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精選15篇)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精選15篇)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整體感知文章的基礎上,把握詩歌的主要情節,品味古樂府詩歌的民歌氣息和抒情。

過程與方法:通過話劇的展示,品讀人物語言,分析人物形象,分析課文中的幾組“愛”,探討悲劇的成因。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愛情悲劇的魅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品讀人物語言,分析人物形象,對詩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瞭解人物美以及愛情美。

教學難點

剖析文中幾組“愛”產生的原因,理解劉蘭芝和焦仲卿愛情悲劇的根源與意義。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關於愛情的詩句:“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

關於親情的詩句:“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爲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魯迅先生對“悲劇”曾有過這樣的詮釋——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魯迅《再論雷峯塔的倒掉》

(板書:《孔雀東南飛》中“愛”的分析)

二、明確學習目標

1、在熟悉情節和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分析課文中的幾組“愛”,探討悲劇的成因。

2、在討論、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在閱讀中探究問題的學習習慣。

三、回顧故事情節

回憶《孔雀東南飛》中的故事結構、主要人物,學生回答從人物中可以總結出幾組人物關係。

開端:蘭芝被遣

發展:夫妻惜別

再發展:蘭芝抗婚

高潮:雙雙殉情

尾聲:化鳥雙飛

一個斷人心腸的故事,一曲唱絕的悲歌

四、探究文本(藉助話劇表演與小組討論)

縷清人物關係,分析母子(女)之愛

1、焦母與焦仲卿

2、劉母與劉蘭芝

3、焦母與劉蘭芝

情節:仲卿求母與仲卿辭母

府吏長跪告:伏惟啓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用終不再娶的誓言表現對劉感情的真摯,對愛情的矢志不渝。

(簡潔概括話劇的所選情節有感情誦讀誦讀評價、指導)

對話:焦劉分別的對話

(明確對話情境,比喻手法等,學生分角色表演,評價,指導)

細節描寫: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

(賞析方法點撥細節描寫)

分析朗讀指導誦讀展示

小結:以戲劇性對白爲主體,偶爾加之細節描寫。通過品讀人物之間的對話,深感兩人用情至深,這一份愛情,曲折幽怨,動人心魄,讓我們領略了悲劇愛情的魅力。

阿母心中的蘭芝:

知書達理、聰明能幹---十三教汝織(側面印證了蘭芝的自訴)

(阿母:慈母心腸、理解女兒)

婆婆心中的蘭芝:

1、不懂禮節、自作主張----此婦無禮節,自專由(不把婆婆放在心上)

2、體態不美好---秦羅敷,可憐體無比

焦母:蠻橫無理、軟硬兼施、頑固而有心計

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東家有賢女,阿母爲汝求

引入學生表演的話劇

總結人物形象:

1、聰明能幹多才多藝、知書達理、賢惠美麗---十三能織素等

2、勤勞能幹---雞鳴入機織

3、聰穎智慧---大人故嫌遲、非爲織作遲,君家婦難爲(明白自己在焦家處境)

4、剛強倔強---及時相遣歸

(焦母:故意刁難,異常挑剔)

(二)分析姑嫂之愛

對比兩組“告別”

與婆婆告別:“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

與小姑告別:淚落如珠子

明確:“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姑嫂關係不易相處,蘭芝與小姑關係融洽,正表現了她的懂禮儀、易相處。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對照。另外,辭焦母不落淚,而辭小姑落淚,也可見蘭芝的倔強。

(三)分析兄妹之愛

質問:作計何不量!

利誘: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

威脅: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

阿兄心中蘭芝:

不識擡舉、不知好歹、愚笨---悵然心中煩

阿兄形象:

1、性行粗暴

2、視財如命、趨炎附勢---先嫁得府吏、足以榮汝身

3、尖酸刻薄、冷酷無情---不嫁義郎體,其往何處雲?

劉兄:是一個十足的市儈形象。

(四)分析夫妻之愛

通過揣摩焦仲卿與劉蘭芝的幾次對話進行分析

焦仲卿:

1、對愛情忠貞不渝

2、珍惜眼前人的好丈夫

3、孝順

焦仲卿:

遵守孝道,忠於愛情,追求幸福,爲愛殉情,是一個善良怯弱的書生形象。

焦仲卿眼中的蘭芝

1、值得廝守終身、生死爲友的合格妻子----幸復得此婦、黃泉共爲友

2、受盡委屈之人----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在貫穿話劇的所有對話中,可以看到,劉蘭芝對仲卿、對焦母、對小姑、對自己的哥哥和母親講話時的態度與語氣各不相同,正是在這種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勞、善良和外柔內剛的個性。同樣的,在焦仲卿各種不同場合的話語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於愛情、明辦是非但又迫於母親不正當表達“愛”而養成的誠正而軟弱、但又有發展的性格。

五、深掘文本與拓展延伸

課堂練習:愛的告白

焦劉雙雙殉情,以劉蘭芝或焦仲卿的身份或其他任何一個故事裏的人物,寫一封信。

學生當場宣讀自己的作品,教師進行點評與加深學生對悲劇意識的理解。

拓展延伸: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先秦的《詩經》起源,就拉開了中華詩歌的悠久歷史和傳統;中國是一個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傳久遠、深入人心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而且大多以愛情爲主題,表現的是“在天願爲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這種最樸素的願望,如果生不能結爲夫婦,死後也要同墳臺。這樣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如“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與織女”、“董永與七仙女”等。外國: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兩人合葬,他們所在的兩個家族消除宿怨)。

總結與思考:是愛,還是對愛的扼殺?忠貞的愛情之花,伴隨着兩個年輕生命的凋零而隕落,令人扼腕嘆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用情之深,盡在語言。恰當地表達“愛”,才能收穫美好的親情、愛情。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情節和人物要點,從語言角度初步鑑賞古詩詞的語言藝術。

[教學重點]

把握情節和人物要點。

[教學難點]

從語言角度初步鑑賞古詩詞的語言藝術。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初中我們學習過南北朝時期的樂府民歌《木蘭詩》。今天我們學習被稱爲“樂府雙璧”的另一篇樂府民歌,同時它又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

二、關於“樂府”

“樂府”,是漢武帝時設立的一個官署。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蒐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關於“焦、劉殉情”故事的傳說。漢末建安年間,才貌雙全的劉蘭芝和廬江小吏焦仲卿真誠相愛。但劉蘭芝卻爲婆母不容,婆母百般刁難她,沒有辦法,劉蘭芝只有自請回孃家。夫妻二人雙雙“誓死不相負”。蘭芝回到孃家後,不久,縣令替他的兒子求婚,焦仲卿聞聽此事,二人生人作死別,在蘭芝成婚那天,蘭芝毅然投井而死,仲卿也自縊身亡。兩人變成了一對鴛鴦相對而鳴。這個美好的傳說演化成了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敘事詩。

三、學生整體把握文意,提問:

1、閱讀後,概括詩歌的情節。(開端是故事的開始,交代故事的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爲故事展開做鋪墊。發展是故事的深入,發展反映着客觀事物的運動規律,同時更是人物命運的形成展現。高潮,是故事的最激烈最精彩的部分,人物的命運在這裏得到充分的展示,結局是事物的結果展示。概括故事情節的關鍵是理清故事的思路,焦、劉感情是故事發展思路的主要因素。)

起點:孔雀東南飛,五時一徘徊。

第一部分:開端,是蘭芝對仲卿的訴述。一開始就提出了問題,展開了矛盾。蘭芝和仲卿愛情深厚,本應白頭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逼他們離異。

第二部分:民展,寫蘭芝被遣回家,仲卿與蘭芝告別,發誓要接蘭芝回來。

第三部分:發展,寫蘭芝與仲卿的離情別緒,二人分手之際,依依不捨。

第四部分:高潮,寫蘭芝與仲卿雙雙殉情。

第五部分:結局,表達了詩人強烈的願望。

2、爲情節各部分擬定標題。

提示:五字句。能概括內容,注意人物特點;把握精要,用得體的語言去表達。

明確:起點(首兩句)

第一部分:開端,蘭芝被遣。第二部分:發展,夫妻誓別。

第三部分:發展,蘭芝抗婚。第四部分:高潮,雙雙殉情。

第五部分:尾聲,告誡後人。

3、概括故事主題。

提示:

(1)文章寫了怎樣的故事。

(2)人物的情感是怎樣的。

(3)這個故事具有怎樣的社會意義。明確:故事以時間爲順序,以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和封建家長制的迫害爲矛盾衝突的線索,也可以說按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別離、抗婚、殉情的悲劇發展爲線索來敘述,揭露了封建禮教破壞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歌頌了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忠貞愛情和反抗精神。

4、分章節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深入領會文意。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敘事詩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主題思想。

2、分析人物形象,掌握敘事詩通過人物塑造表達主題的特點。

3、評析人物,瞭解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摧毀青年男女的愛情的罪惡。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人物對話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培養學生結合語境欣賞詩歌語言表達效果的能力。

三、過程方法

品讀法、討論法

四、情感價值觀

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封建家長制及封建禮教摧殘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惡,培養學生珍愛生活。

教學設想:

本文語言接近口語,而且註釋較詳,學生易讀懂詞句。同時全詩篇幅較長,不宜在課堂內串講。因此,教學本詩可從人物命運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題思想。

課前預習:

1、通讀全詩,利用工具書和註釋,掃除詩中文字障礙。

2、瞭解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悲劇(故事情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間聽屠洪剛的歌曲《孔雀東南飛》)

學生用簡潔的語言介紹《孔雀東南飛》

二、走進文本(用問題帶動閱讀)

1、你認爲焦母遣棄劉蘭芝的原因是什麼?

預設:

a、專斷說: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b、無子說:共事二三年。

c、門第說: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裏。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

2、能不能讓他倆殉情的先後順序顛倒一下,讓仲卿先“自掛東南枝”,然後,再讓蘭芝“舉身赴清池”?

預設:

a、劉蘭芝對愛情的忠誠與堅強

b、焦仲卿對愛情與母親的顧慮

3、你對這首詩還有哪些疑問?

預設:

爲什麼劉蘭芝離婚後還能風光再嫁?

