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38K 次

《飲湖上初晴後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21課的內容。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該課文教學設計,一起看看吧!

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飲湖上初晴後雨》該詩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同題《絕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動傳神的筆墨描繪了西湖在不同氣候下呈現的不同風姿。教學中應從抓住詩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同時應發揮韻文形式利於朗讀的優勢,以讀促思,以讀悟情。

【學生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於韻文的學習有一定難度,但他們有了一定的學詩經驗,會對本詩的學習、理解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兒童特有的表現慾望、探究需要、被認可的需要,利於教者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

【設計理念】

以學生學習和活動方式結構課堂教學是本設計突出的理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積極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實踐。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自主的潛能。抓住兒童心理,發展學生個性,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體驗、積累。滲透學習方法,促進學習實踐,激發求知慾望,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目標】

1、認識“亦、妝”兩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驗詩句情感,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4、在小組交流中,體驗合作的方法、樂趣,增強競爭意識。

5、鞏固學習方法,豐富學習經驗,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談話切入,嘗試背詩,創設情境,欣賞畫面,引出新詩

從與學生初次見面實際出發,挖掘學生的已有經驗,既鞏固了學生的知識,又爲新課學習作好鋪墊。根據學生愛玩的心理特徵,創設情境,由欣賞畫面引出教學內容,營造學習氛圍,調動學習熱情,實現自然過渡。

二、師生商討,激發動機,滲透學法,組織合作,自主探究

深入挖掘學生學詩經驗,幫助學生歸納梳理學詩方法,科學組織劃分小組角色,營造組際競賽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極大限度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組自己組,任務自己分,爲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時間和空間的保障。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語文學習實踐當中。實現了方法的鞏固,促進學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師深入學習組中,及時瞭解學生學習過程的反饋信息,以便及時調整學習活動的進程或走向。

三、小組彙報,組際競爭,相互評價,理解內容,突出重點

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組織學生彙報,尊重學生個性,培養學生表達和評價的能力,促進合作能力的提高。通過彙報、補充、評價、點撥等活動,達成教學目標。

四、創設情境,引導讀背,加深感悟,增強體驗,提高能力

通過多形式的讀書實踐,激發學生的想像,豐富學生的體驗,加深對詩句內容的感悟,以讀促思,昇華理解,促進語言積累,受到美的薰陶。

五、拓展學習,開發資源,引導創新,促進實踐,綜合發展

通過背誦其它描寫風景的詩句,喚起學生的認知,激勵學生閱讀背誦更多的詩歌作品,引導學生接觸更多的祖國傳統文化,促進認識積累,提高語文素養。同時引導學生把對西湖的瞭解和理解,結合自己蒐集的風光圖片或文字資料等彙編成冊──《我來帶你遊西湖》,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佈置完成研究性作業,指向課外,促進學生髮展。

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理念:

以重點詞句“總相宜”爲突破口,採用總分總的結構形式展開教學。引導質疑,先引出對“總相宜”的理解,再圍繞作者爲什麼會發出“總相宜”的讚歎爲基點展開討論學習,最後迴歸提升對“總相宜”的感悟,進而理解全詩。發揮韻文形式利於朗讀的優勢,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反覆品讀,以讀促思,以讀悟情。,

教材分析:

《飲湖上初晴後雨》是義務教育(人教版)第五冊第21課的內容。該詩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同題《絕句》中的第二首,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著名詩篇。短短四句詩,包含了西湖的種種美景。在詩人筆下,西湖勝景千姿百態,任何情況下都是那麼可愛,具有永久的魅力。

學生分析:

打從一年級開始,班裏的學生就很喜歡朗讀背誦簡短的古詩文,在朗讀中或多或少也能感悟古詩描繪的畫面。可是在吟讀上,學生很難進入作者的意境,因此感悟比較膚淺,所謂的感情朗讀只是浮於表面。

教學目標:1、能正確有感情地背誦古詩,會寫“亦、妝”兩字。

2、理解古詩,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學重點:進入意境朗誦古詩。

教學難點:理解古詩,體會作者的心情。

教學準備:西湖景色的課件圖、寫有句式小掛板、音樂磁帶

教學流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聯繫生活引入

師:我們壺鎮區的生活用水一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周邊的大水庫起了很大的作用,誰來說說你看到的水庫是什麼樣子?

生:大、美

2、談話揭示課題

師:今天老師就帶領你們去遊覽另一個水的世界

(出示掛圖介紹:這是我們浙江省的杭州西湖)

師:西湖美嗎?面對西湖的美麗景色,我們的小朋友往往無法用語言拿來表達,可古代有一位詩人卻只用了寥寥數語就把西湖的美麗表達得淋漓盡致,今天我們來學習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的大作(出示課題)

3、組織讀課題(個別讀、集體讀)

二、讀通古詩,理解詩句

1、組織讀古詩

自由讀——個別讀(隨機糾正)

讀詩中指導書寫“亦、妝”。(亦:師示範寫,組織書空寫,再再在田字格邊寫一個。妝:組詞,說說後半個爲什麼是個“女”字並指導書寫)

個別評價語:

吐字清晰,發音正確。有誰還願意讀讀。

讀得很流利!

讀得很有節奏!誰再來讀讀!

