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教學例談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教學例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教學例談
在全國第五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中,王自文老師的《古詩兩首》一課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設計者力圖通過這節課向我們表達了這樣一個思想:語文課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途徑之一就是整合,對三維目標的整合,對教學內容的整合,對教與學方式的整合,在整合中實現學生語文素養最大程度的提升。
  “整合”一詞並非新概念,在平常的閱讀課中,我們都或多或少對教學目標和內容進行不同程度的整和。如,在語境中落實識字目標,在情感的體驗中體味語言,進行語言訓練等等。但在很多情況下,課堂上仍存在或支離破碎、條塊拼湊;或線索單一、缺少層次的現象。反思問題原因,筆者認爲,突出主線,找準交點,實現有效整合,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
  一是要確立一條鮮明突出的教學主線。一節課作爲一個教學活動整體,線索不清或多線索並行,就顯得沒有條理,主次不分。應當確定一條主線索,把將各個教學目標恰當地“編織”進去,做到牽一髮而動全局。如果把一節課比做一首曲子,那麼,主線索就好比這首曲子的主旋律,它貫穿整個曲子,使之成爲一個整體。教學中,教師應抓牢主線,捨棄可有可無的枝節,讓整個教學活動順暢、清晰、簡潔、明快地向前推進。教學線索一般有三類:內容感悟線索,語言訓練線索,是學習方法線索,選擇主線的類型,應當依據文體特點,並結合學生實際而定。
  二是要找準語文三個維度目標的交點,或稱結合點。全國小語專家柯孔標先生指出:就一節課而言,應該找準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結合點,在適當的語言學習環節中恰當滲透人文精神教育。這些結合點在那裏?就在課文“內容精彩處,語言運用經典處,學生學習困難處”。的確,內容精彩處,語言經典處,往往就是文章中心凸顯處,是作者着力用墨處,因而也是體會思想和語言的關鍵點。而學生學習困難處,則正是實施學法指導的好時機,學生運用學法,解決難點,又是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的好契機。同時對文本理解也進一步加深。因此,找準整合目標的交點,我們才能把力氣都用在刀刃上,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以蘇教版二(下)的《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課爲例,試做淺析: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是一首想象新奇的兒童抒情詩。詩歌以兒童的視角,鋪陳夏日的特有景象,展現了兒童夏季裏的美麗遐想。意境生動,情趣盎然,貼近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真切地表達了他們對大自然的親近和喜愛。學習這首詩歌,能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親近與嚮往,在幼小的心靈裏涵養美的情趣,陶冶美的情操,提升美的品位。詩歌語言優美,節奏明快,朗朗上口,有利於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獲得情感體驗和語言積累;詩中“想”和“變”的發問,又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有利於學生主動入境,主動探究,進行情感表達和語言實踐
根據文本特點,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讀”應該是貫穿本科教學始終的一條主線。教學中,教師應憑藉語言和媒體創設情境,創設情景,激活孩子內心的體驗,通過教師的領引,進行多種形式層層深入的反覆誦讀,使學生入情入境,讀中感悟,在朗讀中和文本對話,與文本共鳴,感受、欣賞美,實現情感的陶冶。
  同樣也根據文本特點和低年段學生認知水平,本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標,我們可以在品讀詩歌語言運用的精彩處找到交點——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語言訓練與涵養、陶冶美好情感的整合;可以在突破課文“爲什麼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這個重點難點的過程中找到交點——理解課文,體驗情感與教給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能力、滲透合作意識的整合。
  突出“讀”的主線,把握目標交點,能充分體現文本特點,充分利用文本資源,使這節課裏的語文學習諸要素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融會貫通,高效達成教學目標。
  以下兩個教學片段體現了這樣的思考:
  (一)在語言運用經典處,通過入情入境的讀,讓想、說、寫的語言訓練與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親近之情互爲依託,同行並舉。
  [課例]——教學第四小節:
  1師:夏夜真熱鬧呀!蟈蟈在歌唱,青蛙在打鼓,小朋友們在葡萄架下聽故事,這時你最想變什麼?
  (多媒體課件展示夏夜畫面並配以悠揚舒緩的音樂聆聽音樂,美讀想象)
  出示詩句,引讀:
  我想變眨眼的星星,
  我想變彎彎的新月。
  激發想象:變成星星、新月的你在幹什麼?
