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錦集九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錦集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1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錦集九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球走的正確方法。

2、能按一定的方向運球走,提高四肢運動的協調性。

3、激發幼兒的競爭意識。

4、通過活動鍛鍊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鍊。

5、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活動準備:

籃球人手一個,紅色、黃色彩條若干,記分板,場地的設置等。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1、邊念兒歌邊複習拍球

2、總結拍球的正確方法。

A、手臂帶動手腕用力向下按壓球的中心部位

B、手的姿勢準確,五指張開

二、學習直線運球走。

1、自由練習。

2、引導幼兒發現問題,並探討正確的直線運球的方法。

3、教師示範動作,並講解動作要領。

4、再次練習,教師個別指導。

5、分組競賽,進行評價。

6、學習轉彎運球走。

7、自由練習。

8、引導幼兒發現問題,並探討正確的轉彎運球走的方法。

9、教師示範動作,並講解動作要領。

10、再次練習,教師個別指導。

11、分組競賽,進行評價。

三、放鬆活動。

  活動反思: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遊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多做,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體育遊戲不僅能促進幼兒的生長髮育,增強體質,而且對幼兒的心理髮展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爲它能促進人的認知、情感、意志和個性等方面的發展。我們在生活中,除了注意體育遊戲對身體的鍛鍊價值以外,還有意識地把體育與其他相關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幼兒的身心全面發展。

運球走是大班幼兒必須達到的動作技能之一,我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思考了孩子掌握動作技能由易到難的幾個關鍵階段,我又仔細分析了我班幼兒運球走的水平,發現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不會原地連續拍球,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會原地拍球,但不會拍着球走,還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會拍球走,但不會按一定的方向運球,針對孩子在這三個階段的發展差異,我們嘗試着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和支持。

本節活動的目的就是幫助孩子們掌握拍球的動作技能,通過三個環節:原地拍球—直線運球—繞彎運球,來幫助孩子們掌握運球的正確方法。在第一個環節的練習中,我發現有的孩子拍球的力度不夠,原因是孩子用手指尖兒拍球,而不是用手掌去拍,還有的孩子是擊球過早或擊球位置不正確。爲幫助孩子們控制拍球力度,在指導動作的同時,我採用了兒歌形式,讓孩子們邊說兒歌邊拍球,更逐步增加了拍球的力度。在遊戲中,通過語言的提示和不斷的練習嘗試,孩子很快掌握了拍球的動作。爲了幫助水平各異的孩子能向指定方向連續拍球走,我設置了遊戲場景,用小椅子擺成有一定寬度的通道,讓孩子拍着球沿着通道向前走進行比賽,想通過比賽的形式激發幼兒的競爭意識,這一點在活動也充分的體現出來了,孩子們能爲自己的隊員加油。在嘗試繞彎運球走的過程中,也設置了新的場地,在孩子們有了初步的體驗後,我將大彎變成小彎,採用競賽的方式,提高了運球走的速度,同時增加了運球走的難度。通過一次次的練習和比賽,孩子們基本上能掌握運球走的方法。

纔能有利於促進幼兒身體的發展,要充分挖掘重點和難點,避免盲目性。例如這節活動課中重點和難點就是運球行走2、在探索和嘗試中,我體驗到,作爲老師,只有以飽滿的情緒帶動孩子積極、快樂的投入到體育活動中,才能讓孩子在快樂中獲得發展。

通過這次的活動,我對自己以後的體育教學活動上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1、在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這方面這堂課我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在活動中我應該對能力不同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爲不同水平的幼兒提供不同程度要求的活動條件,並做到尊重他們的意願。如可以設置不同難度的場地,體現出簡易的不同。這樣的話就給了幼兒一個選擇的空間,讓幼兒自己來選擇,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鍛鍊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和提高。

小百科:一個半圓繞直徑所在直線旋轉一週所成的空間幾何體叫做球體,簡稱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自主探索找出3的兩種分合方法,初步感知兩個部分數之間的互換關係。

2.能正確的按數取物,學習3的加減法,會書寫數字3。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1.塑料雪花片玩具,數字1、2、3和分合號、加減、等號、加減算的式卡片若干,小動物卡片或教師教學資源,鉛筆,田字格本。

