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語文蘇教版教師教案(通用16篇)

四年級語文蘇教版教師教案(通用1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蘇教版教師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語文蘇教版教師教案(通用16篇)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遭、侵、魯、寂、懸、莫、贏”7個生字,會正確書寫“歐、侵、頑、兇、隱、綿、喪、蜘、蛛、功、稍”11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初步把握課文內容,體會布魯斯心理變化的過程。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讀書,通過反覆朗讀,體會含義,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想象人物心理活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懂得正視生活中的失敗和挫折,不向逆境屈服。

策略與方法:

以自由朗讀爲主,理清故事條理,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抓重點語句,想象人物心理活動。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爲主,在勾畫、朗讀、感悟、交流的過程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結合生活經驗,談自身感受。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蒐集有關科學家人物故事,英雄人物故事,蒐集有關挫折與失敗的格言警句。

教師準備:蒐集有關科學家人物故事,英雄人物故事,蒐集有關挫折與失敗的格言警句。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先板書“嘗試”,指名學生讀。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對嘗試的理解。

2、師: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什麼?

學生的問題可能有:誰嘗試,爲什麼嘗試,嘗試什麼,成功了沒有。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師:那麼就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來學習這篇課文。首先我們要把文章讀通順。

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魯”字的聲調爲三聲,不要誤讀爲二聲。

“侵”字爲一聲,不要誤讀爲三讀。

3、理解文中詞語。

如:“歐洲”、“蘇格蘭”、“布魯塞”、“蜘蛛”等詞語可以由老師做一下介紹。

如:“頑強”、“寡不敵衆”、“寂靜”、“灰心喪氣”、“疲倦”、“悲觀”、“不甘心”、“鼓舞”等詞語可以結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因爲這些詞語都與文章重點緊密相關。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三、深入探究。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根據課題提出的問題。

(1)學生讀文逐項彙報。這個過程也就是引導學生理清文章順序,概括主要內容的過程。

(2)注意學生彙報布魯塞爲什麼要嘗試時,當學生答到因爲看到蜘蛛織網受到了啓發時,要進一步讓學生想象布魯塞看到蜘蛛織網時會想些什麼?可以引導學生在自由的讀課文的過程中,勾畫出文中描寫人物心理變化的語句,反覆朗讀,用心體會人物當時的所感所想,並和夥伴們交流自己的感受。

2、結合生活經驗,談自身感受。

師:大部分人在一生中都不會一帆風順,難免會遭受挫折和不幸。但是成功者和失敗者非常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失敗者總是把挫折當成失敗,成功者則是從不言敗,從來不會喪失戰鬥的勇氣!在你的生活中曾經遇到過挫折和失敗嗎?自己是如何面對失敗的,你的身邊有成功的例子嗎?向大家說一說。

3、師:是呀,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經歷失敗哪會有成功,老師相信大家學完文章一定有很大的收穫。跟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吧!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2、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兇”,注意筆順,先寫中間。

“侵”,注意不要多寫一豎。

“喪”,注意不要多寫一撇。

“稍”,要注意和“梢”的區別。

3、學生獨立書寫。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準備一個喜歡的名人故事,講講他的成功與失敗。

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寫一件曾失敗過的記憶猶新的事情,把事情的過程寫具體,並寫出自己當時內心真實感受。然後就那件事談談你今天的所感所想。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 篇2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茵、砰、芽、吟”4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文本的內容,體會小豌豆爲人們做好事的美好心靈。從而使孩子們懂得生活中不能沒有愛,愛是最偉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朗讀詩歌,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文本的理解,培養學生要有愛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感受安徒生童話世界中的真、善、美,激發學生人人都要獻出一份愛心,生活會更幸福,世界會更美麗。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自學生字遇到不懂的記下來。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看(出示課件)五顆小豌豆從豆莢房子裏跳出來,來到這個世界上,同學們想象一下會有什麼故事發生呢?

(學生們暢所欲言)

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

請同學們打開書122頁,讀一讀吧!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豆莢”、“青苔”、“綠茵茵”等詞語可以利用圖片進行理解。

如:“笑吟吟”、“懶洋洋”、“骨碌”、“滴溜溜”、“”等詞語可以讓學生用身體的語言表演出來,或結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對於其他詞語可以師生共同解決。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三、聽讀課文、理清脈絡。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圍繞着什麼寫得?你有什麼樣的印象或看法。

2、引導學生交流讀後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導學生抓住自己觀點的支撐點,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

四、品讀理解、質疑感悟

1、小房子沒打開前讀懂了什麼?(教師引導,它們都有怎樣的願望和理想?你最贊同誰的觀點?爲什麼?)抓住第五顆小豌豆的觀點,讓學生着重體會5自然段。特別是最後一句,讓學生充分理解小豌豆的品質。(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指導,抓住“神氣”“懶洋洋的說”“想了想說”等語氣助詞,讓學生邊體會邊充滿感情的朗讀)。

2、小房子打開後讀懂了什麼?(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小姑娘的病那樣重,怎麼好起來的?抓住重點的段落13自然段————最後讓學生弄清“小豌豆長大——開花————-小姑娘恢復——-痊癒

(1)引導學生體會文本中那些地方反映了小姑娘對小豌豆的愛?

(通過關鍵的詞句如:啊!是一顆小豌豆,長出小葉來了。笑吟吟的說,樂得叫起來等啓發學生想象當時小姑娘的心情,如:“驚喜”“自己有了生活的希望”“自己的病會好起來了”“快樂”等。朗讀時出“啊”“呀”的驚喜,笑吟吟的喜悅,引導學生,從內心讀出對小豌豆的深愛之情。

(2)引導學生體會文本中那些地方反映了小豌豆對小姑娘的愛?

(抓關鍵的詞如:長出小葉—長出豆藤——猛進的長————開出粉紅的花兒)

(3)你怎樣理解她扶着出臺,慢慢地,慢慢地,竟站了起來……這一段?此時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樣的?(小組內交流)(讓學生體會到:小豌豆的長大滿足了小姑娘的願望,使她鼓勵起了戰勝病魔的信心,朗讀指導學生讀出驚喜的感情)

(4)整體回顧全文,美讀中品位始終所蘊涵的情感。

五、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並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形,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六、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我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到了愛的幸福,愛的神奇,同時更感受到奉獻愛是最崇高的、最偉大的。只要我們都獻出一份愛心。世界將處處充滿愛!

小姑娘對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會對小姑娘說些什麼?

(寫在小本子上)

另外四個小豌豆又有些什麼經歷呢?也寫一寫吧!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 篇3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碌、削”等7個生字,會正確書寫“舒、柔、甩”等1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懂課文,感受鄉下孩子們在田野中的快樂。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朗讀課文,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調動起學生的生活積累,引起情感的共鳴。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鄉下孩子們在田野中的快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留意觀察田野的風景。預習課文,自學生字,遇到不懂的記下來。

教師準備:五月田野風景的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先板書課題。談話導入:現在正值五月,你眼裏五月的田野什麼樣?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對大自然的瞭解。

2、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五月田野的自然景觀。

3、師:看過之後,你最想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學生暢所欲言。)

4、師:美麗神奇的田野多麼令人神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五月的田野,去體驗體驗鄉下孩子的童年吧!

