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第21課《珍珠鳥》評課稿(精選10篇)

第21課《珍珠鳥》評課稿(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瞎買是小編帶來的第21課《珍珠鳥》評課稿,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21課《珍珠鳥》評課稿(精選10篇)

第21課《珍珠鳥》評課稿 篇1

五年級上冊《珍珠鳥》一文,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 馮驥才先生精心結撰的優美散文。這篇散文描寫了人鳥相親的動人歷程,揭示了信賴就能創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並茂,寓理於事,值得我們品味鑑賞。

而與此同時,《珍珠鳥》又是一篇略讀課文。陳老師的教學平實、紮實,基本符合略讀課的課型特點,教學較爲成功。突出的特點有:

一、 整合教學問題,問題設計提綱挈領,統領全文

陳老師圍繞“‘我’是怎樣對待珍珠鳥的,珍珠鳥對我的感情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一問題,讓學生找出“我”照料與呵護珍珠鳥及珍珠鳥對“我”的感情發生變化的句子,指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字詞、關鍵句子、關鍵段落進行學習,順利地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領悟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義。特別是其中的一個話題設計“我不管它。”是指“我”不管它——,不管它——,不管它——,引着學生聯繫上下文來接讀。自然而然地學生就體會到,這“不管它”背後隱含着的寬容與關愛,更是作者給予小珍珠鳥的自由,真正的自由。這一話題設計看似簡簡單單,但卻是陳老師的匠心獨具。

二、激趣揭題,自然流暢,體察喜愛之情。

陳老師在上課伊始,直接讓學生讀課題,再配合優美的語言文字介紹:“它,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後背還生着珍珠似的圓圓的白點……。”讓學生說說“珍珠鳥”這一名字的來歷,學生非常感興趣。繼而追問,如果此時你有機會親近它,摸摸它,會是怎麼樣的感覺?這樣的導入順理成章,更是激起學生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

三、延伸課外,拓展視野與思維,領悟美好境界

在學完了課文以後,陳老師根據本單元的學習重點與本課的主旨,巧妙地節選了沈石溪的《保姆蟒》片段,讓學生閱讀後說說讀後的感受。這樣,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無論是人與鳥,還是人與蛇之間,都需要真誠的信賴。信賴,是創造美好境界的基礎。

四、關注插圖,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新課標小學語文實驗教材大都配有精美的插圖,圖文結合,圖文並茂。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老師往往對插圖視而不見,白白浪費了大好的教學資源。陳老師在教學中關注插圖,而且和課文教學有機結合。像“生意蔥蘢”等詞語的理解藉助了直觀的插圖,將抽象的含義形象化、具體化,有助於學生的理解。

聽了陳老師的這節課,我忍不住翻看別人的聽課記錄,看一看其他的老師究竟是怎樣上《珍珠鳥》這節課的。雖然我沒能看到他們親臨課堂的風采,但從記錄上卻能看出他們不拘一格的設計思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亮點,就拿陳老師這節課來說,我覺得陳老師抓的重點詞語很恰當,話題設計有效,不過缺少朗讀,學生體會不深。教師應該更多地傾聽學生髮言,利用有效的生成資源,順勢引導學生更多地去發現作者字裏行間流露出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想象、聯想,能夠充分感受形象,揣摩作者真摯的情感,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朗讀,肯定能做到入情入境、聲情並茂,並能準確傳達作者的情感和讀者獨特的體驗,打動自己,感染他人,給學生更多發展的空間。

誠然,對於一節課的看法,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文僅是自己的一些淺見,加之水平有限,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權當拋磚引玉,敬請批評指正。

第21課《珍珠鳥》評課稿 篇2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爲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說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林健真老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從以下幾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感受“情意”。

教師首先出示圖片,讓學生認識珍珠鳥,引起興趣,引出課題。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初讀後,有的感受到“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說“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還有的說“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鳥有種親近的情意”。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教師應珍視這些感受,進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理解作者寫作的真諦。

二、理解“真愛”。

通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美好的境界”是什麼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美好的境界嗎?顯然,教師這時應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爲什麼不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進而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

