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2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錦集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依據故事提供的線索大膽的想象,並學說句子 “***,你到我的背上,說不定我們夠得到呢!”

3、體驗故事中小動物們齊心協力,成功吃到月亮後的快樂心情。

4、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5、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PPT、音樂舒伯特的《小夜曲》、每人各一本圖書《月亮的味道》

(運用多媒體,能更好地幫助孩子理清故事的線索以及規律;通過操作,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重點:

感受故事的有趣發展,嘗試想象並講述故事小動物們的活動與對話。

活動過程:

一、以問題導入,激發幼兒猜想和閱讀的興趣。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些好吃的,你們能說出它們的味道嗎?

(通過孩子的生活經驗遷移到繪本的閱讀線索,激發幼兒說的慾望,從而讓幼兒帶着一絲懸念、一絲疑惑進入繪本的閱讀。)

2、出示封面和封底,通過月亮形狀上的變化讓幼兒猜想故事的內容。

“有這麼一羣可愛、充滿了好奇的小動物,它們也想嚐嚐味道,你們知道它們想吃什麼?想嚐嚐什麼的味道嗎?

(對於繪本類圖書而言,封面和封底很重要,因爲它承載着重要的信息,隱藏繪本內容的重要線索,引發幼兒想象並嘗試表達,所以閱讀從封面開始。)

二、幼兒自主閱讀,大膽想象與表述。

月亮會是什麼味道呢?你們想知道嗎?它在高高的天上,這羣小動物能吃到嗎?這個祕密就藏在老師今天帶來的這個繪本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指南》在對幼兒閱讀圖書的教育建議中提出“保證幼兒自主閱讀”“鼓勵幼兒自主閱讀”。在閱讀時幼兒主動積極參與,並用自己的經驗解釋圖書中的信息,用自己的速度閱讀。在閱讀前提出問題,讓幼兒帶着尋求答案的心理需要,有意識地閱讀圖書,給予幼兒一個猜想的空間,能夠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共同參與,誘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三、結合課件,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從中體驗故事的有趣及小動物們合作分享的快樂。

(一)、播放課件第一頁,引導幼兒觀察。

1、黑暗中是什麼在偷看着月亮?有幾雙眼睛?能說說有幾隻小動物嗎?

2、爲什麼小動物都向上看?它們會想些什麼?

3、教師小結:它們盯着月亮,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月亮是什麼味道呢?是甜的還是鹹的?真想嘗一小口呀!可是不管怎麼伸長了脖子,伸長了手,伸長了腿,也夠不着月亮。小動物們都很着急,請你們幫幫它們,怎樣才能夠到月亮?

(教師通過多樣性,開放式的提問引導幼兒有目的的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說的興趣,創造幼兒說的空間,有效完成目標)

(二)播放課件2頁,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

1、誰第一個想去摘月亮?它是怎樣去的?表演小海龜爬山的樣子。

2、是呀小海龜的辦法真不錯。可是它摸到月亮了嗎?

(三)播放課件3頁,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

1、爬到山頂,月亮近了。可是,小海龜還是夠不着。小海龜怎麼辦呢?(幼兒發揮想象表述)月亮的表情怎麼樣?

2、幼兒根據動物局部特徵猜出小海龜請來誰。引導幼兒學說句型“大象,你到我的背上,說不定我們夠得到呢。”

(教師講述繪本片段,一方面是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內容,另一方面也是瞭解動物與月亮的不同心理,同時,也是爲孩子的自主講述提供了學習的機會。根據動物局部特徵猜來幫助的小動物讓孩子更直觀地感受到了月亮與動物玩遊戲的樂趣,更形象地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

(四)播放課件4頁,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

1、大象有沒有夠到月亮呢,爲什麼?它會怎麼辦呢?

2、幼兒觀察說出請來的小動物,引導幼兒說句型“***,你到我的背上,說不定我們夠得到呢。”

(“說”是幼兒繪本閱讀的基本能力。大班幼兒在語言表達上,句子結構完整,有益於出現大量的複句。在《月亮的味道》中,出現最多的一個句式就是“***,你到我的背上,說不定我們夠得到呢。” 幼兒在這個句式出現兩次後,就能夠結合畫面嘗試說出完整的句型。)

(五)課件播放5頁,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

1、大象請來了誰?它會怎麼喊呢?我們一起來學大象喊長頸鹿。

2、數一數有幾隻小動物來嘗月亮。他們摸到了嗎?月亮覺得好玩,又輕輕往上一跳。長頸鹿努力伸長身子,可是還是夠不着。長頸鹿會請來誰?

(六)課件播放第6頁。

1、你們猜猜月亮是怎樣做的呢?小動物們會放棄嗎?他們還會繼續努力嗎?