資料分享:

漢代對於婦女再嫁,亦與後世不同。漢代出現數位皇太后如漢文帝之母薄姬、漢武帝之母王姬都是再嫁之身,堂而皇之地做國母,無人以爲異。女子再嫁三嫁,亦是不絕於書。據稱,嫁人次數最高者大約是宰相陳平的妻子,嫁給陳平已經是她的第五次婚姻,這亦是令後人吃驚的一個例子。(《中國歷史上的執政太后:女人天下》作者:蔣勝男華東師大出版社)

漢代是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婦女的地位進一步滑落,表現在婚姻戀愛上,就是其自由受到來自社會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限制.但是,漢代婦女還未完全脫離社會生產領域,貞節觀念也未形成習俗禁錮她們的心靈,加上漢代距原始社會尚近,原始古風尤存,使她們擁有一定的權力和自由.她們可以自擇夫婿,可以離婚、再嫁,甚至婚外戀也不受時人嚴厲非議.可見,漢代婦女具有比後世更多的婚戀自由。

兩漢時正統儒者的言論尚未完全拘束人們的社會行爲。當時的成文法律沒有明確地限制婦女再嫁。而實際生活中,婦女再婚的現象屢見不鮮。光武帝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守寡後,看上了有婦之夫宋弘,光武帝親自替她作說客。東漢末年的著名文學家,蔡邕之女蔡琰(蔡文姬),先嫁河東衛中道、被擄入匈奴後與左賢王成親,並生有子女,歸漢後又嫁與董祀,先後改嫁兩次。這樣的身世並沒有成爲她一生的污點,相反她由於傳奇的經歷和文學上的才華被南朝人范曄收入了《後漢書列女傳》。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瞭解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的藝術成就。

⑵ 理解鋪陳、排比、起興的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2、能力目標

⑴ 培養學生運用人物對話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⑵ 培養學生結合語境欣賞詩歌語言表達效果的能力。

3、德育目標:

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封建家長制及封建禮教摧殘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惡,培養學生珍愛生活,敢於和一切腐朽勢力作鬥爭的情操。

【教學重點】

1、理清敘事詩的矛盾衝突和曲折情節。

2、瞭解敘事詩中通過人物對話揭示人物形象的藝術性。

【教學難點】

1、體味人物性格及詩句的民歌氣息和抒情意味。

2、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1、運用誦讀法,讓學生通過反覆誦讀,初步體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點。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將自己對課文的感情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瞭解“漢樂府”的有關知識。

2、梳理詩歌的故事情節。

3、朗誦課文,學習課文的“開端”及“發展”部分。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觀看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最後幾組鏡頭,並配以小提琴曲《梁祝》。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畫面上演繹的故事嗎?

明確:《梁山伯與祝英臺》。這是一個封建社會中男女青年的悲劇愛情故事。像這樣的故事,在封建時代不足爲奇,我們現在就要看到另一個愛情悲劇故事《孔雀東南飛》。

板書:孔雀東南飛

二、解題顯示

1、《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民間敘事詩。是漢樂府敘事詩發展的高峯,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詩歌發展中的重要標誌。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見於徐陵所編的《玉臺新詠》,是以真人真事爲基礎創作的。全詩357句,1785個字,沈歸愚稱爲“古今第一首長詩”,與《木蘭辭》並稱“樂府雙璧”。

2、漢樂府:“樂府”是漢武帝時設立的一個官署。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蒐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三、整體把握課文

1、聽錄音,朗讀課文。

2、學習詩前的小序,概括其內容。

明確:小序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結局、作詩的緣由。

3、要求學生朗讀課文,明確詩歌的寫作順序、線索、概括詩歌的內容。

明確:本詩以時間爲序,以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和封建家長制的迫害爲矛盾衝突的線索,也可以說按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別離、抗婚、殉情的悲劇發展線索來敘述,揭露了封建禮教破壞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歌頌了劉蘭芝、焦仲卿的忠貞愛情和反抗精神。

四、重、難點解決過程

1、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梳理情節。板書明確:

開端(從“十三能織素”到“及時相遣歸”):蘭芝被遣歸。

發展(從“府吏得聞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別。

進一步發展(從“入門上家堂”到“鬱郁登郡門”):蘭芝抗婚。

高潮(從“阿母謂阿女”到“自掛東南枝”):雙雙殉情。

尾聲(從“兩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誡後人。2、提問:詩歌開頭的兩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什麼作用?

明確:作用有二:首先借鳥起興,這是我國古代民歌傳統手法。其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顧爲全篇定下深沉悲哀的基調,形成一種籠罩全篇的悲劇氣氛,起着提綱挈領,暗示全篇的作用。

3、研讀“開端”部分:

⑴ 集體朗誦第一部分

⑵ 提問:詩歌以劉蘭芝自請遣歸的陳辭作爲開篇,開門見山地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間的矛盾。蘭芝自述她十三歲至十七歲待字閨中的生活經歷,意在表明什麼?這是一種什麼手法?

明確:運用鋪陳排比,自述生活經歷,表明:一方面蘭芝有着良好的家庭教養及文化修養,是個多才多藝的女子。另一方面證明“女行無偏斜”,焦母對她的責難毫無道理。

⑶ 要求學生體味“非爲織作遲……及時相遣歸”這幾句話中表現出來的人物性格。

明確:從蘭芝的陳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她那決不忍辱苟且的剛強性格,我們還可從“君家婦難爲”和“徒留無所施”等直白中,也可看出她對造成事端的原委和事態的發展有着清醒的認識,準確的判斷,這是一個頭腦清醒又具有強烈反抗精神的我國古代女性形象。

4、研讀“發展”部分:

⑴ 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概說這部分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明確:仲卿對蘭芝自請遣歸的態度;蘭芝遣歸時打扮及她和婆婆、小姑的告別;蘭芝和仲卿話別,相約來日三個方面的內容。

⑵ 體味仲卿對她母親及蘭芝的對話,談談其作用。明確:作用有三:

第一,通過仲卿之口證實蘭芝是無辜被遣,並表現了蘭芝和仲卿夫妻恩愛。

第二,初次展示了焦仲卿懦弱的性格。他雖然很愛蘭芝,對愛情忠貞不二,但在他母親的逼迫下,不敢反抗,只好休了蘭芝,對未來還抱有一絲幻想。

第三,塑造了一個專斷蠻狠,頑固而有心計的封建家長形象。焦母對兒子的請求,不爲所動,反而勃然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A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A”顯得專斷而又頑固。但也頗有心計,訓斥之後又撫慰仲卿:“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爲汝求A”企圖以此打動仲卿,動搖他對愛情的專一態度。

⑶ 要求學生集體朗誦“雞鳴外慾曙……涕落百餘行”這一部分,討論:這一部分寫蘭芝嚴妝,和婆婆告別,和小姑告別,有何作用?

明確:蘭芝嚴妝:運用一連串的誇張性的鋪陳排比,旨在寫她的美,更表現了她的從容鎮定,蘭芝用自己美,向丈夫表達了自己對他的愛,向婆婆表示了她的無辜和堅強。和婆婆告別:表現了她從容鎮定,不卑不亢,“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這番話表面上是自謙自責,實際上是柔中寓剛,與那個“怒不止”的婆婆在修養和性格上形成鮮明的對照。與小姑告別:“淚落連珠子。”因爲她看着小姑長大,現在一旦離別,不覺悲從中來,這淚水中既有同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對自己無端被遣歸的悲憤。而一旦登車去,那無法抑制也無須再掩飾的悲傷使她終於失聲痛哭起來。至此,蘭芝那倔強而又善良的性格以及她對小姑、對仲卿依依難捨的深情得到了細膩而又充分地表現。

⑷ 提問:“夫妻誓別”這一情節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明確:有兩個作用:首先,它再次強調了這對新婚夫婦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們的分別,非是己願,而是逼迫,這就爲後面寫他倆的殉情奠下了基石。其次,在分別之時,蘭芝既表白了對愛情的忠貞,也表露了對前途的憂慮,擔心自己那個性情暴烈的兄長“恐不如我意”,這爲下文的兄長逼嫁,以死踐盟等情節埋下了伏筆。因此從情節發展來看,這是個必不可少的過渡段落。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開端”和“發展”部分,人物的性情及悲劇劇情初現端倪,結局我們將在下一節課揭曉

六、佈置作業

1、背誦“雞鳴外慾曙……二情同依依”一部分。

2、閱讀課文後所附“漢樂府”的有關資料,對“漢樂府”有個大致的瞭解。

3、朗誦課文,對課文的人物對話多加揣摩。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篇5

一、新課導入

上課前,先播放歌曲《孔雀東南飛》MTV:

一個人不妨多有幾許惆悵

只要不再有這出悲劇

一個人不妨多有幾回猶豫

只要不再有這出悲劇

莫讓那悲劇又重演

那悲劇又重演

眼前溫柔的靈魂

豈不是夢中的倩影

爲什麼無可奈何

只當她是窗外一朵浪漫的雲

幾千年來的故事

竟不曾喚醒猶豫的你

爲什麼無可奈何

孔雀東南飛

五里一徘徊

剛纔播放的是包美聖的歌曲《孔雀東南飛》,曲調纏綿悱惻,令我們爲之傷感。那麼,這對恩愛夫妻——焦仲卿、劉蘭芝——緣何分手呢?

問題一提出,學生馬上來了激情,議論紛紛。

(好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在營造良好氣氛的基礎上,學生的情感較爲投入,理解也較爲深刻,思想在不時的碰撞中有智慧的火花出現,爲這個課走向成功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二、基礎落實

1、通假字。

2、文言實詞。

3、詞類活用。

4、古今異義。

5、文言句式。

三、研究探討

(“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是新時期的教學模式,要求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發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批判意識。)

1、人物分析:(主要由學生討論完成,教師不作具體分析)

人物形象之一——劉蘭芝:

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貌

溫柔、賢淑、勤勞

自尊、自信、自重、有禮、有節、有度、有情、有義、有心

忠貞而有反抗精神

人物形象之二——焦仲卿:

溫情、軟弱

愚孝

忠貞

人物形象之三——焦母:

專橫跋扈

2、劉蘭芝才、德、貌“三全齊美”,焦母出於什麼心理而一意地要休掉這個難得的媳婦?(以下是學生討論的結果)

無子說(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爲大”)

更年期說

戀子說(焦母與仲卿相依爲命,蘭芝的到來,使氏母子的感情依戀大不如前)

妒忌說(蘭芝太優秀了,做婆婆的與之相比,大爲遜色)

討厭說(蘭芝是焦父在世時作主娶進門的,焦母一直不喜歡)

煎熬說(有道是“堂上交椅輪流坐,十年媳婦熬成婆”,但蘭芝卻不服焦母“管教”)

隔閡說(焦母在家很孤單,而蘭芝不理解,只知勞作,婆媳間缺少溝通)

無行說(在焦母眼裏,女子無才便是德)

第三者說(縣令與太守公子均看上了蘭芝,故對焦母施加壓力)

另娶說(焦母喜歡東家賢女羅敷,並與之達成某種默契,故需休掉蘭芝)

能幹說(焦母擔心兒子過於軟弱,家裏的大權會落到能幹的蘭芝手裏)

門第說(焦母爲仲卿前程計,想休掉無背景的蘭芝,娶個門第高的小姐)

美色說(焦母擔心兒子沉溺於蘭芝的美色,胸無大志,耽誤了仕途)

3、如何理解劉、焦之死?

