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10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10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幼兒園的孩子是最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他們對於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都感到非常新奇,總想一探究竟。爲了讓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慾真正地成爲孩子發展的動力,我就嘗試着在我們的探索型主題活動中來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下面我就主題活動“鳥”來介紹一下。

一、主題來源

陽春三月,春意濃濃,世界萬物在溫暖的陽光照耀下慢慢甦醒過來。飯後,我帶着孩子們來到後操場的草坪上找春天,當孩子們歡呼雀躍地討論着自己的發現時,徐季超小朋友拿着一片小小的羽毛來到我身邊,用他稚嫩的聲音問道:“趙老師,這是什麼鳥身上的羽毛呀?”旁邊圍觀的孩子都搶着說:“我知道,是燕子身上的。”“不對,是麻雀身上的”……這時候,徐季超又擡起頭來問:“趙老師。是不是有人用槍打了小鳥後,小鳥的羽毛纔會掉下來的?”看到孩子們這麼關注這片輕輕的羽毛,而且還想到了這麼多有價值的問題,我們就產生了這樣一種構想,就是讓孩子們去了解鳥、發現鳥的祕密,從而去關注鳥、愛護鳥。於是,我們就開始了“鳥”的主題活動。

(分析:孩子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就會特別關注,從而會產生豐富的聯想,提出質疑。那麼碰到這種問題時,成人應給予相應的關注,讓孩子的聯想得以實踐,讓孩子的疑惑得以解決,這樣孩子的這種瞬間產生的好奇心的火花纔不會熄滅,並且會生生不熄地燃燒下去。)

二、調查已有經驗

爲了瞭解孩子對鳥的已有認識,我們首先進行了一個調查活動,讓孩子們說說“我知道的鳥的名稱”,孩子們說了很多很多鳥的名字,當蘇開明小朋友說到“雕”時,胡陳超馬上說出他自己的意見:“我知道,雕就是老鷹。”這個觀點引起了其他孩子的爭論,有的說:“雕和老鷹的名字不一樣,所以雕不是老鷹。”有的說:“雕和老鷹長得一樣,所以雕就是老鷹”……爭論不休中,有的孩子爲了證實他的觀點是正確的,就走上來問我:“趙老師,雕到底是不是老鷹?”我故意搖搖頭:“我也不知道。今天小朋友問了這個問題非常好,回家以後你們就去找這方面的資料,看看到底誰說得對。”於是,我們首先就展開了對這個問題的探究。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孩子們終於獲得了答案,原來雕不是老鷹,但是它們是同一科的,都是猛禽類。

(分析:由於孩子的知識經驗不豐富,容易混淆事物,所以對事情就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從而引發爭論。但是我覺得這些爭論正是培養問題意識的導火索,有了爭論就有質疑,有了質疑就會產生問題,重要的是老師如何點撥這根導火索,如何讓孩子的爭論變成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

三、收集資料、交流介紹

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孩子們收集了很多鳥的資料,有圖書、圖片、識字卡、鳥的羽毛以及實物鳥等等。

一天,張心儀小朋友帶來了一張蝴蝶圖片,她向大家介紹說:“我帶的鳥的名字叫蝴蝶。”這時,翁少航聽到了馬上站起來說:“不對不對,蝴蝶不是鳥。”其他孩子也爭論起來,我引導他們提出問題:“剛纔我們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爲蝴蝶是鳥,一派認爲蝴蝶不是鳥。我們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聰明的王若愚小朋友把手舉的高高的:“我知道,是‘蝴蝶是不是鳥’的問題。”經過我的提點後,孩子們的問題產生了,而且學會了概括和提煉。以後,他們就針對這個問題去深入探究。徐季超帶來了他觀察後的發現:“我發現蝴蝶有觸角,小鳥沒有的。”趙君磊帶來了他姐姐的一本生物書介紹說:“蝴蝶是毛毛蟲變成的,小鳥是從鳥媽媽生的蛋裏出來的。”由此,我們得出了結論:蝴蝶不是鳥。