2、這麼多的小動物一個疊一個做成了梯子,它們的表情是怎麼樣的?

(七)課件播放第7頁。

1、小猴子還是夠不到月亮,它請誰來了?

2、老鼠是怎樣爬上猴子的背?有沒有吃到月亮呢?

(有了前面的講述經驗,孩子對講述的內容、形式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教師逐步地退出,給予孩子自主講述的機會。在講述過程中,孩子充分感受到了 “疊羅漢”的趣味性,釋放自己的情緒變化,跟隨動物產生積極的情感共鳴,充分感受故事中蘊涵的互愛、快樂、分享的喜悅與滿足。)

(八)課件播放第8頁。

1、小老鼠吃到月亮了嗎?“爲什麼這麼小的老鼠也能吃到月亮呢?”

2、現在月亮的表情是怎麼樣的?

(九)課件播放第9頁引導幼兒發現少了一個動物,引出小魚。

1、夜晚,仰望月亮想品嚐一口的動物一共有幾隻呢?(九隻)參加摘月亮的又有幾隻呢?(八隻)還有一隻去哪裏了呢?

2、小魚在想什麼?你們認爲它說得對嗎?爲什麼?

(數一數動物的數量,引出小魚的出場,小魚的疑惑也同時是孩子的童趣疑惑,’小魚爲什麼要這麼想?水裏的月亮能吃嗎?)

四、幼兒閱讀繪本,懂得團結力量大,體驗分享樂趣多。

(一)教師完整讀繪本。

“小朋友安靜翻書,跟着老師一起完整的閱讀繪本。”

(《指南》指出“大班幼兒應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初步感受文學語言的美”教師與幼兒一起完整讀繪本,使孩子們比較清楚地看到故事發展的過程,進一步理解故事意義。)

(二)、再次出示封面和封底的月亮,引導發現月亮表情的變化。

“誰來說說月亮是什麼味道的?”

教師小結:是啊,小動物們一個疊一個做成梯子,它們爲了同一個心願一起努力,一起合作。終於讓老鼠夠到了月亮,看來集體的力量真大。小老鼠沒有忘記它們的好朋友,和它們一起分享了月亮。所以動物們覺得這是最好吃的東西。

(首尾呼應,繪本主題的昇華,讓孩子通過細微的觀察,體驗故事中小動物們齊心協力,成功吃到月亮後的快樂心情。)

五、延伸活動,想象遷移,繼續探索思考與月亮相關的問題。

“如果,讓你們也來摘月亮,你們會想出什麼好辦法呢?你會邀請哪些朋友和你一起合作分享呢?”

活動反思: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充滿童趣和智慧的繪本。書名 “月亮的味道”就足以使孩子們的小腦袋中產生無數的小問號,在“夠”月亮的過程中,小動物們“疊羅漢”的執著和合作精神對孩子們來說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大班的孩子大多都知道天上的月亮是不可能吃到的,但他們又相信故事中的小動物們確確實實吃到了月亮,這就是童話故事的奇思妙想帶給孩子的無限樂趣。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我把握故事的主旨,力求讓孩子體驗故事的情趣。《指南》在對幼兒閱讀圖書的教育建議中提出“保證幼兒自主閱讀”“鼓勵幼兒自主閱讀”。自主閱讀就是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圖書用自己的速度閱讀。在教學過程中,從第一次讓孩子自主閱讀自由講述到第二次教師與幼兒一起閱讀,更幫助幼兒理解作品內容,並進而體會小動物們堅持不懈的精神。在設計活動環節時做了一些精心的設計和安排 ,做到前後呼應,從閱讀封面封底開始到結尾從仔細觀察封底封面月亮表情的變化結束,是孩子從猜想到反思的過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觀察和練習蝌蚪畫,讓幼兒初步學會用“○”,“一”來表示人的各種動作。

2、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去學習蝌蚪畫,並培養幼兒對人物繪畫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早操音樂。

2、白紙20疊,勾線筆人手一支。

3、卡片(人物動作)。

三、活動過程。

(一)引題。

1、教師說:“今天早上鄭老師發現一件很好的事情,就是我們的小朋友廣播操做的特別好,現在請小朋友一起再來做一次好嗎?(播放廣播操音樂)

2、中間某個動作靜止,說:“這個動作做得真好,我要把它畫下來。“○”表示我們的頭,“一”表示我們的手和腳。引出課題,“這個就叫做蝌蚪畫法,好玩嗎?”

(二)具體過程。

1、鄭老師現在要給你們講個故事,聽好了!有個小朋友叫做豆豆,有天早上豆豆起牀後伸了個懶腰( ),然後吃早餐( ),最後呢他要去學做模特體操,那你們猜猜看豆豆是怎麼做的呢?

