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初一上冊語文《幼時記趣》教學反思

初一上冊語文《幼時記趣》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9W 次

  《幼時記趣》教學反思一

文言文的讀寫結合”是我們梅樹組確定研究的內容。爲此,上文言文時,我會積極的進行思考,怎樣突破文言文傳統的教法,讓學生喜歡文言文,並在文言文的學習中增長學生寫作的能力,讓學生真正的在文言文教學中快樂學習、幸福收穫。

初一上冊語文《幼時記趣》教學反思

在上學期文言文《口技》的讀寫結合基礎上,我按進度確定了《幼時記趣》讀寫結合的教學研究。並認真的研讀沈復的《浮生六記》,並希望通過作品的深度觸摸,走進作者的內心。通過作品的閱讀和觸摸我瞭解了選進教材這篇《幼時記趣》,最重要的回憶了作者怎麼獲得“趣”事的,並在這些“趣”事中,作者主動的創造條件,從而有方法有步奏的獲得“物外之趣”。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把教學的重點確定爲:

學會觀察事物的方法,並學會運用聯想和想象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確定爲:運用觀察事物的方法、聯想和想象寫作手法,修改自己寫的文。力求寫出“物外之趣”。

教學設計時進行了多稿修改,反覆的設計,反覆的推翻,反覆的修改,並在這過程中受到了我們工作室楊瓊老師《端午日》、和谷潤老師《往事依依》的教學設計的啓發,同時也得到了我們梅樹組組長劉卉老師的鼓勵,以及我們組羅嫺老師無私的幫助,並在我們梅樹組老師和學校語文組老師面前呈現了。

課後,師傅劉卉老師鼓勵我說:“你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如果文言文都上成這樣,學生就不會怕學文言文了。”老師們在評課的時候說:

“這節課有很多突破。(對傳統文言文教法的突破,對傳統寫作教法的突破,對自己的突破等等)”。我們學校領導在評課時說:“這節課,真正做到了“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學生寫作時出現的問題是從學生真實的寫作中找來的案例,通過老師有方法有步奏的指導,使用教材這個範本,教會學生方法,讓學生用這個方法來改進自己的寫作教學等等。”

我知道,這是對我莫大鼓勵。我明白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首先:細節上對學生的指導不到位,比如:有一個同學回答“趣從童稚中而來”時,沒有及時的引導到童真、童心。

其次:細節上的教學方法也需要調整。

  《幼時記趣》教學反思二

《幼時記趣》作爲初中階段孩子們正式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在學習上肯定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具體反思如下:這篇文章是學生進入初中後正式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當然,在第一單元中也有文言體的短文《寓言二則》,但篇幅較短,內容也較爲淺顯,因而我把它視爲初中文言文學習的“開幕式”。也正因爲如此,我在課文前做了較爲充分的`準備,想通過這一課的教學來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同時讓他們掌握學習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在教學中,我通過多媒體播放《童年》的MTV,然後和他們交流了各自的童年趣事,通過師生互動來讓學生對課文產生興趣,然後,對學生說:“今天我們要走進一個古人的童年,看看在他身上發生了什麼趣事,不過,他用的是文言文來寫的,需要我們來挑戰一下。”隨後我讓學生們在疏通文章(即常規翻譯)的基礎上進行了特色翻譯,讓他們以沈復的老師,父母,同學等身份以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作者的趣事,結果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很快就瞭解了“觀蚊如鶴”,“神遊山林”,“鞭打蛤蟆”等具體事情,讓他們在腦中建立一種整體的畫面感。

與此同時,我在這個過程中相繼點撥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等,並同時穿插師生的誦讀,這樣就讓學生在積極參與的同時,向他們滲透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這樣在第一課時中就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從而爲接下來的深入學習做好了鋪墊。

由於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得不夠透徹,許多學生基礎比較薄弱,上課時懂了,可是課後做作業的時候還是出現了很多問題。如:解釋通假字時忘記寫出本字,詞類活用等。看來以後還得多加努力!

  《幼時記趣》教學反思三

今天是開學正式的第一週,也是我的第一節七年級語文課,昨夜在網上搜集了《幼時記趣》的課件兩個和導學案一份。早自習的時候指導學生背誦一二段,並且給學生講了文段意思,學生能夠熟讀語段,但是能夠背過的學生寥寥無幾。這節課先給學生10分鐘的背誦時間,讓他們背誦,然後用PPT課件導入新課,介紹作者,接着讓學生記錄生字和字音、重點詞語解釋。這節課特意設計了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寫“凹”“凸”的筆順,開始沒有一個學生能夠正確寫出來,然後,我示範了一遍,學生開始自己寫,在我巡視到後面兩排的時候,我發現至少有4名同學還是不會寫,我進行了個別輔導,直到他們學會爲止。課後專門留了一個鞏固作業。就這樣一節課結束了。

這節課,我感覺不是很滿意,一是整個教學環節不夠緊湊,隨意性較大;二是學生學習效率較低,學習效果不夠明顯;三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常規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借用屈原的話,告訴自己要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