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小學一年級《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

小學一年級《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小學一年級《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

1、教師出示廬山風光的圖片,邊解說,然後引入新課。

小學一年級《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

2、初讀古詩,要求把生字的拼音注在詩中,輕輕讀兩遍。

3、大屏幕出示生字新詞,逐個讀,解釋。

指讀“飛流直下”

師:應該怎樣讀?

生讀,師:嗯,我感覺到這樣的氣勢了

指讀“懷疑”,

師:你能給“疑”字組詞嗎?

生(4個):懷疑 疑問 疑惑 可疑

廬山 火爐

師:細心的小朋友會發現,“廬山”的“廬”和“香爐”的“爐”有什麼相同的不同的?

生:“廬山”的“廬”是廣字頭,“香爐”的“爐”是火字旁

生:他們都有戶

生:他們都讀“廬”

師:字音一樣,字形相似,但是他們的意思大可不同,老師有一個很好的辦法記住他們,請看,(出示小黑板,解釋):廬山的廬,廣字頭變成一座房子,說明“廬”和住的地方有關,香爐的爐,旁邊是木柴架起了火,肯定和火有關,這就是火字旁的爐。瞭解這一切,後面的練習就難不倒大家了。

( )山 香( ) 壁( ),三顧茅( )

隨着學生的回答解釋:

生:( )山是廣字頭的。

師:廬山景色太美了,就像是神仙住的地方。(不僅對字義進一步解釋,而且爲廬山美景作了鋪墊。真是匠心獨具)

( )爐,(學生稍有遲疑,教師不失時機地提醒:)外國人在牆壁上架起爐子燒起火,(還沒等說完燒起火,學生紛紛舉手,說是火字旁的)

三顧茅( ) 師: 三國演義中的一個典故,劉關張三人三次到諸葛亮住的茅草屋裏去,(學生回答是廣字頭的)

(以上識字的環節,請小老師帶領讀準字音,通過帶語氣讀,組詞,形近字比較等方法解決了字形和字義,做得非常紮實有效。)

師:李白看到了廬山這麼美麗的景色,心底的豪情油然而生,揮筆寫下了這首千古名詩,齊讀全詩。

師: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告訴我們要多讀詩書,讀詩書也要講究方法,邊讀詩書邊想象,邊讀邊在腦子裏放電影。輕輕地讀第一句,邊讀邊想,腦子裏浮現出怎樣的畫面

日照香爐生紫煙

生:一個太陽照在一座山上-----

師:這座山有名字嗎,叫做-----

生:(該生突然被打斷,有點不知所措,在旁人的提醒下說出):香爐峯,太陽照在香爐峯上,變成了紫色了。

師:你知道這紫色的是什麼嗎?廬山溼度很高,在太陽的照射下會產生紫色的煙霧,像彩虹一樣,美不美?(出示畫面) 陽光照在香爐峯上,香爐峯上產生了紫色的煙霧。

師:紫色的煙霧的產生是怎樣的.?像許老師的動作一樣,是筆直的嗎?

生:彎彎扭扭的

生:慢悠悠地散開來

生: 就像小魚一樣

師:想象力真豐富,就像仙女的飄帶一樣。簡簡單單一個“生”字,就把廬山的美景表現出來了。你希望在這紫色的煙霧繚繞的地方去遊覽嗎?帶着這樣的心情讀

師(學生讀後評價):真的感覺到生活在神仙之廬了

師:(生把“生”字讀得很重,教師再次強調:)這個“生”字很重要呀,本來這個山是不會動的,就是這個生字讓我們感覺到這個山動起來了,還有誰想讀?

指名個別賽讀

(讓學生自然地邊讀邊想象,廬山香爐峯的紫煙宛如遊動的小魚,宛仙女的飄帶,宛如絕美的仙境浮現在學生腦中。朗讀加想象,既深入了學生對詩歌的品味,又培養了學生讀文字思畫面的想象能力。在讀詩中激活學生的聯想,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腦海中組合他們想象到的畫面,從而領略文字的獨特魅力,感悟古詩的經典意境,真是一個好方法。)

遙看瀑布掛前川

師:讀了第二句 你腦中有什麼圖畫?

生:瀑布從山上直瀉下來。

生:瀑布從很高很高的山上直瀉下來,很像••••••

師:聽了你們的介紹,許老師的腦海中也出現了一幅圖畫,(教師板畫河流橫着的簡圖)你看老師腦海中出現了什麼呢?

生:是小河的河流。

師:你和我真是心有靈犀呀,現在我要變個魔術,把這條小河扭一扭,轉一轉,(板畫 豎的河流圖)就變成了一個字,

學生忍不住接着說:川

師:現在你能告訴我這個“川”是什麼意思了嗎?

生:“川”就是河流的意思。

師:對,“川”就是河流的意思。有很多詞語都是這個意思,“高山大川”就是高山和大河,“川流不息”就是------

生:一直在流,永不停息

師:像什麼一樣?

生:像河流一樣一直在流,永不停息。

師:現在你能說說這瀑布像什麼一樣嗎?

生:就像河流一樣倒着掛起來了。

師:如果你眼前有這樣一條瀑布,你會覺得怎樣?