2、你們看豆豆是這樣做的。(拿出許多卡片,讓小朋友模仿上面的圖畫)

3、教師:我也想當模特,誰幫我畫呢?(教師做動作,幼兒畫)

4、教師:現在我要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做動作,請下面的小朋友畫出來。

5、請兩個小朋友一起做,提示小朋友的身高是不一樣的。

6、分組,把幼兒分成5個一組,其中一個當模特,其餘的畫,模特可以輪流做。

(三)結束。

教師出示畫好的幾張圖畫,請幼兒按照圖畫上的內容去做木頭人的遊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不同物體有不同的滾動路線。

2、自主探索出三類物體的滾動路線,並嘗試記錄。

3、在遊戲中體驗合作探索的樂趣,產生進一步探索物體滾動路線的興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物品:罐頭、杯子、球、紙盒、積木等。

2、小棒8根。(爲遊戲《趕小豬》而備的趕“豬”棒。)

3、大記錄紙一張,記號筆一支。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探索:哪些物體會滾動?

在活動室裏散放着紙杯、茶葉筒、球、塑料盒、積木等各種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這裏有些我們平時用過、玩過的東西,請你們把會滾動的東西找出來。”

評析:開放、自由的空間很快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玩一玩:請你們玩一玩,爲什麼這些東西會滾動呢?

評析:這個時候,幼兒手上拿着自己找到的會滾動的東西,開始有些興奮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滾一滾,玩一玩,那麼作爲教師,應給予幼兒自由玩的空間,但並不是讓幼兒毫無目的地玩,而是帶着問題去玩。這個問題就是:想一想,爲什麼它們都能滾動呢?讓幼兒在玩中發現,玩中思考,初步感知能滾動物體的特徵。

3、說一說:爲什麼這些東西都能滾動?

評析:幼兒帶着問題自由玩,對問題的答案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急於想把自己的觀點告訴大家,這時老師及時給予幼兒大膽表達的機會,幼兒自由發表意見,老師適當引導,總結出答案:因爲它們總有一個地方是圓的,所以會滾動。

  二、第二次探索:物體滾動的路線是怎樣的?

1、遊戲:滾進球門。

老師介紹遊戲玩法:小朋友兩兩一組,一人分開雙腳做球門,一人滾動物體進球門,輪流進行。

評析:這個遊戲的優點在於,縮短了幼兒等待遊戲的時間,一個人滾動物體時,兩個合作伙伴能同時觀察,共同探究發現不同物體的滾動路線,有助於發展幼兒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與協作的機會。在幼兒遊戲過程中,老師所做的就是觀察與傾聽,必要時和孩子們一起玩,做幼兒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和鼓勵者,最大限度地放手讓幼兒通過親身經歷去發現,讓幼兒體驗發現的樂趣,成功的快樂。通過這個遊戲,幼兒會發現,有的東西滾不進球門。小組的兩個合作伙伴對發現的這一現象進行了質疑、思考、討論。這時,老師作爲活動的引導者,有必要帶領全體幼兒對這一發現作一個總結和提升。

2、集體交流,並嘗試記錄物體滾動的路線。

老師:“哪些小朋友的東西滾不進球門?”(幼兒回答、交流後,請幼兒把這些滾不進球門的東西都送到前面來,這樣可以讓大家看得更加清楚。)

老師以驚奇的口氣提出疑問:“咦,爲什麼這些紙杯、方便麪筒、肯德基筒就滾不進球門呢?”幼兒思考、討論。

當幼兒回答出“這些東西都是一頭大一頭小的”、“滾動的時候會轉圈”等答案時,老師及時作現場演示,讓幼兒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觀點和想法的接納、重視和讚賞,同時也可以讓全體幼兒對圓錐臺滾動時會轉圈這一科學現象有一個更深刻的印象。這時再請幼兒上來在大記錄紙上記錄它們滾動的路線,幼兒都躍躍欲試。在記錄出圓錐臺滾動路線的基礎上,再來記錄圓柱體和球體滾進球門的路線對幼兒來說就更容易了。

評析:在這一環節裏,幼兒學會了記錄,懂得了當自己在科學探究中有了結論或觀點時,可以通過記錄把他們呈現出來,讓幼兒瞭解如何真正地“做科學”,培養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三、第三次探索:圓柱體和球體滾動時哪個更靈活?