又一天早晨,貢弈楨小朋友帶來了一本圖書,他向大家介紹說:“有的鳥是不會飛的,企鵝就不會飛。”汪凱迪覺得很奇怪,馬上問:“爲什麼企鵝不會飛呀?”這個問題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後來,貢弈楨把他帶來的圖書和同伴一起分享後才發現,原來企鵝的翅膀已經退化了,所以不會飛了。發現了鳥的這個祕密後,季雨又產生了新的問題:“老師,我看到動物園裏的孔雀也不會飛,是不是有很多鳥不會飛呀?”根據這些問題,孩子們樂次不疲地去尋找着、探究着。

(分析:孩子們在接受同伴信息的同時自己也在反饋、思考,在和他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碰撞。在這種碰撞中就會產生疑惑、發現問題,只要成人稍加點撥,

孩子就會很自然地提出問題。另外,孩子在提出問題後一定要去關注它、想辦法解決它,那麼,孩子纔會保持長久的提問習慣,也會更深入、更有目的地提出自己的問題。)

四、參觀、採訪

孩子對一些圖片資料上的鳥是不滿足的。因此,我們就帶孩子去實地參觀了我們鎮上唯一的一個鳥店。一來到鳥店,我們就被淹沒在一片嘰嘰喳喳、百鳥爭鳴的.鳥的海洋裏。孩子們滿懷興奮,但更多的是一種新奇,恨不得伸手去摸一摸、抱一抱。他們拉着鳥店裏的老爺爺,爭相提着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王若愚:老爺爺,那隻綠色羽毛的鳥是鸚鵡嗎?它會說什麼話呀?

胥冰清:老爺爺,這隻長長尾巴的鳥叫什麼名字呀?

翁少航:老爺爺,那種紅色羽毛、一點點大的鳥叫什麼名字呀?

徐嘉浩:老爺爺,這些鳥喜不喜歡吃飯?

趙君磊:老爺爺,這些小鳥關在一起要不要打架的呀?

汪凱迪:這些小鳥的嘴巴很尖,會不會咬我們的手指呀?

季雨:這些小鳥要不要經常洗澡的?

徐燕:老爺爺,這些鳥食都是些什麼東西呀?

……

一次次的提問,在老爺爺一次次耐心地解答中獲得滿足。於是,孩子們知道了很多鳥的名字:嬌鳳、鸚鵡、八哥、芙蓉;他們也知道了要經常清洗鳥籠,經常給小鳥清理羽毛;他們還知道了那些小鳥喜歡熱鬧,喜歡和同伴住在一起……

(分析:環境是培養孩子問題意識的源泉。孩子們在環境中感受、體驗、發現和思考。因此,我們應多帶孩子進行實地觀察和採訪,在自己的發現中產生問題、提出問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製作準備:

卡紙、彩色鈕釦、、膠棒亮片、雙面膠、硬紙板

製作過程:

第一步

將聖誕樹彩紙用膠棒粘貼在硬紙板的上面

第二步

將紅色的條狀彩紙粘貼在聖誕樹的下方

第三步

在聖誕樹上用膠棒粘貼愛心彩紙片

第四步

最後用雙面膠將亮片和鈕釦粘貼在硬紙板的上面

小百科:賀卡是人們在遇到喜慶的日期或事件的時候互相表示問候的一種卡片,人們通常贈送賀卡的日子包括生日、聖誕、元旦、春節、母親節、父親節、情人節等日子。賀卡上一般有一些祝福的話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感受優美和髒亂環境的不同,瞭解環境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並設計環保標誌。

2、能用連貫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見解,願意與同伴和老師進行積極交流。

3、教育幼兒從我做起,注意保護環境,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對周圍環境情況有大致瞭解,有設計標誌的經驗。

2、大圖片兩幅,小圖片若干。

3、勾線筆、紅蠟筆、白紙每人一份。

4、展示板兩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由小貓的家園引出課題。

1、師:前段時間小貓請我去它家做客,它怕我不認識,還寄來一張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貓的家是怎樣的?(出示美麗家園圖)。引導幼兒講述。

2、師:啊!原來它的家這麼漂亮啊!可惜前段時間因爲我太忙了,沒去成,那今天我們一起去它家做客,好嗎?