2、引導朗讀感悟

聽得出,大家剛纔都在讀上下了一番工夫,很好!對於詩中,你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引出對“總相宜”的理解)

預設內容:

生:“總相宜”是什麼意思?

師:哪位小朋友願意幫助她理解?

生:總是那麼美好,恰到好處。

師:詩人看見了什麼美景,發出了這樣的讚歎,讓我們一起來再讀讀他的詩吧!

生:詩人看見了晴天的美麗景色。

師:還看見了什麼?

生:山的景色?

師:什麼天氣山的景色?

生:雨天

師:你哪裏看出晴天和雨天是美麗的?請讀出來給大家聽聽好嗎?

評議:很美 我還想聽,請你再來一次

還感覺不到美 再來一次

師:再讀讀這個句子,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水波閃動)水波怎麼會閃動?(由於陽光的照耀)從哪個詞看出來?(水光瀲灩)請你來讀讀這個詞

誰來說說平時在哪裏看到過“水光瀲灩”的樣子?請你把你看到的感受讀出來。(請幾名學生個別讀)

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理解詩句。

2、體會情感,有感情朗讀詩句,背誦詩句。

3、感受詩中美景。

【學習過程】

一、導入

學生背誦《遊園不值》

師:我們上節課學了《遊園不值》,這首詩寫的是(春天的景色),現在我們來看看夏天在詩人的的眼裏是怎樣的?(讀全詩)

二、學習新課

1、解決生字(學生自己解決)

瀲灩:與水有關,所以是三點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適。

2、介紹作者。

3、師:生字、詞你們都懂了,現在自己試着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意思說一下,然後小組之間互相說。

4、舉手發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時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麗;下雨的時候水霧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妝還是濃抹都很合適。)

5、引導學生理解題目(飲:喝酒。湖:西湖。初晴後雨:雨過天晴)

雨過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師:這首詩是寫(作者雨過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這四句詩都寫了西湖的美景(學生糾正:不是)

師:同學們怎麼說不是呢?

(前兩句是寫景色,後兩句不是)

師:有些同學知道了前兩句是寫景色,後兩句不是;現在小組交流,每句詩各寫了什麼?爲什麼這樣寫呢?

(後兩句詩寫了拿西湖來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妝還是濃抹都很合適。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師:作者每見過西施,西施當時也沒有站在湖邊給作者作比較,那作者怎麼對他們進行比較呢?

(通過發揮自己的想象,並且比喻恰當)

這樣想象和比喻,西湖就(顯得更美了)

師:西湖就顯得更美了,那現在同學們自己想象西湖的美,這麼美的景色,我們一起來體驗。(學生根據自己想象的“美”來讀詩句,體驗美。老師指導和範讀。)

三、背誦全詩

自由背誦然後檢查

〖課後反思〗

《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詩是寫西湖的景色,作者通過大膽的想象,用西施來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麗和奇妙。學習這首詩,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讀來體驗作者的感情,通過對詩中“美”的理解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美”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在理解古詩的字、詞時,我幾乎把詩中所有的字、詞都拿來和學生分析了,在學生理解字詞的基礎上,很快就領會詩句的意思了。學生懂得詩句的意思後,就讓他們討論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然後一起分析,最後通過對作者感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讀這首詩,體驗這首詩中的“美”。在理解題目時,我用提出質疑的辦法,來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我覺得我再讓學生體會作者感情和體驗詩中的“美”之一環節做得不好,我只是通過讓學生思考和提問的方式]還解決這一問題;而學生體驗的機會就少,主要是聽我講和聽其他學生講,很多同學都沒有自己感受到,只懂得有這麼一回事。所以他們讀詩句時,沒有融入感情。如果能讓學生多讀幾遍寫景物的詩句,讓學生自己在讀中體驗詩句的“美”和領悟作者的感情,然後再有感情朗讀全詩,效果會更好。

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 篇4

教材依據:

《望天門山》和《飲湖上初晴後雨》兩詩爲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21課,兩詩同寫山水卻一陽剛一陰柔。課堂上充分利用這種對比:以兩詩文字的對比爲主,輔之音樂、書法、繪畫等手段,利用通感將“美”體驗深刻。本教材分兩課時完成。本課爲第二課時,以《飲湖上初晴後雨》一詩的感悟爲主。

設計思想:

《飲湖上初晴後雨》的設計着力於重疊,意象和意景的重疊,文字和音樂的重疊,意境和書法的重疊。其中,尤以西施和西湖這意象和意景的重疊爲主要。蘇軾用一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爲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藉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爲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致。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其次着力點在對比,本詩在教學中力圖和《望天門山》形成對比,在對比中凸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美。風格上兩詩有着明顯的不同,《望》爲唐詩,直抒胸臆,《飲》爲宋詩,含蓄清麗。一直一含,讓學生在朗讀對比中感受,在山水畫面的對比中感受,在音樂節奏的對比中感受,在書法線條的對比中感受。匯聚所有的感受最終成了對詩文的感受,而這感受就是我們孜孜以求的語感。

教學重點:

緊扣“總相宜”想象西施的“淡妝濃抹”和西湖的“瀲灩”“空濛”,通過意象和意景的重疊,感受西湖特有的神韻。

教學難點:

從文字中讀出畫面,實現詩情畫意的融合。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讀百遍,意自現。課堂上留足時間讓學生讀詩,使他們在和文本的直接對話中理解詩歌意思。

