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教案彙總10篇

【精品】幼兒園教案彙總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幼兒園教案彙總10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製作螃蟹》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能抓住螃蟹的特徵,用不同的材料製作螃蟹,併爲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

2、在手工活動中,喜歡探究,專注,想象力豐富有信心。

3、能正確運用各種手工材料,有良好的手工活動習慣。

活動準備

1、範例:一次性飯盒製作《螃蟹》作品一個。

2、各種材料:火柴盒、易拉罐、豆腐盒等等。

3、手工工具、雙面膠、剪刀等等。

4、廢舊材料箱。

活動過程

一、導人活動引起興趣。

師:“今天我們邀請了你們的爸爸媽媽來到我們班,老師還邀請了兩位小客人你們看它們是誰:”(螃蟹) 師:“前幾天我們已經認識了螃蟹和它們作朋友,這兩隻螃蟹和我們以前看到的真螃蟹和圖片上的螃蟹一樣嗎?” 師:“這是老師做出來的你們仔細看看老師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二、探索製作的方法。

1、“螃蟹的身體上是用什麼材料做的?爲什麼要選用一次性盤子和飯盒做它的身體? 小結:螃蟹的身體是方圓形的?一次性飯盒是方的,盤子是圓圓的,它們看上去很象,所以老師用飯盒和盤子做它的身體。

2、“螃蟹的八隻腳是用什麼材料做?爲什麼用插座和吸管做腳呢。” 小結:“螃蟹的八隻腳是細細的長長的,所以老師選用吸管和插座做它的腳。

3、“螃蟹還有一對腳呢?我們看看這對腳拿什麼? (鉗子,剪刀) 老師選用夾子和插子做螃蟹螯足。 4、“然後在點上眼睛,這隻螃蟹就更象了。”

三、幼兒製作

1、介紹材料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許多材料,請小朋友開動腦筋用你們靈巧的小手做出多種多樣的螃蟹。讓我們先來看看有哪些材料。

2、啓發幼兒如何運用材料製作螃蟹。

(1)“這些材料哪些可以做螃蟹的身體?爲什麼?”一次性紙杯能做螃蟹的身體嗎?能不能想想辦法? (2)“哪些材料可以螃蟹的腳呢?” 提醒幼兒沒有滿意的材料還可以到材料箱裏找一找。

3、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探索製作,教師提醒幼兒拼一拼擺一擺然後再作。

四、展示作品 提醒幼兒給爸爸媽媽講一講“你是用什麼材料做的怎樣做。”然後將作品放在展覽櫃上。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認識幾種常見的鳥,並且知道他們的習性。

2、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3、激發幼兒愛鳥、護鳥的熱情,從小具有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教室佈置成“鳥類王國”的場景,會表演創作舞蹈“雀躍晴林”。

2、教學圖片,各種鳥的頭飾若干,有關鳥的錄象。

3、幼兒通過媒體初步認識這些鳥。

活動過程

一、幼兒扮演各種鳥的形象,隨歡快的《清晨曲》音樂(有各種鳥叫聲)進場。

1、幼兒隨鳥叫聲飛進場,在“樹”下圍坐好。

2、教師簡單介紹場景―“鳥類王國”和鳥王―孔雀(教師扮)。

二、介紹幾種常見的鳥,並且知道他們的習性。

1、師:我是鳥王―孔雀,今天在着這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時候,把你們召集起來舉行“最佳鳥兒”的評選大賽。比一比誰的本領最大,誰的貢獻最多,願意參加的鳥可以報名。

2、由幼兒扮演的各類鳥開始自我介紹。

鷹:我是老鷹,我有一雙奇特的眼睛,長在頭的兩側。我能看見很小的東西,目光敏銳,我還有尖尖的爪子和帶有彎鉤的嘴巴,我還有一對大翅膀,會飛到雲層之中,我最喜歡吃田鼠和野兔。

鸚鵡:我是語言學家鸚鵡,你們瞧我多漂亮,我有七彩的羽毛,長長的尾巴,我還有一張會模仿的嘴巴,我能學唱歌,還會吹口哨呢!

貓頭鷹:我有一雙大又亮的眼睛,深夜能看見細小的老鼠在活動,我接飛過去,一把抓住它,因此我是“捕鼠能手”。

燕子:我是春天的使者,每年春天我穿着黑色的禮服,在春姑娘的帶領下來到南方,爲大家報告春天來了。

3、由小朋友們相互進行討論各種鳥的特點。

教師小結:剛纔小鳥們都展示了自己的本領,看來你們的貢獻可真不小,少了誰都不行,看來你們都是最佳小鳥,讓我們再看看其他的小鳥有那些本領。

4、幼兒看有關鳥的錄象,認識其他的鳥。

三、瞭解鳥類面臨的災難。

1、設置情景:一陣蘊涵危機的音樂響起聲中,信鴿送來探測到的面臨危難照片。大家一起商討研究。

2、圖一:小鳥正受農藥的侵害。

提問:小鳥怎麼了?爲什麼會死?飛機上噴灑的是什麼?

