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教案彙總10篇

【精華】幼兒園教案彙總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幼兒園教案彙總10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1、熟悉音樂旋律,初步按節奏一下一下地模仿小星星,嘗試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小星星。

2、在共同表現的活動中提升審美情趣,體驗創造活動帶來的愉悅。

一、模仿閃爍小星星

1、看看,誰來了?(問好)

2、仔細看,它是一顆怎麼樣的小星星?(閃爍的小星星)

3、如果你是小星星,你用動作怎麼表示呢?(請幼兒自由表現,同伴之間學一學) 鼓勵幼兒自主創編,爲下面的環節做好鋪墊。

二、感受閃爍小星星

1、引導幼兒根據自身的體驗創造小星星的動作,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形態各異的小星星。

(小星星想和你們一起來跳舞,請你聽一聽,看一看它在天空是怎麼樣跳舞的。

讓我們一起來和小星星跳舞吧。)

2、用不同的形式,合着音樂跳舞。 合着音樂做動作,讓幼兒從中獲得創造的快樂和成就感。

三、體驗睡覺小星星

1、漸漸地天亮了,誰來了?太陽來了,小星星要幹什麼了呢?

2、帶領幼兒用旋轉的動作表示小星星睡覺了。

3、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自己的理解創編“睡覺”的動作。 激發幼兒新的興奮點,刺激幼兒好創造、好表現的心理特點。

四、音樂遊戲:我是小星星

1、規則:合着音樂節奏跳舞,儘可能不碰到其他小朋友,鼓勵成功表演舞蹈的小朋友。

2、在歡樂的音樂聲中,再次舞蹈。 讓幼兒享受整個遊戲帶來的歡樂。

幼兒園教案 篇2

一、課文說明

水在我們地球上是極爲豐富的,分佈很廣。水與人的生活關係非常密切。因此,讓學生認識我們周圍水的存在、水的用途,是學生認識自然界的一個重要方面。水的用途是本課的重點,水在自然界的分佈雖然很廣,但可利用的水並不多,因此教育學生節約用水是十分必要的。

本課是按照水的分佈、水的用途、節約用水的思路編寫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既獲得有關水的分佈和用途的知識,又受到節約用水的教育。

本課可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導學生認識自然界裏的水。課文第一圖是讓學生了解天空中有水,第二圖是讓學生了解江河裏有水,第三圖是讓學生了解地下有水,第四圖是讓學生了解海洋裏有水。

第二部分是指導學生認識水的用途。課文通過六幅圖讓學生知道我們喝水、洗衣洗菜、飼養牲畜、灌溉農田、水上運輸、水力發電等都要用到水。

第三部分是教育學生要節約用水。這部分課文有兩幅圖。一幅圖是一人端着洗完的菜離去,水龍頭未關,一個小朋友看到了過去將水龍頭關好。另一幅圖是一個小朋友用手堵住水龍頭,讓水噴到另一個小朋友身上;一個小朋友看到了這個情景,指着牆上“要節約用水”的標語,勸告他們不要做這樣的遊戲。教學時,可結合學生的實際,再舉些學生中浪費水的實例,或者讓學生現身說法,使大家都受到節約用水的教育。

二、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瞭解水在自然界的分佈和水的用途

2.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的思想教育。

三、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掛圖或投影片,內容包括自然界裏的水、水的用途、節約用水。

四、教學過程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哪些地方有水

談話:有個問題看哪些同學能回答。誰知道哪些地方有水?

(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

提問:天空中有水嗎?

地下有水嗎?

出示掛圖或投影片。

小結:誰能全面地說一說哪些地方有水?

2.指導學生認識水的用途

談話:現在我們知道了江河湖海、天上地下都有水。誰知道我們在哪些地方要用水?

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後,分別出示牲畜飲水、灌溉農田、水上運輸、水力發電等掛圖或投影片,並一一給以講解。

小結:誰能全面地說一說水有哪些用處?

