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人教新課標六下:《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人教新課標六下:《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教學目標:

人教新課標六下:《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1. 組織學生閱讀課文,讀準、理解課文中的字、詞;

2. 結合課文中的書下注釋,掌握課文的大意;

3. 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探究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教學重點:

1. 組織學生閱讀課文,讀準、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 結合課文中的書下注釋提示合作讀文,能掌握課文的大意。

一、情景預設

1、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誰嗎?孔子對他了解多少?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zōu yì(今山東曲阜qū fù市東南)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有成就的就有七十二人。孔子說的一些話也廣爲後人傳送。那麼你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呢?

孔子說“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說要謙虛實在,不能不懂裝懂。那麼孔子是不是“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呢?剛好《列子》中有一個故事告訴了我們,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兩小兒辯日》。

2、出示題目:《兩小兒辯日》 誰能給大家解釋一下題目的意思?(兩小兒討論關於太陽的問題)

3、我們一起來聽一下這篇文言文的朗讀。

(聽完後,好,現在大家把課文讀一遍。)

  二、探索發現

學習文言文我們不僅要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還要讀懂文章的大意。 現在請同學們一起來解決這幾個問題。

1、根據課後註釋,翻譯課文。

2、兩小兒討論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時,各自的觀點是什麼?根據是什麼?

3、孔子能判斷嗎?說明了什麼呢?如果你是孔子,你會如何回答?(到底一天內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有無變化?想弄明白這個問題有何辦法?誰能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對兩種現象做出科學解釋.

A、學習文言文我們不僅要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還要讀懂文章的大意。誰能根據課後註釋翻譯課文,每人只能翻譯一句話。大家一定要把握機會,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誰當第一個?同學們真的是太厲害了。(解決第一小題)

B、我們一起來看第二小題:一個孩子“日始出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認爲太陽剛出來時離人近,到中午離人遠。)

另一個孩子說:“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早晨太陽離人遠,中午太陽離人近。

C、孔子不能決也。可見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生活在現代科技發達社會的你,能用所學的科技知識對他們的看法作一合理的解釋嗎?誰能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對兩種現象做出科學解釋.

1、遠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於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羣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羣中則顯得大。同樣的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

2、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裏,直射比斜射熱量高。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孔子不能決的難題已不成其爲問題。

  三、拓展延伸

學了這篇文言文,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爲什麼?

兩小兒::(1)勇於探索和創新的精神;

(2)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3)看問題不能片面,被事物表象所迷惑。

孔子:

1、人再有學問也會有自己不懂的地方,“活到老,學到老。”

(2)實事求是的精神。

總結:從這個辯日的小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兩個小兒能夠去觀察、去思考,還敢於辯鬥。天真可愛,勤學好問的孩子;也看到了實事求是的孔子,大量事實表明,做學問、做人一定不能不懂裝懂,否則後患無窮。更讓我們明白了知識是無止境的,學習也是無止境的。

讓我們帶着對任務的喜愛和敬仰,對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賞一起用朗讀來結束我們的課文吧!

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有目標的認真踏實朝着自己的人生規劃邁進!


1.人教版新課標六年級下冊《作文上的紅雙圈》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2.六年級下冊《燈光》教學反思

3.六年級下冊《名碑薈萃》教學反思

4.六年級下冊《頂碗少年》教學設計及反思

5.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手指》教學反思

6.六年級下冊《文言文兩則》導學案

7.新課標六年級語文上《我們的方陣》教學設計

8.人教版六年級下冊《6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