2.找朋友的音樂;幼兒學習資源?第18-19頁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探索3的組成。

(1)老師手中有3個玩具,請點數老師手中的玩具。請幼兒說一說兩種不同的分合方法,並口述3的分合方式。

(2)教師拼擺3的分合方式,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分合式,理解兩部分數之間的相互關係,如3可以分成2和1,也可以分成1和2。

2.遊戲“找朋友”,複習鞏固3的組成。

將幼兒分成5組,請每組幼兒每人手裏拿一個數字1或者2,聽音樂“找朋友”,去找一個和自己手中數字湊起來是“3”的人做自己的朋友,然後握手、敬禮動作。“再見”時,兩人交換數字卡片繼續進行遊戲,聽音樂各組輪流進行。

3.引導幼兒操作自己手裏的小動物卡片,學習3的加減法。

(1)教師口述應用題,幼兒根據應用題內容取相應的小動物卡片,拼擺出算數式。如“草地上有2只小狗在玩耍,又跑來了一隻,請問草地上現在一共有幾隻小狗?”

(2)請幼兒說出算式中每個數字和符號所表達的意思。重點掌握“又跑來”是增加的意思;“求兩個數合起來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飛走了”是“減少”的意思,用減法計算。

4.指導幼兒在田子格紙上書寫數字3,掌握3像耳朵的樣子,提示幼兒在左半格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真聽清楚各項活動的規則, 用過的物品能歸還原處。

2、掌握序數詞,會用第幾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材料準備:

1、幼兒人手一本《幼兒園課程指導.數學》。

2、小黑板一塊,粉筆若干、投影儀

  活動過程:

1、發放《幼兒園課程指導.數學》,幼兒人手一本。

2、集體活動

(1) 按數拍手。

“我們來聽數拍手,我報幾你們就拍幾下。”

(2) 認識序數。

老師在投影儀上出示書畫面。“有幾張小椅子,椅子上有幾個小朋友?第幾張椅子是空着的?我們按順序說說空着的小椅子的位置。”教師手指第三張空椅子。“這是第幾張空椅子?誰會用一個數字來表示這張小椅子的位置?”“你在這裏寫上‘3’表示什麼意思呢?”“我們平時還可以用‘3’來表示什麼?”“現在你知道數字有幾個用處了嗎?”(表示物體的位置,表示物體的數量。)

“能在每張空椅子上都寫上一個數字來表示它們的位置嗎?”老師蓋着第三第六第九張空椅子。“誰能說說,哪幾張椅子不見了?你又是怎麼發現的呢?誰幫助你一看就知道第幾張椅子不見了?”

3、分組活動。

數數第幾張椅子是空的。

“說說範樣上每張椅子的位置,看看第幾張椅子沒人來,是空的,請你把能表示空椅子位置的數字寫在書上,邊做邊講,第幾張椅子是空的,做完後說說哪幾張椅子是 空的。”

教師巡迴指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喜歡關於星星的童話,感受夜裏寧靜、溫馨的意境。

2、理解故事內容,體會故事優美的意境,大膽講述自己的願意。

3、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白紙每人一張,墊板每人一塊,彩筆每人一盒。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師:老師知道我們班孩子都是最棒,最能幹的,對嗎?

師:那現在老師就請小朋友們豎起你們的小耳朵,注意認真的聽好老師等一下講的是什麼樣的故事?

二、在安靜的環境中,教師有感染力地講述故事1-2遍。

1、提問:

師:好了,剛剛小朋友們都很認真地聽老師講這個故事,那老師問你們,在這深藍色的天空裏住着誰?她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師:嗯,小朋友回答得真不錯,那我們來聽第二個問題:星姐姐帶來了幾顆星星?分別是什麼顏色的?

師:好,那我們來聽第三個問題:星姐姐爲睡着的小黃雞帶去了怎樣的夢?

師:好,那我們再來看第四個問題:星姐姐爲小青蛙帶來了怎樣的夢?

師:第五個問題是:星姐姐爲小甲蟲又帶去了怎樣的夢呢?

