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蘇武傳》教學反思

《蘇武傳》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蘇武傳》教學反思1:

蘇武傳》是高中語文一篇份量很重的史傳散文。通過教學,拋磚引玉,引導學生在史傳散文“如何讀”和“讀什麼”兩個方面,獲得閱讀方法和鑑賞能力的雙向收穫,具有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

《蘇武傳》教學反思

一、 “如何讀”——閱讀方法層面啓示:

1、人物事件。

人物是史傳散文的中心,事件是塑造人物的舞臺。而矛

盾衝突則是事件具有可讀性、人物具有凸顯感的核心要素。故而,圍繞中心人物(傳主),釐清牽涉人物及人物關係、事件及關涉人物,精準把握事件概貌,獲得基本認識和評價,是讀懂史傳散文的感知層次要求。

2、矛盾衝突。

矛盾無處不在、無事不在。讓人物在激烈的矛盾。強大的衝突中,自我表現,往往是塑造人物性格、展示人物思想、體現人物精神的有效方法。《蘇武傳》一文,呈現了單于的“降武”與蘇武的“堅守”的`一系列矛盾衝突,把蘇武的民族氣節與愛國精神具化爲張力巨大的典型事件,給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與心靈震撼。抓住矛盾衝突,再現人性光輝,是讀懂史傳散文的認知層次要求。

3、模範形神。

寫言寫行,模範形神,是史傳散文刻畫人物的傳統主渠道。聲口宛在,聽其言,觀其行,在正面的刻畫裏,給讀者臨其境、見其人、聞其聲、睹其行的真切感、直觀性、震撼力。如蘇武的扣留自殺,義不受辱;如蘇武面對衛律威脅,威武不屈;如蘇武陷落窘困,貧賤不移;如蘇武面對李陵勸降,私情不動。抓住語言動作,揣摩心理心緒,是讀懂史傳散文的鑑賞層次要求。

總之,方法論的工具性層面啓示我們:釐清人物事件,剖析矛盾衝突,關注言行細節,是“讀懂”史傳散文的基本門徑;也是實現從“讀懂人”到“寫好人”的必由之路。

二、“讀什麼”——鑑賞認識層面啓示:

1、主題拓展。史傳散文的主題,具有承傳性,必須理例結合,聯繫現實,具體生動,方能沐浴心靈,燭照思想,催生行動。因此,拓展主題,古爲今用,發揮以史爲鑑、以人爲鏡的史學價值取向,更好地服務於當代,實現古代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的銜接推動,意義重大。

2、技能提升。文學是人學。除了學習先賢、承傳精神、砥礪情操、指引行動的教化育人之外,從語文能力培養的角度而言,學會寫人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要求。選材、組材是其一;言行細節,如見其人,是其二;對比襯托,凸顯品性,是其三;抓住衝突,張弛有度,是其四。總之,這些基本方法的消化,一定有助於些人能力的提升。

由此意義而言,將高中語文必修1—4的所有史傳散文做一下梳理整合,對於豐富寫人手法,提高寫人水平,不但必要,而且高效。

人物對比是可引起學生的興趣。他們先朗讀描寫李陵、衛律和蘇武的語段,

  《蘇武傳》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語句較生拗,學生比較難以進入情境。在講課之前,我督促學生做了課前的譯註準備工作,讓學生們自行翻譯課文,並將難以理解的實詞詞義、虛詞詞義、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知識點結合資料自行地標註在書本上。雖然比較辛苦,但是我覺得便於學生更熟悉課文,而且能使自己的課程不再停留於字詞句的釋義層次,可以深入去挖掘課文內涵。所以在上課時幾乎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並且比較熟練,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是由於篇幅較長,課時較多,很熟悉課文的同學顯得有些不耐煩,不熟悉課文的同學卻不太能跟上課堂的節奏,給我的啓示是在預習時間我應該多督促學生做好預習工作,讓基礎好的同學多帶動基礎差的同學。另外學生還應加強朗讀,使之理解課文更深刻。

問題討論環節讓學生評價蘇武,對他們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在討論中,學生對“名族氣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們覺得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思想精髓,也是我們民族不斷前進的內驅力。在物慾橫流的今日,更有其現實意義。進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一環節,學生開始時爭論激烈,後來基本上達成了共識。

人物對比是可引起學生的興趣。他們先朗讀描寫李陵、衛律和蘇武的語段,衛律的傲慢自大、陰險狡詐,的小人嘴臉、李陵的愧疚和蘇武的忠貞不二,不卑不亢 一身正氣通過朗讀展示了出來。學生對此環節很感興趣。

不足:

1、課前預習時應在加強時代背景的補充,讓學生了解那個時代,瞭解士大夫的追求,他們在理解蘇武思想時就會更順暢更深入。

2、補充李陵的《答蘇武書》,讓學生再評價蘇武,體會蘇武精神的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