1、遊戲“趕小豬”。

老師介紹遊戲玩法:這是一個三人合作的遊戲,小朋友自願組合成三人組,其中兩人做小樹,一人分別趕“皮球小豬”和“圓筒小豬”,在“兩棵小樹”中間繞“8”字型走,三人輪流進行。

評析:上一個環節中,幼兒已經自主探索出三種物體的滾動路線,但對圓柱體和球體滾動路線的異同還沒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作爲教師,有必要爲幼兒提供更進一步的觀察、經歷、體驗的機會,讓幼兒探究出球體、圓柱體的外型與它們滾動路線之間的相互關係。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爲了解決這一難點,老師在這個環節中首先設計了一個三人合作的遊戲——趕小豬。這個遊戲巧妙之處在於,幼兒在趕這兩種小豬繞“8”字走時,由於圓柱體和球體的不同特性,幼兒趕着它們轉彎會有很明顯的差別,一定會有不同的感覺,爲順利解決活動難點埋下伏筆。教師在遊戲中繼續扮演活動支持者的角色,對幼兒的探究活動儘量不去打擾。

遊戲結束後,老師提問:

“剛纔,我們趕了‘圓筒小豬’和‘皮球小豬’,你有什麼感覺?”

“爲什麼‘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就難趕呢?”

評析:這一問題給了幼兒較大的發散思維空間,由於幼兒都分別趕過這兩種“小豬”,有了親身的經歷和體驗,所以都有話說,樂於說。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提出第二個問題:“爲什麼‘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就難趕呢?”幼兒經過思考和觀察發現圓柱體是一個長長的圓筒,而皮球從各個角度看上去都很圓,由於它們形狀上的不同,導致它們在滾動的時候出現了不同的結果。教師這時及時演示,同時請幼兒上來說一說,指一指,並注意肯定和讚賞幼兒的發現,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從上到下一樣大的圓筒,我們把它往哪兒推,它就只能往一個方向直直地滾去,轉彎時不靈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滾動,很靈活。

得出結論後,讓幼兒在記錄紙上補充出球體可以向各個方向任意滾動的路線。

  四、結束活動

老師小結活動情況,對積極參與遊戲和探索的幼兒給予表揚,並提出問題和要求:“你們還在哪兒看到過會滾動的東西?它們滾動的路線又是怎樣的呢?請你們回去找一找、滾一滾,把它們滾動的路線也畫下來,帶到幼兒園來給大家看。”

評析:會滾動的東西不只侷限於課堂上幼兒所看到的,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幼兒對它們依然有好奇和疑問,於是老師順理成章地在活動小結以後向幼兒提出問題和要求,讓幼兒課後繼續進行滾動路線的探究和記錄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源於幼兒的生活,生於幼兒的興趣,設置遊戲情境,以幼兒自主探索爲主線,教師適時指導、提升爲輔線,充分激發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培養了幼兒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兒自我建構知識與經驗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學、玩中學,達到了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

小百科:滾動,漢語詞彙,釋義爲轉動體沿轉動方向的運動稱作滾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設計理念:

1、遵循《綱要》"同學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的,我們以製作麥杆哨子爲主體,通過爲幼兒發明一個氣氛和諧、平安的情境,改變以前重傳授輕幼兒自主探索的特點,充沛放手讓幼兒體驗探究的過程、失敗的教訓、勝利的樂趣,真正體會做學習主人的自豪與自信。

2、麥杆在農村裏到處可見、隨手可撿,是一種廉價的自然資料,我們的童年時代,一根麥杆可以做成風車又可以做成漏斗,還可以做出會響的哨子,經常可以玩上半天,有着極大的吸引力。在小朋友們的眼中,他們的價值決不亞於各種高價購買的精美玩具。

  二、活動目標:

1、探索麥杆哨子的製作方法,能注意觀察、發現,瞭解哨子發出聲音的祕密。

2、能獨立的製作,體驗勝利的愉悅。

  三、活動準備:

麥杆,剪刀,已做好的麥杆哨子一個。

  四、活動過程:

(一)、引題,激趣

1、大家看看桌子上放了什麼?可以怎麼玩?(幼兒自由討論)

2、出示教師製作的麥杆哨子,問"這是什麼?"教師吹響哨子,激發幼兒的興趣和製作慾望。

(二)、製作麥杆哨子前的討論:

1、這哨子是怎麼做的.?想不想試一試?

2、注意製作時堅持桌,地面的整潔。

(三)、探索製作麥杆哨子。

1、幼兒製作麥杆哨子,驗證是否勝利。

(四)討論,改進製作哨子,體驗勝利的快樂(讓幼兒自由探索,教師不作任何肯定與否定)。

1、討論尋求不會發音的原因。(麥杆兩頭空、兩頭實都不會出聲,必需是一頭空一頭實,然後在它的身體上用麥杆頂端的細小的杆子順着紋路剖一刀,用力一吹,這樣才幹發出聲音。)

2、通過觀察比較,瞭解哨子發音的祕密。

3、再次改進,在吹哨子中體驗勝利的快樂。

(五)、:

若請你把做哨子的方法介紹給他人,你會對他們說些什麼?

