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精選3篇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 1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精選3篇

教學中體現較突出的幾點:

1、導入中的情景創設把學生帶入到了課文中,爲學習課文作了很好的鋪墊。兩分鐘預備通過錄音機爲學生放了《志願軍戰歌》,伴隨着雄壯的樂曲聲,學生的情感被激活,很快的進入到情境當中。

2、從對語言的品位中,理解雪中送炭,從而進一步體會大娘對志願軍的深情厚誼。設計的三個層次,即第一層次用讀讀出大娘是怎麼把打糕送來的;第二個層次體會大娘不顧自己的生命爲戰士們送來打糕,讀出感受。第三個層次讓學生理解雪指什麼炭指什麼,通過情境的創設體會出大娘對戰士們的深情、對戰士們的愛,以及戰士們把大娘對他們的愛化作一種精神,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戰士們打勝了仗。課堂教學中,層層深入的教學環節使學生對大娘與志願軍戰士之間的深情厚誼以及爲什麼大娘把戰士稱作親人的情感體會的很到位,學生情感也被調動。因此學生對這一段的朗讀,讀的有感情,學生的情感很到位。

3、重視了學生的朗讀及教師對學生讀的指導

在學習小金花及大嫂一段時,注重了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例如:學生在朗讀描寫小金花的剛強的語句時,學生對小金花爲媽媽報仇的決心讀的還不夠堅決,因此委婉的指出學生讀的不足及建議,通過比讀的方式激勵學生再讀。

不足之處,對重點段的體會沒有充分體現出學生的自讀自悟,而是通過教師的導語引着學生體會出來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自主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教師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教學結構安排的欠妥,大部分時間是指導學生學習大娘爲志願軍戰士送打糕和救助傷員的事情,對小金花和大嫂的學習只是以讀帶講,沒有給學生朗讀感悟的時間。學生對志願軍與朝鮮人民之間的情感是一點一點的積聚起來的,不是隻通過對一個段落的學習,感情就能體會出來的。因此對後兩個自然段的學習,也要讓學生充分的學習體會。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 2

《再見了,親人》字裏行間,始終洋溢着讚美、感激的情感,表現了“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這一國際主義精神的主題。如何憑藉本文的情感因素,對學生滲透情感教育呢?嘗試如下:

教學伊始,讓學生通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後,引出問題,使之感知情感。

1、從題目入手。讓學生質疑:‘親人’指誰?是誰的‘親人’?志願軍爲什麼稱朝鮮人民爲親人?題目中的‘再’字怎麼理解?……使學生了解“親人”指的是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之類的朝鮮人民。志願軍所以稱她們爲親人,是因爲中朝人民在共同的抗美戰鬥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題目中的“再”字揭示了多次相見中的“最後一次”,含有一種何日復相聚的惜別之情。從而使學生感知情感的傾向。

2、從典型事件入手。以“文章寫了哪四件典型事例”讓學生知道文章通過“送打糕”、“救傷員”、“救偵察員”、“挖野菜”四件典型事件,來讚揚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情誼。讓學生在感知材料的過程中,感知情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從整體上了解課文的情感流向。

“注重情感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提出的總目標之一。閱讀是讀者與文本相互作用、構建意義的動態過程,是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過程。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 3

《再見了,親人》一課節選自著名作家魏巍的紀實文學《依依惜別的深情》。文章以道別語“再見了,親人”做爲題目,可見全文是以寫離情別意爲主,表達了中朝兩國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誼。本課的重難點在於引導學生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並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領悟文章表達上的特點。在教學本節課的時候恰逢學校來聽推門課,爲了不要第二次上,我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一、整體入手,感知情感

教學開始,我從題目入手,讓學生初步瞭解什麼是親人(有血緣關係的人叫親人),並把這解釋寫在了題目的下方。在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後直接進入課文的學習。題目中的親人指的是誰?爲什麼稱他們爲親人?

  二、從典型事例入手

課文寫了他們的那些事?讓學生從文中找到他們爲志願軍戰士做的事。學生在尋找事例的過程中不但瞭解到志願軍戰士爲什麼稱朝鮮人民爲親人(大娘爲了志願軍失去了唯一的下孫孫、小金花爲了志願軍失去了媽媽、大嫂爲了志願軍失去了雙腿)而且對課文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三、創設情境,品讀詞句

課文語句樸實,可蘊含的情感深厚。爲了讓學生能進一步的體會志願軍與朝鮮人民那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課堂上我說:“在座的同學們,你們就是即將離開朝鮮的志願軍戰士,你該如何與朝鮮的親人們話別?哪位是穿過大娘洗的衣服的戰士?那位是吃了大娘冒着硝煙送到戰場上來的打糕的戰士?哪位是小金花和媽媽救出的老王?誰是吃了大嫂挖的野菜的戰士?……”這一系列的問題一出,多數學生被我帶到了課文中,他們都努力地把自己的情感通過自己的朗讀體現出來。

  四、再創情境,昇華情感

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是文章情感的昇華,爲了讓學生的情感也得到昇華,也把我的課堂推向**,我有創設了另一個情境:我讓班上兩個組扮志願軍戰士的角色,兩個組扮朝鮮人民的角色,讓他們進行話別。

整節課,我已經把學生帶入了我預設的課堂之中,學生也融入到文本中。

高興之餘,靜下來想一想,存在這有不足指出,在課堂中有時沒有充分的體現學生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