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教案範文彙編10篇

關於幼兒園教案範文彙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幼兒園教案範文彙編10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遊戲讓幼兒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2、學習6的形成,區別5、6的關係,理解6的實際意義。

3、培養幼兒理解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蘋果和梨圖片、大樹背景圖。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6的形成,區別5、6的關係。

難點:通過實際操作理解6的實際意義。

  [活動過程]

(一) 通過故事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利用《小矮人》音樂導入故事,通過故事中的提問讓幼兒初步感知6的形成,感知等量和差量的關係。故事中的問題:A.5個小矮人又添上一個是幾個?B.蘑菇和小矮人誰多誰少?C.要把他們變成一樣多,該怎麼辦呢?D.要送給每個小矮人一個氣球,一共要拿多少個氣球? E.爲什麼要拿六個氣球? F.6個小矮人少了一個還剩下幾個?通過以上問題的回答及畫面提示即

表象認知,讓幼兒知道5添1是6,5比6少1,6比5多1。

(二)集體嘗試操作讓幼兒通過實物操作來進一步感知6的形成和實際意義,區別5、6的關係。

操作1:請先去摘5個蘋果,在卡片上擺成一橫排。

操作2:再去摘6個梨擺在蘋果的下面。問題1:蘋果和梨一樣多嗎?誰多誰少?問題2:蘋果比梨少了幾個?梨比蘋果多了幾個?問題3:怎樣才能把他們變成一樣多?

操作3:將蘋果和梨變成一樣多。通過實物操作即實物認知,幼兒親自感受5添1是6,6比5多1,6可以代表任何6個數目的物體。

(三)遊戲《捉迷藏》鞏固

幼兒學習6的實際意義,通過遊戲,由實物—表象—上升到“抽象”符號認知,逐步完成了幼兒數形成的認知過程,並藉助遊戲驗證、修正幼兒學習的過程及結果。玩法:先由教師

扮演白雪公主,幼兒扮演小矮人,當白雪公主發出口令例如:請小矮人們藏到比5多1的數字下面,幼兒便迅速躲藏到帶有數字6的大樹下面,如此反覆進行,教師可以和幼兒互換角色。通過這個遊戲,讓幼兒進一

步鞏固學習6的形成,理解6的實際意義,在遊戲中區別5、6之間的關係,增加幼兒學習數學的樂趣。

  [活動反思]

隨着新《綱要》的頒佈和實施,幼兒數學教育的新的目標和教育價值逐步得以體現,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已成爲我們現代幼兒數學教育的宗旨,爲了更好的實現

這個宗旨,我設計了這節教育活動,我以故事和遊戲爲雙重因素,讓孩子們在故事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知6的形成和實際意義,並在實際的操作和遊戲過程中讓幼兒鞏固學習,我希望孩子們能通過不

斷的遊戲操作,從中獲得自信,真正感受和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根據本主題的大目標和 本活動內容,我爲這節教育活動制定了三個教育目標:一是通過故事和遊戲讓幼兒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二是學習6的形成,區別5、6的關係,理解6的實際意義。三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在組織過程中,我採取了三個步驟:一是通過故事畫面,讓幼兒在表象認知中,初步感知6的形成及數數,並進行初步的等量差量判斷。二是通過故事提示,讓幼兒親自操作,在實物認知中,理解6的形成及數數、知道5、6之間的關係。三是通過遊戲,讓幼兒在抽象符號的認知中形成6的數概念,達到對6的實際意義的理解。通過本次的活動,我感到孩子們喜歡這種形式,因爲他們喜歡聽故事,我認爲幼兒數學教育以

這種故事和遊戲的形式進行傳授,幼兒會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我在活動過程中也存在許多不足,交流溝通少一些,所以在操作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還不能很好的關注每一個孩子,以上是我個人對這節活動的自評,由於水平有限,懇請各位專家老師多多指導。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小兔子乖乖故事情節。

2、學會唱小兔子乖乖歌曲。

3、體會分角色演唱歌曲的樂趣。

活動準備

琴,大兔子圖畫,大灰狼圖畫,小兔子和房子圖畫。

活動過程

一、以小朋友們見過的動物爲話題導入。

1、小朋友們都見過哪些動物啊?小貓、小狗、小鳥……

哦,還有小兔子啊?小兔子什麼樣子的?看看,老師黑板上的這隻小動物,是什麼呀?