劉、焦之死在當時有必然性。因爲他們面臨的抉擇只有兩種可能:或向焦母、劉兄屈服,違背自己的愛情誓約;或者以一死來維護兩人的愛情誓約。劉、焦不可能隨心所欲地選擇第三個可能。因爲他們所處的社會條件並不是他們自己選定的,而是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劉、焦之死,固然有外來的壓力,但也有其內存的原因。這原因就是他們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擺脫當時佔統治地們的封建意識形態。

《禮記·本命》中記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由是觀之,焦母迫害蘭芝用的是第一條。

《禮記》中還規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焦母壓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順這一條。劉蘭芝回孃家後,也遭到家長的威壓。

可以說,焦仲卿徹頭徹尾就沒有反抗過,而劉蘭芝雖說有反抗,但不是太明顯。

兩人最終的雙雙殉情只能說是可愛的、可貴的,但不明智,其精神可嘉,做法不足取。

4、兩家的合葬有沒有現實可能?

有可能:從焦家

沒有可能:

四、拓展延伸

1、假如劉蘭芝不沿着課文敘述的路子走,還有他法嗎?

2、和焦劉愛情悲劇極爲相似的陸(遊)唐(琬)卻沒有走上自殺徇情的道路,這是爲什麼?

五、總結收束

這首首敘事長詩震撼我們心靈的,是一個簡單、普通但也更偉大、更普遍的東西,即對人的生命的偉大關懷,小序中的“時人傷之”的話便體現了作者記敘這件悲劇故事的原初動機。這種對人的生命的偉大關懷恰恰是對於文學藝術最爲重要的東西。

爲了強化《孔雀東南飛》中焦劉悲劇的震撼力,也使這一課文留給學生更深刻的印象,在結束全文前播放了另外一首流行歌曲——屠洪江的《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

飛到天涯去不回

千般戀愛萬種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時候

秋聲格外讓人悲

天若不盡人意

我願生死相隨

大江上下殘照斜陽萬物低垂

情深的時候

哪種離別不傷悲

這次癡心赴水何時何地相會

我願有情人共飲一江水

紅塵外柔情內有沒有斷腸的淚

但求真心以對今生何懼何悔

這首蕩氣迴腸、感人肺腑的歌曲,滿含激憤,深深地震撼了學生的心靈,使他們久久地沉浸在這千古悲音中,難以釋懷。

六、作業交流

全文結束之後,佈置學生選取文中最感興趣或最有心得的一點,寫一篇研究性小論文。

【教後】

1、本課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先深入鑽研教材,瞭解學生,再設計出若干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放手讓學生討論,教師只作適時的點撥,真正體現了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2、真正體現了新教法的“四性”:開放性、羣體性、合作性、交互性。

3、課文分四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新課導入、基礎落實一課時,研究探討一課時,拓展延伸一課時,總結收束、作業交流一課時。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樂府詩歌的基本特點,把握重點字詞,學會詩歌發的分析與鑑賞

過程與方法:實踐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法,深入分析本詩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劉蘭芝與焦仲卿忠貞的愛情給予肯定,對封建社會家長專制的婚姻制度給予否定。聯繫現實,在肯定這份忠貞愛情的同時也要明確生命是可貴的,要珍惜生命。

二、教學重點:

1、掌握重點字詞

2、掌握樂府詩歌的特點

3、鑑賞詩歌藝術特色

三、教學難點:

1、深入理解本詩的思想感情

2、鑑賞本詩藝術特色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五、教學課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介紹並瞭解樂府詩歌

2、熟讀全詩,概括其主要內容,解決疑難字詞

3、理清詩歌線索,劃分層次

二、教學重難點:理清故事發展線索

三、教學方法:講授、討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愛情是從古到今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我們從文學、影視作品中接觸到很多關於愛情的傳說。說說你們知道的愛情故事。(學生回答,老師總結,明確“四大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孟姜女、牛郎織女,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等)這些愛情故事多以喜劇開場,以悲劇告終,感人至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漢末建安中,發生的一個愛情悲劇。

二、介紹樂府詩

問題1: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知道這是一首樂府詩。那麼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樂府詩?

明確::樂府詩:中國古代樂府官署(漢武帝首設)中配樂演唱的詩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創作兩大類。樂府詩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中,漢樂府民歌又稱漢樂府,風格活潑自然;南朝樂府民歌風格清新宛轉;北朝樂府民歌,風格質樸剛健。南朝的《孔雀東南飛》與北朝的《木蘭辭》並稱“樂府雙璧”,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

問題2: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長篇詩歌。《離騷》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那麼《孔雀東南飛》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有什麼樣的地位?

明確: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古代漢民族最長的敘事詩。

三、熟讀課文

1、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解決疑難字詞(糾正字音)

明確:槌牀

哽咽

伶俜

葳蕤

纖纖

躑躅

奄奄

2、二讀課文,要求:本詩是一首敘事詩,請同學們細讀課文,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將全詩分層。(將學生6人分爲一組,讀完課文之後小組討論,展示結果)

成果展示(示例):

引子(第1段)以“孔雀東南飛”託物起興

開端(第2段)劉蘭芝自請遣歸

經過(第3——12段)蘭芝與焦仲卿離別

發展(第13——21段)蘭芝抗婚

高潮(第22——31段)兩人殉情

尾聲(第32段)勸誡後人

3、再理清詩歌故事情節的基礎上,總結詩歌主要內容。(學生自己總結,要求線索要清晰)

明確:本詩以劉蘭芝與焦仲卿愛情發展爲線索,依次寫了蘭芝遣歸、夫妻話別、蘭芝抗婚、兩人殉情的情節,表現了兩人對愛情的忠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熟讀全詩,分析人物形象

2、掌握“偏義複詞”及其用法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學方法:講授、小組討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本首詩歌敘事性強,人物性格鮮明,能夠運用個性化的語言表明詩歌發展的成熟。上節課我們理清了全詩的故事情節,這節課針對詩歌中的人物,我們來分析其性格的特點。

二、人物分析

(一)學習形式: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由各組從劉蘭芝、焦仲卿、焦母、劉兄、劉母五位人物中選擇自己要分析的人物。要求:找出原文,分析概括。

成果展示(示例):

劉蘭芝:

1、第一段“十三能織素……十六誦詩書”,第十三段“十三教汝織……十六知禮儀”,第23段“左手持刀尺……晚成單羅衫”——心靈手巧,勤勞,聰慧

2、第九段“指如削蔥根……精妙世無雙”,第14、17段,蘭芝回家後媒人絡繹不絕——容貌美麗

3、第十段“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裏”、“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第26段“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知書達理,善良明理

4、第二段“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第20段“蘭芝仰頭答……”,從劉蘭芝應對婆婆、兄長的逼迫,看出她的不卑不亢,果斷堅決

5、從劉蘭芝拒絕其他說媒可以看出她不爲榮華所動,忠於愛情

焦仲卿:

1、第五段“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第11段“誓天不相負”,第31段仲卿殉情——忠於愛情

2、第七段“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性格軟弱,優柔寡斷

焦母:第六段“阿母得聞之,槌牀便大怒”,第十段“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蠻橫無理,專橫

劉兄:第19段“阿兄得聞之……其往欲何雲”——粗暴,趨炎附勢,冷漠

劉母:第13段、第15段、第17段——善良,愛惜子女,但本質上還是封建家長

總結:焦母、劉兄以及劉母都是封建家長的代表。在當時社會,女子要遵守“三從四德”,劉蘭芝在婆家受到婆婆的逼迫,丈夫焦仲卿性格懦弱,回到孃家則凡事都要聽從兄長。而劉焦的愛情悲劇是時代的產物,也是個人性格使然。

(二)選取文中具有戲劇性的情節,如“蘭芝自遣”,“仲卿求情”、“夫妻話別”、“劉兄逼婚”等,將其改寫爲短劇,分角色扮演。要求:自取短劇名稱,小組合作,改寫短劇並表演。

三、偏義複詞

本詩中有些詞語很有意思,大家解釋一下這些詞語的意思:

1、便可白公姥公公婆婆,這裏指婆婆

2、晝夜勤作息勞作休息,這裏指休息

3、我有親父兄父親和兄長,這裏指兄長

4、逼迫兼弟兄弟弟和哥哥,這裏指哥哥

5、其日牛馬嘶牛和馬,這裏指馬

從這些詞語的解釋中大家發現什麼問題?(學生回答,引出偏義複詞)

明確:這些都是偏義複詞。偏義複詞,是指一個複音詞由兩個意義相同或相反的語素構成,但整個複音詞的意思只取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而另一個語素只作爲陪襯。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熟讀全詩,分析本篇詩歌藝術特色

2、探討本詩的思想內涵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鑑賞本詩的藝術特色

三、教學方法:講授、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樂府詩歌大多來自民間,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和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而魏晉時期又是詩歌發展的重要時期,所以漢樂府有着自身的特點。本節課就本詩的藝術特色我們來進行鑑賞。

二、鑑賞本詩

問題:對於詩歌的鑑賞,我們可以從其思想感情、人物形象、表現手法等多個方面來鑑賞。針對這首詩,我們從其表現手法上,看看有什麼樣的特點。(小組討論並歸納總結)

成果展示(示例):

第一,運用比興手法。這首詩以孔雀失偶起興,奠定了全詩的基調,也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第二,運用鋪陳手法。詩歌開頭蘭芝自陳:“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爲君婦……”以時間爲順序,表現出劉蘭芝從小聰明能幹、多才多藝,很有教養,暗示了焦母逐走媳婦的無理。第九段蘭芝離開焦家時也有一段細緻的鋪陳:“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表現蘭芝剛強鎮定而又留戀不捨的豐富的內心活動。後面寫太守家迎親的隊伍:“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從人四五百,鬱郁登郡門。”此處的鋪陳渲染出太守家煊赫的財勢,也從反面暗示了蘭芝不貪圖榮華富貴、忠於愛情的高潔品格。

第三,善用比喻。“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兩個比喻原來的共通點變成分歧點,這對於情節的發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畫,有很大的作用。

第四,前後照應。文中多次出現前後呼應的詩句,如以“孔雀東南飛”開頭,以鴛鴦雙飛結尾,增強了詩歌的意蘊;蘭芝自述“十三能織素……”與後文劉母“十三教汝織……”相呼應,強調了蘭芝的聰慧;劉焦分離時“君當做磐石,妾當作蒲葦……”與蘭芷出嫁前“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相呼應,表現出故事情節的轉折。

三、討論:

聯繫社會現實,你怎樣看待劉蘭芝與焦仲卿的做法?