5、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

2、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可以抽讀生字卡片,引導學生利用已經熟知的識字方法記住生字。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田埂”、“竹管”等詞語可以利用圖片進行理解。

如:“忙碌”、“噴香”、“清香”等詞語可以結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對於其他詞語可以師生共同解決。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5、學生初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讀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象,五月的田野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勾畫有關的重點詞句。

2、引導學生交流讀後的感受、印象。

3、引導學生抓住自己觀點的支撐點,即文中關鍵的語言文字來品味與理解。

a: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在燦爛的陽光下,它們甜甜地笑了”一句。“它們”指誰?它們會笑嗎?爲什麼這樣寫?你感覺此時誰的心裏也在笑?指導感情朗讀,讓學生自由練習一下怎樣讀才能表現田野的廣闊和美麗,同學之間互相讀一讀,評一評。

b:第三自然段

①“光腳在田埂上走”一部分,可以引導學生和自己的童年生活對照一下。可以讓學生想象,再通過朗讀,抓住“泥土軟軟的、冷不丁、冒”等詞語體會光腳走的樂趣。

②從“趕羊、趕鴨”的語句中引導學生體會孩子們的快樂,體會孩子們的懂事和勤勞。可以抓“那裏的草蟲最多”、“那裏的青草真嫩”體會孩子們的愛心。這一部分可以再引導想象一下,農村除了養羊和鴨,還能養什麼?孩子們是怎麼對待這些小動物的?仿照課文中的樣子來說一說。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第四自然段重點抓“噴香的飯菜比什麼都可口”,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認爲什麼樣的飯菜是噴香的”,再和文中“噴香的飯菜”做比較,引導學生要向鄉下孩子們那樣善於從平凡的生活中獲得樂趣,熱愛生活。

d:第五自然段主要通過朗讀體會“大地當牀,藍天當被”的意境。尤其要讀好最後一句。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並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舒”、“甩”、“籃”的書寫。

4、學生獨立描紅書寫。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寫一寫自己童年生活中快樂的事。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 篇4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諒、誘”等5個生字,會正確書寫“偷、請、躲”等9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朗讀詩歌,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詩歌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調動起學生的生活積累,引起情感的共鳴。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詩人豐富的想象,感受詩的美,受到美與情感的薰陶。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自學生字,遇到不懂的記下來。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師:“看到題目,你們想知道什麼?”

(學生暢所欲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帶着自己的問題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喜歡的方式解決,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名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誘餌”等詞語可以利用圖片進行理解。

如:“盡情”、“香甜”、“原諒”等詞語可以結合詩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對於其他詞語可以師生共同解決。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三、再讀課文,深入品味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讀完課文後,你認爲“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勾畫有關的重點詞句。

2、引導學生交流讀後的感受、印象。

3、引導學生抓住自己觀點的支撐點,即文中語言文字來品味。

重點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有哪些體驗和詩中的“我”是一樣的,比如你有沒有偷偷跑出去玩耍的經歷,玩得怎麼樣?開心嗎?要回家的時候你擔心大人責備嗎?

4、整體回顧全文,美讀中品味詩中所蘊涵的情感。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並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躲”、“誘”、“叔”的書寫。

4、學生獨立描紅書寫。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小練筆:回到家裏,“我”會挨媽媽一頓罵,甚至一頓打嗎?如果你是那位媽媽,你會怎樣對待孩子呢?代替媽媽給孩子寫幾句話吧。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 篇5

文本細讀: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向人們介紹了坐落在奧登賽的安徒生公園的情況。向人們介紹了童話之外的相關知識。內容的安排,意在引導學生在大量的閱讀安徒生的童話作品之後,藉助網絡、書籍等查找、蒐集資料,進一步全面瞭解安徒生,認識安徒生。教材的文本只是提供的一方面或幾方面的點,教學時應大量的補充。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9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閱讀,蒐集整理材料使學生進一步的瞭解安徒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查找資料使學生深入瞭解安徒生這個人。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查找的資料,自學生字遇到不懂的記下來。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前面學習裏幾篇安徒生童話大師的作品,我們都由衷的敬仰他,他爲世界人民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財富。爲了紀念他,人們在他的故鄉歐登塞,建了一個美麗的公園《安徒生公園》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小公園到底是什麼樣的?

請同學們打開書142頁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白樺”、“毛茸茸”、“銅雕”等詞語可以利用圖片進行理解。

如:“疏疏落落”、“幻想”、“描繪”、“請悠”、等詞語可以結合詩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對於其他詞語可以師生共同解決。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三、品讀文本,感悟文本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讀完課文後,你知道了什麼?

2、引導學生交流讀後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導學生抓住自己觀點的支撐點,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

A:你認爲歐登塞美嗎?從文中的語句中找出來?

(引導學生用美的感情讀出來)

B:小公園裏有那些事物與安徒生有聯繫?從文中的語句去找,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小組交流指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

C:讀完文本的最後一段談談你的感想?學生交流。

4、整體回顧全文,美讀中品位始終所蘊涵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資料整理

同學們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又瞭解了安徒生作品之外的很多知識,有關這位大師的資料很多,同學們課下蒐集了許多資料,下面我們分組進行一下整理、展示、講解好不好?

板塊一

安徒生的剪紙:出示《豐富人生》的剪紙畫面。引導學生根據每幅剪紙畫面,進行童話想象或命題,讓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進行補充,並進行討論研究。

板塊二

學生根據資料,總結、展示安徒生的長篇小說、詩歌。

板塊三

學生根據資料,總結、展示安徒生的長篇遊記。

最後談談寫一寫《我心中的安徒生》《我最崇敬的人》

回家以後給父母講一講安徒生的故事。

五、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並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4、學生獨立描紅書寫。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發現問題,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證實假想的探索過程,同時向我們開啓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語言準確生動,內容層層深入,環環相扣。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語言準確生動,同學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可以根據課文描繪的情景,展開豐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身瞭解的有關恐龍進化的知識。採用質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樹立同學探究意識,培養同學鑽研科學的精神。

【教學理念】

教學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同學的主體地位讓同學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溢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天性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弄明白課文的主要內容.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一支恐龍怎樣演化成鳥類的過程,並有條理地說說。

3、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培養同學大膽質疑、熱愛科學、鑽研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弄懂課文內容,瞭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2、難點:

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課時佈置】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和聽說過恐龍這種動物,喜歡它們嗎?課前你們已查閱了許多方面的資料。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1、課件出示各種恐龍和鳥兒的動態畫面,說說你知道它們哪些特點。

2、我們都知道了恐龍是一種龐然大物,現在已經滅絕了,然而有誰回想到這種龐然大物會與靈活的鳥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呢?這節課就來解開這個謎團。

3、板書課題:

飛向藍天的恐龍

4、讀題、解題:

是指恐龍中體輕的一支逐步有陸地生存轉向空中,最終演化成鳥兒。

二、整體感知,回饋預習

1、自讀全文:

指名逐段讀,想:

課文寫了什麼,你對哪局部內容感興趣。

2、查生字掌握情況:

⑴ 讀詞語競賽,出示生字詞屏:

分小組讀、男、女生讀。

⑵ 猜詞語競賽,出示字屏:

顏色多,絢爛多彩──五彩斑斕 在空中迴旋地飛──飛翔

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空中──凌空 說話或寫文章時最重要的局部──點睛之筆。

⑶ 根據動作選配詞語:

放映有關恐龍與鳥類動態畫面,認識局部詞語,如:

(恐龍的)笨重、愚鈍……;(鳥兒的)輕靈、敏捷、飛翔……

3、指名說說課文寫了什麼?