它都有些什麼特點?

二、看着黑板上大兔子和大灰狼小兔子的圖畫,聲情並茂講述小兔子乖乖的故事。

三、把重心轉移到小兔子乖乖歌曲。

1、哎呀,大灰狼是不是好狡猾呀?它穿上了兔媽媽的衣服,帶上了跟兔媽媽一樣的假耳朵,還模仿兔媽媽的聲音。小兔子差點就被抓住了。

可惜,還是兔媽媽更加聰明。小朋友們說說,兔媽媽是怎麼教小兔子們分辨兔媽媽和大灰狼的呀?

哦,最主要的,是唱歌!

那麼,還記得兔媽媽唱的歌嗎?跟着老師來唱一遍吧。

四、重複歌曲教學。清唱和跟着琴聲唱交錯,讓小朋友學會歌曲。

五、分角色演唱小兔子乖乖。

1、小朋友們唱的真棒!現在,我們來演一演。有誰演大灰狼?誰當小兔子呀?哦,還有兔媽媽!

恩,記住你們要唱的部分了嗎?來,老師帶大家唱一遍,然後小朋友們就自己來唱囉。

六、分小組分角色自由組合演唱歌曲小兔子乖乖。自然結束課程

幼兒園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本活動取材於幼兒園體驗、探究、交往課程中,中班下以科學探索爲主線的《光與影》主題。本活動以談話作爲引子,換起幼兒關於影子的經驗,採用邊欣賞故事邊提問的方式,使幼兒在初步感受故事的同時,通過回答問題來拓寬思路,教師對幼兒的回答做一個記錄,使幼兒梳理“影子的產生要有光”的這一抽象的科學道理,也便於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親身探究,自主構建並不斷拓展關於“光與影”的經驗。教師第二遍講述故事目的是給幼兒提供一個完成的欣賞、感受故事的平臺。然後,在實驗與遊戲中,讓孩子通過材料的操作,直觀形象地觀察到自己的操作結果,從而積累起有關光與影的經驗。最後引出“無影燈”拓展幼兒的知識。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願意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2、知道產生影子需要光。

3、體驗影子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找影子》。

2、玩具、手電筒。

3、打印材料:小兔子、小熊頭飾。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教師:你在什麼時候看到過自己的影子,影子會消失嗎?有隻可愛的小熊,名叫墩墩,它不小心把自己的影子弄丟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去聽一聽這個有趣的故事吧。

二、分段欣賞故事。

1、播放課件【第一段】,請幼兒欣賞故事的前半部分。

①教師:爲什麼在白天,墩墩和朵朵都有自己的影子?晚上就沒有了呢?

你有什麼辦法讓墩墩和朵朵找回自己的影子?

②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播放課件【第二段】,請幼兒欣賞故事後半部分。

教師:他們怎麼找到自己的影子的.,爲什麼蠟燭能幫助他們找到影子?

後來爲什麼影子又不見了?

三、完整欣賞故事。

1、播放課件【故事欣賞】,請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內容。

2、提問:墩墩和朵朵說他們知道了影子是怎麼回事,誰來說說影子是怎麼形成的呢?

四、做實驗,初步瞭解產生影子需要光。

1、教師:小朋友影子是怎麼形成的呢?

①打開手電筒,將光投到牆上。

②教師:小朋友仔細看一看,牆上有影子嗎?

2、教師用玩具狗擋住光線。

①教師:現在看一看牆上有影子嗎?

②教師:剛纔沒有影子,現在有了,爲什麼呢?

3、教師關掉手電筒,提問:現在看一看,牆上有影子嗎?爲什麼?教師可請幼兒上來操作,感受影子形成的原因。

4、總結:當東西擋住了光線寶寶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影子了!