起初,作者把珍珠鳥掛在“異常茂盛”的“生着長長垂蔓的法國吊蘭”中間,爲它營造了“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的環境,鳥兒才傳出“笛兒”般的叫聲。接着,小鳥出生了,愛鳥的作者該是多麼好奇啊!可作者卻“決不掀開葉片往裏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眼睛”驚動它們。於是,鳥兒漸漸把“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作者所做的這一切,是對鳥兒的愛,體現在對鳥兒生活習性的充分尊重。

小鳥在“屋裏飛來飛去”,“落在櫃頂上”、“書架上”、“畫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這裏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顫動的筆尖”,而“我”卻“不動聲色”,“默默享受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以至於“我”“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這時,鳥兒接近“我”,“我”接近鳥兒,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勾通,是零距離的接觸,是一種互爲欣賞。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纔有了“信賴”,纔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運。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以上相關的句段反覆體會、交流。從中感受到那些描寫“我”爲鳥兒做了些什麼的語段是有層次的,作者對鳥兒“不一般”的愛,體現在他順乎了鳥的習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寬容——勾通——欣賞——信賴”的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這種感悟由淺入深,除了對本義、引伸義、深層含義的理解,也有對“不言之義”的領會。

三、欣賞“境界”。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還應培養學生對課文優美形象、深刻意蘊、豐富情感的欣賞能力,通過欣賞,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淨化。

在教學課文第14自然段時,林老師設計了一個情境, “在作者眼裏,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啊!這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學生的靈感被激發起來,有的說叫“愛”,有的說叫“親近的情意”,還有的說叫“信賴”,教師於是用“你是個有愛心的孩子”“你像個詩人”“你像個哲學家”等充滿欣賞和讚美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意。

有位哲人說過:“正是兒童承襲了人類最初的詩性性格,他們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靈看到的地方。”充分調動學生的這種潛能,讓他們在欣賞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創造,那麼,這一情境的創設就不僅僅培養的是學生的欣賞能力,也融合了個性與創造的培育。

《珍珠鳥》一課,學生初讀後似乎沒有什麼不懂,但作品藉助語言、結構、手法等形式因素表現出來的思想內容卻是極爲複雜和微妙的,不易被讀者真正把握到。閱讀,就是要了解文章由形式到內容的真諦。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剝開各種表面形態看到它們的精神實質,其方法便是“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這幾種能力的培養,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教學中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感受中有所理解,在理解中加以欣賞,在欣賞中進行評價,會使閱讀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第21課《珍珠鳥》評課稿 篇3

馮驥才筆下的《珍珠鳥》又帶給我們美妙的體驗和美好的境界。聽了“衎然”執教的《珍珠鳥》之後,對兩種線索的把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珍珠鳥從怕人到落到作者的肩頭熟睡,這是“信賴創造的美好境界。”珍珠鳥從開始在屋子裏飛來飛去,後來飛到我的書桌喝茶,再在作者的筆尖蹦來跳去,最後落在作者的肩頭熟睡,還咂咂嘴,這些變化是漸漸的,是外顯的情況,而促成這些變化的,離不開作者對珍珠鳥的態度。“我把它掛在窗前。那兒還有一大盆異常茂盛的法國吊蘭。

我便用吊蘭長長的、串生着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它們就像躲進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從中傳出的笛兒般又細又亮的叫聲,也就格外輕鬆自在了。”“我很少扒開葉蔓瞧它們,它們便漸漸敢伸出小腦袋瞅瞅我。我們就這樣一點點熟悉了。”“我呢,決不掀開葉片往裏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好奇的眼睛去驚動他們。”“我不管它。”“我只是微微一笑,依舊寫東西,它就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着我的筆尖蹦來蹦去,跳動的小紅爪子在紙上發出“嚓嚓”的響聲。”“我不動聲色地寫,默默享受着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我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的啄兩下我的手。”“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