  五、活動延伸:

1、回家向家人、同伴介紹製作的方法與經驗。

2、在區域活動中自由地玩麥杆,進行多種玩法的嘗試。

  六、活動點評:

1、在活動設計中,有梯度性的先佈置"說一說""做一做"再"想一想、試一試",教師不作任何的肯定與否定,讓幼兒經歷先猜測,再動手操作,並在失敗中找出"解疑"的方法,體驗勝利的快樂,發揮了幼兒的內在動力。

2、採用探究教學法進行教學,充沛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積極爲幼兒發明一個和諧的情境,幼兒在自主的空間裏,由於不受教師的"約束",幼兒的積極性高,在主動探索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這種"放"不只不會"放羊",反而會使幼兒越"放"越聰明,越"放"能力越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腳併攏夾物向前行進跳,進一步發展幼兒推、拉、走的動作和聽信號做動作的能力。

2、通過“造房子”貼“磚塊”,鞏固幼兒按形狀進行分類的數學知識。

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雙腳併攏夾物向前行進跳、“造房子”貼“磚塊”

教學難點:“造房子”貼“磚塊”

活動準備

1、企鵝頭飾、沙包人手一個,小推車人手一輛。

2、各色泡沫紙做的反面有雌雄搭扣的磚塊若干,雞媽媽房子一座。

3、場地佈置:樹林、小路。

活動過程

一、形如環節:引出課題,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在電視上看見過小企鵝嗎?”

“你們知道它是怎樣走路的嗎?”

“小企鵝除了搖搖擺擺地走,還會怎麼走?”

“對了!還會跳着走,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學企鵝“八字步”的走法與跳的動作入場地)

(幼兒跟教師一起做動作。)

二、基本環節:

遊戲一:企鵝運蛋。

“昨天晚上一陣大風把雞媽媽家的房子給吹倒了,還好蛋寶寶一個也沒有碎,近有隻壞狐狸,專門來偷蛋,雞媽媽連忙去造了一座新房子。今天我們就去幫雞媽媽把蛋寶寶運到新房子裏,好嗎?”

“天氣這麼冷,爲了讓蛋寶寶不受涼,我們可以把它藏到腿中間,然後再一下一下地往前跳着走,把蛋送到安全的地方藏起來。”

“誰願意來試試?”

1、個別幼兒示範練習,教師講解並小結。

2、幼兒集體練習。“每隻小企鵝拿一個蛋,夾好後試一試,夾得牢不牢。”

“在送蛋寶寶的路上,壞狐狸會來偷蛋,所以你們要非常小心,媽媽看到狐狸時就會叫‘狐狸來了!’,你們就馬上把蛋寶寶用雙手捂住,千萬不能發出聲音,讓狐狸發現的話他就會來偷蛋,等媽媽告

訴你們‘狐狸走嘍’,我們再接着送蛋寶寶回家。”

“雞媽媽造新房子的地方比較遠,要經過小樹林和小路,一路上小企鵝們可要小心了,別撞到樹和小路邊的石頭,好嗎?”

遊戲二:運磚。

“蛋寶寶已經安全送到了,真累呀!我們一邊休息一邊參觀雞媽媽家的新房子,咦!怎麼牆壁上有這麼多漏洞呢!可能是磚塊不夠吧!我們再去幫雞媽媽找磚塊補房子吧!”

幼兒跟教師聽音樂做跳的動作一起去找“磚塊”。

“這些磚塊的形狀都一樣嗎?都有什麼形狀呢?再看看房子漏洞的形狀一樣嗎?”

“動動你的小腦筋,看誰能把房子上的漏洞補得最好!”

我們又可以用送蛋寶寶的方法來運磚塊,一會兒每隻小企鵝選一塊自己喜歡的磚塊,用腿夾住它,把磚運到雞媽媽家。

“哎呀!好累呀!休息休息!咦!怎麼有這麼多的小車!用小車來運磚的話應該會輕鬆許多吧!”

“每人找一輛小車,把磚塊裝到小車上,把磚塊送到雞媽媽家。”

(指導幼兒按形狀不同,補好“漏洞”。並啓發幼兒用小推車當刷子,粉刷牆壁,增強遊戲性。)

三、結束環節:放鬆活動。

“我們幫雞媽媽送了蛋寶寶,還幫它補好了房子,真開心呀!那麼開心的時候,你是用怎麼樣的表情和動作來表示的呢!”