三、精讀重點,領悟寫法

1、閱讀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方法:

⑴ 先自身讀。

⑵ 再討論。

⑶ 彙報:

① 第一種大約出現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 數千萬年後,它的後代……家族……

③ 其中,一些……長得……像鳥類……

④ 它們學會了滑翔……飛向藍天的鳥類。

2、閱讀感悟寫法上的特點:

用詞準確,生動的特點如:

⑴ 地上第一種恐龍大約出現在兩億年。

⑵ 它的後代繁衍成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

3、用自身的話說說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4、有感情地朗讀自身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複習字詞,導入新課

1、指名帶讀生字詞,聽寫局部生字。

2、上節課同學們瞭解了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並提出了恐龍怎麼會飛的疑問?下面,我們來認真閱讀課文。

二、朗讀感悟,理清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段:

⑴ 自讀一自然段,畫出文中哪些語句寫出了二者毫不相干。

⑵ “毫不相干”是什麼意思?“二者”指的是誰?歸納二者在外形、習性方面的不同點。

⑶ 指導朗讀,個別讀,齊讀:

師:爲了給人類的假想找到依據,中外科學家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它們分別有什麼樣的發現?

2、默讀第二段,考慮中外科學家的不同發現,並小組交流:

⑴ 媒體出示第二段最後一句話“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副古生物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

⑵ “點睛”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說是“點睛”之筆呢?

⑶ 指導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科學家在鑽研過程中的心情。在讀中感悟欣喜若狂的含義。

三、學習三、四自然段

1、輕聲自讀這一局部,並畫出自身認爲寫的好語句多讀幾遍。說說這局部介紹的是什麼?

(介紹的是億萬年前恐龍的龐大家族。)

2、指名讀三、四段,小組討論:

陸地上的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飛向藍天的?

3、完成表格:

恐龍的龐大家族

恐龍的演化過程 它們各自的特點 作者說明的角度

4、考慮:

在作者描寫的內容中,哪一支描寫的最具體?這樣具體的描寫有什麼好處?

理解:

“一支”是指恐龍的某一個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長的演化”是指經歷了長時間的演變過程。

5、在這個大家族裏,哪種恐龍經過演變飛上天了?你是怎麼知道的?

6、再讀全文,根據課文內容,想象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7、班上交流:

有條理地說一說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8、練習背誦獵食性恐龍演變成鳥類的過程。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考慮:

這一段有幾句話?哪句話是這一段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希望能夠重現這一歷史進程”這句話包括的信息?

2、理解:

隨着越來越多精美化石的發現,他們裏這一願望的實現已越來越近了:

要證明鳥類是由恐龍進化而來,只能依賴於對化石的採集。假如能把恐龍向鳥兒進化的過程全部以化石的形式展現給大家,就毫無疑問地說,鳥兒是恐龍進化而來。

3、齊讀最後一段。

五、概括全文

本文假想了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程,說明簡潔,意思完整,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激發了我們探索自然的興趣。

六、積累語言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課文有許多語句的意思表達得很準確,請你找一找、讀一讀,如:

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凌空飛翔的鳥兒。將這樣的語句謄寫在積累本上。

七、作業

1、判斷下面的說法,對的打“√”,錯的打“×”:

⑴ 恐龍最終都演化成鳥類大家族。 ( )

⑵ 恐龍演化成鳥類經過了三千萬年。 ( )

⑶ 帶羽毛的恐龍化石是證明恐龍能飛上藍天的關鍵。 ( )

2、分析下面的句子,說說好在哪兒:

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飛翔的鳥兒。

3、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呢?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和詞語。

3、通過朗讀以及對學生進行理解性診斷與診治,瞭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以及霧凇的奇異現象。

教學過程:

一、揭題,基礎性診斷練習。

1、指名背誦《九九歌》,說說冬天最冷在什麼時候?

2、引入本課,揭題,認讀“凇”。

3、基礎性診斷練習。“凇”是“冫”,不是“氵”,爲什麼?(師根據討論內容,適時矯治,得出結論。)

4、觀看霧凇奇景,初步感知霧凇景觀。

二、初讀課文,自主性學習診斷。

1、學生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同桌互相檢測,進行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3、檢查:

①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進行羣體診斷與矯治,及時指導讀好長句子中間的停頓。

②說說各自然段的大意和課文主要內容。

③小結,指導朗讀,讀出讚歎之情。

三、精讀感悟,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你知道了什麼?

2、交流,羣體診斷與矯治。

①說說你有什麼感覺?

②你覺得哪些詞語寫出了霧凇的美麗?(潔白晶瑩、綴滿、銀光閃閃)

③從哪些詞語看出吉林霧凇名氣大?(聞名全國、奇觀)

3、有感情地朗讀。

4、過渡:爲什麼霧凇奇觀出現在嚴寒的松花江畔呢?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霧凇是怎樣形成的?爲什麼其他地方出現得很少呢?

2、討論,羣體診斷與矯治。

①口述霧凇怎樣形成的?相機板書:最初……逐漸……最後……

②書示句子:

a、漸漸地,燈光、樹影模糊了。

b、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

讀一讀,比較帶點詞語的意思,並造句。

③看教學課件,欣賞美麗的畫面。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這段主要講了什麼?

2、討論,羣體診斷與矯治。

①從哪些詞看出霧凇景色是“奇觀”。(千姿百態、瓊枝玉樹)

②人們“情不自禁地讚歎”會讚歎些什麼?(再看課件,激發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

四、總結全文。

1、師引述,學生練習背誦課文,自主性學習診斷。

2、說說吉林霧凇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五、深悟情感、創意性的表達練習,發展性診斷與矯治。

1、爭當“小導遊”向“中外遊客”介紹吉林霧凇的景色,適當加上自己的想象,要求包括景色描繪、形成原因和形成過程三個方面,並注意與“遊客”的交流。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 篇8

設計理念

語言和感情永遠是語文教學的兩根支柱,離開了感情的語言缺乏感染力,離開了語言的感情是空洞乏味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品味、咀嚼課文中關鍵詞、句來領悟人間真情,用個性化的朗讀來表達這份情,從而實現語文素養的提高和滋養人文精神的雙重目標。

教學目標

1、通過聯繫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窘住”“不辭辛苦”和“沉吟”等關鍵詞的意思。

2、在洞察人物內心世界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小女孩對媽媽真摯的愛和大鬍子老闆美好、善良的品質。

教學資源

幻燈片、音樂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複述故事——溫故知新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聖誕老人的禮物》這篇課文,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板書課題,強調“誕”字的書寫。

2、組織同學們聽寫詞語:櫥窗、假髮;項鍊、懇求;不辭辛苦、遺憾;包裹、純潔。

3、課文中介紹了幾個人?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請你根據上面詞語的提示,試着用三、五句話講一講這個生動的故事。

(解說:聽寫的8個詞語中包含了所有要求會寫的生字,並提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問題和詞語成爲學生複述課文的階梯。引導學生整體回味的同時爲近一步理解課文鋪墊蓄勢。)

二、整體感悟,學做批註——由淺入深

1、指名按照自然段朗讀課文。

提示:文章開頭就向我們介紹了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外國的小女孩,請同學們邊聽邊品一品這是一位怎樣的小女孩?

