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中秋詠月詩詞三首》同步練習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中秋詠月詩詞三首》同步練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導語:多做練習有利於我們學好課文,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秋詠月詩詞三首》同步練習,歡迎同學們過來了解。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中秋詠月詩詞三首》同步練習

1.填空。

①王建,字________,________代詩人,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蘇軾,字________,號________,《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是爲思念其弟________而作。

②《十五夜望月》是詩人爲懷念友人________而作。《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抒發了思念________之情;而________的《我的思念是圓的》一詩則表達了渴望________的願望。

2.默寫。

①今夜月明人盡望,________________。

②我欲乘風歸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難全。

④但願人長久,________________。

3.請寫出兩句帶有“月”的詩句,本文詩句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下面這首《涼州詞》的解說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A.首句“遠”、“上”二字,描繪出了黃河滾滾滔滔流向天際的雄渾景象,意境遼闊;第二句中,一個“孤”字,不但寫出了高山環抱中的城堡處境的荒僻,也抒發了戍邊士卒的孤獨寂寞的情懷。

B.第三句中,“羌笛”是古代羌族的一種樂器,“怨楊柳”是指吹奏名叫《折楊柳》的哀怨的樂曲;第四句中,“春風不度玉門關”明寫了邊塞的荒涼淒寒,暗寫了統治者對戍邊士卒的漠不關心。

C.詩的前兩句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將黃河、白雲、高山等景物巧妙地組合成一幅壯闊雄渾的圖畫;後兩句運用對比映襯直抒胸臆,表達了對戍邊士卒的同情。

D.這首詩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創造了一種悲壯蒼涼而又韻味深遠的意境。

5.(01年無錫)下面對《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這首詞是寫詩人對親人的懷念,因此,整首詞充滿了傷感壓抑的情調。

B.上片寫詞人“歡飲”時的想像,下片寫“無眠”時對人生的思索探求,作者寓哲理於抒情之中。

C.詞中把“天”與“月”人格化了,創造了一種神話般的境界。

D.“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中的“轉”、“低”,以月光變化表示夜已深,“無眠”表示想念親人,難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問。

6.(02·四川)讀下面一首小令,回答(1)(2)題。

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樹”“昏鴉”“西風”“瘦馬”“夕陽”等詞語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小令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3·黑龍江)“月亮”是文人筆下常見的景物,曾經勾起許多詩人、詞人的創造情思,寫出很多名篇佳作。請你寫出古代詩詞中含有一個“月”字的上、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仲初、唐、《王建詩集》;子瞻、東坡居士、蘇轍 ②杜郎中、親人、艾青、祖國統一;

2.不知秋思落誰家;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千里共嬋娟;

3.“明月別枝驚鵲”、“月出驚山鳥”、“明月萬山頭”。

4.C

5.A 蘇軾之詞感情蘊蓄豐厚,有瀟灑,有傷感,有苦悶,有慰藉,呈現多元化的色彩。但全詞總體上是一種豪放曠達,而非傷感壓抑。

6.(1)深秋晚景圖(意近即可),此題考查學生對詩中形象的感受能力和聯想能力,並能對詩中的形象加以概括。

(2)遊子(天涯淪落人)孤寂愁苦的心情(意合即可)。此題考查學生對詩人傳達的情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