小結:農藥的大量使用,不但殺死了害蟲,而且有毒的農藥也把小鳥給毒死了。

3、圖二:小鳥受污水的侵害。

提問:小鳥怎麼了?髒水那裏來?白天鵝爲什麼會邊成黑天鵝的?

小結:工廠裏排放污水,使白天鵝變成黑天鵝的,使魚兒毒死了,小鳥吃了有毒的魚就死了。

4、圖三:森林遭到破壞,小鳥無家可歸,面臨捕殺的危險。

提問:小鳥爲什麼會哭?

小結:森林被砍伐,小鳥失去了家,還面臨着被槍殺和捕捉的危險。

四、“SOS”緊急呼救。

1、師:我們的小鳥面臨的危險太大了,讓我們想想辦法,怎樣保護小鳥?

2、由幼兒討論怎樣保護小鳥。

3、師:聽說人類有一個綠色和平組織,專門保護小鳥,我們大家把小鳥受到的危害畫下來,用“SOS”求救信發給綠色和平組織,讓全人類都來保護小鳥,保護生態平衡吧!

五、情感延伸活動。

1、幼兒把小鳥的災難通過畫筆畫下來。

師:信鴿來了,我們將畫片讓她們帶走吧!

2、幼兒表演創作舞蹈《雀躍晴林》,在結束時表演者將幼兒畫片帶出教室。

幼兒園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每個幼兒時時刻刻都在與自己的身體打交道,但他們對自己的身體並沒有充分的認識。因此,引導幼兒瞭解自己的身體,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爲習慣,減少意外傷害的發生,是幼兒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活動“小鼻子真靈”就是我在上述前提下設計的“探索我自己”系列活動之一,旨在通過談話交流、欣賞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使幼兒瞭解鼻子的功能和保護鼻子的方法,學會正確應對一些突發意外,同時通過激發幼兒交流、表達,發展他們大膽自信的表達能力和與同伴的交往能力。根據本班幼兒特點,我將活動重點放在讓幼兒掌握保護鼻子的一些方法,而將難點定位在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自我救護或幫助他人。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鼻子的功能,掌握保護鼻子的一些方法。

2.在發生鼻出血、異物入鼻等意外時不害怕,會用正確的方法自我救護或幫助他人。

3.能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並與同伴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

鏡子若干,花露水一瓶,《翹鼻子嚕嚕》故事課件。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出課題

左邊一個孔,右邊一個孔,有它能呼吸,還能聞香臭。(鼻子)

(評析:用謎語吸引幼兒注意力。方法簡單又有效。謎語隱含了鼻子的外形和作用,爲下面活動的開展作了鋪墊。)

二、觀察鼻子的外形

師:每個人都有鼻子,請小朋友互相看看旁邊小朋友的鼻子是什麼樣子的,再用鏡子照照自己的鼻子,說說有什麼發現。

(評析:最常見的也是最容易忽視的,引導幼兒互相觀看,可以促進同伴間的交往與合作,激發他們濃厚的瞭解慾望。教師適時加入活動與幼兒一起觀察,也能活躍氣氛,拉近師幼距離。)

三、瞭解鼻子的功能

1.教師在活動室內噴灑花露水。

問:你聞到了什麼氣味?你用什麼聞到的?你的鼻子還聞到過什麼氣味?

2.請幼兒用手捏住鼻子,閉緊嘴巴,說說有什麼感受。(提醒幼兒注意,捏住鼻子的時間不能太長)

3.小結:鼻子的用處很大,可以幫助我們呼吸,讓我們辨別氣味。有時鼻子也會失靈,比如感冒、生鼻炎、鼻子受傷的時候,它就不能發揮本領了。

請幼兒思考:你有沒有鼻子失靈的情況,假如鼻子失靈了,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困難。(呼吸不順暢、吃飯時聞不到飯菜的香味……)

(評析:幼兒在生活中已初步瞭解五官的功能,這一環節通過聞氣味、捏鼻子、回憶生活來提升幼兒經驗.使他們更深切地體會鼻子的作用,知道保護鼻子的重要性。)

四、通過欣賞故事課件,掌握保護鼻子的一些方法

1.師:鼻子裏有很多細細的血管,很嬌嫩,容易受傷、出血,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鼻子,讓它健健康康的。有一隻小豬,它不愛護自己的鼻子,就發生了意外。

演示故事課件《翹鼻子嚕嚕》。

2.提問:嚕嚕平常有什麼壞毛病?有一天它在家做了什麼事情?嚕嚕把東西塞進鼻孔後,感覺怎樣?媽媽送嚕嚕到動物醫院,熊醫生怎麼解決的?熊醫生還說了什麼?

