂意接受的。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保護骨骼的重要性及鈣質的補充。

2、知道保護身體正確姿勢的重要性及保護骨骼的方法。

活動準備:

骨骼圖片、笑臉、哭臉的圖片、骨骼拼圖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音樂活動了解骨骼的功能

1、教師帶領幼兒隨着音樂的節奏做動作

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爲什麼我們的身體可以自由彎曲並能做出各種動作嗎?(幼兒自由回答)

師:因爲我們的身體裏有骨骼,所以我們的身體可以自由彎曲並能做出各種動作。

2、出示圖片,讓幼兒瞭解到人體主要骨骼的名稱

提問:我們身體的骨骼是怎樣組成的?

師:骨骼是由許多節骨頭通過關節連接在一起,骨骼支撐着身體,沒有骨骼,我們的身體就動不了。

二、保護骨骼的方法

1、教師引導幼兒看圖片《我們的骨骼》,請幼兒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姿勢、動作對骨骼的生長髮育不利。

2、遊戲:我是健康小裁判 教師出示多幅各種骨骼動作的圖片,讓幼兒通過手中的笑臉和哭臉圖片來判斷正確與否。

三、骨骼所需的營養

提問:我們的骨骼需要一些營養,請小朋友想一想、說一說、還有哪些好方法可以幫助自己長得高、長得壯。

師:不挑食、多吃含鈣的食品(如小蝦米、紫菜、豆製品、排骨、牛奶等)多曬太陽、適當鍛鍊。

四、遊戲:骨骼拼一拼 給幼兒發幾張人體骨骼拼圖,讓幼兒自己玩一玩、拼一拼,老師巡迴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