  我想變眨眼的星星,和牛郎織女星做伴;
  我想變彎彎的新月,爲遲迴家的人照明。
  ……
  (仿照句式說話,並進一步展開,激發學生展開想象,鼓勵學生說完整的話,爲後面自創詩句做好鋪墊。)
  2師:夏天迷人的東西真是太多了,在大自然裏多麼快樂!你還想變什麼?能像課文裏的“我”一樣美美地說一說嗎?[
  “我想變一隻青蛙,去捕捉稻田裏的害蟲”
  “我想變大大的荷葉,做荷花的綠裙,做蜻蜓的停機坪”
  “我想變成一道彩虹,帶着小朋友到天邊去玩耍”
  ……
  (在興味盎然的想象中,教師努力喚起孩子們的美好回憶,拓寬想象的空間,自創詩句。這既是一種語言的積累和運用,也是讓學生調動已有的生活體驗來感受自然,激發喜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感。)
  3延伸:把所說的寫在白紙上,再配上美麗的畫,讓學生完成自己的一首小詩,可在小組中互相傳閱、交流,或投影顯示。
(說寫結合,進一步促進語言內化和外顯,訓練初步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相互間的傳閱和交流,還有利與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欣賞,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的培養。)
  (二)在學生學習困難處,通過激疑促讀,讀議結合,破解難點,滲透閱讀方法的指導,合作學習的意識,同時,也是在讀悟中,把詩歌所表達的美好情感根植於兒童的心中。
  [課例]——教學第五節:
  師:當我看到小小的荷塘的時候,爲什麼我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了呢?請大家讀讀第五節。(生讀邊思考)
  師:讀了這一節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嗎?
  生:嬉戲是什麼意思啊?
  生:雨點怎麼會在荷葉上唱歌,這是真的嗎?
  生:小池塘有小魚,有蜻蜓,有風吹,怎麼會是靜靜的呢?
  ……
  師:小朋友可真會提問題啊!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書裏呢,我們來讀一讀,邊讀邊想,看你能不能找到?(生再讀)
  (讀中生疑,以疑促讀,理解本課難點,滲透問題意識,培養質疑能力。)
  師:看大家讀得多投入啊,如果你還有些問題沒弄明白,可以找你的小夥伴討論討論。待會兒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
  (學生在討論後,圍繞剛纔所提問題發表着自己的感受,教師相機點撥。)
  師:大家能夠通過自己讀書,相互討論,相互交流弄明白這一節中不懂的地方,真是了不起啊!
  可愛的小池塘長滿了綠綠的荷葉,開着美麗的荷花,那荷葉靜靜地舉着像一柄柄大傘,小魚在下面做着遊戲,雨點在荷葉上唱着歡樂的歌。荷葉不僅自己美麗可愛,還能給小魚,雨點,小蝴蝶,小青蛙它們帶來歡樂,怪不得小詩人“最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呢!
  (
  自讀解疑,討論交流,培養了自學能力,滲透了合作意識,同時也意讓學生從感悟文本中,從學習活動中,同時體驗到“快樂來自於無私的給予”這個道理。內容理解的難點在這裏得到解決。)[
  師;看這兒有一個省略號,什麼意思呢?誰來告訴一下老師?(引導體會小池塘裏熱鬧着呢。)
  師:大家開動小腦筋,發揮你的想象,你還想在小池塘裏變點什麼?(生在小組裏交流)
  生:我想變只小青蛙,捉了一天的害蟲,在池塘裏痛快地洗個澡,然後跳到荷葉上睡一覺,醒來在荷葉上呱呱地唱歌,多開心啊!
  師:你可真是一隻又能幹又快樂的小青蛙啊!
  生:我想變一隻小烏龜,在池塘裏與小魚、小蝦一塊玩捉迷藏!
  生:我還想變一隻蟋蟀,躲在池塘邊的草叢裏唱歌乘涼。……

  這部分的設計,既是一個想象、說話訓練,也是讓學生進一步深化美好情感。學生在表達自己願望時,“給予是快樂的”這高尚的人類情操,正如春風化雨,悄然滋潤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