成果展示(示例):兩種看法。第一種認爲“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兩人對愛情的忠貞是值得肯定的,況且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兩人都有封建家長逼迫,重新在一起幾乎是不可能的。第二種看法,“愛情誠可貴,生命價更高”,從本詩中可以看出兩人婚姻結束之後完全可以找到更合適的人,各自組建家庭。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篇7

◆設計意圖

將古代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並序)》改編爲小話劇《劉蘭芝與焦仲卿》並在課內演出。對這首詩歌的教學,通常的做法是:從詞句的理解到層次分析;從人物形象把握到主題的提煉以至於藝術手段的分析。本設計擬突破這一傳統程式,將靠抽象思維來理解的詩歌改編爲直觀性很強的舞臺藝術,着眼於詩歌與話劇的特點,在不同藝術形式的轉換中,深入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人物性格和藝術特徵,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鑑賞能力。

◆設計提要

1、基於這首詩歌的故事情節和矛盾關係,可以改編爲戲劇衝突激烈的劇本。

2、導學生對話劇知識有一定的瞭解,具備編演的能力。

◆設計實施

1、改編要求。

(1)每位同學都要進行改編,然後分組討論,各組選出組內的優秀劇本,並集思廣益加以修改,作爲演出的底本。

(2)準確理解詩歌內容。除了把握詞句意義外,對詩歌涉及到的偏義複詞、文化禮俗、賦比興手法等也需透徹瞭解。

(3)戲劇衝突和戲劇語言是戲劇文學的兩個重要內容,改編時要準確把握原詩的矛盾關係來構成戲劇衝突,改編後的戲劇語言要有個性化特徵,符合原詩中人物的身份。對場景等的交代可用舞臺說明。

(4)劇本的改編要忠於原作,而且在劇本的佈局謀篇。人物語言的潤色上,都對寫作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因而改編是寫作能力的檢閱。

2、表演安排。

演出前對欣賞表演的同學提出要求,不能光看“熱鬧”,而應看出“門道”,進一步對原詩進行思考,同時對詩歌、話劇這兩種不同藝術手段在表現同一內容時所產生的效果進行比較。

(1)演出設主持人一人,負責演出進程的主持;由一名同學負責朗讀舞臺說明。

(2)劇本分爲兩幕四場。蘭芝在焦府爲第一幕,回到劉家爲第二幕。按劇情分組表演。

(3)結尾部分的處理;配樂朗誦。詩歌原作中蘭芝舉身赴清池和仲卿自掛東南枝的情節,以及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結尾,由於舞臺的限制,學生不可能做惟妙惟肖的表演,而這一部分是戲劇衝突的高潮部分又不能草率,因而採用二胡演奏《化蝶》樂曲爲背景音樂,殉情的劉、焦二人採用虛擬的表演動作來象徵。對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結尾部分,由一位朗讀富有感情的同學在背景音樂中用低緩、壓抑的語調來朗誦: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爲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飛天去不回,誠願有情人,共飲一江水。

用《化蝶》樂曲來移花木,使這首詩很難在舞臺上表現的浪漫主義色彩濃厚的結尾,得到了很好的處理。朗誦的最後四句是借用歌曲《孔雀東南飛》裏的句子,既吻合原詩開頭的佳禽失偶,又表達出人們的美好願望。朗誦時應儘量放慢節奏,配合好音樂的速度。如泣如訴的配樂朗誦,自然地將劇情推向高潮,讓學生沉浸在音樂裏,忘情於故事中,收到“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藝術效果。

演出結束後,教師提出如下問題,啓發學生思考並回答。

提問:剛纔演出的小話劇中,主要人物有劉蘭芝,焦仲卿,焦母,劉兄。那麼,同是感情深厚、愛情專一、敢於反抗的劉蘭芝和焦仲卿有何不同?同是封建家長制的代表,焦母和劉兄的思想性格有何差別?

明確:劉蘭芝對封建家長制有清醒的認識,不抱任何幻想;而焦仲卿對封建家長制抱有一定幻想,性格比較軟弱。焦母體現的是封建家長的冷酷自私、專制暴戾和不講道理;劉兄貪財慕勢,是一個勢利小人,體現了封建家長的庸俗和醜惡。

點撥:人物是主題的載體。對人物的思想性格深入思考、準確把握,隨之深入理解主題: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劇是封建家長制的罪惡造成的。對這各同類型的藝術形象,作者在塑造時注意了個性上的差異,這正是作品的藝術魅力之所在。

說明:該問引導學生進行同中有異的比較,以養成其細微之處留心的習慣,並進而深入體會作品的思想意義和藝術特徵。

提問:從詩歌中看,焦母“遣歸”劉蘭芝的理由是“無禮節”和“自專由”,但劉蘭芝的表現並不是這樣的,可見這只是焦母的藉口,你能推測一下焦母“遣歸”的根本原因嗎?

明確:詩中說焦、劉二人“共事二三年”,可是尚無孩子,在“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的封建時代,“無後”可能是“遣歸”的最根本的原因。

點撥:焦母爲封建家長制的代表,她的立身行事,顯然以封建禮教爲準則,這樣就能更深刻地認識封建制度的罪惡。

說明:這一問的社會意義似較深廣,即使在當今,這樣的封建觀念仍然存在,這在思想教育上很有意義。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的】

1、瞭解焦、劉愛情悲劇,封建家長制摧殘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

2、瞭解作品是如何在尖銳的矛盾衝突和曲折的情節發展中,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徵,塑了反禮教、爭自由的男女青年的藝術形象的。

3、瞭解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的藝術成就;理解鋪陳、排比、起興的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誦懂全詩,熟悉情節,探討人物悲劇命運的原因及典型意義。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教學用具】多媒體網絡教學。 【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瞭解“漢樂府”的有關知識;朗讀課文;梳理情節;學習小序及起句的作用。

【教學步驟】

〖複習舊課〗

抽查背誦《離騷》最後一段。

〖學習新課〗

導入:請大家在音樂的伴奏下,自讀課前提示,以及課後有漢關樂府的知識。

(教師打開網頁。展示課題、背景音樂(梁祝協奏曲)與背景圖片。)

2、明確本節課的任務(見網頁)

3、剛纔你們聽到的是什麼音樂?《梁山伯與祝英臺》。《梁祝》反映的.是封建社會中男女青年的悲劇愛情故事,像這樣的故事,在封建時代不足爲奇,我們現在就要了解到另一個愛情悲劇故事《孔雀東南飛》了。

4、語文知識

(強調:《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與北朝的《木蘭辭》並稱“樂府雙璧”(又稱爲“南北雙璧)。課文選自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臺新詠》。)

關於“漢樂府”。請看40頁方框裏的介紹。

五言詩起源與發展:(多媒體顯示)

中國古代詩歌體裁。全篇以五字句構成。最早產生於漢代民謠和樂府民歌。到了東漢時期的樂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於成熟,如《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等。文人五言詩是在學習民歌的基礎上出現的。標誌着文人五言詩達到最高成就的,是東漢末年無名氏的《古詩十九首》。建安以後,五言詩創作日趨繁盛。唐代以後,五言詩更爲發展,出現了五言律詩和五言絕句。由於五言詩可以容納更多的詞彙,從而擴展了詩歌的內容,更靈活細緻地抒情和敘事,因此,它適應漢以後發展了的社會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詩的正統地位,成爲中國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唐以前的五言詩遂通稱爲“五言古詩”或“五古”了。

樂府命名有很多種類:

一歌,如《襄陽歌》;二行,如《兵車行》;三歌行,如《短歌行》、《燕歌行》;四引,如《丹青引》;五曲,如《明妃曲》;六吟,如《樑甫吟》;七辭,如《明妃辭》;八篇,如《白馬篇》;九唱,如《氣出唱》,十調,如《清平調》;十一怨,如《長門怨》;十二嘆,如《夢妃嘆》。

5、聽(網絡)錄音朗讀,給每個自然段標明序號,思考給全詩分幾部分,如何用簡短的詞語概括各部分。

6、討論之後,用PPS顯示:

〖情節〗

小序:

一、起興

二、遣歸

三、逼嫁

四、殉情

五、化鳥

6、翻譯小序。

問:小序有什麼作用?

明確:(小序)概括故事發生的時、地、人、情節,寫作緣起。

7、討論起興的作用:

一、起興:烘托悲劇氣氛,提攝全篇,引出下文。

8、有時間就讓學生朗讀第一部分

〖家庭作業〗

1、翻譯全詩,提出難懂的詞句;

2、本詩猶如一出電視劇,請給各部分每個場面再用一個詞語或短語概括一下其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疏通全詩詞句;掌握“相”字、部分偏義複詞與“自”字的用法;概括各部分每個場面的內容。

【教學步驟】

〖複習舊課〗 檢查有關漢樂府及本詩有關的知識。

〖學習新課〗

1、疏通全詩詞句(要求針對每段提出問題,小組競賽);

結合概括每個場面內容

PPS:

┌請歸 ┌蘭芝還家

│求情 │縣令遣媒

│斥子 │蘭芝拒媒

二、遣歸│慰婦 三、逼嫁│

│整妝 │太守遣媒

│拜別 │阿兄逼允

└密誓 └太守籌婚(鋪陳排比)崐

┌備嫁 ┌對蘭芝夫婦的同情

│訣別 │追求幸福生活的願望

四、殉情│ 五、化鳥│

│別母 │對封建制度的抗議

└殉情 └照應開頭

3、掌握部分詞語的用法(見PPS)

〖家庭作業〗

思考:劉蘭芝與焦仲卿爲什麼自殺?

(要求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其原因;要求有理有據,根據教材及有關的背景知識來說明。要寫在筆記本上,明天檢查。)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討論問題;總結課文;背誦有關段落。

【教學步驟】

〖複習舊課〗

1、檢查詞句知識及文學常識。

2、討論問題:劉蘭芝與焦仲卿爲什麼自殺? (可各抒己見)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試着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悲劇的底因,即探究劉蘭芝婆媳關係。

2、積累重要的虛詞用法和偏義複詞、古今異義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學習本詩通過人物對話及在尖銳的矛盾衝突和曲折的情節發展中塑造人物的特點。

2、難點:

探究主人公悲劇的底因。

教學方法

探究法。

教學時數

共3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設計意圖課前預習蒐集《孔雀東南飛》研究綜述類文章進行閱讀。

1、讓學生預習、翻譯、自學課文,自行識記生字、生詞和字音,落實本文的重點實詞“相、自、見”的用法和意義。

2、讓學生自行查找資料或上網檢索漢樂府的特點、文學常識和文化常識。

3、爲學生提供幾篇有關本課的教研文章,讓學生開闊眼界,同時瞭解研究類文章的寫作模式。本教案系研究性學習方案,旨在培養學生自讀習慣和探究意識。搞好預學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尤其是古文。導語設計設計一:愛情是人類最美麗的情感,也是世界文學作品的永恆主題。古今中外比比皆是:詩經有之、漢樂府有之、唐詩宋詞有之、明清小說有之,但丁筆下有之、莎士比亞筆下有之、巴爾扎克筆下有之、托爾斯泰筆下有之、曹雪芹筆下有之、瓊瑤筆下有之,或悲或喜的愛情感動着人們。下面請看一首愛情誓言:《上邪yé》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爲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梁祝化蝶、唐伯虎點秋香都是熟知的愛情故事,今天讓我們再來看一下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

設計二:播放歌曲《孔雀東南飛》MTV:

一個人不妨多有幾許惆悵

只要不再有這出悲劇

一個人不妨多有幾回猶豫

只要不再有這出悲劇

莫讓那悲劇又重演

那悲劇又重演

眼前溫柔的靈魂

豈不是夢中的倩影

爲什麼無可奈何

只當她是窗外一朵浪漫的雲

幾千年來的故事

竟不曾喚醒猶豫的你

爲什麼無可奈何

孔雀東南飛

五里一徘徊

剛纔播放的是包美聖的歌曲《孔雀東南飛》,曲調纏綿悱惻,令我們爲之傷感。那麼,這對恩愛夫妻──焦仲卿、劉蘭芝──緣何分手呢?學生試着解讀《上邪》。

天啊!我想和您相親相愛,要使愛情永遠不衰竭。高山失去山頭,江水完全枯竭,冬天雷鳴夏天下雪,天地合在一起,才肯和您斷絕!以愛情這個世界文學作品的永恆主題引出課題;以古詩引出本文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感染力。解題及文學常識請學生解說檢索到的“漢樂府的特點”“漢樂府的特點”: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構。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之用。它所蒐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玉臺新詠》由南朝陳朝徐陵編選,是《詩經》、《楚辭》之後最早的一部古詩總集。

本詩開頭兩句(第一段)遊離開情節之外,是否可以刪去?爲什麼?