鼓勵幼兒用大聲笑、跺腳、拍肚子、在地上打滾等形式來表現高興,以達到放鬆的目的。

“回家的時間到了,我們拿上自己的小車,和雞媽媽再見,跟媽媽原路返回。(再次練習推、拉的動作)

四、延伸環節:

小朋友們,通過這天的遊戲,今後我們可以練習幾何形體分類,也可以拼圖、搭積木等。小朋友們願意嗎?那我們以後再練習吧。

教學反思

關於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幼兒學習方法

“造房子”是孩子看得見,但摸不着的活動。活動讓幼兒在瞭解生活的同時,感受生活,並通過活動挑戰自己的運動技能。在運動活動中,幼兒身心愉快,活力無限。能充分滿足了他們好奇、好動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因此,在運動活動中,讓幼兒賦予“建築工人”的角色,提高了幼兒參與運動的興趣。

同時,我以課改精神爲指導思想,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選擇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非常感興趣且都想嘗試的材料作爲器械。用頭飾、沙包、泡沫紙等作爲材料,幼兒可以通過推、拉、走等動作技能完成運轉過程,大大激發和培養了幼兒參與運動活動的興趣。

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我通過身體創造性活動“建築工人、角色演繹”的遊戲,通過讓幼兒用身體模仿建築工人的動作,引起幼兒參加運動活動的興趣。健康有力的動作,加上節奏鮮明的兒歌,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給提了起來。

活動中,我讓他們共同嘗試不同的方法,從而獲得身體運動的經驗。不同材料的選擇,讓幼兒有了很大的創想和發展的空間。由此,讓我更加理解了“要讓每個孩子在與材料的有效互動中,大膽的探索,充分地表達”。所以老師要提供豐富的活動器材,並讓幼兒自己決定玩什麼和怎麼玩,不過分限制幼兒,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老師要啓發幼兒思考,創造出新穎、有趣的玩法。

在此次活動中,激發和培養了幼兒對運動的興趣,提高了幼兒參與運動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孩子們在運動活動中感到快樂。同時他們在合作意識及交往能力都得到了發展,也培養了幼兒不怕挫折、勇於競爭、勇於創新的良好品質。

活動效果:通過了這次活動,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首先是教師對幼兒遊戲中的評價,在最後的競賽遊戲中,每個組從鋪路到運轉到最後的造房子,過程中各不相同,存在着個體差異,因此形成了速度上的不相同,所以不能以此評判幼兒的遊戲進行得“好”與“不好”。對孩子來說,只要他們能夠專心致志地沉浸在自己的遊戲之中,就應當判斷他們在很好地遊戲。

如果重新上課該怎樣做?我想在以後的評價過程中,要了解幼兒的個體差異,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分層指導,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使人人獲得成功的體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我們是聰明、勤勞、勇敢的中國人”,作爲祖國未來的小朋友很有必要認識到這一點。古代的四大發明、現代的衛星發射、淵源流長的歷史文化、多姿多采的人情風俗,會讓幼兒領略祖國山河的秀麗,知道祖國的地大物博,體驗到作爲中國人的驕傲,激起愛國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瞭解中國的民族文化,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2、引導幼兒關注祖國的發展,激發幼兒作爲中國人的自豪感;

3、培養幼兒團結互助、嚮往和平的良好品質;

4、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藝術審美能力。

【環境創設】

1、在牆面上張貼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讓幼兒瞭解中國的地理位置;

2、保留並增加“字寶寶樂園”的內容,讓幼兒瞭解漢字的演變歷史;

3、收集相關圖片、實物,佈置“祖國特產展”“民族服飾展”、“中國名勝攝影展”。

【家園共育】

1、家長有意識地通過電視、上網等形式,讓孩子瞭解各民族的風土人情;

2、和孩子共同製作、品嚐1―2種民族小吃和不同國家的食品,體驗各民族、各國的飲食文化;

3、收集祖國自然風光的圖片或書籍,和孩子一起欣賞;

4、有條件的可帶孩子去有特色的地方旅行或參觀展覽和,擴展孩子視野;

5、積極參與幼兒園的“民族大聯歡”活動。

【區角活動】

1、在“閱讀區”提供寓言故事書籍,供幼兒自主選擇閱讀;

2、在“探索區”提供“四大發明”的圖片,提供指南針,供幼兒操作;

3、在“動手區”提供各種材料供幼兒製作民族服飾、製作相框;

4 、在“建築區”提供積木、盒子、瓶子、沙土等材料,供幼兒搭建橋、天安門、長城等建築名勝。

【實施時間】

三週

【活動案例及反思】

活動一:我是中國小娃娃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中國人與外國人在膚色、外貌及飲食上的不同;