3.師:鼻子是人體的器官,對我們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喜歡有東西打攪它,因爲這樣會影響它好好工作。嚕嚕的做法多危險呀,我們可千萬不能像嚕嚕那樣。那你知道哪些保護鼻子的'方法?

激發幼兒討論,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4.小結:我們平時應該不挖鼻孔,鼻子癢時用手輕輕按壓;不把東西塞入鼻孔;有了鼻涕要用乾淨的手帕輕輕擦,不要用力擤;遊戲時注意躲閃,也要避免碰撞、推擠小朋友……

(評析:將單調的健康教育內容滲透進童話故事裏,並藉助課件演示,充分調動了幼兒傾聽、欣賞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討論喚起了幼兒對吐活經驗的記憶,讓全體幼兒都有表達想法的機會,通過相互間的交流,幼兒共同整理了相關經驗。自覺自願建立起健康的行爲。)

五、知道用正確的方法處理一些意外情況

1.請幼兒聯繫實際進行表述:如果東西已經進入了鼻孔,或者鼻子出血了,你會怎麼辦。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情境演示。

2.一起選出正確合理的方法,教師進行小結:東西放入了鼻孔,應該趕快告訴大人,讓他們按住另一個鼻孔,自己用力把鼻孔裏的東西擤出來,絕不能用力吸或用手挖。如果鼻子出血了,或者看見別人的鼻子出血了,不要慌亂,首先坐下來,頭不要過分後仰以免血液流入喉中,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兩側鼻翼,暫時用嘴呼吸,然後請大人幫助處理。在額頭上敷冷水毛巾,用藥棉填塞出血的鼻孔都可以。不管出現什麼意外,如果大人解決不了,都要及時送醫院請醫生幫忙。

(評析:幼兒從感知到接受,必須經過實踐,而情境演示爲幼兒搭起了通向實踐的橋樑,使他們在模仿中進行“演練”,鞏固所學。在表演、觀看和衡量、比較的過程中,幼兒學會了正確處理類似意外事故,很好地突破了難點,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學做鼻子保健操

師:讓我們一起爲鼻子做個按摩吧!在感冒、鼻塞、流涕時,這樣的按摩可以減輕症狀呢!

教師示範講解,引導幼兒操作:將兩隻手相互摩擦發熱,以兩手中指向上推擦兩側鼻翼,用力適度,反覆多次。

(評析:長時間的靜坐談話使孩子們的注意力開始分散,保健操讓幼兒身心得到放鬆的同時,也學到了一個實用的小技能。)

七、戶外體驗

在音樂聲中帶領幼兒走出教室,到戶外體驗用鼻子深呼吸新鮮空氣的感覺。

(評析:此環節與前面相呼應,進一步擴展幼兒的經驗。)

活動總評

所選內容實用。適合中班幼兒接受能力。每一環節銜接緊湊,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結構完整。將調動幼兒來自生活的經驗和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動作技能的練習作爲活動的關鍵,啓發幼兒通過猜猜、看看、想想、說說、做做積極參與活動,做到了寓教於樂。在輕鬆的互動中,幼兒能自由交流,大膽講述,通過教師引導獲取有益的生活經驗,並藉助表演遊戲進一步鞏固了自我保護的技能。

附:故事

翹鼻子嚕嚕

小豬嚕嚕有個翹翹的大鼻子,鼻子上有兩個圓圓的鼻孔。嚕嚕有個壞毛病,經常挖鼻孔,有時還挖出血來。豬媽媽告訴它,這樣做很不好,不僅會弄破鼻子,自己也會不舒服的。

一天,嚕嚕在家玩,覺得沒意思。咦,小豆子,鈕釦,還有糖紙團,都是圓圓的,和我鼻子一樣,讓它們到我的鼻子裏玩玩吧!小豬嚕嚕把它們都塞進了自己的兩個圓圓的鼻孔裏…

不好!嚕嚕開始有點難受了,覺得自己喘不過氣來了。它想趕快把這些小東西請出來,可是手越掏,這些東西越往裏鑽,鼻子有點出血了,嚕嚕的臉開始發白……它急了,大叫:“媽媽快來呀!”

媽媽趕緊帶嚕嚕到了動物醫院.熊醫生用鑷子取出了嚕嚕鼻子裏的鈕釦、糖紙團和漲大的小豆子。熊醫生說:“這樣太危險了!”

從此,嚕嚕再也不敢把小東西塞進鼻孔裏去了。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地點:中班各班級活動

策劃:中班組全體教師活動

範圍:中班年級組

活動目標:

1.在外出春遊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春天的美景,感知春天的季節特徵。

2.通過參觀青陽嘉茂國際花鳥園景點,感受家鄉美麗的自然環境,產生愛家鄉的情感。

3.在活動中學習分享、合作、禮貌、謙讓,懂得愛護花鳥園環境。

活動準備:

1.發放春遊告家長書,寫明活動有關配合事項。

2.活動前教師瞭解嘉茂國際花鳥園的景點。

3.請家長幫助幼兒每人準備一個結實的小揹包,內放飲料和少許點心。

4.教師帶好通訊工具、消毒棉花、創口貼、衛生紙、垃圾袋等。

活動過程:

1.啓發談話,激發興趣。

師:“你聽說過青陽嘉茂國際花鳥園嗎?想一想花鳥園裏有些什麼?今天,老師要帶領小朋友一塊去青陽嘉茂國際花鳥園春遊,去看看春天來了,花鳥園裏有了哪些美麗的景色?”