5、教師播放課件【影子的形成】,請幼兒觀看畫面,根據已掌握的知識,說一說爲什麼看到了

小熊的影子。教師點擊“小結”按鈕幫助幼兒進行總結,加深幼兒對影子的形成的理解。

五、和影子做遊戲

1、教師:好了,咱們小朋友知道了影子是怎麼形成的,那麼你們想不想到前面來看看自己的影子呀?

2、教師打開手電筒,請幾名幼兒在手電筒前自由動作(或伸手、或彎腰、或跳舞、或踢腿……)。

六、拓展活動

小朋友們都知道了,影子產生是需要光的,但是有一種燈是沒有影子的,我們叫他們“無影燈”。那麼爲什麼會有“無影燈”呢?播放課件【無影燈】,教師可根據小資料向幼兒介紹無影燈的原理及作用。

附錄:

故事《找影子》

小兔朵朵和小熊墩墩在一起玩了一天,它們玩累了,天一黑就呼呼睡下了。睡了一覺,小兔朵朵起來撒尿,聽到外面有腳步聲。“撲通—撲通—撲通。”走近一看,是小熊墩墩。

朵朵推開門跑了出去,“墩墩,你不睡覺,跑出來幹什麼呀?”小熊墩墩一愣,見是小兔朵朵,就說:“我的影子丟了。白天影子一直跟着我,一到晚上就丟了。”小兔朵朵這時候發現,自己的影子也丟了。“哎呀,我的影子也丟了。”小熊墩墩見小兔朵朵着急的樣子就說:“朵朵,咱們先來找你的影子吧。”“不,還是先找你的。”兩個夥伴推來推去,誰也不肯先找自己的。這時候,小兔朵朵摸着後腦勺,想了想說:“墩墩,咱們一起去找吧,找到誰的就給誰。”墩墩憨憨地笑了:“好吧。”外面漆黑一片,月亮也不知跑到哪兒去了。“你等一會兒,我去點支蠟燭來。”說完,小兔朵朵就回屋去了。“吱”一聲門響,小兔朵朵端着點燃的蠟燭來了。“這下好了,咱們可以看見東西了。”墩墩樂得直拍手。小兔朵朵一回頭,同時看見兩個影子:一個影子胖呼呼,那是小熊墩墩的;一個影子細溜溜,還有兩隻豎起的耳朵,那是朵朵自己的。“找到了,找到了。“找到影子嘍!找到影子嘍!”兩個小夥伴高興得又蹦又跳,蹦着跳着,不小心一下子把蠟燭搖滅了。再一看,它們的影子又沒了。這回它們不找了,它們知道影子是怎麼回事了。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感官感知物體,用鼻子聞物體的氣味。

2、願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覺。

3、在活動中體驗鼻子的用處,知道要保護。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若干個蓋子的深色玻璃瓶,裏面分別裝有:香水、麻油、醋、酒、臭豆腐水,魚鱗、汽油、碾碎的花生米等。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關注氣味瓶。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麼?

2、對,而且瓶子裏裝了不同的東西,假如想知道瓶子裏有什麼東西?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4、對,有好多的方法:看、聞、嘗

二、用鼻子感知氣味。

1、那我們怎麼用鼻子聞呢?(湊近鼻子吸氣聞)

2、聞不到裏面的氣味的時候怎麼辦呢?用手扇風鼻子靠近聞。

3、用鼻子聞氣味有很多方法:湊近鼻子吸氣聞,用手扇風鼻子靠近聞。

4、桌子上有很多的瓶子,你們知道里面都是些什麼嗎?

5、請小朋友打開瓶蓋,只用聞的方法,聞一聞瓶子裏裝的是什麼東西。等一會兒告訴大家,你聞到了哪些氣味?要記得聞好一個蓋好蓋子了,纔可以換其它的瓶子聞。呆會兒聞的時候要小心,不能把瓶子弄倒了,聞的時候不能搶。待會兒我要請表現好的小朋友來回答老師的問題。

6、幼兒交流自己剛纔聞到了什麼氣味,它可能是什麼東西?你喜歡這個味道嗎?爲什麼?