2、認識中國在世界地圖上的地理位置。

活動準備:各種膚色小朋友的圖片幾錄像資料

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膚色小朋友的圖片

(1)引導幼兒找出中國小朋友

(2)比較中外小朋友,說說不同之處

2、瞭解中國人和外國人在語言、習慣、食物上的不同

(1)學習美國、日本、韓國的問候語

(2)認識西餐餐具

3、在世界地圖上尋找中國的地理位置

(1)找找中國的位置,知道其形狀像只大公雞

(2)找找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地理位置,發現中國很大

(3)把不同膚色的小朋友圖片"送"到相應的大致位置

活動二:我們小手拉小手(兩課時)

活動目標:

1、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感受全世界小朋友都是一家人。

2、學習用摺疊剪的方法表現全世界小朋友手拉手的情景。

活動準備:剪刀、紙條、水彩筆。

活動過程:

1、學習詩歌《小手拉小手》

(1)欣賞詩歌

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理解詩歌

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生活在哪裏?

他們的膚色相同嗎,有什麼膚色?

你會說外國話嗎?

(3)朗誦詩歌

2、剪紙:小手拉小手

T:全世界小朋友相親相愛,小手拉小手。讓我們把不同膚色的小朋友都請到這兒來

(1)討論:怎樣才能一下子剪出幾個小朋友,而且每個小朋友都能手拉手

(2)總結方法,教師示範

(3)幼兒操作

3、共同佈置作品

詩歌:我們手拉手

好大好大的地球,

哪兒都有小朋友。

黃皮膚,黑皮膚,白皮膚,

還有棕色皮膚的小朋友。

地球上的小朋友,

大家都是好朋友。

你好,哈羅,歐哈又,

我們小手拉小手。

活動三 :我們的祖國真大

活動目標:

1、瞭解中國地理的博大,在同一個時候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氣候;

2、認讀兒歌,學習相關漢字。

活動準備:

1、字卡、閱讀材料;

2、天氣預報的錄音。

活動過程:

1、遊戲“開火車”,知道中國很大,有很多城市。

2、瞭解北方與南方几個城市的地理位置

T:火車開到了哪裏?(昆明)找一找昆明在中國地圖的什麼地方

火車繼續開,現在開到了哪裏?(哈爾濱)找一找哈爾濱在中國地圖的什麼地方

T:這兩個地方有什麼不同?

3、瞭解南方與北方氣候的區別

T:現在這兒的天氣怎樣?其它地方是什麼樣的天氣呢?

(1)聽天氣預報錄音

(2)討論:每個地方的天氣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T:零下20度是什麼樣的天氣,20度是什麼樣的天氣?(學習詞組“春姑娘”、“冬爺爺”

(3)瞭解南方與北方因氣候不同而產生的不同情況和活動

T:冬天,大雁爲什麼要往南飛?那兒有什麼?那兒的人會幹什麼?北方呢?(學習詞組“雪花”“滑雪”、“游泳”等)

4、認讀兒歌:《我們的祖國真大》

我們的祖國真大,

北方,有冬爺爺的家,

十月就飄雪花。

我們的祖國真大,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一年四季盛開鮮花。

啊!偉大的祖國媽媽,

東西南北中的孩子們,

在同一個時候,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有的圍着火爐吃西瓜。

活動四:聰明的中國人

活動目標:

1、學習在不同環境中選擇方向“南”,逐漸形成對指南針的認識。

2、知道中國人很聰明,很早就有“四大發明”,萌發民族自豪感。

活動準備:每4人一個指南針

活動過程:

1、遊戲:找"南"不難

T:小朋友已經認識了上下前後左右,那麼東南西北在哪兒呢?今天我們先來找一找南面。

2、出示指南針

T:這個神奇的小東西能夠幫助我們找到"南"

3、幼兒分組利用指南針尋找"南"

鼓勵幼兒變換地方、變換方向

4、討論

你是怎麼找到方向"南"的,爲什麼能這麼快找到?

什麼時候需要用指南針?(航空、航海及迷路的時候等)

是誰發明了指南針?

5、瞭解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

活動五:成語故事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成語故事感受中國的語言文化;

2、培養幼兒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相關成語的字卡、木偶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成語故事《守株待兔》

2、理解故事

(1)故事中的人是幹什麼的?

(2)一天,他遇到了什麼?

(3)第二天,他就怎樣,結果怎麼樣?

(4)最後他的莊稼怎樣了?

3、邊操縱木偶邊講述故事,學習成語"守株待兔"

T:這個故事叫"守株待兔",它是一個成語。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什麼道理?

