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教學實錄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走近人物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教學實錄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宋代詩人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昨天已經佈置大家進行預習,誰來說說自己的收穫。

生1:他是愛國詩人。

生2: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詩人,並且是愛國詩人。

教師:好,剛纔兩位同學都講到了詩人陸游是爲愛國詩人,你們在小學時有沒有學過他的作品?

生(背誦):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教師:集體背誦

(學生集體背,背完後教師映示《示兒》全詩,有助於學生對舊知的溫習。)

教師:誰知道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啊?

生1:金人入侵,年紀大了仍然想着爲國效力。

生2:當詩人在六十八歲高齡,一身病痛,孤獨地躺在荒涼的鄉村裏,他會想起很多往事。人生匆匆近百年,回首過往,感慨頗多,幼年時的理想,青年時的挫折,中年時的抱負,老年時的失意都會像過眼煙雲一樣在心頭閃現。

(映示: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閒居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農村的詩人陸游,已是68歲的老人了。農曆十一月四日夜,一場暴風雨勾起了這位愛國志士對往昔軍旅生涯的追憶。於是作此詩以表達自己爲收復失地、統一祖國而獻身的強烈願望。)

這是有關陸游的一段人生經歷,由學生髮言後再呈現給學生,能強化學生對於陸游寫作背景的記憶,能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本詩。有效地利用好多媒體,能擴大課堂知識的容量。)

貼近文本

教師:這首詩的題目什麼意思啊?

生:就是在那天晚上下起了雨,作者有雨聲聯想到自己馳騁沙場的情境。

教師:好的,看投影並齊讀。

(映示:陸游罷官居住家鄉山陰(紹興),抗金收復失地是他不能忘懷的事。他因風雨大作而思緒萬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風雨中飄搖,岌岌可危的現實,又浮起到前線作戰挽救國家危亡的企望。於是,在風雨聲中入夢,夢境是在前線作戰。風雨聲就把他所處的現實同所存的希望聯繫起來了。)

教師:那麼作者在詩中寫了什麼內容呢?同學們結合註釋弄懂重點詞語的意思,進而說說詩意。

(學生自習或討論)

學生: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裏,自己並不感到悲哀,還想着替國家守衛邊疆。 夜深了,我躺在牀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就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着披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徵北方疆場。

(教師映示詩歌大意。)

 朗讀感悟

教師:弄懂了這首詩的大意,哪位同學來試讀一下啊?

(生1、生2朗讀。)

教師:他們讀的怎樣啊?

[!--]

生1:不夠豪邁。總覺得缺點什麼。

生2:節奏快了。語調有點不對。

教師:那老師來讀一下吧。

(多媒體播放雷雨交加之聲,教師範讀準確進入。多媒體的積極使用,給課堂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意境,這可能就是李潔琳老師所說的情境教學法吧。)

(朗讀之後,我觀察了一下全班,很多學生情緒飽滿,學習的熱情,尤其是朗讀的熱情一下子被點燃了,而此時實施朗讀教學正是大好時機。)

教師:老師感覺到很多同學都想來試一下,下面給大家2分鐘,每位同學在小組內朗讀,同學之間相互指正,結束後,我想請兩位同學來展示一下。

(學生試讀。)

教師:好,靜下來,誰來?

(我觀察了一下,舉手的有一半人。)

生1、生2朗讀。朗讀時我同樣播放了錄音。

教師:評價一下吧。

生:節奏讀的很好,語調也很恰當,速度不快也不慢。

教師:好,集體配樂朗讀。

  愛國情懷

教師:剛纔大家的朗讀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詩雖短,但是詩裏透出的愛國精神深深震撼了每個中國人。那麼大家看老師映示的全詩,獨立思考,詩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愛國精神?

(映示全詩。學生思考。)

教師:誰先來?

生1:他處在偏僻的地方卻不悲哀,原因是他仍然想着戍守輪臺。從這點來看,陸游是愛國的,他自己都已經68歲了,仍然心繫國事。

生2:“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農曆十一月四日深夜山陰(今浙江紹興)驟起一場風雨,震響了僵臥孤村的六十八歲詩人的心絃。在此前二年他以“嘲弄風月”的罪名被彈劾罷官,歸隱於山陰三山故居,但老驥伏櫪而志在千里,此刻詩的靈感又隨風雨同至”從他自己都已經遭到了朝廷的彈劾了來看,心裏卻仍想着國家,唯獨沒有他自己,從這看出他是愛國的。

