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反思(通用17篇)

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反思(通用1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反思(通用17篇)

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1

三年級的作文教學是小學階段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結合本班實際對學生也進行了本次作文的訓練。對本次作文教學也有了一些認識和思考:

1、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本次作文就是讓學生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這就是要求學生能注意留心觀察生活,注意積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作爲三年級的起步作文就應該培養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興趣是最強的推動力。作文是小學語文的難點。學生寫作文難、難寫作文已是普遍的現象。如何讓學生不怕寫作文,愛上寫作文應該是老師貫穿作文教學始終的研究課題。但是,應試時,作文的寫作往往會有字數等的要求,因此作文教學也會難免此俗套。我想:這也是與讓學生我手寫我心相矛盾之處吧!

3、審題是三年級作文教學的重點。本次作文要求裏強調寫熟悉的人的一件值得寫的事。因此,教學時一定要明確寫作範圍是熟悉的人,寫的事是一件值得寫的事。如果審題不細就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因此,審題的教學應是一大重點。

4、語言積累和素材的積累是寫好作文的基礎。三年級學生的思維較狹窄,往往有所侷限。如:值得寫的事就是

助人爲樂。因此,引導學生積累素材很重要。學生在寫作時,所用的語言比較枯燥,語言形式也比較單一,所以在語言技巧的訓練上應該加強。

5、範文的合理適當運用。對初學寫作的人而言,怎麼用詞用句不知道,怎麼組織文章不知道。想有所創新,必先有所模仿。至於怎樣用,可探討。

6、細節描寫的訓練較難。例如本次作文,在寫事時,可寫人物語言、動作、表情、心理等。可是,學生不能較好地寫出來。怎樣訓練是個難點。希望能得到指導。

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2

進入三年級,開始真正習作課教學了,已經上了兩個單元的作文課,我發現教起來確實需要有些困難,兒童作文,需要經歷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雖然學生口頭語言已有了相當的積累,但要他們用準確的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畢竟還有較大的難度。我認爲還是應從模仿起步,它能在理解和表達、學習與運用之間架設起一座橋樑,從而大大降低起步作文的難度。教材將“習作例文”單獨編入習作學習內容,用的是孩子的語氣,寫的是孩子的生活,抒發的是孩子的感情,且篇幅短小,格調清新,使學生讀了倍感親切。

如“習作3”——先讓學生觀察一幅畫:遠處有山,天上有朵朵白雲,近處一片樹林,一條小河從樹林裏流出來,岸上有草有花:然後讓學生添上幾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併爲整幅圖塗上顏色。學生看到了有自己參加繪製的這幅美麗的圖畫,尤其看到有自己添加的可愛的小動物,心裏一定很高興:這時要求學生把這幅畫寫下來,學生一定是很感興趣、有話可說的。《習作3》的例文“幾條小魚在河裏快活地遊着。它們有時停下來,有時在水裏轉圈圈。遊着遊着,小魚好像發現了敵人似的,迅速鑽到深水裏不見了。”短短的三句話,讓孩子們知道怎麼樣寫河裏的小魚。孩子們的模仿能力還是很強的,我讓他們根據習作要求完成圖畫,很多孩子還是很自然的想到了小鳥、小兔、小鹿等一些常見的小動物,在描寫時都模仿着所給例文的敘述方法來寫,開始,我覺得有些抄襲的感覺,希望他們能寫出不一樣的情景,可是轉念一想,我是不是要求過高了,孩子們只要對某一項活動有了興趣,就會樂此不疲。

對於剛剛從寫話階段過渡到習作階段的中年級學生來說,他們最需要培養的就是對習作的興趣,相反,如果故意拔高要求、加大難度就會使學生對習作產生畏難心理,學生愁作文、怕作文的情緒就會在習作起始階段產生,而一旦產生這種情緒,學生便會望作文而興嘆。

於是,我還是讚揚了那些模仿例文較成功並且生動準確描繪圖中景物的孩子,在聽到自己的作文被老師表揚誦讀了之後,有的孩子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開心地笑了,其他的孩子也覺得原來習作就那麼簡單,自己會寫得更好。而我想,孩子們在互聽了別人的習作後,也可以得到更多的啓發,這也是間接一種模仿,這樣模仿多了,習作的素材就多了,也就有話可寫了,那麼習作教學也就可以從模仿開始。

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3

上週我們的教研課是閆xx老師講的第二單元習作課,有關於環境保護的習作課。教研課採用一課兩上的模式,第一次授課在三.(4)班,第二次在我們班。通過兩次對比聽課,我發現了很多課堂中的亮點和自己班級的問題,記錄在本篇反思中,如下:

閆xx老師課堂的亮點,一、巧妙地將口語交際和習作結合起來,先說後寫,讓習作成爲學生記錄自己所聽、所感的方式,從而破除了學生的畏難情緒;二、將優秀習作巧妙地轉換成了老師的親身經歷,把習作的作者說成是身邊的好朋友,一下子拉近了文字與學生的距離,讓孩子們覺得這些事情就發生在身邊,故事裏的人就是自己。從開篇的《家鄉的小河》到《保護環境倡議書》,再到最後的《未來家鄉》,每一篇都變得那麼真實,那麼親切,孩子們的思路一步步緊跟着閆老師的教學設計走,自然流暢。三、在想象未來家鄉變化時,採用圖片展示的方式,效果非常好。既形象地描繪出了未來家鄉的美麗環境,又讓孩子們加深了對已學詞語的印象,“鬱鬱蔥蔥”、“湛藍深遠”、“清新甜潤”、“奼紫嫣紅”這些課文中積累的詞語一下子從孩子們口中蹦了出來,學會運用纔是真正地學會學習,在教學中要給孩子們創造更多這樣的機會,讓學到的知識真正成爲孩子們自己的,在不經意間自然而然地在表達出來。四、課堂的一開始也是亮點之一,閆老師安排了學生的自我展示時間,這也是我這學期想在班級課堂中加入的一個環節,對於三年級孩子來說,他們需要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通過這樣的展示更好地鍛鍊口語表達能力,在每天的傾聽和觀察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馬上我們班的“陽光故事會”也要開始了,期待着孩子們的優異表現。