生:瀑布像從九重天上掛下一樣,這麼高

生:我感覺瀑布好像從就從天上掛下來一樣,

生:瀑布就像大河流掛在前山上,

出示圖片。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個句子

生:遙看瀑布掛前川,

師:你的瀑布讀得很高,怪不得你只能----

生:擡頭看

生:遙看

師:只能遠遠地看,所以課題就說是“望”。“遙看”是從詩人的角度來說,這瀑布實在太高了,可是李白覺得這個高度還不夠高,還不能表達心中的瀑布,於是他又加了兩句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學生讀後兩句

師:我要請同學專門來讀一讀,這兩句被稱爲描寫瀑布的千古名句

生讀師評:特別欣賞你把“三千尺”讀了重音,讓人感覺瀑布的確很高很高

生讀師評:你讀的時候還在不停地用勁,使勁得有點向上的感覺。你想把瀑布讀得更高一點是嗎?

生讀師評:對,“飛流直下”可以讀得快一點,可以表現瀑布一瀉而下的感覺

生讀師評:這個“落”字讀得好呀,感覺像從那麼高的地方一下子掉下來了,很有力度

(教師的評價非常中肯,又有導向性。既是對學生個性化朗讀的肯定,又不露痕跡地指導朗讀技巧,讓讀的學生明白自己讀得好在哪裏,聽的學生有數該怎麼讀。這比“很有感情”“你真棒”更貼切到位,比“要讀重音,速度快點”等更易於被學生接受)

師:這“三千尺”真的有三千尺嗎?

生:沒有,

師:用這個數字李白要說明什麼呢?

生:這說明瀑布很長很長,山很高很高

師:簡直是從天上而來

生:很像銀河從天而降

師:你比李白還要聰明,李白已經分不清楚了,這是銀河之水,還是瀑布之水。所以他用了一個字---

生:疑

(這個“疑”的解釋實在不露痕跡,如果此時學生沒有這個回答,許老師可能不會在這時解釋“疑”,可見許老師善於運用課堂生成的資源,既表揚了孩子“比李白還厲害”,<那個孩子坐下來喜不自勝,後來他解釋“危樓高百尺”又是一絕,表揚的力量真是不可低估。>又恰到好處地解釋了“疑”----李白分不清是銀河之水還是瀑布之水。就是“懷疑”之意。許老師在古詩教學中紮紮實實落實語言文字,讓我受益匪淺。但是值得商榷的是詩中的“疑”到底是“懷疑”之意還是“好像”之意呢?同時我覺得也可引入“疑是地上霜”,這句詩學生也是非常熟悉的,更可以加深對這個詞的理解。)

師:李白可是善於用這樣很大的數字來誇張的高手,在很多地方,他都用這樣的數字來表示一個事物的,

大屏幕出示兩句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深千尺 ” 說明桃花潭的水很深,還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

生: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高百尺”說明一座樓很高很高,手都可以摸到星星了

師:你真是一個讀詩的高手。請把掌聲送給他。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數字來誇張,效果會更好的。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詩。

師:現在你站在中國第一大瀑布黃果樹瀑布跟前:你一定會情不自禁地吟誦-----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師:現在你來到了世界第一大瀑布尼加拉瓜大瀑布下面,你一定會情不自禁地吟誦----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兩個引讀也是頗具匠心的,一方面爲學生朗讀墊定情感基調,另一方面告訴學生,以後當你看到類似的瀑布的時候都可以發出這樣的感嘆,這句詩不僅僅是廬山瀑布的專利了,我相信,孩子們以後肯定會靈活運用這兩句膾炙人口的詩句。)

師:大自然是一個神奇的魔術師,也是一本非常精彩的書。希望我們小朋友都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賞美景,享受美景。我們可以把書打開,看看學習單元提示(生讀)

師:如果你把最後一句話的“你”字,換成“我”字,讀起來會更有感覺,

生讀:走進大自然,“我”一定會得到----

師:我們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就像享受廬山瀑布帶給我們壯觀的感覺一樣,帶着這樣的感覺再來讀這首詩。

(學生先自己準備,再讀)

(抽了6個學生,分別點評)

生讀師評1:許老師特別欣賞你讀“三千尺”的感覺,特別到位

生讀師評2:呵呵,搖頭晃腦 沉浸其中

生讀師評3:“落”字再加點力就更好了

生讀師評4:許老師特別喜歡你的朗讀

師:現在我們配上音樂,美美地朗讀,有的同學想站起來讀的,可以站起來,(很多學生都站起來了)

師:指着板書:( )生( )

( )掛( )川

( )三千尺

疑( )

黑板上有“生 川 三千尺 落”,你能借助黑板上的板書來背一下嗎?

學生背對黑板,面向老師背誦:然後會背的同學站起來面向老師背誦。

(朗朗書聲是小學語文課堂的永恆追求,這節課教師指導朗讀是非常到位了,而且很有層次的遞進,逐句教學,先是個別讀,再指導後讀,集體讀,全詩讀,配樂讀,看板書背誦,面向老師背誦等,多形式的感情朗讀,激發了學生的讀書熱情,促進了語言積累,從中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感染,激發了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嚮往。)

師:我們不僅要享受大自然的美景,還要享受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美好,就像我們現在聽着悠悠的高山流水,就像現在我們一起學習中國古老的漢字一樣。請大家拿起筆,今天我們一起寫“流”。流,三點水,注意三點水擺放的位置,小水滴一點一滴匯聚成溪流,會遇到重重阻礙,但是哪怕再曲折,小水滴依然勇敢地向前流,流過小河,流過大江,流向大海,這就是中國漢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