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小學語文《漁歌子》教案設計

小學語文《漁歌子》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漁歌子》教案設計

1、學會《漁歌子》中的3個生字。

2.朗讀《漁歌子》,理解《漁歌子》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

3.能對《漁歌子》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並能描述出來。

 教學準備:

師收集作者哥哥:《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閒,草堂鬆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圍繞人的名字聊天:什麼意義?誰取的名?(老師名——學生名——詩人的名字)

 一、瞭解作者,揭示課題

1、板書:張志和 猜猜誰給他取得?是當時的皇帝——唐肅宗賜名的,是志在平和的意思。簡單介紹張志和

2、出示詩題:讀題;認識它既是詞牌名,又是詞名;正音,子讀第三聲

 二、誦讀詞文,初感詞義

1、學生自由讀:要求“讀到字正腔圓”

2、指名誦讀:能讀得字正腔圓的請舉手,自信的小手舉起來;

讀後點評(清清楚楚,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發現詩與詞的區別了嗎?(長短句)

 三、詞中賞畫

張志和不僅是詩人,還是一位畫家,他的詞就是一幅畫,這幅畫中有什麼?

(一)讀出詞中的景物

1、默讀,把你看到的景物圈出來

2、交流: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共九種)

學生一一說出來;一起讀一遍

把這九種景物填寫在這張畫(指黑板)上,讓它看起來像一幅畫。

指導填寫:該怎麼寫呢,比如這“鱖魚”、“蓑衣”該填寫在哪兒?學生說師填,(目的:把詞填在合適的地方,使得板書像一幅畫)

請兩位學生合作,把這些景物工工整整地填寫到黑板上,其餘同學寫在白紙上。

反饋,表揚(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就該得到肯定)

看畫面,多種形式讀

(二)讀出詞中的聲色

春天是萬紫千紅,桃紅柳綠,張志和的詞不僅描寫了美麗的景色,它還是有聲有色的,你看見了嗎?聽到了嗎?聞到了嗎?走進這幅畫,細細品讀。

學生自由讀,說

學生舉了很多,如:看到了叮叮咚咚的流水,還看到了蹦蹦亂跳的鱖魚,還看到一些毛毛細雨,還看到一羣白鷺在天上飛;還聽見流水的聲音是嘩啦嘩啦的,聽到鱖魚蹦蹦跳跳的聲音是撲通撲通的,聽到下雨的聲音是沙、沙、沙的。還有一位白鬍子老爺爺在釣鱖魚。

老師趁勢說,是啊,春來江水綠如藍,春風有綠江南岸哪!把你看到的、聽到的通過朗誦表現出來

………

現在這幅畫有聲有色,大家一定能誦的更好了。

(學生讀得不夠味)老師說到:你們的朗讀是早春,草色遙看近卻無,該怎麼讀

老師示範配樂朗讀。

把自己當成張志和,把心貼近春天,讓白鷺飛得更歡,桃花開得更豔。

學生再讀,讀得很好

師評:你把我們帶進了這個春天。

  四、走近山水,貼近山水

1、引讀《漁歌子》後,張志和他留戀青山和綠水,他稱自己是江波釣徒。他的哥哥爲詞

給他寫了一首詞《和答弟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閒,草堂鬆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師生合作,採取三環疊唱的方式對讀兄弟倆的詞,

第一環,師引讀“樂是風波釣是閒,草堂鬆徑已勝攀。”生對讀“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師引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生對讀“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第二環,師引讀“狂風浪起且須還。”生對讀“斜風細雨不須歸。”

第三環,師引讀“且須還”,生對讀“不須歸。”

對答完畢,師問“賢弟啊,你爲何不歸?你喜釣魚卻每每不放釣餌”你釣着了什麼?(美景、美好的生活……)很自然地引出張志和嚮往淡泊、與世無爭的心境。

2、 再次引誦《漁歌子》後,他的二哥還因此特地爲他在水邊蓋茅屋一間,從此每天一開窗就能欣賞到---生接讀前兩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從此過上了這樣的生活---生接讀後兩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五、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