接下來說說通過聽課發現的我們班學生的不足。通過兩次對比上課,我發現班裏學生有一個突出問題,那就是普遍傾聽習慣不好。當有同學發言時,下面總會有學生自己小聲跟着說,這種現象在平時上課也存在,究其原因不是一方面造成的,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要重點解決。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一是營造良好的傾聽環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注意傾聽,表揚認真傾聽的學生。二是加快點名回答問題的節奏,讓更多的學生有發言機會。三是改變回答問題的方式,逐漸讓學生養成自己主動站起來回答問題的習慣,這樣思維快的同學可以馬上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不至於苦苦等着老師點名,而對於思維較慢的學生,也能在聽到其他同學發言後受到啓發,想好後站起表達自己的想法。四是一定要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課堂上有時已經在討論下一個問題了,可還有學生停留在之前問題的爭論中,不能很好地跟着課堂節奏走,如果他們提前預習了課文,在討論時就會更有針對性,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所以提前預習是非常關鍵的。其實觀察發言踊躍的學生,不難發現他們的書上總會有自己提前勾畫的痕跡,還沒上課他們就把老師問什麼問題想好了,這樣他們在課堂上就會動作迅速、思維敏捷。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而課下時間是學生自己說了算的,從現在起必須強化學生的預習和自學習慣的培養,更好地用課堂外的時間來提高課堂效率,讓良好的習慣早養成,讓學生早受益。

通過這次聽課對教學、對學生管理都有了更明確的方向,我相信只有不斷反思、不斷改變纔會有所進步,要及時把聽到的收穫轉化成自己的教學,把反思付諸於行動,期待着自己的進步,加油!

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4

這是一節作文課,內容不是書中園地的習作題目,通過設計一個情境,獲得一次體驗,完成一次寫話練習。

這節課我設計了三大環節:

一遊戲親自實踐

二動筆寫寫體驗

三作品簡單展現

設計理念:三年級是學生作文起步階段,對於他們來說,寫作可能還是個難題,缺乏的不是寫作的熱情,而是不知該怎麼寫,寫什麼。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活動式導入,選擇了一個小遊戲,想通過遊戲,提供一個寫作素材,激發孩子的寫作靈感,學生不會感到厭煩,不會把寫作當做成一種機械,枯燥乏味的任務去完成,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孩子不害怕上作文課,期待下一次的作文課。

這節課沒有提出太多的寫作要求,孩子不會望而生畏,只要能用通順流利的話來表達出自己的所見所感就值得讚揚和肯定。

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5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經過三上教材的試教和習作反饋,我們欣喜地看到,蘇教版國標本緊扣《課程標準》習作教學理念,一洗陳舊思維定勢。以“勇立潮頭敢當先”的魄力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設計匠心,從三年級開始全面推出習作教學科學序列。

習作教材特點分析

上、下冊習作教材的編寫意圖是一脈相承的,既有螺旋重複,又有質量提升。從下冊看,習作教材的編寫特色更加鮮明,主要體現在“三本三從”六個特點上。

1.本位轉向。

即從片面應試爲本位轉向以兒童發展爲本位。在以應試爲本位的前提下,老師和學生都圍繞着考試的指揮棒,哪管兒童獨有的認知規律和心理規律,如興趣、注意、思維、記憶等規律。只管以成人成熟的心理和成人的語言、見解、認識與思想去要求或指導學生習作。兒童不再是習作的主體,卻被異化成作文考試或“奉命”作文的機器。要麼猜題押寶,要麼背、抄、套作。一味要求通過觀察抓特點、巧選材,立意要高,描寫要生動形象,不管你習作空話、假話、言不由衷,只要騙過閱卷人的眼睛,得高分就好。蘇教版習作教材一開始就突出“兒童本位”的理念,關注學生年齡、生理和心理特點,一反以往偏重於回憶性習作訓練,安排的話題都是寫兒童最感興趣的,且剛剛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現在和他(她)生活、學習、遊戲在一起的人。從《脫棉衣》到《小草中的發現》,從《我的朋友武建設》到《肚子再也不痛了》……哪一篇習作不爲兒童所喜聞樂見又樂寫、易寫呢?

2.本體確認。

即對兒童習作本質的認同,還兒童習作的本色。小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對事件的認識,。多源於感觀和形式多樣的活動,而不像成人以理性成分居多。《課程標準》有一段針對第二學段習作的話,很明確:“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這就是兒童作文本體觀的內涵所在。習作不是創作,也不是文學作品。它是一種自由的、真實的、有自己個性的表情達意的練筆或書面交際活動。蘇教版習作教材在創設活動情境和提供同齡人本體、本色例文以及互相交流方面,引導兒童習作向本、真發展。

3.本源迴歸。

即從立意本源(老師預定中心思想或設定命題)走進生活本源。長期以來,“立意本源”的習作理念一直佔統治地位。兒童的構思、選材、謀篇、用詞、造句和老師的批改、評價、反饋等一系列操作環節,都必須遵循“立意本源”這個理念。老師命題或框定中心思想之後,不管兒童有無這方面的材料和認識,都必須寫。寫不出的學生只能靠胡編亂造或抄襲或他人代筆來完成習作任務了。其實,兒童習作本源應來自於日常生活,習作教學必須引導學生從觀察、體驗身邊的人、事、物人手。正如《課程標準》所說:“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三年級下冊的8篇習作教材,均來自兒童熟悉的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兒童都能在各自的生活環境和前期經驗中找到與之匹配又易於表達的“相似塊”。蘇教版習作教學已迴歸童真、童趣的生活,踏上了一條返璞歸真、正本清源的康莊大道。

4.內容從封閉走向開放。

要開闊兒童的習作思路,啓發自由表達,能自主選擇表達材料,關鍵是要開放作文內容,擺脫封閉式思維的束縛。以往以命題作文爲主,題目大多封閉在《記一件難忘的事》、《童年趣事》、《記一個助人爲樂的人》、《美麗的校園》等等一類圈子之內,爲一代又一代小學生所操練。有的老師提供現成的材料讓學生“依葫蘆畫瓢”寫“葫蘆文”;有的爲學生列好提綱,提供語串語詞,寫“框架文”、“餵食文”。而通觀本冊教材,習作內容堪稱“貼得緊、放得開,前有孕伏、後有鋪墊,內容資源有機整合。”所謂貼得緊,是指貼近兒童生活、貼近閱讀教材內容、貼近兒童前期經驗。放得開,是指內容開放、思維發散。例如《習作2》,“畫一張像,寫一寫”,可以畫同學、老師、家長,還可以畫想象中的人。除了寫外貌,還要寫寫性格、愛好。導學既寬鬆,又富有啓發性層次性。又如《習作1》,通過圖文對照學例文,知道怎樣按內容分段寫。然後在兩組圖畫中,任選一組寫,也可以自找課外的一組連貫的圖寫。例文淺顯、易仿、能創,導學又關注兒童興趣和認知的差異性,尊重學生多向選擇,處處體現開放性和人文關懷。關於“孕狀”、“鋪墊”、“資源整合”這一特色,它又像一條暗線貫穿於整套教材。例如,一年級課文《秋姑娘的信》中有“給小樹裹上冬衣…”的內容,本冊《習作1》例文就有給小樹“脫棉衣”的句段,前呼後應,長線聯繫;二年級有“舐犢之愛、烏鳥私情……”的讀背練習,本冊《習作4》的例文《烏鴉反哺》,學起來也就不陌生;二年級有口語交際課“買文具”,本冊《習作4》,看類似買玩具的圖寫一段人物對話,應該說是用不同語言形式呈現熟悉的“相似塊”;三上《習作2》有《我的自畫像》,重在寫外貌和長相,本冊《習作2》又有寫“畫像”(畫別人),除了寫外貌長相,還要寫寫性格、愛好,似是一種習作反覆,實則是螺旋上升。