2、口誦心爲。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詩詞中的畫面,在意境中浮想聯翩,獲得讀詩的愉悅。

3、詩畫相融。能端正抄寫詩歌,並配上相應的插圖。

課件說明:

本課件着力於以樂抒情,以畫達意。《望天門山》輔以民樂合奏《奔騰》風格雄渾粗獷以引導高亢之聲朗讀;《飲湖上初晴後雨》輔以柔婉清麗的古箏《平湖秋月》以浸潤柔美之音吟誦。“瀲灩”一詞比較生僻,若直接用課件傳遞實景,過實必有過死之弊端。課件只呈現波光粼粼,介乎虛實之間,引而不發,留給學生較大的想象空間。

課前準備:

將兩詩以墨跡形式呈現於課堂上。《望天門山》書以魏碑風格,線條遒勁剛硬;《飲湖上初晴後雨》則書以禇體,風格清麗,線條柔美。精裝裱,懸於黑板前。

教學流程:

一、承接中引發期待

1、師:《望天門山》讓我們感受到了山的挺拔險峻,水的湍急洶涌,更讓我們感受到25歲的李白那血氣方剛的滿腔豪情。誰願意爲大家再現一番。

指名讀。

全班讀。

2、師引:我們姑且告別這雄壯的天門,隨着宋朝詩人蘇軾去領略杭州西湖的景緻。

二、初讀中略有所感

1、自由讀。特別注意“瀲灩”“空濛”兩詞的發音。

2、指名反饋讀。指導斷題。

3、齊讀

師:感覺這山、水和天門山一帶一樣嗎?

【設計意圖】

〔“怎樣的山,怎樣的水?”這一問題貫穿課堂始終。隨着學習的深入孩子們逐漸展開屬於自己的山水畫卷。此處一問不要求做具體回答。〕

4、再讀

這又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呢?我們繼續感受詩句。自個兒含在嘴裏輕輕地多念幾次,想象着那山,那水。

【設計意圖】

〔“含在嘴裏輕聲地念”,此舉旨在讓學生潛心會詩,潛心首先需要靜場。〕

三、細品中清晰畫面

1、看具象畫

打開書,看着插圖,再將詩句讀幾次,讀不懂的地方看看註釋。你覺得這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

【設計意圖】

〔詩句傳遞的畫面是萬千的,插圖只是其中一幅。在插圖和註釋的輔助下讀詩,能幫助學生理解詩句。由具象畫面引領學生走近詩句意景,有助於打開學生的想象之窗。〕

2、聽音樂(平湖秋月)

閉上眼睛。讓音樂帶着我們走得更近些。

聽。

這兒的山。

這兒的水。

感覺。

生讀,師範讀,生讀。(音樂中的誦讀使朦朧的感覺清晰起來)

【設計意圖】

〔音樂是流動的畫,《平湖秋月》之優雅柔婉非常接近詩句意境。詩句在音樂中的再現,無疑引領學生感受到了帶着情感的畫面。〕

四、重疊中感受意境

1、“西施”引路(音樂繼續)(預設)

師:音樂聲中,彷彿美女西施向我們款款走來。瞭解西施嗎?

生:註釋4告訴我們,西施是春秋時代越國的美女。

生:我讀過東施效顰的故事,知道西施任何時候都很美麗。故事中她在犯痛心病的時候也是很美很美的。

生:西施是四大美女之首位。據說她在河邊洗紗時,小魚見了她的美貌,羞得沉到了河底。

師:如果西施帶上心愛的首飾,穿上華麗的衣裳,濃濃地裝扮一番,看上去很美;如果西施施着薄薄的粉黛,抹着淡淡的胭脂,穿着素雅的衣裳,看上去也很美。西施之美淡妝。濃抹總相宜(生接)

師引讀:看着眼前西湖的山山水水,人們情不自禁地說。

生輕柔舒緩地念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設計意圖】

〔“西施”是詩中的意象,蘇軾借西施以喻西湖。此處重墨渲染意象之美,旨在下環節借意象和意景的重疊,感受西湖獨特的美麗,更感受文字之傳神。〕

2、入詩細讀。

帶着你自己的感覺再讀詩句,“濃抹”時的西湖展現出怎樣的風姿,“淡妝”時的西湖又呈現出怎樣的容顏呢?哪些詩句給你帶來這樣的想象呢?

重疊一“瀲灩”和“濃抹”

(1)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課件出示波光粼粼的畫面。想象說話,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晴天的西湖水平如鏡,在豔陽照射之下,波光粼粼,聯想到美女西施帶上了珠寶首飾,穿上了華麗的衣裳,濃濃地裝扮,豔麗得讓人炫目!)

(2)你會怎樣抒發自己的讚歎呢?(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感覺)

重疊二“空濛”和“淡妝”

(1)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湖面上起霧了,一切顯得朦朦朧朧。遠山近水、亭臺小塮變得空濛,恍然間,若西施蒙上了面紗,顯得神祕淡雅,。這何嘗不是一種動人心扉的美麗呢!

