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語文《三顆枸杞豆》教案

七年級語文《三顆枸杞豆》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教學目標:

七年級語文《三顆枸杞豆》教案

1、誦讀欣賞課文,體會課文生動、細緻的描寫。

2、深入探究三叔的語言,理解其深刻的含義。

3、合作學習,領會珍惜時間、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1、反覆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生動的語言。

2、領會珍惜時間、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探究三叔的話,理解其深刻的含義。

  教學方法:

自讀感悟,合作探究。

 教具:投影儀、錄音機。

  教學活動:

  一、播放歌曲《童年》,導入新課。

一首動聽的歌曲將我們帶回到了那金色的童年,童年,它就像一幅畫卷,記載了我們成長中許多美麗的回憶。同學們,你的童年是什麼樣子的呢?

指名介紹自己的童年。

老師總結,導入課題:

剛纔幾位同學都介紹了自己豐富多彩的童年。童年,幾乎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快樂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作家程海筆下“我”的童年。板書《三顆枸杞豆》。

  二、引導學生初讀感悟,發現問題。

1.過渡到入:

同學們,隨着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越來越需要創新型的人才,而成爲創新型人才的關鍵就在於敢於懷疑、敢於發現問題。聽說我們班的同學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出色,下面,老師就給大家一次表現的機會,大家想不想表現!

2.教師投影出示:

以跳讀的方式大聲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發現自己不理解的問題,並隨手作筆錄,看誰找的最多,最有價值

3.老師讀題,強調跳讀的方式。

4.學生跳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5.指名說,老師及時予以鼓勵。

注: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小樹林爲什麼能成爲我的樂園?

〈2〉我被送進學校後,爲什麼覺得臉漢字都是黑乎乎的?

〈3〉爸爸的拳頭,使我乖乖的上了幾天學,但爲什麼我經過小樹林時,又舊病復發了?

〈4〉陽光爲什麼是一綹一綹地,像金色的絲綢?

〈5〉爲什麼“我”在小樹林裏看到黑乎乎的人影,首先想到的是爸爸、老師,而不是三叔?

〈6〉三叔爲什麼說“誰又不是這樣呢”?

〈7〉“我呆呆立了一會兒,忽然感到很乏味”,這是爲什麼?

〈8〉三叔三幅畫的含義是什麼?

  三、引導學生採取合作的學習方式,探究三叔語言的含義。

1.老師:好,非常對不起,課堂上不可能讓每一位學生都將自己找到的問題展示出來。不過我可以看到大家的眼光還是非常敏銳的,都發現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但需要大家注意,我們光會發現問題還不行,還必須學會解決問題。在遇到問題之後,你是採取哪些方法來解決的呢?

2.指名說。

3.老師:其實,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很多的,關鍵是靠我們去發掘。老師向大家推薦一種方法,那就是合作、探究學習。(板書:合作 探究)什麼是合作、探究學習呢?也就是多人互助、合作,多向交流的學習方法。孔子曾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意思就是說獨自一個人學習,是很難學到更多知識的。下面,大家前後位四個人爲一組,選出組長,合作、探究你們這一組在初讀課文階段遇到的問題。另外,老師這兒還有幾個問題,想請大家幫個忙,一同解決了,可以嗎?

4.教師投影出示以下問題:

回憶課文,結合問題,合作探究:

〈1〉三叔兩次說“時間已經不多了”,“太遲了”,你能揣摩出三叔的內心活動嗎?

〈2〉我把西沉的太陽看作“一個紅色的車輪”,三叔“枯瘦的手向前伸去,彷彿要捉住他似的”?“捉住太陽”是什麼意思?

〈3〉小時候,我是個淘氣鬼,爸爸的拳頭沒有徵服我,但三叔的一席話卻使我發生了變化,爲什麼?

5.前後位四人爲一組,討論、交流,師巡視指導,予以鼓勵、表揚。

6.回答問題,師及時評價、指導。

注: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對於重點部分加以強調,回答優秀的地方教師及時用適當的語言加以表揚。

7.老師總結:

三叔一生屢立志向,但都因爲沒有持之以恆,而最終一事無成。爲了不使三叔的悲劇在我們身上重演,我們必須把握現在,抓住時間,讓我們的人生更有價值。

剛纔,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許多問題都被我們解決了,讓我們用掌聲爲我們的成功慶祝一下。

8.質疑:

大家還有沒有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一同解決。

  四、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如何抓住時間,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過渡導入:

同學們,三叔在小樹林裏畫了三幅畫,畫後又畫了三個“0”,這三個“0”給了我許多啓示,當你看到這三個“0”,你想到了什麼?

2.學生拿出紙和筆,將自己所想到的寫下來。

指名讀,師及時予以鼓勵。

  五、總結全文:

同學們,作爲青少年的我們還擁有着許多歲月,我們應該抓住今天,充滿激情地迎接明天,勇於實現自己的理想。這裏,老師準備了一份禮物送給大家。那就是——對聯一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與大家共勉!

教案點評:

1.以景物描寫爲突破口,促進學生對文章進行整體把握。

2.指導學生採用朗讀、討論、合作學習等方法學習,調動學生積極性,由易到難地完成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