5.形式從單一走向多元。

如前所述,以往的習作是在單元練習裏安排一個題目,然後按要求作文。基本上是:“命題(或半命題)+提示+要求”——單一的線性呈現方式,大多是空泛的說教文字。而蘇教版習作教材呈現方式是多元的、立體型的:有的是配圖例文——導學語——遷移性圖畫導寫;有的是激趣導人——配圖例文——討論合作——選圖仿寫;有的則是提供數條素材資料——配圖想象——圍繞話題寫介紹文等等,可以說形式活潑多樣,圖文簡明生動,促動兒童自主習作、自能作文。

從習作體裁形態上看,有記事、有寫人、有日記、有童話,還有隨筆和說明式介紹,形式上不拘一格,讓學生自由表達,發展個性。

6.思維從手腦分離走向手腦合一。

多年來,在片面追求應試的扭曲下,我們沒能讓學生自主地表達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寫我心”,常常是“用自己的筆寫人家的話”,習作者的手與自己的大腦思維處於分離狀態。教學歸根到底就是一門思維科學。學生習作其實就是其大腦思維成果的物化。教材編委、特級教師高林生先生運用腦科學,針對蘇教版習作教材的運作機理,作了一番精闢的分析:“選材與構思是一個人接受外部信號刺激,調用自己已有的相似塊,使用內部言語,根據話題要求所做出的相似激活、相似選擇、相似重組、相似匹配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過程。”這段話把手腦合一的重要意義和內隱操作說得很透徹。蘇教版三下習作教材利於激活學生思維、促進手腦合一,易化兒童習作。例如《習作8》是編寫童話故事。故事怎麼編?學生能很快地從上學期“擺玩具編童話故事”找到文體“相似塊”。至於本冊是圍繞“習慣”這個話題編故事,學生除了從話題示圖中得到信號刺激,拓展思路,還能從1—6冊習慣篇教學中選擇到一系列匹配信息,有事可思,有話可寫。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從整冊教材的設計看,每次習作的版面都是圖文並茂、多姿多彩、形象鮮明生動,還有同齡人謄寫例文的視覺美。教學中,再適當配以音響、音樂,視聽交互感染,能有效地促動學生樂於用腦、易於動筆、手腦合一的進程。

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6

成功之處:

習作指導課到底應該怎樣上,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老師們都在探索,我也一直在嘗試。本節課,我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從觀察、描寫、佈局謀篇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講解,學生們學到了一些寫作知識,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小學寫作教學往往會從簡單的記敘文開始,生活中每天都發生很多故事,每時每刻都會有新的發現。教師可以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用豐富的表情、恰到好處的肢體動作將學生們引領到我們所創設的故事情境當中去,再讓學生們去回想並感受他們新的發現,繼而把它寫出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可以說美是無處不在的。作爲語文教師,我們首先要擁有一雙慧眼,發現美,傳遞美,做學生們的榜樣。缺少對生活的發現和感悟很難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作文,缺少對生活的愛和熱情也難以對寫作產生多大的興趣和熱情,所以,用心去感染我們的學生們吧,這是一條捷徑。

不足之處:

內容的講解過於繁多,對於三年級上冊的學生來說,過於繁雜。最好選擇其中的一類(如描寫事物)來學習、分析、寫作。

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7

一、引入煥發精彩

一節課的開始彷彿是一首優美的樂章的序曲。好的開始會引人入勝,燃起孩子們求知的慾望,能收到一舉成功的奇效。這堂課我就在引入部分花了心思。課堂伊始,我出示自己的日記《貝貝天空》集,讀了其中兩篇日記《趣味童言》《早餐的故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笑聲。這時同學們對我的日記發生了興趣,翹首觀看我的日記。這時我對他們說:“我把日記當成了我自己的朋友,對他傾訴自己的樂與悲,記錄生活中和貝貝點點小事,你看有意思吧:”學生心有所動,齊聲說:“有意思!”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說的時候猶猶豫豫,沒有自信心。接着我出示了《日記》兒歌,學生讀後談談感受。學生們信心增加了不少,有了寫作的慾望,悄悄和同位交流起了自己最近的事情。接下來的指導寫法學生們聽得異常認真。

這次的導入,不僅拉近了學生與日記的距離,消除了他們寫作的膽怯心理,產生了對日記的興趣。

二、修改別出心裁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句話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面批能收到好的效果,這個大家也都知道。但是我們更應該注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雖然三年級學生年齡不大,剛剛開始寫作文。但是他們也有一定的詞語運用、語言感知能力,爲了培養他們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根據他們的年齡及知識水平,特提出比較具體的修改習作的方法。並要求學生根據提示,平時的日記,課堂小練筆,作文都按此步驟進行。長此以往,何愁能力不提高呢?

不足之處:

在進行“讀文品趣”這個環節中,明顯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學生聽得認真,但無論怎麼啓發他們不能積極響應“趣”在哪兒?顯得死氣沉沉的。這可能與我鑽研教材不夠,啓發引導的方法不恰當。課前在導入和修改方面花了心思,方法的引導就顯不足,今後在這方面注意。

本次習作結果統計:

1、本次習作47人中有將近40人使用了優美詞語,有意識使用優美詞語人數佔80%左右。摘錄部分優美詞語:一蹦三尺高、香噴噴、撒嬌、嚴肅、又香又脆、無可奈何等。這其中也有使用不恰當的詞語。

2、能說清楚事情,句子通順的學生60%左右,寫出優美句子的同學之友十幾人,只佔20%左右。還有20%的學生句子謝不通順,前後句子意思跨度太大,不連貫,事情寫得不清楚。這說明學生積累語言少,駕馭能力不行。