教師給以小結。

3.教育學生要節約用水

講述:雖然天空中、江河裏、海洋裏、地下都有水,但供給我們喝、做飯、洗衣、灌溉農田、發電、工業生產用的水卻並不很多。我們平常用的自來水,是工人叔叔花費了很多勞動,用江河裏的水加工的,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

出示掛圖或投影片。(一人端着洗完的菜離去,水龍頭未關嚴。)

提問:大家看看畫中的阿姨做到節約用水了嗎?如果我們看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出示掛圖或投影片。(一個小朋友用手堵住水龍頭,讓水噴到另一個小朋友身上。)

提問:大家看看能這樣做遊戲嗎?爲什麼?如果我們見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提問:我們平時有哪些浪費水的行爲?今後怎樣做纔對?

鞏固

講述:今天我們學習了水的用途一課。(板書:課題)我們知道了天空、江河、海洋、地下都有水。還知道了水有很多用途,我們無論是洗臉、做飯,還是行船、發電、灌溉農田都要用到它。我們還知道了要節約用水。

幼兒園教案 篇3

《摸球遊戲》體現了概率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概率知識的隨機性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在前幾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可能性大小的知識,而本節課主要是用數字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這對學生來說十分抽象,也難以理解,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讓學生經歷了猜測推理驗證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化解了學生認識上的一個個難點。

創設了學生喜愛的摸球遊戲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逐層引導,先引導學生理解不確定事件的可能性用0表示,確定事件的可能性用1表示,確定了可能性的取值在0和1之間。接着,重點討論了可能事件的可能性的表示方法,並且分層次展開了分析和探索。首先,利用箱子裏放1個白球,1個黃球的遊戲情境,引導學生憑直覺發現,摸出黃球的可能性是一半,並理解摸到黃球的可能性用表示的情況。隨後,教師逐層深入,開始分別增加白球和黃球的數量,引導學生分別理解了1黃2白,2黃1白,3黃2白這三種情況下,摸出黃球的可能性分別用,,表示的情況。在每一種表示方法之後,教師都重視引導學生討論爲什麼用這些分數表示,並在最後引導學生髮現可能事件的可能性用分數表示的方法。其次,教師在總結部分展開了問題的討論,討論了與可能性的大小有關的條件,並追問了分母以及分子表示的內容。加深了有關可能性的學習,但是對於這個問題的討論,學生難以準確表達,教師需要進行適當的引導。

教學中的實驗操作活動,體現了理論可能性與實際可能性之間的關係和矛盾對立。摸棋子的遊戲,建立了矛盾對立,使學生髮現摸出的結果是不確定的,並且摸了24次,結果還是不確定的。拋硬幣的遊戲情境,再現了學生對於這個矛盾問題的深入探討,引導學生理解:當我們實驗的次數足夠多時,試驗數據就會非常接近推理值。在得出結論之後,教師分別出示了一些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加深鞏固了學生的認識。而這些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問題,正好體現了理論可能性與實際可能性之間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抓住了學生學習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了體驗、推理的過程,但是在教學設計中,並沒有對可能性的表示方式有一個明確描述,只是反覆的追問學生爲什麼?而自己卻沒有一個明確的解釋,這樣稍顯欠缺。尤其是可能性大小如何用分數表示,以及分母和分子分別表示什麼,沒有一個深入的引導和探索過程。

總之,課堂教學不會是十全十美的,往往存在着一些遺憾,在40分鐘的課堂中,不能樣樣都完全涉及,這個教學案例是一個概率研究的好的案例。

幼兒園教案 篇4

一、活動目的 :

1.在活動中感知自己小腳的特徵與特點,產生初步的探索興趣。

2.知道腳會隨着人體的長大而長大,激發幼兒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成長的渴望。

二、活動準備 :

爸爸、媽媽、小朋友、嬰兒的圖片及腳印、地毯、音樂磁帶、錄音機、磁性板

三、活動過程 :

1.腳步律動 :

和小腳一起跳舞。(活動小腳,調動幼兒積極性)

2.我們和小腳一起玩好嗎? 把你的小腳露出來吧!