2.全體幼兒在幼兒園門口集中上車,驅車前往目的地。

3.參觀青陽嘉茂國際花鳥園。

(1)參觀花卉園,教師簡單介紹花卉的相關知識。

(2)參觀鳥園,教師介紹各種各樣鳥的相關知識。

(3)帶領幼兒自由觀賞,感受春天的美景。

4.自助野餐活動。

(1)各班組織遊戲活動。

(2)幼兒品嚐食物,體驗分享的快樂。

5.結束半日旅遊,返園吃飯休息,下午正常上課。

6.活動後組織幼兒總結交流春遊的所見所聞。

活動反思:

青陽嘉茂國際花鳥園,是我們這次春遊的目的地。來到這裏,我們感受春天的美麗,領略花鳥園的奇妙!

在導遊的帶領下,孩子們走進了吊花廳,彷彿置身於花的海洋。看着從上吊下的燈籠海棠,孩子們發出了陣陣驚歎!走着走着來到了蓮花廳,池中盛開的蓮花和遊動的鴛鴦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路旁的曼陀羅好似在唱着歌歡迎孩子的到來。在歡歌唱鳴的氣氛中結束了此次春遊活動。

幼兒園教案 篇5

  1 猴子撈月亮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2、通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遊戲,激發其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隻手電筒。

活動流程

1、以猜迷語的方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有時掛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月亮)

2、教師講述故事《猴子撈月亮》。

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並讓幼兒討論:

(1)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

(2)月亮撈上來了嗎?爲什麼撈不上來?

3、接着欣賞故事,教師進行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小猴子在井裏發現了什麼?它怎麼叫的?

(3)大猴子跑來一看什麼反應?老猴子呢?

(4)它們用什麼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爲什麼撈不到?

(5)最後老猴子一擡頭,看見了什麼?它對小猴子說了什麼?

(6)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4、分小組進行小實驗《水中成像》。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並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麼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麼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5、教師小結:我們在生活中遇事應該多動腦筋、認真思考。

6、完整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活動延伸:讓幼兒閱讀用書,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2 神奇的玻璃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戰勝大灰狼的辦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義。

2、讓幼兒瞭解凸透鏡的成像特點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3、體驗哈哈鏡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鏡裏的不同變化。

活動準備: 放大鏡一個、凸透鏡一個、《神奇的玻璃》掛圖,故事磁帶。

活動流程

1、師生談話:

(1)小朋友你見過什麼樣的玻璃?(幼兒自由討論)

(2)小白兔也有一塊神奇的玻璃,你想知道嗎?(從而引出故事《神奇的玻璃》)

2、出示《神奇的玻璃》掛圖請幼兒欣賞,老師講述故事並提出問題:

(1)小白兔在玩時撿到了什麼?

(2)他有什麼驚奇的發現?

(3)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個什麼好辦法。

3、出示放大鏡。

請幼兒摸一摸,看一看,從而感知“玻璃”的神奇之處,知道放大鏡能將物體放大,然後啓發幼兒討論:怎樣利用這塊“神奇的玻璃”戰勝大灰狼。

4、看圖書聽故事。

老師播放故事磁帶請幼兒邊看圖畫邊聽故事《神奇的玻璃》,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然後提出問題:

(1)小兔子是利用什麼辦法嚇跑大灰狼的?

(2)如果是你會用什麼辦法來打敗大灰狼?

5、引導幼兒發現凸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1)啓發幼兒繼續探索“玻璃”的神奇之處:看近的物體時,物體變大,離得遠就會變小,而且物體是倒立的。這種“玻璃”就是凸透鏡。

(2)組織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講述:小朋友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樣的鏡子,請幼兒討論;然後交流凸透鏡在生活中的用途。

6、師生進行討論:

小朋友知道了凸透鏡的模樣和用處,想一想你們還見過其他什麼樣的鏡子?(幼兒討論回答)然後老師總結:平面鏡、凹透鏡、哈哈鏡等。

活動延伸

小朋友你知道哈哈鏡的用處嗎?那我們去三樓的哈哈鏡那裏認識一下它吧,鞏固對哈哈鏡知識的掌握。

  3 醒來後的驚喜

活動目標

1、能細緻地觀察人物動作、神態、表情特徵,大膽想象講述畫面內容。

2、體驗作品中父親對兒子默默的愛。

活動準備

1、讓家長幫助幼兒回憶與父親在一起的趣事。

2、父親、兒子的圖片各一副

3、教學掛圖、幼兒用書第3冊的第29頁。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分別出示圖片“父親”與“兒子”,鼓勵幼兒大膽猜想父與子之間發生的事情。

二、基本部分

教師分別出示掛圖或幼兒用書,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根據需要進行提問:

(1)圖1 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兒子在做什麼?爸爸和叔叔在幹嘛?你從哪看出來的?