部分優美句子:香氣撲鼻,在大門口就能問道香味。我在家哄我那可愛又調皮的妹妹……

習作7的教學要求:首先讀懂例文,結合作文提示,讓學生明白寫日記就是把一天的見聞真實、明白、通順地記錄下來;其次幫助學生掌握日記的一般格式。

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我讀幾篇有趣的日記給同學們聽,然後告訴學生這些都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了,當時作者把它們一件一件地記在本子上,所以,不管過去多久,這些有趣的往事都已被作者永遠地保留了下來。把當天發生的事寫下來,就是寫日記。然後,讓學生明白日記與我們以前寫的作文的區別——有特定的格式。

結果,這堂課收效不能令人滿意,任我三番五次強調,學生還是要犯錯。不是學生無內容可寫,也不是學生語句不流暢,或者出現錯別字多等現象。使我惱火的是日記格式一錯再錯。教學過程中,爲使那些基礎不好的,學習不太認真的學生能真正知道日子的寫作與其他作文的區別,我把日子格式“第一行要寫上某月某日、星期幾以及天氣情況,然後再寫正文。”畫出個模版給他們看,但是他們當中還是有人弄錯。教學以來,一直都害怕小學應用文的教學,不知該怎麼講,學生才能完全記憶那些格式。還請名師指點。

又到習作了,這許多孩子緊張而又充滿興趣的一項語文活動,學生們可以在習作中盡情的揮灑自己的想象力,並讓他們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讚許。

這次的習作對我們的學生簡直是小菜一碟——學寫一篇日記,而我們的學生算起來已經寫了兩學期的日記了,每天都會得到老師的批閱和指導,他們許多人的日記我自己認爲,遠已超過我的水平,不但內容具體,還影射出他們那與衆不同的思想和奇異的想象,所以這次習作我們完成的很輕鬆,很滿意!

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8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和大自然打交道:變化多端的天空、洶涌澎湃的大海、美不勝收的公園……可是,當我們在課堂上讓孩子說說印象最深的自然景觀時,佔主流的往往是這樣兩種回答:或“記不清楚了”,或“不知怎麼說了”。面對這樣的情形,即使我們講再多寫景的方法恐怕都收效甚微。

春天到了,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萬物復甦,植物發芽,整個世界換上了綠的色彩,在本次作文前,要求同學們和爸爸媽媽利用雙休日的時間一起出遊,到野外去,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收集春天中各種植物的信息建立植物的觀察記錄卡。目的讓學生在走進大自然,與春天零距離接觸,通過對各種植物地細緻觀察,引導學生重點觀察植物的莖、枝、葉、花及顏色,瞭解它們的大小,高矮、形狀、色彩、味道等,指導學生抓住特點來觀察,如植物開花時的姿態、顏色、花期;植物葉子在不同時間、不同季節的變化,抓住與其它植物的不同,找出它的特點爲觀察的重點。並設計以下表格,讓學生課外自己觀察喜歡的一種植物,完成調查觀察表格,爲寫作指導奠定基礎。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的美麗與迷人。這樣對學生來說,就完全不是沒有東西可寫的問題了,而是如何利用好豐富的鮮活的資源了。

做好了相關準備後,便是指導學生如何把觀察所得通過文字有序地描寫出來。於是,我引導學生可以先從整體人手,看它像什麼,然後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寫。也可以按照它生長的時間順序寫,先長什麼、再長什麼,最後長什麼;也可以按棍、莖、葉、花、果實的順序寫……總之,要按一定的順序寫,這樣作文才層次清楚,有條不紊。同時提醒學生作文注意點是要抓住植物的棍、莖(或幹)、葉、花(或果實)的特點來寫,注意語句通順,內容要具體,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作文只有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才真切感人。因此,在寫作文之前,我先引導學生讀讀本單元的課文,這些文章處處洋溢着作者對事物的介紹與說明,不僅抓住事物的特點寫出惹人喜愛之處,還具體通過舉一件小事把情感推向高潮,如《荷花》。怎樣才能把自己的植物朋友介紹給他人又表達出自己對植物朋友的感情呢?首先要寫出爲什麼喜愛,也就是喜愛的原因,然後通過具體描寫,表達出喜愛的感情其次要寫出是怎樣喜愛的。在寫自己喜愛的植物的習作時要具體寫出喜愛的表現,如:怎樣給花澆水、施肥,怎樣看花,怎樣使它能曬到太陽……把爲什麼喜愛和怎麼喜愛充分表達出來。

這次習作指導教學結我帶來不少的思考:只因學生觀察過,只因學生思考過,只因有充分的準備過,學生的作文便能更加出彩!因此,在今後的習作教學上,應引導學生多觀察、多體驗、多思考,激發學生“說真話,道真情”,相信我們的學生在我們潛移默化的引導下,定能擁善於發現的慧眼、勤于思考的大腦、善於寫作的文筆!

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9

習作內容

這次習作,我們來寫一寫家鄉的景物,寫的時候要按照一定的順序,盡力寫出景物的特點,並展開豐富的想象,表達出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如果對其他地方的景物特別感興趣,也可以寫。

寫法點睛

俗話說:“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誰不說咱家鄉好呢?小朋友,你的家鄉在哪裏?你的家鄉有哪些風景名勝呢?這次習作我們就來寫一寫可愛的(美麗富饒的)家鄉吧。

首先要言之有序。

寫家鄉的景物,一定要選擇自己最熟悉的,印象最深的,或者具有典型特點的景物,然後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寫景的順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以時間推移爲序,可以按一年四季的變化來寫,也可以寫某一段時間的景色變化;二是以空間方位爲序,可以採用由遠到近、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等空間方位順序來描寫景物;三是移步換景爲序,即隨着觀察者立足點的移動變化來描寫在不同地方看到的景色──先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景色,後到了什麼地方又看到了什麼景色。只要按順序把觀察到的景物具體寫出來,家鄉的美景自然會呈現在讀者眼前

其次要抓住特點。

寫景時只有抓住景物的特點,才能使人如見其物,如臨其境。怎樣才能抓住家鄉景物的特點呢?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風物不同,景緻的特點也不同。比如,從氣候上看,北方冬天冷,哈爾濱有“冰城”之稱,而南方夏熱,重慶有“火爐”之稱、“霧都”之譽;從地勢上看,有的小朋友家鄉在一望無邊的平原、一碧千里的草原,有的小朋友則在連綿起伏的丘陵、高聳陡峭的大山上;從物產上看,有的小朋友家鄉盛產小麥,棉花,蘋果,而有的家鄉盛產水稻、香蕉、柑桔……總之,可以從事物的種類、大小、形狀、色彩、聲音,從靜態、動態等方面去發現特點,去描寫特點。

最後表達真情。

寫景表達的情感必須真實,這樣才能在感動自己的同時感動別人。對家鄉的讚美、熱愛,可以在具體的描寫中流露出來,也可以在開頭、結尾和文中直接抒發對家鄉的真情。此外要展開合理的想象,採用一些形象的比喻、親切的擬人、有力的反問、動人的誇張,以及引用美妙的傳說,這樣寫會更加生動優美,更加吸引讀者。

小朋友,快快拿起你的五彩妙筆,盡情描繪那如詩如畫的家鄉美景吧!

