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蘇教版初三語文《多收了三五斗》教案(兩課時)

蘇教版初三語文《多收了三五斗》教案(兩課時)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08K 次

  一、教學目標

蘇教版初三語文《多收了三五斗》教案(兩課時)

1.朗讀課文,理清小說情節。

2.品味人物對話,分析人物性格特徵。

3.揣摩農民羣像的塑造及其表達效果。

4.認識“豐收成災”的社會根源,認識舊中國農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雙重壓迫下的悲慘命運。

 二、教學重點

1.分角色朗讀,揣摩人物心裏活動。

2.梳理小說情節,認識“豐收成災”的社會根源。

3.學習小說對農民羣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三、教學難點

1.體會小說運用對話展開故事的特色。

2.理解小說反映的主題思想。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以情致導,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年風調雨順,你家的糧食大豐收了,你們的心裏會是什麼滋味?可世事並非都是如此的,有的人糧食豐收了,卻一點都樂不起來,反而要愁眉苦臉的,你們信不信?不信就一起來看看舊中國的老百姓生活你就知道了。

下面就請同學們拿出課本,一起來學習老舍的《多收了三五斗》。一起把題目讀一遍。

2、關於老舍,你們瞭解到了些什麼?哪位同學來給大家介紹介紹?

(教師看情況進行適當的補充。)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下面先請同學們把課文從頭到尾的認真讀一遍,邊讀邊把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勾畫出來並在旁邊作點簡要的點評。

2、讀了全文後,你感觸最深的是什麼?爲什麼?

 三、自讀課文,自主探究

1、前面我們已經學了三篇小說了,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前面的三篇小說我們是如何學的。

2、今天的這篇小說你們覺得應該怎樣學?

(重點引導學生從小說的三要素及“品味”、“感悟”、“欣賞”的方法來閱讀一篇文章)

3、這篇課文很長,是一篇小說。課文的主人公是誰?寫了有關他們的哪幾件事?請用最簡練的語言分別把這幾件事概括出來。

(主人公是舊氈帽朋友。寫了他們糶米、購物、會飲三件事。)

4、運用對話描寫是本文的顯著特點,隨着對話的逐步展開,小說的故事情節也一步步地推向高潮,舊氈帽的心理或行爲也隨之發生着變化。今天我們先來分角色讀課文,並思考“探究·練習一”

 四、小結

1.結合課後練習一,引導學生從人物對話中理出關鍵信息。討論舊氈帽朋友們豐收後更加不幸的原因。

2.佈置作業,思考課後練習二。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對小說的故事情節有了基本的瞭解,接下來我們來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大家說,小說中寫了哪些人物?接下來我們來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大家說,小說中寫了哪些人物?

 二、合作探究

1.引導學生對主要人物一舊氈帽朋友進行討論:課文中的人物和我們常見的小說中的人物有什麼不同?

2.指出:“舊氈帽朋友”代指江浙一帶的農名。課文中用帶有地域特徵的外貌特點代指人,塑造了蘇南一帶的農民羣像。

3.提問:如果課文中不採用這種寫法,而是塑造一個或幾個有名有姓的具體人物來展開這個故事,與現在的寫法相比,哪一種表達效果更好一些?鼓勵學牛提出自己的見解。

4.補充:這就是小說在人物塑造上的特點。小說通過這一羣像的塑造使小說揭示的主題更具有普遍意義,

反映的社會生活更爲寬廣。讓學生瀏覽課文,並體會。

5.引導學生對課文主題的思考。提示:這篇小說運用了鮮明的對照手法來處理安排材料,讓學生試着在

課文中找出來,並體會其作用。

6.講解:從這些對比中,以及人物的對話中我們找出了農民“豐收成災”的原因。結合小說所反映的時代背景;組織學生對小說主題分組討論併發言。

 三、總結

1.小結:這篇小說塑造了舊中國農民的羣像,通過他們“豐收成災”的遭遇描繪了舊中國農民的悲慘命運。

2.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來回巡視。

3. 反覆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人物形象,理解他們的悲慘命運和小說反映的時代狀況

 四、本課總結

  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初期江南農村爲背景,通過舊氈帽朋友們“豐收成災”的

遭遇,描繪了舊中國農民共同的悲慘命運,表現了作家對鄉村、對農民真摯的同情,

讓我們體會到作家對當時社會的憤恨之情。

 五、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通過對本文的學習,學生要學會結合生活品味感悟,悟出生活中的一些道理來。課後可以讓學生蒐集反映舊中國農村和農民情況的一些資料,寫一篇觀後感或讀後感,以加深對課文的認識。

  六 板書設計

多收了三五斗

場景一:米行糶米一交代環境和人物

場景二:街頭購物一“豐收成災”

場景三:船上議論一心底的仇恨與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