①脫襪子(兒歌):

縮起小脖子(脫襪筒至腳心)

拉長小鼻子(拉出襪頭)

彎彎小身子(對摺)

住進小房子(放進鞋子)

②提醒幼兒兩隻鞋是好朋友親親熱熱在一起。

3.我和小腳 :

脫掉襪子,真舒服,和你的小腳玩玩吧。

①你的腳上有什麼?動一動。

②數一數:數一數一隻腳上有幾隻腳趾?(幼兒數腳趾)另一隻呢?

小結:每隻腳有五隻腳趾。

③撓一撓小腳

撓撓自己的腳,撓撓別人的腳,有什麼感覺?

④聞一聞氣味

腳怎麼會有味的?

腳有味有許多原因,那麼有什麼方法,讓腳乾乾淨淨,舒舒服服?

小結幼兒講述。

4.比腳印 :

①瞧!這些是什麼?(出示腳印)

②這些腳有什麼不一樣?

③猜猜這是誰的腳印?(操作翻卡圖片看看你們猜對了嗎?)

④我們來給腳印排排隊吧?(幼兒給腳印排隊)

⑤數數有幾對腳印?

⑥爸爸媽媽的腳是不是一出生就這麼大?

(爸爸媽媽的腳剛出生是怎樣的?然後呢?)

⑦你的腳剛出生時是怎樣的?

現在呢?將來呢?猜猜你長大了,腳會有多大?

⑧小結:我們在慢慢長大,腳也會跟着慢慢長大。

⑨遊戲:小腳找朋友 (自由結伴玩對腳遊戲)

5.摸摸小腳有什麼感覺?(有點涼)怎麼辦?給小腳找襪子朋友吧?(提醒幼兒襪子別穿反了)

穿襪兒歌:

縮起小脖子(拿住襪筒兩側)

鑽進小洞子(穿進襪尖)

拉起長鼻子(拉襪筒)

穿好小襪子。

6.小腳的本領 :

你的小腳會幹什麼?我們來試試。

小結:你們的小腳本領真大,希望長大以後你們的腳本領更大。

7.找鞋子的朋友 :

提醒幼兒鞋子一左一右別穿錯了。

8.摸過腳、腳上的細菌都到手上了,怎麼辦?我們一起去洗手吧!

幼兒園教案 篇5

請五名幼L站至i]設置好的池塘邊扮演五隻小青蛙,幼兒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

等唱到“一隻小青蛙跳到池塘裏”這~句中的“跳”字的時候,小青蛙逐一跳進池塘邊唱邊表演。

演唱動作建議

第一小節:伸出右手五指張開與面部平行,手跟隨身體兩拍一次左右搖擺。

第二小節:雙手臂彎曲交叉放至肩上,身體兩拍一次左右搖擺。

第三小節:前兩拍,左手做抓蟲子的動作;後兩拍,左右摸肚子兩次。

第四小節:第一拍,左手摸肚子一次;第二拍,左手摸嘴,嘴說“姆”的聲音;第三、四拍,左右按xxX的節奏型輕拍嘴脣,嘴裏按XX X的節奏型發出味道很好的象聲詞:嘖。

第五小節:右手伸出食指,身體兩拍一次左右搖擺。

第六小節:雙手做跳進池塘的動作。

第七小節:前兩拍,右手伸出五指伸開的手掌;後兩拍,左手把右手的大拇指摁進手掌,表示只剩下四隻小青蛙。

第八小節:第一拍,繼續做左手摁右手大拇指的動作;第二、三拍,雙手掌放至耳旁做青蛙狀,嘴裏發出“呱呱”的聲音;第四拍,休止預備第二段的動作。

第二段至第五段:與第一段歌詞相同動作,歌詞中數字變化處,動作也相應地跟着數字變化。第五段最後一句,雙手臂下垂慢慢地將雙手左右攤開,手心朝前,當最後二拍嘴裏發出“哎”的聲音時,雙手掌心朝後收回。

