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中語文《短歌行》教學反思

高中語文《短歌行》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篇一:高中語文《短歌行》教學反思

一首《短歌行》讓我讀懂了曹操,人生雖然短暫,但是人的思想和事業可以穿越時空,在時間的原野上奔跑。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那激盪於胸中的壯志之憂,但是我怎樣才能更好的把這種感受讓學生體會到呢?於是我決定讓學生通過讀真正的去感受,去領會。

高中語文《短歌行》教學反思

《短歌行》這首詩流露出詩人對生命短促的濃濃感傷,不過詩人並沒有陷在消沉的情緒中不能自拔,而在對統一天下大業的追求中獲得了超越,以至於有了賢才難求之憂。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體會作者的情感上,指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抓住“詩眼”,再通過讀找出詩人的三種憂,並讓學生自己試着欣賞三種憂,在學生賞析時,我適當點撥,指導方法,給學生以鼓勵。在教學中我注重了讀,有,學生的齊讀,學生的自讀,個別學生的美讀,共5次,讓每次讀都帶有目的性。使學生在反覆讀中理解、賞析詩歌,最終背誦全詩。

在設計中,我注重了學生的參與,使課堂教學更有效,讓學生試着來賞析。爲了使學生的欣賞有的放矢,我引導學生找出詩眼“憂”,並圍繞着這幾種憂進行賞析。在賞析中給學生以學法上的指導,如:怎樣找詩眼這類問題。

《短歌行》這首詩的理解上有兩大難點。一是用了大量的典故。在學生賞析的時候我進行了適當的點撥,使學生知道典故的含義,更準確的把握全詩的情感。二是詩人變化起伏的情感不易把握。在這方面我引導學生分析詩中三種憂的內在關係,這樣對詩人情感的脈搏就可以準確的把握,並理解它的變化。

  篇二:高中語文《短歌行》教學反思

《短歌行》是最能體現曹操詩歌思想藝術風格的名篇之一,其成功的教法很多,但總的說來,大體上都是按照朗讀、講解、分析等教法來授課,而我希望能在這些教法的基礎上有所創新。下面,我對《短歌行》的教學作以下反思:

  一、激起心靈共鳴,走入歷史情境

課堂上,我特別注重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將學生引入特定的歷史情境,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迅速地走入我精心營造的歷史氛圍中,感受曹操複雜而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對時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感嘆,他的求賢若渴的急迫心情,他的想要建功立業的大志以及他的欲統一天下的政治抱負。

課前三分鐘,我爲學生們播放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曹操歌詠《短歌行》的片段,伴着強大震撼力的音樂,蒼涼、悲壯的歌聲使曹操跨越了歷史長河,彷彿走到了學生們的身邊,整個課堂的氣氛肅穆而悲壯。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着,似乎若有所思的樣子,有的同學還在小聲地跟着哼唱,我感覺到學生們已經慢慢地走入了三國,走入了那個羣雄逐鹿、諸侯激戰的時代,走入了那個“亂世出英雄”的動亂歲月,也走近了我們這節課的主人公——曹操。

曹操的思想情感細膩、深沉且複雜,簡要的分析之後,我又爲學生們播放了《短歌行》的配樂詩朗誦,朗誦者把曹操內心深處複雜、豐富的情感以及全詩感傷、蒼涼的基調錶現得淋漓盡致。

整個堂課成功地將學生引入了特定的歷史情境和氛圍當中,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反覆誦讀,環環相扣

古文重在累積,而最好的方法便是熟讀以及背誦,“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貫穿整堂課的一個教學環節就是朗誦(朗讀和背誦)。這節課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通過反覆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把握詩歌的意境,以達到牢記和背誦的目的。通過教師朗誦和學生誦讀,由淺入深,由內到外,由點到面,一步一步地使學生從學習到接受,到領悟,再到吸收,循序漸進地掌握了這首詩。

課後在和一些老教師溝通的過程中,回想起課堂上每一個細節,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細節一:“行”是一種古代特殊的'詩歌體裁,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我講到:“《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於《相和歌•平調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樂府《相和歌•平調曲》中除了《短歌行》還有《長歌行》,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和曹丕《燕歌行》的詩句中認爲‘長歌’、‘短歌’是指‘歌聲有長短’。我們現在也就只能根據這一點點材料來理解《短歌行》的音樂特點。”

細節二:在指導學生如何朗誦時,我爲大家朗誦了《短歌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爲整堂課營造了很好的氛圍。

 三、調動知識儲備,挖掘文本內容

語文課雖然很注重課堂上形式的創新,講究新穎的教學方式,但在我看來,最重要的還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語文,所以,我把我教學的重點放在對文本的挖掘上。我希望能通過對文本進行深入、細緻地開掘,讓學生在全面把握文本內容的同時,學會用探究的思維去學習語文。

在對《短歌行》層次的劃分上,我把全詩四句作爲一個層次,注重分析各個層次之間的層遞關係;在對課文內容進行解析時,我幫助學生理順全詩的線索,這首詩有明、暗兩條線索,明線以憂和思貫穿其中,暗線則是詩人對人才的層層遞進的暗示與召喚。尤其是對憂和思分開進行分析,使全詩具有了一唱三嘆,反覆吟誦的效果。

要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關鍵是觀察他們是否懂得學以致用,能不能觸類旁通。這是一種技能,教師在教學時就必須自覺引導之。我認爲最大限度地對文本進行開掘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而在此基礎上給予相關的擴展,就可以讓學生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都能有所取,有所得。

 四、課堂以學生爲主,教師爲輔

在教學中,我一直相信,只要心中時時刻刻都裝着學生,你就會有無窮的智慧。整堂課中,我的設計思路是每一個環節都讓學生完成,教師做適當的點評與指導,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也鍛鍊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體現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後對自己的教案、教學設計思路及實際教學進行全面反思,才能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實踐活動,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我想,教學反思,不僅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爲本”這一理念的過程。

通過此次授課,自己在對課的設計和思考中成長。同時也發現自己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人說得好“上得最好的課永遠是下一課”,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加努力,上好每一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