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初一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學習要點

初一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學習要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一、整體感知課文,掃除文字障礙,理清文章思路。

初一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學習要點

1、字:

聳立 sǒng  峭壁 qiào  凸凹 tū  顫抖 chàn  嶙峋 lín  xún

暈倒 yūn  迂迴 yū  目眩 xuàn 啜泣 chuò  納罕 nà hǎn

屢次lǚ   小心翼翼yì  2、多音多義字

顫 ┏chàn  暈┏ yūn   彈┏ dàn

┗zhàn   ┗ yùn    ┗ tán  3、辨析形似字

┏峋 xún  ┏ 誡jiè  ┏ 納nà  ┏ 眩 xuàn  ┏ 崖yá

┗詢 xún  ┗ 械xiè  ┗ 吶nà  ┗ 炫 xuàn  ┗ 涯yá  4、解釋下列詞語

聳立:高高的直立

峭壁:陡直的山崖

顫抖:哆嗦;發抖

迂迴:迴旋;環繞

屢次:一次又一次

灰心喪氣:(因遭到困難、失敗)意志消沉

5、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1-13):冒險。寫“我”跟着小夥伴們爬上了半山腰的一塊石架,上不得,又不敢下。

第二部分(14-22):脫險。寫“我”恐懼地伏在石架上,後來在父親的鼓勵之下,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石架。

第三部分(23):感悟。寫作者由小時候爬山的事感悟出的人生道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學習要點

6、文章的主旨:

作者通過“我”童年時的一次爬山經歷,感悟到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一步一步戰勝小困難,最後就能戰勝最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是在於走好每一步,要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二、寫作背景:

這篇文章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65歲那年寫的回憶8歲時爬懸崖的一次經歷。小時候作者跟別的孩子不一樣,他體弱多病,和五個小男孩一起爬懸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處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了,可是要下去又下不去,陷入可怕的兩難境地。後來照父親說的,一小步,一小步下來,終於脫險了。作者把這一經驗推而廣之,成爲人生的寶貴財富,成爲戰勝一切艱難的法寶。

三、課文研讀:

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作品通俗易懂,在故事中滲透着人生的思考,蘊涵着生活的哲理,給人一定的生活啓迪。本文是在鼓勵那些在特殊境遇中的人們,如何向前進,哪怕只是那麼一小步,一小步的前進,也會別有一番天地。最讓人驚喜的是:作者寫了他自己親歷的一次冒險、遇險、脫險的經歷,從中得到的人生體驗是:人在遇到困難或困境時,應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它,戰勝它。

本文采用倒敘的手法,追述發生在57年前的一段童年故事。悶熱的天氣卻無法阻擋少年尋找新意的衝動,情節就在“玩彈子游戲玩厭了”的背景下展開了。孩童時代的想法就像沒有方向盤的車東奔西撞,爬懸崖的冒險活動就展現在小夥伴的面前。對於爬懸崖,“我”是經過理智判斷的,雖然很想像別人一樣勇敢,但有病的身體加之母親的訓誡,及時地阻攔着自己。然而尊嚴是每個人的最後一道防線,好友傑利的一句“別做膽小鬼”讓“我”放棄了最後的猶豫。這時,作者筆鋒一轉,寫了一段懸崖的描寫,突出了懸崖的“險”,接着寫我攀懸崖的心理感受“全身發抖”、“冷汗直冒”、“鼕鼕直跳”的“心”……使我欲上不能,欲下不可。這一刻帶給“我”的人生“訓誡”要比母親的“訓誡”更讓人刻骨銘心。

“父親”不是這篇文章要刻意塑造的人物形象,但文中的“父親”無疑是偉大的。他沒有替孩子走下懸崖,而是先安慰“我”,然後又爲“我”指引了方向,在父親的鼓勵聲中,“我”走出了第一步,又再移動了一步,這簡單的兩步對別人也許算不了什麼,對“我”卻是可以影響一生!

這篇文章雖然語言平白,但仍耐人品讀。就選材而言,無疑是“以小見大”的典範。作者選取的是“我”童年時的一次經歷,給我們的卻是對人生的深刻反思。

四、有關問題探究:

1、文中寫岩石架並不是很高,父親完全可以扛梯子把孩子抱下來,可他爲什麼沒有上去救孩子呢?

參考:因爲這位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的能力就毫無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

2、文章最後一段說“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又說“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確”,爲什麼又說“前途茫茫”呢?

參考:這裏,“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樣才能抵達我要到的地方,困難重重,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