7、小結:剛纔我們知道了可以用鼻子去聞物體的氣味,來分辯物體,知道了不同的

東西有不同的氣味。如聞起來香香的是香水,感覺酸酸的是醋,有灑精味道的是酒,腥腥味的是魚鱗。

三、拓展經驗。

1、朋友你在家裏或別的地方還聞到過什麼氣味?你最喜歡聞什麼氣味?不喜歡聞什麼氣味?爲什麼?

2、幼兒討論交流。

3、鼻子有什麼用處了呢?

4、小結:我們的鼻子很有用,可以呼吸,還可以聞到各種各樣的氣味,幫助我們辨別不同的東西。所以我們要保護自己的鼻子。

5、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鼻子。

6、小結:不摳鼻孔,不把東西塞進鼻孔,有鼻涕時及時擦,要保持鼻腔清潔,鼻子流血時要保持安靜,注意休息、活動時注意不撞擊鼻子,積極參加鍛鍊,增強體質等。

教學反思:

小班幼兒的嗅覺感官經驗較少,他們對氣味的概念停留在喜歡聞與不喜歡聞、香與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潛意識裏積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種物品氣味的機會。通過這次探索活動“氣味瓶”,給幼兒提供一個積累嗅覺經驗的機會,讓幼兒瞭解各種物品的氣味。

根據我們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本節活動的重點是學習運用鼻子感知不同物體的不同氣味,難點是能夠正確分辨及表達物體的氣味。活動一開始我就採用直接提問的方法,把話題引到:“小瓶子裝有東西,不能打開蓋子,你能用什麼辦法知道里面是什麼?”因爲小班幼兒年齡特點,他們的表達可能有一定的侷限性,所以這時老師引導是非常關鍵的,老師要及時鼓勵或肯定幼兒的回答,並對幼兒的回答及時小結。根據幼兒回答,我有針對性的引導幼兒運用更多的形容詞來形容各種氣味,如:香香的、酸酸的。這樣既增強了這個環節的趣味性也潛意識的豐富幼兒的詞彙。老師注意觀察幼兒活動,並及時給幼兒提供引導。幼兒通過探索各種氣味,嗅覺經驗方面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幼兒園教案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測量是認識量的手段,幼兒的測量最早是“目測”,即通過感知比較量的差異。大班幼兒的測量活動是自然測量。自然測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腳步,小碗等)作爲量具(器)進行直接測量。即僅侷限於簡單工具的測量,而不是標準工具的測量。

學習自然測量,可以加深幼兒對各種物體量的認識;有助於幼兒對不同量的測量工具的初步認識;加深幼兒對10以內數的理解;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什麼東西可以用來測量?這個有趣的問題會引起孩子的好奇,促使他們開動腦筋,有步驟去探索,去發現,在動手操作中不僅獲得知識經驗,而且還獲得了學習知識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二)活動目標:

今天的幼兒是21世紀的主人,21世紀是個競爭激烈的時代,需要的是高素質的人才。時代對幼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學會”到“會學”,即通過學習,不僅僅只侷限於學到某些知識,記住某些東西,而是更應通過自身努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主動探索、動手操作的習慣等。

根據《規程》提出的“幼兒的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要求,結合本班幼兒對測量的認識特點:尚不能準確而又清楚地將第1次測量的終點,作爲第2次測量的起點。因此,我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初步選擇和使用材料與工具,在實驗中積極思考,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喜歡動手操作,萌發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三)教材重點、難點。

幼兒主動參與自然測量的過程是重點,討論發現正確的自然測量方法是難點

因爲只有強調幼兒的積極參與,才能使幼兒在活動中獲益,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幼兒用多種感官去聽、去思考,參與討論,動手操作,最終獲取知識經驗,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由於測量技能本身的要求,大班幼兒對於測量的方法技巧,還較難掌握,幼兒獨立、正確地完成測量任務還有困難,因此,幼兒討論發現正確的測量方法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二、說活動準備