思路點撥

思路1──寫一寫家鄉的大街小巷。你的家鄉一定有大街小巷吧?這些大街小巷是咱們生活和休閒的好地方,一草一木可能記載着人們的喜怒哀樂。寫一寫這裏的景色吧。

思路2──寫一寫家鄉的四季景色。你的家鄉也許是一個四季分明的好地方,可以寫一寫家鄉四季變化的不同景色吧。

思路3──寫一寫家鄉的山水。你的家鄉有山有水嗎?不論是高山大河,還是小山小溪,咱們都可以寫一寫家鄉的山或水呢。

思路4──寫一寫家鄉的風景名勝。你的家鄉有旅遊景點嗎?這可是咱們習作的好素材呀!能夠成爲瀏覽勝地的地方,景色一定美麗迷人吧,寫出來就是好文章呢。

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10

習作7是寫一次體驗活動。一個人的親身經歷即是一種“體驗”。如體驗家庭生活:煮飯、當家、做家長等;體驗學校生活:當節目主持人、做一天老師、做一次紅領巾督察員、領廣播操等;體驗社會生活:做交警、參加社區活動等。課上,我採用情境體驗法,學習例文後組織一次體驗獨臂人的活動。讓學生將一隻手從袖管裏抽出,讓這隻袖管變成空袖管,瞬間“斷手”,秒變“獨臂人”,大家覺得新奇又有趣,嘗試起來。第二節打草稿,回味自己在體驗過程中心理和行動的發展變化,並有詳有略地描寫出來,特別注意能寫下自己對這次活動獨特的感受。幫助並教會學生直接有效地儲備習作素材。學生有了切身體會,都寫得真實真切。修改時抓住最難的拉拉鍊和紐鈕釦環節,通過動作、心理活動等一處處細節反映了獨臂人生活的艱辛。結尾自然而然地生髮出對殘疾人的同情與關愛之情。平時寫作不太生動的同學也寫得相當入神。如:周梓研的習作——當一回“獨臂人”今天上午的作文課上,汝老師讓我們所有的人,當一回“獨臂人”,我們一開始都覺得很好玩,體驗之後才覺得,這不是件容易事兒。上課了,老師先讓我們把校服外套脫了,然後讓我們把左手和右手縮到衣服裏面,接着老師請了兩位同學上講臺,一個是曾梓騫,另一個是劉趙文。大家把衣服放在桌子上,都等着老師的指令。“預備,開始!”只聽話音剛落,我們把馬上拿起衣服穿了起來,我先把右手穿進袖子裏,然後用嘴咬住袖子,用力拉,我的右手出來了,然後我用力一甩,掛在右邊的衣服一下子甩到了左邊,再把領子拉扯好,最難點來了,拉拉鍊,我先把拉鍊頭抵在桌子上。把另一個頭艱難的滑了進去,剛拿起來,差一點就掉了,我用牙咬住了領子,最後慢慢的拉了上來。別的同學有的甩,有的跳,有的臉都紅了,有的正在拉拉鍊,剛剛把兩個拉鍊頭弄到一起時,一個不留神就又開了……講臺上的同學也是。今天的體驗讓我們知道了殘疾人的辛苦,所以我們要多幫助殘疾人,當獨臂人的另一隻手,當盲人的另一雙眼睛……經過此次獨臂人的體驗活動,很多同學的感悟深刻獨到。如陳宸寫到:“讓我真正體驗到了殘疾人生活的艱難和生活中的諸多不便,但他們依舊在這個社會上堅持了下來,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他們每個人都有着一顆堅強的內心;他們又爲什麼會有那麼堅強的內心呢?因爲苦難是上天給你的試金石,只有真正的強者,才能讓苦難變成自己寶貴的財富。”

這次習作的關鍵在於寫出個性化的體驗。如從“學騎自行車”中體驗到有志者事竟成;從“第一次購物”中感受到平時應該多鍛鍊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從“今天我當家”的體驗中明白做家長的不易……這種個性化的體驗不僅能揭示習作的主題,而且能增強讀者閱讀時的真實感,易於與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11

這次習作的要求是寫想象內容,圍繞“假如我會變”,展示學生的童心、童趣和夢想。

“假如我會變”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八的習作內容。本組是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爲主題編排的。在學習了幾篇想象瑰麗,語言優美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的基礎上,安排了“假如我會變”這樣的以寫想象爲內容的習作訓練,是教材編撰者的用心之處。我們要善用好教材中的這些學習資源,會有效的幫助學生寫好這次習作。

新課程對三年級的習作,特別要求學生“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內容,“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因此,本教學預設着眼於說寫聯繫,滲透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有創意地表達。

備課時,我希望通過創設情境、口語交際、小組合作的形式激發學生說的願望、寫的興趣,明確寫作要求以及思路。因爲在一定的意義上說,想象作文的過程無疑是創造思維的過程。因而,在作文教學中,要注意鼓勵學生大膽幻想,善於聯繫,敢於質疑。要重視學生的創造勞動;在想象作文的過程中,對有突破性見解的學生要給予恰如其分的表揚。

確定好教學設計以後,我在本校進行了兩次研磨,後來又來到東鳳永益小學進行了第三次的研磨,研磨過程反思如下:

【研磨反思1】

第一次的研磨,出現了一些問題:

1、在教學設計時,缺乏對教學效果的預設。我希望通過創設情境、口語交際、小組合作的形式激發學生說的願望、寫的興趣,明確寫作要求以及思路。我的設想的是不錯的,但一節課下來,問題很多。如:我引導學生說說怎麼具體去完成自己的想象,沒有引導學生像孫悟空一樣千變萬化,變得豐富多彩一些。所以導致個別學生在後面的想象說話環節,表達的內容簡單,不夠具體,給寫作帶來困難。也就是沒能解決這堂課的難點“能內容較具體地進行寫作”這一點。

2、孩子們的想象還不夠寬廣。大部分孩子的思維都只是侷限於我變成之後如何爲人民服務的事,這可能與老師的引導有關。

3、評議作品時,所選讀的近2篇作品缺乏一定的代表性,水平差異不大。也許選擇水平不等,有獨特構思的作品進行評議,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收益。