(2)圖2 爸爸和叔叔在做什麼?他們爲什麼這樣做?

(3)圖3 畫面上都有誰?兒子、爸爸、警察的表情、動作時什麼樣的?代表什麼意思?爸爸究竟要把兒子擡到哪兒呢?

(4)圖4 設置懸念

a出示沒有背景的第四幅畫,請幼兒說說;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兒子,醒來後會有什麼感覺?鼓勵幼兒將自己“驚奇、大膽、浪漫”的情景講給同伴聽。

b出示有背景的掛圖,請幼兒講述:這是什麼地方,景色怎麼樣?兒子心裏怎麼想?爸爸爲什麼躲到樹後面?

c教師看圖完整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輕手輕腳”,並用動作模仿。知道假期到森林裏玩正是兒子的心願,這幅漫畫體現了父親對兒子深深地愛,可以鼓勵幼兒做個相親相愛的動作。

三、結束部分

結合自己生活經驗,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與爸爸之間的趣事,感受父親對自己的關愛。

活動延伸:

怎樣對父親表達自己的愛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拱形能夠承受很大的力,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很大力的現象。

2.通過動手操作從而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3.讓幼兒瞭解拱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活動準備

實驗記錄表、蛋殼若干、鉛筆、粗吸管、小量杯、長條卡紙、小塊積木若干、各種拱形建築物PPT。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述故事,引出課題。

教師結合圖片,有表情的講述故事〈雞哥哥和雞妹妹〉,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們看,誰來了?(小雞)原來呀,是雞哥哥和雞妹妹,今天雞哥哥和雞妹妹爲了一件事情爭論不休,讓我們一起聽一聽發生了什麼事情?

附故事:一天,一個蛋殼破了,雞妹妹從蛋殼裏鑽了出來,雞哥哥看見了連忙說:妹妹,妹妹,是我從外面用尖尖的嘴幫你把蛋殼啄破的,是我把你帶到了這個美麗的世界。妹妹一聽搖搖頭說:不對,不對,是我自己從裏面用尖尖的嘴把蛋殼啄破的,我是靠自己的力量來到這個世界的,兩隻小雞爭吵不休。

2.提問:小朋友你們贊成雞哥哥的說法,還是雞妹妹的說法?幼兒自由回答。(選兩名幼兒回答,贊成雞哥哥的說法,強調它從外面啄破了蛋殼;贊成雞妹妹的說法,它從裏面啄破了蛋殼。)大家有的覺得雞哥哥說的對,有的覺得雞妹妹說的對,現在我們進行一個小雞啄殼PK賽,投票表決。同意雞哥哥說法的,請舉手?(教師把相應的數字記錄到大的記錄表上)同意雞妹妹說法的,請舉手?(同上記錄)

3.師:小朋友們的意見統一不了,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做個試驗,看看這個蛋殼到底是誰啄開的。

二、幼兒動手操作〈小雞出殼小實驗〉。

1.師:完成試驗,我們要用到:蛋殼、小量杯(小量杯是來固定蛋殼,讓蛋殼不搖晃)、吸管、鉛筆(鉛筆尖就是小雞的尖嘴巴)。

出示步驟圖,先把蛋殼放在小量杯上,再把吸管箭頭向下的一邊靠放在蛋殼上,吸管上有一條橫線標記,把代表小雞嘴巴的鉛筆尖伸進吸管,到吸管的橫線標記處對齊,鬆手,然後觀察看蛋殼有沒有被啄破)老師現在出示的是雞哥哥啄蛋殼的畫面,那雞妹妹啄蛋殼,蛋殼該怎麼放呢?(蛋殼倒過來)小朋友實驗出結果之後,請你將椅子後面的小紅花,投給你覺得對的一方。

到底誰啄的容易破呢?現在就請小朋友去實驗一下吧。

2.幼兒實驗,並將投票投到相應的表格裏。(幼兒操作過程中,教師提醒,小朋友注意哦,鉛筆尖一定要跟吸管的橫線標記對齊,不然小雞的嘴巴用不出力氣。)

3.我們一看投票結果,到底是雞哥哥贏呢?還是雞妹妹勝利?(雞妹妹)

4.還有小朋友投票給雞哥哥,我們一起再來實驗一下。(請個別幼兒到前面進行操作,集體驗證)現在票都投給了雞妹妹,所以是雞妹妹是從蛋殼的裏面靠自己的力量啄破蛋殼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的。

