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三首》教案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三首》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三首》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三首》教案

教學目標

1.會寫“絡、錘”等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默寫《竹石》。

3.藉助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瞭解三首古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向,表達的方法有什麼共同特點。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奔騰的駿馬嗎?說說理由。(喚起學生對馬的興趣。)

2.板書課題,交代作者信息。

3.導入新課。馬是吉祥、幸福、奮鬥、成功的象徵。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關於馬的古詩,(板書:馬詩)讓我們有氣勢地讀一遍題目。

二、初讀古詩,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有節奏地朗讀古詩,小組內合作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指名讀生字、新詞。

着重指導:燕(yān)山 月似鉤 金絡腦

3.指導書寫課後方格中的字。

三、再讀古詩,整體感知。

1.根據古詩前兩句,師生共議“沙如雪”“月似鉤”的豐富意蘊,思考:這是一番怎樣的景象?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對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予以肯定。(板書:沙如雪 月似鉤)

(詩的前兩句中,以雪喻沙,以鉤喻月,即爲比;從一個富有特徵的景色寫起,以引出抒情,也就是興。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見興,興中有比,大大豐富了詩的表現力。)

2.自讀“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思考這是一匹怎樣的馬?引導學生抓住“金絡腦”“快走”思考。

這兩個詞形象地展示出駿馬輕捷矯健的風姿。(板書:金絡腦 踏清秋)

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駿馬怎樣的感情?(表達了詩人對駿馬的讚美、喜愛之情。)

這匹馬真的受到重用了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沒有受到重用,從“何當”一詞可以看出來。“何當”是“何時將要”的意思,可見這只是詩人的希望。)

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心情?(表達了詩人渴望報效國家、施展抱負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討,感受深義。

1.師:現在大家理解這首詩的含義了,(點擊幻燈片,展示古詩)讓我們帶着對古詩的感悟,齊讀古詩。

2.學到這兒,老師不禁要問一個問題:詩人爲什麼要寫這首詩?他真的只是在寫馬嗎?馬能發出這樣的呼喚嗎?

實際上,這首詩是用託物言志(板書:託物言志)的手法寫的,通過詠馬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那詩人是要抒發什麼樣的情感呢?(懷才不遇,渴望有所作爲)

3.師:李賀是唐代非常重要的詩人,年少時便極負盛名,他爲何會發出如此感嘆呢?下面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李賀的生平。(展示幻燈片)

4.師:詩人在這萬里平沙中,想到自己的才華不能得以施展,怎能不焦急?因此他感嘆:“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詩人想到昏庸腐敗的朝廷,怎能不憂慮?因此他感嘆:“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詩人想到自己被小人迫害,英雄無用武之地,怎能不憤慨?因此他感嘆:“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板書設計

- 第二課時 -

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

1.背誦《馬詩》,說說詩歌內容。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李賀通過詠馬錶達自己的志向。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另一首託物言志詩——《石灰吟》。

二、“吟”出詩題,弄清題意。

1.出示“吟”字,引出詩題。

師:同學們,古人寫詩經常在題目中用上一個字——“吟”(課件出示)。它是個形聲字,從口,今聲。吟,是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有吟誦、讚美之意。我們也曾經學過題目中帶有“吟”字的古詩,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孟郊的《遊子吟》,誰能給大家背一背?(抽生背誦)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帶“吟”的詩——明代于謙《石灰吟》(出示題目並板書)。《石灰吟》可以說是一首石灰的讚歌,更是高尚情操的體現。(齊讀詩題)

3.看着這個詩題,你會產生什麼疑問呢?(引導學生思考)

過渡:是啊,司空見慣、平平凡凡的石灰(展示相關圖片)有什麼值得讚頌的?讓我們在詩中尋找一下答案吧。

三、再讀古詩,整體感知。

1.詩意綻放(讀懂詩意,讀出詩情)。

默讀古詩。讀到“千錘萬鑿”,彷彿看到了鐵錘,聽到了鐵錘擊打聲;讀到“烈火焚燒”“粉骨碎身”,眼前彷彿出現了焚燒的火光烈焰、生石灰入水的'騰騰熱氣。讀完古詩,我們能想象出石灰石在石灰窯裏被燒成石灰粉的過程。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石灰的什麼品質?(板書:志向清白 堅強不屈)

2.集體交流,指導朗讀。

詩歌前兩句:“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裏開採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詩歌后兩句:“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意思是縱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懼怕,只要能將清白留在人世間。

讓我們帶着欽佩,帶着讚美,再次來感受石灰的堅強和潔身自好的追求吧。(板書:潔身自好)

四、交流探討,體會詩人情感。

1.“詩言志”:詩人借石灰的志向、清白和堅強不屈,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決心。

2.全班交流:這首詩要表達的深層意思是什麼?(這首詩正是詩人于謙自己的人生追求和高尚人格的寫照。)

3.本詩屬於託物言志詩。看起來描寫的是石灰,實際上是詩人在寄託“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強烈感情以及愛國愛民,哪怕粉骨碎身也在所不惜的情懷。

五、課堂小結。

這首古詩,通過讚美石灰的堅強不屈、潔身自好,進而表明詩人于謙正像他筆下的石灰一樣任憑千錘萬鑿,烈火焚燒,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懼,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精神品質。

板書設計

石灰吟

志向清白

堅強不屈

潔身自好

- 第三課時 -

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

1.背誦《石灰吟》,說說詩歌內容。

2.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竹石》。這同樣是託物言志詩。板書課題,交代作者信息。

3.這是一首題在《竹石圖》上的題畫詩。以竹子爲主題的繪畫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這幅圖把竹子和石頭畫在一起,詩人又爲這幅畫題了一首詩。現在,我們一起學習鄭板橋的這首古詩吧!

二、再讀古詩,整體感知。

1.誦讀古詩,走近詩人。

鄭板橋,江蘇興化人,晚年客居揚州,以賣畫爲生,爲“揚州八怪”之一。擅長畫蘭、竹、石。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2.默讀古詩,分析古詩的含義。

(1)前兩句“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中的“咬定”是什麼意思?詩中“咬定”的是什麼?說明了什麼?(用力地咬着不鬆口;青山;說明可紮根破巖的堅定。)(板書:紮根破巖)

(2)後兩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中的“磨”和“擊”各是什麼意思?“堅勁”是什麼意思?“任”和“爾”又各是什麼意思?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麼?(折磨;打擊;堅定挺拔;任憑;你。遭受無數次的折磨和打擊仍然堅定挺拔,任憑你從何方刮來什麼風。)(板書:堅定強勁)

3.你們還知道鄭板橋有哪些代表作品?(《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三、領悟寫法,拓展延伸。

1.這首古詩通過鏗鏘有力的“咬定”兩個字,採用“擬人化”的寫作手法,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着的品質。

2.本詩屬於託物言志詩。這首詩看起來描寫的是竹石,其實是藉助竹子的形象表現了詩人那種剛烈、堅勁、不畏任何艱險、不怕任何打擊的崇高精神。

四、課堂小結。

這首古詩表面上是寫竹,其實是寫人,借竹子紮根於巖縫之中堅韌不拔的特點和高潔品質,表現詩人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

板書設計

竹石

咬、立、磨、擊、任、爾

紮根破巖 堅定強勁

教學反思

1.本課包含三首古詩,三首詩皆託物言志,所以教學時我都是先讓學生從朗讀中體會詩歌的表層意思,然後再引導學生理解詩中所言的“志”,並激發學生自己探索詩的深層含義。

2.由於本課內容較多,所以朗讀環節所用時間較少,仍有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