第21課《珍珠鳥》評課稿 篇4

聽了武老師的課讓我受益匪淺,有很多值得學習和探究的地方。

課的開始課件出示了各冊有關鳥的圖片,齊讀課文,初步感知,接着有以聽的形式過度到所學內容,課的開始就從視覺和聽覺上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珍珠鳥是隻膽小的鳥開始入手引出第三自然段,這一段武老師抓住了一個“探”字,探出了小傢伙的“趣”,讓學生探到了跟文本對話的樂趣。

課件出示小鳥在“我”的肩頭睡熟了,有回到畫面,引起了話題剛纔還是膽小讓學生產生疑問,自由讀第4自然段,這一段武老師讓學生抓關鍵詞並體會詞的作用,反覆讓學生讀,指導讀書。而後總結沒有作者的喜愛、寬容,哪來鳥兒的頑皮和信任,拉近了心靈的距離。最後回到現實生活“你在什麼地方睡的這麼香過?”直至文章主題──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結尾以動物與動物、人與動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組畫展現在孩子眼前,把人鳥之情從馮驥才的書房流到了每一個孩子的心裏,流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情”的拓展真是意味無窮,也讓我深深地陶醉在其中。

第21課《珍珠鳥》評課稿 篇5

這是一堂比較成功的公開課,教學目標的三維目標體現的很充分。知識與能力:體現了新課標的標準,既注重知識傳授,又注重人文色彩。方法與過程:應用媒體時操作熟練,視聽效果良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了學生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材處理準確科學,在課堂中,對各個環節、各知識點佔用的時間分配較合理,主次分明,重點突出,抓住關鍵,突破了難點。

教學程序得當,思路清晰,操作順利,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積極討論,踊躍發言,氣氛活躍,回答的準確相當高,幾乎達到了完美的境界,教師只需點撥,根本用不着糾錯,看來學生們在課下一定下了不少功夫。

教學方法和手段先進,多媒體的使用爲課堂增色不少,給學生們以直觀的感受,灌輸了新鮮血液。師生交流和諧融洽,教師整潔大方的儀表,端莊、親切的教態拉近了師生距離,大腦思維進入亢奮狀態,讓人感覺不是教師在傳授知識,而是和學生娓娓而談,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了一場美的情感交流與薰陶。

教學基本功熟練,語言優美,聲音甜美,富於啓發性和感染力,能從書本走向學生生活,對學生進行拓展思維訓練。設想你就是那對大鳥,那隻小鳥,你會說些什麼,想些什麼?使學生在換位思考中更加深了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意識。

教學效果較爲突出,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注意力集中,與教師配合默契。拓展思維由易到難,小麻雀——學困生——伊拉克少年,教學內容逐步深入,貼切生活實際,又列舉了2008年奧運會體育的設計圖形(樹枝般鋼網構成鳥巢形狀),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體味到了人鳥相依的動人景象,增強了保護鳥類的意識。

建議:教師的課前預設問題太詳細,課堂討論應更充分些。不能流於形式。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再加上多媒體的顯示及音響效果更佳。

第21課《珍珠鳥》評課稿 篇6

《珍珠鳥》一文,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精心結撰的優美散文。這篇散文描寫了人鳥相親的動人歷程,揭示了信賴就能創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並茂,寓理於事,值得我們品味鑑賞。

薛X師在教授《珍珠鳥》一課時,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關鍵句子爲切入點,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仔細的品味、入情入境的表演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與手段,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領悟到“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真正內涵。

在薛X師的語文課上,學生不僅能在輕鬆而活躍的氛圍中接受到豐富的知識,還能從薛X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乃至一個眼神中獲取對生活的感受,那是對精神的薰陶,是對美的獨特見解。

聽着薛X師的語文課,你會覺很流暢。揭題導入親切自然緊扣文章中心,教學環節環環相扣,讓學生在朗讀中與文本進行對話,在X師恰到好處的引導中深入瞭解文本,在與同伴的交流以及深情並茂的表演中對文本的解讀得到了昇華。