三、教師實驗,集中探討。

1.雞哥哥不服氣了:我也用了同樣的力氣,爲什麼我啄不破蛋殼呢?(幼兒自由發言)那我們一看雞哥哥和雞妹妹的力氣到底用到哪裏去了。(看操作視頻)(因爲力氣是看不見的,所以我們用有顏色的水來代表力氣。注射器代表小雞的尖尖嘴,注射器裏紅顏色的水代表所要用的力,先試試看雞妹妹的說法,看看紅色的水流在了哪裏?(蛋殼裏面,力集中在一起)對蛋殼中間,雞妹妹的力氣都用到蛋殼中間了。

再試試雞哥哥的說法,看看紅色的水流到哪裏去了?(周圍流下去的,力都分散了)雞哥哥用了這麼多力,可是都被蛋殼分散到旁邊去了,那你們說雞哥哥還能啄破蛋殼嗎?(不能))看視頻後,教師:原來,雞哥哥用的力,被蛋殼分散了,所以雞哥哥還能啄破蛋殼嗎?(不能)蛋殼的這種形狀真有趣,它能把力分散,能承受較大的力。在生活中,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拱形。

四、分享交流拱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1.出示拱形圖片,人們根據拱形分散力的原理建造了許多的建築物,你們知道哪些建築物是拱形的麼?(幼兒自由回答)

2.幼兒觀看多媒體,教師提問。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拱形的圖片,大家來欣賞一下。

(1)這是什麼?(海洋館)哪裏是拱形的?(玻璃通道)這個拱形承受了哪些力?(水,好多魚,鯊魚)

(2)這是什麼?(隧道)隧道的上面有什麼?(大山)爲什麼隧道能夠承受的起一座這麼大的山?(隧道是拱形的,拱形能夠分散力)

(3)這是一座什麼橋?(拱形橋)教師介紹這是我們最早的一座拱形橋,它至今約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這座一千五百年的橋有沒有壞?爲什麼?(它是拱形的,拱形有分散力的本領)

五、激勵探索,變通思維

1.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建築師,兩兩合作,用老師準備的材料搭建一座拱形橋,橋造好之後,會有很多行人和車輛從橋上通過,所以,橋要造的牢固。

2.橋造完了,看看誰的橋承受的力量最大,請你們將簍子裏的小積木一個一個的放在橋面上,待橋面變形則停止放積木,看看哪種橋最結實,承受的力最大?

3.爲什麼同樣是拱形橋,可是承受的力卻不一樣呢?(幼兒回答)爲什麼都是拱形橋,所承受的積木數量卻不一樣多呢?讓我們想想這個問題,等到下次活動一起探討

課後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通過動手做小雞啄殼的實驗,初步理解了拱形面能夠承受大力的現象,通過學習,也認識了拱形在生活中的一些應用。幼兒對活動的興趣還是很濃的,在操作中,有的幼兒對怎麼啄蛋殼理解的還不是很到位,下次活動需要在交待操作要求時候,重點強調指出。

幼兒園教案 篇7

一、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線條與圖形,對樹杆及樹葉進行創造性地裝飾與表現。

2、在活動中初步萌發愛護樹木的情感。

二、 重點與難點:

重點:運用線條與圖案裝飾樹杆與樹葉。

難點:表現樹枝交錯生長的形態。

三、 材料與環境創設:

1、在散步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樹木,瞭解樹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

2、範例二幅,幼兒用紙,彩色水筆,各色水粉,音樂帶。

四、 設計思路:

中班下學期美術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在欣賞中豐富幼兒的裝飾表現能力。在近階段美術目標中以色彩、線條裝飾爲主,且中班幼兒對色彩及圖形、線條表現十分敏感,樂意使用這些方法裝飾自己的畫面,圍繞這個目標,我們從幼兒生活經驗、認知領域等各方面選擇教學內容。我結合春天萬物復甦,自然生長等季節特徵,以散步、談話活動形式,豐富了幼兒對樹木的認識,瞭解樹木與人類生活環境的密切聯繫,在此基礎上設計了活動《走進未來的森林》,讓幼兒在繪畫中進一步發揮對樹的暢想,加深瞭解自然與人的密切關係。其中在導入情境中引起幼兒的作畫興趣,又通過欣賞討論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接着以優美的音樂渲染創作環境,引起幼兒遐想。整個活動以發展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爲教育目的的。

五、 流程設計:

導入情境——>討論欣賞——>聯想創作——>引導講評

(一)、導入情境:

1、 師:最近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樹木,它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

老師想考一考小朋友,爲什麼說樹是人類的好朋友?樹木對人有些什麼幫助呢?(幼兒討論回答)

小結:樹真是我們的好朋友,它保護了我們的環境,又讓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這麼美麗舒服,大家都很喜歡樹。

2、 師:如果將來的樹木能變得更漂亮,那該有多好呀!