師:好了,現在我們來聽這最後一個問題:星姐姐最喜歡誰?她給孩子們帶去了怎樣的夢?

三、想象並討論。

1、師:嗯,剛剛小朋友們都說出了星姐給小動物帶來的夢,那如果是你,你想讓星姐姐給你帶來什麼樣的夢呢?

2、討論:

師:現在請小朋友認真想一想,等一下老師請小朋友們來說一說。

師:嗯,小朋友們回答得都很不錯,內容新穎,很有想象力。

師:好,下面老師請小朋友們把你們想要星姐姐給你帶來的夢畫下來。

四、幼兒作畫。

1、構思、作畫,老師巡迴指導。

2、根據幼兒的畫面情況給予及時提示和啓發豐富幼兒的畫面。

3、作業展示。

師:好,小朋友們都畫了,那我們現在就來看一看,誰的最漂亮?

【活動延伸】

請能力較強的幼兒續編1-2個小情節,大家欣賞。

【活動反思】

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向幼兒展示散文詩的內容情節,很能吸引幼兒的興趣,同時,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良好表達語言能力的機會,使他們能一步步深入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散文詩非常的優美,加上課件優美的意境,保證了幼兒整個活動的質量。在活動中,我只是活動的引導者,把更多說的機會留給孩子,讓幼兒真正做活動的主宰者。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繞口令的特點,能在圖標的幫助下熟練地朗誦繞口令。

2.嘗試根據自己的學習方式逐步減少圖標記憶繞口令,喜歡朗誦繞口令。

3.提高對語言表達技巧的興趣,培養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1.根據繞口令內容自制教學圖片。

2.每人一份《貓和包》的圖標(圖標後面貼上雙面膠)、貼圖標的底板。(放在幼兒的座位下面)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理解繞口令的內容。

1、教師將繞口令《貓和包》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幼兒聽,幫助幼兒理解。

2、教師逐步提問故書內容:故書的名字叫什麼呀?故事裏面有誰呢?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

3、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擺放圖標如、當幼兒說出故事的名字叫《貓和包》,教師就將標題圖標“貓和包”放在自板上;當幼兒說到“故事裏有小寶,還有小貓”.教師就將“小寶”和“小貓”的圖標擺出來。以此類推,根據幼兒的回答增加圖標,並有意識地根據繞口令的格式將圖標擺放出來。

二、集體欣賞繞口令《貓和包》,瞭解繞口令的主要特點。

1.師:你知道嗎,這個故事還可以用另外一種方法來念,想不想聽一聽?

2.教師示範朗誦繞口令1一2遍,並加快速度,使幼兒初步感受繞口令的特點。

三、幼兒練習朗誦繞口令2~3遍,引導幼兒感受繞口令的特點。

1、師:你在念繞口令時有什麼感覺?你發現這個繞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根據幼兒的回答把這些圖標特別指出來,讓幼兒反覆念一念,感知這些字詞的發音特點)

2、教師小結:繞口令是將一些發音相近的字和詞放在一起,幫助大家練習發音。繞口令有節奏感,可以越念越快,十分有趣。

四、引導幼兒藉助小圖標朗誦、記憶繞口令。

1.請幼兒把椅子下面的圖標和貼圖標的底板拿出來。

師:請小朋友自己看着圖標讀一讀,練一練,注意把那些容易唸錯的字念準確。

2.鼓勵幼兒自己看着小圖標朗誦繞口令。教師注意巡迴傾聽,及時幫助幼兒解決問題。

3.幼兒嘗試根據自己學習的進度逐步減少圖際記憶繞口今。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先去掉兩個圖標進行練習,然後逐漸去掉多個圖標,直到最後鼓勵幼兒不使用圖標進行練習。

五、引導幼兒運用多種形式進行繞口令比賽。

1.加人節奏練習,如讓幼兒一邊拍手一邊朗誦繞口令.掌握繞口令的節奏。

2.引導幼兒嘗試加快速度朗涌繞口令並進行比賽。

3.“繞口令秀”:鼓勵幼兒朗誦自己掌握的繞口令,增加幼兒對繞口令的興趣。

4.師:你們回去學一些繞口令,我們再開一個繞口令表演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動物清理環境垃圾的方法和簡單瞭解我們生活中一些清潔環境的方式,知道廢物可以再利用。