幼兒園教案 篇6

設計背景

有不會疊衣服,亂放衣物。

活動目標

1.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強幼兒勞動觀念。

2.學習正確的疊衣服的方法。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疊衣服

難點: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準備

1.掛圖兩幅(一幅“一名幼兒晨間鍛鍊後把外衣脫下,整齊疊好放入櫥櫃;另一名幼兒則隨手將衣服扔進櫥櫃”,二幅“放學了,爸爸媽媽來接小朋友,第一位小朋友很快就找到了衣服高高興興回家了,而第二位小朋友由於衣服亂扔,找不着衣服急哭了”)。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活動:我的小手會幹什麼?

組織幼兒討論手會做哪些事?

你用勤勞的小手做過哪些事?

二、展開部分

1.觀看第一幅掛圖,並討論:哪個幼兒做的好?從而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做。

兩個小朋友分別在幹什麼?你喜歡哪一個小朋友?爲什麼

2.觀看第二幅掛圖,明白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習慣,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圖中發生什麼事了?第二個小朋友爲什麼哭呢?

那麼,小朋友脫下衣服應該怎樣做呢?我們來教他,幫助他好麼?

3.學習摺疊衣服的兒歌,練習正確疊衣服的方法。

教師邊念兒歌邊示範疊衣服。

幼兒念兒歌,學習正確的疊衣服的方法。

活動延伸:專門整理出一個櫥櫃,供用幼兒存放疊好的衣服,引導幼兒分類擺放衣物。

附兒歌:

疊衣服

兩扇小門關關緊,兩隻衣袖中間包,衣領向下彎彎腰,整整齊齊放放好。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後大部分幼兒學會了自己疊衣服,少部分幼兒還是不會,活動環節單一,趣味性很少,也有個人原因使幼兒沒有理解。

幼兒園教案 篇7

【教材簡解】

幼兒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就像美麗的顏色一樣絢麗,而紅、黃、藍作爲三原色,它們相互交融、混合,又會變成其他的顏色,這些神奇的變化更讓孩子們驚歎不已。《綱要》中指出:科學活動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所以本次教學活動就是爲了滿足幼兒的探究興趣和操作願望而產生,激發孩子們探究顏色的興趣和積極性,爲他們提供一個廣闊的想象空問,進一步來探索發現顏色的神奇變化。讓幼兒在玩色這一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了顏色的奇妙,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濃厚興趣將成爲他們繼續探索的動力。

【目標預設】

1、瞭解藍黃兩色擁抱會變成綠色、藍紅擁抱變成紫色、黃紅擁抱變成橙色的現象。

2、引導幼兒大膽操作紅、黃、藍變色遊戲,並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觀察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體驗自由探索的樂趣。

【重點難點】

1、引導幼兒在玩色過程中感受顏色的變化現象。

2、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感興趣,積極探索變色的奧祕,學習用語言表達。

【設計理念】

隨着教育的不斷改革和創新,科學教育越來越受重視,科學活動也越來越貼近孩子的生活。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但是,在現階段教育活動中,科學探索活動絕大部分都來自老師的預設,對於幼兒自發生成的活動我們探索的較少。在科學活動中,看似自主的探索,卻是在老師約束的框框內匆忙活動,有時,將活動伸展開來又侷限於知識、材料、時間、精力等準備的有限而沒有很好的展開,這些都足以使孩子們無法深入探索科學活動,無法解決圍繞在孩子身邊的科學難題,從而對科學活動產生距離感,最終失去興趣。面對科學活動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和疑惑,我們思考:科學活動中,要用怎樣的引導和形式,能始終保持孩子對探究活動的興趣與慾望,激發孩子探究的靈性。帶着思考,我將源於孩子疑惑中的科學現象,引領孩子嘗試着做真實、簡單的探索活動。