明確:不能刪。這是民歌習用的起興手法。它爲全詩製造一種徘徊顧戀的情調,又有提攝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第二段從13歲說到17歲,一一道來,是否太煩瑣?它與情節的發展有什麼關係?

明確:不煩瑣。這是一種鋪陳手法,稱爲“賦”。

本文選自南朝宋代徐陵編《玉臺新詠》,原題《古詩爲焦仲卿妻作》,是保存下來的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與北朝的《木蘭辭》並稱“樂府雙璧”。沈歸愚稱之爲“古今第一首長詩”。積累是語文學習的必要手段,積累出習慣,習慣出能力,能力出成績。模擬人物講述情節幸福的愛情是相似的,不幸的愛情各有各的不幸。請從模擬文中某個人物的視角按“開端──發展──再發展──高潮──結局──尾聲”的順序用現代漢語把《孔雀東南飛》的愛情故事講給大家聽依照故事情節發展的線索,將全詩分成五部分,並給各部分擬一個小標題。

第一種劃分法:第一部分(一至二段)蘭芝自訴開端揭示矛盾;

第二部分(三至十二段)遭遣盟誓發展推進矛盾;

第三部分(十三至二十二段)被迫改嫁繼續發展繼續推進矛盾;

第四部分(二十三至三十二段)雙雙殉情高潮矛盾進入頂峯;

第五部分(三十三段)鴛鴦和鳴結局解決矛盾;

(如有遺漏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第二種劃分法:

開頭兩句:託物起興,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蘭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開端;

第二部分蘭芝和焦仲卿的別離、抗婚、殉情的悲劇發展線索來敘述,揭露了封建禮教破壞:夫妻誓別(6~12自然段)──故事的發展;

第三部分:蘭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發展;

第四部分:雙雙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誡後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聲。

本詩以時間爲順序,以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和封建家長制的迫害爲矛盾衝突的線索,也可以說按劉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歌頌了劉蘭芝、焦仲卿的忠貞愛情和反抗精神。整體感知情節,梳理文章的結構。擬標題就是鍛鍊學生概括能力。落實重要虛詞用法請一、二、三組的同學結合具體事例分別歸納“相”“自”“見”的用法,請第四組的同學評判。要求學生列表比照記憶。文化常識積累“五更”知識具體見聯繫舉隅表格也系積累生活常識分析人物形象形象塑造是文學創造的重要任務,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請同學簡要分析鑑賞文章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劉蘭芝:勤勞善良、美麗賢惠、知書達禮、多才多藝。追求愛情婚姻的自由,維護自己人格尊嚴。忍讓既是美德又是缺點。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焦仲卿:大孝子,忠於愛情,有反抗精神。有懦弱和服從的弱點。

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貌,溫柔、賢淑、勤勞,自尊、自信、自重,有禮、有節、有度,有情、有義、有心。

焦母:她是一個反面人物,在詩中,她是封建舊禮教的代表人物。她極端蠻橫無理,獨斷專行。她無視焦、劉的愛情,折磨蘭芝,威逼利誘仲卿。是一個摧殘青年、摧殘愛情的封建家長。

焦仲卿:忠於愛情,而不敢直接反抗,忍辱負重,但膽小怕事。委曲求全。“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堅貞不逾“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叛逆精神。焦仲卿:溫情、軟弱,愚孝,忠貞。抓住人物在文中的具體行爲表現,來分析人物的心裏及思想感情。深度感悟文本重點研究分析悲劇的底因,即探幽劉蘭芝婆媳關係文中蘭芝被休原因的字樣: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篇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生能夠賞析這首詩歌的人物形象和特點,以及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

【過程與方法】學生在啓發式教學和小組合作探究討論中學習人物形象和社會背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熱愛以及對美好愛情的追求。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對詩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瞭解人物美以及愛情美。

【教學難點】理解劉蘭芝和焦仲卿愛情悲劇的根源與意義。

三、教學方法

互動教學、啓發教學、探究式教學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憐愛,萬種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時候,秋聲格外讓人悲。天若不盡人意,我願生死相隨,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殘照斜陽,萬木低垂,情深的時候,哪種離別不傷悲?這次癡心赴水何時何地相會?我願有情人共飲一江水。紅塵外,柔情內,有沒有斷腸的淚。我願有情人共飲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對,今生何懼何悔。”

然後導入本課。

(二)整體感知

快速瀏覽全文,結合剛纔的《孔雀東南飛》歌曲,談談你對整個故事的感受?並用一兩個字概括你的讀後感

明確:悲傷、哀怨(等)

(三)深入研讀

1.大家讀了文章,知道劉蘭芝是本故事的主角,那麼仔細閱讀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寫到了劉蘭芝?她有何特點?

(1)文章第二段中“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爲君婦,心中常苦悲”的內容分析。

明確:聰明能幹,多才多藝,很有教養。

(2)當蘭芝離開劉家時。“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鐺。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組細步,精妙世無雙”。

明確:一連串誇張性動作的鋪張,意在表現蘭芝的美貌,以及被逐離焦家前的沉着冷靜鎮定自若,突出“精妙世無雙”這一點,既體現蘭芝之美,堅強,也是側面烘托對她命運不公的譴責。

(3)蘭芝再嫁時候的狀態又是麼樣子的呢?。

明確: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從側面烘托了她的美……無疑都反映了劉蘭芝的善良。

2.(討論)大家想一想,蘭芝如此之美,她卻被休了,難道是她的丈夫的原因嗎?她的丈夫又是怎樣得人呢?

明確:“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髮同枕蓆,黃泉共爲友。”

“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

“……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娶。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

“自掛東南枝”。

說明:焦仲卿重情重義,而且具有一些叛逆的精神,爭取。

3.(討論)如此美麗的愛情怎沒延續呢,是誰製造了這場愛情悲劇?他們有什麼特點起到什麼作用?

明確:焦母蠻橫無理、蘭芝的兄長不近人情。

作用:襯托出愛情的美麗和忠貞。

(四)拓展延伸

1.劉蘭芝是那樣的美麗善良,劉焦的愛情是那樣的完美,焦母爲什麼要把蘭芝休了呢?

明確:《禮記本命》中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有人據“共事二三年”還沒子嗣,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爲大。”所以劉蘭芝被休。

呈現方式:你們有什麼感悟,各抒己見。

2.被休後的蘭芝被太守家看中,爲什麼還要“舉身赴清池”呢?還有焦仲卿的“自掛東南枝”在文中起到什麼作用?

明確:以死向封建禮教抗爭,更是她(他)反抗性格的昇華,完成了她(他)完美的人格。

(五)小結作業

小結:因此,作者給了我們一個完美的結尾,正像《梁祝》這首曲子(放樂曲)一樣。

作業:瞭解陸游與唐琬的故事。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篇11

一、導入

封建家長制是扼殺青年男女愛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婚後公婆或者丈夫稍有不滿,就可以憑一紙修書將女子趕回家。

這樣的悲劇在古代不足爲奇。早在梁祝之前即有一個感人肺腑的愛情悲劇--《孔雀東南飛》以得美麗的孔雀被活活拆散,美夢只有在死後才能實現。

二、解題

本詩原題《古詩爲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選自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臺新詠》,這是我國最早的樂府詩集。本詩時保留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長的一首長篇敘事詩。稱古今第一首長詩(區別於第一首長篇抒情詩:離騷)。與《木蘭辭》合稱 樂府雙璧

樂府:原指掌管音樂的官府,後來把樂府官署所採集、創作的歌詞也稱爲樂府或者新樂府。

三、課文把握

1、文章結構

開端--蘭芝被遣

發展--夫妻惜別

再發展--蘭芝抗婚

高潮--雙雙殉情

尾聲--告誡後人

四、課文分析

1、概括詩前小序的內容

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結局,作詩的緣由。

2、詩歌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什麼作用?

兼用比興,以孔雀失偶來暗示夫妻離別。孔雀徘徊反顧爲全詩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調。統攝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3、尾聲化爲鴛鴦充滿了什麼色彩,結構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義色彩,呼應開頭寄託人們追求戀愛自由,生活幸福的強烈願望。

五、探究閱讀

關於鋪排

1、第9段,雞鳴外慾曙……精妙世無雙。

師:本段用了什麼手法?

生1:本段用了鋪陳、排比的手法。

師:能給大傢俱體解釋一下鋪陳嗎?(生1沉默)

師:心裏知道不好表達,是吧。我來解釋一下,鋪陳,即鋪敘,詳細地敘述。

師:請用本段中的一個詞概括它的內容。

生2:嚴妝

師:此時此刻,劉蘭芝爲何要嚴妝,並且還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寫裝束和儀容,有何用意?請同學們思考,同桌之間可以交流。

學生回答。

生3:嚴妝是劉蘭芝一貫的習慣,愛美的表現。

生4:我認爲正說明劉蘭芝知書識理,有涵養。

生5:它的作用是表現劉蘭芝的自尊、外柔內剛。

生6:我認爲這裏正說明她沉着、鎮靜,臨陣不亂。

生7:這裏也可看出劉蘭芝內心的不平靜,甚至是痛苦,正因爲如此,纔會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現。

師:同學們的討論發言很成功。我把你們的發言綜合一下,這段描寫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渲染誇張的鋪陳排比,不但寫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寫出人物的人格美。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鎮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別的涵養。

這一段文字優美,請同學們傾聽範讀,認真揣摩品味它的妙處。

下面請同學們試着背誦該段。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背誦下來,先背會的同學舉一下手。

背誦很流暢。(提問兩個同學)我們一起來背一遍。聲音很宏亮,語速要再慢一點,感情再濃一些就更好了。

2.師:詩中有多處使用了鋪陳排比手法,同學們能否再找出一兩處。

生1:第2段十三能織素……十六誦詩書,寫出了劉的聰明能幹。

師:從13歲說到17歲,一一道來,是否太繁瑣?本段還用了什麼手法?

生2:不繁瑣。這是縱的鋪陳,按時間順序,意在強調蘭芝多才多藝,很有教養。羅列數字,應作互文看,交叉敘述。

師:它與情節的發展有什麼關係?