針對備課組成員和聽課教師提出的問題,我又調整了教學設計,進行了第二次的研磨。

【研磨反思2】

此次研磨較之上次有了很大的進步,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在教學設計時,對教學效果進行了預設。例如:在指導學生把故事寫具體時,首先要在引導學生想象說話時就明確目標,特別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讓學生在交流中拓寬思維的深度,豐富“變”的過程。在口語交際中感悟到習作的思路,所以“說清楚”是非常重要的。

2、孩子的想象豐富、有創新了,並有了自己的感悟。在孩子進行口語交際時,我們要想方設法打開學生的思路,比如:提示學生可以變成納米醫生到人體旅行,可以變成神鳥守衛美麗的大森林,可以變成火星居民離開受污染的地球,並加倍珍惜火星清潔美麗的環境……孩子在說的基礎上,然後用文字進行梳理,(即是將“說、寫”有效地融合,以實現預期的寫話目標。)這樣孩子對寫作就會水到渠成。

在第二次研磨中發現自己在教學中最大的不足,就是在於學生知道自己想變什麼,也知道爲什麼而變。但在寫作過程中,可以看出個別學生並不能很好地將自己的變化與故事結合起來,在描寫過程中只是簡單地進行描述,缺少了故事的要素,使得故事並不生動具體,缺乏可讀性。這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指導不到位有關。想象性作文憑藉兒童的想象展開,但兒童在想象時,情節較爲抽象、模糊,可能只是一個大概的過程和結局。所以,在學生的想象有了大致的輪廓後,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圍繞情節想具體、說具體,讓習作內容豐富起來,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把故事寫具體,並有自己獨特的想法。

【研磨反思3】

此次的研磨,依據課標理念:要不拘形式,自由表達和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的要求,開展了有效的教學實踐,並收到良好的效果,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激起想說的慾望。想讓孩子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思,興趣是很重要的。一位教育專家說:語文教學,教者應時時把自己作爲學生中的一份子,透過他們的眼光來看世界,多進行心與心的溝通。在這節課的開始,我選用了激趣導入的方式,用形象生動的孫悟空與二郎神鬥法這精彩片段打開了孩子們的思緒,使他們有了說的慾望。

2、提供想說的機會。寫話課,充分練說是很重要的,有了充分的說才能對症下藥進行指點,從而更快提高表達能力。因爲說的話題對孩子們來說是很有興趣的,如果你像孫悟空一樣能變,你最想變成什麼?所以孩子們願意說,在說的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來評點,及時進行糾正、修改,對錶達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我採取先是個人說,再進行同桌小組之間說,選代表說……所以說的訓練是比較充分的。

3、注重合作探究。一人智慧有限,多人智慧無限。爲了讓學生抓住這次“變”的機會,成功地變出和編出神奇而精彩的故事,既預設讓學生自主想象探究,又考慮讓學生互相協作探究。如:相互交流和評價“假如我會變”的故事,由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到全班合作,既有生生合作,也有師生合作,形式多樣。這樣注重合作探究的預設必定會生成課堂精彩。

4、給予肯定的評價。整節課我始終對孩子的表達給予由衷的肯定,因爲對三年級孩子來說,你的認可是他以後發展的動力,是他對寫作產生興趣的基礎,我相信積極向上的語言會更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寫出更精彩的作品來。

總之,從這次研磨教學中自己獲益甚多,同時也看到了自己作文教學的不足。在今後的研究過程中,我將着重在作文教學指導上下功夫,力求讓作文教學上得更加有特點,更有生命力。

【磨課心語】

回想磨課的經歷我想是幸福的,回頭看看這條路,也許沿着這條路我們無法走到頂峯,但是沿途的風景已經夠我們欣賞的了。更幸運的是在這條路上並不是我一個人,有好多擁有豐富經驗的老師和我一路同行,從她們身上我能感受到不同風格的授課方式和教學經驗,在她們裏我學到了不少教學思想的精華。我相信這種磨課的教學歷練最終會化作我人生的修煉,她必將啓迪我在教學路上奮鬥不息,耕耘不止……

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12

在作文教學中碰到最大的難題是大部分學生無從下筆,不喜歡作文課。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作文失去了興趣,將是作文教學面臨的最大難題。每次作文課上課前,學生都流露出厭煩情緒,嘆聲一片。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作文寫不好,無事可寫。試想,每次作文,學生都能瀟灑行文,輕輕鬆鬆寫出一篇好文章的,作文教學自是一件易事。

解決這一難題,須從根源上找原因。教學中發現學生作文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內容空洞無物,缺乏創新;

二、沒有真情實感,空喊口號;

三、語言乏力,品之無味。

四、字數達不到要求。

找到了問題的結症所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

1、培養興趣,蒐集材料

學生作文言之無物,緣於學生知識面窄,可寫之物太少。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讓學生寫出有新意的作文是較難的。爲此,在語文教學中,我總是有意無意地把發生在身邊的事,網上的新聞告訴他們,讓他們說出來,交流後在寫,並及時表揚學生的閃光點。

2、善於發現,勤于思考

其實,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還是很多的,只是學生都熟視無睹,習以爲常。老師的一個眼神,父母的一句叮囑,同學的一個燦爛的微笑以及校園裏的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都是學生寫作的題材。學生缺少發現的眼睛,不善於思考。教學中我會就某一件事啓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

3、欣賞美文,品味語言

常於教材和課外讀物中找一些精美的文章,從寫作手法,修辭,感情色彩等方面引導學生賞析,讓學生學會如何表達,怎樣遣詞造句才使語言富有表現力。鼓勵學生多讀有益的課外書,在豐富知識的同時也提高自己的品味能力。

通過努力,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了提高,對作文有了很大的興趣。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思考,尋找解決的途徑,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

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13

本次習作是寫想象內容,圍繞“假如我會變”,展示學生的童心、童趣和夢想。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我建議這樣指導。

1、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展示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首先要從激發學生習作興趣入手,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開課時我從該年齡段孩子的興趣入手,引發他們談喜歡看的動畫片,隨之出示他們最喜歡的動畫人物,靈活地爲學生創設寫的情境。正如一位教育專家所言“語文教學,教者應時時把自己作爲學生中的一份子,透過他們的眼光來看世界,多進行心與心的溝通。”形象生動的孫悟空的出現打開了孩子們的思緒,使他們有了說的慾望。

2、教師不要怕學生胡思亂想,異想天開,要明白孩子們的想象是他們聰明才智的表現。在孩子們看了《西遊記》片段後我創設了這樣的口語交際情境 “你和孫悟空一樣有了會變的本領,你最想變成什麼?”這一問的拋出,給學生提供了說話的空間,激發了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孩子們的話匣自一下子就打開了。