提議:今天我們一起去未來的森林裏走一走,看一看未來的樹木會是什麼樣子的?

(二)、討論欣賞:

師:走走走,出發啦!

1、 討論一、

師:我看見了一棵大樹!(示範畫一根豎線)

問:這是棵大樹嗎?爲什麼?(樹杆太細了,大樹樹杆粗粗的)

師:我來加加粗,現在這棵大樹的樹杆可粗啦!樹杆上伸出了手指,像在和我們大家打招呼。

問:樹杆上長着什麼呀?樹枝比樹杆粗一些還是細一些?樹枝是怎麼樣長的?像搭積木一樣,一個接着一個往上長。(師邊示範邊討論)樹枝越往上長就越細,越短了。

2、 討論二

問:這棵大樹上會長什麼樣的葉子呢?

(幼兒擴散,師選一種添上,畫滿樹枝)。

問:樹身上還少了什麼?我們給樹杆穿件什麼花紋的新衣服?

(幼兒擴散,師選一種示範)。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根據常見蔬菜的不同特徵,嘗試仿編歌謠,體驗仿編問答式兒歌的快樂。(重、難點)

2、知道蔬菜營養豐富,多吃蔬菜有益健康。

3、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課件;蔬菜及兒歌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說說蔬菜。

1、出示PPT1:

這個影子可能是什麼蔬菜?你從哪裏看出來的?蔬菜只有細長的形狀嗎?

小結:蔬菜有各種各樣的形狀。

2、出示PPT2:

這綠綠的會是什麼蔬菜?蔬菜都是綠色的嗎?你還知道哪些顏色的菜?

小結:蔬菜是五顏六色的。

3、出示PPT3:

(1)這是蔬菜,你還能說出其他藏在泥土裏的蔬菜嗎?

(2)除了藏在泥土裏,有沒有長在其他地方的蔬菜?(藤上、水裏)

小結:菜地裏的蔬菜長得真奇妙。有的形狀不同,有的顏色不同,還有的生長地方也不一樣。

4、你們喜歡吃蔬菜嗎?爲什麼?

小結:蔬菜既美味營養又豐富,特別是維生素含量高,平時多吃新鮮的蔬菜能使我們更健康。

二、念念歌謠。

過渡: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有趣的歌謠《菜地裏的歌》,這首歌謠和我們平時念的可不一樣,我們來聽一聽吧!

1、根據線索,破譯歌謠。

提問:它告訴了我們蔬菜的什麼特徵?

小結:歌謠是根據蔬菜的形狀、顏色、生長環境等特徵來介紹蔬菜的。

2、跟着節奏,念念兒歌。(口齒、速度)

第一遍:教師問,幼兒答。

第二遍:幼兒問,教師答。

第三遍:個別幼兒問,其他幼兒答。

小結:這首兒歌一句問、一句答,線索就在問句中,這樣的兒歌形式叫做問答兒歌,非常有趣。

三、編編歌謠。

過渡:這些只是蔬菜家族中的一小部分,你們想不想將其他品種的蔬菜也編進菜地歌謠呀?我們編的時候可以根據蔬菜的顏色、外形、生長地方來仿編。

1、交代要求。

(1)兩人一組。

(2)商量選擇兩種或三種不同的蔬菜。

(3)編一編、說一說,一個問、一個答。

2、小組介紹。

四、活動延伸。

將生活中其他的蔬菜也編進歌謠裏。(幼兒教育)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動靜交替,氣氛活躍,孩子們情緒高漲,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在瞭解蔬菜的品種時,由於孩子們對蔬菜的品種還不是很熟悉,因此發言的孩子都集中在幾個孩子身上。在表達兒歌這一環節上,幼兒比較主動,能大膽嘗試,積極表現,因此準備再進行一次延伸活動。

小百科:菜地,常年種植蔬菜爲主的耕地,包括大棚用地。據中國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截至1996年10月31日,全國菜地面積爲1502。9千公頃(2254。4萬畝),佔全國耕地面積的1。1%,菜地主要分佈在城市郊區和獨立工礦區附近。

幼兒園教案 篇9

活動準備

1.錄像:《母親與嬰兒》。

2.材料:大型積木若干,長方形圖畫紙若干,彩筆若干,照相機一架,硬紙盒一個,嬰兒的衣鞋帽等。

3.人員:邀請一位母親帶嬰兒作客。

4.家長:向家長介紹此次活動的目的、內容,請家長配合,給幼兒講一些小時候的事,並讓幼兒帶一件 自己小時候的東西和一張小時候的照片。

活動進程

晨間活動:佈置展覽臺

目標:使幼兒在拼搭佈置活動中獲得愉快的體驗,引起幼兒對小時候的回憶,爲下一步教學做準備;發展 幼兒的動手能力、交往能力。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大型積木拼搭一個展覽臺,並用各自帶來的小時候的物品裝飾,準備好“小時候的我” 的展覽;引導幼兒自由地交流自己小時候的記憶。