2.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和力所能及的環境清潔勞動,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3.豐富詞語:巡視.清除.骯髒.功勞.提供。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讓他們知道哪些動物或植物是地球清潔師。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導論。2:教師介紹地球上植物.動物和人類互相依存的生物鏈關係。組織幼兒參加力所能及的環保宣傳活動和保持周圍環境清潔的勞動。3:引導幼兒觀察平時垃圾是怎樣回收,向幼兒介紹垃圾爲什麼要分類處理和垃圾分類的方法,導論家裏的垃圾什麼是可回收的,什麼是不可回收的 。4:讓幼兒懂得怎樣收集一些廢舊材料,激發幼兒利用廢舊材料製作手工品的興趣。

難點:怎樣嘗試把學習和遊戲活動中產生的垃圾分類,讓幼兒垃圾回收後的再利用產品。

活動準備

1:主題活動錄音帶大班(春季)1盒,錄音機1臺,掛圖1副。

2: 每個幼兒主題活動圖畫書《小溪流的歌》1冊。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教師提問:“生活中每天都會產生許多垃圾,誰來清潔垃圾”?“動物會清理垃圾嗎?”引出故事名稱。

2:傾聽故事。

(1)傾聽錄音故事《地球清潔師》請幼兒認真故事後回答問題,“誰參加了清潔工人大會?”“誰是地球清潔師?他們爲地球做了哪些清潔工作?”鼓勵幼兒積極回答。

(2)讓幼兒邊看《小溪流的歌》第40—47頁邊聽故事,然後回答問題:“有幾個動物發言?他們在地球的什麼地方做清潔工作?”“他們怎麼介紹自己的清潔本領,?”“地球清潔師誰名列第一?爲什麼?”鼓勵幼兒大膽回答。

3:互動交流

(1)幼師互動交流:“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或植物是地球的清潔師?”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導論。

(2)教師介紹地球上植物.動物和人類互相依存的生物鏈關係。

(3)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實際和自己的能力,導論:“我能爲清潔地球做些什麼事情?”組織幼兒參加力所能及的環境宣傳活動和保持周圍環境清潔的勞動。

4:課後延伸

(1)教師(出示環境掛圖)江河湖海多清澈;寬廣的草原空氣清新,牛羊成羣;植物沒有病蟲危害,長得多麼茂盛啊!

板書,地球清潔師

海鷗——海洋

魚—— 江河

屎殼郎——牧場

烏鴉——地面

教學反思

《地球清潔師》是一篇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科學幼兒故事,故事通過擬人化的寫法和課文連帶的可愛的卡通圖畫通俗形象地說明了動物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反應了動物和人類之間的密切關係。

爲幫助幼兒感悟故事內容,同時能適應幼兒大班的認識特點,要特別重視教學方式.形式.手段的更新.創新。支持和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經歷探究和發現過程獲得有關周圍物質世界及其關係的經驗的過程。使幼兒獲得樂學.會學這種有利幼兒終身發展的長遠教育價值。

讀一讀.問一問.演一演,這並不是什麼新教法。但我卻能以新課程理念爲指導,根據兒童的認識特點和心理髮展的規律。在“讀”上求創新,在“問題上動腦子,”在“演”上出新招,激發了幼兒的思維,讓幼兒體會到故事中的快樂。

最後,我覺得,幼兒通過積極主動的學習才能獲得有益於終生髮展的關鍵要素。這種主動學習的策略包括兩個最基本.最關鍵的要素,即教育目標需求化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學習方式。教育要最大限度地把與教育目標相符的價值與經驗轉化爲幼兒的需要,這是幼兒學習的基本前提。而且,要支持幼兒不斷地按自己的想法作用於環境,調整.豐富和發展自己的`認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背景】兒童的語言主要是通過主動積極地與周圍環境中的語言信息、材料交互作用發展起來的。因此我提供給幼兒生動的語言材料——《丘丘歷險記》。活動以小甲蟲丘丘歷險爲主題,通過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圖片等來引導幼兒自由想象,創造性地加入故事的對話、情節,並跟隨故事的變化,用肢體語言和表情語言來表達,使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得到充分發揮。

【活動目標】

1、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圍繞丘丘歷險的線索,積極思維、進行創編。

2、能用清楚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

3、體驗助人爲樂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視頻轉視儀。

2、圖片六幅。

【活動過程】

一、丘丘想歷險。

一隻名叫丘丘的小甲蟲,整天趴在窗前想:如果我能象小鳥、蝴蝶那樣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那該多好啊!誰能幫它想想辦法?