預設:這是一名非常孝順的小女孩。

這是一名很堅強的小女孩。

2、默讀課文,邊讀邊做批註,把最能體現小女孩孝順、堅強的語句畫出來。精彩的語句就像茶一樣,要反覆地品味、玩賞,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希望同學們找到這些語句後,像品茶一樣反覆品玩,把你品出的滋味變成文字,流淌在書上。

(解說:讓學生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交流自己初步的感受,對小女孩又一個朦朧的認識,爲下文品詞析句打下基礎。同時側重指導學生做批註,讓學生能透過文字領悟到更深層次的思想感情。這樣就完成了一個從文中來在到文中去的學習過程。)

三、品析詞句,洞察心理——一葉知秋

彙報讀書心得,交流讀書的感受。

1、體會小女孩看到假髮時的欣喜和激動。

從哪些語句能看出小女孩很孝順?(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話)

小女孩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此時小女孩什麼心情?用一個詞語形容一下?(高興、激動、欣喜、喜出望外)

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讀中,讀一讀這段心理活動的描寫。

(解說:透過語言文字,讀懂人物內心的情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融入朗讀中。以讀抒情,以情促讀。)

2、體會小女孩錢不夠時的無奈和窘迫。

還從哪些語句中能看出小女孩很孝順?(第三自然段)

查字典理解“窘”在文中的意思。(窘:爲難)

小女孩因爲什麼爲難呢?(體會項鍊的價格與假髮的價格相去甚遠。)

是呀,項鍊可能是媽媽曾經送給她的生日禮物,是她全部的家當,是她最寶貴的東西,可還抵不過假髮價格的七分之一,如果你是小女孩,此時你心裏會怎麼想?(無奈、悲傷、失望、羞澀)

把理解融入朗讀中,試着讀一讀。

(解說:關注重點語句中的中心詞,通過查字典的方式讓學生自己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查閱工具書的習慣。)

3、體會小女孩爲換回假髮付出的辛苦。

讀到哪句話時,你的心絃爲之一顫,讓你爲之感動?(第四自然段第四句)

小女孩手臂上的傷口就是無聲的語言,看着這一道道傷口,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了什麼畫面?

預設:小女孩抓着藤條、攀越着岩石上山的畫面。

她被一羣也蜜蜂追趕、叮咬的畫面。

她不小心從山上滾落的畫面。

是呀,這傷口的背後是默默地付出,這傷口的背後是無法形容的疼痛,面對這些小女孩沒有退縮,支持她一路走來的是什麼?是她對媽媽深深的愛,是她對媽媽恢復往日的漂亮的強烈渴求,是她那令人感動的一片孝心。

播放音樂,教師範讀第4自然段。

學生自由讀。

指名讀課文。

(解說:根據文字想象畫面,充分利用教材的空缺,讓學生展開想象來補白。在學生有了一定感情積澱的時候,播放音樂,烘托氣氛,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4、體會小女孩聽了老闆的話表現出的堅強和失望。

讀到哪句話時,你的心絃再次被觸動,讓你感到很傷心?(第四自然段第五句)

小女孩因什麼而“憤怒”?又因什麼而“憂傷”?

是呀,當悲傷和失望累計到一定程度時,她變得愈發地堅強,帶着自己的理解讀一讀這句話。

四、聯繫前文,再次品味——撥雲見日

1、讀了五、六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聖誕老人就是大鬍子叔叔。)

2、聯繫前文,說說從哪裏得知聖誕老人就是大鬍子叔叔?

預設:只有大鬍子叔叔知道小女孩的媽媽急需這頂假髮。

大鬍子叔叔沉吟了一會兒,遺憾地說……

3、善於讀書的同學不僅能讀懂文字表面的意思,還能讀出懂文字背後隱藏的故事。再讀一讀這句話,在大鬍子老闆“沉吟”的背後,隱藏着怎樣的想法?

預設:他被小女孩的一片孝心深深感動了。

對小女孩媽媽的身體和母女貧困的生活非常同情。

已經打定主意,編織一個美麗的謊言。

帶着對小女孩境遇的同情,帶着對大鬍子老闆的敬意,我們再來讀一讀第四自然段。

播放音樂,再次品味文字。

(解說:通過對聖誕老人是誰的揭示,再次品味文章的重點段落,充分理解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使學生與文中人物在情感上達成共鳴。)

五、佈置作業,展開想象——餘音繚繞

作業超市,自足選擇。

1、給故事續編一個合理的結局。

2、從小女孩、媽媽、大鬍子三個人物中選擇一個或兩個,把想對她們要說的話寫下來。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爲什麼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從而懂得母愛的偉大。

3.對比老舍的《貓》,體會兩篇課文在表達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教學重難點]

爲什麼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從而體會到母愛的偉大。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朋友——母雞。(出示母雞圖片)母雞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動物,說說它給你留下過什麼樣的印象。

在老舍筆下這又是一隻怎樣的母雞呢?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吧。(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在學習課文前,老師先來檢查下你們預習的情況,我們先來讀讀這些詞語。(課件出示詞語)全班齊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聽課文朗讀錄音,找出作者對母雞兩種不同的情感態度。

3.學生彙報。(我一向很討厭母雞——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4.生齊讀這兩句話,請你們根據這兩句話把課文分成兩個部分。(指生答)

5.會學習的學生會思考,會思考的學生會提問。讀到這裏你有什麼疑問?

三、學習感悟“討厭母雞”的段落

1.請大家默讀第1—2自然段,思考:“我”爲什麼一向討厭母雞?

(1)學生彙報,隨機出示句子,邊彙報邊指導朗讀。

(2)理解詞語:沒完沒了、如怨如訴。

2.師問:它真的是一隻令所有人都感到()的母雞?生(討厭)

(1)指生讀。(指導朗讀出討厭的語氣)

(2)齊讀。

3.母雞一開始“令人討厭”,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四、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畫出“我”對母雞的態度前後變化的句子,說說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爲什麼一向討厭母雞,作者後來爲什麼又不敢再討厭它了呢?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

二、研讀“不敢再討厭母雞了”的段落

1.作者爲什麼後來又不敢再討厭它了呢?

2.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在課文的第4—10自然段列舉了很多具體事例,請以同桌爲單位,小組合作學習。

3.彙報交流一:哪些句子體現母雞的負責?

(1)課件提示“挺着”。

引導理解:“它總是挺着脖兒”,這個樣子看上去好像是在告訴所有的人什麼。

(2)課件提示“警戒”。

①母雞如何警戒,找出表示母雞動作的詞語。(做動作)

②想象母雞咕咕地警告什麼?(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4.彙報交流二:哪些句子體現母雞的慈愛?

(1)想象母雞“咕咕地緊叫”,那你覺得它在叫什麼呢?

(2)引導理解:它爲什麼要先啄一啄?爲什麼又放下了呢?

5.彙報交流三:哪些句子體現母雞的勇敢?

(1)根據“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指導理解:爲什麼大公雞會怕它?