生3:爲下文蘭芝被休作鋪墊,以激起讀者的同情。

師:第13段有類似的內容,是不是有點重複?

生4:不重複。更突出蘭芝從小聰明,很有教養,並且轉換了敘述的角度,使文章顯得錯落有致。

3.學生讀交語速裝束……鬱郁登郡門 (21段)

師:從另一標題《古詩爲焦仲卿妻作》看,這個悲劇故事裏,女主人公劉蘭芝頗更具人格魅力,主要塑造了這一人物形象。難道這一段描寫對劉蘭芝形象的塑造也有作用嗎?

生1:有。

師:那位同學能解答這一問題?

看來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郡守家富有、有權勢嗎?

生2:富有、有權勢。

師:那麼劉蘭芝對這富有的郡守感興趣嗎?

生3:不感興趣。她嫁給郡守完全是兄長的逼迫。

師:她的心思依然在焦仲卿身上,那她想怎麼做呢?

生:等待焦仲卿來迎娶她。

師:所以作者不惜筆墨,濃墨重彩,寫太守辦喜事豪華排場--

生5:反襯,反襯劉蘭芝的對愛情堅貞不移的品格。

師:對,襯托出劉蘭芝不爲富貴所動的節操,她對仲卿的愛和忠貞經得起任何嚴峻的考驗。而且太守家的喜和蘭芝明爲允婚、暗作死計的悲涼心境形成對照,強化了悲劇性。

總結:本詩的鋪陳排比有利於塑造人物形象,也爲詩歌帶來了聲律和色彩之美。在我們學習過的樂府民歌《陌上桑》、《木蘭辭》中,這種手法也有運用。能否想起來幾句?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湘綺爲下裙,紫綺爲上襦。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課後同學們注意體會比較。

鋪陳、排比手法,誇張、渲染地寫盡人或事的各方面情態。它實際上也就是賦,即敷陳其事而直言之。只是受漢大賦的影響,描寫更加細膩更加淋漓盡致,往往一氣貫注,渲染某種氛圍和情緒。賦,一般分爲三類,賦景觀物象、賦事態情狀、賦人物形象。本題兩處賦人物形象,我們從中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徵。賦是古詩詞中最常見的手法,如《沁園春?長沙》上下闋均用了賦,平時要注意鑑賞並運用。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以中國著名古典詩篇爲題材譜曲的器樂作品——《孔雀東南飛》使學生體會理解音樂與詩歌的親和性。

2、結合詩歌更好的理解音樂,通過音樂也可以加深對詩歌的掌握,提高學生器樂作品欣賞水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欣賞《孔雀東南飛》樂曲,讓學生結合詩歌分段欣賞樂曲。

難點:理解樂曲如何表現原詩的內容。

教學模式

聯想式——感情式

教學過程

1、導入:播放學生熟悉的旋律《梁祝》,用《梁祝》的相似點引出《孔雀東南飛》

[利用熟悉旋律作引子,既可以複習以前的知識,又便於對新內容的掌握,讓學生可以聯繫着記憶]

2、引出課題:板書:音樂與詩歌

回顧前三課的內容均爲聲樂作品,引出爲詩歌譜曲的器樂作品——孔雀東南飛。

3、介紹知識點

A、回顧協奏曲的概念

協奏曲:原名爲“競奏曲”指管絃樂隊與獨奏樂器想協奏的樂曲,它既像其他交響音樂一樣擁有管絃樂隊的強大力量和豐富色彩,又有獨奏樂器的輝煌技巧,深受人們的喜愛。

古箏協奏曲是以古箏爲獨奏樂器的協奏曲。

B、介紹樂器古箏

古箏是中國傳統民族樂器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屬於絃樂器族,它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開始廣泛流傳。

古箏構造分爲:琴身(由共鳴箱和支架構成)和琴絃系統(包括琴絃、絃軸、前樑、後梁和音柱)兩大部分。

C、範奏一段古箏請生分析音色

古箏的音色在低音區低沉渾厚,高音區清越剔透,中音區則珠圓玉潤,極爲悅耳。

4、回顧《孔雀東南飛》的故事情節

請學生仔細回顧並敘述《孔》的故事情節

5、逐段欣賞分析

第一段:引子、第一主題、第二主題

在樂隊與古箏以慢板速度奏出抒情的引子後,深情、優美的第一主題和流暢、歡躍的第二主題,表現男女主人公原本是一對相親相愛的夫妻,過着幸福、平靜的生活。

[提示學生注意,第一段音樂所描繪的是書上沒有詳細提到的,但音樂卻爲何如此詳細的描繪]

第二主題

通過突然轉調和散板節奏,古箏奏出情緒悲痛的旋律短句預示平和的家庭出現風波。

[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理解音樂所刻畫的場景]

第三主題

這段音樂集中表現出哀傷和憤怨的情緒,帶有過渡性質

第四主題

音樂激昂,表現劇烈的矛盾衝突,把音樂引向高潮

[讓學生仔細欣賞後討論,本段音樂所描繪的故事情節,充分發揮聯想能力]

第五主題

古箏在樂隊支持下,以流動的華彩音型奏出這段感情強烈的歌唱性旋律。接着再現第一段的第一主題,使全曲首尾呼應。樂曲最後結束在寓意深長的泛音上,表達了人們對這對恩愛夫妻的追念和深切的同情。

[學生在瞭解結局基礎上再傾聽音樂,更深得體會音樂所表達的內涵]

總結

人的一生所能經歷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與音樂之中,我們的人生就會豐富了許多許多,通過這首作品,也告訴我們人間最可貴的就是真情。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⑴強化誦讀,加強積累,背誦精彩章節。

⑵理解鋪陳、排比、起興手法及其藝術性。

⑶欣賞矛盾衝突和曲折情節,欣賞人物對話和人物形象。

2、過程和方法:

誦讀、感悟,理解、鑑賞,熟讀成誦。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詩作體察漢代貴族家庭生活,以及封建禮教毀滅恩愛夫妻的婚姻乃至生命的現實,感受焦劉二人忠貞不渝的愛情。

【重點、難點】

理解字詞,疏通詩句,理清本詩的矛盾衝突和曲折情節,把握詩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及其典型意義。

【解決辦法】

1、誦讀理解,疏通詩句。

2、理清情節發展的線索。

3、通過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本詩的主旨。

4、按要求背誦7節詩。

【學生活動】

1、第一課時,讓學生誦讀理解,疏通詩句,把握情節發展的線索。

2、第二課時,設置討論題,分析詩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及其典型意義,把握詩的主旨。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有一首與《木蘭詩》並稱樂府雙璧的詩歌,題目叫《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民間敘事詩。選自南朝徐陵所編《玉臺新詠》。全詩357句,1785字,沈歸愚稱爲“古今第一首長詩”。

開頭小序,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成詩的經過。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年間,是以真人真事爲基礎創作的。

二、誦讀感知

誦讀: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其節奏按意羣劃分。如: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三、疏通、理解

藉助註釋、字典等疏通詩句。

必須掌握的實詞及其在現代漢語中的運用:

1、堪:承受得了。(不堪一擊)

2、徒:白白地,空地。(徒有虛名)

3、可憐:可愛。(楚楚可憐)

4、紛紜:凌亂。(頭緒紛紜,衆說紛紜)

5、葳蕤(wēi ruí):繁盛的樣子。(樹木葳蕤)

6、纖纖(xiān):形容細長。(十指纖纖)

7、念:記掛。(念念不忘)

8、卻:退出來。(望而卻步)

9、區區:愚拙(何乃太區區);真情摯意(感君區區懷)。現在多指數量少或人事的重要。(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10、依依:戀戀不捨。(依依惜別)

11、窈窕(yǎo tiǎo):美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2、令:美好;敬辭。(令名、令德;令尊、令兄)

13、謝:A辭別;B告訴;C道歉;D感謝;E推辭,F衰亡,凋落(阿母謝媒人,多謝後世人,謝家事夫婿)

14、相(xiāng):A互相;B表示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及時相遣歸,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15、見:A看見,會見,拜見;B同“現”;C表示被動,被,受;D副詞,放在動詞前指動作對象。(相見常日稀,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府吏見叮嚀)。

16、悵( chàng)然:失意,不如意。(悵然若失,悵然而返)

17、否(pǐ )泰:壞運氣,好運氣。(否極泰來)

18、要(yāo):邀。(要功,要買)

19、絡繹:接連不斷。(絡繹不絕)

20、齎(jī):贈送。(齎賞)

21、躑躅(zhí zhú):緩緩地走或徘徊。(躑躅歧路)

22、迎:A迎接;B迎娶;C逢迎(迎合別人的心意)。(還必相迎取。明日來迎汝。不足迎後人)

23、零:落下,凋落。(零淚應聲落,泣涕零如雨)(枯葉凋零)

訂正文中註釋:

“便言多令才”中的“便”應讀(pián),不讀(biàn)。

四、把握情節發展與結構

全詩除“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興外,按情節發展,可分爲5個部分:

1、開端(從“十三能織素”到“及時相遣歸”),是蘭芝對仲卿的訴述,一開始就提出了問題,展開了矛盾。蘭芝和仲卿愛情深厚,本應白頭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逼他們離異。

2、發展(從“府吏得聞之”到“二情同依依”),寫蘭芝被遣回家,仲卿與蘭芝告別,發誓要再接蘭芝回來。這部分寫三項內容。

⑴從“府吏得聞之”到“慎勿違吾語”,寫仲卿向母親求情,遭到訓斥,只好說服蘭芝回孃家,還抱着重新團聚的幻想。

⑵從“新婦謂府吏”到“涕落百餘行”,寫蘭芝的個性、神態和動作,顯出她堅決、鎮靜,忍住內心的痛苦同婆婆、小姑告別。

⑶從“府吏馬在前”到“二情同依依”,寫蘭芝與仲卿的離情別緒,二人分手之際,依依不捨。

3、發展(從“入門上家堂”到“鬱郁登郡門”),寫蘭芝回家後的遭遇。這部分情節比較複雜,寫三項內容。

⑴母親開始不諒解女兒,經過女兒敘述,終於體諒女兒的處境。

⑴但是,哥哥堅決不答應。他完全以勢利眼光看問題,毫無兄妹之情,一定要逼妹妹改嫁。

⑴寫府君家爲婚事的鋪張。

4、高潮(從“阿母謂阿女”到“自掛東南枝”),寫蘭芝、仲卿雙雙殉情,爲全詩的高潮。

5、結尾(從“兩家求合葬”到結尾),表達了詩人強烈的願望。

本詩以時間爲順序,以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和封建家長制的迫害爲矛盾衝突的線索,也可以說按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別離、抗婚、殉情的悲劇發展線索來敘述,揭露了封建禮教破壞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歌頌了劉蘭芝、焦仲卿的忠貞愛情和反抗精神。

五、總結、擴展

《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辭》並稱“樂府雙璧”,可見它又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樂府詩起於漢武帝時,屬古體詩的一種,除要求配樂歌唱外,其形式和古體詩沒有區別。後世將魏晉至唐可以人樂的詩歌和後人襲用樂府題名仿作的不合樂的作品,統稱樂府。如白居易的《賣炭翁》。

