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蘇教版七上《繁星》教學反思(通用8篇)

蘇教版七上《繁星》教學反思(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9W 次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意爲自我反省。那麼什麼樣的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七上《繁星》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教版七上《繁星》教學反思(通用8篇)

七上《繁星》教學反思 篇1

蘇教版第二冊有篇文章是巴金的《繁星》,內容是寫作者留法途中三次觀看繁星,由於主觀條件(年齡 閱歷 心情)和客觀條件(時間 地點 氛圍)的不同,表現出不同的意境和感受。在教學中,我只是作爲一個引領者,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感悟,結果在課堂中學生碰撞出的思想火花讓我感覺很驚喜。 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分爲三個模塊,分別是;讀《繁星》識巴金,《繁星》悟想象,讀《繁星》善質疑。

第一模塊 讀《繁星》 識巴金

通過文章中的有關內容,談談巴金是一個怎樣的人,要求有理有據。同時我要求在學生研讀課文的時候,如果有感悟,最好用一些簡短的詞語在書本上寫下來。幾分鐘後,陸陸續續地學生都展示了不一樣的答案:充滿想象,熱愛生活,善於觀察;童心未泯,十分俏皮;擅長寫作,知識廣博,善於探索研究。

根據以上的答案,我們總結:巴金是一個想象豐富,勇於探索,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人。最後,用上“巴金 我 生活”三個詞謝謝 巴金對我的啓示。

第二模塊 讀《繁星》 悟想象

1、要求學生劃出文中所有想象的語句。

2、找出其中的一處,說說想象是否合理,爲什麼?

結果有三處想象的語句引起了學生的熱烈的討論:

(1)望着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裏似的。

(2)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

(3)我望着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

第一處,有學生質疑,遙望星天和回到母親的懷裏,這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情感體驗,兩者沒有任何的相似處,所以這個想象並不合理。

第二處,學生質疑,星星是掛在天上的,是靜止不動的,怎麼會像螢火蟲在飛舞?

第三處,夜晚應該是靜謐的,周圍一切都是靜悄悄的,怎麼會想像成星星在說話?

當同學提出這樣的質疑聲時,課堂一下字就熱鬧起來,因爲對於巴金這樣的名作家來說,怎麼會有這些“硬傷”?結果學生都投入到了熱烈的討論和探究中去了。很快有學生對以上的質疑給出了反駁。

(1)星空下有一種很溫暖的,溫馨的甜蜜的感覺,而這樣的感覺和母親的懷抱裏的感覺是相似的。所以想象是很合理的。

(2)雖然天上的星星是靜止不動的,但是有人沒有考慮到當時作者是在船上,船在動,所以星星搖搖欲墜,睡眼朦朧中,好像是無數的螢火蟲在飛舞這樣的想象很奇妙的,也很有美感。

最後筆者給於總結,想象要合理,需要兩者的事物之間有相似性,同時要兼顧美感的要求。

第三模塊 讀《繁星》 善質疑

(1)這是一篇名家之作,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描寫是值得商榷的,我要求學生細緻地朗讀課文,大膽地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結果學生都紛紛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些意見也確實很有意思。比如:每晚我打開後門,便看見一個靜寂的夜。學生提出靜寂的夜怎麼會是看見的呢?靜寂更應該側重於聽覺纔是,所以“看見”這個詞用得似乎不夠貼切。下面是一片菜園,上面是星羣密佈的藍天。學生認爲,夜晚的天空不應該是藍色的,尤其是有星星的情況下,用“藍天”顯得有些不合理。

這個環節讓我發現學生的可塑性,他們的感覺多麼敏銳,他們的想象多麼豐富。一堂語文課要真正地上得生動活潑,就必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放開手來,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因爲在我看來,和解決問題相比,讓學生學會提問題,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是一件多麼難能可貴的事情。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語文的海洋裏自由徜徉,才能真正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動力,也才能培養他的質疑精神。而這會讓學生收益終身。

