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北師大版一下語文《快樂的小公雞》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一下語文《快樂的小公雞》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教學要點:

北師大版一下語文《快樂的小公雞》教學設計

1、讓學生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認識13個生字、15個生詞,學寫12個生字。

2、通過讀課文,讓學生從中悟出幫助別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在整體認讀中認字學詞。

2、熟讀課文,悟出幫助別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樂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背古詩導入課題。

1、背《畫雞》

2、出示小公雞圖,這是一隻“快樂的小公雞”

3、讀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互幫互學。

1、讀課文用“”標出不認識的字,用自己認爲可行的辦法試着解決。

2、同桌互讀互教,標出自然段。(說說你用什麼方法自學什麼字或教同桌什麼字)

3、請同學分段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找找哪些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新詞。

4、學生說詞,老師出示(貼)學生所講的詞語。

5、交代學習任務:這節課我們的學習任務是通過讀課文識詞認字,從而瞭解這個故事。

 三、整體認讀,讀中時詞認字。

1、認真地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師適機引導,在讀中悟,讀中解決問題)

(1)苦惱——快樂,是一組反義詞

(2)小公雞向別人請教怎樣才能快樂。

(3)小公雞明白了幫助別人就快樂。

(4)小公雞幫助人們報時,他也得到快樂。

(5)小公雞得到了快樂,他不苦惱了。

2、讀5、6自然段,討論。

爲什麼老牛爺爺、青蛙哥哥、蜜蜂姐姐說的不一樣呢?爸爸回答他的問題了嗎?

(儘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

3、分角色朗讀。

4、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從此”從什麼時候開始?

聯繫課文第一自然段理解“成了”

5、讀課文,說一說你認爲怎麼樣才能快樂?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很快樂。

、把詞語從文中摘離出來認讀。

1、開火車讀詞語。

2、選四個你喜歡的詞語帶大家讀一讀。

3、選一個你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

4、詞語搭配,把可以搭配的詞語用線連起來。

傳播害蟲

耕種別人

捉花粉

幫助田地

五、生字從詞語中摘離出來認讀。

1、指名帶讀

2、同桌互相讀一讀,討論一下,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字。

3、交流說一說,你要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字。

六、寫一寫。

指導書寫:情、幫

一、彭老師怎樣教學生學生字詞?

1、自讀課文,各自畫出新詞。

2、學生交流,畫了什麼新詞?

耕種莊稼害蟲報時苦惱從此不一樣田野幫助蜜蜂花叢傳播

3、分小組學習“耕種莊稼害蟲報時苦惱田野幫助蜜蜂花叢”(課件顯示)

4、彙報:你是怎樣學的?(學生答:a.形近字“腦”猜出“惱”。b.看拼音學習。c.問小組同學。d:“播”想到了“新聞聯播”)

5、老師引導:利用前面單元剛學過的禾字旁學習“稼”——禾+家

6、反覆熟讀新詞。

7、在後面的閱讀討論中,教學“不一樣”“從此”,鞏固其他生字詞。

 [點評]

學生需要學習的生字詞與教材挑選的生字詞不完全一致,彭老師首先讓學生自己畫出生字詞,針對不同的情況區別對待;教材畫出來,而學生都會的,如“整”“哥”“姐”,一帶而過;教材畫出來,而學生確實不會的,重點教學,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部首知識;學生不會,教材又沒有畫出來的,如“一樣”“從此”,教師也沒有放棄,把它們巧妙地揉入後面的教學中,體現了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而不是從本本出發,靈活機動地進行教學。

整個學習生字詞的過程,都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體驗過程,老師只起引導、組織的作用,這也是應當特別肯定的。

另一點值得肯定的是,彭老師注意教學生“會學”,學生遇到生字詞,老師並沒有立即“解惑”,而是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她們班的學生,都知道遇到生字詞怎麼半,反映了彭老師一貫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彭老師怎樣組織閱讀教學?

1、學生自己閱讀。

2、老師問:“說一說,你看懂了什麼?知道了什麼?”

3、*學生a:“我覺得小公雞很有禮貌。”

老師:“你願意和哪個同學讀一讀小公雞和老牛的對話?”