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與內容,我做了以下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1、在活動區裏準備:木棍、紙條、曲別針、毛線、礦泉水瓶等。爲幼兒創設探索操作的條件,爲突破活動的重難點服務。

2、教師操作的教具一套:爲幫助幼兒突破難點準備的。

三、說教法

皮亞傑研究幼兒怎樣學習數學時提出:“作爲教師,我們教兒童,既然我們教兒童,那我們就要了解兒童怎樣思維,兒童怎樣學習……,也許,我們只是自以爲了解他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注重手、眼並用,動靜結合,調動幼兒視、聽、觸覺運動等多種感覺分析器,學習自然測量,從而萌發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所以在本次活動主要採用了猜測討論法,探索操作法,發現法、遊戲法等。

爲什麼要採用以上方法?

1、猜測討論法

因爲語言不能代替操作,但操作也不能缺少語言的調節。在大班,討論是激發幼兒思考和動手操作願望的重要方法。在活動操作前,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大膽猜測答案和結論,爲下一步幼兒操作檢驗做了很好的鋪墊。用猜測討論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兒積極有目的進行探索,最終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2、探索操作法

因爲幼兒愛幼、愛問、好學這一特點,讓幼兒自己通過動手、動腦去探索,探索操作法,不僅是作爲複習,鞏固知識的手段,更應成爲幼兒探索知識,尋求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有效方法。這種學習方法符合幼兒思維發展規律,因爲探索未知,僅用理解與記憶是不行的,必須進行主動地分析,綜合比較和初步的概括以求得測量的方法和結果。有利於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我採用了這種方法,爲突破重難點服務。

3、發現法

發現法是指幼兒通過直接操作、觀察、討論等途徑,去探索、去發現知識的方法。因爲大班的孩子,好動、好奇心強、好問的特點。而且又有一定的經驗和知識基礎,通過發現法,讓他們在操作中,去尋找發現、滿足好奇心,從中尋找發現自然測量的正確方法,爲突破難點做爲鋪墊。

4、遊戲法

採用遊戲法是根據幼兒喜歡遊戲,且活潑好動的天性,讓他們通過自選用一種自己喜歡的工具去測量多種物體,以比賽的遊戲進行,一個是激發幼兒的興趣,另一方面是爲再次突出重難點和突破難點服務。

四、說學法

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在活動中,幼兒運用了多種感官,參加活動,通過動口、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在操作中獲得探索經驗,整個活動過程,幼兒都是在積極主動中進行學習。

五、說活動程序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及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本次數學活動設四個環節完成目標。第一個環節是引發興趣;第二個環節是探索發現;第三個環節是遊戲“量一量”;第四個環節是延伸活動。其中第二、三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之處。

爲什麼要這樣安排這五個環節呢?

第一個環節:引發興趣。

幼兒對活動感興趣,便於在活動中學習和思考,在開始部分,我根據幼兒好動、好奇這一特點,讓幼兒自己去尋找可以用來測量的材料,激發幼兒的興趣和爲下面的探索活動做準備。

第二個環節:探索發現。

首先,我讓幼兒進行操作前的猜測討論,使用這些工具可以測量什麼東西,怎樣測?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測量工具進行探索性地測量,並根據自己測量的經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作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互相學習,互相借鑑的作用,共同尋找測量的正確方法,然後教師採用幼兒正確的作法,共同研究、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並進行示範。通過示範,讓幼兒對自然測量的方法有了正確的瞭解,這樣得到的方法,幼兒的印象較爲深刻,突出本次活動的重點,初步突破了活動的難點。

第三環節:遊戲“量一量”。

幼兒經過了第一、二環節的學習,此時幼兒已開始感到疲倦了,學習興趣也從高漲的狀態,逐漸轉向低谷狀態。因此,這環節我設計了遊戲“量一量”,讓幼兒在初步瞭解正確的自然測量方法的基礎上進行遊戲,既起到鞏固的作用,又起到引新作用(讓幼兒探索用同樣的工具測量不同的物體)。這環節中,在安排遊戲之前,讓幼兒先討論設想操作結果→接着進行操作遊戲→最後進行討論。讓幼兒更明確操作的目的性,最後的討論一方面是講述自己實驗過程和發現;另一個方面是檢驗自己獲得的結果與活動前的設想是否一樣,再次突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同時也是進一步突破活動的難點。