七上《繁星》教學反思 篇2

《繁星》是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描寫了巴金先生在三個不同時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熱愛星天的思想感情。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以下方法:

一、整體感知,運用對比,理清結構

上課伊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星空,把學生帶進了一個新奇夢幻的世界。接着,藉助媒體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補了學生的知識空白,使學生對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較爲深刻的印象。

在瞭解了本課的一些背景知識後,我要求學生通讀課文,思考:課文有幾小節,寫了作者幾次看繁星?而後通過對比,使學生了解到:作者在寫這三處的星天時,三小節在寫法上有相似之處,都寫了四方面的內容,利用表格理清課文結構,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品味語言,理解感悟,注重朗讀

本文語言優美,因而在教學中,我從朗讀着手:

1、 找出文中你覺得寫的最美的句子,讀出感情。

2、 揣摩語言並交流:這句話美在何處?感情是如何表現出來的?

3、通過對語句的揣摩,進行比較閱讀,明確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的作用,找出文中運用這些修辭的語句,加以品味。讓學生深刻理會這些擬人句、比喻句體現了作者的感情。把教學重點放在朗讀指導上,而並不是簡單的理解分析。

三、積累運用,進行仿寫。

小練筆:模仿課文虛實結合的寫法,按照“漸漸地……我彷彿看見………我彷彿聽見……我覺得……”這樣的句式寫一段面對碧海藍天,你產生的聯想和想像,字數在50字左右。

回過頭來看整堂課教學,自己感覺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整堂課的教學出現了前緊後鬆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爲自己是新教師生怕教學時間不夠,所以在前面的課文分析時,留給學生讀中品味的時間不足,以至於對文本的把握欠缺。

在兩個班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通常都是後上課的班級的教學效果比較好,這可能是新教師對教材以及教學過程不夠熟悉的原因。另外,在設計教學時,我總是生怕遺漏知識點,所以每次上課都會把許多的內容放到一節課中講。這就導致了我的課像是在走馬觀花一樣,只是填鴨式的講授。這樣短短45分鐘,學生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東西都學懂學透的。因此,我覺得每節課可以挑選一到兩個知識點作爲重點講解,要捨得留充分的時間給學生自主思考學習。

也許缺憾本身就是美的,這裏的缺憾是爲了彌補下次的完美。這次的語文組內研究課,讓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作爲一名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師,需要有紮實厚重的文學功底,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就的;要認真地鑽研教材,剖析文本,廣泛閱讀;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

七上《繁星》教學反思 篇3

這篇課文是巴金先生的一篇優美的散文,描寫了巴金先生在三個不同時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繁星》是現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早期作品。文章語言流暢優美,情感洋溢,將敘事、寫景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教學時比較準確地把握好文章的內容和內涵,教學時教師的範讀必不可少,通過反覆的練習以及平時積累的基礎,在課堂上我的範讀比較成功地引發了學生的情感、。

2、《繁星》所描寫的內容是星空,所營造的氛圍是溫馨而又神奇的,全文的節奏較爲舒緩,除了教師的範讀,想象畫面也是本單元需要掌握的語文要素,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關鍵詞畫出來,比如“密密麻麻羣星散佈……”讓學生想象畫面,試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再結合圖片補充學生們的畫面,引導他們藉助關鍵詞把畫面說的更加完整。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學生能夠掌握課文結構和課文描寫順序;能夠藉助表格梳理課文主要內容:“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鞏固了修辭手法的運用,養成了摘抄的好習慣。通過總結讓學生明白,要想寫出美文,就要在生活中,留心觀察、學會觀察,在觀察中學會思考,寫下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悟。

三、不足之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想象力不豐富,不能利用關鍵詞把畫面說清楚,說完整,需要在平時教學中多指導學生多讀,多看,多思考。