二、跟着丘丘去歷險。

1、終於有一天,丘丘如願以償飛上天了!出示圖二。請你看圖說出它的好辦法,並想想還有什麼好辦法?

2、出示圖三。丘丘飛呀飛呀,微風輕輕地拂過它的面龐,它向下望去,綠綠的草地,鮮豔的花朵,漂亮的磨菇房子……啊,一切是多麼的美好啊!丘丘還看見了什麼?除了這些丘丘還可能看見什麼?

3、出示圖四。突然,丘丘飄落到一個清澈的池塘裏,可它不會游泳,怎麼辦?請你幫它想個好辦法。

4、出示圖五。丘丘大喊:“救命啊,救命啊!”小青蛙划着西瓜船趕來了,小螞蟻划着樹葉船趕來了,小螞蚱划着蛋殼船趕來了。還有誰趕來了,請你說一說。

5、出示圖六。丘丘得救了,它是多麼感謝這些熱心幫助它的小夥伴呀!可是丘丘找不到自己的家,怎麼辦呀?

(評析:中間部分,運用了五個連續的情節,它們一環扣一環,一步步地展示了丘丘歷險的過程,幼兒如同身臨其境。他們在聽一聽、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中,自然而然地運用並獲取了生活經驗,同時,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創造能力等。)

三、說說丘丘歷險的故事。

誰來完整地說一說丘丘歷險的故事?說之前先給它取個名字。

(評析:之前已經有了想象的基礎,這時提高了一個層次。)

  四、你想象丘丘一樣去歷險嗎?

【活動評析】

本次活動,改變了以往單純的教與學的形式,將學習與娛樂相結合,淡化了教與學的界限,使幼兒真正成爲了活動的主人。整個活動打破了課堂教學的侷限,消除了孩子學習時的枯燥、緊張感,滿足了孩子的表現慾望。孩子們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活動中,孩子們充分地瞭解了祖國的廣闊美麗,體驗了助人爲樂的快樂,併產生了將來也要象丘丘一樣遊歷祖國大好河山的願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三角形、圓形、正方形、菱形、長方形、梯形幾種平面圖形的認識。

2、通過觀感知圖形的基本特徵,能夠正確的區分六種幾何圖形。

3、發現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1.幾何圖形組成的花,動物圖片。

2.給每位幼兒準備一盒七巧板。

活動重點:能正確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幾種平面圖形的形狀。

活動難點:

1.正方形和菱形的區別。

2.六種圖形的基本特徵。

活動過程:

1.手指遊戲激趣導入本課。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來;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舉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抱起來;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轉起來;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來。

2.春天來了,各種各樣的花開了。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兩幅美麗的花,小朋友們想看嗎?出示由菱形、三角形、長方形、圓組成的兩幅美麗的花。

3.讓幼兒說說這些美麗的花漂亮嗎?(漂亮)它們分別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菱形的特徵是什麼?

4.出示手工折的燕魚,讓幼兒觀察,指名說說燕魚身體的外形各是什麼圖形?

5.出示小雞、小豬、小狗的圖片,分別讓幼兒觀察說說他們的外形各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6.讓幼兒觀察我們活動的教室和生活的地方,說說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菱形和梯形。

7.指導幼兒區別正方形和菱形的區別。

小結;正方形和菱形都有相等的四條邊,正方形的四個角相等,菱形的兩個對角相等。

8.拼圖遊戲。(給每個幼兒發一副七巧板)

9.拼好自己喜歡圖案的幼兒自由彙報說說自己拼的是什麼?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分別表示的是什麼景物?