集體教育活動

目標:使幼兒在觀察比較的一系列活動中,體驗到自己的成長,初步理解成長的涵義;能用連貫清晰的語 言表達自己的思想;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增進幼兒與父母的情感。

一、談談以前的我

1.請幼兒觀看《母親與嬰兒》的錄像,通過觀看母親如何給嬰兒餵奶、換尿布、洗澡、穿衣、哄睡覺、 教說話、教走路等,瞭解到自己小時候也和錄像中的小弟弟一樣,在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哺育下,慢慢長大 。

2.引導幼兒觀看“小時候的我”展覽。

3.讓幼兒根據自己帶來的物品,談談自己小時候的事。

二、看看現在的我

1.請一位母親帶她的嬰兒來班上作客,讓幼兒與嬰兒比比小手、小腳、小臉和身高,發現自己現在的變 化。

2.請幾個幼兒上前試試嬰兒的小衣服、小鞋子、小手套、小帽子,進一步體會到自己長大了。

3.想想現在我們除了身體上有變化,還有別的什麼變化沒有?(會自己吃飯、睡覺、走路、穿衣、會說 話,還會幫媽媽做事等等。)

小結:現在的我不僅長高長大了,而且還懂事多了,能幹多了。

三、想想將來的我

1.老師和你們有什麼不一樣?(高大一些,懂得很多知識,會做很多事情,力氣很大等等。)

2.老師小時候也和你們一樣,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呢(引導幼兒思考、討論)?使幼兒知道自己將來還 要長大。只要好好地吃飯睡覺,認真地學習鍛鍊,就能不斷地長身體長知識,將來就能和老師、爸爸媽媽、叔 叔阿姨一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3.想一想,你們長大以後想幹什麼?

四、畫畫“我的成長”

1.給每個幼兒一張長方形繪畫紙,折成三部分,分別代表自己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不錯的

2.要求幼兒用彩筆畫出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成長圖。

3.將幼兒的畫集中掛在一起,佈置一個“我們的成長”小園地。

戶外活動:找朋友

目標: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跑跳能力。

玩法:小朋友圍成一個大圓圈,給每個幼兒發一張別的小朋友小時候的照片,要求幼兒先認清自己手中照 片上的幼兒,並記住這就是自己要找的好朋友。遊戲開始以“點兵點將”形式定出第一批尋找者,在大家“找 朋友”的歌聲中開始跑跳着找自己的朋友,找對了方可與好朋友交換位置,否則,將繼續找下去。三次找錯者 要受罰。

延續活動

1.要求幼兒回家去做一件事情,向爸爸媽媽證明“我長大了”。

2.全班幼兒合影一張。

3.和幼兒一起裝飾一個小紙箱,標上年月日期,將自己作品中“現在的我”部分剪下,連同全班合影照 一起鎖入紙箱中,告訴幼兒等到我們大班畢業時再打開,看看那時的我們又有什麼變化。

幼兒園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點數8以內的數。感受音樂中樹葉飄零的情景。

2、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樹葉》,感受音樂中樹葉飄零的情景。

教學難點:能點數8以內的數並能說出總數。

活動準備

1、歌曲《樹葉》。

2、繩子,見到,膠水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手指操活躍課前氣氛,談話導入內容。

二、基礎部分:

1、學唱歌曲《樹葉》。

2、幼兒操作手工《樹葉拼畫》,沿着輪廓線撕下一片樹葉卡,將一根繩子的2頭粘在樹葉卡背後,製成樹葉掛飾。

3、幼兒帶上樹葉掛飾,裝扮成“小樹葉”教師播放歌曲《樹葉》,“小樹葉”欣賞歌曲,說說自己聽到了什麼。

4、教師再一次播放歌曲,教師和幼兒一起輕聲哼唱,邊唱邊打節奏。

師:秋天來了,樹葉紛紛落下來,許多樹葉碰到一起,他們會說什麼,做什麼呢?(每片“小樹葉”找一個伴,對小夥伴說一句話或者兩片“小樹葉”一起做件事。

5、遊戲:《許多樹葉在一起》

(1)播放歌曲《樹葉》,教師將“樹葉”四散在場地上,讓幼兒邊唱歌邊自由做出樹葉飄落的動作。

(2)歌曲結束時,教師說:“幾片樹葉在一起(8以內的數字),幼兒就幾個人圍在一起,待幼兒都站定後,教師挑選幼兒輪流進行點數,說一說這一圈有幾片”樹葉“圍在一起,圍得對不對。

三、結束:

教學反思

本節課氣氛很活躍,但是沒有掌握好全部幼兒的認知能力,導致有些小孩能理解本節課內容,有些小孩沒能更好的掌握8以內的點數,遊戲過於單一,應增加點難度,例如:教師可以敲擊鼓,敲幾下就代表幾片樹葉在一起,也可以請其他幼兒來發令,這樣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