學生邀請夥伴朗讀。

老師:“好,你也是個有禮貌的孩子。”

*學生b:“老牛、青蛙、蜜蜂都很愛勞動。”

老師:“你看出他們愛勞動,相信你也願意做個愛勞動的孩子。”

帶學生複習“耕種、莊稼、害蟲、傳播”

*學生c:“原來我知道蜜蜂會採蜜,現在我知道蜜蜂還會傳播花粉呢!”

老師:“她從課文中學到了新知識。”

帶學生複習“蜜蜂、花叢、花粉。”

*學生d:“我知道了,幫助別人就能快樂。”

老師:請你讀一讀第五、六段課文。

*學生e:“老師,青蛙一跳,能跳兩米高呢!”

老師:“你怎麼知道的?”

學生e:“我從書上看到的。”

老師:“你從書本里還能得到哪些青蛙的知識?再找一找,介紹給同學們,好嗎?大家都可以回去找一找。比如,青蛙吃哪些害蟲呀?”

同學:“地老虎是害蟲吧?”

老師:“你回家可以問問家長。”

*小結:大家閱讀課文,都很有收穫。

4、現在,讓我們來討論剛纔提出的問題:“小公雞問了三個“人”,老牛爺爺、青蛙哥哥、蜜蜂姐姐回答的究竟一樣還是不一樣?

分小組討論。

最後得出一致意見:老牛爺爺、青蛙哥哥、蜜蜂姐姐每個人都有各自特點,能幹的事情不一樣。但是他們都是在幫助別人,這是一樣的。

老師:“誰有更充足的理由說明他們‘一樣’的地方?”

學生:“他們都是用自己的本領去幫助別人。

他們幫助了別人,都得到快樂。

5、老師:“後來小公雞怎麼做?”

“誰能來幫助同學解釋一下‘從此’這個詞?”

幫助學生背誦古詩《畫雞》。

學生:“老師,我家旁邊有個鐘樓,過半小時就敲一下,也是‘報時’。”

老師:“你說得對,公雞打鳴是報時,鐘樓的鐘聲也是報時。你很注意在生活中觀察。”

6、老師:“小公雞每天給人們報時,他成了一隻快樂的小公雞。”

老師:“找一找,‘快樂’可以跟課文哪個詞語對對子?”

學生找出“苦惱”。

7、老師:“你們有沒有因爲幫助了別人,就感到挺快樂的事情?”

學生a:“xxx吐了,我幫助清掃。挺髒的,但是我也挺快樂。”

學生b:“我幫助同學學習時很快樂。”

學生c:“有一次上課,xxx沒帶本子,我把自己的新本子給他,我很快樂。”(老師與他握手)

老師:“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學習了課文,這節課上得很好,作爲老師,我很快樂。誰想成爲一個快樂的人,就去多多幫助別人吧。”

[點評]

彭老師指導學生閱讀,完全打破了過去“精心設計問題——學生答題——強制記憶標準答案”的做法,把閱讀的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體驗,交流心得;她沒有致力於“講深講透”,而是讓學生對課文做整體的把握。

我們看到,學生對課文的體驗是很不同的,有的看到小公雞很有禮貌,有的覺得小公雞很愛勞動,有的在知識方面有收穫,有的領會了課文的主題——由於老師沒有設定統一的問題,沒有指定必須的學習任務,所以學生能夠各抒幾見,通過談論,互相啓發,促進了每個同學語文素養的整體發展。

自主學習,並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彭老師很會引導學生學習,把教學活動與語文知識能力的學習、學習方法的學習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結合起來。

整個討論,老師沒有做範讀,聲音一直輕輕的,表面上平平淡淡,安安穩穩,沒有過去公開課那種轟轟烈烈、熱熱鬧鬧的景象,也沒有獎小紅花、展示課件、戴頭飾表演等形式——似乎不太“出彩”。但是細琢磨,就會發現,討論時,老師揉進了字詞的學習、句子的學習、科學知識的學習、口語交際、檢索方法的學習、古詩的背誦、聯繫學生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主旨等等內容,而這一切,又都是從學生反饋的問題“點”引發出現的,沒有斧鑿的痕跡,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