聽着薛X師的語文課,你會覺得那是一種美的享受。此起彼伏、抑揚頓挫的語音帶着你與學生一起進入文本;那純熟的、標準的、猶如律動着的手語吸引着你的眼球。

聽着薛X師的語文課,看着設計精巧的板書,心中涌現的是讚歎;看着板書上優美的字跡,心中頓感愧疚。

第21課《珍珠鳥》評課稿 篇7

今天聽了 鄭老師執教的《珍珠鳥》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受益匪淺。

一、巧妙地運用電教手段激趣。

鄭老師通過先進的電教設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從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揭示課題“珍珠鳥”後,老師質疑:“你們見過珍珠鳥嗎?”同學們都搖頭。老師便順勢出示圖片:“老師也上網找到了一些珍珠鳥的圖片。”當鄭老師出示從互聯網上下載的珍珠鳥的圖片時,學生觀察十分仔細,都能把珍珠鳥的外貌特徵講清楚。在初讀課文時,學生也能順利地找到描寫珍珠鳥外貌的句子。當讓學生理解這樣一個和諧美好的境界時,鄭老師出示了相應的圖片,讓學生體會深刻。無疑,先進的電教手段的運用起到了點睛的作用。

二、在品讀悟情中,享受意境美。

鄭老師在學生二次讀課文後,要求學生找出文中的重點段第13段,然後通過朗讀、感受,感悟出因爲我的關愛而使小鳥對我由疏遠到親近再到信賴的過程。讓學生在品讀悟情中,享受到“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一美妙的意境。

《珍珠鳥》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美文要美讀。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說“對於寫在紙上的死的語言,可以從聲音裏得其意味,變成活的語氣”。而朗讀正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在這個環節中,在這其中,鄭老師不忘引領學生表現馮驥才爺爺對小鳥的喜愛,朗讀指導細膩無痕。例如:在指導學生齊讀第3段時,導讀:“這是一隻膽小的珍珠鳥,你們可得小心翼翼,別把它嚇跑了。”在品讀後,不忘小結:“馮驥才爺爺不僅用吊蘭的垂蔓保護着小鳥,也用自己的愛心保護着小鳥。”在指導讀第6段中的句子,老師重點指導讀好:“呦,雛兒!真是這小傢伙!”從朗讀技巧兒化音“雛兒”的指導,兩個感嘆號的強調到“小傢伙”背後隱藏着喜愛之情的品味。學生逐步把馮驥才爺爺對小鳥的喜愛讀得入情入境。通過揣摩品味,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個性化朗讀中,讓學生的心靈和情感逐步被打動,從而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意蘊

三、在移情入境中,感受表達美

語文課承載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發展學生的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這一點上,很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她讓學生髮揮想象,此時,睡夢中的珍珠鳥會想些什麼呢?珍珠鳥咂咂嘴巴又會說些什麼呢?讓學生進行想象補白。通過角色互換,很好地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情智和心靈去感受、抒發他們心中一曲曲美好的歌。在教學中,追求這一種基於平等基礎上的合作、溝通,並努力使學生真正得到發展,很值得我借鑑、學習。

我想,讓我們語文課成爲學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綠洲,心靈世界裏的一股甘泉,真正享受語文帶來的快樂,是我們每個語文老師努力的方向。

第21課《珍珠鳥》評課稿 篇8

宋曉芳老師執教《珍珠鳥》。這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作者馮驥才,課文文質兼美,語言平實生動,情意深刻雋永。宋老師確立的教學目標是:讀懂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信賴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基礎。

應該說,教者對教材的定位是合理的,對教學目標的想定是準確的。平時我們聽課,關注的內容較多,如教者的基本素質、教學設計、板書、課堂評價、有無“出彩”的地方等。然而,這是課例研討課,教師的基本功是不用懷疑的。因此,我們最關注的,是教者如何實現她預設的教學目標,如何處理實際教學中的變化即生成,以及學生到底學得怎麼樣等。

爲了達成“理解課文內容(特別是最後那句話)、體會思想感情”的目標,宋老師在學法指導上下足了功夫,這也許是本節課最大的亮點。在講解第二自然段時,宋老師說:“讀書猶如品茶,只有細細品味,才能品出其中滋味。當學生帶着主要問題“爲什麼珍珠鳥剛開始怕人,後來卻不怕人了呢“自主研讀時,還告訴學生在讀書時要用筆畫出讓自己有體會的句子,意在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和勾畫、圈點、批註的讀書習慣。這些東西看似很平常,但學生一旦形成習慣就會受益終生,這叫“授人以漁”。

