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反思(精選10篇)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反思(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觀潮》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反思 篇1

學生已經四年級了,他們開始步入高年級了,在學習方法上應該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因此今天本節課我在有意識的培養學生,邊讀書邊思考邊動筆寫,本節課初見成效。

這篇課文寫作順序清晰,學生只要認真讀書都能找到,而且歸納的準確,我在板書方面也是體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寫作順序。由於假期剛結束,學生都沒有進入狀態,很多學習方法都忘記了,我採用引導學生自己學習。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扶着學生學習,默讀思考:潮來之前的景象怎樣?邊讀邊畫句子體會。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能找到句子,而且能進行概括,通過概括學生知道作者主要寫江面平靜、人山人海。在通過朗讀感受此刻的景象。

學生在學習潮來之時,學生就能按照上面學習方法開始自己學習,效果很好。他們能準確的找到句子進行體會歸納,並能通過朗讀讀出潮來時的氣勢、壯觀。

由於沒有發書,學生沒有提前預習,課堂上學生讀書的時間少,相信今後會好,但是我看到孩子能主動學習的場景,心裏很高興。

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反思 篇2

這是一篇寫景的課文。記敘的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平靜到奔騰咆哮再到有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這是新學期的第一課,我之前也做了充分的準備,畢竟很多學生沒有觀看過錢塘江大潮,爲了更好的理解文本,我就找來錢塘江大潮的視頻和圖片資料,製作了課件,也佈置學生蒐集錢塘江大潮的資料,爲學習本課做好充分的準備。下面我就談談上課的體會。

一、抓重點段,領悟錢塘大潮的“奇”。

在教學中,緊緊扣住“天下奇觀”這個詞語做文章,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領悟錢塘潮的“奇”,以致更近一層理解“天下奇觀”。主要抓住課文的3、4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抓住描寫大潮的聲音和形態的變化的詞語,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如“隆隆響聲”、“白浪翻滾”、“白色水牆”、“風號浪吼”等,運用了比喻、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的景象。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通過抓住對觀潮者神態、動作的描寫,如“人山人海”、“昂首東望”、“人聲鼎沸”“又沸騰起來”等詞語,體會觀潮的人數多、熱情高漲,體會間接描寫的表達方法,感受大潮的奇特。

二、指導朗讀,感受雄偉奇特的景象。

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礎上,我着重採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指導學生們自由朗讀,再談感受,並鼓勵他們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接着我來讀,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體驗錢塘江大潮聲音、氣勢的變化。重點抓住“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一句,爲了突出錢江潮的壯觀氣勢,應該讀得稍快,強調出“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顫動”等詞語。”然後播放錢塘江大潮視頻,使學生看到真實的情景,感受到大潮的雄偉壯觀。最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邊讀邊想象畫面,再讀課文,感受大潮的奇特。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而且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感受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三、統領全文,學習表達方法。

教學時,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依“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潮來時”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學生從大潮的聲與形的變化中,就能知道作者是由遠及近地觀潮。再讓學生找出由遠及近這一觀察順序的詞語:“遠處”,“過了一會兒”、“水天相接”、“向前移動”、“再近些”、“越來越近”。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結論。進一步引導學生髮現整篇課文是按照時間的順序來寫觀潮的過程,學生一下子就找到“早晨”、“中午一點左右”這些表示時間的字眼。本課結構清晰,語言優美,是一篇習作的好典範。

四、改進不足,完善課堂教學。

一堂課下來,感覺有幾個地方把握不好:

1.字詞的學習、理解過於粗略。由於是新學期的第一課,學生還沒有完全融入到課堂學習中,預習的不夠充分,對於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懶得查閱工具書進行理解,對個別詞的運用、意思理解不到位,阻礙了對文本的理解。這個自學能力在四年級一定要培養好。爲高年級的學習打好基礎。

2.學生的朗讀能力有待於提高。過了一個假期,學生有些懶散,讀書不積極,拖長音,不整齊。以至於個體朗讀也令人不滿意。通過指導,有所改善。以後還要加強訓練。

3.評價的方式單一。在學生髮言時,老師的評價方式過於單一,沒有更好的起到鼓勵的作用,以此激發學習興趣。以後還要多學習一些有效的評價方式,調動課堂教學氛圍。

新學期的第一堂課,有滿意,也有不足。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改進不足,盡力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有所收穫。

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反思 篇3

在對本節課的教學實踐與效果進行回憶比較後,我認爲有以下幾點值得探索與反思:

1、《觀潮》一文是以寫景爲主的散文,語言優美,詞彙豐富,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讓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爲了讓學生更能入情入境,課前要求學生蒐集有關材料,並用錄像引入課文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2、潮來之時的景象是全文的精華。教學時我採用變序教學方法,直奔重點,突破難點。爲了加深對一部分精彩語言的理解和記憶,我幫忙學生在理解和辯析重點詞句的基礎上,深入體會潮來時的聲間和氣勢,注重朗讀,做到讀中悟,悟中讀。

3、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着眼點。本節課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合作探索潮水從遠處涌來的形態和聲音是怎樣變化這個問題,並要求學生畫一畫,讀一讀,在不明白的地方打問號等,學生在合作中體現了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探討氛圍,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

4、課堂上把時間還給學生,給予學生思考問題,朗讀課文的時間,耐心等待學生思維的結果,同時,延緩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把評價的權力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嘗試和探索。最終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當一回講解員,調動了學生的學習進取性也深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5、值得探討的問題:⑴把學習的主動權和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大膽地嘗試,充分地交流,但拓展學生的思維與教學任務是否能完成存在着矛盾,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⑵課堂上有一些學生的思維敏捷,搶着發言,而一些學生卻反應遲鈍,可是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學生的參與面、而對這兩個極端,我們又該如何協調?

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反思 篇4

教學設計中應瞭解更多的課外知識八月半是最佳觀潮時間。其實,錢塘江涌潮變化是有規律的,潮汐的大小受天文、地理、河牀高程、徑流的大小、主槽(航道)的走向和氣候等許多因素制約。其實陰曆每月的月半、月初均是看潮佳期,不必一定選在八月半。但是秋潮要比春潮大,因爲錢塘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3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的梅雨和颱風季節;10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相對較少。因此,我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讚頌錢塘江潮的千古名句,以及查閱有關潮汐潮汛的資料,瞭解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這樣學生才能學得更活、知識面更廣。

上完課後提醒學生在新聞中或者在網絡中收看錢塘江大潮以便於更直觀的瞭解,更多的感受。更激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以後在教學中利用多種方法進行閱讀教學,不同的切入點,教學的方法不一樣。比如說這一課可以抓詞語、可以按潮來的`順序等不同的教學方法。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學生把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反思 篇5

《觀潮》這篇課文記敘的是作者經歷觀潮的情景,作者耳聞目睹了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描述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而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平靜到奔騰咆哮再到有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上完課後,也有許多的感受、體會。回顧整堂課的教學,有以下教學思想:

一、以學生爲主體,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能動性和進取性,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質量與效率。體現了以人爲本,以學生爲本的學生觀。

二、整堂課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積累的訓練和指導,注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爲以後的寫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通過這節課,我體會到了多媒體課件有時是能夠以它直觀形象的畫面較快地突破重難點,但有時運用過早反而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我們運用多媒體課件也應根據實際情況,因課施教。

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反思 篇6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優的寫景的文章,作者寓情於景,通過對農曆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觀,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爲了讓學生與文本融爲一體,感受大自然的壯麗奇特的景觀,我在教學設計中主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是爲了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這堂課採用了錄音和錄像手段。首先播放江潮來時的錄音,有悶雷滾動的聲音,也有山崩地裂的響聲,讓學生想象,說說自己聽到了什麼,達到入情入境的效果。接着播放潮來時的錄像。第一次整體觀潮,對大潮有感性認識;第二次結合有關語句相機觀看錄像,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第三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可以說,這節課的情境教學法落到實處,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在對詞語的理解上我運用了對比法,如“悶雷滾動”對“山崩地裂”,“風平浪靜”對“白浪翻滾”讓學生說感受,體驗錢塘江大潮的聲音、氣勢的變化。還運用了畫畫法進行對比。如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讓學生在畫筆下感受錢塘江大潮氣勢的不同,在對比中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力,畫出了自己心中的錢塘江大潮。最後再放錄像,學生親眼目睹了真正的錢塘江大潮,進一步驗證了自己的感受,對課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是抓住文章的重點,圍繞“觀”這個字,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1、課文按照什麼順序來寫觀潮的,作者抓住了什麼來體現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2、找出你認爲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語。同學們興致勃勃地通過讀、劃、議,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城牆”、“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是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插圖之後,再回到文中細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的情境中。“從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情境中,鄰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

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反思 篇7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爲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文中寫了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景象,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本節課重點學習潮來時,通過觀看視頻、聽課文錄音、看課件聽聲音、觀潮形的方式調動起學生的聽覺、視覺,讓學生一睹大潮的風采。然後讓小組討論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然而小組討論卻沒有發揮它應有的效果,小組討論不積極。