由於樂府詩是來源於各地的歌謠,而這些歌謠又都是“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所以,內容的社會性和形式的敘事性就成了樂府詩的顯著特點。如《孔雀東南飛》就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父母不應干涉兒女的婚事。又如《陌上桑》寫羅敷嚴辭拒絕太守的調戲,就反映了官佔民女爲妾的事實。可見,漢樂府反映了廣大人民的生活和愛情,是從民間產生或受民間文學影響而產生的藝術碩果,它繼承和發展了《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也繼承和發展了《楚辭》的浪漫主義精神。如本詩取自真人真事,敘述描寫具體生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符合現實主義表現手法,而詩尾以鴛鴦雙飛作結,通過美麗的幻想形式,表現了仲卿夫婦爭取婚姻自由的不可戰勝的意志,又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情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鑑賞個性化的語言,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及其典型意義。

2、賞析鋪陳排比手法的運用。

〖教學內容〗

一、導入

《孔雀東南飛》以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劉蘭芝和焦仲卿的藝術形象。就是反面形象如焦母和劉兄的塑造也各有特色,人物形象呼之欲出。這得力於人物對話的個性化。

二、分析人物形象

結合人物語言(主要是對話),分析人物性格──

劉蘭芝堅強、持重,不爲威迫所屈,也不爲榮華所動。她明白婆婆要驅逐她,就主動要求“遣歸”,對仲卿說“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爲織作遲,君家婦難爲”,對婆婆說“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不亢不卑,很有教養。阿兄逼婚,她說“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外柔內剛,自有主意。劉蘭芝還是個善良溫順的婦女。她對仲卿體貼諒解,一方面忠於愛情,“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一方面設身處地,“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

焦仲卿個性也非常鮮明,他忠於愛情,而不敢直接抗爭,只能消極反抗,忍辱負重。他深愛蘭芝,揚言“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無怪乎“阿母得聞之”,要“槌牀便大怒”了。後來,不得已與蘭芝暫別,他又鄭重聲明:“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負”。他還說“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直言不諱,態度明朗。而從回家辭母的那段話裏,可以看到仲卿的反抗性格:“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後單。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這番話,無異晴天霹靂,可是封建家長焦母,並不回心轉意,收回成命,最後仲卿不顧焦母的勸告,自縊於庭樹。顯而易見,這位忠於愛情的人物,跟蘭芝一樣,是充滿叛逆精神的。

焦母是一個突出的反面形象。她是一個極端蠻橫無理的女性,對於蘭芝的美德,仲卿夫婦的愛情,毫無認識和同情,一意獨斷專行。對仲卿,她一會兒惡語威脅:“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一會兒又是好言誘哄:“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爲汝求。”軟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速遣蘭芝,除去眼中釘,以維護她的家長權威。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長制摧殘青年的醜惡本質。

對於另一反面形象劉兄着墨不多,但他的性行暴戾,趨炎附勢,醜態畢露。他對蘭芝說:“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作計何不量!”粗暴訓斥,盛氣凌人。“先嫁得府吏……足以榮汝身。”趨炎附勢,見利忘義。沈德潛對這幾句詩的評語說:“小人但慕富貴,不顧禮義,實有此口吻。”“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弦外之音是:“難道要我養你一輩子嗎?”下逐客令,可見其尖酸刻薄、冷酷無情,是一副典型的市儈面孔。

三、欣賞鋪陳排比的藝術手法

詩的開頭,“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爲君婦,心中常苦悲”,這是縱的鋪陳,按時間順序,突出劉蘭芝多才多藝、有教養的特點。羅列數字,應作爲互文看,交叉表述。橫的鋪陳如寫蘭芝離家的打扮,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誇張性的鋪陳,旨在描寫她的美,更表現她的從容鎮定;寫太守辦喜事豪華排場,顯示蘭芝不爲富貴所動的節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蘭芝、仲卿的悲之對照,強化了悲劇性。本詩的鋪陳排比有利於塑造人物形象,也爲詩歌帶來了聲律和色彩之美。

可引導學生比較《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辭》的鋪陳排比手法。“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四、欣賞起興和尾聲

以孔雀失偶起興,以鴛鴦雙飛作結,這種由禽鳥戀偶聯想到夫妻分離的藝術手法,是民歌的特點。

詩歌開頭用“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興,給全詩籠罩上悲劇氣氛,用具體的形象來渲染氣氛,激發讀者想像。構思上,也有統攝全詩、引起故事的作用。結尾處合葬化鳥,“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生不能相守,死卻能“相向鳴”,而且“夜夜達五更”。寄託人們追求自由戀愛、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詩最後說“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更表達了激憤之情和美好心願。

五、背誦精彩詩段,並鑑賞詩作內容

“雞鳴外慾曙……二情同依依。”

這一段始寫蘭芝的美麗,“要若流紈素”,“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中敘告別阿母、小姑,又那樣謙遜,通情達理;終寫夫妻的戀情和誓言,語深情切。夫妻恩愛。品格高尚,卻被粗暴拆散,令人同情、憤慨。

“府吏聞此變……千萬不復全。”

府吏聞變,夫妻重逢,只能“嗟嘆使心傷”。仲卿埋怨,誓“向黃泉”。蘭芝深知“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只得相約“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一對恩愛夫妻在高壓下無法反抗,戀情濃烈,又異常冷靜,決然相約“黃泉下相見”,表現了相知的忠貞和無奈的抗爭,實是令人血氣俱動的人生悲劇。

六、總結、擴展

本詩是敘事詩,不但有人物,作者還以白描手法極其生動地刻畫了人物內性格。從現在的內容看來,這首長詩在它出世以後似乎經過一個時期的傳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傳唱中逐漸地豐富起來的,因而每一個人物身上都滲透着勞動人民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僅表現爲愛憎分明,而且顯示了銖兩悉際。作者否定了一切該否定的東西,也肯定了一切應該肯定的東西,然後無淪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個簡單的公式,而是通過複雜和具體的描寫,暗示人物的社會地位和個性特點,給予他們以恰如其分的評價。從作者聽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論,不能不說,這是現實主義藝術創造在我國古典文學中一個傑出的範例。

課後閱讀樂府民歌《上邪》、《江南》、《陌上桑》、《木蘭辭》,比較體會鋪陳排比手法的運用。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的

一、學習敘事詩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主題思想。

二、瞭解封建家長制度和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

三、瞭解偏義複詞、古今字的特點,掌握“相”、“迎”在不同語境裏的用法。

教學設想

一、本文語言接近口語,而且註釋較詳,學生易讀懂詞句。同時全詩篇幅較長,不宜在課堂內串講。因此,教學本文可從語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題思想;以“預習提示”爲突破口,組織課堂教學。

二、本文故事情節在民間廣爲流傳,被改編成戲劇、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影響深廣。在教學本文時,有條件的學校可利用電教手段,或閱讀有關資料,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時數

2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重點

初步讀懂全詩,理清脈絡,掌握故事情節。

教學過程

一、佈置課前預習。

1.利用工具書和註釋,掃除詩中文字障礙。

2.讀“單元知識和訓練”中“語言和語境”部分。明確:

①聯繫上下文理解語句的含義。

②對上下文內容要形成整體認識。

③結合與作品相關的時代背景作深入理解。

二、引導學生讀“預習提示”。

1.補充介紹: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構。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之用。它所蒐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玉臺新詠》由南朝陳朝徐陵編選,是《詩經》、《楚辭》之後最早的一部古詩總集。

2.學生默讀“預習提示”,思考問題。

①從表達方式的角度看詩歌的發展,《孔雀東南飛》與《詩經》、《涉江》有什麼不同?(《詩經》、《涉江》是抒情詩,《孔雀東南飛》是敘事詩。)

②本詩的主題思想是什麼?(見“預習提示”)作者怎樣來表達主題思想的?(通過塑造焦仲卿、劉蘭芝的人物形象)作品主要從哪些方面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曲折的故事情節,個性化的人物對話。)

敘事詩和抒情詩的主要區別在於:抒情詩,作者直接借景(或物)抒情。敘事詩藉助於故事情節塑造的人物形象,來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現詩歌的主題思想。讓我們循着敘事詩這條表達主題的線索,來讀這一首長篇敘事詩。古詩也常常寓抒情於敘事。

三、釋詞。學生在閱讀本詩時,對以下三類詞理解容易產生歧義。教師需要加以點撥、歸納,使學生能舉一反三。

1.古今異義。

學生完成“思考和練習”題四,教師點撥。

明確:這類詞古義和今義大相徑庭。如果把古義和今義混淆起來,就會產生歧義。

2.一詞多義。

①學生藉助工具書完成“思考和練習”題五。

②教師點撥、歸納。

③指導學生除“思考和練習”題五外,再從課文中找出帶有“相”字的句子,然後給予注音、釋義、歸類。

這一類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裏讀音、詞義各不相同。我們可從分析語言環境入手,確定詞義和讀音。

3.偏義複詞。

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詞,連起來當作一個單詞使用,實際上只取其中一個詞的意義,另一個詞只作陪襯。

舉例。

四、理解全詩的故事情節,進而掌握結構。

1.依照故事情節發展的線索,將全詩分成5部分,並給各部分擬一個小標題。

第1部分(1—2段)蘭芝自訴開端揭示矛盾

第2部分(3—12段)遭遣盟誓發展推進矛盾

第3部分(13—22段)被迫改嫁繼續發展繼續推進矛盾

第4部分(24—32段)雙雙殉情高潮矛盾進入頂峯

第5部分(33段)鴛鴦和鳴結局解決矛盾

標題能概括內容即可,不必強求一律。

2.在分析情節發展的基礎上,讓學生複述全詩內容。

要求:抓住主要情節進行復述,避免拖沓。

3.概括內容,要求用最簡短的話來介紹情節。

明確:詩歌前面的“序”是全詩內容最概括、最簡潔的介紹。(教師結合“序”進行講解)

五、以設疑、析疑、釋疑的方式,分析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漢樂府常用的表現手法:賦、比、興。

1.本詩開頭兩句(第1段)遊離開情節之外,是否可以刪去?爲什麼?

明確:不能刪。這是民歌習用的起興手法。它爲全詩製造一種徘徊顧戀的情調,又有提攝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①第2段從13歲說到17歲,一一道來,是否太煩瑣?它與情節的發展有什麼關係?

明確:不煩瑣。這是一種鋪陳手法,稱爲“賦”。

這裏寫得簡練而有層次,意在強調蘭芝從小聰明能幹,多才多藝,很有教養,爲下文蘭芝被逐作鋪墊,以激起讀者的同情。

②要求學生從詩中再找出使用鋪陳手法的文字。

明確:第13段是第2內容的重複,都是強調蘭芝從小聰明,很有教養,但轉換了敘述的角度,使文章顯得錯落有致。

第9段寫蘭芝臨別“嚴妝”又用了一段鋪陳,意在表現蘭芝被逐離開焦家前沉着、冷靜、鎮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無雙”,又爲下文太守的兒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鋪墊。

③第2段從時間上(13歲—17歲)作了縱的鋪陳,第9段則從妝束、服飾、姿態上作橫的鋪陳。無論那一種鋪陳,都對塑造人物形象、推進故事情節起了積極的作用。

同學們初中時學過的樂府詩《陌上桑》,在描寫秦羅敷的美貌時,也是用了橫的鋪陳。

3.詩中兩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劉蘭芝比作蒲葦,是否顯得累贅?這和情節的發展有何關係?