教師小結:剛纔兩位同學的發言很好,能從詩中,從作者的生平中感受的陸游的愛國熱情,從而進一步理解了這首詩。當時,金人南侵,宋朝丟失了大半壁江山,詩人由於主張對金作戰而被罷官回鄉,僵臥孤村,失意之思,經歷之悲,病體之痛,家國之愁,似乎已穿越歲月時空,飄飄悠悠,在身邊蔓延。然而,詩人並沒有沉浸在悲愁中,詩人筆鋒一轉,寫出了“僵臥孤村不自哀”,這“不自哀”三個字,便把個人之失,一己恩怨,小我之痛,暫且放在一邊。是啊,在山河破碎,家國淪落,半壁江山盡陷金人的鐵蹄之下面前,個人的得得失失又算得了什麼呢?接着一句“尚思爲國戍輪臺,”一掃低落的情緒,磅礴之氣,報國豪情便躍然紙上。

這種磅礴之氣報國豪情伴隨了陸游的一生,當南宋皇帝偏安江南,朝中士大夫紛紛在江南的小橋流水中風花雪月、吟詩頌詞之時,陸游無時無刻不在想着北伐,無時無刻不在渴望着祖國的統一,雖屢受投降派的讒毀排擠,始終矢志不移。

如今眼看家國飄搖,山河破碎,雖已病痛纏身,保家衛國的理想不渝,愛國激情始終在胸膛內涌蕩,鐵馬冰河的夢想會在病痛的頭腦中出現,“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詩人在風雨灑落的夜晚,做夢都在想着,一身戎裝,騎着戰馬,跨越北國冰封的河流,同敵人在疆場廝殺。對於一個傷病纏身的老人,在將近古稀之年,猶有如此豪邁的夢想,真是可歌可嘆。在他的這種豪邁的夢想之下,激盪的該是怎樣的激情與豪情?

重點突破

教師:剛纔大家的發言很精彩,大家思考一下“陸游因風雨大作而想到衛國戰爭,他在詩中是如何將兩者聯繫起來的?”

(學生獨立思考。)

[!--]

生1:半睡半醒的時候,外面的雨下得很急,發出啪啪的聲響,而這聲音就像那戰場上奔馳的馬蹄聲。

生2:雨打窗戶的聲音像戰場上的廝殺聲。

……

(學生回答結束後,映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兩句,將風雨與戰爭聯繫起來,一場突然而起的暴風雨觸動了他的情思,窗外呼嘯的風聲,雨聲,在他聽來就好象當年戰場上鐵騎奔突之聲,若不是詩人曾經馳騁沙場,若不是詩人懷有強烈的愛國熱忱,決不可能寫出如此具有感染力的詩。指名朗讀。)

教師小結(並映示):這是怎樣的一個夢啊,沒有和平,有戰場、廝殺、吶喊,他也許曾夢到過李廣站在冰河邊長嘯,也許曾夢到過衛青在最前線廝殺,可能還夢到過霍去病在敵區的縱深處馳騁,這些令匈奴喪膽,在疆場上建功立業的人,是他追尋的榜樣。

在他心中,大丈夫不能像李廣、衛青、霍去病一樣建功立業,青史留名,若得以快馬揚鞭,縱橫北國冰河,收復失地,雖不能留名千古,亦無憾。

是夢,而非夢,這是詩人現實中的理想在夢中的體現。

 明確主旨

教師:作者連做夢都想着爲國效力,他的志向實現了嗎?那麼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感呢?

(學生思考。)交流:

生1:壯志難酬。

教師:爲什麼壯志難酬呢?

生1:他一生都想把金人趕出國土,但是,朝廷的人都不想打,他受到了排擠,心情很糟。

生2:全詩寫出作者至老不衰的愛國豪情。

教師小結(並映示):《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表達了詩人的愛國熱情,也飽含壯志難酬的痛切愁思。

感受寫法

教師:作者的這種感情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呢?

生1:想像。

生2:借景抒情。

教師:表現方法上採用“寄情於夢”,也就是借夢境表現自己的理想。

  反思:

這是我在校內上的公開課,效果很好。事後我自己也沒有想到,陸游的一首四句詩我竟然上了一節課,而且是滿滿當當的一節課,沒有多媒體的幫助這節課是不會取得這樣的效果的。首先用音響教學,創設了一個身臨其境的效果,點燃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其次,在學生的每次思考討論結束時,我都用投影映示,達到強化鞏固的目的。然,在每一個環節中,因爲有了多媒體的幫助,我的一些新的教學理念才得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