3、帶領幼兒去小貓家做客。(出示被污染的家園圖)引導幼兒講述所看到的景象。

二、利用我們周圍的環境圖片,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分類,感受優美與髒亂環境的不同。

1、師:環境污染給小貓帶來了很大痛苦,在我們生活中,也出現了許多這樣的情況,今天老師也準備了許多圖片,請你

們看一看說一說圖片上有什麼?爲什麼會這樣?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相互討論並請幼兒講述。

老師巡迴指導,鼓勵能力強的幼兒能主動、積極地與同伴交流圖片

內容及自己的見解,能力弱的幼兒也能積極參與,在老師的提示、引導下發表自己的想法。

3、請個別幼兒到集體中講述,與大家一起分享。

重點要求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清楚地講述圖片上的內容,並能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環境的危害和原因。

4、請幼兒將優美和髒亂的環境圖片進行分類。

5、師:你們喜歡怎樣的環境呢?爲什麼?鼓勵幼兒大膽發表想法。

三、鼓勵幼兒從自己的行爲做起,提出改善環境和保護環境的方法,並設計環保標誌。

1、組織幼兒討論:

(1)怎樣才能使我們的環境變漂亮呢?我們該怎麼樣做呢?

(2)怎樣使更多人知道要保護環境呢?

2、老師小結。

3、幼兒設計標誌、相互交流。老師巡迴觀察,傾聽、指導。

4、結束:將幼兒設計的標誌,佈置到我們的幼兒園中。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看看講講並理解大風來臨前後人們內心情感的變化。

2.有興趣閱讀多幅畫面的圖書,能連貫地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3.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難點

看看講講並理解大風來臨前後人們內心情感的變化

難點剖析

有興趣閱讀多幅畫面的圖書,能連貫地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活動準備

幼 兒 用 書

活動流程

一、聊聊“大風“的故事

1.出示漢字“大風”,這是什麼字寶寶?

喜歡大風嗎?

2.今天,我們一起聽一個有關風的故事。出示“大風”兩個字寶寶

二、集體閱讀(大書的第1—8幅)

1.第一幅

就要起風了,城市裏的人們匆匆往家趕。很多人開始忙碌

2.第二、三幅

看看人們是如何爲大風來臨前做準備的。工人叔叔在幹什麼?孩子們爲什麼早放學?(工人叔叔把油罐放下來,學校的房子歪了,孩子們提早放學以防意外)

3.第四—八幅

看看人們是如何擔心的。市長會想什麼?老師在擔心什麼?你怎麼知道小朋友擔心着花草?爲麪粉廠得老闆出出主意。(市長爲整個城市擔心,老師擔心幼兒園的門窗,小朋友頭上有云的記號,可以看出她的想法)。是啊大風就要來了,大家都在擔心,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我們一起到書裏去看看吧。

三、幼兒自主閱讀小圖書第九---十五幅

1.大風來了結果怎麼樣?

2.風做了哪些事?哪幾幅圖講了這些事?(風把油罐吹上去了,風把麪粉裏的髒東西揀出來,風把房子吹正了,還把窗戶擦得乾乾淨淨······)

3.你覺得這是一場怎樣的大風?

四、討論有關風的話題

1.你最喜歡怎樣的風?

2.你不喜歡怎樣的風?