明確:這個比喻第一次出自劉蘭芝之口,表示劉蘭芝對愛情堅貞不渝,永不變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說的,他用這個比喻來責問劉蘭芝爲什麼改變初衷。表明人物之間產生了誤會,出現了分歧。這兩次比喻和故事情節的發展是一致的,並能推波助瀾,使情節曲折起伏,生動感人。

小結:賦、比、興是樂府詩常用的表現手法。它對推動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積極的作用。所以我們在學習樂府詩時應予以重視。

六、佈置作業:

1.分析“自”字在不同語言環境裏的讀音和詞義。

2.給家裏人講述故事《孔雀東南飛》。

第二教時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敘事詩表現主題的方法和作品的思想內涵。

教學過程

一、結合語境,理解“黃泉共爲友”。

1.聯繫上下文,理解“黃泉共爲友”的含義。

明確:在揭示了婆媳之間的矛盾後,焦仲卿明確地表示要與蘭芝“結髮同枕蓆,黃泉共爲友”,以此來向焦母求情。說明仲卿對愛情的珍惜和忠貞。

2.聯繫全文,理解“黃泉共爲友”。

明確:①向焦母求情時,仲卿表示與蘭芝永不分離的決心:“結髮同枕蓆,黃泉共爲友。”

②在焦母的壓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則表示了他堅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③在焦母的yin威下,仲卿仍未改變初衷,對幸福生活還存一線希望:“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

④在送別蘭芝的途中,仲卿還是信誓旦旦:“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⑤在得知蘭芝改嫁的消息後,一線希望已絕,他毅然表示:“吾獨向黃泉!”

⑥蘭芝已死,活着又有什麼意義?於是他——“自掛東南枝。”

由此可見,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愛情生活。後來的一切活動,都發端於“黃泉共爲友”。可以想見當初說這句話時,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要是愛情破滅,就以死相抗!

3.結合作品的時代背景,進一步理解“黃泉共爲友”。

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中”。當時的背景是: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那套倫理綱常逐漸佔據了統治地位,並發展到了相當完備嚴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規定有“七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規戒律。

“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正是焦、劉悲劇的根本原因。在這一時代氛圍裏,在焦母的yin威下,焦仲卿敢於站在蘭芝一邊,表明與蘭芝“結髮同枕蓆,黃泉共爲友”的堅決態度,實在是難能可貴的。面對儒家所規定的封建家長制度、封建禮教,焦仲卿舉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幟,無疑是茫茫長夜中的一道閃電!

小結:對語境體察得越充分,對語言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就越豐富。那麼,我們對作品閱讀理解的水平就越高。

二、分析人物形象。

1.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主要塑造了哪兩個人物?(焦仲卿和劉蘭芝)從上文語言和語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樣一個人?(忠於愛情,對幸福生活熱烈追求,對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專制充滿叛逆精神)

2.試分析劉蘭芝的形象。

劉蘭芝是一個聰明、善良、愛勞動、重感情,忠於愛情的人。面對封建家長制的專橫和兇殘,她無所畏懼。她是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光輝的婦女形象之一。

3.現實主義要求刻畫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從而達到反映生活本質的目的。我們從焦、劉身上可以看到怎樣的社會現實?(由學生討論,然後總結。)

4.學生歸納這首詩的中心思想。(印證“預習提示”)

三、討論我國古代詩歌的優秀傳統。

如果說《詩經》中的民歌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傳統中的源頭,屈原的《涉江》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那麼,《孔雀東南飛》屬於哪一種?

明確:本詩以孔雀失偶起興,以鴛鴦雙飛作結,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而中間敘述焦、劉愛情悲劇,則多用現實主義描寫手法。統觀全文,作者使開頭、中間、傳統很好地結合起來,組成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這是一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有機結合的傑作。

四、試比較本單元學過的三篇課文。

明確:

五、概括學習敘事詩應注意的問題。

敘事詩和抒情詩表達主題思想的方式不同,學習的方法也應有所區別。

明確:

1.利用註釋、工具書,掃除詩中文字障礙。

2.注意語言和語境。

3.理解形象所表現的主題思想。

4.體味古詩的優秀傳統。

六、佈置作業:

1.分析焦母的劉兄的形象以及人物的典型意義。

2.分析個性化的語言特色,完成“思考和練習”題二。

3.以“惜別離”爲題,發揮你的想象力,擴寫第9至12段。

《孔雀東南飛》教學設計 篇15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敘事詩的特點,培養學生用精煉的語言概括故事的能力。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語言分析人物形象特點的能力。

3、把握詩歌的悲劇內容,解讀人物悲劇命運。

二、教學重難點

解讀主人公悲劇命運,探究悲劇的根源。

三、教學創意

《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樂府詩發展史上的高峯之作,後人盛稱它與北朝的《木蘭詩》爲“樂府雙璧”。在教學中讓學生理清故事基本情節是鑑賞詩歌的基礎,傳統篇目不妨用傳統方式來進行情節梳理,所以在第一個環節中考慮用回目的形式進行。此詩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故事本身的悲劇色彩佔了很大的比重,讀過此詩的讀者,無不爲焦劉二人的愛情悲劇傷心嘆惋,乃至痛恨焦母與劉兄,所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解讀主人公的悲劇命運,探究悲劇根源是教學的重點。在具體的操作中,以魯迅先生的“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一句作爲鑑賞詩歌的鑰匙,力求課堂不蔓不枝,緊湊高效。《孔雀東南飛》千百年來傳唱不衰,打動人心,不僅僅因爲它是悲劇,更因爲焦劉二人爲愛情,爲尊嚴所做出的抗爭,認識他們抗爭的意義和悲劇的必然性必將引領學生深入解讀詩歌。

四、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動情導入

(課前播放歌曲《孔雀東南飛》)

《詩經》、楚辭之後,繼之而起的是兩漢樂府詩歌,《孔雀東南飛》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孔雀東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憐愛萬種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時候秋聲格外讓人悲,天若不盡人意,我願生死相隨。”一曲《孔雀東南飛》唱得蕩氣迴腸,催人淚下,而《孔雀東南飛》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老少皆知。

(二)概括故事,梳理情節

1、爲故事情節各部分擬定標題。要求模仿章回體小說標題的形式,按照情節發展的基本結構概括故事內容。

2、小組上臺板書交流。

示例:

劉蘭芝自請遣歸,焦仲卿溫言相勸

俏蘭芝嚴妝作別,惡焦母怒氣不止

分手時夫妻盟誓,回家後被迫改嫁

癡情女清池明志,薄命郎南枝殉情

(三)鑑賞人物,理解主題

1、、魯迅先生曾有這樣一句話:“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請大家以小組爲單位探討:《孔雀東南飛》這首詩歌中,哪些“人生有價值的東西”被毀滅了?

2、交流:

A、毀滅了兩個美好的人。

B、毀滅了一段美麗的愛情。

3、劉蘭芝(焦仲卿)的價值何在?

(1)劉蘭芝:具有多才多藝、勤勞賢慧、外柔內剛、忠於愛情、聰慧堅強的品質。她是一個德、才、貌齊美的人。她幾無瑕疵,近乎完美,是美的化身、善的代表。作者把她塑造得越完美,她的毀滅越能激起人們心靈的震撼,更突出了悲劇的色彩。

※教師引導學生重點分析劉蘭芝的形象特點,鑑賞鋪排手法、細節描寫的表達效果。

(2)焦仲卿:具有溫良、孝順、外柔內剛、忠於愛情、消極反抗的品質。他雖沒有劉蘭芝那麼完美,但他也有着美好的人格,他的毀滅也構成了“悲劇”。

4、詩中哪些地方表現了這段愛情的至真、至純

(1)仲卿爲蘭芝求情。(第3節、第5節)

(2)夫妻對話。(第7節,第8節)

(3)夫妻誓別。(第11節,第12節)

(4)生離死別。(第24、25、26節)

(5)蘭芝投水(第30節)

(6)仲卿自縊。(第31節)

5、是誰毀滅了這些“人生有價值的東西”

(四)深入探究,個性解讀

1、過渡:一生一代一雙人,相思相望不相親!一對美好的人,就這樣就這樣被粗暴的毀滅了,讀完這首詩後,老師還有一些疑惑,現在拿出來,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

2、PPT展示拓展探討的話題:

(1)焦母爲何態度異常堅決的要將劉蘭芝遣歸?

(2)劉蘭芝註定要有被毀滅的命運嗎?她有沒有不死的可能性?

(3)結尾的“兩家求合葬”,你認爲是生活的真實還是藝術的虛構?爲什麼?

3、結束語:“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徘徊中,我們感動於一對愛侶爲愛與尊嚴所做出的抗爭;徘徊中,我們震撼於他們生與死的抉擇!正如元好問的那句名言: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我願這樣的人間悲劇不再重演,我願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對對雙雙,終成眷屬!

教學反思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漢民族最早的長篇敘事詩,全詩357句,共1785個字。這首詩敘事曲折生動,矛盾衝突緊張激烈,詩歌極富張力;刻畫人物手法多樣,人物形象豐滿突出;主題鉤深致遠,蘊藉寬廣。除此之外,重點的文言字詞的典型用法和意義也是應該讓學生充分的掌握。所以,這樣一首詩要鑑賞的點特別多,在一節課中解決上述種種問題,面面俱到顯然是不可能,執教者必須忍痛割愛,大膽而巧妙的取捨。

究其根本,《孔雀東南飛》之所以打動人,還是源自於其濃厚的悲劇色彩,所以我決定以“悲劇”二字作爲解讀詩歌、探究詩歌的出發點,以“毀滅”作爲切入點,在理清悲劇情節的基礎上,鑑賞人物,理解主題。

在學生的學習活動設計中,圍繞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來設計。在梳理故事情節這一環節中,我採用章回小說回目的形式,讓學生加以概括,這對於學生語言的構建與運動能力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訓練,學生有一定的難度,但這同時也是對學生較高思維品質的訓練,從課堂效果看,學生是懷着較大興趣參與了學習過程的。

在進入文本的鑑賞和解讀中,我的教學設計力圖抓住悲劇美的特質培養學生審美鑑賞與創造,簡化教學的頭緒,以有驅動能力的主問題和探究話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活學生思維,創設有活力的課堂,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思維能力發展和思維品質的提升。

詩歌教學重視朗讀應該是題中之義,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對讀還不敢給予更多的時間,擔心不能形成完整的課堂,這是“長詩短教”的一個比較不好處理的問題,還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多多實踐,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