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韓愈《師說》教案設計

韓愈《師說》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一、導入新課

韓愈《師說》教案設計

儒家經典《論語》中有句話:“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表現了被後人譽爲“萬世師表”的孔子虛心好學的精神。可以說從師學習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中唐時期的大文學家韓愈在他的文章《師說》中就爲我們深刻探討了這一話題。

初中階段我們已經學過柳宗元《捕蛇者說》、韓愈《馬說》、周敦頤《愛蓮說》等帶“說”的文章,那麼“說”這種文體有何特點呢?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古義爲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都可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師說”意思是:解說關於“從師”的道理。

問:大家通過預習,誰來回答一下,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明確:“古之學者必有師。”

 二、師生朗讀,涵詠其中

(1)教師示範朗讀、背誦

(2)學生自讀(2分鐘。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讀出語氣和語勢。)

(3)學生代表朗讀,師生共同糾正(3人,每人一段)

(4)教師領讀,學生感悟。

簡單學習網最新講座:

王大績講現代文閱讀 王大績講高考作文 王大績講語段壓縮

王大績講文言文閱讀 王大績講詩歌鑑賞 王大績講句式仿用

(5)學生代表朗讀(還是原來的三名同學)

(6)學生齊讀課文

初步感知:概括每段主要內容

(一)總論從師的道理(正面陳述從師的必要性和擇師標準)

(二)批判當時士大夫恥於從師的不良風氣(正反對比論證)

(三)援引聖人從師的態度,進一步闡述師道、師生關係(舉例論證)

(四)說明寫作原因

 三、第一段(正面陳述)

(一)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決

解決重點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二)通過朗讀,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1)提出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2)概述教師職責和任務: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3)表明從師必要性:人非生而知之者……終不解矣。

(4)提出擇師標準和原則:生乎吾前……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四、第二段(正反對比論證)

本段以感嘆發端,攜着批判的鋒芒。“師道”唯其失傳“久矣”,則今日扭轉世風更難!

(一)此段與上一段是怎樣聯繫的?

通過鍼砭時弊,從反面論證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論點。

解決重點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二)第二段三組對比

古之聖人,今之衆人;擇師教子,自身恥師;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

論 點

對 比 雙方

雙 方表 現

對比角 度

最終結果

作者態 度

師道之

不傳也

久矣!

欲人之

無惑也

難矣!

古之聖人

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

聖益聖

反問語 氣

今之衆人

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

愚益愚

擇師教子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小學而大遺

否定責備

自身恥師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巫醫樂師

百工之人

不恥相師

尊卑貴賤

與智力高

下成反比

強烈諷刺

士大夫之族

羣聚而笑之

  五、第三段(舉例論證)

聖人從師學習,轉益多師

新型的師生、師道關係

  六、寫作動機(韓愈爲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呢?)

介紹作家作品及創作背景

課文最後一段 鼓勵李蟠

《師說》是韓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歲時在長安任國子監博士時寫的。唐代,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仍有沿襲。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監。他們無論學業如何,都有官可做。文章針對當時士大夫恥於從師學習的惡劣風氣,闡述了“師”的作用和標準以及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持的'態度,提倡能者爲師,不恥下問、教學相長。

韓愈寫《師說》的社會背景,可以從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的一段話裏看出。柳宗元說“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爲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做《師說》,因抗顏而爲師。世果羣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爲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由此可見,韓愈作《師說》,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觀點,是難能可貴的。

  七、課外拓展 1、韓愈強調的“師”和今人有何不同?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韓愈所說的“師”有其獨特的含義。既不是指各級官府的學校老師,也不是指“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啓蒙老師,而是指社會上學有所成,能夠“傳道授業解惑”的人。

2、作者在文中提到的教育思想有哪些,有何侷限性?

對教師職責的明確規定/擇師的態度和標準/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師生關係

(強調學而知之,必須從師學習,能者爲師,不恥下問,尊重老師,獎勵後學等)

侷限性:學的是“六藝經傳”,習得是儒家之“道”

  八、熟讀課文,力爭背誦。

完成課時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