第四環節:延伸活動。

在活動區裏面爲幼兒提供多種測量工具,讓幼兒尋找、選擇不同的工具,去測量其它物體,探索發現,掌握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這四個程序的安排,我是根據幼兒園教育綱要中的科學指導要點的第一條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整個活動根據幼兒的學習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通過安排、討論設想到操作到再次討論的形式,掀起一個個高潮。整個活動都是以幼兒動手探索發現爲主,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培養幼兒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發現、去探索掌握知識的能力。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設計背景

本節課是以幼兒好動、喜歡模仿,對某一物品有創造性的玩法等特點來制定的。

活動目標

1、訓練平衡能力,發展動作協調性。

2、能準確區分紅、黃、藍三種顏色。

3、體驗與同伴遊戲的樂趣。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激發幼兒想出多種玩靠枕的方法

難點:有條件的園,此課程可在對媒體教師進行,再創作一些道具。

活動準備

1、螞蟻頭飾若干,靠枕(紅黃藍)三色若干個。

2、紅黃藍三色籃子。

3、平衡木一個。

4、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1、隨音樂進入活動場地,教師扮演螞蟻媽媽,帶領螞蟻寶寶去戶外遊戲,激發幼兒找鬥鬥的樂趣。

2、找豆豆。豆豆藏在很隱蔽的地方,小螞蟻要仔細地尋找,培養幼兒細心觀察能力。

3、玩豆豆。幼兒討論怎樣玩豆豆(用頭頂、抱豆豆、背豆豆、雙腿夾豆豆跳和小朋友合作運豆豆……)幼兒可反覆玩豆豆。

4、走獨木橋。小螞蟻想各種辦法把豆豆運過橋,放到相對應的籃子裏,可分組進行比賽。

5、把豆豆運回家。小螞蟻把籃子裏的豆豆運回家,體驗集體力量大。

五、活動延伸

回家後,多瞭解認識其他物品的顏色。

反思:

1、 大部分幼兒極喜歡錶現自己,也能用動作來完成要求。也有個別幼兒膽小,不喜歡回答問題,教師在這時應多鼓勵、引導他們,多給他們提供回答問題的機會。

2、 把豆豆放在顏色相應的籃子裏,幼兒基本全都放對了,然後讓幼兒自己說說什麼顏色的豆豆放在什麼顏色的籃子裏,個別幼兒還說不清楚,也就是對顏色認識不夠。在此遊戲前教師應該先對三種顏色進行講解、區分,讓幼兒明白,再進行遊戲,從而得到遊戲的目的。

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瞭解睡覺時要注意的事項(不矇頭、不蹬被子,不趴着睡覺,不放東西到嘴巴里、)

2、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

小牀一張,被子等。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

教師:看,今天老師擡出了一張小牀,那老師是爲什麼要把這個小牀擡出來呢?

(讓幼兒想象,猜想老師搬出小牀的目的)

教師;對了,今天我就是想讓小朋友們來睡一會睡!不過在小朋友睡覺之前,有一隻小動物特別困,他想第一個睡覺!你們願意嗎?我們就先讓小動物睡覺吧!

二、討論該如何正確睡覺。

教師;寶寶睡着了,我們應該怎麼樣去照顧寶寶呢?

幼兒討論,如果幼兒回答不出,教師可以提示幼兒:寶寶蒙着頭睡覺好嗎?一邊吃東西,一邊睡覺好嗎?

教師;爲什麼蒙着頭睡覺、邊吃東西邊睡覺都是不好的睡姿呢?

教師引導幼兒知道這些不良睡姿帶來的好處:蹬被子會使身體受涼;蒙着頭睡覺和趴着睡覺會使呼吸不通暢;一邊吃東西。一邊睡覺會嗆到自己的。所以小朋友們在睡覺時一定要注意!