教師可以收集幾篇美文,練習抓關鍵詞,藉助關鍵詞說畫面,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留給學生思考的餘地,對文本有更好的理解。課堂上多提問,多鼓勵,讓同學能大膽地說話,表達自己獨到的見解。敢於在衆人面前表現自我,對自己充滿信心。

七上《繁星》教學反思 篇4

《繁星》教學反思《繁星》描寫了巴金先生在三個不同時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熱愛星天的思想感情。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以下方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上課前,我讓學生暢談每當凝望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星星時的心情怎樣?會產生了怎樣的遐想?並由此引至課文中作者看星星的感受,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通過思考都踊躍的暢談自己的感想,這樣的導入對激發學生聯想和創造思維,喚起情感體驗,都具有積極作用。

二、整體感知課文。

我讓學生帶着問題整體感知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作者幾次觀察繁星?“我”在什麼時間、在哪些地方看星天?(學生閱讀課文完後,老師引導提示:可以從時間地點上尋找答案,讓學生找出相應答案的句子。)思考二:作者三次寫看星的情況和感受有什麼不同?(指引學生從文中劃出相關的句子並提示。)思考三:誰能概括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而後利用表格理清課文結構,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此環節緊緊相扣,通過啓發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品味感悟。

首先找出優美的句子,反覆的朗讀,讀出感情並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然後揣摩語言,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現出來的,並對揣摩的語言進行比較閱讀,最後找出文中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句子加以品味,體會這些語句的精妙之處,並說說其表達的作用。(明確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不足之處:

一、時間上沒有充分把握好,剛開始講得太細,花的時間多,後面由於時間的關係就趕着把課文講完。

二、內容講的過多過細,太面面俱到了,造成學生不易消化,應每節課挑一到兩個知識點作爲重點講解。

在以後的課堂中,我會不斷反思,爭取做到最好!

七上《繁星》教學反思 篇5

《繁星》是巴金先生寫的一篇優美的散文,描寫了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同時引發起我們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

1、教學效果(思效)。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充分地將課堂還給學生,我感覺這是本節課最成功的地方。

課前我只是跟學生簡單地介紹了一下作者巴金的生平以及寫作背景,然後以“美”作爲線索讓學生自由地品讀文本,在朗讀中找出文中覺得最美的句子,並說出自己的理由。學生對哪兒感興趣就讀哪兒品味哪兒,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當他們被文中的美景深深陶醉時,我進行了及時的拓展,引導學生去欣賞文本之外的詩歌,拓寬他們的視野,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來體會星空的美妙。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謂“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學生所學最終都將應用於自身學習和生活。學習完課文,讓他們用文字描繪出自己眼中或心目中的星空,進行課堂小練筆。當孩子們朗讀自己所寫的小練筆時,我很爲那些生動、有趣、唯美的語言感到讚歎,當教師把時間和自由還給學生時,你會發現:孩子們的心中擁有着最美的世界。

本節課也有明顯不足:由於課堂時間預設不足,導致小練筆時間不夠,有部分學生沒有完成,留下一定遺憾。另外,課文品讀也不是很到位。

2、教學收穫(思得)。

(1)多媒體的恰當運用,讓教學效果更好。上課一開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星空,把學生帶進了一個新奇夢幻的世界。接着,藉助媒體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簡介及作品等,使學生對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較爲深刻的印象。

(2)引領學生品味語言,重視朗讀。本文的語言非常優美,所以,找到“美”、讀出“美”、品味“美”就成了本課朗讀的主線:讓學生找出文中覺得優美的句子,試着讀出感情。同時揣摩語言並說一說:你找到的這句話美在何處?又是通過什麼來表達美的?這樣進行比較閱讀,找出文中運用這些修辭的語句,認識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作用,體會到這些修辭手法很好地體現了作者的感情。以讀代講的形式,不需要理解分析。