3、中年級的學生習作就是要不苟形式,自由表達。習作的前提是先讓孩子進行說話的訓練,也就是讓孩子進行“口語交際”。在這個環節,我建議先是讓孩子自由說,然後以4人爲一個學習小組進行交流,最後在小組內選派代表展示,這樣更能充分發揮孩子們的聰明才智。我們都知道,“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裏產生的言語活動,創設口語交際的相關情境,把學生引領到特定的情境中,喚醒學生已有的經驗,激發其表達的慾望,形成其良好的心理體驗,這是“口語交際”的關鍵。離開了“特定的環境”,“口語交際”就無法繼續進行。因此在教學時,我們應該儘可能地給每一個“話題”創設與實際生活相似的交際情境。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似曾相識的感覺,從而懷着濃厚的興趣,帶着飽滿的情感,走進“交際情境”,去作進一步體驗。在孩子進行口語交際時,教師要想方設法打開學生的思路,比如:提示學生可以變成納米醫生到人體旅行,可以變成神鳥守衛美麗的大森林,可以變成火星居民離開受污染的地球,並加倍珍惜火星清潔美麗的環境……孩子在說的基礎上,然後用文字進行梳理,(即是將“說、寫”有效地融合,以實現預期的寫話目標。)這樣孩子對寫作就會水到渠成。

4、重視對學生習作的評價與修改。在這個環節上,我首先讓孩子以自薦的方式“誰願意把自己的習作與人分享”?把自己的習作大聲朗讀出來。然後讓同學們進行評價“你認爲那些地方值得你學習,那些地方需要改進的或者你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最後纔是老師做精闢的點評。在評價過程中我們要考慮學生各學段的作文目標,重視孩子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如:孩子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鼓勵。我們還要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在評價時不僅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該,取長補短。促進相互瞭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總之,教無定法,只有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口語交際《神話、傳說故事會》教學建議

一、在開始學習本組課文時,要激發學生對神話、傳說的熱愛,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推薦並指導學生閱讀相關的書籍。如:《白娘子傳奇》和《梁山伯與祝英臺》,《中國歷史故事集在》(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作者林漢達);《中國神話故事》(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二、在平時交流收集的資料時,注意學生對神話、傳說故事題材的把握,要與童話、語言等題材區分開來,感受這類故事生動有趣、想象神奇的特點。

故事會的召開要有一定的準備,尤其對中年級的孩子,本次口語交際要求能按一定的順序把內容講清楚,儘量用語言打動別人。所以在故事會召開事前,要對孩子提出具體的要求,至少要能夠把故事將完整。

三、這次故事會作爲口語交際課的要求提出來,評價交流時很好的交際環節,老師要注意指導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指導下進行互評、自評。

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14

習作3的教學內容是讓孩子們學會觀察,做個有心人,在草叢、樹林、池塘甚至泥土中去發現,並把自己的發現寫下來。

經驗告訴我,這次習作是非常難寫的,因爲,孩子們最缺乏的就是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經歷。怎麼辦呢?那就引領孩子們去觀察。

在觀察之前,我設想了教學思路:

一、猜謎導入:

上邊草,下邊草,中間一顆黑葡萄。謎底是眼睛。人人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現在正是春天,你發現了什麼 ?

在學生的發言中,我總結並板書:植物、人物、動物

二、學習例文

在閱讀例文的過程中,總結每一段所寫的內容:

1、發現什麼

2、是什麼樣

3、想到什麼

三、設想發現

如果老師帶你去校園中發現,你覺得會發現什麼?在觀察的過程中要注意:有動有靜、有聲有色;要發現動態美和靜態美。

在觀察的時候要帶着眼睛看一看、耳朵聽一聽、鼻子聞一聞、用手摸一摸、用心去感受……

四、範文引路

爲了讓孩子們更好地觀察,我還找出來以前孩子寫的文章,讓孩子們欣賞,這樣,他們在觀察的時候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有了設計思路,到校園什麼地方觀察呢,我多次到校園中採風,確定了學校西南角的小花園爲觀察地點。

萬事具備,之前東風了,這天,天不湊巧,夜裏下了雨,早上起來,有些涼意。不知道小動物們是否能出來呢?帶着期待,我在教室裏指導完之後,就帶着孩子們下樓了,剛到了地點,遠處的楊樹上就飛來了幾隻小鳥,在喳喳叫着,像是歡迎我們。接着,我們來到花園觀察了梨花、海棠花,蘋果花,觀察了花的形狀、顏色、聞了氣味。結合《荷花》一課對花的形狀的描寫,我讓孩子結合實物,觀察花園裏的花。在這樣的引導下,孩子們還發現了許多植物的與衆不同之處。

接着,我讓孩子們分散開,去尋找小動物的蹤跡。可能是剛剛下過雨的原因,小動物都躲起來了,那些淘氣的男孩子找了半天才發現了一隻蜘蛛、一些飛蛾、半截蚯蚓。時間關係,孩子們不能再找了,我告訴他們,下課的時候,再來找找呀。

通過這樣的指導,孩子們的習作寫好了,個個有話可寫。寫好後,我又進行了講評,結合孩子們的薄弱環節——增加想象方面,又再次進行了指導,這樣,孩子們寫出了比較滿意的文章。我想這都是因爲他們在校園中真的又發現。

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15

回想磨課的經歷我想是幸福的,回頭看看這條路,也許沿着這條路我們無法走到頂峯,但是沿途的風景已經夠我們欣賞的了。更幸運的是在這條路上並不是我一個人,有好多擁有豐富經驗的老師和我一路同行,從她們身上我能感受到不同風格的授課方式和教學經驗,在她們裏我學到了不少教學思想的精華。我相信這種磨課的教學歷練最終會化作我人生的修煉,她必將啓迪我在教學路上奮鬥不息,耕耘不止……

語文《習作》優秀的教學反思4

一、創設情境,課堂教學趣味盎然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靈活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注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非常重要,教師一旦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情緒定會空前高漲,把自己獨有的想法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字表達出來。課前佈置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在上課前又設置了“猜謎語”的環節,讓學生明白抓住動物的特點來表述,可以更好的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課堂上創造讓學生向大家展示並介紹的機會,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放鬆自己,從而激發他們交流的興趣與意願。

二、講究方法,課堂訓練紮實有效

習作教學難,難在寫作前的指導、課堂生成的捕捉和處理。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靈活處理課堂生成,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有效程度。課堂上播放學生熟悉的動物圖片,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表達慾望,打開學生思路,豐富寫作題材,投學生所好,使他們說得盡興,個性得到張揚。同時採用“寫後指導”的方式,化難爲易,妙趣橫生,讓教學“無痕”。