(2)你又會怎樣讚歎眼前的景色呢?(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感覺)

【設計意圖】

〔此處也可做另一種重疊――將“瀲灩”與“淡妝”“空濛”與“濃抹”,並不影響詩意解讀。重疊本身就是詩意的再現,不求結果人人同一,但求過程人人涉足。〕

“總相宜”:

(1) “晴雨相宜”重疊於“濃淡相宜”

西湖晴時瀲灩,雨時空濛,時而濃抹,忽而淡妝,真讓人分辨不出這是西湖還是西施啊。看得人如癡如醉,欲把。

情境中誦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 “晴雨相宜”繼而想象“總(時時處處)相宜”

西湖之美又何止晴雨,看。煙柳畫橋,風簾翠幕 。四時不同,晨昏各異。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這句。(課件出示西湖十景)

引生反覆吟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設計意圖】

〔強調重疊,借詩句中的比喻,鋪呈西湖和西施之神似,使想象到的不僅僅是畫面,理解的不僅僅是文字。重疊中西湖獨有的豔麗淡雅,溫柔清麗猶如西施之美呼之欲出。〕

3、出詩回味。

關注題目中的“飲湖上”三字,聯想到。

一條美麗的畫舫上,蘇軾與幾位好友閒聚。他們或小酌佳釀,或細品龍井。看着西湖晴時瀲灩,雨時空濛,情不自禁地讚歎“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在音樂中齊背全詩。

五、對比中豐富深化

1、現在你能說出對這山水的感覺了嗎? 板書“柔”

如果說西湖如溫柔美麗的女子,那麼天門山則是。剛強的將軍。 板書“剛”

同是二十八個字卻給我們帶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美感,不知同學們是否留意了這兩幅書法。

2、書法作品中感受造型筆觸之剛柔

引導學生感受《望天門山》的線條要硬一些,正如長江一帶的山水充滿了力量感。而《飲湖上初晴後雨》顯得柔和,如西湖水一般。

書法也以他自己的方式向我們詮釋着剛柔之美。音樂更是如此。

3、音樂中感受“剛”“柔”

(音樂1:民樂合奏———奔騰)

師引男生誦讀:你感覺到什麼?(生:豪情 力量 陽剛)想到的是哪首詩。男孩子起立,站得如那天門一般,我們一起讀!

(音樂2:古箏曲—平湖秋月)

師緩緩的:聽。我們的心也便柔軟了起來。一種柔情,在我們心中盪漾。

女孩子起立,輕輕地向大家訴說這泓多情的西湖水。

小結:詩書琴畫各種藝術之間都是相通的,多種形式來體驗美感,能讓我們獲得的更豐厚。

【設計意圖】

〔不止於得景之具象美,更求得景之氣神。從文字到音樂到書法線條,詩書琴畫傳統藝術手法的相交相融,不斷錘鍊着孩子們的藝術通感,在無所不在的對比中強烈感受到詩的神韻。〕

4、詩配畫: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首詩端正抄寫,並配上相應的插圖。

【教學反思】:

“(古詩教學)講意思是很沒意思的。”如繞口令般的話語,是特級教師錢正權老師在全國第二屆經典詩文誦讀研討會上做的風趣而又精闢的論述。

如何纔能有意思呢?錢老說:“詩歌教學應是教師攜學生之手共進的一次審美旅行。”詩歌平仄相對的音律美,豐富靈動的形象美,深邃悠遠的意境美決定了它較其他閱讀課而言更具藝術性,承載着更多的美學因素。《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後雨》兩詩分別寫了天門山和西湖兩處山水,一陽剛一陰柔,極具美學特質。引領孩子們讀這兩首詩,如何強化這種特質呢?如果用“知詩意,入詩境,悟詩情”的路子來套的話,似乎要經歷一個得景悟情的過程。但詩人之“情”又如何能簡而悟之,其背後種種又豈是9歲小孩兒所能明晰的呢?我不想趕着他們去悟!“情”之美暫不論,得美景即可。但不止於得景之具象美,更求得景之氣神。教學時,緊扣“淡妝濃抹”鋪呈畫卷,讓西湖美景始終帶着恍惚的西施影像,畫面便美得有了神采,讀詩時恍若隨同蘇軾盪舟碧波輕嘆瀲灩空濛,迷茫淡妝濃抹,真正感同身受地感慨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課堂上,從文字到音樂到書法線條到繪畫技巧,詩書琴畫傳統藝術手法的相交相融,不斷錘鍊着孩子們的藝術通感,在無所不在的對比中強烈感受到兩詩的神韻。

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 篇5

一、引入:

過渡語:上節課,我們從李白的詩句中領略了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景色。這節課讓我們在蘇軾的妙筆下欣賞風景如畫的西湖。

師:大家知道西湖嗎?(學生回答)

(出示課件:西湖風光)

教師配音: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因湖在城西,而得名“西湖”。西湖景色宜人。以 “斷橋殘雪”、“平湖秋月”、 “南屏晚鐘”、“雷峯夕照”等“西湖十景”著稱於世。是我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過渡語:從古至盡,許多名人志士都曾用最美好的語言讚美過它。北宋蘇軾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七言佳句“飲湖上初晴後魚”。(師範讀詩句)

二、讀詩:

過渡語:請同學們自瀆古詩,讀準字音。

1、檢查學生自瀆。

師:誰來讀一讀這首詩?(指名讀)

生:讀詩。(2人)

師:誰來說說讀的怎麼樣?