(2)“在夜間若有什麼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悽慘。”理解:“頂”是什麼意思?它發出那麼大的聲音難道不怕黃鼠狼發現,首先就把它吃掉嗎?

6.彙報交流四:哪些句子體現了母雞的辛苦?

(1)“它教雞雛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理解:“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雞一天要教雞雛這麼多次,它累不累?但是它怕累嗎?

(2)課件出示:比較“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和“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哪句更好?爲什麼?(前一句更好,可以看出作者不僅僅喜愛它,還帶着對它的崇敬。)

7.“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羣小雞雛的母雞所有品質的最好濃縮。你認爲作者僅僅只是在讚美母雞嗎?他還在讚美誰?(讚美母親)

8.總結:對呀,所有的母親爲了自己的孩子,都能無怨無悔、默默付出,你能說說你的媽媽爲你做了哪些令你感動的事嗎?

9.讓我們帶着對母雞的喜愛,和對媽媽點點滴滴愛的感受,再次齊讀第7自然段。

三、比較《貓》與《母雞》的異同

1.《貓》和《母雞》這兩篇課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寫小動物的,它們在情感表達方面分別有什麼特點?

明確:在情感表達上都是對小動物的喜愛,《貓》通篇都在寫貓的可愛,無論是貓的古怪還是貓的淘氣,從始至終都是一種喜愛之情;而寫《母雞》則寫了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用前後的強烈對比,加深了對母愛的讚頌。

2.除了情感表達方面,兩篇文章在寫法上還各有哪些特點?

明確:

(1)兩篇文章的結構都非常清晰。(2)在敘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於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雞時,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3)表現小動物特點時,用事實說話,通過點滴小事的具體生動的描寫,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

(4)在語言的運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貫的樸實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在《母雞》中,運用的幾乎都是羣衆口語,有着濃郁的“京味兒”,讀這些文字時,使人感覺不是在讀,而是在聽街坊鄰居說,是那樣的生動鮮明而又通俗易懂。

[教學板書]

14.母雞

討厭—母雞—不敢討厭

無病呻吟勇敢、負責

欺軟怕硬慈愛、辛苦

拼命炫耀偉大

[教學反思]

《母雞》這篇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然後再交流讀書體會,對比《貓》的寫作手法。

教學中,我還抓住重點句來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從“討厭”到“不敢討厭”,再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學習,理解作者爲什麼討厭母雞。然後,重點理解作者爲什麼不再討厭母雞,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後明白爲什麼用“不敢”,讓學生理解因爲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口語交際,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課前準備

1.事先佈置學生去實地觀察校園一處景物,提出觀察的基本要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我們的祖國山水秀麗,美麗的自然風光無處不在,遠在天邊的天山草原,聖潔的雪山、湛藍的天空、雪白的羊羣、碧綠無垠的草原是那樣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邊的長江平湖,森林公園、鄉村田園同樣讓人留戀往返……美就在我們的身邊,春天來了,我們一起去春遊好嗎?今天我們就要商量商量,怎樣才能快樂、安全、有意義地春遊。

二、讀題,明白要求。

1.自讀課題,弄清說話的主題是什麼。(春遊計劃)

2.圍繞這個中心,要說清楚哪幾個要點呢?

(1)時間、地點。

(2)準備工作。

(3)開展的活動。

3.除了書上提到的這幾個方面,你覺得還有必要說清楚什麼。(自由補充)

三、分組討論,填寫表格。

1.交代討論要求:採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制定春遊的方案。

2.在討論過程中要有與夥伴之間共同合作的精神,並能在討論中提出自己的建議,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

3.每一小組最後形成一致的意見。

4.小組可以自由組合。

5.小組內的成員要注意分工,如誰來主持,誰來負責記錄,誰負責彙報等。

6.分組討論,填寫表格。

春遊活動計劃表

時間

地點

活動內容

準備工作

分工

其他

四、彙報交流,形成方案。

1.各小組彙報,暢所欲言。

2.各小組評議,取長補短。

要求學生虛心聽取各小組的彙報,並進行比較,推薦時要說出充分的理由,這是一個交際的場合。教師應針對學生交際時的語言是否規範、說得是否清楚加以點評。

3.最後,由班長綜合大家意見,制定出一個春遊方案。

學生自由說打算。

教師參與小組活動,對學困生給予指導幫助。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漢字,會寫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聯想、想象等方法在詩中的作用。理解詩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掌握聯想、想象等方法在詩中的運用;理解詩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同學們自由發言,說一說自己喜歡的顏色及理由。

2.教師多媒體展示:大千世界,五彩繽紛。有人喜歡紅色,因爲它濃烈熱情;有人喜歡藍色,因爲它寧靜致遠;還有人喜歡綠色,因爲它充滿了生機。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艾青的《綠》。

二、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詞

1.指名說對作者艾青的介紹,教師相機補充。(見達標檢測第2題)

2.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通過查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正字、正音。

3.指導學生分析字形結構,討論識記重點字的方法。

4.出示易混字,提醒學生注意區別。多音字:倒:dǎodào

5.出示重點詞語,讓學生鞏固練習。

交叉:幾個方向不同的線條或線路互相穿過。文中指各種綠互相穿過。

重疊:一層層堆疊。文中指各種綠色疊加在一起。

三、出示學習要求,整體感知課文

1.自由讀課文,說說這首詩歌的主要內容。

2.讀詩歌,說說各小節的內容。

第一節:寫眼前鋪滿綠色。第二節:寫綠色的豐富,深淺濃淡。

第三節:寫整個自然空間充滿了綠色。第四節:寫綠色聚集重疊的形態。

第五節:寫綠色在風中飄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聽寫詞語。

2.上節課,我們整體瞭解了詩人艾青通過描寫綠色表達了自己對未來充滿希望。下面讓我們一起細細品讀詩歌,感受詩人寫出了一個怎樣的“綠”。

二、互動課堂,感受詩歌的美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的第一節,感受綠的整體美。

(1)“好像綠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處是綠的…… ”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

(2)“到處是綠的”,你能說說“到處”是哪些地方嗎,至少寫兩處。(河畔是綠的;田野是綠的;山坡是綠的……)

2.有感情地朗讀詩的第二節,感受綠色的豐富。

(1)說說文中的綠色有幾種,省略號表示省略了什麼。

(2)學生自主思考:爲什麼會有“綠得發黑、綠得出奇”這樣的感受?怎樣的綠是“綠得發黑”,怎樣的綠是“綠得出奇”?(作者滿眼滿心被綠充斥,被眼前的綠所震撼而產生的一種獨特感受。)

(3)朗讀本節詩,語氣可以稍微平淡一點,語速放慢,“綠得發黑”重讀、語速稍快,“綠得出奇”語速放慢,表現作者驚訝、難以置信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詩的第三節,感受“到處是綠”。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到處是綠?

(2)生討論:爲什麼說“風、雨、水、陽光”也是綠的?你見過這樣的情景嗎?

(3)你能說出本節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好處嗎?(排比)

(4)仿照詩歌的第三節寫幾句話。

4.有感情地朗讀詩的第四節,感受綠色聚集重疊的形態。

(1)本節哪些詞語寫出了綠的聚集重疊的形態?你能體會這幾個詞語的含義嗎?