(3)學會積累,學會運用。模仿課文虛實結合的寫法,按照課文句式寫一段面對夜空產生的聯想和想象。當堂達到學以致用。

3、不足之處(思失)。

《繁星》這篇課文的語言非常優美,多角度的寫景,是一篇非常好的範文,但是遺憾的是:我個人感覺沒有“用”好:

(1)這樣的課文應該讓學生充分地去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讓學生感受到散文語言的美,纔有感染力。可惜的是,我在課堂處理上有點過於理性分析,感性不足。

(2)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精煉,感染力不夠強,沒有更快更深入地帶領孩子走進文本。

4、改進措施(思改)。

最應該改進的還是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應該留足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比如,提問時,要注意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時間,不要急於給學生“要答案”,關注學生能力的鍛鍊、等待學生的成長。

七上《繁星》教學反思 篇6

語文中閱讀的教學不僅僅是掌握文章的語句,學習寫作的技巧,閱讀教學的過程必然也是學生情感體驗積極內化的過程。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我由衷地感到把我們祖國美好的語言文字傳授給學生,把名家名篇推薦給學生,尤其是從小在他們心中撒下對美的文字、真的情感的熱愛與認同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當然要做到這些,光讀讀教科書、教學參考,光學習一些講課技巧,光會在講課時“炫技”是遠遠不夠的,紮實的語文功底、文化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纔是支撐課堂教學的支柱。

1、夯實基礎,打好紮實的語文功底。

《繁星》是現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早期作品。文章語言流暢優美,情感洋溢,將敘事、寫景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流淌着真摯熱烈的情感,向讀者傳達了強烈的內心感受,是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學生時代的我就非常熟悉、喜歡這篇文章,所以在教學時能比較準確地把握好文章的內容和內涵。這篇文章最動人之處在於它語言的美、意境的美,而朗讀是最直接也最能體現這種美的。因此教學時教師的`範讀必不可少,通過反覆的練習以及平時積累的基礎,在課堂上我的範讀比較成功地引發了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教師→作者一下子產生了共鳴。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中的範讀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巴金深沉的感情在敘述中迴盪,有實有虛,揮灑自如:有對母親的甜蜜回憶之情,有對未來充滿堅定樂觀之情,有對故土深切的懷念之情,有對人生理想的獻身之情。有了對文章透徹的理解,我才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基調,用心靈的聲音緩緩道來。可見一名語文教師必須要有紮實的語文基礎,只有這樣才能領會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內在情感,也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予以再現和還原。

2、積澱底蘊,融入寬泛的文化元素。

通常在教學諸如《繁星》這樣的散文時爲了烘托氣氛、帶動情感往往會配上一段樂曲,但並不是什麼樂曲都適用的。我考慮到《繁星》所描寫的內容是星空,所營造的氛圍是溫馨而又神奇的,全文的節奏較爲舒緩,於是我選擇了一段鋼琴曲《海邊的星空》爲教師的全文範讀配樂。這段鋼琴曲曲調明朗,節奏舒緩,聽覺上給人寧靜寬廣的感覺,一曲終了,效果極好。而文章最後一節描寫海上情景的段落請學生朗讀,我考慮到當時的時間是夜裏,周圍環境是大海,氣氛是安謐而又充滿着神祕,於是我想到了《小夜曲》。但《小夜曲》有多首,有舒曼的、舒伯特的、蕭邦的……最後我選擇了託塞裏的《小夜曲》,它悠揚中不失明快,輕盈中流露着深沉,整個曲調洋溢着夜的靜謐、柔和與寬廣,和文章最後一節文字有異曲同工之處。果然在教學時這段配樂帶動了學生的情緒,引導他們深情地朗讀了文章,帶領他們走進了美的境界。

從這個教學案例及反思中,我真切地感到要上好一堂課,當好一名教師,真正的功夫在課外,文學、音樂、美術、藝術、歷史、文藝理論……一切都應該有所涉獵,有的更需要潛心鑽研琢磨。只有具備了紮實的業務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站在講臺上胸有成竹,指點馳騁間纔不失爲一名爲師者。