三、教師請幼兒看幼兒用書,帶領幼兒朗讀並學習兒歌。

教師:書上有一首兒歌,我們來聽一聽吧!

教師朗讀兒歌后將書中的內容對幼兒進行簡單的提問。

師生一起朗讀兒歌后,並鼓勵幼兒自己念一念。

教師:按時睡覺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小朋友恩晚上要在9;00以前睡覺,這樣第二天才會有。

四、讓幼兒玩“娃娃家”的遊戲,在照顧娃娃的中,加深對正確睡姿的印象。

教師:現在我們來玩玩“娃娃家”遊戲吧!我們來比一比,看誰家的娃娃被照顧的最好呢!

教師組織幼兒分成若干組玩“娃娃家‘遊戲,並在巡視的過程中對遊戲進行知道。

五、收拾教具,結束活動。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教學生學習摺紙裏常用的雙三角形折法。

2、學生會利用雙三角形折法學折青蛙,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3、繼續培養學生看示意圖摺紙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正方形手工紙若干張,摺好的雙三角形以及利用雙三角形摺好的作品青蛙、魚、桃子若干個。

2、《雙三角形》摺紙示意圖,《青蛙》摺紙示意圖。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摺好的雙三角形,請學生說說這是什麼?教師介紹雙三角形名稱。

二、學生跟教師學折雙三角形。

1、教師出示雙三角形折法示意圖,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折雙三角形。

2、學生再次獨立練習看示意圖折雙三角形。

三、利用雙三角形學折青蛙。

1、教師出示《青蛙》摺紙示意圖,讓學生看懂示意圖。

2、教師對照《青蛙》示意圖示範折青蛙,學生觀看。

3、學生看示意圖學折青蛙,教師個別指導。

4、學生作品展示與交流,教師與學生集體評價。

四、作品欣賞:

教師出示利用雙三角形摺好的各種摺紙作品給學生欣賞,請學生說說自己的看法。

幼兒園教案 篇9

設計思路

教導幼兒愛護公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很多幼兒對於自己的東西都不怎麼愛惜,對於幼兒園裏面的物品也不怎麼愛惜,我們要從小教會他愛護公物的意識,讓他們理解愛護公物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活動目標

1、懂得愛護自己的桌椅及正確搬取椅子的方法。

2、養成愛護小椅子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小椅子、故事圖片、行爲做法的圖片、搬椅子的照片。

活動重點

能愛護自己的桌椅,會正確的搬取椅子。

活動難點

體驗正確搬椅子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講故事引出小椅子

小朋友們,今天我要給你們講一個非常好聽的故事,聽故事的時候一定要認真、仔細的聽,聽完後我要有問題問你們,記住了嗎?

二、回憶故事內容懂得愛護小椅子。

1、現在故事講完了誰能告訴我故事裏講的是什麼?

2、誰來說一說小椅子爲什麼嘆氣?

3、小桌子聽到小椅子的嘆氣聲,跟小椅子說了一句話,誰知道它說了什麼?

4、後來依依認識到錯誤,她是怎麼做的?

小結:你們可真聰明,依依認識到錯誤後再也不亂寫亂畫、不晃小椅子了,並且非常的愛護小椅子了。

那我想問問小朋友,我們小朋友在幼兒園都有自己的小椅子,那你們怎樣愛護小椅子呀?(幼兒討論)

小結:你們說得都很好,不能亂寫亂畫、不晃悠、要經常擦洗小椅子,愛護小椅子。這樣小椅子就會和我們成爲好朋友了。

三、看圖,知道正確的用椅子。

我們都知道了要愛護小椅子,現在你們看一看這些小朋友是怎樣做的,這樣做對不對?(出示圖片)這裏有兩種小標誌,高興的笑臉和不高興的哭臉,做的對的就貼上高興的笑臉,錯的就貼上哭的標誌。

