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遊褒禪山記》課後練習題以及答案

《遊褒禪山記》課後練習題以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檢查我的基礎

《遊褒禪山記》課後練習題以及答案

1.下面加點字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A.廬冢(zhǒnɡ)    何可勝道(shēnɡ)

B.蓋音謬也(miù) 窈然(yǎo)

C.安上純父(fù) 無物以相之(xiànɡ)

D.咎其欲出者(jīu) 瑰怪(ɡuī)

提示:A.“勝”應讀“shènɡ”;C.“父”應讀“fǔ”;D.“咎”應讀“jiù”。

答案:B

2.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餘與四人擁火以入     擁:持,拿。

B.夫夷以近,則遊者衆 夷:平坦。

C.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觀:觀點。

D.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極:盡情享受。

提示:C.觀:景象。

答案:C

3.下列句中的“其”與“其孰能譏之乎”中的“其”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B.距其院東五里

C.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D.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提示:D項與例句中都是副詞,反詰語氣。A、B、C三項中均爲代詞。

答案:D

4.下列句中加點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D.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

提示:A項,十分之一/數詞。B項,治學的人/學識淵博的人。D項,不同尋常/很,十分。

答案:C

5.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沒有活用現象的一項是…(  )

A.於是餘有嘆焉 B.其下平曠,有泉側出

C.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D.火尚足以明也

提示: B.名詞作狀語, C.形容詞作名詞, D.形容詞作動詞。

答案:A

6.下列句中與“非常之觀”的“觀”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

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C.因得觀所謂石鍾者

D.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提示:B項與例句中的“觀”都爲景象,其餘爲動詞,觀看,觀察

答案:B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題。

於是餘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衆;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爲可譏,而在己爲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餘之所得也。

7.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於是餘有嘆焉     嘆:嘆惜。

B.夫夷以近 夷:平安。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其孰能譏之乎 孰:怎麼。

提示:A項感慨,B項平坦,D項誰。

答案:C

8.作者強調“於險遠”得“非常之觀”要有幾個條件(  )

A.三個:有力、有志、不隨以止。

B.三個:有力、有志、有物相之。

C.四個:力、志、物、不隨以怠。

D.五個: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譏。

提示:從“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一句可以看出。

答案:B

9.對下列句中加點“以”字的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②夫夷以近

③不隨以止  ④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⑤然力足以至焉  ⑥可以無悔矣

⑦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  ⑧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B.④⑦/①②③⑤/⑥⑧

C.①⑦/③⑤⑥⑧/②④ D.④⑦/②③①⑤/⑥⑧

提示:A項,因爲/而,來/可以,所以,皆爲固定短語。

答案:A

10.對下列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因爲他們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沒有不觸及的領域。

B.有志矣,不隨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隨他人而停止前進。

C.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至於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卻沒有外物幫助他。

D.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後人弄錯了它流傳的(文字),而沒有人能夠說明情況。

提示:C項“至於”應譯爲“到了”。

答案:C

11.“此餘之所得也”一句,總括了作者的遊覽體會,不屬於“之所得”的一項是(  )

A.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餘於僕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提示:D項已是另外一段的內容,與題幹無關。

答案:D

12.對這段文字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爲要到達奇偉、瑰怪和非常之觀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認爲只要盡了“吾志”,即使不能到達奇偉、瑰怪和非常之觀的`地方,也是沒有什麼值得後悔的。

C.作者對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讚揚,但古人沒有得出自己這樣深刻的結論,也可惋惜。 D.平坦而近的地方,遊覽的人多,但這些人看不到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提示:C項作者並沒有爲古人惋惜之意。

答案:C

綜合拓展提升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題。

劉 寬

劉寬字文饒,弘農華陽人也。寬嘗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寬車中認之。寬無所言,下駕步歸。有頃,認者得牛而送還,叩頭謝曰:“慚負長者,隨所刑罪。”寬曰:“物有相類,事容脫誤,幸勞見歸,何爲謝之?”州里服其不校。

延熹八年,徵拜尚書令,遷南陽太守。典歷三郡,溫仁多恕,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常以爲“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災異或見,引躬克責。每行縣止息亭傳,見父老慰以農裏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訓。人感德興行,日有所化。

熹平五年,代許訓爲太尉。靈帝頗好學藝,每引見寬,常令講經。寬嘗於坐被酒睡狀。帝問:“太尉醉邪?”寬仰對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責大,憂心如醉。”帝重其言。

寬嘗坐客,遣蒼頭市酒,迂久,大醉而還。客不堪之,罵曰:“畜產。”寬須臾遣人視奴,疑必自殺。顧左右曰:“此人也,罵言畜產,辱孰甚焉!故吾懼其死也。”夫人慾試寬令恚,伺當朝會,裝嚴已訖,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寬神色不異,乃徐言曰:“羹爛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內稱爲長者。

(《後漢書•卓魯魏劉列傳第十五》)

1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州里服其不校 校:計較。

B.災異或見,引躬克責 躬:自身。

C.人感德興行,日有所化 化:風俗人心的變化。

D.其性度如此 度:推測。

提示:D.應爲氣量,胸襟。

答案:D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提示:D項結構助詞,用於定語與中心詞之間,相當於“的”。A項,①人稱代詞,表單數,相當於“他”;②人稱代詞,表複數,相當於“他們”。B項,①連詞,表示順承關係,相當於“就”;②連詞,表示遞進關係,相當於“而且”。C項,①用在動詞“刑罪”之前,構成“所”字結構;②表示被動。

答案:D

15.下列句子分別編爲四組,全都表現劉寬行爲寬厚仁慈的一組是(  )

①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

②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③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

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責大,憂心如醉

⑤寬須臾遣人視奴

⑥寬神色不異,乃徐言曰:“羹爛汝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

提示:①表現其溫和,②表現其以德爲政的主張,④表現其一心爲政。

答案:C

16.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劉寬爲人寬厚,他不僅沒有責罰那個失牛的人,反而加以寬慰,這使得他在州里贏得了聲譽。

B.劉寬歷任郡守,不主張用嚴刑峻法整治百姓。屬吏有錯,他只是象徵性地施刑以示羞辱,從不施加嚴刑。政務有了功績,則歸功於下屬。

C.劉寬以德爲政。他巡視屬縣時,對老年人談農事和鄉土之事,以示關切,對年輕人則用孝順父母順從兄長的教誨加以鼓勵。

D.劉寬性情溫和慈愛。夫人在早晨會客時讓侍女故意以肉湯污其官服以試其會不會發怒,但劉寬不但神情自若,反而關心侍女燙傷了沒有。

提示:D項應是準備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時候。

答案:D

17.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寬無所言,下駕步歸。

(2)物有相類,事容脫誤,幸勞見歸,何爲謝之?

參考答案:(1)劉寬什麼也沒說,卸下駕車的牛交給丟牛的人,自己步行而歸。

(2)事物有相似之處,事情也允許有錯誤,勞累你來把牛歸還給我,爲什麼還道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