七上《繁星》教學反思 篇7

我執教的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識字課。本課是圖文聯繫,詞串組成的韻文。教學中不要在理解上多花時間,而要在反覆誦讀中把識字,理解詞語,認識事物融爲一體。反覆誦讀中,把學生帶入想象鄉村夏夜意境,引起學生的遐想。教學二十三年的我,還是第一次教一年級。但我認真鑽研教材,製作課件。剛從課堂上走下來的我,仍然充滿了激情和自信。回想起和學生真心交流的四十分鐘,靜靜回味學習過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維的火花,我仍然激動不已。現在,我將結合本課的教學環節,談談我想體現的教學思想。

一、創設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新標中指出: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放在首位。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這樣,學生樂學,便會積極投入其中。於是,我創設了愉悅可持續型的氛圍,小朋友,春天過去了,什麼季節到了?喜歡嗎?

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識字6,就是描寫夏天晚上的景色和有趣的故事,想學嗎?這樣學生主動地學習,又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奠定了基礎。

二、趣味識字,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1、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是探究者,體驗者,發現者。我努力讓教學過程成爲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過程,成爲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過程。通過我的引導和啓發,讓學生有所發現和收穫,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2、我運用直觀形象的課件,創設情境進行識字教學。先通過學生自主識字來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在鼓勵他們同桌合作識字,並全班交流識字方法,識字過程體現循序漸進地,先認讀帶拼音的,再進入“快樂列車”的遊戲中認讀不帶拼音的字,圖文對照,初認事物,圖文聯繫,老師講解牛郎織女的故事。自主讀詞串,體會夏夜的有趣。後半步通過“螞蟻運食忙”的遊戲讓學生趣味識字,加強鞏固。

3、讓學生在輕鬆、寬鬆的氛圍中學習探究,體會了主動探究、合作探究的快樂。學生體驗了成功帶來的喜悅,同時識字能力進一步提高。

三、還學生真正“讀者”的地位,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發展語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經歷感知、思考、質疑、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中,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學生邊想象邊表演誦讀。整個過程爲弘揚學生個性,激發靈性服務的過程。

1、把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多讀書,多思考,多交流,多表達。

2、讀書指導具有層次性。利用圖標“我能讀準。”“我能讀流利。”“我能讀好。”來推進課堂教學。

3、質疑問難,培養創新精神。

4、讀書形式多樣。有自由練讀,指名讀,開火車讀,打亂順序讀,小組比賽讀等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儘管我非常投入地走進課堂,但是細細回味課堂中的每一環節,許多疏漏和處理不當的地方便呈現出來。讀書指導上有點不到位,過渡型語言不夠簡潔明瞭,由於是公開課,有些語句不準確。

1、時間分配有點不合理,造成前鬆後緊的課堂節奏。

2、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學機智。

這節課使我深深意識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語文課的成敗關係重大。今後,我會沿着教改這條航線,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七上《繁星》教學反思 篇8

《繁星春水》是現代女作家冰心的抒情小詩,也是初中一年級學生所學的第一篇名著。因此開學之初就給學生們下達了任務,在10月份講這部名著之前,一定要看完。《繁星春水》中的每首詩都十分短小,語言清新淡雅、明白曉暢,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喜歡,大部分學生能在教師講授之前讀完一遍,這就爲教學內容的順利進行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也要做到,儘管教上屆初三的時候曾經複習過這部名著,但我還是在備課前將名著及內容簡介仔細閱讀了不止兩遍,然後精心製作了圖文並茂的課件。

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準備充分,既讓學生欣賞到冰心的玉照、書法,讓學生從三個方面“母愛、童貞、自然”理解和領會到了詩的內容,讓學生體會到冰心詩的藝術特色,最後讓同學們寫一篇讀後感。整個教學過程緊湊、合理,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也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