小結:有些事情只是巧合,要想獲得成功,或的到某樣東西,必須靠自己的努力。不可能不勞而獲 。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對面食感興趣,感知麪食的多樣性,體驗、交流吃麪食的快樂。

2、瞭解麪食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幾種常見的麪食烹飪製作的方法。

3、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初步瞭解其烹飪的基本操作。

二、活動準備:

1、小貓圖片、麪粉盆、檯布、毛巾、保鮮袋子;發酵的麪糰、音樂、錄音、麪點師傅等

2、麪食若干:麪條、餛飩、餃子、麪包、饅頭、蛋糕、油條、大餅、蘿蔔絲餅、麻花等;

3、卡片:蒸、煮、炸、烤;

4、課件:麪粉的來歷、好吃的麪粉課件好吃的麪食;

5、幼兒操作卡:好吃的麪食。

三、活動過程:

(一)頑皮的小貓掉進麪粉盆激趣。 有一隻小黑貓,非常頑皮,整天在家跳上跳下。這不,一不小心掉進了一個盆裏。哎呀,小黑貓怎麼啦?怎麼會變成白貓的呢?(原來,小黑貓掉進了白白的麪粉裏,快回去洗個澡吧!)

(二)說說麪粉的來歷,歌曲總結。 點擊課件:你們知道這白白的麪粉是用什麼磨出來,麥子又是。祝您身體健康。誰種出來的? 歌曲整理(旋律自配):白白的麪粉哪裏來,黃黃的麥子磨出來。黃黃的麥子哪裏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三)自由發現麪食的多樣。 1、白白的麪粉有什麼用?可以加工什麼? 2、幼兒自由討論。3、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麪食,我們一起去看看、說說,它們是什麼,是什麼樣的?4、(1)幼兒說說:你看見什麼?它是怎樣的? (2)在這麼多面食裏,你最喜歡哪一種,爲什麼?

5、及時出現烹飪方法的卡片圖,以問答、對唱的方式小結麪食的烹飪方法。

兒歌:好吃的麪食哪裏來?白白的麪粉做出來。 油條、麻花怎麼來?油條、麻花炸出來。 餛飩、餃子怎麼來?餛飩、餃子煮出來。 麪包、蛋糕怎麼來?麪包、蛋糕烤出來。 饅頭、包子怎麼來?饅頭、包子蒸出來。 各種麪食做得好,小朋友吃了身體好。

(四)多渠道獲取麪食的信息 1、除了這些麪食,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麪食呢? 2、利用多種渠道瞭解麪食信息: (1)圖書(花式麪食); (2)錄音(麪食自述): 小朋友,你們吃過麪食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到麪食城去看一看,有哪些好吃的麪食吧!小朋友,我是麪條,我長得細細的、長長的,還滑滑的呢。我的味道可好啦,人們都很喜歡我!變變變,我變成龍鬚麪;變變變,我變成刀削麪;變變變,我變成手拉麪。當我變成方便麪的時候,人們外出時,只要帶上我,就能吃到鮮美的麪條了;當我變成長壽麪的時候,人們都會把握請上餐桌,讓我給他們帶來好運呢,我還能變出很多種類的麪條呢。Hello,我是麪包,我長得胖胖的、軟軟的,聞起來還香噴噴的呢。我的形狀可多啦:有圓圓的、有長長的;有的像貝殼、有的像小花,而且,還很有營養呢。 大家好,我是麻花。你們知道我爲什麼叫麻花嗎?仔細看一看。原來呀,我們兩個好朋友緊緊的纏繞在一起呢。咬一口,硬硬的;嚼一嚼,香香的。我們家族裏面最有名的就數天津十八麻花了。有機會呀,你們一定也要嘗一嘗哦! 我是香香甜甜的蛋糕,你們一定都吃過吧。我的品種有很多:有小的雞蛋糕、大的奶油蛋糕、巧克力蛋糕,有的蛋糕身上還有各種新鮮的水果呢,可好吃啦。你們還吃過哪些好吃的麪食呢?趕快再去和好朋友說說吧!(3)電腦“好吃的麪食”;(4)增放的麪食。

小結:麪食不 僅種類多,而且還是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之一呢。有些老人們過生日,要端上長壽麪,代表吉祥與健康;北方的人們還以麪食爲主食呢。 2、品嚐好吃的麪食,及時記錄並交流品嚐的麪食。

介紹操作卡:把嚐到的好吃的麪食記一記、畫一畫.

畫樣子、選擇勾畫烹飪方法、畫面食的顏色、選擇勾畫口感:甜或鹹,軟或硬。

(五)觀看麪點師傅表演拉拉麪,幼兒模仿體驗。 1、這麼多好吃的麪食,是誰加工出來的?請出師傅表演拉拉麪。 2、跟隨師傅體驗:小小拉麪師。(揉、拉、甩等)

(六)遷移經驗,創造體驗。 1、如果你是麪點師傅,你想做出什麼好吃的麪食呢? 2、幼兒簡單交流;洗手自制創想的麪食。 四、延伸活動: 幼兒繼續自制創想的麪食;品嚐、交流吃麪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