生:評價。(1~2人)

師:評價。

2、糾正字音。

過渡語:你們讀的很正確,詩中有幾個生字,去掉拼音你還認識嗎?

師:出示課件(課件出示:瀲灩、空濛、亦、妝),指名讀、齊讀。注:“妝”讀並組詞

生:讀。

師:我們再來讀一下古詩。

生:齊讀古詩。

三、學古詩。

1、小組學習。

過渡語:

師:讀了這首詩,你想知道什麼?

生:答想知道……

師:我把大家的想法歸納了以下幾點:(出示課件)

(1)、解詩題;

(2)、知詩人;

(3)、明詩意;

(4)、悟詩情;

(5)、感情讀;

師:下面同學們就按照以上步驟分小組學習古詩。

生:小組學習古詩。

2、小組彙報。

(1)、解詩題;

師:哪個小組彙報解詩題;

生:彙報(在西湖飲酒,起初天氣晴朗,後來下起了雨所看到的景色。)

師:指導讀詩題。

(2)、知詩人。

師: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詩人蘇軾?

生:介紹。(課件出示詩人簡介)

(3)、明詩意,

(4)、悟詩情,

(5)、感情讀。

師:結合書下注釋說一說前兩句詩句的意思?

生:彙報前兩句詩意。(小組成員及其它小組成員補充2~3人)

詩意:在燦爛陽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盪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在雨霧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羣山雲霧迷茫,若有若無,十分奇妙。

師:這兩句分別寫了西湖什麼時候的景色。

生:晴天、雨天。

師:這兩句詩描寫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下面就讓我們來欣賞一下。

A、 出示晴天組圖。

師:看了西湖的景色,你有什麼感受?

生:感受(很美)

師:那詩人是怎樣描繪這幅美景的呢?(出示“湖光瀲灩晴方好”詩句)

指名讀:2~3人。師指導讀:語速慢,輕柔舒緩。

B、 大家讀的真好。那西湖雨天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呢?(出示雨天組圖)。

(出示“山色空濛雨亦奇”詩句)

指名讀:2~3人;小組讀;齊讀。

過渡語:是呀!晴天的西湖,水上微波盪漾、風光旖旎;雨天的西湖,山中雲霧朦朧,縹縹渺渺。面對如此美景詩人想到了什麼呢?

師:誰來說一說後兩句詩的意思?

生:回答詩意:我想把西湖比做西施,無論是淡妝還是濃抹都很適合。

師:爲什麼要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生:……

師:西施是春秋時代越國有名的美女,西湖和西施同在越國,同有一個“西”字,他們都具有天然美色,西施無論淡妝,還是濃妝,總能展現美的風姿。西湖無論晴姿雨態,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所以詩人把西湖比作“西子”,從此人們又把西湖稱作“西子湖”。

師:表達了詩人對西湖怎樣的感情呢?

生:詩人對西湖美景的喜愛之情。

師:(指名、小組、齊讀)讀後兩句。

3、配樂讀詩,整體感悟。

過渡語:詩人用手中的妙筆把西湖的晴姿雨態,描繪的淋漓盡致,我們彷彿身臨其境,讓我們帶着對西湖美景的無限嚮往,有感情地再來讀一讀這首詩。

(1)、指名讀詩(配樂);

(2)、男、女生分別讀(配樂);

(3)、誰想讀就站起來讀;(配樂)

(4)、全班齊讀;(配樂)

4、背誦古詩。

師:我們能不能試着背誦這首古詩呢?

生:試背

學生彙報。(能背下來的就站起來背一下)

5、拓展。

拓展1: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詩句中想象西湖的美景。

(音樂響起)

師:睜開眼睛,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生:回答。

師:課後,請你把你想象到的畫面畫下來,準備參加班級的詩文配畫展。

(課件出示)

拓展2:詩人蘇軾當日在西湖共寫了兩首詩,這是其中的第二首。讓我們來讀一讀另一首。

四、詩小結。

晴天的西湖明豔嫵媚,雨中的西湖清秀淡雅。它就象一位美麗的女子,時時展示美的風姿,讓人產生喜愛之情。請大家齊頌古詩。

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的

1.學習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詩句,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比較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曉處淨慈寺送林子方》這兩首詩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寫。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背誦描寫春天的詩《遊園不值》,今天我們學習描寫夏天景色的詩。板書課題: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曉處淨慈寺送林子方》

(二)回憶學法

誰還記得我們是怎樣學習第一首詩的?

小結板書:

1.結合註釋自讀自悟(什麼景象?)

2.質疑、討論和交流

3.反覆吟誦,

4.看圖想象,繪畫創作。

(三)學習新課

1.我們已有了學詩的經驗,下面請同學們自學後兩首詩。

出示自學提示:

(1)同是描寫夏天的景色,蘇軾筆下的夏天和楊萬里筆下的夏天一樣嗎?請你從內容和寫法上比較着來閱讀。(在詩中畫批)

(2)觀察圖畫(或播放課件)想一想詩人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

3.在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是先敘後議,寫西湖晴雨天氣;《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先議後敘,寫了滿湖荷花荷葉;但都抒發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讚歎熱愛之情。

4.朗讀詩句,展開想象。(教師可播放課件,學生吟誦)

5.指名吟誦,背誦。

(四)激情創作

請同學們任選一首你喜歡的描寫夏天的詩,把詩中的景象畫下來。

(五)作業

1.默寫三首古詩。

2.完成自己創作的畫。

附:板書

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蘇軾)

(楊萬里)

西湖晴雨天氣

滿湖荷花荷葉

學法:

自讀自悟,質疑,討論交流,

反覆吟誦,想象,繪畫創作。

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認識“亦、妝”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瀲灩、空濛”等詞的意思,瞭解詩句的意思,培養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背誦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2、導入《飲湖上初晴後雨》。

3、板書課題。

二、知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蘇軾,你們瞭解蘇軾嗎?