3.怎麼讓帶來麻煩的風變成有好處的風呢?(鼓勵幼兒從各渠道尋找答案?)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讓幼兒讀圖初步瞭解故事,我們班舉手發言的幼兒還是挺多的,說明幼兒聽的很仔細,對畫面比較感興趣,而且能大膽的猜測畫面的內容,能根據自己的想法說出自己對畫面的理解,但是我覺得有些輔助性的提問還不夠,對幼兒的迴應還需要多學習,有的孩子不能用完整的話描述畫面內容,說明還需要加強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在平時的教學中多讓孩子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大風的故事讓幼兒知道風並不可怕,也能帶給我們快樂。

進入大班的孩子,要求能有序、連貫地閱讀理解多幅畫面表達的含義,因此大風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場令人憂心忡忡的大風來臨前,人們對於它做出的千萬種糟糕的設想,整個城市陷入不眠之夜。一夜過去,卻發現大風爲人們做了很多的好事,令人又驚又喜。故事段落清晰,簡單易懂,每個情節變化之處,有一定平行內容的畫面,也有一定的矛盾和衝突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句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講述。

2、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願望,並能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3、引導幼兒說一些祝願朋友的話。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我的願望

2、幼兒用彩色筆。

活動過程:

1、談話

教師:小朋友,新的一年到了,你們又長了一歲,在新的一年裏,有沒有什麼美好的願望嗎?

2、幼兒講述自己的願望。

請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說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願望)。

3、幼兒許願。

教師:你想實現你的願望嗎?讓我們到許願牆旁來許個願吧!

(引導幼兒到許願牆前許願。)

教師:剛纔你許了什麼願呢?能告訴我們嗎?

(幼兒自由講述自己的心願)

4、趣味練習:我的願望

教師:我們把這些願望畫下來,然後貼在許願牆上,

讓所有知道的人都來祝願你們早日實現這個願望,好嗎?

5、幼兒畫願望。

請先畫好的小朋友與身邊的好朋友交流一下自己的願望。

請小朋友講講自己畫的是什麼願望?

(教師把幼兒的話貼在許願牆上)

6、想看看老師的願望嗎?(出示我的願望卡)

我畫了一顆心,衷心地祝願小朋友都能實現自己的生日願望。

讓我們把這開心一刻永遠保留下來吧!

(師生拍照留念)

教學反思:

通過這個活動,我感覺不管是什麼樣的教學內容,不管採用什麼教學形式,關鍵是讓孩子對你的教學感興趣。有了興趣,孩子纔會有需要。不要怕麻煩,不要怕重複,對孩子來說,重複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小年齡的孩子。他們往往是在重複的過程中把老師所教的東西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材料紙:圓形、正方形、長方形。

2、實物:餅乾

3、數學練習冊

活動過程 :

一、集體活動

  1、用變魔術的形式引入課題。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魔術師,現在請魔術師爲我們表演變魔術,好嗎?

  2、教師出示一根繩子。

師:小朋友看,這是什麼?(繩子)多少根繩子?(一根)小朋友想學魔術師變魔術嗎?

師:魔術師可以將一根繩子變成四根,你們信嗎?

(1)請個別幼兒表演變魔術,先將一根繩子變爲兩根一樣長的繩子。

(2)再請個別幼兒表演變魔術,由兩根繩子變爲四根一樣長的繩子。並說說你是怎樣變來的?你是怎麼知道它們是一樣長?

  3、教師示範圓形的四等分。

教師繼續以變魔術的形式出示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的材料紙,請幼兒示範。

師:請小朋友比一比:等分後的部分是否一樣大,以及原來的圖形和分後的每一部分哪個大?哪個小?

4、幼兒操作,請幼兒探索各種圖形的四等分的多種不同方法。

5、教師在黑板上示範用筆將圖形四等分。

二、個別活動

師:請小朋友把練習冊打開到43、44頁。

師講述操作要求:1、下列每組圖中的物品是四等分嗎?把正確的圈起來。

2、將下列圖形四等分,有幾種方法?用筆畫線。

三、活動評價 師:請做好的小朋友和好朋友說說你是怎麼做的?(幼兒交流)

師:真會動腦筋,講得真不錯。

四、延伸活動 師:請小朋友課後區域活動的時候可以玩一玩《賣餅乾》的遊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用不同形狀的樹葉進行拼圖、組合,並能表現出物體的主要形象特徵。

2.通過拼拼、貼貼、粘一粘、變一變等方法,表達對拼貼活動的喜愛之情。

3 觀察各種樹葉,知道它們大小形狀不同。

4.嘗試通過動作和色彩來感知美、創造美。

  活動準備:

前期有一些拼貼樹葉的經驗,PPT,各種形狀的樹葉,畫紙,漿糊,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觀看PPT,觀察各種樹葉,知道它們大小形狀不同,能組合成各種圖形。

——散步的時候我們在地上撿了好多好多的落葉,這些樹葉的名稱和形狀我們都認識了。今天啊,這些樹葉要給我們來變魔術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變了什麼魔術?