當然,僅僅把學習的某些方法告訴學生還不夠。在“授人以漁”的同時,教師的教學方式要跟上。因爲這是課堂,不單是個人學習,課堂需要體現集體智慧的交流、融合、碰撞和提升,需要教師的引領、點撥和啓發。在這方面,宋老師做得怎麼樣呢?總的說是不錯的。譬如在全班交流主要問題時“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珍珠鳥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學生的回答比較零散,又是無序的(與課文的敘述順序相悖),雖然有個別學生的回答也還精彩,但無疑對教師的臨場機智提出了挑戰。此處課堂稍顯沉悶,因爲學生、聽課者找不到序。不過,宋老師還算處變不驚,比較順利地完成了討論交流的任務。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上,有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探討。如何組織全班性的交流?爲了提高交流的質量,可以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再推薦代表到班上交流。宋老師沒有這樣做,恐怕是擔心沒時間。爲了儘量避免東鱗西爪、思考片面的現象,有必要提醒學生思考要周全些、系統些(高年級應該這樣),注意有序表達,善於綜合同伴的觀點等。而綜合、提升的工作,宋老師基本上由自己完成,可以預見,不少學生對“珍珠鳥的變化”這個問題的理解可能還是片面的,或者是零散的。

最後,還想說一下,另一個目標是讓學生領悟贏得信賴,必須付出關愛,可因爲在第四自然段老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讀悟,從而沒有把這個任務完成,在我們的教學中,怎樣合理有效地安排時間,怎樣切實有效地抓好文章的突破點,做到不做無用功,這是我們授課老師所應該注意的。

第21課《珍珠鳥》評課稿 篇9

有幸觀摩了蔡春芳老師的《珍珠鳥》,聆聽了蔡老師充滿情感的教學語言,感受了蔡老師充滿智慧的教學設計,沉浸於蔡老師精心營造的濃情氛圍,領略了什麼叫“真真正正教‘語文’”,真的,感覺就像馮驥才的那句:真好!

一、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充滿情感的教學語言蔡老師借班上課,作爲陌生老師,與學生是有一定距離的,但是蔡老師平易近人的教學語言和態度,很快化解了這一問題。上課伊始,蔡老師動情的一段描述就把學生帶入了那個安靜祥和的境界。這種動情的語調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如涓涓溪流流淌進了學生的心田,例如:“這小傢伙是多麼膽小啊!”“哦,你說到小傢伙的心裏了!”“聽出來了,你是多麼喜歡這可愛的珍珠鳥啊!”“它睡着了,別吵醒他!該怎麼讀呀!”等,讓人感受到的是一種如春天般的溫馨、輕鬆,在這種氛圍下,學生緊張感消失了,表達的慾望被激發出來;人與鳥,就在蔡老師充滿情感的語言誘導下,不知不覺拉近了距離,最後融爲了一體。真是“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充滿智慧的教學設計語文,始終是姓“語”,是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和學習。蔡老師的這堂課,沒有花裏胡哨的活動,沒有連篇累牘的拓展,而是始終抓住文本,紮紮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感悟和訓練。比如“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這句話,蔡老師不露痕跡地進行朗讀指導:“作者很喜歡這對珍珠鳥,所以文章一開頭就說,讀──”“作者太喜歡這對珍珠鳥了,再讀──”就這樣簡簡單單的引導,讓學生悟出了:朗讀要讀出感受,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朗讀方式。在學習“鳥是如何一步一步接近我的?”這個重點問題時,這種智慧更體現得突出。首先讓學生自讀4、5、6節完成填空,通過一個填空,就讓學生明確了小鳥接近我的活動路線,把握了作者描述的框架。然後通過一個簡單的問題“小傢伙是怎樣一步一步接近我的,你能說得清楚具體些嗎?說時用上表示連接的詞。”這就是藉助文本,把概括的文字說具體的訓練。因爲中年級的習作重點和難點之一,就是如何把概括的文字描述具體,這一點,蔡老師充分地利用文本這個例子,進行了這一習作能力的滲透,體現了“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的理念。不僅如此,蔡老師又運用“小鳥說話遊戲”,對課文內容進行挖掘,讓學生體會小鳥的心理說小鳥的話,這不僅讓學生體會到小鳥的接近是因爲主人的“不傷害”,而且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讓課堂充滿了童趣。然後,要求學生抓住有關詞句,讀出小鳥給你的印象,真是讀中有悟,悟中有讀。給插圖起名字的環節也是我特別欣賞的,這一環節不僅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到“人鳥互信的美好境界”,而且是從另一個角度指導學生如何起題目。總之,讀中有悟,悟中有讀,寫法滲透,讀說促寫,真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三、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充滿濃情的教學氛圍在這堂課上,恰到好處的多媒體也爲濃情的教學氛圍增色不少,抒情的輕音樂,淡淡地穿插其間,把聽者帶入了一個安靜、祥和的書齋,彷彿真的在和作者共同在欣賞,在關愛一個小生命的誕生和成長。真可謂“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第21課《珍珠鳥》評課稿 篇10