2、介紹蘇軾。蘇軾多才多藝,他是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號東坡居士,他的詩善於運用誇張比喻,在藝術上別具一格。

3、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

4、學生說題目意思。

三、讀古詩

1、聽錄音。

2、學生自由讀古詩。

3、詩中哪些字你覺得比較難。

4、結合學生的彙報,出示卡片,指導學生讀好“瀲灩、空濛、淡妝濃抹”,理解“亦”的意思。

5、把這些詞語放進詩中,讀好它,你會發現你能讀出另一種味道。

6、學生自由讀。

7、指名讀。

8、齊讀。

四、明詩意

1、學習第一句

①讀第一句詩你知道了什麼,明白了什麼?

②理解“瀲灩”是什麼意思,指名學生說。

③指名讀再齊讀。

2、學習第二句

①、播放下雨音樂。

②、你剛纔聽到了什麼,彷彿看到什麼畫面?

③、結合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理解“空濛”。

④、理解詩句意思。

⑤、指導朗讀。

3、學習後兩句

①:如此美妙的西湖,在詩人眼中,他把西湖比作了什麼?讀後兩句。

②、瞭解西子。

③、詩人爲什麼人把西湖比作西子呢?他們之間有什麼相似的地方。

④、學生彙報。

五、熟誦讀,厚積累

1、聽錄音朗讀。

2、學生讀。

3、背誦。

4、拓展: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宋代)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5、小結。

教後反思:

語文教學的字詞不僅僅是低年級的任務,本課中,生字的教學不侷限於課本要求的“亦、妝”兩字,而是根據了學生的需要,對“瀲灩、淡妝濃抹”等的字詞也讓學生反覆讀,這讓學生(尤其是後進生)對於整首詩的朗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詩句必須反覆誦讀。只有反覆誦讀才能體會古詩的音韻美、節奏美、語言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是流傳至今而又行之有效的古詩教學方法。通過讀,從讀通到讀懂,再到讀出情,每句詩連聽帶讀至少在10遍以上,所以到後來的背誦有不少學生就能脫口而出了。

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仍然是感到比較困惑的地方。

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 篇8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理解詩句

2、體會情感,有感情朗讀詩句,背誦詩句

3、感受詩中美景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學生背誦《遊園不值》

師:我們上節課學了《遊園不值》,這首詩寫的是(春天的景色),現在我們來看看夏天在詩人的的眼裏是怎樣的?(讀全詩)

二、學習新課

1、解決生字(學生自己解決)

瀲灩:與水有關,所以是三點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適。

2、介紹作者

3、師:生字、詞你們都懂了,現在自己試着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意思說一下,然後小組之間互相說。

4、舉手發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時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麗;下雨的時候水霧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妝還是濃抹都很合適。)

5、引導學生理解題目(飲:喝酒。湖:西湖。初晴後雨:雨過天晴)

雨過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師:這首詩是寫(作者雨過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這四句詩都寫了西湖的美景(學生糾正:不是)

師:同學們怎麼說不是呢?

(前兩句是寫景色,後兩句不是)

師:有些同學知道了前兩句是寫景色,後兩句不是;現在小組交流,每句詩各寫了什麼?爲什麼這樣寫呢?

(後兩句詩寫了拿西湖來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妝還是濃抹都很合適。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師:作者每見過西施,西施當時也沒有站在湖邊給作者作比較,那作者怎麼對他們進行比較呢?

(通過發揮自己的想象,並且比喻恰當)

這樣想象和比喻,西湖就(顯得更美了)

師:西湖就顯得更美了,那現在同學們自己想象西湖的美,這麼美的景色,我們一起來體驗。(學生根據自己想象的美來讀詩句,體驗美。老師指導和範讀。)

7、背誦全詩

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詩的意境,想象詩句描寫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的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想象詩句描寫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蒐集相關的資料。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點要數西湖了。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去過西湖嗎?今天,老師把西湖請進了咱們的教室,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播放課件:《動人的西湖》)

旁白:西湖的美景,晨昏各異,四時不同。這兒夏天的荷花很有名。雪後的西湖是否別有一番風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幾分詩意!

西湖美嗎?是啊!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無數遊客。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們的筆墨。宋代大詩人蘇軾就在這兒留下了他的傳世佳作——《飲湖上初晴後雨》。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板書課題:《飲湖上初晴後雨》)從詩題中你讀懂了什麼?(在西湖上飲酒,開始是天晴,後來下雨了。)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呢?(蘇軾)你瞭解蘇軾嗎?(生答。師補充:蘇軾曾在西湖的所在地杭州當通判,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當杭州市的市長。他在此爲官期間,關心人民的生活,爲百姓做了許多好事,深受百姓愛戴。蘇軾曾無數次在西湖漫步,他對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大詩人蘇軾,一同去領略西湖的美景吧!)