——你們看,他們變成了什麼? (金魚,傘)

——被你們猜出來了,樹葉又要變了,這回變成了什麼?(小貓)

——那如果把這片樹葉換一下呢,又變成了什麼?(帆船)

師小結:樹葉形狀有桃形、卵形、扇形、柳葉形、棗核形、圓形、掌形,……每一片樹葉和不同的樹葉組合就會有不同的圖形。

二、教師師範樹葉的組合,幼兒一起想象。

——那今天老師也想來變一變這個魔術,把幾片樹葉放在一起,看看會變成什麼。

——我們一起來幫老師想想看應該怎麼變,好嗎?

三、教師交代拼貼樹葉的方法和操作要求。

—— 小朋友可以先挑出樹葉,在畫紙上拼出圖形,拼圖時要注意,如果是拼一個物體,可以佈置在畫紙的中間部位,如果是幾個圖形,就要想好每個圖形的位置,要有疏有密,這樣纔好看。圖形拼好後,再一片片在樹葉後面抹上糨糊,貼在畫紙上,再用手壓一壓。最後,可以用彩筆添畫和裝飾,但不能太多,但不要塗在樹葉上,要突出樹葉拼圖的特點。

——幼兒操作,教師在旁指導。

四、講評,說說你的樹葉變成了什麼。

——你的樹葉變成了什麼?

——是由幾個樹葉在一起變成的?

——你是怎麼變的?

——有沒有誰也是變成了這個東西的,但是用了不用的樹葉變的呢?

小百科:樹葉是樹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葉子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質感。葉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葉子的邊緣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鋸齒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積極參加續編故事,對續編故事情節的想象活動萌發興趣。

2、能大膽想象,並連貫、完整以及較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認真傾聽故事,根據故事提供的線索,創造性地、合理地續編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1、有大公雞、小猴、小貓、小白兔和小牛在森林裏玩耍的背景圖片。

2、大老虎圖片、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森林裏的背景圖,提問:這是什麼地方?森林是誰的家?

誰能看着這幅圖來說說這個發生在森林裏的故事?(幼兒描述圖片)

2、教師根據幼兒進行小結。

二、集中討論活動:

1、幼兒自由交流討論自己的想法:

(1)播放“老虎吼叫”的錄音,師:聽,這是什麼聲音?是誰來了?你覺得老虎是怎麼樣?

(2)提問:老虎來了以後,小動物會怎麼樣呢?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幼兒自由討論。)

2、個別幼兒集體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幼兒分組活動,教師提出分組要求。

1、教師用符號幫助幼兒歸納出幾種可能出現的故事結局:

(1)小動物想出了什麼辦法來打跑老虎的?

(2)小動物怎樣逃跑才能躲避兇猛的大老虎?

(3)老虎是怎樣捉到小動物的?

(4)爲什麼老虎跟小動物做了好朋友?

2、交流、記錄

(1)每組選擇一個問題進行續編,每個朋友都參加,把自己的想法先用符號記錄下來,

再在小組中大聲、連貫、完整地說給同伴聽。

(2)使用符號記錄的時候互相幫助,記錄完了就坐下來交流。

(3)認真傾聽小朋友的發言,評選“故事大王”,在集體中交流。

3、幼兒分組活動:教師重點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大聲、連貫、完整地進行表達,

提醒幼兒在小組活動中學會合作學習。

四、集中交流、分享:

