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高職中語文教學反思

高職中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1W 次

高職中語文教學反思

拿到一篇課文,先要看看這篇課文所在單元的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這篇文章在單元中處在什麼地位。這時一定要看單元說明,因爲單元說明往往指明瞭該單元的學習內容、學習要求或是學習方法。這樣把課文放到整個單元中去參照比較,以便於明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

在設置教學目標時,儘量從課標所說的三個維度上去考慮,根據課文的特點,確定好重點教學內容。一篇課文承載的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是很多的,一節課不可能把所有的問題都囊括進去,這時就要學會“做減法”,從學生的角度去想,他們最需要什麼,他們可以接受什麼,爲什麼要教這篇文章等等,儘可能多地剔除那些不需要教的,才能使教學內容提煉得很精粹任務規定得很集中,避免了繁雜。可以說,一節課上確定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在教學內容上應該有深度、有厚度,而又主題明確集中,不能枝枝蔓蔓,攙雜不清。陳中樑先生教《風箏》時的“三不談”是很有啓發意義的。

課堂教學的環節不能多。不少教師在課堂上是匆匆跑馬,幻燈片也如走馬燈似的.換,皆因教學環節過多所至。一節課三四個主要環節足矣。首先應盡力選個好的切入口,設計個好的主問題。如果能找出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來帶動整篇文章閱讀的提問設計,那麼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大半。這個主問題要有利於課文的整體閱讀教學,要着眼於全課,以利於全課的深入閱讀和理解。如《湖心亭看雪》扣裝癡”一字來設疑,定會振起全文,能深入領會作者情感和文中寫景的妙處。在進行主問題的探究過程中,要儘量體現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力求做到在閱讀過程中有充分的對話和交流。

語文教學的主要環節應該是帶着學生在文本的言語間徜徉,對其中的重點詞句反覆揣摩、品味,以透過其表面語境觸摸深層次的韻味,尤其是能領起全篇的“文眼”,更要重錘敲打,以迸濺出耀眼的火花。在研磨語言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批註點評,談自己的感受;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語句中的情感;可以改換其語言形式,比較優劣;可以聯繫生活,想象延伸;可以引用資料,深入探究……這樣的品味過程中,語言的精妙自然會化爲學生的精神營養,課堂也會有許多精彩的生成,而且教學的重點突出、環節集中,並突出了“語文味”。如在教學《土地的誓言》這篇課文時,教師抓裝土地”和“誓言”兩個要點進行品析,尤其對文中兩段有關“土地”的文字進行反覆品讀,這樣的教學自然選準了切入口,又使教學落到了實處。再如《湖心亭看雪》中的“獨”就是個關鍵詞,或許還有學生問到這個詞與下文的“舟中人兩三粒”矛盾,所以這裏就要重錘敲打,以品味出作者內心的孤獨感,走進作者的心靈深處。

有深度的課堂首先來自於教師本人的深度。放眼看現在的課堂,老師多是一個淺層次裏帶着學生撲騰,很多課前學生就能解決的問題,老師們還在課堂上喋喋不休。以至孫紹振教授感嘆“中國的語文課,師生的生命浪費是世界之最”,語文課成了廢話的集散地。這要教師一方面精練自己的語言,更要在文本挖掘上下工夫,對文本有自己的解讀,而不是像二道販子一直現炒現賣一些廉價的東西。只是做個有思想的教師真的很難!那麼在課堂上多做點聯繫拓展的工作,讓學生在比較鑑別中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