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雖有嘉餚》教學設計與反思

《雖有嘉餚》教學設計與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雖有嘉餚》教學設計

《雖有嘉餚》教學設計與反思

  學習目標:

1、 積累“至道”、“相長”、“困”、“學(xiao)”、“雖”等重點文言詞彙,熟讀並背誦課文

2、 訓練學生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3、 引導學生理解教學相長的道理,並聯系實際,能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自己的學習。

 學習重難點:

重點:積累重點文言字詞,準確翻譯文句,理解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難點:引導學生理解教學相長的道理,並聯系實際,能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自己的學習。

學習方法: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由《論語》十二章中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的論述引出《禮記》中教學相長的論述。

  二、 瞭解《禮記》

1、 檢查學生預習,一生介紹《禮記》。

2、 師將關於《禮記》的重點內容由多媒體展示:

2《禮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該書的編者是西漢禮學家戴聖,所以《禮記》又叫《小戴禮記》。與《周禮》《儀禮》合稱“三禮”。

2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的是:《詩》、《書》、《禮》、《易》、《春秋》。

 三、 一讀——讀通,讀順,整體感知

1、 師師範朗讀、領讀課文。

要求:注意文中生字詞的讀音、朗讀的停頓和節奏。

需注意的字音:

嘉(jiā)餚(yáo) 自強(qiǎng) 兌( yuè )命 學( xiào )學半

需注意的停頓、節奏:

2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2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2、 生朗讀課文,把握節奏和停頓,體會古漢語特有的韻律美。

3、 師生配樂朗讀,讀出最佳效果。

  四、 二讀——讀懂,疏通文意

1、 生以小組爲單位,結合課下注釋,討論並疏通文意。

2、 小組組長將疏通文意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彙總,組內不能解決的提至班級共同解決。

3、 師用多媒體出示本課重點字詞及句子。

雖(即使) 旨(甘美) 至道 (最好的道理) 善(好處)

困(不通 理解不了) 是故(所以) 自強(自我勉勵)

自反(自我反省) 教學相長 (教和學互相促進)

2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所以通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過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2 《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其:表推測語氣,大概。)

4、 一學生代表翻譯全文。

  五、 三讀——讀有所得,探究主旨

1、 這篇短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

明確:教學相長。人學習之後就會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處,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後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這樣纔會自我勉勵,不斷提高。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

2、“教學相長”原則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啓示?試結合學習體驗,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教學相長”原則闡述了教與學的辯證關係,教學本身是一個雙邊活動,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不可能高效,迅速地獲取知識;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便不得施展,事倍功半。

六、 熟讀成誦(比一比,看誰背得快。)

  七、 拓展延伸(備用)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禮記·學記》)

〔譯文〕學習的人缺點有四類,教師必須知道才行:在學習中,有的失之於貪多,有的失之於過少,有的失之於把學習看得很容易,有的失之於遇到困難就停止不進。這四類缺點,是由於學習的人心理不同所致。瞭解他們的心理,才能補救他們的過失。教師的作用就是在於發揚他們的優點,補救他們的過失。

  八、 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

  《雖有嘉餚》教學反思

課堂是學生的舞臺。

教師是也只能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過多的展示勢必撼動學生的主體地位,他們缺乏了表現的機會,缺乏了“綻放”的體驗後肯定是影響注意力的。這節課,我何不在“質疑”、“解疑”上再多給學生一些時間和空間呢?何不取消那幾個“有梯度”、“見水平”的預設問題呢?

公開課的目的不應只關注教師素質的檢閱,還應成爲學情研究的真實素材。

過多地關注教師素質,只會促使“作秀”、“表演”,而關注學情,課後共同研究學情,則能使教學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增強。比如這節課中,學生不能提出“‘由學講到教沒有過渡,缺乏邏輯性’的說法正確嗎?”這個問題,教師值得研究;學生看投影的目的就是爲了抄筆記值得研究;平日裏學生髮言積極,大型活動就膽量小了,值得研究;成績最差的張文迪同學大膽發言,正確地回答出問題值得研究……

完不成既定任務又何妨。

絕大多數執教公開課的老師坦承:“這課還得‘回火’,不然孩子沒法吃透”,我也是,明天肯定得講深講透文意,否則學生月考就要“愁斷腸”了。何不上成常態課?何不實實在在地完成前幾個環節?我警醒自己。下次,咱就在教室上課,就盡情地讀,敞開了說,熱烈地討論,不見得不精彩。

“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深處漫溯”會發覺自己課堂中缺漏甚多,惟求循着“人的教育”的初衷不變,惟願學生們能快樂地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