(“集中、擠、重疊、交叉”幾個動詞,生動地寫出了“綠”的動態美。)

(2)朗讀本節詩,語速放慢,聲調上揚,“所有”要重讀,“集中”“擠”“重疊”“交叉”幾個動詞要重讀、慢讀,讀出“綠”的動態美。

5.有感情地朗讀詩的第五節,感受綠色在風中飄動。

(1)本小節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

(2)體會爲何所有的“綠”會按着節拍飄動?

生討論後明確:這句話寫出了綠的搖曳、綠的美幻、綠的聞風而動,乃至綠的生命。“綠色”真是具有永恆的魅力!

(3)指導朗讀,讀出節奏美。

三、對比閱讀,明確主旨

1.學生自讀閱讀鏈接《西湖漫筆》,說說選段是如何表現綠的。(作者通過寫道旁、飛來峯上、峯下小徑等處不同的“綠意”來體現雨中靈隱多彩的“綠”。)

2.思考:艾青寫的《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綠是自然的顏色,是希望,是快樂。因爲詩人心中充滿了綠色,詩人或是在感激或是在懷念或是在憧憬,詩人將萬物都想象成了綠色,表達了詩人對綠色的禮讚和熱愛,表現了詩人對未來充滿希望。)

教學板書

綠到處是綠——總寫

豐富的綠

自然空間的綠

重疊、交叉的綠

飄動的綠分寫對春天的熱愛,對未來充滿希望。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主要通過朗讀讓學生來感知詩歌的內容,領悟詩歌的美。通過對每節詩的內容和修辭手法的分析,以及對朗讀的指導,感受自然界的綠色美。最後通過課本閱讀鏈接中宗璞筆下的《西湖漫談》與艾青筆下的《綠》對比閱讀,將這首詩的主題進行深入總結,並讓學生積累自己知道的寫植物的詩句,從而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學生總體掌握較好,只是在理解宗璞筆下的《西湖漫談》時,把握有一定難度,若在教學課件中加入《西湖漫談》的整篇課文,幫助學生理解,教學效果應該會更好。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 篇1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自讀課文,抓住重點部分理解課文內容,並懂得“愛好出勤奮,勤奮出人才”的道理。

2、認識“垃、圾、椰、祈、禱、鍬”等字,理解“乾涸”、“祈禱”等詞語的意思。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課文內容,具體瞭解球王貝利的成長過程。

教學難點:從球王貝利的成長經歷中,體會“愛好出勤奮,勤奮出人才”的道理。

三、教學時間:

一課時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看錄像導入

(播放一段貝利在進行足球比賽的資料片)

小球迷們仔細看,誰是有“球王”稱號的貝利?看他那嫺熟的技藝,精湛的腳法,真令人拍手叫絕,你們知道貝利是怎樣成爲“一代球王”的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名字叫《球王貝利》,看看貝利的成長經歷使你受到什麼啓發?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學生字。

2、以小組爲單位每人輪流讀一個自然段,檢查讀音是否正確。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課文寫了貝利的什麼事?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內容的梳理

(送足球→參加訓練→捧回金盃)

(四)默讀課文,思考

1、教練爲什麼送給小貝利一個足球?後來又爲什麼讓小貝利到他的訓練場去?

2、在文章中劃出相關的句子,來說明理由。

(五)結合思考題進行集體交流

1、教練送給小貝利一個足球的原因(用“因爲……所以……”的句式,結合課文的內容說):

(1)教練看出貝利對足球有濃厚的興趣;

(2)教練發現他有踢球的天賦;

(3)教練愛護這樣的人才。

2、教練爲什麼讓貝利到他的訓練場上來?(用“之所以……是因爲……的句式,結合課文內容回答)

(1)因爲教練滿足了自己對足球的熱愛,,貝利送給教練特殊禮物的感恩行爲打動了教練。

(2)教練認爲他是好苗子,喜歡他的爲人,教練被這種真誠感動了。

(六)總結全文

你從“一代球王”貝利的成長故事中,得到了什麼啓示?鼓勵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從不同角度談看法

(1)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勤奮苦練,才能取得成功。

(2)愛好+天賦+勤奮=成功

(3)成功需要“伯樂”的發現與幫助,但自己首先應該是“千里馬”。

(4)我們應該對幫助過自己的人有一顆感恩的心。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生字,理解新詞,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思想內涵;

3、知道長城,瞭解長城的'結構。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看圖,,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過感知長城的雄偉高大、堅固,提高學生分析課文和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進一步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2、通過感知長城的雄偉高大、堅固,瞭解長城的結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和求是精神,培養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雄偉的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任務分析:

⒈、起點能力:學生在學習《長城》之前已經學過了《頤和園》、《趙州橋》這兩篇同樣是描寫文化古蹟的文章。三篇文章在寫法上具有共同點,因而具備了學習這類課文的基本的方法和能力。

⒉、終點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對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徵——長城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瞭解,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智能和力量。自主學習的能力得以進一步加強,觀察和思維能力得以進一步提高,創新能力得以進一步發展。

⒊、教學目標類型:目標1屬於陳述性知識學習;目標2、3屬於智能技能學習。

▲課前準備:

師:課件。

生:讓學生收集關於長城的各種圖片和傳說故事。

▲學習者特徵分析:

1、一般特徵:

本課教學對象是大通縣元樹爾小學四年級學生,學生的求知慾強,學習熱情高,對於學習《長城》興趣極濃。但由於學生所處環境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水平相對比較落後,缺少課外讀物,沒有上網收集資料的條件,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較差。

2、學生的入門能力: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閱讀能力,能通過朗讀課文,並對語文的學習產生了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

3、學習風格:

本課教學設計我是本着以讀爲主,以練爲輔的教學理念進行構思。四年級的學習過程是逐漸從中年級過度到高年級的過程,學生的思維發展迅速,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採用了以讀貫穿全文,邊學邊練的學習方式有效地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識記深度,通過小組討論、彙報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知識點,在課堂上攻破難點。我還着重考慮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積累,通過分析學習本課的知識點,提高讀文賞詞的語文能力,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

▲教學過程:(目標實施過程)(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整體感知

1、板題: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長城》一課。

2、欣賞圖片:學習課文前,我們先來欣賞長城的景觀。(PPT)

3、談感受:欣賞了圖片,你有什麼感想呢?

4、激趣:長城——中華民族的象徵,是中華兒女的驕傲。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評價一下長城嗎?(學生說)

二、精讀課文,加深認識

(一)齊讀句子

1、讀(PPT: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2、質疑:從哪兒可以看出長城的氣魄雄偉呢?

(二)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自由讀1、2自然段,思考問題:從哪兒可以看出長城的氣魄雄偉呢?

2、交流彙報:

(1)長——(PPT)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這是一個(比喻句),把(長城)比作(長龍)。(PPT圖)理解“蜿蜒盤旋”:隨山勢而走向——一萬三千里:這裏運用了(數字說明),山海關在河北省,是長城的起點,嘉峪關在甘肅省,是長城的終點。(PPT)長城經過了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內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長一萬三千多裏。

(2)(PPT第一自然段)齊讀:你能讀出這樣磅礴的氣勢嗎?

(3)過渡:遠看長城如長龍,那麼,近看長城,又有什麼特點呢?

