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學案第8課 短文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學案第8課 短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導學目標】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學案第8課 短文

1.學習散文詩優美的語言及蘊含的哲理,理解“飛蛾撲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義。

2.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追求積極奮發、堅忍向上的人格。

【課時計劃】

2課時

學生齊讀導學目標,圈點關鍵詞,做到對學習任務心中有數。

教法指導:

1.自主學習

讓學生圍繞“自主學習”中的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

(1)帶着導學目標,認真閱讀課文及相關參考資料,捕捉課文中的關鍵段落、句子、詞語,儘量獨立完成“自主學習”中的思考題,準備展示交流。

(2)記錄疑難問題,將自主學習沒有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用於合作探究時解決。

2.合作學習

(1)每個小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學習”中的答案,同小組內其他成員在小組長的統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題。

(2)同桌之間互相討論,有分歧不能達成一致的,小組討論;小組內不能達成一致的,組長記錄下來,以備全班討論時交流。

(3)全班討論時,教師不能一下子給出答案,在學生思維的火花充分碰撞後,再點撥引導,達到啓發思維的目的。

重複是學習之母。 ——狄慈根

情景導入 激發興趣

同學們,對於巴金,人們敬重他高尚的理想、無私的奉獻精神和無情自剖的勇氣,他曾經說過:“我有一個信仰,我願意人知道它;我有一顆心,我願意人瞭解它。我寫文章,就爲着想把自己的一切放在那裏面給人看個仔細。”他是用文字爲自己塑像,那是一株繁花滿枝的生命之樹。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頗能顯示他藝術風格的優美散文詩《日》和《月》,去感受浸蘊其中的言志、言情的動人風采。

自主學習 展示交流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生難字詞

(1)字音

暘谷(yánɡ) 姮娥(hénɡ) 皓月(hào)

后羿(yì) 夸父(kuā) 撮(cuō)

(2)詞義

暘谷:古書上指日出的地方。暘:日出。

姮娥:嫦娥。

2.作者名片

巴金(1904~20xx),原名李堯棠,四川成都人。現當代著名文學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和《海行雜記》《龍·虎·狗》等散文集,出版了《隨想錄》,引起巨大反響。

3.背景資料

這兩篇作品寫於1942年,時間相隔一天。當時的中國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殺浸淫,抗日戰爭進入了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爲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紛紛拿起武器,走上戰場,不怕犧牲。全國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勝利的到來。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1.默讀全文

要求:學生根據歷史背景初步瞭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見解(最好能形成書面文字);找出文中的優美句段並加以簡要說明;找出自己難以理解的地方,做上符號。

2.朗讀

(1)找兩位同學分別朗讀《日》《月》兩篇短文。

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讀後教師可根據情況進行範讀引導,力求貼近作者當時的感情,以便學生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

(2)同學自讀。

(3)課內朗讀交流。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讀得最好的短文或段落進行誦讀,師生共同點評。

(4)分組朗讀全文。

重複是學習之母。 ——狄慈根

3.在《日》《月》兩文中日和月的主要特徵分別是什麼?

【交流點撥】日:光和熱;月:冰冷。

4.兩篇文章引用了哪些故事?

【交流點撥】飛蛾撲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

合作探究 深悟文本

步驟三 質疑問難 深層探究

(一)精讀《日》

1.人們常說“飛蛾撲火——自尋死路”,飛蛾長得既醜陋又渺小,還不自量力,爲何作者卻對它大加讚美?“夸父逐日,渴死暘谷”,作者爲何卻異常懷戀?

【交流點撥】從飛蛾到夸父,從渺小到偉大,他們都是爲了追求光明,爲了一種熱量,而寧願放棄自己的生命。讚美飛蛾,懷戀夸父,實則讚美爲追求理想而不惜犧牲一切的大無畏精神。

2.如何理解“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爲黑暗的寒冷世界嗎”?

【交流點撥】這是本文要表達的中心,正是爲了整個世界的光明和熱力,纔會有飛蛾、夸父的犧牲行爲。他們熱烈追求光和熱的行爲,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嚮往,另一方面也是爲了讓整個世界不被黑暗所籠罩。

3.文中寫道:“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聯繫特定的時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這種人生追求?

【交流點撥】本文是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完成的,當時抗戰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中華大地飽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爲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拿起武器走上戰場、不惜犧牲生命。飛蛾和夸父追求光和熱,象徵着志士仁人爲了祖國轟轟烈烈地獻身,讚美那些爲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人。(歌頌爲抗戰獻身的精神)

(二)精讀《月》

1.本篇散文中月給人的突出感覺是怎樣的?你是通過文章中的哪些描寫體會出來的?

【交流點撥】冰冷。文中多處提到,如“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望着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

2.“月的光是死的光”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交流點撥】表達了作者對光和熱的一種嚮往和渴求,與《日》有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學家那樣只是歌頌月亮、讚美月亮。

3.這裏所表達的意境,能使你聯想起古詩中的哪些詩句?

【交流點撥】李白的“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蘇軾的“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李商隱的“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等。

4.爲什麼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傳說?作者這樣寫寄託了什麼樣的理想和感情呢? 【交流點撥】因爲姮娥也是爲了某種理想,爲了可以改變月光的冰冷,爲了使這個已死的星球再生而重複是學習之母。 ——狄慈根

奔月的。雖然作者用的是疑問的語氣,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託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渴望像姮蛾奔月一樣去追求、去改變。

步驟四 比較閱讀 理解主旨

1.本文運用的突出手法是什麼?

【交流點撥】對比。

2.如何理解“日””飛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徵意義?

【交流點撥】這些人和物都寄託了作者的理想,表達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絕寒冷的思想感情。

3.在《日》中作者主要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寫冷,卻同樣提到了光和熱。把兩文聯繫起來,你對作品的主題有哪些深層次的理解?

【交流點撥】冷和熱是一種極強烈的對比,而事物在對比之下,特徵纔會更加突出更加明顯,這就是作者爲什麼會在不同的兩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樣的東西。正因爲對光明和熱的嚮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遠離寒冷和冰冷,遠離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別有深意地這樣寫。將兩篇文章聯繫起來,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代裏,作者熱切期望光明的心情。

步驟五 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

1.總結課文

爲着追求光和熱,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願做人間的飛蛾,飛向火熱的日光。願做人間的夸父,渴死在暘谷。看來,《日》確實讓我們感受到了那噴薄而出的熱情和希望。

2.拓展延伸

(1)讀了巴金的文章,讓我們再來重溫巴金的名言吧!

【交流點撥】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間的愛,追求我理想中的英雄。結果我依舊得到痛苦。但是我並不後悔,我還要以更大的勇氣走我的路。

生的目標是什麼?是豐富滿溢的生命。一個人的生命應該爲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時候還應該爲他人犧牲……自我犧牲是人的天性,就像植物不得不開花。

因爲受到了愛,認識了愛,才知道把愛分給別人,纔想對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這個社會聯繫起來的也正是這個“愛”字,這是我的性格的根底。

……

(2)讀了這些熱烈而深情的話語,聯繫本文,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請同學們暢所欲言!

(3)小結:巴金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筆下春秋見證了百年曆史,他用真誠感動了中國,成爲感動中國20xx十大年度人物之一。最後,讓我們和着巴金的《日》《月》和中國一起感動吧!全體同學深情朗讀全文。

【附:板書設計】

短文兩篇日飛蛾撲火

夸父追日

重複是學習之母。 ——狄慈根

“我”化飛蛾追求光、熱的世界 月皓月 冷月

奔月改變寒冷的世界勇敢追求 不屈不撓

課後反思 查漏補缺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 不足之處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