學完文章後通過視頻讓學生了解了潮的成因及錢塘江潮的成因,拓展了學生的知識。

縱觀整節課,課堂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本該讓學生多種形式朗讀的環節沒有完全展示。在以後的教學中,應注重時間管理,合理分配各個環節的時間。

爲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老師給學生搭設了的學習舞臺,然而課堂上卻只有部分學生按照老師的引導盡情地發揮、表演。在以後的課堂中應着重引導學生如何進行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一些學生不習慣積極回答問題參與課堂,在以後的教學中應鼓勵那部分不愛發言的學生,讓他們有信心參與課堂。

一節課結束了,可我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高度重視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逐漸完善自己的課堂。當然了,僅靠自己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在以後的工作中還需多向前輩學習。

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反思 篇8

《觀潮》這篇課文是以寫景爲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的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的教學。

一、是感知“天下奇觀”。

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頌。《觀潮》這篇課文介紹了農曆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涌來時的雄偉壯觀、驚心動魄的景象。“奇”,作爲主線始終統領全文。潮來之前,作者通過觀潮人羣急切心情的描寫,從側面突出了一個“奇”。潮來之時,作者把潮水由遠及近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織在一起描寫,再現了大潮勢不可擋,進一步突出了一個“奇”。潮頭過後,餘波“漫天卷地地涌來,風號浪吼地離去”,可見潮頭雖去,氣勢猶在。留給我們的仍然是一個“奇”。

二、是以讀貫穿全文,想象感悟。

讀始終是語文課堂的主角!語文課程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有了第一步的基礎後,我就讓孩子們去閱讀文本,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潮水的雄偉壯觀。劃出有關句子,朗讀交流。

孩子們對潮來時的描寫特別感興趣,因爲它那麼直觀,那麼生動。讓他們讀後,就讓他們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雖然沒去過,雖然不能現場感受,但是能結合詞句那麼想象一回,也是生動的。我想在孩子們的腦中,至少已經有好多個版本的“錢塘江大潮”了。

三、是圖文結合,情感收場。

在大量的讀、說,體味、想象後,錢塘江潮水在孩子們的鬧中留下深深的印象。這時,我出示了錄象,觀看錢塘潮水,加深對課文句子的理解。看完,我說:“站在觀潮臺,面對如此的潮水,你想說什麼?”將它寫下來。孩子們寫後(幾句話),進行了交流。說的就是感受、感嘆、神往……

一堂課下來,感覺自己對課堂的幾個地方把握的不太好。

一是字詞的理解、學習太過粗略。雖然是四年級,是向高年級過渡的時期。但對於字詞的理解掌握不夠重視。對個別詞的運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積累的機會。再是對學生的理解,由於剛接過這個班,對學生的學習等各個方面情況還不熟悉,有些包容,只對出現的問題點到爲止。在讀書時對於生生互動、點評做的還不夠好。爭取在以後的教學中加以改正。

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反思 篇9

《觀潮》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記敘文。作者通過對農曆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的描述,寓情於景,讚美了這一“天下奇觀”,表達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將教學重點放在朗讀訓練和語言積累運用上。

一、讓“讀”佔“鰲頭”

語文教學大多是通過讀,讓同學通過自身的理解體會,把潮水的聲勢浩大讀出來。但我們班上讀得好的同學很少,多數同學朗讀不夠到位,這是我今後教學中要加強的。我覺得在語文課上,同學應該“讀”佔鰲頭,以讀爲主,以讀爲本。讀是培養語感的主要方法,是培養閱讀能力的基礎,要讀字當頭,一切都在其中。而要使同學具有一定的朗讀能力,教師應該爲同學創設出良好的情境,讓同學的朗讀訓練落到實處。

1、加強指導:

教給同學一些普通話朗讀的基本技巧。如重音、停頓、語速等。如“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抖起來。”一句,爲了突出錢江潮的壯觀氣勢,應該讀得稍快,強調出“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顫抖”等詞語。

2、充沛感悟:

只有在充沛理解了文本內容,並將文本內化爲自身的個人感受的基礎上,同學才幹將自身的感情融入文本,讀出真情實感。這篇課文的朗讀訓練應在同學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體會到了錢江潮的雄偉氣勢後進行。

3、維護同學自尊心:

同學朗讀後,教師不能以簡單的好與不好來評判,要引導同學一起討論該生朗讀的優缺點,不只注重橫向的比較,更要注重縱向的比較,對有進步的同學要給以鼓勵,維護他們的自尊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4、激發競爭心理:

開展朗讀競賽,教師給同學誠實的評價,並給同學以期盼的目光,使外在的激勵變成同學內在的競爭動力。

5、激發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纔有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努力激發同學的朗讀興趣,可以爲同學創設一些朗讀的情境,如扮演讀、配樂朗讀等。讓同學在這些訓練過程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朗讀的樂趣,視朗讀爲一件樂事。也能喜歡這些句子。這樣處置朗讀,同學就會讀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也更加有興趣。改變了以往那種不論同學有無興趣,都必需依照教師所提的要求進行朗讀的被動局面。還比方學習新詞,教師領讀,同學跟讀,天經地義。可是設計中我們讓同學當老師,老師當同學。同學既然都會讀,而且都願意領讀,那爲何不能讓他們當老師,教師來作同學呢這種角色的轉換,所得到的效果可能遠遠勝過同學被動跟讀的常規做法。

二、注重積累和運用,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假如同學上完《觀潮》只瞭解了錢塘江潮是怎麼回事,那麼這堂課就成了地理課。語文課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應該只是讓同學理解課文內容,應該藉助課文內容,設計各種語言訓練的情境,千方百計地讓同學進行各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這堂課的優秀教案,我們比較注重課文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比方課文語言的積累,我們通過各種形式的大量的朗讀,讓同學熟讀成誦,從而使同學在讀懂理解的基礎上,比較輕鬆地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

對課文中的新詞,我們改變了以往一開始先集中教新詞語的做法,而是滲透在讀課文的過程中,聯繫具體的語言環境有機地讓同學進行理解。在讀完課文後再讓同學根據意思說出詞語,然後通過朗讀讓同學加深記憶。這樣教學詞語不只節約時間,也十分有利於同學對詞語的積累。

詞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同學學會運用,因此教師教學詞義時就要有這種意識,儘可能考慮如何讓同學學會運用。這堂課中“人聲鼎沸”和“悶雷滾動”兩個詞語的優秀教案就力求體現出讓同學會“運用”的思想。教師先在課堂中創設出具體情境,然後讓同學根據情境運用課文中的詞語來概括。這樣教學詞語,無疑爲同學以後運用這些詞語搭了一級臺階。不只解決了意思理解的問題,更爲同學以後的獨立運用作好了準備。

從學習語言的心理過程看,積累和運用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學習水平級。假如能創設新的情境,將學過的詞語、句子用一用,給同學有語言實踐的機會,這樣對同學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同學語言的發展極有意義。這堂課的最後一個環節,就是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了一個綜合運用本堂課學過的局部詞語、句子的練習。由於不是課文內容的簡單重複,而是要求同學根據自身的理解靈活運用學到的詞句,各種層次的同學都能參與,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這個練習設計是比較勝利的。

三、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需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爲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採用了錄像手段,第一次讓同學感受觀潮時的氣氛,第二次讓同學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協助同學理解,又能促進記憶。教師還多次使用了實物投影,打出了同學喜歡的句號指導朗讀,打出同學書面練習的結果加以評點,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

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反思 篇10

《觀潮》是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以寫景爲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作者寓情於景,通過對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爲了讓學生與文本融爲一體,感受大自然的雄偉壯麗的景觀,我在教學設計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整堂課中,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的環節裏,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爲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主導性。

二、指導學生朗讀,感受雄奇壯美的景象,深化感情。

爲了幫助學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達感情,我着重採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我指導學生們自由朗讀,再談感受,並鼓勵他們讀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然後我來讀,學生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畫面,幫助學生感悟自然美和語言美。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而且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三、抓住文章重點,整體感知教學,體會感情。

教學時我抓住文章重點,圍繞“觀”這個中心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首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學思考題: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錢塘江潮雄偉壯觀景象的?找出你認爲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小組討論交流後師明確。由於導入新課時,已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同學們通過讀、思、議,明白了“僅如銀線”是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插圖之後,再回到文中細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的情境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

四、賞析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表達。

教學中設計品文析句的環節,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因此,在教學第一段時,我讓學生先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海潮的雄偉壯觀,然後分析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按什麼順序來寫的?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作用?這樣加深理解了課文內容,進一步學習了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表達方法。

總之,從整堂課的教學可以看到,學生通過充分讀,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樣,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總的來講,本課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讀、悟、品的環節中耗時過多,積累語言這一練的環節因時間把握不夠,如一詞多義等的訓練就稍顯不足了。另外,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氣氛跟平時的課堂相比還顯得不夠活躍,除了客觀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學感染力還有待於提高。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通過這次教學,有滿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彌補我的不足,盡全力給學生上好每一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