二、初讀感知:

1 、自讀課文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 、檢查讀書效果。

3 、師範讀古詩。

4 、根據出示的詩歌朗讀節奏提示,生齊讀詩歌。

5、針對詩歌,學生質疑,師相機板書。

三、精讀詩歌:

1、學習詩歌的第一句。(課件出示第一句)

(1)詩句中哪個字提示了我們天氣?

(“晴”)

(2)詩人告訴我們晴天的西湖是什麼樣的?

(“水光瀲灩”)(板書:水光瀲灩)

(3)課件出示:晴天的西湖圖片。

創設情境:瞧!這就是晴天的西湖!在萬里晴空下,寶塔掩映在青山之中,微風徐徐吹來,親切地撫摸着遊人的臉龐,燦爛的陽光灑在寬闊的湖面上,湖面“水光瀲灩”。

(4)你讀懂“瀲灩”了嗎?

(波光閃動的樣子。)(課件出示)

(5)你還能用其它的詞來形容水光瀲灩的湖面嗎?

(波光閃閃、波光粼粼、銀光閃閃)

(6)詩句導讀。

晴天的西湖裏彷彿滿是金子,刺得人連眼睛都睜不開了。(帶着理解讀第一句)。

(7)晴天的西湖真美啊!假設你就是蘇軾,在萬里無雲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坐在西湖的涼亭中,迎着徐徐的微風,你愜意地舉起了手中的酒杯。除了波光閃閃的湖面,你還會看到哪些美景呢?

(隨風飄動的柳條、開得正豔的桃花、歡唱的鳥兒、魚兒在水中嬉戲、人們在湖中盪舟……)

(8)看到如此美麗動人的西湖,你感覺詩人此刻的心情如何呢?(帶着體會個別讀,全班讀。)

一個“好”字道出了西湖的美!(板書:好)

2、學習詩歌的第二句。

(過渡:晴天的西湖真美!看着眼前的美景,詩人有些陶醉了。看着看着,不知不覺,湖面上悄悄下起雨來,眼前的西湖已是另外一番景象。)(播放課件:雨中的西湖圖片。)

(1)冥想:閉上雙眼,在雨聲中盡情想象,雨中的西湖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播放音樂:《雨中西湖》。)

(2)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景象?

(3)詩人蘇軾看到了什麼景象?(課件出示:第二句)

(“山色空濛”)(板書:山色空濛)

(播放課件:雨後的西湖圖片。)創設情境:雨後的青山,升起了一團團白色的雲霧。它們如輕紗一般,隨風飄動,若有若無。此時的青山如仙境一般,所以詩人說——(引讀第二句。)

(4)你讀懂“空濛”了嗎?

(雲霧迷茫的樣子。)(課件出示)

(5)如此美麗的景色,詩人用了一個什麼字來概括雨中西湖的特點?

(板書:奇)

(6)帶着理解讀詩歌的一、二句。

3、學習古詩的三、四句。

(過渡:西湖時晴時雨的美景讓詩人的心都醉了,他觸景生情,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齊讀三四句。)(課件出示:詩歌三、四句。)

(1)你從三、四句中瞭解到了什麼?

(2)你瞭解“西子”嗎?

(春秋時期越國的美女,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3)西施有多美呢?(齊讀第四句。)

(不管是化淡妝還是濃妝,不管什麼時候,西施都很美。)

(4)想見一見西施嗎?(課件出示:西施圖片。)

(5)詩人爲何會把西湖比作“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施呢?

(6)導讀:西湖之美,何止晴天雨天,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一日的清晨黃昏,景色各異,美不勝收,所以,詩人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齊讀三、四句。(板書:淡妝濃抹總相宜)正因爲這個美麗的比喻,西湖從此又有了西子湖的美稱。(板書:西子湖)

讀到這裏,你可以把整首詩的意思說出來了嗎?

4、蘇軾筆下的西湖真美啊!古人有許多描寫西湖的詩作,卻很少有人能把西湖描寫得如此美麗。想想,蘇軾爲何能把西湖描寫得如此美麗動人呢?

5、帶着體會讀詩。

6、指名讀詩,配樂齊讀詩歌。

7、齊背詩歌。

四、拓展延伸:

1、賞析楊萬里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1)詩人描繪了什麼時候的西湖?

(2)你彷彿看到了哪些美景?

2、積累這首詩歌。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跟隨大詩人蘇軾遊覽了人間天堂——西湖。其實,蘇軾不光是一位大詩人,他還是一位傑出的詞人、書畫家。你想和他走得更近一些嗎?請課外蒐集蘇軾的作品讀一讀,老師相信,你會有不小的收穫的。

【板書設計】:

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 (好)

西子湖 淡妝濃抹總相宜

山色空濛 (奇)

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 篇10

一、課前談話

1、師:同學們喜歡旅遊嗎?都去過那些地方?你們知道“人間天堂”指的是哪裏嗎?“人間天堂”是說什麼意思呢?