【設計思路】

我班的孩子在玩橡皮泥的時候,常把幾種顏色混合在一起,結果橡皮泥就變色了,這引起了孩子們的好奇:爲什麼這種顏色和那種顏色加在一起就會變顏色呢?孩子在疑問中對顏色的變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我從孩子的興趣點和問題出發,開始了我們的探索活動。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引起幼兒興趣。

1、師:今天有美麗的顏色寶寶到我們班裏來作客。看看是哪些顏色寶寶?(播放課件:藍色寶寶、黃色寶寶、紅色寶寶)看,藍色寶寶在和我們打招呼呢!(播放課件:藍色寶寶打招呼)藍色寶寶特別喜歡找好朋友,你們猜猜他會找誰做朋友呢?(幼兒猜測)瞧!藍寶寶找到黃色寶寶做朋友,親一親,抱一抱!好開心啊!誒!藍色寶寶怎麼不見了?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藍色寶寶怎麼不見了?怎麼變成綠色寶寶了呢?(播放課件:綠色寶寶)你發現了什麼祕密?(幼兒自由想象、討論、交流)(分析:第一環節以創設情境和談話方式導入,充分調動了孩子探究的好奇心,孩子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藍色寶寶不見了,變成綠色寶寶的祕密。)

二、操作實驗,引導幼兒探索

1、師:孩子們,把你的藍寶寶和黃寶寶親一親,抱一抱,看看有什麼變化呀?

2、幼兒自主操作,證實自己的猜測。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展示實驗結果。

3、引導幼兒在記錄表上記錄實驗結果。(教師提供記錄紙和筆)

教師小結:好神奇啊!藍色和黃色抱一抱就會變成綠色!(教師播放課件:藍色與黃色的擁抱)(分析:在第二環節中,爲幼兒提供材料操作實驗,從虛擬的課件轉入現實事物,獲得成功後再次回到課件,幫助幼兒理解主題中"擁抱"的概念,並記憶藍色與黃色變化的規律)

三、深化問題,拓展幼兒思維。

1、師:藍色寶寶知道小朋友們找出了答案,開心的跳起了圓圈舞。看,他拉着紅色寶寶的手轉呀轉呀,誒,轉到哪裏去了?(播放課件:兩種顏色快速旋轉變色)

2、提問:藍色寶寶和紅色寶寶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播放課件:紫色寶寶)他是怎麼變出來的?你是怎麼發現的`?(請一幼兒做實驗)紅寶寶和黃寶寶也想抱一抱,誰來幫助他們呀?(幼兒操作)(分析:當幼兒通過探索獲得一定成果,並感受到自己的探索與發現是有意義的同時,也就進一步地提高了幼兒對本次活動的熱情。)

四、提升經驗,幼兒自主探索。

1、師:顏色寶寶們還想找更多的朋友抱一抱,跳圓圈舞呢!如果讓他們和其他的顏色寶寶擁抱跳舞,又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教師提供各種顏色的橡皮泥材料)

2、教師引導幼兒大膽實驗操作,記錄實驗結果。

3、啓發幼兒將變色的過程編出兒歌:紅寶寶黃寶寶,抱一抱,抱一抱,變成一個橙寶……

4、幼兒學念兒歌《色彩的擁抱》。(教師播放課件:擁抱時的變化)(分析:這一環節中形象生動的課件模仿飛輪的旋轉對顏色變化的過程進行展示,又能夠更好的幫助幼兒理解並記憶。最後活動落下帷幕,首尾呼應,讓人惑覺整個活動有始有終,也給孩子帶來了下次再打開帷幕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的期待,爲活動畫下圓滿句號))

五、活動延伸,抒發積極情感。

師:你們就像小小魔術師一樣,變出了這麼多美麗的色彩!那你們猜猜:要是三個顏色寶寶在一起擁抱跳舞會變成什麼顏色寶寶呢?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情境遊戲中找出不同的圓形,通過操作、擺弄,進一步感知圓形的特徵。