1、每個幼兒先自由地和同伴分享自己續編的故事。

2、每組的“故事大王”在集體中交流。

附:故事《老虎來了》的開始部分

茂密的森林裏,住着許多小動物。一天清晨,紅彤彤的太陽升起來了。小公雞張大嘴巴“喔喔喔”地叫醒了小動物們。兔子、貓和小猴都是好朋友,它們圍着一顆大榕樹,在草地上高高興興地玩起來了。瞧,小貓在練跳繩,它一下一下有節奏地甩着繩子,越跳越起勁;可愛的兔子拍着大皮球,臉都漲紅了;最淘氣的小猴子山骨碌碌地轉動着機靈的大眼睛,在大榕樹上蹦來跳去,還在樹枝上盪鞦韆呢!小牛也來湊熱鬧,它搖晃着大腦袋,東瞧瞧,西看看,然後豎起它那對尖尖的牛角,神氣地說:“誰來跟我比賽,頂一頂,看誰的力氣大!”小動物們正玩得高興,突然,遠處傳來一陣老虎的叫聲,小動物都嚇壞了,嚷着說:“大老虎來了,大老虎來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使幼兒知道樹木的多種用途。

2、引導幼兒初步瞭解樹對人,對環境的主要作用。

3、激發幼兒愛護樹木的感情。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圖片)、木製實物

活動過程:

1、提問幼兒知道每年的3月份有一個關於樹的節日嗎?(3月12日植樹節)爲什麼要種樹呢?就是我們今天要了解的《樹的作用》。

2。教師請幼兒自由講述自己瞭解到的關於樹的用途的一些知識。

3。組織幼兒觀看蒐集到的一些圖片ppt,引導幼兒討論樹的作用。

教師小結:(1)淨化空氣:樹木多的地方空氣清新。

(2)美化環境:樹木可以把環境打扮得很漂亮。

(3)減少噪音:樹木可以讓噪音減少。

(4)擋風固土:樹木可以爲我們遮擋風雨,樹的根可以穩住泥土鬆弛。

4。認識常見的木製品。

教師出示木製品實物(圖片)提問:你認識這些物品嗎?

它們叫什麼名字?

它們是用什麼製作的?

教師小結:這些物品都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木製品,都是用樹木製成的,樹木對人類的貢獻是很大的。

5。瞭解保護樹木的方法(幼兒互相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

(給樹澆水、給樹施肥、給樹修剪枝丫、給樹防蛀防凍等等……)

6。教師評價總結。

7。活動延伸:

觀察周邊的環境,與同伴、爸媽、老師分享你的感受。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感知事物的數量關係,根據實物及圖片口編加減應用題,學習7的加減。

2、學習用清楚的語言講述算式所表達的意思。

【活動準備】

1、背景圖2幅,磁性教具兔子、小貓各7個,1--7的數字2組,算術符號“+”、“-”、“=”。

2、幼兒操作材料:紙、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複習7以內的組成和加減。

1、遊戲:我的火車幾點開。

規則:教師出示不同的算術題(如:3+2=?)問:我的火車幾點開?幼兒回答:3+2=5,你的火車5點開。遊戲反覆進行幾次。

2、出示數字7,複習7的組成。

請個別幼兒按照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說出7的組成。

二、口編應用題,學習7的加法和減法。

1、出示圖一,引導幼兒觀察:

——圖上顯示草地上有5只小兔在玩耍,這時教師又在圖上貼上兩隻小兔,請幼兒根據圖和老師剛纔的操作,用三句話描述圖意。

——請幼兒用加法算術來表示圖意(5+2=7)

——幼兒認讀算式題,鼓勵幼兒說出算式中每個數字和符號所表示的意思。

2、出示圖二,引導幼兒觀察:

——圖上顯示遊樂園裏有7只小貓在遊戲,這時老師從中拿走3只小貓,請幼兒看圖並結合老師剛纔的操作,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圖意,並列出算式(7-3=4)。

——請幼兒說出算式中每個數字和符號所表示的意思。

三、幼兒操作活動。

1、紙、筆人手一份,幼兒根據圖意列出7的加減算式題。

2、檢查幼兒作業,一起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