(4)高大堅固——建築材料:巨大的條石、城磚築成——寬:五、六匹馬可以並行——高大:兩米多高的垛子——堅固:城臺(屯兵和傳遞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3、小結:學習了1、2自然段,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自由發言)

4、齊讀:把這種雄偉的氣勢讀出來。

(三)烘托高潮,體會情感

1、過渡:站在長城上,踏着腳下的方磚,扶着牆上的條石,作者浮想聯翩,誰來讀讀第3自然段(指名讀)。

2、作者想到了什麼?(勞動人民)

3、(PPT)站在長城上,踏着腳下的方磚,扶着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承上啓下

(2)找出句子中的動詞:站、踏、扶——說明作者已經身臨其境到了長城。

(3)站在長城上,想起了(勞動人民),此時此刻,作者內心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4)小結:對啊,作者被長城的雄偉氣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與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4、(1)問:在沒有火車汽車、起重機的情況下,勞動人民是怎樣搬運材料修建長城的?——(一步一步地擡上陡峭的山嶺)

(2)這可是兩三千斤重的巨大條石呀,勞動人民是那麼的艱辛呀。

(3)請讀句子:(PPT)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4)思考、交流:(PPT)

“多少”表示(無數)。

勞動人民爲了修建長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突出了(長城之長)。

“才”在這裏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無限讚歎)之情。

(5)小結:在如此落後的條件下,勞動人民卻能修建出這氣魄雄偉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長城,你想對勞動人民說什麼呢?(自由發言)

(6)讓我們鬧喊對勞動人民的敬意,再讀讀這句話。(齊讀)

(四)整體把握課文,昇華認識

1、爲什麼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自由發言)在當時極其落後的條件下,勞動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完成這工程浩大,氣魄雄偉的長城,怎能不是一個偉大的奇蹟呢?

2、請大家一起讀這句話。

(PPT)——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三、總結板書:

氣魄雄偉的長城是勞動人民的血汗與智慧的結晶,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真是一個偉大的奇蹟呀。

四、課外拓展:

1、蒐集一些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和圖片資料,進行交流。

2、蒐集我國的文化遺產資料,瞭解我國偉大的文化遺產,豐富自己的知識。

▲實踐後的反思:

整節課下來,覺得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於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調動。

遠看長城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我是從長城的長和姿態兩個部分入手,運用課件展示長城的圖片,這個環節的教學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了長城就像一條氣魄雄偉的長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到了近看長城一部分,我設計了課件從長城條石的大,長城的寬,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的雄偉壯觀去感受長城氣魄雄偉,在瞭解長城的構造特點的同時讓學生畫、說出來,加深了印象。使學生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學生的體會真實、深切。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長城爲什麼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這是重難點時,採用競賽形式,學生分組討論的方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能說出推和拉的動作要領與方法。

二、技能目標:能做好單人、雙人以及多人的推拉遊戲活動,瞭解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情感目標:能認真參與,吃苦耐勞,發揮小組合作精神,鍛鍊身體並注意安全。

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探究,教師組織,以實踐活動得出結論。

教學準備:

一、場地:學校操場(草地)。

二、設備器材:牆、大樹、籃球架、遊戲器材(紙幣、圓圈等)

教學時間:

一、本課1課時完成。

二、教學內容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推拉伸展。

第二部分:雙人、多人推拉遊戲,小組套圈比賽遊戲。

活動過程:

一、預備運動

爲頭、頸、手臂、肩膀、腰部……等伸展性暖身運動,爲後面劇烈運動做好準備,以便拉傷。

二、推拉伸展

1、雙手互拉:雙手互扣,可向左、右、上、下、兩側等方向用力拉。

2、比手劃腳:運用手來做猜拳的遊戲活動。

跪撐手猜拳、俯撐手猜拳。

3、雙腳屈伸:雙腳左右側拉及前後分腿等。

運用腳來做猜拳的遊戲活動。

站立腳猜拳、坐姿腳猜拳、躺撐腳猜拳、仰撐腳猜拳、俯撐腳猜拳。

4、用力推牆:運用單手、雙手或腳用力推(牆、大樹、籃球架等均可)。

三、雙人推拉遊戲:推拉動作以定式用力的方式進行,避免用力碰撞。

1、用背互推:兩人一組(體型相近爲宜)用背互推,可用站立或蹲式、坐式等不同方式進行。

2、用手互推:兩人一組(體型相近爲宜),用單手或雙手互推,可用弓箭式、騎馬式等配合手部的互推動作。

3、雙手拔河:兩人一組,雙手彼此互扣做拔河狀,用力後拉,鬆手或被拉距離愈長者爲負,對方爲勝,可增加不同組別勝者與負者彼此挑戰的機會,以增加課堂氣氛的有趣性。

4、搬運:背扛、背負走、同心協力。

5、手推車:

6、鼓勵學生自創其他雙人的推拉遊戲:教師從旁協助或指導,並適時讓學生髮表或表演、示範等。

四、多人推拉遊戲

1、用力拉動。(本遊戲可一人拉二個人也可反過來變成二個人拉一個人)。

2、團體拔河:本遊戲爲雙人拔河的延伸,人數約四、五人,雙方應注意安全,避免鬆手後跌倒,教師指導時應特別強調合作精神及安全原則的重要性。

3、投圈得分:在遠近距離不同的地方分別放有不同分值的紙幣,每人五個圈,看誰套的分數最多。

指導要點:

注意事項:

一、教學時宜有充分的活動空間,才能充分伸展肢體。

二、推拉遊戲時,應特別注意課前的場地安全檢查。教學活動應兼顧安全爲原則。

三、團體拔河,以雙方人數各3——5人最能引起學生高昂興趣又較安全。

四、投圈遊戲時教師可提醒學生體會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學評量:

一、指導學生自我評量。

二、具體評量標準參考:

1、推拉遊戲中,盡全力而有明顯用力且流汗者爲3分,其次爲2分,再其次爲1分。

2、學會互推和互拉的方法,10種以上者爲3分,6~9種爲2分,5種以下者爲1分。

3、投圈遊戲中,以圈投中的紙幣的分值之和計算。

4、在遊戲中能盡全力,肯合作者爲3分,其次爲2分,再其次爲1分。

三、評出優秀活動小組

把個人得分與小組集體得分總和作爲活動小組總分,評出優秀小組並給予獎勵。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認識“漫”字,會寫“繁,漫”等6個生字。正確讀寫“漫滅、藤蘿”等3個詞語。

2、反覆朗讀,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生活的樂趣。

3、初步瞭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讚美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反覆朗讀詩歌,體會詩人強烈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的“繁星”指的是什麼?

教學過程:

板塊一:導入新課,釋義詩題

1、談話導入:

(1)師:請同學們說說生活中什麼是美的?(預設:風景、圖畫、自然景象……)

( 2 )師:美好的東西總是讓人想把它永久保存,你的最好保存方法是什麼?(預設:拍照、畫畫、寫日記、寫詩……)

(3)美是一片五彩紛呈的世界,這一節課,讓我們用詩歌這支神奇的畫筆去描繪美的世界吧。

2、釋義詩題

(1)板書課題:短詩三首。(師指名讀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詩有長短,其中篇幅不超過14行的詩可以稱爲短詩。

(2)瞭解“繁星”,指導書寫。

○1請看看文,我們將要學習的短詩的詩題是什麼?誰來讀讀詩題?(板書:繁星)

○2指導書寫“繁”字。(出示課件)

○3解釋“繁星”。

A、再讀“繁星”,你的眼前彷彿看到了什麼?