2、能手口一致地學說“xx、xx軲轆轆轉”,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小貓的軲轆轆》鑲嵌卡片五張、教室內準備的人手圓形滾動玩具。

活動過程:

一、“軲轆轆”找家。

1、 師:上次呀我們給小貓找到了它的“軲轆轆”,小貓真高興,它說謝謝你們的幫助。今天呀,我們這裏又來了好多“軲轆轆”,看看他們是誰呀?(出示卡片,幼兒回答。)2、師:那這些“軲轆轆”朋友的家在哪呢?我們一起把他們送回家吧。

3、教師講述故事,幼兒根據故事中的物品,將卡片鑲嵌到合適的地方。

二、“軲轆轆”轉起來。

1、師:“軲轆轆”們找到了他們家,他們也要謝謝你們,還要邀請你們一起玩呢。

2、在音樂背景中幼兒自由擺弄、探索,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3、師:你們玩的真高興,老師也和他們一起玩了,我還和他們一起唱歌呢。(教師示範玩法,鼓勵幼兒學說短句。)4、師生、生生互動,邊說邊玩,體驗遊戲快樂。

三、找找玩玩“軲轆轆”。

1、師:我們教室裏還有許多“軲轆轆”轉的玩具,你們自己去找一找,看一看,他們是誰,再和他們一起玩,好嗎?

2、幼兒尋找後一起玩“軲轆轆”轉。

四、整理,結束

“軲轆轆”們要回家了,我們一起把他們送回家吧。

幼兒園教案 篇9

設計思路:

中班的孩子認知事物的具體形象性和行爲的有意性明顯發展,能依靠表象進行思維,認知活動的概括性使幼兒對事物的理解增強,但是仍顯表面化、膚淺化。因此本次活動選擇的內容:10以內數的守恆。旨在讓幼兒在遊戲中愉快地感知數的守恆,通過自身的操作,初步感知物體大小、排列方式、疏密程度發生變化,總數不變的數現象,整個活動是以故事《愛心禮物》爲線索,將數元素融入其中,讓幼兒在看一看、說一說、貼一貼過程中初步感知數的守恆。兩次爲媽媽選衣服的的環節,是爲了讓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逐步瞭解判定物體總數的時候可以用數數的方法來確定而不只是單憑眼睛看。整個活動將數經驗與情感線緊緊地串在一起、,讓幼兒傾聽故事的過程中感受孩子和母親之間甜甜蜜蜜的情感。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的數經驗進行10以內的數數,初步感知數的守恆。

2、通過傾聽故事,體會孩子對母親的愛。

活動準備:課件《愛心禮物》、黑板兩塊、操作表格數份、紅五星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大大和小小》導入

二、大大選裙子(在貼一貼的遊戲中初步感知物體不受大小、排列方式、疏密程度影響的守恆關係。)

1、觀察裙子(裙子有什麼不一樣?裙子上的數字是什麼意思?)

小結:這些數字是裙子上的編號,上面有數字1的說明是1號裙子。

2、幫助大大選花最多的裙子送給媽媽,讓孩子思考選擇。

3、貼一貼:你認爲花最多的是哪條裙子?爲什麼?

(孩子觀察表格後再貼)

4、討論驗證:(活動的關鍵,引發幼兒爭論通過驗證來解決問題)

(1) 到底是哪一條呢?你是怎麼知道這條裙子上的小花是最多的?

(2) 產生解決辦法(運用已有的數數經驗)

(3) 小結:原來,裙子上的花是一樣多的,你們用數一數的辦法找到了正確答案,所以我們不能只看花的大小、排列方式來決定花朵的多少而是要用數數的方法。

三、小小選裙子(遷移運用,繼續感知物體數量的守恆)

1、幫助小小選花最少的裙子送給媽媽。(把五角星貼在相應的框裏)

2、填表格最後一格:裙子上花有幾朵?