三、多元評價,在講評中習得方法

學生寫完片段,老師讓孩子們讀一讀自己的作品,這是對學生作品的賞識和鼓勵。課堂上組織精心評改學生的作文,也是培養學生愛作文的重要一環。在他們看來,花力氣寫了,已達到了自己的較好水平,送給老師評改,指望有所肯定與指出,以便看到成績並從中獲取力量與啓示。作文交給老師之後,他們急切地關心自己的學習成果,都希望從老師那兒得到鼓勵,得到信心。課堂上我出示評議步驟,讓學生:

一讀,看句子是否通順流暢,是否有錯別字;

二讀,看筆下的動物有沒有特點,看看是否表達了自己的喜愛之情;

三讀,把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地方畫出來,並加上小紅旗。

然後再上臺朗讀習作,大膽展示自我,老師及時捕捉閃光點,發現引導點,並適時適度地給予肯定和激勵,讓學生從老師和同學的評議中找到可取之處及不足之處,品嚐了成功的喜悅,增添了寫作興趣和自信心,作文能力和評議能力都有了提高。文章不厭百回改,不僅要自己改,還要請別人幫忙改,嘗試修改後再上臺賞讀自己修改後的習作。多元的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更爲他們在習作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生自然在習作時就下筆如行雲流水了。

雖說課堂表現亮點很多,但細細品味,覺得指導學生說這個環節還不夠精彩,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說,針對一兩個學生說的,進行捕捉,引導學生相互補充說具體,此時就是進行口頭作文,說好了,待會兒也能寫好。評改環節,第二次修改無法充分展示。課堂雖然已經結束,相信這節課對那些孩子們的影響決不只是一瞬間!習作教學的與衆不同在於聽、說、讀、寫相結合,我們要讓學生潛心去聽,真心去說,用心去讀,靜心去寫,我將沿着習作教學的新思路,繼續前行。

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16

1、把教材中的寫作訓練當作“課”來教。

作文是衡量一個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語文教師要重視作文教學。可現在語文中的作文教學卻不容樂觀,或敷衍了事,或臨陣磨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升學壓力,現在的中考、高考作爲一種選拔性質的考試,分數仍是主要的,而語文試卷中的作文分數,佔的比重很大,一般在50-60分之間。可實際情況又是作文分數相差不大,拉不開檔次。客觀現狀導致的結果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語文教師都認爲把主要精力放到作文教學上得不償失,所以就把主要精力放到閱讀教學上了。我過去教學也是這麼做的。但是通過這次教學嘗試給我最大的啓示就是:不要把教材中的寫作訓練當作作業或任務去佈置,要切切實實地把它當作“課”來上。

2、要把課文和寫作結合起來。

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一條重要原則。中學作文一般都是以課文爲範例,學生依此爲樣,聯繫實際寫出文章來,如此反覆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課文教學中,一定要着眼於學生的寫作,結合具體的篇,在遣詞、造句、立意、佈局、謀篇等方面,有目的,有計劃地傳授相關的語文知識,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爲學生作文提供依據和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吸取有關的語文知識和藝術營養,學會借鑑和模仿,從而寫出好的文章來。我上的這節作文課,圍繞着寫遊記進行訓練,聯繫例文《龜山漢墓》,從分析學過的文章中的線索、重點、抒情、表現手法等方面來進行教學,這就比那種棄課文而不顧的死板方法的作文課效果好得多。實踐證明,讀寫結合相得益彰,讀寫脫節兩敗俱傷。

3、教給學生方法。

長期以來,我們在作文課上,教師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要求,而很少向學生提供符合要求又能夠操作的方法和要領。就拿寫遊記來說,我們經常提到,學生也不陌生,但怎麼寫,有沒有規律,要解決哪些問題?這些光靠提供概念是不夠的,還必須提供一些能夠實際操作的方法和要領。在這方面,我這節課做了有益的嘗試。告訴學生寫遊記時要注意的問題,通過一系列的實例來進行分析,並教給學生寫遊記的方法。

4、張揚個性,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通過這次教學還給我一個啓示就是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把學生當成考試機器,當成接收器來進行教學,其實學生也有自己的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創新能力。中學生在心理上已逐漸走向成熟,自我意識和創造慾望正在增強,而且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和文字表達能力,爲學生創造一個發揮才能的舞臺,無論是背誦、回答問題、還是口頭作文,都讓他們在張揚個性的同時增強自信心。本案例中的教學過程就是學生的合作精神展現的過程,是學生與教師對話的過程,是學生應用語言的過程,是一次人與自然對話的過程。

三年級語文習作教學反思 篇17

在教學經歷中,我認爲最難教的並不是教材中的哪篇課文,課文的教學只要基本達到了三維目標,課文後再加以一定量的練習,就是掌握了課文。但是,作文的指導如何纔算是教會了呢?而且每個學生的程度都不一樣,如何讓好的文章出彩,差一點的文章有所改進,習作教學似乎並不是一遍就能通過的。

這次的習作是學寫一封信,教師要引導學生回顧六年的小學生活,再現老師誨人不倦的形象,激起學生心中對老師的情感,用一個個具體的事例情景表現對老師的感激和眷戀。

一、情感。

從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角度出發,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樂於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獨特感受。在上課時讓學生談有關老師的話題,調動學生情感深處,有感而發,融入了學生內心情感體驗。再現生活現實,一個個關愛的例子讓學生回味無窮,體會六年學習的點點滴滴。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樂於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下來。爲積累寫作素材,厚積而薄發,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開源活流,啓發學生的思路。同時課堂中我富有情感的導語讓學生走入充滿關愛的世界裏,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的關愛意識。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內心的情感與積累的語言碰撞激活學生的情感,產生不吐不快的境地。在這次習作指導中體現明顯,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一次洗滌,真正落實了“作文即做人”的教育教學觀。

二、方法。

作文課不是口語交際課,也不是講作文知識課;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識,不能空講做法,應該是寫中悟法,寫中用法。在上課過程中,我讓學生回顧一些寫作方法(環境描寫,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活動),及書信的格式,突出本次寫作的難點。出示情景片段幫助學生寫作,在寫作過程中用寫作方法。使學生做到每次習作有一得。

三、改進之處:

本次習作的關鍵詞是“打開記憶的閘門”,但學生對母校的熱愛,對老師和同學的不捨的情誼,這些情感都沒有被激發出來。我可以通過音樂調動學生情緒、照片打開記憶閘門等方法,着力激發學生的情感,以情感勾連他們對即將話別之人的回憶,激活他們傾吐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