B、示範:密密麻麻的星星、滿天的星星……(欣賞繁星課件)

師過渡:大家想象的畫面都很美,可是這一節課我們要學習的繁星,它並不是指夜空中美麗的星星,而是什麼呢?

教材簡介:

《繁星》由164首小詩組成。冰心一生信奉“愛的哲學”,她認爲“有了愛,便有了一切”。在《繁星》裏,她不斷唱出了愛的讚歌。她最熱衷於讚頌的,是母愛。在《繁星(七一)》這首短詩中,他以對童年往事的回憶的一種形式,寫出了母愛的情濃以及她對母親的深情懷念。

(3)明確詩序,簡介作者

○1明確詩序

師:《繁星》一共有164首短詩,這節課我們要學的是其中的第七十一首。

○2簡介作者。(課件出示冰心簡介)板塊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效果。

1、初讀課文

(1)聽朗讀音頻,注意節奏和停頓。

(2)生自由讀詩。

○1生自由讀詩,圈出生字和新詞。

○ 2師指名讀詩,師指導正音。

A、師範讀後,指名讀。

B、在課本上標出讀音,齊讀;師生合作讀。

C、師:注意讀準字音。

2、檢查預習。

(1)檢查要求會寫的生字。

○1課件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

○2指名認讀,注意讀準字音。

○3易錯提示:“藤”讀後鼻音,“膝”讀“xī”,不要讀成“qī”. ○4同音字識記:漫(漫滅)慢(快慢)蘿(藤蘿)籮(籮筐)○5形近字識記:膝(膝蓋)漆(油漆)3、生在田字格中練習寫生字。

板塊三有板有眼,讀出節奏

再讀課文繁星(七一)

1、師過渡:當你一遍又一遍地讀這首詩的時候,不但讀出了它的節奏,想到了它的畫面,更感受到了它的情感。在朗讀中,你們知道了作者是用一種怎樣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情感的嗎?(預設:回憶),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的回憶,繼續品讀詩歌吧。

2、出示課件小組合作學習

(1)想象詩中的景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 1生自由讀詩,思考問題。

○2同桌交流問題。

○3指名交流問題。

○4欣賞課件,感受場景美。

(2)說說你對詩人童年生活有什麼感受?(預設:沐浴在母愛的濃情裏,充滿溫情,無比快樂,依戀母親。)(欣賞課件,體會母女溫情)

(3)詩中的“這些事”指的是什麼事?(月明的園中藤蘿的葉下母親的膝上)

(4)在朗讀詩歌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欣賞課件,感受溫情與幸福)

3、師指導朗讀:把你看到的畫面,聽到的聲音,想到的畫面放到朗讀中去。

延長字音:破折號與“中、下、上”停頓並增長聲音。(是範讀,生模仿讀)

4、詩歌的特點

○1句式特點:句式相同

○2節奏特點:節奏相仿

○3韻律特點:沒有韻腳

○4結構特點:結構自由、句端有錯落美,句末有階梯美

○5用詞特點:方位詞“中、下、上”給人一種跳躍感,靈動美。

5、師總結:我們反覆多遍地朗讀了詩歌,讀出了詩的韻律,想象出它的畫面,感受到詩人的濃濃情感,不僅走近了詩人,也走近了我們自己,這就是詩的味道。(板書:詩味)

板塊四激情抒發,仿寫繁星

1、師引導:讀着讀着,我們漸漸進入了作者的詩中,彷彿看到了她童年的畫面,下面我們來仿照繁星(七一)中的句式,仿寫詩歌。

2、出示課件這些事——是永不漫滅的回憶:

()的(),()的(),()的()。

3、生仿寫,師巡視指導。

4、分享仿寫的詩歌。

5、師生評議。

6、再次深情齊讀繁星(七一)。

拓展延伸

課後找《繁星》一書讀,摘抄書中自己喜歡的詩歌。

要求:最少摘抄10首。

四年級語文教師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鍥而不捨”、“日雕月琢”、“微不足道”、“持之以恆”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經過剖析一種自然現象來闡明一個道理的方法。

3、教育學生辦事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理解“滴水穿石”現象給人們的啓示。學會受一件事物的啓發而悟出一定道理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 創設(創造條件)情境,導出課題

(課件出示:水滴擊石的實驗。)由這個實驗,你想到了什麼?誰能用一個成語概括這一現象?知道這個成語的深刻含義嗎?

【評析:應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創造條件)一種情境,很快就能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並且也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埋下了伏筆,刺激引發了學生探索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理解詞句

1、帶領學生初讀課文,畫出生字,並且對不睬解的詞語分組討論(就某一問題交換意見或進行辯論)或查找工具書來處理。

2、交流報告請示,重點讀好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剛開始理解課文深刻內涵。

【評析:經過“讀——畫——議”的方式使學生能很快地排除學習中的障礙,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來理解課文內容,並且也增強了參與意識,變更了學習積極性。這樣更能激發起學生閱讀的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讀書活動中。】

三、閱讀課文,理清層次

1、快速讀文,畫出文中的中心句。

2、學生分組討論(就某一問題交換意見或進行辯論)。哪個自然段是寫實實在在的自然現象?哪個自然段是列舉的實例?哪個自然段是寫作者的體會和要闡明的道理?(生交流報告請示,師結束語。)

【評析:默讀是理清層次的方法,在交流的整個過程中加深了對文章整體結構的把握。】

四、細讀課文,積累內化

1、學生品讀讀第1~2自然段。

討論(就某一問題交換意見或進行辯論):滴水爲什麼能穿石?作者因此想到了什麼?嘗試把反問句改成報告句。重點研究:“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成爲本日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2、指名讀第3自然段。

引導學生畫出表現3位名人“堅持不懈”、“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詞句,先讀再議,談出本身的讀後體會,並且也可以交流本身知道的部分成功人士的類似案例。重點交流:“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最後取得成功的嗎?”這句話,讓學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艱難波折,爲有具備“滴水穿石”的精神最後才氣取得成功。

3、齊讀課文第4自然段。

⑴想一想本段是運用什麼方法闡明“滴水穿石”的精神?(相比法。)

⑵把揭示中心的句子背誦下來。

4、老師小結。

【評析:本環節緊扣本文的中心觀點“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放手讓學生來品味語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留給了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提供給學生闡述感悟的平臺,由被動地接受學習轉變爲主動地探究學習,是對學生這一發展主體的尊重,也是對“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具體落實。】

五、回顧整體,遷移結果

1、聯繫課文內容聯合本身的實際談談學完這篇課文的體會。

2、本身觀察(細察事物的現象、動向;考查或調查;清朝官員的名稱)一種自然現象,藉此闡明一個道理,寫一篇隨感。

【評析:教學方式的轉變要求老師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就是非一般大衆化的東西。在大衆化的基礎上增加獨特、另類、擁有自己特質的需要,獨具一格,別開生面的一種說法。打造一種與衆不同的效果。)發展和創新本領的培養。本節課老師能按《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爲學生搭建了刺激引發學習興趣、拓展思維的交流平臺,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本領,學生在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寫一寫的整個過程中掌握了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

板書設計:

滴水穿石的啓示

目標專一

實現理想

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