2、你們想欣賞一下西湖的風光嗎?那就讓我們開始今天的西湖之旅吧!(出示課件)

二、創設情境,引出新詩,介紹作者

1、師:西湖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的,西湖的確很美,在宋代詩人蘇軾的筆下更是美得獨特。板書“蘇軾”)

2、師:蘇軾曾在杭州做官,他寫了一首描寫西湖景色的詩,這首詩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飲湖上初晴後雨。

3、誰能簡單地介紹一下作者蘇軾?

4、再讀、解題:

5、過渡:晴天的西湖和雨天的西湖各是什麼樣的景象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古詩,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三、認識生字,讀通讀順,讀出節奏

1、學生自由讀詩。強調注意課文中注音的生字的讀音及寫法。

2、師:講解生字

3、師:詩之美,美在語言優美,美在音律動聽,這首詩在哪裏停頓是合適的?請同學們先自己讀一讀,用小斜槓畫一畫。

4、學生彙報,師課件演示。

5、齊讀。

四、滲透方法,理解詩句,加深感悟

1、過渡:同學們真了不起!已經能將古詩讀得流利而富於節奏,可是要讀出古詩的韻味,我們還必須理解詩句的意思,去體會作者的情感。接下來我們一齊學習理解詩句,看看蘇軾如何用這短短28個字展示出西湖的美。

2、學習前兩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課件出示。

①先齊讀。

②提出疑問。(你有什麼讀不懂的地方?)

③解疑。講解單個字的解釋。“瀲灩:水波盪漾、波光閃閃的樣子

可結合註釋、圖畫,發揮想象理解:你還在什麼地方看到過水光瀲灩的畫面?你有什麼感受?方:正,恰恰。空濛:形容山巒迷濛的樣子。想象:下雨天雲霧迷茫的樣子你見過嗎?這個時候去看山是什麼樣的?

④結合單個字的解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的意思。

3、這兩句詩分別描寫了什麼氣候下的景色?用一個字來形容詩人所看到的景色{美}

4、齊讀,讀出煙雨迷茫的朦朧美感,和陽光明媚、波光閃動的美。

5、當詩人看見這豐富而美好的畫面,會是什麼心情呢?帶着愉悅的心情讀。

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你更喜歡晴西湖還是雨西湖?爲什麼?帶着你的感受讀,讀出你的喜愛。(喜歡晴西湖的讀第一句,喜歡雨西湖的讀第二句)

那麼,詩人喜愛的是晴天的西湖還是那雨天的西湖?從哪裏可以看出詩人都喜歡。(晴方好、雨亦奇)

過渡:對,不管晴天還是雨天,西湖都是那麼美!這不禁讓詩人聯想到了古代的大美人西施。

6、學習“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①總結學習前兩句的方法。(先解釋單個字,再根據單個字的解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②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詩句。

師:西施美不美?詩人把什麼比作西施?詩人怎樣評價西施的美?西施化濃妝美不美?化淡妝呢?不化妝還美嗎?爲什麼?(大自然所賦予的天生的美)

詩句中哪個字最能表現出她不論什麼時候都美的特質?怎樣讀出這種美?(重讀:總)

③詩人爲什麼要將西湖比作西子?她們有什麼相通之處?

(引導理解詩人將西湖比作西子,不僅因爲都有一個“西”字,都具有婀娜多姿的美,最主要是因爲她們都具有不需外物襯托,不需人爲修飾的獨特的天然的美!)

哪個字最能體現西湖的這種美?還是一個總字,看起來是在寫西施的美,實際上作者是借西施的美來爲西湖增色!

無論晴天還是雨天總是那麼美,一個“總”字將西湖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個比喻得到後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稱。所以當他想到將西湖比作西子這一奇妙而貼切的比喻時,他是那麼得驚喜、得意,西湖如西子,美景若美人,詩人深深地陶醉了,我們也醉了

五、整體感知

師:同學們,你們想親自去領略西湖的美嗎?雖然今天我們不能去到那美麗的西子湖畔,但是詩的美還在於奇妙的想象,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時空,隨着蘇軾再次暢遊西湖吧!

師配樂朗讀,生閉目想象:(如時間不允許,則教師配樂讀古詩)

這一天,陽光明媚,蘇軾與幾位好友相約暢遊西湖,他們泛舟湖上,飲酒賞景,西湖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水波盪漾,閃爍耀眼,向人們展示着它美麗的風貌。詩人不禁深深地陶醉了,正當詩人正沉醉於這山水美景,忽見幾條細線般的雨絲斜斜地飄進湖中,飄在臉上,原來下雨了,你再看這雨天的西湖吧,雲霧迷茫,縹縹渺渺,又顯出另一番奇妙的景緻。最好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空濛山色是她淡雅的妝飾,瀲灩水光是她濃豔的粉脂,不管她怎樣打扮,總是那麼美,那麼令人神往!詩人不禁詠出這樣的詩句,讀——師生齊讀。

就讓這美景留在我們的腦海裏吧,再讀一讀!

能背一背嗎?

7、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詩,詩人蘇軾帶我們領略了西湖的晴姿雨態,同時又用一個奇妙的比喻,讓我們感受到了西湖那天然美的神韻。

六、拓展學習,活化文本,綜合發展

1、過渡:我們的祖國江山如畫,歷代詩人留下了許多經典之作,像這樣描寫西湖風光的古詩還有很多,下面老師就給大家介紹一首。

2、課後作業:朗誦全詩,鼓勵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