小結:我們一定要正確的用椅,像這個小朋友一樣,小椅子就會很傷心了,如果知道愛護小椅子,正確的坐椅子。小椅子就會很高興了。

四、正確搬運椅子

1、小椅子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那除了不亂寫亂畫、不晃悠,還要用正確的方法來搬小椅子,那怎樣正確的搬椅子,不讓小椅子磕了、碰了呢?(幼兒討論)

2、教師示範,說清基本要點。

站在椅子的旁邊,用左手握住椅子的中央,右手握住椅子高部分的中央,將距離身體外的椅子腿先擡起,再擡另一端。眼睛直視前方走向目的地,到了以後挨着身體的椅子腿先放下,再放另一端。

3、幼兒學習搬椅子。

現在你們想不想試一試正確的搬椅子呀?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變一變隊形,真樣能讓我們更好的搬椅子。你們準備好了嗎?幼兒學習搬椅子(坐下時強調幼兒的坐姿,對椅子發出的聲音要給予提示)

五、活動延伸——宣傳愛護小椅子

我們今天學習了怎樣正確的搬椅子,我們小朋友都知道、懂得愛護小椅子。那你們像不想讓其他的小朋友也愛護小椅子?我這裏有宣傳單,我們都來做個愛護小姨子的宣傳員,好素所有的小朋友都愛護小椅子。那我們離開前要把小姨子收好了,請你們用正確的方法把小椅子搬到紅線外的地方,椅子的前腿挨着紅線,輕輕的走過去,放好就過來領取宣傳單。開始吧!

幼兒園教案 篇10

  主題目標:

會用競賽、評價榮譽感和責任感等活動後的體驗來激勵自己。

  一、教學性情境

  活動名稱:

報考小運動員

  活動要求:

幼兒學會在困難面前鼓勵自己去試一試,初步體驗經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小兔、烏龜)木偶各一隻,小紅旗兩面,花環兩個。

  活動指導:

(一)通過參與情境,幫助小烏龜樹立信心。體驗自我激勵後獲得成功的愉悅。

1.小朋友,你們說小烏龜報考運動員行嗎?

2.可小烏龜沒信心,我們來鼓勵鼓勵它。

3.小烏龜參加什麼比賽好呢,它有什麼本領?

4.怎麼做才能考上?

(二)實踐用鼓勵的方法使自己獲得成功的真實體驗。

遊戲“造房子”,觀察幼兒在戰敗前的態度與行爲,幫助幼兒用鼓勵自己的方法克服困難,取得成功。

(三)小朋友體驗感受: 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想辦法鼓勵自己去試-試,繼續努力練,纔會成功。

  二、實務性活動

(一)具體內容

1.套圈比賽。

2.跳繩練習。

3.獨自到附近小店購物、獨自呆在家中一段時間、獨自睡覺。

(二)具體辦法

1.觀察幼兒在活動中面對成敗的態度,瞭解幼兒的內心感受。

2.將回家活動內容告知家長,並把活動中情況反饋給老師。

3.記錄活動個案,積累案例。

(三)活動重點

1.快速接力。

2.在一星期內學習連續跳繩五個。

3.不依賴家長,獨自完成。

三、分享交流

(一) 活動要求:

交流討論對待成敗的感想、歸因積極態度與消極態度對成功的影響。體驗鼓勵、幫助、找原因後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準備:

墊板若干,椅子四張。

(三)分享交流:

1.創設《小馬過河》競賽情境,聯想平時獲得成功的經驗,積極歸因。

(1)你們怎麼會贏的?

(2)這一次你們輸了,你是怎麼想的?(指輸的一隊,排除消極、埋怨等消極態度,肯定鼓勵,找原因等積極辦法。)

(3)你的什麼事情是鼓勵自己、再經過努力成功的?(結合體育遊戲演出及實務活動。)

(4)如果再比一次,你們有信心比嗎?有沒有取得好成績的方法。

(5)幼兒練習(觀察幼兒自我激勵的行爲)

2.幼兒得到的體驗:遇到困難,只要我們不怕它,找找原因,鼓勵鼓勵自己,多練本領,就會有成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