3、驗證小結:原來,裙子上的花是一樣多的,所以我們不能只用眼睛看的辦法,有時

候我們的眼睛也會欺騙自己,我們就需要用數一數的辦法才能知道正確的答案。

四、爲自己的媽媽選一條裙子,說說理由(情感延伸)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來源於我們班級孩子在玩自帶玩具時候我所觀察到的元素:選出三排花中最多的一排。三排花分別是有小和大的區別,排列有疏密的區別,而孩子們基本都選錯了,選了一排排得最長的花,而其實這一排只有6朵花,另外兩排雖然小但是有7朵和8朵,而且排得緊密,所以給了孩子錯覺,都選擇了排得最長的6朵。由此我想到了應該讓孩子感知數的守恆,而數的守恆有好幾種情況。這個活動是根據孩子的已有的數數經驗和主題內容設計的,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孩子們的興趣教高。

1、從活動設計角度考慮,還可以有分組幫助大大和小小爲媽媽選禮物,那麼在教學節奏上可以更緊湊一點,孩子在小組活動時候可以有向同伴學習的機會。

2、在“幫助大大”這個環節教學過程中,老師有點操之過急,讓可以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來討論和驗證到底哪條裙子上的花是最多的?然後孩子對每一條裙子上的花纔會一一關注,去認真地數一數。

3、在最後的延伸活動我做了調整:請孩子們給大大和小小的媽媽想辦法最多和最少的花的裙子,孩子們開動腦筋想辦法用“添上1“和“去掉1”最後幫了大大和小小的忙,使得這個故事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故事有了完整性,故事的教育性也就體現了。

4、這個活動我教學的對象基本上在數方面經驗不夠好的一個羣體,在活動中與老師的互動不夠,孩子的思維較好,但把自己考慮問題的過程(思維)藉助語言表達出來就有一定的困難,這個問題也是我們老師一直長期需要思考的:在積累孩子數經驗的同時怎麼讓孩子自己提升、梳理已經習得的經驗,使得孩子在各個方面都得到發展。

幼兒園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安靜的聽故事,懂得和大家一起玩很快樂。

2、學說短句:“寶寶,我和你一起玩。” 、“大家一起玩,真開心。”

3、體驗參與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玩具小狗、布娃娃、小猴。

2、佈置寶寶一個人在家的情境。請中班一名 幼兒來扮演“寶寶”的角色。

3、錄音機,歌曲磁帶《朋友,你好!》

活動過程

1、教師請出撅着嘴的中班幼兒,來扮演“寶寶”角色,引起 幼兒的興趣。

提問:這是誰?“寶寶”怎麼了?“寶寶”爲什麼不開心?(幼兒自由猜測)

2、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1)講述故事第一段,並提出疑問:小朋友,你們能“寶寶”想想辦法,讓“寶寶”開心起來嗎?( 幼兒自由發言)

(2)從玩具櫥裏拿出布娃娃,提問:誰來了?布娃娃看見“寶寶”不開心,會怎麼跟“寶寶”說?(學說“寶寶,我和你一起玩。”)寶寶抱着布娃娃笑了。

(3)同上方法分別出示小狗和小猴。

3、理解故事內容,師邊講述故事邊跟中班 幼兒進行故事表演一遍。

提問:玩具櫥裏的小動物都出來和“寶寶”一起玩。“寶寶”高興嗎?那他說了一句什麼話?(學說:“大家一起玩,真開心。”)

4、學習主動向別人發出邀請,一起歌表演《朋友,你好!》。

(1)爲了能有更多的朋友陪“寶寶”玩,教師主動發出邀請:“寶寶,我和你一起玩。”(播放音樂,第一遍遊戲)

(2)請一名 幼兒主動向“寶寶”發出邀請:“寶寶,我和你一起玩。” (第二遍遊戲)

(3)寶寶和該幼兒爲了能找到更多的朋友,學習主動向其他幼兒發出邀請,接着大家一起再向坐着的 幼兒發出邀請:“xx,我和你一起玩。”(全體參與第三遍遊戲)

老師小結:大家一起玩,開心嗎?

5、寶寶要回家了,跟寶寶說再見,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