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歸園田居》(其三)課堂實錄及反思

《歸園田居》(其三)課堂實錄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歸園田居》(其三)課堂實錄

《歸園田居》(其三)課堂實錄及反思

師:今天我們學習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我們剛學習過他的《桃花源記》,誰來談一下對陶淵明的理解?

生1:東晉人,曾經不爲五斗米折腰。

師:大家補充。

生2:做過彭澤縣令,寫了五首《歸園田居》。他厭惡當時黑暗的官場。

生3:是山水田園詩的鼻祖,他的很多詩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嚮往。

生4:還有,他好像後來的生活很苦。

師:是啊,人總是在選擇中放棄,在選擇中忍受的。現在大家結合註釋,默讀一遍詩歌,弄懂基本的讀音和字義好嗎?

生默讀,交流詞義。3分鐘後。

  一讀文本:讀出一種尷尬和一種辛苦。I

師:早晨的時候我們背誦了此詩,現在我們來進行正式的第一遍朗讀——請同學們讀出一種尷尬和一種辛苦。然後我讓同學帶表情和動作地朗讀。

生讀。2分鐘後

生3:老師,我來讀。“種豆南山下”(平緩)“草盛豆苗稀”(兩手攤開,做無奈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做勞累無奈狀,勞累,語氣低)“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做無奈狀,語氣低下)“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甩頭做無畏狀)

生鼓掌

師:誰來點評生3的表現

生5:基本上把握了詩歌的意思,有尷尬,有無奈。我覺得語氣還不夠準確。

師:哪裏?

生5:最後一句應該讀出一種堅定的語氣。

師:你來。

生5:讀(語氣堅定)

師:誰來談談詩中的尷尬和辛苦?

生6:辭官高高興興來種田,結果是草比苗旺,尷尬;每天要披星戴月地勞動,辛苦。

生7:還有,草弄衣服,露水把衣服都弄溼了,很狼狽。

師:還有補充嗎?(過了一會,沒有)

  二讀文本:讀出兩個轉折和一種執着。

生:慢慢品讀

生8:老師我讀出了。

師:講。

生8:“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是一個轉折,“但使願無違”是第二個轉折。

生9:不是,這其實是一個轉折,就是這些小的沾溼累的東西都不必在乎,只要自己的意願沒有違背。

生2:我同意生9的說法。還有一個轉折應該是在開頭兩句,在草比苗勝的現實情況下,陶淵明沒有放棄而是早早起牀,很晚才歸來。

生10(着急舉手):老師我明白了,“一種執着”就是戰勝荒蕪的執着,面對困難不退縮,而是用努力戰勝它。(有同學鼓掌)

生11:老師,我覺得他說的不是很準確,這首詩應該是同一種執着,不可能有兩種執着。記得在初一的時候你給我們將“學而第一1.1”的時候,你告訴我們很多人都解讀錯了,一段話不可能有幾個主題,所以我認爲這首詩中的兩個轉折應該表現的是同一個執着。

生10:那你說是什麼執着呢?

生11:後面有個“但使願無違”應該是作者的“願”,結合我們對陶淵明的瞭解,應該是迴歸田園的強烈願望。

生10:那怎麼理解第一個轉折呢?

生11:啞口無言

師:應該有個結合點吧!(學生交頭接耳,沒有反應)

  三讀文本:讀出一幅圖畫和一種愉悅。

師:好,現在我們進入第三個環節——請讀出一幅圖畫和一種愉悅。

師:提示:大家先尋找可能出現畫面的語句,然後認真體會交流。

生:讀,然後交流。

生12:老師,我找到了。(師點頭默許)“道狹草木長”句。我彷彿看到了狹窄的道路兩旁長滿了草,一個老人在這樣充滿詩意的田間小路上獨行。

師:嗯~(聲音拉長)

生4:他找的這幅圖畫,和開頭的草荒差不多,我覺得不準確。(有同學笑)

生7:我覺得應該是“帶月荷鋤歸”句。

師:用“白描”手法概括。

生7:一人,一月,一路。

師:月下散步圖?

生9:一鋤。

師:勞動晚歸圖。此圖有何意味?

生13:溫馨、和諧。

師:請同學們用“沒有……,有的是……”的句式說。

生6:沒有勞動的艱辛,有的是月下晚歸的愜意。

生14:沒有官場的黑暗,有的是勞動的詩意。

生15:沒有官場的勾心鬥角,有的是勞動的快樂。

生16:沒有沒有耕種好的遺憾,有的是對勞作的享受……'

師:同學生說的很好,有了圖畫,愉悅也被你們說出來了。第一個轉折理解了嗎?

生11:理解了。有一種對田園的渴望支撐他不怕勞苦,地荒怕什麼,勞動就是了,總比在官場滾混強。(同學們大笑)

師:對,就是這種對官場的厭惡和對田園的無限嚮往的執着。勞動的苦中也有樂。那麼,苦衷有樂本質也是苦啊,作者寫勞動的辛苦的作用是什麼?

生17:這個簡單,就是反襯官場的黑暗了。你想,這麼苦的勞作作者都能苦中作樂,作者寧願放棄官場,迴歸田園,不是說明官場對他這種正直的人來說更苦嗎?

師:概括得好。

下面我們進入第四個環節——讀出一種樸實和一種人格

  四讀文本:讀出一種樸實和一種人格

師:這裏說的樸實是文風。

生讀、思考。

生18:這首詩歌的語言好像對面談話,沒有一點含蓄。

生19:這首詩和一般詩歌最大的區別是作者沒有選擇什麼意象來營造某種意境,都平白如話。

生20:你看“草盛豆苗稀”,傻子都知道寫的什麼東西。

師:這點大家都能理解。不過以後大家不能這樣說喲,要用專業的術語來說。現在大家來自由談談作者的人

生21:作者寧願選擇勞苦的田園勞動,也不留在官場,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的厭惡。

生22:作者在田園勞動中發現了生活的樂趣,表現了作者的隱逸思想。

生23:作者之所以厭惡官場,表達了作者不與黑暗同流合污的潔身自好。

師:誰能用一句話準確概括。用“這首詩通過……表現了……”的句式

生24:這首詩通過作者對田園生活的苦中作樂,表現了作者對田園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官場的厭惡

生25:這首詩通過作者對田園生活苦中作樂的標繪,表現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通過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表現了對黑暗官場的厭惡;通過對黑暗莞城的厭惡,表現了作者的潔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師:好,生25用一組排比,完美地概括了陶淵明的人格。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裏,同學們再見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反思

  爲詩歌解讀而朗讀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思考

詩歌教學需要讀,無讀不詩歌。

讀,往往落腳爲停頓和節奏,如此一讀數年,對詩歌理解益處不能提升。於是,如何讀,成了詩歌讀的教學的基點。本課是關於詩歌教學讀的思考和實踐

詩歌教學必須注意讀的層次性。