四年級上冊《珍珠鳥》一文,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精心撰寫的優美散文。這篇散文描寫了人鳥相親的動人歷程,揭示了信賴就能創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並茂,寓理於事,值得我們品味鑑賞。

張兵吉老師的教學平實、紮實,能熟練運用白板教學,之前進行了多次磨課,教案也幾次修改,最終確定了要上一堂紮紮實實的語文課,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從以下方面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讓我受益匪淺。

第一部分複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張老師抓住了課文中的重點詞語,並利用填空的形式複習課文內容,回憶珍珠鳥的外貌描寫。

品讀課文時,張老師一下子就讓學生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這句話指導進行理解,理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理解關鍵詞“信賴”的意思,迅速引導學生把握了文章的基調。教學“信賴”這個詞語時,教給了學生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先拆分理解每個字的意思,再組合理解詞語的意思。

在教學課文第四自然段時,張老師先引導學生抓住段落中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語,再引導學生分成三層來品味文本,層層深入文本研究,體會珍珠鳥對我的信賴的過程。在教學第4段時採用由扶到放的方法,先指導學生閱讀第一層次,再讓學生自己學習後兩節寫寫體會。張老師在教學時能夠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引導學生體會,如抓住“撫一撫”、“再三呼喚”、“居然”等詞語體會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及珍珠鳥對作者漸漸信賴的過程。在“尊重——理解——寬容——勾通——欣賞——信賴”的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這種感悟由淺入深。

張老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授之以魚,還要授之以漁,整堂課的教學注重對學生寫作進行指導,在教學珍珠鳥的活動時,讓學生談談三個活動順序能不能重新排列,從而理解言之有序的方法。通過分析珍珠鳥的活動,指導學生理解詳略得當這種寫作方法,並且可以將這種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最後指導學生運用“言之有序”和“詳略得當”的方法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寫法來描寫小狗和“我”之間的活動,讓學生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讓學生每堂課都有收穫,有所得。這個環節既是對課文內容的延伸,更是一次很好的練筆機會,充分體現了教師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及時遷移練習”的學習過程。

《珍珠鳥》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美文要美讀。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說“對於寫在紙上的死的語言,可以從聲音裏得其意味,變成活的語氣”。而朗讀正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張老師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指導學生讀出珍珠鳥的調皮、可愛和乖巧,朗讀的形式多樣,有個別讀、男女生讀、配樂讀等等,在個性化朗讀中,讓學生的心靈和情感逐步被打動,從而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意蘊。

一點小的建議就是這篇課文的4-7段是要求背誦的,張老師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背誦後,可以設計填空或者以其他形式在課堂上進行背誦練習。在教學的最後部分略顯倉促,時間有些不夠用。學生回答問題的面不夠廣,只是集中在幾位學生身上,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這僅是自己的一些淺見,加之水平有限,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