活動延伸:

開展圖形拆分和拼搭活動,讓幼兒感知圖形的變化關係。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時幼兒的興趣較濃,人人蔘入觀察美麗圖案各是由什麼圖形組成的,再聯繫生活實際讓幼兒說說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菱形和梯形的時候,幼兒對生活中物體的表面是三角形、圓、長方形、正方形說的較多,難點對物體表面是菱形和梯形說的較少,區別的不太清。也許幼兒平時不注意觀察,見的較少教師引導的不到位的緣故。在拼搭遊戲活動中,幼兒只能拼搭常見的景物。想象拼搭的能力較差,今後要加強幼兒動腦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爲:

1、初步瞭解蝴蝶的一生。

2、激發幼兒對昆蟲探索的慾望

3、嘗試畫出蝴蝶一生的演變過程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帶領幼兒到戶外觀察蝴蝶。

2、物質準備:卵、毛毛蟲、蛹、蝴蝶圖片若干、課件(各種各樣的蝴蝶圖片、蝴蝶一生轉變過程的碟片)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1、興趣引入:

小朋友們好,我是快樂的蝴蝶姐姐,今天我想邀請大家到我們美麗的蝴蝶谷去做客,你們想去麼?(想)於是,在歡快的音樂中,我帶領幼兒飛到活動室中間坐好。

2、感受蝴蝶種類的多樣性瞧,美麗的蝴蝶谷到了。(課件出示蝴蝶谷圖片)快看呀,我的好朋友都來歡迎大家啦!出示課件蝴蝶幻燈片。(在悠揚的《化蝶》音樂聲中,一隻只漂亮的蝴蝶映入幼兒眼簾,把幼兒帶到了一個美麗的蝴蝶世界。)

(二)設置疑問小朋友

你們剛纔看到的只是我們蝴蝶家族當中的一小部分。因爲我們蝴蝶可是一個大家族,分佈於世界各地,一共有好幾千中呢!咦?小朋友,你知道我小的時候長得什麼樣麼?

“我小時候到底長得什麼樣?真的像小朋友說的那樣麼?現在我給大家看一看我小時候的照片吧。這時教師逐幅出示:蛹、卵、毛毛蟲、蝴蝶的圖片讓幼兒觀察,並讓幼兒猜名稱、特點。到底哪一張是我剛出生時的照片?我慢慢長大又變成什麼樣子呢?

(三)猜想驗證

1、猜想:請幼兒分組自由按順序排列,並說一說理由。(教師可以從幼兒的排列順序瞭解到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

2、驗證:到底哪一組排列的對呢?還是請大家看一看我的生長錄像吧。(播放課件:蝴蝶的一生。)

3、教師提問集體訂正。

(1)媽媽把我生在哪裏?爲什麼把我生在葉子的背面?這時大家叫我什麼名字?

(2)我從卵裏鑽出來變成了什麼?我喜歡吃什麼?

(3)我變成大毛毛蟲以後會做什麼事情?大家給我起了什麼名字?

(4)我從蛹裏鑽出來又變成了什麼?

(四)自由創作

根據所掌握的知識,自由創作。在音樂中畫出蝴蝶一生的演變過程,回家講述給家人聽。

教學反思:

由於蝴蝶的生長過程比較長,幼兒不易觀察到,而且,毛毛蟲變蝴蝶的特殊性對於現階段的幼兒來說難於理解,因而在活動中我運用了標本、圖片以及ppt的科普小故事,從中發揮其優越性,服務於教學活動。形象的標本、圖片,生動有趣的科普小故事使得教學內容變得可視、可聽、易感知、易理解,使幼兒在探索中瞭解了蝴蝶成長的規律和變化。 教學活動爲幼兒提供了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機會。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突出幼兒爲主體,我只是在適當的時機加以引導,爲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幼兒看、想、說、做等,充分發揮了幼兒各種感官的作用,提高了幼兒的各種能力。同時我還重點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大膽表達,爲幼兒營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流環境,把說的權力交給幼兒,教師只是在適當的時候起着啓發、引導的作用,並且在幼兒有需要的時候,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努力使每個幼兒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