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上冊語文《麋鹿》教後反思?

六年級上冊語文《麋鹿》教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第一篇:《麋鹿》教後反思

《麋鹿》這是一篇說明文,它介紹了我國珍稀野生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體現了國家對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鑑於對於這樣的教材認識,不僅讓學生了解稱爲“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同時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也要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同時瞭解本文是如何來介紹這個珍稀動物的。因此本文的教學設計緊緊扣住“認識麋鹿”“重視保護”以及“揣摩表達”相互交融進行教學的設計。

六年級上冊語文《麋鹿》教後反思?

先說說“認識麋鹿”。緊扣本文的第二自然段,初步瞭解麋鹿的外形特點,引導學生理解“四不像”形象地感受它的“珍異”,再加上神話故事的引入,加深感知“它的神奇”一面。緊接着讓學生練讀三四自然段,爲了更好地體現學生學的主體性,同時又爲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進行了這樣的設計——通過表格的歸總讓學生清晰地知道麋鹿的外形特點,以及在這過程中作者所運用到的說明方法。對外形特點了解之後,讓學生再來交流生活習性,然後引導討論——爲什麼在寫外形特點的同時還寫到麋鹿的生活習性呢?這樣的問題顯得必要而又能激起學生的閱讀、討論興趣,他們在相互啓發、補充下明白作者寫作的意圖,感受這樣表達的作用。

再說說“重視保護”。這部分的設計同樣以表格促動閱讀,提煉語言,強化認識。首先先讓學生知道列舉的時間段中麋鹿的生長情況,這樣將幾段文字的閱讀的效率提高,學生思考的密度加大,概括語言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地鍛鍊。有了這樣的認知基礎,然後引導學生探究兩度“幾乎消失”到“茁壯成長”的原因,學生藉助文本學習,再加上補充相關資料後,順利討論交流,明白保護珍異動物的巨大意義。認知、情感達到這一程度,最後引導學生感受得到保護的自然保護區的麋鹿是如何健康成長的。學生讀這段文字時會更加關注到這麼幾個詞——警覺、遁入、理想場所……品讀第一自然段,最後激情誦讀。這樣,本文的認知、情感、態度等目標得以落實。

回顧本文教學,既注重了對語言文字的品味,又關注到了語言文字的表達,最後還落實好了課後的練習。

由此可見,教學的設計關鍵在於對文本的解讀。解讀達到一定的水準,設計的思路會開闊,教學的方法會多樣,教師的能力會提升,學生的收穫會增加。因此,工夫在平時,在平時的深入鑽研,深入思考,深入實踐。期待今後的課堂有深度、有梯度、有趣點、有成效!

  第二篇:《麋鹿》教後反思

麋鹿是篇說明文,主要介紹了我國珍希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體現了國家對保護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說明文的語言多半沒有抒情類文章優美,學生讀之無味,教學多半無從下手,教之無味。對於課文所表達的感情,學生理解可能存在一定難度,這就需要教師抓住“麋鹿迴歸”這一主線,披文入情,因文悟道,幫助學生達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情感陶冶的效果。

在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通過激趣複習,學講解員介紹麋鹿的特徵,講授新課三大板塊進行教學。激趣複習,我通過巧創情境,讓說明文教學多點“兒童味”,讓學生的童趣、興趣在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下實現。學習講解員介紹上節課的學習,是爲了幫助學生達到語言文字的訓練。講授新課,先學習麋鹿現今的生活情況是爲了下文(傳奇經歷)作鋪墊,講述傳奇經歷,先讓學生自找問題,再交流疑問,俗話說“疑則進也”這也是誘學生讀書,讓語文味濃些,最後出示有關情感詞語:驚訝、悲傷、高興、憂傷、憤恨、感動……是爲了情感的陶冶。

設計是死的,課堂互動活動纔是活的。下面根據我自己的感受來談談課的不足:

一、學生朗讀準備不夠,讀書形式單一缺少個性化的朗讀。

二、互動性不強,現在課堂更加註重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我的課有互動,但不夠有效,這與我缺少引導教育的智慧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